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发病机制及治疗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关于心衰科普的小知识

关于心衰科普的小知识

关于心衰科普的小知识通过临床研究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患有心肺疾病,随着某些心肺疾病的发展,患者往往会出现心衰,心衰发病率的提高对于我国人民的生活幸福感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心衰知识的普及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心衰?心衰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又该怎么治疗呢?在这里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关于心衰心衰是心力衰竭的日常叫法,由于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心脏正常的功能不能进行,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射出的血液会变少,不能满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需求,此时心脏的功能逐渐衰弱。

各种能引起心脏各个部位发生病变的疾病都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心衰。

此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二、心衰的发病机制心力衰竭常见于老年人,是心脏疾病的最终阶段,患者心脏正常生理功能逐渐下降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心脏是全身血液的出纳器,血液在由于心脏的抽吸作用使得全身的血液回到心脏,在肺部的毛细血管内完成有氧交换后,心脏利用其收缩能力,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泵到全身的血管内,满足各个器官的正常作用,众所周知,氧气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基础,而有氧呼吸是我们人体的组织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基础,如果心脏的功能受损,心脏所射出的血液不能够满足人体自身功能的需要,那么我们的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下降、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当出现心力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和危急,有可能导致死亡,这严重危险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为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

三、心衰的危害性有多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身体患有各种基础疾病,机体各器官功能下降,发生心力衰竭时呼吸困难、胸痛等疾病表现更为明显和严重,一旦病情发生恶化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心力衰竭的患者的数量已经是2010年心力衰竭患者数量的五倍,同比增加了200万人,同时心力衰竭也成为影响我国甚至全世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十分常见的疾病,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还要注重患者炎症的处理和治疗,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心脏对心、肺和其他脏器的供血或供氧需求不足而导致心排血量不足或心排血量难以维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心衰是引起多种疾病的终末结果。

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心衰性病变主要是由于心脏代偿功能的衰竭,而引起循环功能的衰竭。

心脏的代偿功能是靠心肌的功能维持之的。

心肌功能不能代偿增强以适应机体各种需要时,就会引起心衰。

多种组织间代谢的失调是引起心衰的最终原因。

一、发病机制1.心脏代偿性扩张是由于心肌细胞肥大和排列紊乱引起的,使心室容积增大,从而可维持心排血量。

2.正在心脏增大是由于心室壁肥厚,进而引起心室容积减小和舒张功能障碍,产生心脏代偿性扩张。

此时的心排血量也迅速减少,引起心衰。

3.心脏代偿性扩张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并在代偿性扩张和代偿性肥大两种病理生理状态之间不断转换。

此转换的主要原因是心脏血管阻力、静脉回流障碍、心脏构成成份,而且还和周围的病变有密切关系。

二、病理生理变化1. 长期高血压病因引起心衰。

高血压病是引起心衰的一种重要病因。

2. 心肌梗死病因引起心衰。

心肌梗死多数不能及时得治的话而发生心衰。

3. 心肌炎病因引起心衰。

心肌炎后留下的病灶引起心衰。

4. 心脏正常结构的心衰。

不伴不伴心排血量减少,待诊切诊断后留下来的心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突然心衰症状以绞痛、气短、乏力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根据患者心肌代偿和心脏储备力逐步减弱,包括周围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回流障碍等;二是从中观查根据心脏恢复力逐渐减弱,并进行心脏代偿、心脏损害,冠状动脉障碍和骤性心肌损害。

这恶循环常常会让心衰日益严重。

2. 心衰的鉴别诊断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衰症状的鉴别诊断比较简单:急性心力衰竭校校经心肝炎的发病之后,根据心力衰竭发病时是否处在低血糖的状态或心力衰竭发病时是否处于低血糖产生,单纯心脏疾病和周围循环病。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1. 引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医学研究和药物治疗的不断进步,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在2023年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角度,探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学,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治疗策略。

2.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分类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氧需血量。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心力衰竭可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两种类型。

收缩性心衰主要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脏泵血能力减弱;而舒张性心衰则是由于心肌顺应性降低,导致心脏舒张期充盈不全。

3.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策略无论是收缩性心衰还是舒张性心衰,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两个方面。

药物干预可以通过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3.1 药物干预3.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其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抗肥厚,改善心脏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ACEI在治疗心力衰竭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的调整,以充分发挥其疗效。

3.1.2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对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治疗药物。

ARB与ACEI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作用机制略有不同,能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从而实现抗肥厚、改善心脏功能的效果。

心衰发病机制及治疗ppt课件

心衰发病机制及治疗ppt课件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 再同步化(CRT)治疗
心力衰竭流行病学
➢中国成人患病率为 : 0.9%
➢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 585万
– 男性 0.7 % ; 女性 1.0% – 北中国:1.4%; 南中国:0.5% – 城市人口:1.1%; 农村人口:0.8% – 在西方国家,心衰患病率在1.5%-2%之间,
CHF
Other
Sudden Death
n = 103
同步化异常在心衰发病中的作用
➢房室,左右室间,左室内同步化异常引起机械收缩异常
➢如何从心电图判断:I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增宽
➢查体:听诊二尖瓣反流引起的杂音或UCG证实
心室不同步的发病情况和预后
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者中LBBB 常见 宽QRS全原因死亡率增加
Heart Failure -Modes of Death
NYHA II 12%
64%
24%
CHF
Other
Sudden Death
n = 103
NYHA IV
33%
56%
11%
NYHA III
59%
26% 15%
CHF
Other
Sudden Death
n = 27
MERIT-HF Study Group. Effect of Metoprolol CR/X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ERIT-HF). LANCET. 1999;353:2001-07.
ß-Blockers

心衰发病机制及治疗

心衰发病机制及治疗

心衰发病机制及治疗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心脏无力并失去其正常功能的一种疾病。

心衰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心肌损伤、心脏负荷增加和神经内分泌激活等。

治疗心衰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器械支持、心脏移植等。

本文将对心衰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心衰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肌损伤:心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减少。

心肌损伤的原因包括缺血、高血压、心肌炎等。

这些原因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氧供减少,细胞能量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

2.心脏负荷增加:当心脏肌肉收缩力降低或心肌肥厚时,心脏需要额外的负荷来维持正常的血液流动。

这种负荷增加会引起心室扩张和心肌肥厚,最终导致心肌功能损害和心力衰竭。

3.神经内分泌激活:在心衰时,机体会激活多种神经内分泌系统,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

这些激活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血液容量增加,心肌肥厚等,最终加速心脏功能的恶化。

治疗心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衰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从而改善心衰症状。

2.心脏辅助器械支持:对于严重的心衰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无效,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心脏辅助器械来支持心脏功能。

常见的心脏辅助器械包括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和人工心脏等。

这些装置可以代替或辅助心脏的泵血功能,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血液流动。

3.心脏移植:对于严重的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最后的治疗手段。

心脏移植是将健康的心脏移植到心衰患者体内,以取代病变的心脏。

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心脏的正常功能,但由于供体的限制和移植后出现排斥等问题,心脏移植的适应症有限。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心衰患者还需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

合理的饮食管理包括低盐饮食、限制液体摄入、戒烟等。

《心衰课件PPT》

《心衰课件PPT》

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
心肌超声检查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血液检查
检测心脏梗死标志物和肾脏功能。
心电图
检测心脏节律和传导。
临床症状
通过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常用治疗方法及药物
饮食控制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
药物治疗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心脏起搏器植入
对心脏传导系统进行干预。
临床护理要点
1 卧床休息
减轻心脏负担,提高血氧 合。
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保持电解质平衡,避免水 肿加重。
3 监测体征
定期测量血压、脉搏和呼 吸。
饮食护理
低盐饮食
减少水肿和心脏负荷。
高纤维饮食
促进肠道健康,维持体重。
适量水分摄取
防止脱水和血液浓缩。
心衰课件PPT
探索心衰的定义、病因、分类、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心衰患者的 护理和管理。
什么是心衰?
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无法满足正常代谢需求 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冠心病
主要病因之一,冠状动脉 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损伤。
2 高血压
3 心脏瓣膜疾病
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肌肥厚, 心脏收缩功能下降。
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 心脏负荷增加。
分类和严重程度
左心衰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导致肺 循环淤血。
右心衰
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导致体 循环淤血。
舒张性心衰
心肌僵硬,心腔容积减少,影 响心脏舒张。
主要症状和体征
1 呼吸困难
活动或静息时出现呼吸急促。
3 疲劳
持续的疲劳感,缺乏精力。

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种严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

本文将从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级、辅助检查及诊断、治疗原则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全面了解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希望本文能为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治疗、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级、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结论。

1. 引言1.1 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心内科常见病之一。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

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本文将对心内科常见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级、辅助检查及诊断、治疗原则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心力衰竭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心力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全身供血不足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导致心肌的缺血坏死,影响心脏的收缩能力和舒张功能,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2.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脏承受的压力增加,逐渐耗竭心脏功能,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3. 心脏瓣膜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会导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影响心脏的血液流动,从而引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以致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形成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体液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由心脏做功不正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肾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机械性循环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称机械性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统称泵衰竭。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病急骤、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引起的周围系统灌注不足称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是严重的急危重症,抢救是否合理及时与预后密切相关,是本节重点介绍内容。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

2.急性心脏后负荷过重如突然血压显著升高,或高血压危象,原有瓣膜狭窄(二尖瓣、主动脉瓣)或左室流出道梗阻者突然过度体力活动,快速心律失常。

3.急性容量负荷过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外伤引起的乳头肌断裂或功能不全,腱索断裂、瓣膜穿孔等导致的急性瓣膜返流,输液过多过快等。

(二)发病机制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或左室瓣膜性急性返流,左室舒张末压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

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至每分钟30~40次,强迫坐位、发绀、面色灰白、大汗、烦躁及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极重患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起始可有一过性血压升高,病情如不缓解,血压将持续下降直至休克。

两肺听诊可有满肺湿性音和哮鸣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同时可闻及舒张早期第3心音而构成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胸部X线片显示:间质水肿时,上肺静脉充盈、小叶间隔增厚、肺门血管影模糊;肺水肿时表现为蝶形肺门;严重肺水肿时,呈弥漫性大片阴影。

2024年度-(完整版)心力衰竭

2024年度-(完整版)心力衰竭
情况。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专门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 如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 卷(MLHFQ),全面评估患者 在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
的生活质量。
运动耐量评估
通过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方法,评 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肺功能, 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
据。
20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如心肌肌钙蛋白(cTn)、肌 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 ,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程度。
心电图
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异常表现。
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 情况,是心力衰竭的重要诊断
工具。
9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如患者存在心脏病史, 同时出现心悸、气促、水肿等症状,查体发现心脏扩大、心音异常等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 初步诊断为心力衰竭。
危害程度
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死亡率较高。心力衰竭可 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等。同时,心力衰竭患者易并 发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乏 力、呼吸困难、水肿等。乏力是心力衰 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疲劳 、无力;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 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水肿常 见于下肢和腰骶部,严重时可出现全身 性水肿。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 咳痰、心悸等症状。
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有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关 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 心理咨询、冥想、呼吸练习等 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提高生活质量。

心衰的业务学习

心衰的业务学习

2013年1月呼吸科业务学习心力衰竭一、心衰的定义二、心衰的分型三、病因四、发病机制五、诱发或加重心衰的因素六、临床表现七、治疗八、洋地黄类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一、定义: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渐进性疾病。

二、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按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正常。

EF值:是指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可以反应心脏收缩功能,正常EF值>50%三、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2)心脏负荷过重:前负荷(容量负荷)过重: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血液返流、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容量增多的疾病:如贫血、甲亢等后负荷(压力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以及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四、发病机制是一个慢性发展过程,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和神经-体液代谢异常。

心衰早期,机体通过心率加快、心肌肥厚、心脏扩大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容量,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代偿性增加血管阻力和潴留水钠,以维持灌注压,心房会增加心房肽(ANP)和脑钠肽(BNP)的释放,扩张血管,排钠利尿,对抗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心衰时ANP和BNP分泌均增加,其增高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BNP>100即有心衰症状。

失代偿期:心肌肥厚到一定程度时,心肌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受抑制,发生心肌损伤和坏死,持续性心脏扩大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的损伤,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增加不断,加重血流动力学紊乱,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排出量不足,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循环淤血等心衰症状。

五、诱发或加重心衰的因素(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2)心律失常:房颤是诱发心衰的重要因素(3)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4)循环血容量增加或锐减:如输液过多过快、摄入高钠食物,严重脱水(5)治疗不当:如洋地黄用量不足或过量,不恰当应用某些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6)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合并甲亢、贫血、肺栓塞等六、临床表现(1)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出现心动过速、面色苍白、出汗、疲乏和活动耐力减低等(2)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淤血,以下症状为主要特征:①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典型的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晚期出现端坐呼吸②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早期即可出现,多发生在夜间,坐立位可减轻,痰以白色泡沫样痰为特点。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心力衰竭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心力衰竭

西医内科学教学大纲: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左心衰竭、右心衰竭的常见病因与诱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心功能评价与辅助检查的诊断意义。

3.了解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教学方式]
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

[教学内容]
慢性心力衰竭
1.概述:心力衰竭的定义,流行病学,强调慢性心力衰竭的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是严重的临床问题。

2.病因:
(1)基本病因。

(2)诱发因素。

3.发病机制:重点讲述继发性介导因素导致心室重塑而致心力衰竭的进程与概念。

4.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慢性左心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右心衰竭的症状与体征。

5.实验室与其他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
射性核素及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6.诊断:
(1)左心衰的诊断(重点)。

(2)右心衰的诊断。

(1)心功能判断(重点)。

7.鉴别诊断:慢性左心衰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慢性右心衰与肝硬化的鉴别。

8.治疗:
(1)消除病因和诱因。

(2)治疗目标与治疗原则。

(3)减轻心脏负荷。

(4)增加心排血量。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对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制剂及血管扩张剂的重新评价。

(6)收缩性隐匿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9.预防。

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就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收缩与(或)舒张功能障碍,以致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形成具有血流动力异常与神经体液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就是由心脏做功不正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肾脏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反应的临床综合征。

机械性循环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称机械性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统称泵衰竭。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病急骤、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引起的周围系统灌注不足称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就是严重的急危重症,抢救就是否合理及时与预后密切相关,就是本节重点介绍内容。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

2、急性心脏后负荷过重如突然血压显著升高,或高血压危象,原有瓣膜狭窄(二尖瓣、主动脉瓣)或左室流出道梗阻者突然过度体力活动,快速心律失常。

3、急性容量负荷过重如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外伤引起的乳头肌断裂或功能不全,腱索断裂、瓣膜穿孔等导致的急性瓣膜返流,输液过多过快等。

(二)发病机制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或左室瓣膜性急性返流,左室舒张末压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

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与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至每分钟30~40次,强迫坐位、发绀、面色灰白、大汗、烦躁及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极重患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起始可有一过性血压升高,病情如不缓解,血压将持续下降直至休克。

两肺听诊可有满肺湿性音与哮鸣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同时可闻及舒张早期第3心音而构成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1. 心衰的定义心衰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疾病,导致身体各个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和营养。

这些器官包括肺部、肾脏、大脑和肌肉组织等。

心衰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综合结果。

心衰通常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结果,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

2. 心衰的类型心衰可以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两种类型。

左心衰通常是由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疾病引起的,导致左心室泵血功能受损。

右心衰则往往是由左心衰、肺部疾病或右心瓣膜疾病引起的,导致右心室泵血功能受损。

3. 心衰的症状心衰的常见症状包括气短、乏力、水肿、心悸、胸闷、咳嗽、体重增加和食欲不振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生命威胁。

4. 心衰的原因心衰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炎症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良和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心衰的风险。

5. 心衰的诊断心衰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一些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和心脏核素显像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心衰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6. 心衰的治疗心衰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断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衰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此外,积极控制血压、限制盐分摄入、戒烟戒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

7. 心衰的预防预防心衰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如控制高血压、管理糖尿病、预防冠心病等。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衰的重要手段,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8. 心衰的护理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运动、药物使用和注意休息等方面。

同时,家庭成员也需要加强对心衰患者的关爱和护理,如定期监测体重、饮食控制、药物管理和情绪支持等。

2014年中国心衰诊治指南

2014年中国心衰诊治指南

2014年中国心衰诊治指南第一部分:心衰病因和发病机制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组织对氧和营养的需要,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心衰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心肌肥大、心肌纤维重塑和心肌的自主性改变。

此外,心衰还可能由于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原因引起。

第二部分:临床表现和诊断心衰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咳嗽、心慌、胸痛等。

诊断心衰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心脏磁共振和心脏导管等。

第三部分:治疗原则心衰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改善心肌功能、液体和电解质平衡、控制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持合适的心输出量、预防并发症和改善生活质量。

第四部分: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制盐和水摄入、戒烟戒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正常心律、预防感染和预防栓塞。

此外,对于合并有心律失常或严重瓣膜疾病的心衰患者,还需进行植入心脏起搏器或人工瓣膜置换手术。

第五部分: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衰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抗血栓和抗凝药物等。

此外,对于合并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还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第六部分:手术治疗对于部分心衰患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改善心肌供血。

此外,对于合并有严重心瓣膜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手术或修复手术,以改善心脏功能。

第七部分: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心衰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调理、药物监测和体育锻炼等。

第八部分:并发症和预后心衰患者常常合并有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肾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等。

预后主要受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影响。

总结: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原则是多方位的,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心衰的健康宣教

心衰的健康宣教
REPORTING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饮食调整
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液体摄入 量,避免过度饮水;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和健康脂肪的
摄入。
戒烟限酒
坚决戒烟,避免二手烟;限制 饮酒量,最好避免饮酒。
规律运动
根据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的 运动计划,逐步提高运动耐量 。
保持健康体重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 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REPORTING
家属在心衰患者中的角色定位
情感支持者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 心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照顾者
家属需承担一定的照顾任 务,如协助患者进行日常 活动、提供合理饮食等。
健康宣教者
家属应积极参与心衰的健 康宣教,了解疾病知识,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 观念。
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监测和调整营养支持 方案,确保患者获得 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和营养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
适宜食物推荐与禁忌提示
推荐心衰患者食用低盐、低脂、低糖 、高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全谷类、瘦肉、鱼类等。
限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如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
控制食物中钠盐的摄入量,避免高盐 食品,如咸菜、腌制品、罐头食品等 。
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和甜食,以控 制血糖和减轻心脏负担。
餐次安排和进食技巧指导
建议心衰患者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避免一次性摄 入过多食物。
指导患者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以减轻心脏负担和 促进消化吸收。
合理安排餐次和食物种类,确保每餐都有均衡的营养素 摄入。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当心“心”累了,一起了解心衰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苏红彬

当心“心”累了,一起了解心衰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苏红彬

当心“心”累了,一起了解心衰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苏红彬发布时间:2023-06-17T07:22:21.34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6期作者:苏红彬[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

而心衰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

那么,什么是心衰?它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衰?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

而心衰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

那么,什么是心衰?它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衰?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心衰?心衰是一种心脏病,指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要,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心衰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此时心脏会出现收缩能力减弱、心肌扩张、心腔扩大等病变,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

心衰可以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两种类型。

左心衰是指心脏左侧泵血能力下降,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引起肺部充血和呼吸困难;右心衰是指心脏右侧泵血能力下降,引起全身淤血和水肿。

心衰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1、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心肌细胞,进而导致心衰。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肌肥厚和扩张,最终发展为心衰。

3、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狭窄或反流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肌损伤,引起心衰。

4、心肌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心肌炎,从而导致心衰。

5、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衰。

二、心衰的症状和危害心衰的症状往往是由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引起的,因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1、呼吸困难:轻度运动或平静状态下都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气短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 再同步化(CRT)治疗
心力衰竭流行病学
➢中国成人患病率为 : 0.9%
➢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 585万
– 男性 0.7 % ; 女性 1.0% – 北中国:1.4%; 南中国:0.5% – 城市人口:1.1%; 农村人口:0.8% – 在西方国家,心衰患病率在1.5%-2%之间,
注意 ➢醛固酮逃逸现象 ➢抑制心肌纤维化,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利尿剂, ACE 抑制剂,血管扩张剂
好比减轻货车上的货物
β-受体阻滞剂
➢交感神经的持续激活导致心衰恶性循环 ➢β-受体阻滞剂能使心脏反向重构,减小左室直径,改
善收缩功能 ,降低死亡率 ➢应从小剂量开始,每两周剂量加倍直至目标剂量 ➢对伴有COPD及哮喘患者也可使用,但慎用β2激动剂 ➢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需密切观察 ➢心衰加重时可减量,不必完全停用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的区别
CHF
Other
Sudden Death
n = 103
同步化异常在心衰发病中的作用
➢房室,左右室间,左室内同步化异常引起机械收缩异常
➢如何从心电图判断:I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增宽
➢查体:听诊二尖瓣反流引起的杂音或UCG证实
心室不同步的发病情况和预后
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者中LBBB 常见 宽QRS全原因死亡率增加
1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5. 2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2 Heart and Stroke Statistical Update 3 English M and Mastream M. Crit Care Nurse Q 1995;18:1-6. 4 Havranek EP, Abraham WT, The Healthcare Economics of Heart Failure 1998; 14:10-18.
左室功能正常 8%
左室收缩功能受 损
24%
中重度心衰
38%
1. Masoudi, et al. JACC 2003;41:217-23 2. Aaronson, et al. Circ 1997;95:2660-7
美国有4.5百万心衰患者,每年新增40-70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1):3-6
其他有关心衰的数据
➢ 心衰患者平均服6种药3 ➢ 78% 的心衰患者每年至少入院两次3 ➢ 美国每年因心衰的经济消耗大约在$10 billion到
$38 billion4 ➢ 所有纽约分级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0%2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抑制Na + CI- CO 远曲 小管的转运,单独使用作用较弱
➢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喋啶)作用于集合管抑 制钠再吸收,螺内酯可抑制心肌重构,降低死亡率
➢利尿剂抵抗
➢持续泵入长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可改善利尿剂抵抗
血管扩张剂
➢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口服或静脉点滴硝酸酯类 ➢硝普钠扩张动静脉,减轻前后负荷 ➢硝酸甘油+乌拉地尔作用与硝普钠类似 ➢易产生耐药(每天至少8小时无药期)
ACEI或ARB
➢心衰时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促进盐和水潴留及周围血管收缩,有助于增加血浆量 ,心输出量,维持动脉压
➢持续激活增加心脏前后负荷,心室重构 ➢ ARB用于不耐受ACEI患者,不主张两者合用 ➢肾功能不全时需慎用 ➢ARB和ACEI可抑制促红素生成,心衰伴贫血患者需
ß-Blockers
限制毛驴速度,从而节约能量
其他药物
➢心衰合并房颤或下肢静脉血栓时需考虑抗凝 ➢他汀类药物可能使患者获益 ➢避免使用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所有非二氢吡啶类钙
通道阻滞剂,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 ➢噻唑类(吡格列酮)和3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
唑) 也应避免使用 ➢对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是安全的 ➢能量优化治疗:左卡尼汀;曲美他嗪,辅酶Q10
Heart Failure -Modes of Death
NYHA II 12%
64%
24%
CHF
Other
Sudden Death
n = 103
NYHA IV
3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6%
11%
NYHA III
59%
26% 15%
CHF
Other
Sudden Death
n = 27
MERIT-HF Study Group. Effect of Metoprolol CR/X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ERIT-HF). LANCET. 1999;353:2001-07.
心衰会有什么感觉?
限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心衰的临床评价
➢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舒张功能不全) ➢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收缩功能不全) ➢ 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 ➢ 急性心肌梗塞时采用KILLIP分级 ➢ 6分钟步行距离 ➢ 超声心动图(左室大小,LVEF),胸片 ➢ 脑钠肽(BNP)水平
➢可逆抑制心肌细胞的细胞膜的Na+ / K+ ATP酶泵, 通过Na +/ Ca+交换增加胞浆钙
➢激活迷走神经,减慢心率和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
➢DIG研究证实可减少心衰住院率,但不减少死亡率
➢严重心衰,心脏扩大患者易出现地高辛中毒
地高辛
就像放在毛驴前面的胡萝卜,吸引其快跑
利尿剂
➢作用于亨氏袢升支利尿剂是心脏衰竭治疗的基石,以 速尿为代表。它抑制Na2CI- K+转运,有直接血管扩 张作用
肺间质水肿
肺水肿
心衰治疗
➢药物:利尿药、ACEI、ARB、地高辛、 ßBlockers、螺内酯、重组脑利钠肽、左西孟旦等
➢心脏移植:目前因为供体心脏缺乏,美国每年仅 能进行大约2500例心脏移植
➢器械治疗: CRT、心室辅助设备、IABP
➢基因、干细胞:探索研究中
洋地黄类药物
➢William Withering最早在1785年使用毛地黄治疗心 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