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及复习资料
2020高考 语文复习---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与讲评课件(共46张 )
李固以为发兵州郡可任,但选有 译:李固认为发兵事务州郡地方便可胜任,只要
选择有勇有谋并能爱民惠民能够担任将帅的人,
勇略仁惠能任将帅者,以为太守, 让他担任太守,可以要求他平息叛乱成功。于是 可责其成功。遂用张乔、祝良二 朝廷便任命张乔、祝良二人为岭南地区的地方长
译:嘉靖初年,有人进谏想撤去新建州,请求 设置兵备分司,朝廷保留了州同时还设置兵备分司。 在这之前,浙江省有水利佥宪,兼管吴中水利,从这 时起一并归入兵备分司管理。自从建立兵备分司后, 来自日本的倭患就开始了,大概好像在这之前就有征 兆吧。倭寇刚来的时候,实际上正是熊公担任太仓太 守的时候。(他)能够率领习惯了长久太平的百姓, 抵御多如蚂蚁的贼寇,熊公作为城防守官功劳最大, 但谏官还是想以苛细的法律条文来给他施加罪罚。然 而百姓都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所以朝廷力排众议 ,将熊公留任于吴地。等到担任佥宪以来,(他)每 天率领参加训练的百姓,用打仗的事情来督促他们, 用威势使他们行动起来,用恩惠使他们信服,所以指 挥起来称心如意。朝廷知道熊公的声望一天比一天高 ,寄托于他的东南地区治理重任,没法可以更换他人 ,所以有了现在这样的提拔。而我只认为这是我们百 姓的幸运啊!
文言文阅读
赠/熊兵宪/进秩/序 归有光
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 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 生,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 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 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
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与唐顺之、王慎 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代表作有《震 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嘉靖初,言者欲 兵备:军事措施和武器装备
罢新建州,请置兵备 分司,朝廷留州而置
新高考地区三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纤夫(qiàn fū)惊愕(jīng è)B. 瞒哄(mán hǒng)残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装模作样(zhuāng mó zuò yàng)C. 谦卑(qiān bēi)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D. 残骸(cán hái)红颜薄命(hóng yán bó mìng)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我国光学领域的杰出代表。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而且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课时、调整课程设置等。
3.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B.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然抽出时间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D. 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
B. 这座城市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无数游客。
C. 在这次考试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5. 下列各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脸色苍白,像是刚刚从坟墓里爬出来。
金太阳高考模拟试卷语文三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精疲力竭恣意妄为B. 脍炙人口青黄不接趁热打铁C. 翻箱倒柜倾盆大雨震耳欲聋D. 呕心沥血畸形发展妄自菲薄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城市的建筑越建越高,密度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拥挤,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B.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
C.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加强了师资培训,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交流。
D. 这场大火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C.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D.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明威与他的《老人与海》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美国和世界人们的精神面貌。
海明威一生共获五次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更是享誉全球。
《老人与海》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独自出海,与一条大马林鱼搏斗了三天三夜,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也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
大海象征着人生的广阔天地,大马林鱼象征着人生的目标和理想,而老人则象征着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老人在海上孤独地与大自然搏斗,最终虽然失败了,但他从未放弃,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洁明快的语言。
海明威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2. 丰富的象征手法。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新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区域。
青春就是读诗的旺季,这时的你,内心清澈、葱茏、,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够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地跟她走。
A.单纯轻快心甘情愿B.纯粹轻快坚定不移C.纯粹轻盈心甘情愿D.单纯轻盈坚定不移【答案】C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分析。
D项选自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是拟人。
A项选自俞桂《过湖》,B项选自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项选自秦观《浣溪沙》,均是比喻。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境分析。
A项“回家乡”与“无故人”不符;B项季节不恰当;D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指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不能用于说命运。
4.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A.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B.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瞭.望liào 肄.业yì编纂.zuăn 书声琅.琅lăngB.锁钥.yào 症.结zhēng 手绢.juàn 两肋.插刀lèC.压轴.zhóu 巷.道hàng 匕.首bǐ煽.风点火shānD.侧.歪zhāi 颀.长qí徇.私xùn 模棱.两可lé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吉祥筚路蓝缕不记其数擢发难数B.九霄独当一面对簿公堂改弦更章C.沉湎高屋建瓴旁征博引焕然一新D.和蔼面面具到前倨后恭雷厉风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D.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4、下面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①青楼自管弦②新知遭薄俗③凄凉宝剑篇④旧好隔良缘⑤销愁斗几千⑥羁泊欲穷年⑦黄叶仍风雨⑧心断新丰酒A、③⑥⑦①②④⑤⑧B、③⑥⑦①②④⑧⑤C、③⑥②④⑦①⑧⑤D、⑦①③⑥②④⑤⑧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
高考语文三模拟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é)颓废(tui)振聋发聩(kui)B. 岁月蹉跎(cuo)药石之言(she)息息相关(xi)C. 恣意妄为(zì)琳琅满目(lan)融会贯通(rong)D. 振聋发聩(kui)神采奕奕(ye)沉鱼落雁(dia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 为了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大量人才。
C. 他尽管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但仍然谦虚谨慎,从不骄傲自满。
D.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
B. “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科学知识的文章,对我们学习科学有很大的帮助。
”C. 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D. 下列几种学习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精彩纷呈,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加班加点,终于取得了成功。
C. 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D.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5. 下列各句中,下列句子成分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
B.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性格却十分内向。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甲】(1)设x∈R,若对任意实数t,不等式(t-1)x²+(2t-3)x+t²+2t+1≤0恒成立,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高考第三轮语文模拟试题(三)
D.分歧 语无轮次 鞭长莫及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马加爵事件启示我们,培养学生 _______的人格,成了中学教育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
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 ____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
A.史臣认为,牛弘坚守节操,三十年来,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不改,的确难得。
B.史臣认为,牛弘胸襟豁达,为人淡泊,的确是一位大雅君子。
C.史臣认为,牛弘不是清官,也不是贪官,既说不上是正直之人,也说不上是奸臣。
D.史臣认为,牛弘“采百王之损益”而写成的《五礼》是当时人们遵守的典章。
D. 记者获悉:截至2月4日,全国铁路春运29天内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4%,达到1.0137亿人次。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和惟一的野生麋鹿种群(516头,占世界25%),自由栖息着400多个动物家族,生长着近500种海边植物。
10、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地区)的GDP越高,经济增长率就越高,人均增长率也越高。
B.二十年来,中国承担联合国会费的数量是在上涨,而享受世界银行的贷款等优惠待遇在减少。
C.中国不再把GDP作为唯一追求的经济指标,而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观,必将促使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GDP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衡量着所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表现,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是衡量经济健康与否的最重要的依据。它能帮助各国政府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
全国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新课标Ⅲ卷) (含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新课标Ⅲ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氓》中女子劝男子“______”,并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把秋天作为婚期;之后女子控诉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程东因为跟人打架,早早辍学,他踏进社会后仍不消停,最终,他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
②扶贫大会上,听了扶贫小组组长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县扶贫办领导精神一震,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③“五一”小长假期间,郑州天朗气清,前来城郊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农旅结合,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④卢永根教授怀瑾握瑜....,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让学校用这笔钱款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⑤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丢掉漆园吏的微职,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风流云散....了。
⑥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元旦期间,学校团委举办首届校园书画展,师生舞文弄墨....,共度美好时光。
A. ①②⑥B. ①④⑤C. ③④⑤D. ②③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虽然构成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但查获的鹦鹉因为尚未卖出,所以王鹏最终被改判为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B. 陈凯歌导演的影片《妖猫传》试图再现长安盛景,花了6年时间在湖北襄阳建了一座“唐城”,来开掘与时代气象相结合的内容。
C. 旅游业改革发展需要秉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以机构改革促动供给侧改革,从浅层相加转向深度相融,让旅游强国的大文章有诗意更有温度、有远方更有未来。
D. 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奔赴雄安这片热土,期待干出一番事业,更见证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开启又一段辉煌的旅程。
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突兀不群B. 突飞猛进胸无城府C. 纸醉金迷恣意妄为D. 毛遂自荐倾国倾城答案:B解析:A项中“突兀不群”应为“突兀不群”;C项中“纸醉金迷”应为“纸醉金迷”;D项中“倾国倾城”应为“倾国倾城”。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并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 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C.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D.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答案:A解析:B项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应为“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C项中“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应为“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D项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应为“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这位教授的演讲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B. 他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C. 这场足球比赛精彩纷呈,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D. 她的表演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答案:A解析:B项中“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应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C项中“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应为“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D项中“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应为“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这些哲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智慧,还让我们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乙】以《春晓》为例,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春眠不觉晓”,写出了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次句“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鸟儿欢快的叫声,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高考三年模拟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dá)B. 青荇(xìng)C. 琳琅满目(láng)D. 轻歌曼舞(m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C.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航天、核能、生物工程等领域已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这本书对文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本宝典。
C. 他对工作总是精益求精,从不满足现状。
D. 她虽然年纪轻轻,却有着丰富的阅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
C. 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使得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D.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受读者喜爱。
B.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经据典,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D.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中,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更是传颂千古。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 请简要概括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分)2. 请分析《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诗的意境。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三)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三)1.解析:选D。
A项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项“就只追求在……”理解偏颇;C项两个“就会”不合文意,原文是“可能”。
2.解析:选B。
B项理解错误,文章不是按照士与大夫的关系、转变和职责逐层展开的。
文章逐层论述的是儒家士大夫的身份不同,其价值取向就不同。
3.解析:选A。
A项“而要成为‘大夫’,必须先做好‘士’”的说法武断,且文中没有依据。
4.解析:选B。
A项,对散文主题归纳有误,作品不是“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而是对乌镇的文化旅游的观感与反思。
C项,句意理解不妥当,文章没有明显表示“讥讽老板的滑稽”的意思,但有对文化旅游的保留态度。
D项,曲解文意,“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错,从原文内容来看,“谅解”是木心和“我”对乌镇发生剧变的态度,“挽留”则是指当地政府对文化名人的真诚敬重和对文化的珍惜。
5.解析:对于第一问的理解要结合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问关于“修辞的力量”的含义要结合前后语境把握其深层意蕴。
答案:(1)“乌镇的修辞”既指对乌镇的改造与修缮,也指乌镇借助两位作家的影响而使江南水乡增添光彩和文化底蕴。
(2)“修辞的力量”:①第一处指的是因为茅盾的小说,乌镇一家普通杂货店被打造成“林家铺子”,“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②第二处指的是文化名人木心的故居由“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其著作和人品永焕光辉,令人敬仰与怀念。
③两处“修辞的力量”含义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乌镇人们对于文化的尊重和留恋之心。
6.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
“留恋和谅解”包括两个方面,要结合文本体现作者“留恋”什么,“谅解”什么,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一)赞同。
①乌镇作为江南小镇,人杰地灵,不仅有宜人的地域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里走出了茅盾、木心等名人大家,让人喜爱与敬佩,其文化影响力绵延不绝;②乌镇被世风裹卷,随时代变迁,也有面目一新的剧变,甚至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对此我们也应予以谅解。
语文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惴惴不安药到病除B. 比翼双飞碧空如洗眉开眼笑C. 谈笑风生轻歌曼舞指点江山D. 胸无点墨一落千丈一鼓作气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B. 老师耐心地教导,使得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C. 他的书法作品在这次展览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D.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抗癌药物。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B. “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C. 我国在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D. 我国在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4.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他擅长与人沟通,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C. 他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才华横溢,被誉为“诗坛新星”。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涉及了多个领域。
C. 他的讲话言辞激烈,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D. 他的作品独具匠心,深受读者喜爱。
二、填空题6.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为背景,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7.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它以()为背景,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8.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以()为背景,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历程。
9.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它以()为背景,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10. 《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作家()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祥子的悲惨命运。
三、阅读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4:实用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三年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上海专版)
专题4:实用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三年模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上海专版)一.现代文阅读(共10小题)1.(2022•徐汇区三模)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约瑟难题——让书目说话①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对此问题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虽然众多研究者的回答都与史实保持了因果一致,但在“为什么“的回答上依然是盲人摸象。
②我们将从制度变迁和科技发展两个维度来回答李约瑟难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增添新材料。
③制度变迁理论认为,掌权者会鼓励社会资本集中于获利能力较强的知识,如果制度发生改变,只可能是因为新制度更有利于掌权者。
如果科技创新会带有失去现有权力的风险,掌权者便会利用制度设计来阻碍科技的创新。
这样看来,对中国古代的掌权者——帝王的制度偏好分析便是我们解答李约瑟难题的关键一步。
④早在西周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政治文化的主流;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了正式统一。
此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不变的是“单一权威”的政治制度,这与巩固皇权的期望以及面积辽阔而人口众多的帝国现实相适应。
中国的地理结构和政治文化,都显出单一权威的取向。
经过早期的试错、摸索,单一权威在政治文化上最终落实为尊崇儒家。
这是因为儒家以礼治为核心的文化,有助于落实掌权者的政治制度。
⑤但是,仅靠制度变迁理论推断出的结论来解答李约瑟难题说服力还不够,我们还要“让书目说话”,要拿出证据来!⑥西汉以来便有编修前代史书的传统,史书所载艺文志或经籍志记录了当时的存世文献,这是我们了解历代知识存量的可靠途径。
载有书目的正史有六部,即《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
每部书目都是一个横截面,通过对书目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经史子集中科技类文献的占比变化。
⑦依据前述六部正史书目和清代《四库总目》,以卷(卷是我国古籍的重要计量单位,每卷的容量因书而异)为单位表述各朝代的文献总量,统计可得知识存量的总体变化(见图1)。
语文高考三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妩媚(wǔ mèi)B. 轰鸣(hōng míng)C. 装裱(zhuāng bǎo)D. 呆滞(dāi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推广垃圾分类等。
C.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D. 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我国当代的“数学巨匠”。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沉:使鱼沉没;落:使雁坠落)B. 红颜薄命(薄:短暂)C. 呆若木鸡(呆:痴呆)D. 落英缤纷(缤纷:五彩缤纷)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把这本书看了三遍,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B. 父亲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够出人头地。
C. 这篇文章的立意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D. 他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博士学位,真可谓是青年才俊。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小明说。
B. 他在演讲中列举了三个例子:首先,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次,我国在环保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C.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他问我:“你今天过得怎么样?”6. 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B. 她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C.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让人陶醉。
D. 他对朋友忠诚老实,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7. 下列各句中,句子结构不完整的一项是()A. 他在书中提到了许多关于我国历史的故事。
B. 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他参加了各种培训课程。
高三级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附答案)
高三级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荫庇.(pì) 脑髓.(suǐ) 恸.(tòng)哭熏陶渐.(j iān)染B、弥笃.(dú) 潸.(shān)然契.(qì)据群雄角.(j iǎo)逐C、慑. (shè) 服谄.(xiàn)媚阜.(fù)盛莞.(wǎn)尔一笑D、羞赧.(nǎn) 拮.(jié)据) 桎梏.(gù) 咬文嚼.(j iáo)字2、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莅临指导丰功伟级生死攸关好高鹜远B、党同伐异洞烛其奸声势赫奕一筹莫展C、兵慌马乱一傅众咻无人问津深居简出D、忸怩不安草菅人命既往不究如怨以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多年,与书相濡以沫....,便觉得与书为友既是雅事,也是乐事。
B、古往今来,一切有识之士有为之人,都能够把握自己,以不沉醉于金钱、美女为戒;而凡是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没有不玩物丧志....的。
C、真是无独有偶....,你刚才谈的那个骗子行骗的手法,我在别的地方也碰到过。
D、他很有才华,但恃才傲物....,同事们都不喜欢他。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难道能够否认《黄山记》是一篇热情奔放、大开大合、挥洒自如、色彩缤纷、语言华美的优秀散文吗?B、现在无论城市及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
D、正因为古猿本身结构具有与人相接近的性状,在一定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大片森林的毁灭等),古猿才有可能离开猿的系统,而向着人的方向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三模】语文高考试题附答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为何在中国推广新教育实验的问题,朱永新表示自己担任过主管教育的领导职务,对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所考虑,试图探索教育改革。
B. 被问到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时,朱永新分析了当下教育用一个标准评价学生的弊端,明确指出新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这种存在,是多方面的,如歌咏城市繁华,是北宋词的一大特点。翻检《全宋词》可知,除少量作品歌咏成都、太原、洛阳外,北宋词歌咏的城市都集中在大运河一线。开封、淮安(楚州)、扬州,仪征(真州)、苏州、杭州,这是北宋最繁华的六座城市,无一例外,也都在大运河一线上。再如,在北宋词中,会高频率地出现一些专门的词汇,像“隋堤”“楚天”“汴堤”“淮水”“清淮”“楚山”“楚岫”,甚至“河桥”“长堤”“柳堤”“柳岸”“柳边”等。这实际上是和北宋词经常以大运河为背景来写各种题材的内容有至深的关系。
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会不断挫伤很多学生的自信心,破坏他们内在的成长力量,也会使绝大部分学生失去自我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新教育的理想目标和课程的时候,会大幅度降低学校学习的难度,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掌握那么多、那么深、那么难的知识。新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俞敏洪:法国有一所著名的厨师学院叫蓝带学院。很多法国人宁可不上大学,也要去那个学院学习。经过蓝带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收入高,而且还受人尊敬。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不是也像蓝带学院一样?
朱永新:我在《未来学校》这本书里专门提到,未来会进入一个“能者为师”的时代。什么叫“能者为师”? 也就是社会上最优秀的精英群体来当教师,就像蓝带学院一样,它是由这个领域顶尖的厨师来当教师。在未来的学习中心体系中,需要建立一个大的教育资源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优秀的课程无偿提供给所有的学生学习。总而言之,未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重视真才实学的社会。
高三级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高三级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总分150分,答题时刻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荫庇.(pì) 脑髓.(suǐ) 恸.(tòng)哭熏陶渐.(j iān)染B、弥笃.(dú) 潸.(shān)然契.(qì)据群雄角.(j iǎo)逐C、慑. (shè) 服谄.(xiàn)媚阜.(fù)盛莞.(wǎn)尔一笑D、羞赧.(nǎn) 拮.(jié)据) 桎梏.(gù) 咬文嚼.(j iáo)字2、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莅临指导丰功伟级生死攸关好高鹜远B、党同伐异洞烛其奸声势赫奕一筹莫展C、兵慌马乱一傅众咻无人问津深居简出D、忸怩不安草菅人命既往不究如怨以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多年,与书相濡以沫....,便觉得与书为友既是雅事,也是乐事。
B、古往今来,一切有识之士有为之人,都能够把握自己,以不沉醉于金钱、美女为戒;而凡是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没有不玩物丧志....的。
C、真是无独有偶....,你刚才谈的那个骗子行骗的手法,我在别的地点也碰到过。
D、他专门有才华,但恃才傲物....,同事们都不喜爱他。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难道能够否认《黄山记》是一篇热情奔放、大开大合、挥洒自如、色彩缤纷、语言华美的优秀散文吗?B、现在不管都市及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
D、正因为古猿本身结构具有与人相接近的性状,在一定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大片森林的毁灭等),古猿才有可能离开猿的系统,而向着人的方向进展。
语文模拟试卷三高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蹉跎:形容时间过得极快B. 荡气回肠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婉转动人C. 毕恭毕敬毕恭毕敬:形容非常恭敬的样子D. 蹊跷曲折蹊跷:形容事情奇怪、可疑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B. 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是我国科技界的骄傲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D.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由于它有崇高的理想,这才是它分泌出蜜汁的原因B. 河水悠悠,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C. 我觉得,这篇文章就像一首优美的诗,让人陶醉其中D. 那片金黄的麦田,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4.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唱歌,跳舞,弹琴B. 他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更喜欢弹琴C. 他喜欢唱歌,跳舞,而且喜欢弹琴D. 他喜欢唱歌,跳舞,还喜欢弹琴5. 下列词语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轻车熟路比喻事情熟悉,容易处理B.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C.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D.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6.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炽热(zhì)B. 纷飞(fēn)纷飞(fēng)C. 窈窕(yǎo)窈窕(tiǎo)D. 呕心沥血(ǒu)呕心沥血(ōu)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红楼梦》B.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红楼梦》,因为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C.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红楼梦》:因为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D.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红楼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模拟试题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
“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和宋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
宋诗由于受理学泛滥和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与唐诗以抒情为主的特点不同,比较侧重于说理。
明代李梦阳就说过“宋人主理”的话。
然而,过分强调说理,有可能使诗歌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甚至于损害和忽略了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而以一般理论文章的思维去写诗,其结果就会像宋代道学家以及受他们影响的某些诗歌一样,成为“理学语录讲义之押韵者”。
那么,怎样才能使诗歌虽以说理为主,而又不违背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呢?这就要使诗歌中的理和趣相统一,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所谓“趣”,是针对诗歌的艺术特征而说的,要求诗歌能够感发读者的审美趣味。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其实并非否定“理”,而是强调仅仅有“理”不能算诗,诗还必须有“趣”。
宋代多数诗人,包括一些道学家写的诗,也是注意到了诗歌中的“理”是应当有“趣”的。
比如北宋的程颢曾赞扬石曼卿的两句诗“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是“形容的浩然之气”的状况的。
诗歌的“理趣”虽然主要表现在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但是也并不仅仅在此。
有“理趣”的诗歌也不完全排斥“以理语入诗”。
诗歌并不是绝对地不能写“理语”,问题要看这种“理语”在全诗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它是和全诗的艺术形象和谐统一,而且也是它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这种“理语”不仅可以“入诗”,往往还是十分必要、不可缺少的。
注重“理趣”虽是宋诗的重要特点,但它的渊源却是很早的。
袁枚《随园诗话》说:“或云:‘诗无理语。
’予谓不然。
《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何尝非理语?何等古妙?”玄言诗坠入“理障”,历来是大家所否定的,但像陶渊明、谢灵运这样有成就的诗人,也常在诗中表现“玄旨”,却并不影响他们诗作的艺术水平。
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广泛流行,使不少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表现禅理。
以禅理入诗特别讲究体现禅趣,而切忌堆砌禅语。
沈德潜曾说:“诗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
王右丞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柳仪曹诗:‘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皆能悟入上乘。
”他所举的诗例,都体现了一种禅宗的空寂之旨,但又都是寓于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中的。
既有禅宗哲理,又有诱人的美的形象,是两者的融合统一。
它和有些纯以禅语写的诗就根本不同了。
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提倡儒学的思潮逐渐有所发展。
杜甫在他的诗中就常以儒家义理入诗,到中唐随着韩愈等提倡“文以载道”,更有所发展。
所有这一切,显然对宋诗中“理趣”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说宋诗中的“理趣”正是对我国古代诗歌中“理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摘编自张少康《谈谈诗歌的“理趣”》)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能体现对“理趣”的认识的一项是()(3分)A.“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和宋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从词语的意义上看,“理趣”是要说理而有趣的意思。
B.诗歌如果过分强调说理,有可能变得枯燥、乏味,产生概念化的缺点,这与诗歌形象思维的特征不符,所以诗歌还得有趣。
C.在诗歌创作中,只有使理和趣相统一,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才能使诗歌虽以说理为主,却又不违背艺术本身的特殊规律。
D.诗歌创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用写一般理论文章的抽象思维方法去创作,否则就会把诗歌写成理学“语录讲义之押韵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宋诗注重“理趣”,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大雅》,“于缉熙敬止”,“不闻亦式,不谏亦入”等句子就是具有理语特点的诗句。
B.诗歌的“理趣”既可以通过用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也可以“以理语入诗”,使理语成为诗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C.《沧浪诗话·诗辨》中“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句话否定了“理”,而作者认为“理”是不能否定的,只是仅仅有“理”不能算诗,诗还必须有“趣”。
D.唐代诗人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表现禅理,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将禅宗的空寂之旨,寓于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中的名句。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诗以抒情为主,宋诗则比较侧重于说理,宋诗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唐代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以及宋代理学泛滥有关。
B.在诗歌能不能写“理语”上,作者认为,诗歌不是绝对不能写“理语”,而是要看“理语”能不能和“理趣”和谐地统一起来。
C.由于认识到诗歌要感发读者的审美趣味,所以宋代的多数诗人,包括一些道学家,既注重了诗歌中的“理”,也注重了“趣”。
D.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理趣”这一问题,认为唐代文学对宋诗中的“理趣”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震传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①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
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
帝发怒,遂收考诏狱。
结以罔上不道。
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
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②之言。
”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
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
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注】①阿母:汉安帝的乳母王圣。
②刍荛舆人:割草打柴的普通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B.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C.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D.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茂才就是秀才,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称秀才为茂才,指才能优秀的人,是汉代作为举荐人员的科目之一,与明清科举考试时的秀才不是一回事。
B.延光是年号,纪年的名称,是帝王用的,新皇帝即位后通常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
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
D.顺帝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不是用来褒扬死者功绩品德,就是用来同情死者不幸命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舅大鸿卢耿宝、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向杨震推荐自己亲近的人入朝为官,杨震都没有答应。
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征召了这两个人,且让这两个人十天内都得到提拔。
B.河间的男子赵腾上书指陈政事得失,顺帝大怒,就把赵腾关入监牢受审,以欺君犯上的罪名结案。
杨震上折救赵腾,请皇上保全他的性命,以鼓励百姓发表言论。
但皇上没有同意。
C.延光三年春,杨震的属官高舒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杨震就写成奏折,准备上奏。
樊丰等人害怕事情败露,就一起诬陷杨震。
皇上回京后,当夜派使者收回杨震的印绶。
D.杨震死了一年以后,樊丰等人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要求重新审查杨震冤案。
当时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杨震的正直忠烈,于是,汉顺帝就下诏为杨震平反昭雪。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 (5分)(2)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8~9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赵鼎①客路那知岁序移。
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释】①赵鼎:南宋初年中兴名臣。
②华胥梦:语出《列子·黄帝》,讲的是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其国无帅长,一切崇尚自然,没有利害冲突。
8.“分明一觉华胥梦”是本词的“词眼”。
由此看到词人情感变化。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9.清人况周颐对这首词的评价是:“清刚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
”请问作者运用了何种技巧表达此情。
请简要分析。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