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简析宋词中的梅花意象
![简析宋词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72a3fb047cd184254b3535bb.png)
梅, 词人 以花 孤芳 自赏。贺铸《 南 歌子 》 “ : 傍水 添新 韵 ,横 墙露 粉 颜 。夜 来 和月 起 凭 阑 , 得 暗 香 微 认
度 有 无 间 ” 写 水 傍 墙 边 有 一 株 斜 , 梅 , 清 玉 洁 , 和 的 月 光 下 发 出 冰 柔 淡 淡 幽 香 , 色 味俱 佳 。宋 代无 名 神 氏《 乡 子 》 云 :雪 态 冰 姿 巧 耐 南 也 “ 寒, 南北 枝 头 香 不 断 ” 诸 如 此 例 , ,
现 了宋 人 咏 梅 ,孤 芳 自赏 的 审 美
学教 育
畏残冬 的风雪 , 春色带 给人 间。 把 氏 《 远 行 》“ 赋 自然 雅 态 , 寿 望 :天 似 赠 梅 此 事 也 可 能 是 处 于 人 们 情 感
不 怕 雪 霜 寒 , 先 向 百 花 头 上 探 春 。 ” 艳 的 白瓣 黄 蕊 的 梅 花 , 鲜 不
一
作 品描写 梅花 的 “ 香疏 影 ” 暗 之 姿 , 曾储有“ 如 清友 , 芳 右 , 缟 群 万 纷 披 兹 独 秀 ,天 寒 月 薄 黄 昏 后 ” (调笑令 ・ 友梅》 《 清 )描 写 了 黄 昏 后 独 立 摇 曳 在 寒 风 中 的 一 株 寒
艳, 任随百花嫉妒。即便是飘落在
道 边 , 受 车 马 的践 踏 , 作 泥 土 遭 化 尘 埃 , 的清 香 仍 一 如 往昔 。词 中 它 每 一 笔 都 将 梅 花 品 格 与 人 的 品格 融 合 在 一 起 , 品 即人 品 , 达 出 梅 表 物 人 同 一 的 审美 意 境 。 二 . 词 中 的梅 花 典 故 宋 梅 花资质幽雅 , 香可人 , 清 不
更是 不畏严寒 , 风雪飘零 中“ 在 先
出岁寒枝 ”《 神子 ・ 梅》 “ ,江 赋 : 暗 香横路雪 垂垂 , 风 吹 , 风 吹。 晚 晓 花 意 争 春 , 出岁 寒 枝 。 ” 人 赞 先 宋 赏 梅 花 的傲 雪 抗 寒 ,深 受 它 的 高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6cadd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4.png)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梅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元素,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并寄予了丰富的意象。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
首先,梅花常常被用来表达坚贞的爱情。
梅花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纯洁和忠贞的象征,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之一。
在古诗词中,梅花常常与爱情和离别相结合,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守和思念之情。
其次,梅花还被用来表达忍耐和坚强的意志。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独自承受严寒,给人以顽强不屈的感觉。
这种坚韧的生命力使梅花成为坚忍不拔的象征,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坚持。
此外,梅花还被用来表达清雅和高洁的品质。
梅花在花期中没有任何香气,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同时,梅花的花瓣洁白纯粹,宛如素女,被赋予了高洁和纯净的象征。
在古诗词中,梅花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物的品质和境界,以表达其优雅高尚之情。
总体而言,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丰富多样,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忍耐和坚强的意志,以及清雅高洁的品质。
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
人们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美好
生活和纯粹境界的向往。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e4f0d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c.png)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
梅花在中国文学和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纯洁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以下是梅花在诗词中的一些寓意:
1.高洁纯净:
梅花常常在冰雪中盛开,被认为是冰雪中的“幽香”,因此象征高洁、纯净的品质。
在诗歌中,梅花常常被描绘为清雅、素洁的花朵,反映了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2.坚韧不拔:
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坚韧地开放,顽强生存,因此常被用来比喻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梅花的坚贞不屈形象,使其成为象征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象征。
3.君子之风:
在古代文人的诗歌中,梅花常常与君子之风相联系。
梅花在寒冷的冬日中开放,不为寒冷所惧,被认为是君子应有的坚贞和高尚品德的象征。
4.孤芳自赏:
梅花一般开放在寂静的冬季,与其他花朵不同。
这使得梅花成为一种孤芳自赏的象征,表达了一种独立、自足、自信的精神。
5.岁寒三友:
梅花、竹子、松树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都在寒冷的冬天中生长,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梅花在这个组合中代表了纯洁和高洁的品德。
总的来说,梅花在中国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意象,通常与高尚的品德、坚贞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在逆
境中坚韧不拔的品质相联系。
梅花意象
![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38fe16a7f524ccbff12184e2.png)
宋代诗歌中的梅花意象〖诗人们咏梅绝不只是为了描摹梅的物态,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怀,表节。
咏梅诗之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想是由于诗中报咏之梅,已经成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一代一代层累凝聚着深刻的含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高潮的心灵境界。
〗梅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审美意象。
它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反复咏唱,诗人借助这客观之象,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梅花的艺术形象既有理性也有感情,激发读者的想象。
现在就以宋诗为中心,说说梅花的意象,其主要意象有三:一是象征志土、贞土;二是象征隐者、高土;三是象征美人、仙子。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就比如萧纲的《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到腰赢。
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就自然产生了梅花独有的意象。
南朝鲍照在其《梅花落》中云:<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虽然仍视梅花为春花,但已看到梅花开在霜雪中的悲哀,意在托寓自身才能行不到发挥。
到了盛唐,张九龄在其仕途受挫之时所作的《庭梅咏》:<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
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在感怀身世的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意志,这是鲍诗所没有的。
至中唐朱庆馀《早梅》一诗,就把梅花傲雪作为高尚品性加以赞美:<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在此就可看出,诗人已经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
尤其是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意象与文化隐喻分析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意象与文化隐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d343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6.png)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意象与文化隐喻分析1. 引言卜算子·咏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本文将对《卜算子·咏梅》中的诗意意象和文化隐喻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梅花的诗意意象在《卜算子·咏梅》中,作者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塑造了丰富多样的诗意意象。
首先,梅花被描述为在寒冷的冬天中盛开,在艰苦环境下依然能展示出自己的美丽。
这暗示了坚强不屈、逆境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其次,梅花与水相映成趣,表达了生命力旺盛、顽强持久之特质。
再次,梅花无论在雪地还是云端都能有独立存在并散发独特香气,寓意着个体价值的坚持和自我品味的重要性。
3. 文化隐喻的分析《卜算子·咏梅》通过梅花的意象还具有丰富的文化隐喻。
首先,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坚强、纯洁和高洁之象征。
它是冬季唯一盛开的花朵,寓意着抗争与希望。
其次,梅花也被赋予了诗人“独立、清雅、不恢复附庸俗”的审美价值观念。
这代表了忠于自己心灵追求并远离尘世浊气之态度。
4. 主题思考通过对《卜算子·咏梅》中诗意意象和文化隐喻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这首诗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首先,它呈现了对生命力与美的赞颂、对逆境中坚韧不拔精神的托付;其次,它通过借助梅花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形象,传递出独立自主、追求真实内心自我的价值观念;最后,它带给读者一种静心、超越尘世的体验,激发人们对纯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结论《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富有诗意意象和文化隐喻的诗歌作品。
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诗人探讨了坚强不屈、顽强持久之精神特质,并借助文化隐喻传达出独立自主、追求真实内心自我的价值观念。
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并对生活中的困境和追求有更深层次地思考。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d7f16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e.png)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古代梅花意象的鉴赏梅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备受推崇的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诗词歌赋中绽放了千年的芬芳。
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花卉,更是文人墨客情感与志向的寄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梅花的自然之美首先令人陶醉。
它在严寒的冬季独自绽放,花朵娇小玲珑,花瓣粉嫩或洁白,花蕊纤细而娇艳。
其形态优美,枝干苍劲有力,曲折多姿,或横斜而出,或挺拔向上,给人以一种坚韧而又婉约的美感。
这种自然的美丽成为了诗人描绘和赞美的对象,也为梅花意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诗词中,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
它于寒冬中傲雪凌霜,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春。
这种坚韧和独立的精神,被诗人视为高尚品质的象征。
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寥寥数语,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墙角默默绽放,不畏严寒的坚韧姿态。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通过描写梅花即使凋零飘落,化为泥土被碾作尘埃,依然散发着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借梅自喻,抒发自己虽遭遇坎坷但坚守志节的决心。
梅花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
在寒冷的冬日,大多数花卉都已凋零,唯有梅花独自盛开。
这种孤独的姿态,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在梅花的陪伴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愈发深沉。
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描绘梅花稀疏的影子和清幽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心境。
梅花还寓意着纯洁和高雅。
它的花朵洁白无瑕,不染尘埃,香气清幽淡雅,不事张扬。
因此,梅花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纯洁品质和高雅气质。
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梅花置于冰雪之中,突出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纯洁之美。
苏轼的《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用“玉骨”和“冰姿”形容梅花,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高雅姿态。
梅花在古诗文中的寓意
![梅花在古诗文中的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02f501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6.png)
梅花在古诗文中的寓意
梅花,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意象之一,自古以来就在诗词歌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梅花的寓意丰富多样,既有坚韧不拔、傲骨铮铮的品质,也有高洁脱俗、清新自然的气息。
在古诗文中,梅花的寓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梅花生长在严寒的冬季,不畏严寒,独自绽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正如古人所说:“雪压枝头低,香透冻云飞。
”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古人所推崇的,因此在古诗文中,梅花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信念、勇往直前的人。
其次,梅花寓意着高洁脱俗的气质。
梅花的花朵清雅脱俗,花香幽远,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古人常以梅花来比喻那些品行高洁、超然物外的人。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梅傲雪独开时,更无花鸟共争春。
”这里的梅花就是高洁脱俗的象征。
再次,梅花代表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梅花常常被用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如宋代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这里的梅花就是忠贞爱情的象
征。
最后,梅花还寓意着吉祥如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与“福”字谐音,因此梅花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写道:“梅开百花之先,故有‘梅开五福’之说。
”这里的梅花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浅谈古代诗词中的青梅意象
![浅谈古代诗词中的青梅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8136b03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49.png)
浅谈古代诗词中的青梅意象梅是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为落叶乔木,属蔷薇科,冬季开花,有白色和淡红,味道清香,四五月结实,未成熟时为青梅,成熟后称作黄梅,均可食用。
几千年前我国就开始人工栽培了。
梅最初是食用,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观赏名木,赢得了无数赞誉。
梅冬季开花,此时花木大都凋零,而梅恰在风雪严寒中盛放。
梅雪相映,自然成为萧瑟季节中一道引人的美景,为单调的冬增添了生机。
凛寒开放是梅花的独特之处,也是博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这是梅的生长周期和自然现象,但却被赋予人格化内涵,将梅与人的美好品质相连,诸如傲岸不屈、孤高傲洁、等。
这些新内涵经过累积和沉淀,成为固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梅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新因素的注入丰富了梅的形象。
文学史有大量咏梅作品,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
与梅花相比,写梅的果实青梅的作品数量难以与之抗衡。
但也有颇多写青梅的作品,青梅也成为较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如“冰塘浅绿生春草,枝上青梅小”,“叶底青梅无数子,梢头红杏不多花”,“幽绪一晴无处著,戏打青梅”等等。
青梅所以受到重视,成为诗词中较多的意象,与人们对梅的高度喜爱以及梅文化的影响之深有关,也与梅树结果期早有关,当其它草木正值花期之时,梅已挂果,自然容易吸引诗人的眼光,从而成为描写的对象。
青梅可直接食用,尤以味酸著称,这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其它水果多以味道甜美受到欢迎,而青梅恰以味酸赢得青睐。
青梅味酸在很多书中均有记载,贾思勰:“梅实小而酸,杏实大而甜。
” 《淮南子》“百梅足以为百人酸。
” 又有典故“望梅止渴”,也是说青梅之酸。
可见青梅以味酸在百果中而特别,因而受到人们的喜食。
梅子在古代还是一种调味品,如“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曰:“盐咸梅酸,羹须咸醋以和之。
”久而久之文学作品中青梅意象便有以下含义。
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诗词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1f6bc6d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7.png)
诗词中的梅花意象梅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象征着坚强、纯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论是在冰雪覆盖的寒冬,还是在凛冽的北风中,梅花依然自信地绽放。
它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对坚韧不拔和乐观人生态度的赞美。
本文将通过引用经典的诗词作品,以及对诗人的解读,来探讨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杜甫曾经写道:“踏青春正好,梅蕊醉春犹碍寒。
几回暖雨看花、冰簟罗裳。
”这首诗所展现的景象,将梅花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梅花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绽放,却能带给人们一丝春天的气息。
它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犹如寒冬中的一道温暖的光芒。
这表达了杜甫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另一个描绘梅花的经典诗句是唐代杨万里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中的梅花意象更加丰富和深远。
梅花在冰冷的寒冬中独自绽放,显露出其坚强和顽强的品质。
杨万里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人们都要坚韧不拔地面对困境,不放弃希望和追求。
除了杜甫和杨万里,明代文学家于谦也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云底雁山霞欲尽,天边梅子雪初消。
砌成春阵容千寻,疑是秋光落玉镯。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冬日的景象,无意中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梅花的形象在诗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如被描绘成春天的士兵列阵,向人们展示了坚守和奉献的精神。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梅花的形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绽放,象征着坚强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梅花所固有的清雅和高洁,以及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都让人们对其赞叹不已。
无论是杜甫、杨万里还是于谦,他们在不同的时期都通过梅花的形象来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他们都以梅花为例,告诉人们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不仅仅为我们展现了优雅的景象,更是一种教益和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梅花中获得启示。
当困境来临时,我们可以以梅花的形象作为榜样,坚持自己的信念,为理想而奋斗。
浅谈梅花意象的思乡寄情意蕴
![浅谈梅花意象的思乡寄情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a2e3370bf61fb7360a4c6527.png)
浅谈梅花意象的思乡寄情意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植物意象和文化符号。
以草木入诗而成为艺术的意象中,梅花内涵最丰富,而且文化影响也是最深的。
古代诗人们借助对梅花特点和形象的传神描绘,生动细致地展现了人的精神品格和思想感情,传达出自己的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梅花落》宋·鲍照),梅开之时的苦寒,反衬出寒士的清高、孤寂、独立不群、倔强忍耐的峻洁人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宋·王安石),梅生之地的偏远,象征名士失意后,尽管冷落、潦倒,但仍独立自由、超凡脱俗、骨气高拔的精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宋·林逋),梅花枝干的疏淡,正与隐士避世淡泊、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的人生追求相一致;“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元·王冕),梅花气息的馨香、清幽,展露的是文士甘于寂寞的雅致和脱俗,是对自己芳名远播的自信。
除了上述这些源于梅花习性和树形特征的意象内涵外,古代诗人还常常借助梅花意象来相思寄情、思乡怀远,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故乡的眷恋,这种内涵似乎与梅花习性和树形特征的关系不大,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探析、解读。
笔者认为,诗歌意象内涵的起源与形成,必定缘于对意象的物态描摹和生物习性(或物理特性)的分析,并与历史背景相适应,逐步融注了文化积累和义理引伸,最终达到内涵意义的成熟与稳定。
寄情相思、思乡怀远,应该是梅花意象最早的内涵,它大概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中的“风”部“召南”《摽有梅》一章,虽有对梅的描写,但很难说有什么艺术意象上的引申;“《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
整个汉朝,除了汉赋中有几篇写到梅花之外,几乎是梅诗的空格,到了魏晋时期,梅花才逐步进入诗人的视野。
真正让梅花走入诗歌并赋于它寄情思乡意蕴的,应当是南朝刘宋时期陆凯的《赠范晔诗》。
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71fe9df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69.png)
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一)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
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
前者代表是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 林逋是北宋诗人,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喜欢梅、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以“梅妻鹤子”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咏梅诗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成功地传写出梅花清幽香逸的独特风姿,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后者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
他称赞梅“花中气节最高坚”,俨然是梅的知音,梅的化身。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
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梅花意象
![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dc87864048d7c1c709a1450c.png)
诗歌中的梅意象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宋词中的梅花意象一.宋词梅花意象概述宋人爱梅,所以宋词中很多作品描写梅花的“暗香疏影”之姿,如曾慥有“清友,群芳右,万缟纷披兹独秀,天寒月薄黄昏后”(《调笑令•清友梅》)描写了黄昏后独立摇曳在寒风中的一株寒梅,词人以花孤芳自赏。
贺铸《南歌子》:“傍水添新韵,横墙露粉颜。
夜来和月起凭阑,认得暗香微度有无间”,写水傍墙边有一株斜梅,冰清玉洁,柔和的月光下发出淡淡幽香,神色味俱佳。
宋代无名氏《南乡子》也云:“雪态冰姿巧耐寒,南北枝头香不断”,诸如此例,举不胜举。
这些可谓梅花表层特性描写,寄托了词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态度。
梅花傲雪不与众花争艳又给人孤芳之感,刘学萁《贺新郎•再韵赴梅》明言梅花“孤芳复与群芳别”,赵长卿《探春令•赏梅十首》之二曰:“芳心自与群芳别,尽孤高清洁”,李坦然《风流子》中赞梅花为“别是一般,孤高风韵”,均体现了宋人咏梅,孤芳自赏的审美心理。
其次,宋人特别重视梅花的凌寒之性,喜赞赏梅花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
如叶梦得《南乡子》:“山畔小池台,曾记幽人著意栽。
乱石参差春至晚,徘徊。
素景冲寒却自开。
”乱石中的一株梅树,独自在严寒中盛开。
贺铸《南歌子》:“心蹙黄金缕,梢垂白玉田。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a9174081680203d8ce2f24fc.png)
诗 人 唯 独 关 心 和 问 起 的 .是 对 方 从 故 乡 来 的 时 候 , 现 象 和 普 遍 情 理
吻 合 所 以 诗 人 所 赞 美 的 梅 花 实 际 就 是 自己 清 廉 自 律 、 立 不 阿 人 格 的写 照 独
疏影横斜 水清浅 . 香浮动 月黄昏 。 暗
霜 禽 欲 下 先 偷 眼 . 蝶 如 知 合 断魂 粉
幸有 微吟 可相 狎 . 不须檀板共金樽 。
二 、 花 是 诗 人 们 思 乡 情 念 友 意 的 载 体 梅
陆 凯
折梅 逢 驿 使 , 与 陇 头 人 。 寄 江南无所 有 . 赠 一枝春 。 聊 《 诗 》 王 维 以第 一 人 称 询 问 的 形 式 开 篇 : 杂 中 你
6
新 诗 是 从 故 乡来 的 . 该 知 道 故 乡 的 情 况 。 乡 情 乡 事 , 应 可 忆 这 与 今 梅 临 于 旧 池 、 花 发 白故 枝 并 无 二 致 。 揭 问 者 实 在 太 多 . 其 他 诸 般 情 事 , 不 在 所 问 之 列 , 人 实 际 是 以 梅 为 引 线 . 示 出 自然 人 生 的 某 些 共 同 但 皆
肌 玉 骨 , 斜 疏 瘦 , 色 天 香 , 胜 格 定 。 在 中 国 古 通 , 合 无 间 , 然 一 体 。诗 人 写 梅 花 幽 独 淡 泊 的 品 横 国 韵 契 浑
典 诗 歌 中梅 花 的形 象 比 比 皆 是 , 花 作 为 一 种 常 见 性 , 正 折 射 出 自 己 的 高 清 志 趣 和 人 格 吗 ? 因 而 我 梅 不 的 诗 歌 意 象 有 着 十 分 厚 重 的 内 涵 和 底 蕴 概 括 起 来 们 读 诗 时 在 疏 落 清 丽 的 梅 景 中 . 时 看 到 的 是 诗 人 时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57a64d5933687e21ae45a90d.png)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梅花在中国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傲霜斗寒,凛然怒放于雪虐风冽,百花衰谢,寒凝大地之际;它冰肌玉骨,横斜疏瘦,国色天香,韵胜格定。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的形象比比皆是,梅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厚重的内涵和底蕴。
概括起来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一、梅花是高洁情操、理想人格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梅花作为美的化身,作为一种高洁情操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她是我们民族精神品格的生动映现和真实投影。
在众多的咏梅诗中这类诗歌的数量是最多的。
我们最熟知的当数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和王安石的《梅花》。
山园小梅二首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林逋少时孤贫,学习刻苦,性情恬淡,不求名利。
早年曾经浪迹江淮间,后归杭州,长期隐居在西湖的孤山,二十多年不入城市。
他终身未仕,亦不曾婚配,无妻无子,一直过着隐逸诗书的生活,性喜种梅养鹤,并以此为乐事,人称“梅妻鹤子”。
这首极负盛誉的咏梅佳作,也是他最著名的诗作。
诗人给我们多层次地描摹和塑造了梅花冠绝群芳的清丽形象,突出了梅花妩媚绰约的风采和高洁雅淡的品性,表现出一种孤高淡泊的生活情趣。
特别是“疏影”、“暗香”两句诗人着力表现梅花的不染尘俗,清秀高洁,幽独娴雅,神清骨秀,前人以为深得梅花之魂。
梅花一树独出,诗人孤芳自赏,梅花厌弃豪华,安贫守志,诗人鄙视荣利,不附流俗。
两者心志相通,契合无间,浑然一体。
诗人写梅花幽独淡泊的品性,不正折射出自己的高洁志趣和人格吗?因而我们读诗时在疏落清丽的梅景中,时时看到的是诗人高洁的情操与人格。
关于王安石写梅花的缘由,在宋代诗僧惠洪的《冷斋夜话》中说:“荆公尝访一高士不遇,题其壁。
”这话是否可信,尚难断定。
但从诗歌抒发的情怀看,也是有道理的。
王安石抱负远大,为人刚直,对那些具有倔强性格的事物,很是喜欢、赞赏。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4f7a000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6.png)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一、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陈亮《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这首诗通过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寄托自己爱国思想。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二、凌寒不屈的顽强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丽的春色。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三、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这是诗人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四、隐者高士的象征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这首诗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
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
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五、清冷淡雅的美人苏轼《定风波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这首咏物词,通过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来书写自己迁谪后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表现了作者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
词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
因“迟”开而与桃杏同放。
梅花生就冰清玉洁之姿,怎合姹紫嫣红之群?所以“乔装改扮”,尽显美姿丰神。
六、传递情感与祝福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f6983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2.png)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周敦颐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种植物都被人格化,成为某种品格的象征。
这种文化特色由来已久。
其实关于中国文化中赋予植物人格特点的传统,始于屈原的楚辞。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正是由于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后世诗人自觉不自觉地继承并发扬了植物人格化的传统。
于是便有了梅花高洁,绿竹不屈,等等深入人心的植物意象。
本文结合这种诗歌创作传统,重点分析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梅花,指梅树的花,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
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享有“花之魁”之誉,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
古往今来,梅花诗词不胜枚数。
据不完全统计,从先秦到清末,有关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诗词作品,有关梅的达3500多首,仅次于竹的4100多首,而高于菊(3400首)和兰(3000 首)。
我国最早的梅花诗大约是《诗经》,《召南》中有首《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终南》中也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但彼时的诗歌创作中虽有比兴,却还未达到人格化的高度,梅花的表现意义较为单一。
晋时,咏赞梅花的诗赋开始出现。
陆凯赋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他在早春梅开之时,自荆州摘下梅花,托邮驿赠送远在长安的范晔,诗意隽永,情趣盎然。
南北朝时,梅花诗文渐盛,尤以何逊《咏雪里梅》、庾信《梅花》及萧纲《梅花赋》等最为脍炙人口。
唐诗中的梅花意象渐渐走出自然局限。
梅花的曲折多姿、傲雪斗寒、幽香艳丽,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
接下来的宋朝成为了梅花诗的一个高峰,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李清照、陆游等大家纷纷留下了众多咏梅绝唱。
其中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因落梅诗案”坐废十年、留梅诗130余首的刘克庄,还有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
梅花意象
![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8085ab7c1711cc7931b7169d.png)
诗歌中的梅意象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宋词中的梅花意象一.宋词梅花意象概述宋人爱梅,所以宋词中很多作品描写梅花的“暗香疏影”之姿,如曾慥有“清友,群芳右,万缟纷披兹独秀,天寒月薄黄昏后”(《调笑令•清友梅》)描写了黄昏后独立摇曳在寒风中的一株寒梅,词人以花孤芳自赏。
贺铸《南歌子》:“傍水添新韵,横墙露粉颜。
夜来和月起凭阑,认得暗香微度有无间”,写水傍墙边有一株斜梅,冰清玉洁,柔和的月光下发出淡淡幽香,神色味俱佳。
宋代无名氏《南乡子》也云:“雪态冰姿巧耐寒,南北枝头香不断”,诸如此例,举不胜举。
这些可谓梅花表层特性描写,寄托了词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态度。
梅花傲雪不与众花争艳又给人孤芳之感,刘学萁《贺新郎•再韵赴梅》明言梅花“孤芳复与群芳别”,赵长卿《探春令•赏梅十首》之二曰:“芳心自与群芳别,尽孤高清洁”,李坦然《风流子》中赞梅花为“别是一般,孤高风韵”,均体现了宋人咏梅,孤芳自赏的审美心理。
其次,宋人特别重视梅花的凌寒之性,喜赞赏梅花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
如叶梦得《南乡子》:“山畔小池台,曾记幽人著意栽。
乱石参差春至晚,徘徊。
素景冲寒却自开。
”乱石中的一株梅树,独自在严寒中盛开。
贺铸《南歌子》:“心蹙黄金缕,梢垂白玉田。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7f5350f121dd36a22d824e.png)
梅花正在华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解之阳早格格创做周敦颐道:“予谓菊,花之隐劳者也,牡丹,花之繁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培动物皆被人格化,成为某种性格的象征.那种文化特性由去已暂.本去闭于华夏文化中给予动物人格特性的保守,初于伸本的楚辞.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不妨综合为香草好人,正是由于楚辞正在华夏诗歌史上的要害职位,使后世诗人自愿没有自愿天继启并收扬了动物人格化的保守.于是便有了梅花下净,绿竹没有仄,等等深进人心的动物意象.本文分离那种诗歌创做保守,沉面分解梅花正在华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梅花,指梅树的花,热冬先叶启搁,花瓣五片,有粉黑﹑黑﹑黑等颜色.是有名的瞅赏动物.享有“花之魁”之毁,具备形神兼顾,色香俱好,独收天下秋的风姿.古往今去,梅花诗词汇没有堪枚数.据没有真足统计,从先秦到浑终,有闭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诗词汇做品,有闭梅的达3500多尾,仅次于竹的4100多尾,而下于菊(3400尾)战兰(3000尾).我国最早的梅花诗约莫是《诗经》,《召北》中有尾《摽有梅》,“摽有梅,本去七兮”,《终北》中也有“终北何有?有条有梅”.但是彼时的诗歌创做中虽有比兴,却还已达到人格化的下度,梅花的表示意思较为简单.晋时,咏赞梅花的诗赋启初出现.陆凯赋诗云:“合梅遇驿使,寄取陇头人;江北无所有,聊赠一枝秋.”那是他正在早秋梅启之时,自荆州戴下梅花,托邮驿赠收近正在少安的范晔,诗意隽永,情趣盎然.北北往时,梅花诗文渐衰,尤以何逊《咏雪里梅》、庾疑《梅花》及萧目《梅花赋》等最为脍炙人心.唐诗中的梅花意象徐徐走出自然限制.梅花的直合多姿、傲雪斗热、暗香素净,激励了诗人更多的激情取灵感,由感官背心灵启拓,梅花启初被给予性格操守的内涵.接下去的宋往成为了梅花诗的一个下峰,欧阳建、苏轼、王安石、李浑照、陆游等大家纷纷留住了稠密咏梅绝唱.其中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果“降梅诗案”坐兴十年、留梅诗130余尾的刘克庄,另有堪称“咏梅博业户”的弛讲洽,一死写梅诗300多尾.纵瞅那些古诗词汇中梅花所代表的意象,没有易创造,同有以下几面:(一)脱雅下净的局面:北往鲍照的《梅花降》:“庭中有杂树,偏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做花,露中能做真.摇降秋风媚秋日,念我整降逐热风,徒有霜华无霜量’.”那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下尚的旷达贤士.宋代女词汇人李浑照《谦庭芳》的结句:“易行处,良宵浓月,疏影尚风流.”赞好了一种鼓经灾易合磨之后,仍下慢自傲,岁人存正在留自疑心的下尚的粗神性格.元代贯云石的《单调.浑江引咏梅(其一)》:“北枝夜去先破蕊,揭收秋消息.偏偏宜雪月接,没有惹蜂蝶戏.偶我节暗香去梦里.”他笔下的梅花没有招蜂惹蝶,下慢杂净.(二)凌热没有仄的局面: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睹梅花》:“匝路亭亭素,非时袅袅香.素娥惟取月,青女没有饶霜.赠近真盈脚,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没有待做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去摧合梅花,但是过早启搁的梅花依旧是亭亭玉坐,花容浑丽,脚睹其傲骨.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收香去,香去而热亦至;雪帮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可睹,雪取梅时常是没有身分启的,弛谓《早梅》诗云:“一树热梅黑玉条,迥临秋路傍溪桥.没有知近火花先收,疑是经冬雪已销.”许浑《早梅》亦云:“素素雪凝树.”热梅花收,似玉如雪,“遥知没有是雪,为有暗香去.”等皆表示出梅之傲骨没有惧热冷.(三)隐士局面: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二面秋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忧斜日冻蜂知.”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圆岳《梦觅梅》:“家经深躲隐者家,岸沙分路戴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诗一启初便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直径通阳者之家,那是诗人理念的死计.所谓“觅梅”,亦莫没有是觅隐劳.(四)梅花传情:北往陆凯《赠范晔》:“合花遇驿使,寄取陇头人.江北无所有,聊寄一枝秋.”合梅花寄赠朋友,正是借以表黑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付于朋友具备梅花一般性格的赞扬;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热留待使君去.”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收,凭君寄一枝.”合梅寄友后又徐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瞅到梅花便禁没有住念起近圆的伙伴.以上四面是笔者归纳的梅花正在华夏保守文化战诗歌创做中的主要意象,其余梅花正在比圆好人,传达祝祸等便当也有较多象征意思,正在此没有做赘述.纵瞅华夏古代诗歌,梅花动做诗人正在诗歌中自我感情拜托战抒收的要害载体,装载了中华文化中洪量的部分情感,以至于成为一种一致的人格探供.梅花已没有再只是是诗人的意象,更是中华民族战华夏群寡自强没有息,没有畏艰险的民族粗神的要害标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周敦颐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种植物都被人格化,成为某种品格的象征。
这种文化特色由来已久。
其实关于中国文化中赋予植物人格特点的传统,始于屈原的楚辞。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正是由于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后世诗人自觉不自觉地继承并发扬了植物人格
化的传统。
于是便有了梅花高洁,绿竹不屈,等等深入人心的植物意象。
本文结合这种诗歌
创作传统,重点分析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梅花,指梅树的花,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
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享有“花之魁”之誉,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
古往今来,梅花诗词不胜枚数。
据不完全统计,从先秦到清末,有关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诗词作品,有关梅的达3500多首,仅次于竹的4100多首,而高于菊(3400首)和兰(3000 首)。
我国最早的梅花诗大约是《诗经》,《召南》中有首《摽有梅》,摽有梅,其
实七兮”,《终南》中也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但彼时的诗歌创作中虽有比兴,却还未达到人格化的高度,梅花的表现意义较为单一。
晋时,咏赞梅花的诗赋开始出现。
陆凯赋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他在早春梅开之时,自荆州摘
下梅花,托邮驿赠送远在长安的范晔,诗意隽永,情趣盎然。
南北朝时,梅花诗文渐盛,尤以何逊《咏雪里梅》、庾信《梅花》及萧纲《梅花赋》等最为脍炙人口。
唐诗中的梅花意象渐渐走出自然局限。
梅花的曲折多姿、傲雪斗寒、幽香艳丽,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
接下来的宋朝成为了梅花诗的一个
高峰,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李清照、陆游等大家纷纷留下了众多咏梅绝唱。
其中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因落梅诗案”坐废十年、留梅诗130余首的刘克庄,还有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
纵观这些古诗词中梅花所代表的意象,不难发现,共有以下几点:
(一)脱俗高洁的形象: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满庭芳》的结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岁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咏梅(其一)》:“南
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
(二)凌寒不屈的形象: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
”可见,雪与
梅常常是不可分开的,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
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等都表现出梅之傲骨不惧严寒。
(三)隐士形象: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
方岳《梦寻梅》:“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
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
(四)梅花传情: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
寄一枝春。
”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来。
”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
”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以上四点是笔者总结的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创作中的主要意象,另外梅花在比喻
美人,传达祝福等方便也有较多象征意义,在此不作赘述。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梅花作为诗人在诗歌中自我感情寄托和抒发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大量的个人情感,以至于成为一种普遍的人格追求。
梅花已不再仅仅是诗人的意象,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