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和实验总结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和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1.植物的根1.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2.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3.像葱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4.植物的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

②吸收水分。

③储存养分。

2.植物的茎1.柳树,竹子,玉米的茎都分节,节上长有叶子。

2.茎的各种形态:①直立茎:凤仙花②缠绕茎:葡萄花③攀缘茎:牵牛花④匍匐茎:红薯3.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①支撑植物的“身体”。

②运输水分。

③保护植物。

④输送养分。

3.叶的蒸腾作用1.叶的表面有气孔。

2.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3.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①蒸腾作用可以给植物降温。

②促进根吸收水分养分。

③让空气变得湿润。

④降低大气温度。

4.植物的花1.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2.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作完全花。

3.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叫作不完全花。

4.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①花萼——保护未开的花。

②花冠——吸引昆虫。

③雄蕊——制造花粉。

④雌蕊——接受花粉。

5.植物的果实1.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

2.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苍耳:表面带有毛刺,可以粘在经过的动物身上。

九节:颜色鲜艳,味道鲜美。

可以吸引小鸟或其他动物帮助它传播。

豌豆:自身炸裂,弹射种子。

蒲公英:重量很轻,靠风传播。

3.植物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根:吸收、固定作用茎:支持、运输作用叶:制造养料果实:保护种子种子:萌发、长成新的植物体花:发育成果实实验一: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活动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活动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末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
- 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

- 物体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 物体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

2. 空气和水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我们无法看见但可以感受到。

- 空气可以通过吹风筒、风车等实验来观察其存在。

- 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3. 物体的运动
-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物体可以做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 物体在运动中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 动物的特征
-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等不同类别。

- 动物可以通过形态特征、生活性、食性等进行分类。

- 动物具有生长、繁殖、呼吸、运动等基本特征。

5. 植物的特征
- 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不同类型。

-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生长和吸收养分。

- 植物通过花、果实等结构进行繁殖和传播。

6. 食物的营养
- 食物可以分为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 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 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④ 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 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三年级上册科学笔记

三年级上册科学笔记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一、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外形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色彩。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三、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动物),草是(草本动物)。

3.在校园、郊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背诵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背诵版

科学生活中的问题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1.家里的凳子在挪动时声音太大,你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并说出你采用方法的理由吧。

在凳子腿底下按一个胶皮套或是垫上一小块橡胶皮就能起到静音、防滑的作用。

这个方法是受到了猫足底部肉垫作用的启示。

2.我们在捉鱼的时候,总感觉鱼身上黏黏的、滑滑的,不那么容易让人抓住,这粘液有什么作用?可以使鱼在水中游动时减少与水的摩擦,同时它还能够保护鱼体表面不受寄生物、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侵蚀,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3.青蛙的皮肤有什么作用?青蛙的皮肤的作用有辅助呼吸、伪装保护自己。

青蛙主要用肺兼皮肤呼吸,背上皮肤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

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1.植物都是通过种子繁殖的吗?请举例说一说。

不是,有的通过根繁殖,比如地瓜;有的通过茎繁殖,比如绿箩;有的也可以通过叶繁殖,比如(多肉植物)。

2.我们常吃的蔬菜中,你知道有哪些是属于植物的根呢?例如:萝卜、地瓜、甜菜等3.瓶插的鲜花,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存活?因为没有根了,无法继续吸收水分和养分了。

4.在厨房里找一找葱、香菜等蔬菜,观察它们的根是什么样子的?那么甘薯是根吗?马铃薯呢?葱的根属于须根系,香菜的根属于直根系。

甘薯属于直根系(变态根),马铃薯属于茎。

5.叶子的气孔在叶表面是如何分布的?是在叶子的正面还是背面?如何不借助显微镜也能观察到呢?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试一试吧。

把一片刚摘下来的新鲜叶片,浸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我们会看到背面气泡表较多,说明叶的背面气孔比较多。

6.为提高成活率,园林工人如何移栽树木?带土移栽,保护根部。

2.摘掉一部分枝叶,减少水分的蒸腾。

7.夏天,走在林荫路上为什么会感觉空气湿润?因为森林里树木多,植物的叶有蒸腾作用,可以使空气湿润。

8.有些树木在深秋会落叶,这是为什么?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消耗,也减少养分的损耗。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6.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9.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0.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枝摇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11.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晴: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2.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13.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制作简易雨量器,需要准备平底直筒的透明杯子、透明塑料尺、双面胶等。

15.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16.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17.防范暴雨的方法:①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②在房屋门口或地下是出入口放置挡水板或沙袋③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

P3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P33、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P34、压缩空气的应用:充气城堡、足球、充气床垫、喷水壶、充气轮胎、射钉枪。

P45、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空气占据空间。

P26、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有质量,可以用电子秤称瘪皮球和充气以后皮球的质量来证明。

P67、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P6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P8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P9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P1012、在海边,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中有水和空气。

P132、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用纸巾包住土,握一握,发现纸巾湿了。

P133、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方法:把土壤放进水中,发现有气泡。

P134、把土壤放进水中有气泡,搅拌几下,气泡消失,静置一分钟,土壤和水出现分层。

P135、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P146、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P147、保水性最差的是沙质土,渗水性最差的是黏质土,保水性、渗水性都较好的是壤土。

P168、比较沙质土和黏质土的方法有哪些?P14-15答:(1)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

(2)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硬,黏质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沙质土握不成团,黏质土能握成团。

(4)比较渗水性:沙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渗水性最弱。

9、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

P1710、改良土壤贫瘠的方法:①种植绿肥②多施农家肥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

三年级科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单元知识点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喷水壶、充气城堡、射钉枪等都应用了压缩空气。

4.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到了17世纪,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5.无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6.空气受热会上升,受冷会下降。

7.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点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在收集土壤时,要注意安全,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水边。

3.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4.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

5.不同的植物的生长习性不同,适宜生长的土壤也不同。

6.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7.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8.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9.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

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10.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大自然与我- 大自然包括了地球、太阳、月亮和星星等。

- 大自然的变化有四季变化、天气变化等。

- 大自然对人类有很多好处,如提供食物和水源等。

第二单元:物体的性质- 物体的性质包括形状、颜色、大小、重量等。

-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等。

-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 物体的运动受到力的影响。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土壤等。

-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分进行生长和吸收养分。

-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需要的环境。

第五单元:动物的特点-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鱼类等。

- 动物有不同的体形、生活性和食物来源等。

- 动物需要环境来提供食物、栖息地和保护等。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能源- 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化石能等。

- 能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发电、照明和取暖等。

- 合理使用能源可以保护环境并节约资源。

第七单元:金属- 金属的一些特点包括光泽、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 金属可以用来制作工具、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等。

第八单元:运动与健康- 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如增强体质和锻炼心肺功能等。

-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 要注意安全和适度,避免运动过度引起的伤害。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最新整理)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最新整理)
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 (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 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 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 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 (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 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一生的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 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21、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2、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23、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24、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25、(大 王 花 )是世界上最大的花。 26、(猪 笼 草 )是能捕虫的植物。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凝固(放出热量)水冰融化(吸收热量)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 ,小苏打5g 。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1、我们一日三餐要吃多种食物。

2、我们早餐一般吃:鸡蛋、豆浆、油条、等食物。

3、我知道的食物有米饭、面条、牛肉、炒白菜、等。

4、我们每天靠吃(食物)来维持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5、我们吃的面条是由小麦加工而来的,而它又是农民伯伯辛勤劳而来的。

6、人体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7、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物质,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

8、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9、(脂肪)和(淀粉)可为我们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

10、我们的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营养)。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11、为了使我们能不断地(生长发育),不断地补充(活动的能量),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吃物。

12、按食物的来源,对食物进行分类有:植物类,例如:();动物类,例如:()。

13、我们研究的食物有哪些主要营养成分?答:蔬菜的营养:它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消化系统必须的粗纤维等。

豆制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水产品:与肉类相似,是人体蛋白质的一个重要来源。

肉类营养: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

14、将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按营养成分进行分类: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分一类,含蛋白质比较多的食物分一类。

15、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肝、胃、大肠、小肠)16、口腔中的(唾液) 可以把(淀粉)变成糖。

17、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在(小肠)里被吸收18、合理的饮食习惯是(荤素搭配),做到(低盐、低脂、低糖)。

19、我们每天的食谱要尽可能做到(营养均衡)。

20、要使自己能够均衡地获得各种营养,我们就要(不挑食、不偏食)21、为了保护消化器官,我们应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细嚼慢咽、不暴饮食不吃不干净、过了保质期的食物。

三年级上、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要求:熟读,熟记,能回答出括号中的内容。

1.大树的整体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植物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拓印树皮图案的步骤是:(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2)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3)(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用(简图、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3. 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手)等,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活动。

4.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用耳朵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舌头能尝食物的(味道),用手摸分辨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软硬、光滑程度)等。

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5.观察较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放大镜),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量筒),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有(绳子或尺),观察非常细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显微镜),观察远处物体的工具有(望远镜)。

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樟树)(松树) (向日葵)等;我知道的水生植物有(浮萍)(荷花)(睡莲)(茭白)等。

7.按茎的不同,(坚硬粗壮)的叫(木质)茎;(细小柔软)的叫(草质)茎。

长有木质茎的植物叫(木本植物),如(松树)(柏树)(樟树)等;长草质茎的叫(草本植物),如(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蒲公英)。

此处举例可以随意,正确说出3种就行。

8.了解:水生植物分三种类型: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金鱼藻)、挺水植物(水花生)。

9.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都有(根)(茎)(叶)等器官;他们的主要不同点: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软硬)。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叶柄)部位膨大的(气囊)充满(空气)。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新打印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新打印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第1课玩具里的科学1、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描述玩具时,可以从颜色、形状、性能、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

3、在阳光下,我发现肥皂泡是7种色的。

(或者“五颜六色”)4、万吨轮船为什麽能在海上航行?答:这是因为万吨货轮在水中受到了大于它本身重量的浮力。

5、生活中有好多玩具是充气的,如果放了气或充气不足,还能玩吗?答:不能玩了。

充气玩具是因为充满了空气才有弹性,如篮球,充满了空气后弹跳就好,如果篮球充气不足,就弹跳不起来。

再比如,蹦蹦床充满气后,人就能在上面弹跳,如果充气不足,就无法弹跳。

6、为什么轮胎上都有凹凸花纹?答:轮胎上加花纹的目的是防止车轮在平整光滑的路面上滚动时打滑,轮胎外缘上有了凹凸花纹,能够增加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第2课我们周围的动植物1、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2、蚂蚁身体太小,我们要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它。

3、观察动植物的方法有:放大观察、缩小观察、对比观察。

4、观察植物时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观察前制定观察方案,准备好观察的工具,才能使观察的收获更大些。

6、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答: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个个的褶皱,这些褶皱能起到吸盘的作用吸附在墙壁上。

7、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答:猫的胡子有测量的作用。

猫在捉老鼠的时候,有些洞口需要猫估测一下是不是能过去,这时就需要有胡须作为测量的工具。

8、蚂蚁是怎样认路的?答:蚂蚁是依靠气味认路的,具体说就是蚂蚁用触角来辨别气味。

9、要知道大树有多粗,我们要用到尺子量。

10、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什么不容易旱死?答:因为仙人掌的叶子是一根根的针状,能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2、有了猜想,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

3、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复习

三上科学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为100℃,并且不再发生变化。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5.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6.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冰。

7.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8.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10.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11.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12.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1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14.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5.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18.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

19.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将纸折叠或者撕扯,改变的是它们的状态。

20.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凹进去的部分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2.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距离会变得更小。

3.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1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1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实验结束时要用灯帽盖灭点燃的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13.加热后的石棉网和三脚架是很烫的,不能用手触摸;要等它们降温之后再收拾和整理。

14.水沸腾时水面上的水蒸气温度很高,不能把手放在上面,容易把手烫伤。

15.让水沸腾后,人们可以用来蒸、煮食物、给自来水杀菌消毒、泡茶、泡方便面等、获取更多水蒸气。

三、水结冰了1.常温下的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下降,当降低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2.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要占据更大的空间。

3.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为了比较结冰前液面高度和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我们需要做好标记。

4.水结冰后,冰块会浮在水面上。

5.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6.冰的温度低,如果长时间一直接触皮肤,容易被冻伤。

7.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装水试管外面的容器盛满碎冰并加入食盐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温度。

8.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冰是固态的水。

9.让水结冰,我们可以制造冰冻食品,如:冰淇淋、冰沙、冰棍。

10.水结成冰之后,我们可以用冰块制作冰雕和其他艺术品。

四、冰融化了1.给冰块加热,它会融化成水;如果温度保持在0摄氏度以下,冰不会融化。

2.用吸管或者吹风机,给冰块吹热气,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3.冰融化成水之后,体积会变小。

4.在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温度高冰融化得快,温度低冰融化得慢。

5.在相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得比冰激凌要慢一些。

6.冬季下的雪也是冰,冬天看到的霜也是冰,它们都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7.为了比较冰融化成水前后的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在冰面和水面做好标记。

8.冰融化的时候,周围的温度会随着降低,因此,炎热的夏天,人们可以用冰块降温。

9.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了液体。

五、水能溶解1.食盐、红糖、小苏打、味精和碱等物质会在水中溶解。

2.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但水溶解物质的本领是有一定限度的。

3.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4.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要弱一些。

5. 做探究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哪一个更强一些的实验时,我们准备的水要一样多。

6.水中溶解的食盐越多,水会变得越咸;水中溶解白糖越多,水会变得越甜。

7.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克的食盐,常温下5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5克小苏打。

8.常温下5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200克白糖,常温下5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75克味精;味精和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更强。

9.在做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哪个更强的实验时,食盐或者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10.纯净水中如果溶解了一些有害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六、加快溶解1.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是可以改变的。

2.改变水的温度,可以改变物质溶解的快慢。

3.在做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水的温度,要保持水量和盐量一样多,食盐要同时倒人不同温度的水中。

4.搅拌也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在做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实验时,我们在一个烧杯中不断搅拌,另一个烧杯不搅拌;要保持水量、水温和盐量一样多,食盐要同时倒人水中。

6.研碎也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7.如果要让食盐等物质更快的溶解在水中,我们可以增加水的温度,把食盐研碎,同时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七、混合与分离1.食盐和沙子混合后,食盐还是食盐,沙子还是沙子。

2.食盐和沙子混合后,可以用水把它们分离开来;因为沙子不会溶解在水中,食盐会被水溶解。

3.盐水溶液混合了沙子,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子分离出来,留下盐水溶液。

4.可以用滤纸或滤布把液体和混合了其他不能溶解的物质进行分离过滤。

5.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盐水溶液中的食盐分离出来。

6.蒸发皿是加快蒸发实验的仪器,在实验结束后温度较高,要防止烫伤。

7.通过蒸发食盐溶液之后收集到的食盐粉末跟我们把食盐放人水中进行溶解前看到的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食盐。

8.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用磁铁进行分离,也可以先倒人水中,再把浮在水面的木屑分离开来,再把水过滤分离得到铁屑。

知识清单科学八、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橡皮泥可以做成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

2.纸张被折叠、撕扯后.形状不同了,这些不同的物品还是纸。

3.5.将一个压扁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它会恢复原型,因为空气会热胀冷缩。

6.空气变热后体积会膨胀,但这些空气依然是空气,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7.给蜡烛加热,蜡烛会融化成液体,冷却之后,蜡烛液会凝固成固体,这个过程与冰融化和水结冰相类似。

《空气》知识点一、感受空气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2.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等;空气的作用:人类呼吸、植物生长、玩具充气等。

3.石块和水装进开口的杯子里不容易泄漏,空气装进开口的杯了里容易泄漏.4.空气要装进密闭的容器里才不容易泄漏,如果要传递一些空气给其他同学或者其他地方必须把它装进密闭的容器中。

5.空气和一般物质相比具有这些特征:容易泄漏、很轻、可以使袋子鼓起来,让袋子鼓起来以后摸起来软软的,会流动.抓不住.....6.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2.在做纸不湿的实验时,纸团要粘在杯底防止掉落在水中。

3.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把杯子里的空气放出去,不再占据杯子空间,杯子里的水会慢慢满上来。

4.用打气筒从杯子底部向杯子打人.此空气,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杯子中的水会慢慢被挤出来。

乌鸦喝水的故事里,鸟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三、压缩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改变。

2.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强。

3.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4.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之后的空气有恢复原来状态的本领,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5.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粒子的间隔变小了。

6.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粒子的间隔变大了。

7.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8.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制造了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等。

四、空气有质量吗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简易小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3.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豆子,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放上去的豆子的质量是相等的。

4.给皮球继续充气,小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增加了空气,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大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5.给充气的皮球打入10筒空气,小天平另一端继续增加豆子,小天平恢复平衡的时候,打入的10简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豆子的质量。

6.把皮球里的空气放掉部分,小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把气放走了,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小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五、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用回形针或者绿豆等越轻的物品来调节小天平的平衡,调整的结果越准确。

2.20筒空气与定量的回形针:绿豆等轻小物体质量相当,说明空气有质量,但空气的质量很轻。

3.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天平、电子称等工具测量出回形针、绿豆等轻小物品的质量。

4.我们周围的空气很多很多,那么多的空气总质量是很重很重的。

六、我们来做“热气球”1.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浮在冷空气上方。

2.把热气球里的空气加热了,质量就比原来的冷空气更轻一些,热气球就上升了。

3.让升到空中的热气球中的热空气慢慢降温(变冷),空气质量就比热的时候大一些,热气球就慢慢下降了。

4.在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要注意用火安全。

5.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选用的塑料袋要大一些、轻一些,这样装进的热空气多一些,容易升空。

6.加热前,塑料袋是瘪的、凉的:加热后,塑料袋会慢慢鼓起来,空气慢慢变热,会产生种向上拉的力。

7.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制作的。

8.孔明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

七、风的成因1.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2.我们可以用扇扇子、开风扇、开门窗等方式让空气快速流动,来制造“风”。

3.做风的模拟实验中,点燃蜡烛,让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远离蜡烛火焰的空气温度相对变低,空气流动起来,风就形成了。

4.做风的模拟实验时,利用小纸条(或者小风扇)放在出风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测到是否产生了风和风的大小。

5.大自然的风主要是由于空气温度高低不同,流动起来而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