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2节运动的描述01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位置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总是要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__标准__,这个被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参照物__.注意: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方法: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3)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特点: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__不同__(填“相同”或“不同”),可见运动和静止是__相对__的.注意: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平时所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相对静止.02基础题知识点1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枯叶飘落D.骏马奔腾2.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__变化__.物理学中称这种现象为__机械运动__.知识点2参照物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参照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C.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D.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4.(长春中考)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C )A.船B.小明C.岸边的树D.妈妈5.(益阳中考)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C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6.在商场里,妈妈和5岁的小东正乘自动扶梯下楼.小东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们跑下去吧!”妈妈说:“小东,这样很危险,下楼时要拉着妈妈的手,站着不动.”他们在下楼,可为什么妈妈会说下楼时要站着不动呢?这里的“下楼”是以__地面__为参照物来说的,“站着不动”是以__扶梯__为参照物来说的.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7.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小欣与王佳上学时并排而行,则她们是相对静止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眼看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夜晚,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李倩说云层是绝对静止的8.(攀枝花中考)小华和妈妈在仁和区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__妈妈或自行车__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_相对__的.03中档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运动,位置没改变就静止C.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D.机械运动就是各种机械所做的运动10.(郴州中考)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C )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11.(武汉中考)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如图所示,“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__静止__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__流水__为参照物.13.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交通大为改善.在南京“中山北路”平直的快车道上,有三辆汽车正同向顺风行使,此时甲车上的人感觉顺风,乙车上的人感觉逆风,丙车上的人感觉无风.若以丙车为参照物,风与丙车处于相对__静止__状态;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运动__的.04拓展题14.小明喜欢打篮球,更喜欢观看电视转播的CBA比赛.他发现:运动员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__右__(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__我们是以背景画为参照物__.(2)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他们在跑动呢?__因为我们在观看时是以电视画面中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了参照物__.15.如图所示为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交接棒情景,小铭同学发现在4×100 m 的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有两种交接方式: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你觉得哪一种交接棒的方式较好?请分别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种交接方式的优点或缺点?解:第二种方法更好一些.第一种方法容易接到棒,但停下来会影响成绩;第二种方法成绩会好一些,但如果不能保持相等的跑步速度容易掉棒.。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上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作机械运动。
(1)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必须以另一个假设为一动的物体并作参照标准,这个假设一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坐在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自己所坐的车子位置未变是静止的,而对于路旁的路标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相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物都静止的物体,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对应状态和旋转对应状态和旋转就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对应状态中,各点的运动的情况都相同,它可能将就是直线运动,也可能将就是曲线运动。
旋转中,物体上各点都紧紧围绕同一直线并作圆周运动,各点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
2.机械运动的普遍性机械运动就是宇宙中最广泛的现象。
宝马的汽车、刺穿夜空的流星、球场上的足球健儿,都在搞机械运动。
平时指出一动的房屋、桥梁、树木、山岭,都追随地球进动,同时拖太阳太阳,整个太阳系,以至整个银河系,也都在不停地搞机械运动。
3.参照物选择与物体运动静止的判断a.参照物的挑选就是任一的,无法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b.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c.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假设其速度为零。
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依靠参照物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掌握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不动、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的变化。
4.边线、加速度和路程(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上的点,可由位置坐标表示。
(2)加速度:则表示边线变化的物理量。
加速度就是矢量,需用一根存有向线段则表示。
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需用两个座标高则表示。
(3)路程:物体通过的实际路径的总长度,是标量。
5.时刻和时间时间和时刻可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每一个点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它与物理现象的某个状态对应,如位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 的运动和静止。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的,这时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
观看动画并思考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 子弹呢?
因为子弹相对于飞机的飞行 速度很小或两者的速度大小 一样,它们之间可以认为是 相对静止。
思考
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 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
图示中用厚刻 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哪个是 正确的?
3.读:即读数,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
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 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丙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
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四个 字:选、放、
读、记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练一练
如图所示,用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12cm 。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文具盒
选定参照物
课桌
判断位置 是否变化
运动
课本
静止
物体的运动和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 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 相对静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天空中飞行,轮船在海面上航行等,这些物体的位置都在随着时间不断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
2. 普遍性。
-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到天体,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小到微观粒子,如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等,都存在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 定义。
-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我们是以地面或者路边的树木等为参照物的;如果以汽车里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2. 选取原则。
-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但在实际研究问题时,为了方便,我们通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比如在描述房屋、树木等的静止状态时,默认的参照物就是地面。
- 一旦选定了参照物,就假定该参照物是静止的。
例如,当我们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时,路边的树木就是运动的,因为我们假定汽车是静止的,而树木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在不断改变。
- 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因为如果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这样就无法描述其运动状态了。
例如,我们不能以汽车本身为参照物来描述汽车的运动状态。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含义。
-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时,乘客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乘客是运动的。
-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我们必须明确参照物是什么。
2. 实例。
-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在两列并排停靠在站台上的火车中,当我们坐在其中一列火车里,看到另一列火车启动了,我们会以为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在运动,而实际上是我们以启动的那列火车为参照物了,当我们以站台为参照物时,就会发现是另一列火车在运动,自己乘坐的火车仍然静止。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共30张PPT)

4
10.下列数据中符合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D )。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N; B.立式空调正常工作电流大约为0.2A; C.此时你所在考场内的温度约40°C; D.我国高铁正常运行的时速可达350km/h
能力提升
11.(2019·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 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 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2~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0~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 3s 时甲在乙的前方
4
3.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2__.4__5_cm。
4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4.(2019·河北)卫星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它从图中所
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 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
照物是
地球或地。面
4
5.春暖花开,我县净心谷景区甲定山头映山红漫山遍野, 吸引了很多游客驱车前往,进入景区,远处的花海扑面而 来,这是以 运动的汽车 作为参照物。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
与 所用时间的平方 成正比,表达式为:s=
0.3m/s2×t2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
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7.5m .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
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
(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
8.古隆中距襄阳市区某中学16km,该中学在游古隆中研学活动 中,有学生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着 地磁场 ,同学们的步行速度大约4km/h,则同学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古隆 中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4 h。
八年级物理(人教)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1.认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6.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
本章主要内容有:时间、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和测量等。
由于速度的计算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所以本章首先介绍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从而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提高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本章涉及的主要考点有: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的应用;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概念的理解;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其中参照物的选择和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题目,经常在各类考题中出现,题的难度不大。
有关物体的运动的计算,考查点一般集中在平均速度的计算上,多与体育赛事和生活中的交通运输等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1.对于本章中出现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要掌握这些知识难度不大。
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实验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对于速度,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熟悉,这里进一步学习,学习难度不大。
但学生对速度单位“km/h”和“m/s”之间大小的比较和互换有一定的难度;对计算中公式的应用以及计算过程中要用到的公式和代入单位还不熟悉,常常会忘记,应多加练习。
3.学生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知识拓展不开,不能正确选择参照物。
对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不是很理解。
应多举例说明。
1.对于测量工具、机械运动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1章机械运动(共65张)

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的研究时,可以利用v=s/t来计 算,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注:讲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 内的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1、特点:是快慢不变和运动路线是直线即方向不变;
运动的快慢不变即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都相等。
2、公式:V=s/t
3.v=s/t的物理意义: (1)对于同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是不变 的,是一个常量,所以,S与 t成正比。 (2)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t无关,但可以用s/t来计 算
V1 V2 2
一人沿一平直马路步行,前五秒钟走了 十米,后二十秒走了五米,求该人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 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 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
讨论:利用公式
v=
s
t
计算出来
的速度,能够精确地描述匀速直线运 动的快慢。它也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 线运动的快慢吗?
在能变够速计运算动物中体,在利一用段公时式间内v或= 一s段t
路程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注意: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 记住:公式只有一个:
v 总路程 全 总时间
而绝对不能用:
v全
(2)单位必须统一;
(3)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 解、答四步必须明确。
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1m/s –1.5 m/s 3.6km/h --5.4km/h
骑自行车:5m/s 18km/h 汽车: 30m/s 108km/h 声速: 3光40速m: /s3×108m/s
讲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 巴黎的报纸一则广告: • “您只要给我们寄来2角5分钱就可以得 到又经济又没有丝毫危险和疲劳的旅行 方法。试试吧!” • 有人按地址寄了2角5分钱去。这些人每 人得到一封回信。内容是怎样的呢?
• “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您 记牢: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 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2500公里以上。 假如您喜欢看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 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景吧!” • 广告者被以欺诈罪带上了法庭,判决时他郑 重地复述了伽利略的话:“可是,无论如何 地球确实是在转着的呀!” •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而静止只是相对的、 暂时的。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 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2运动的描述
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 物体。 静止的物体:
运 动 的 物 体
运动 无处不在
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 每年1.8cm的速度上升
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 中国上海市的距离, 由于板块运动每年缩 短2.9cm
运动 无处不在
沧海 桑田
大到宇宙 小到原子
一、机械运动
练习
1.我们看到工厂的烟囱冒着白烟,参照物是 工厂 ,坐在行驶的汽车的旅客甲看到旅客 _____ 汽车 , 乙静止不动,参照物是____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机械运动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鸟在空中飞翔、河水在流动、汽车在奔驰等。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方法判断是否属于机械运动的关键: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注意: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指物体间距离或方位的变化)3、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看似不动的树木、高山、房屋都在随地球自转而运动,同时绕太阳公转。
例:1、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3、天上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判断的?4、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知识点2 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2、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注意: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它是静止的)3、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例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 _的。
例2、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
a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b、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c、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知识点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定义: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1章 机械运动

难点突破
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时间: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 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 2、相同时间比路程: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 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 3、比较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难点突破 速度
定义
公式
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 变.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难点突破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分析
图像特点:匀速直线运动的 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 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 直线。
难点突破
典例精析:
例题7:如图路程-时间(s-t)图象中,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
难点突破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难点突破
2、会放: 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0 cm 1
2
3
4
567
8
9 10
× ×
0 cm 1 2
34
5
67
8 9 10
√
知识梳理
3、会看: 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难点突破
典例精析:
例题1:小明用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 ) A.cm B.km C.m D.mm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 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水性笔的长 度略小于18cm,在15.10cm左右. 故选A.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一、机械运动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的定义。
-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它们的位置都在不断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选取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例如,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以汽车里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描述。
1. 速度。
- 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即s=vt。
3. 变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 定义: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到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 公式:¯v=frac{s_总}{t_总}。
例如,一个人跑步,前半程速度快,后半程速度慢,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他整个跑步过程的快慢。
三、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 实验原理:¯v=(s)/(t)。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等。
- 实验步骤:-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_1。
-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_1。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工具:-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结果时要有数字和单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如停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公式¯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作机械运动。
(1)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时,必须以另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参考标准,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坐在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自己所坐的车子位置未变是静止的,而对于路旁的路标位置在改变是运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相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物都静止的物体,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平动和转动平动和转动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平动中,各点的运动的情况都相同,它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转动中,物体上各点都围绕同一直线作圆周运动,各点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
2.机械运动的普遍性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奔驰的汽车、刺破夜空的流星、球场上的足球健儿,都在做机械运动。
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桥梁、树木、山岭,都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以至整个银河系,也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3.参照物选择与物体运动静止的判断
a.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b.没有特殊指明时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c.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假设其速度为零。
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依靠参照物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掌握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不动、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的变化。
4.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上的点,可由位置坐标表示。
(2)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是矢量,可用一根有向线段表示。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可用两个坐标差表示。
(3)路程:物体通过的实际路径的总长度,是标量。
5.时刻和时间
时间和时刻可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每一个点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它与物理现象的某个状态对应,如位置。
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表示时间,它与物理现象的某一过程对应,如发生一段位移。
在分析物理现象时要有明确的时刻和时间观念。
6.速度的概念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速度单位:m/s,常用单位有m/s和km/h。
1m/s=3.6km/h
8.变速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速度不断变化,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
变速运动很复杂。
9.平均速度的概念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某一运动过程的快慢。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公式,物体在某一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路程为s,所用的时间为t,其平均速度为v=s/t 。
10.平均速度的测量
首先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掌握了长度及时间的测量,由v=s/t,就可以求得平均速度。
A.长度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刻度尺使用:
1.使用前要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
①一选: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
②二放: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d)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三看: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四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五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4)长度的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②单位换算见《质量与密度》的总结。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a)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数量。
(b)化曲为直法:用线或细绳沿着曲线绕上一周,作好两端的记号或割除多余部分,然后轻轻地拉直,放在刻度尺上量出线或细绳的长度,即为所测曲线的长度。
(c)滚轮法:用一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圈数,测出轮子直径算出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这一曲线的长度。
(d)辅助工具法:用直角三角板。
方法如图:测硬币直径;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
B.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1 min=60 s。
(2)测量工具是钟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秒表。
秒表的使用:第一次按按钮启动,第二次为停止计时,第三次为表针归零。
停表小刻度盘显示的是min大刻度盘显示的是s。
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C、误差
(1)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b)仪器本身不准确。
(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