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植被系统的碳贮量及其分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湿地含义与功能 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 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 体之间的过渡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2.湿地的功能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
【疑难辨析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提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
根据湿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与表现(2)案例——洞庭湖萎缩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2.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疑难辨析2】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提示不全是。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1】[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2020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章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Wo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纲展示]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7页[基础梳理]一、“地球之肾”—-湿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湿地的功能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
5.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二、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错误!―→错误!―→错误!3.案例——洞庭湖萎缩(1)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2)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三、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措施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协调一致;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图文拓展]1.东北地区湿地保护措施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养水源;森林的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森林的土质疏松,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使地表径流减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8页考点一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高考经典题)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多样性 和较 高生产 力 的生 态 系统 , 在调 节气有 保
着非常重 要 的作用 ¨ 。洞庭 湖 位 于长江 中游 , 湖 J 是 南省 内一个 承纳湘 、 、 、 四水和 吞 吐长江 的洪 道 资 沅 澧
洞庭 湖 区具 有蝶 形 盆地 圈 带状 立体 景 观 结构 的
庭湖 区的湿地资源特征 、 自然保护 区的情 况, 采用 了 S T分析 法对加 强洞庭湖 湿地生 态系统保护 与管理进 行 了分 WO
析并针对洞庭湖 区的湿地生 态 系统现 状 , 出了湿地生 态系统保护与 管理 的建议。 提 关键词 : 洞庭 湖区;湿地生 态系统 ;保护与管理 ;建议 中图分 类号:Q 18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03 5 1 (0 7 0 — 0 8 0 10 - 7 0 2 0 )3 0 2 — 4
庭 湖最 为典 型 。东 洞庭 湖作 为 国家 级 自然保 护 区和 我 国 6大 国际湿地 保 护 区之 一 , 栖 鸟量 达 1 9 年 0多 5
修订 日期 : 0 7 0 —1 20— 4 7
万只, 并有 万只 以上 的鸟类集群 栖息觅 食地 3 7处 , 被
誉 为“ 禽 的乐 园” “ 珍 和 鹤之王 国” 。 12 4 生态旅 游功能 .. 洞 庭湖 区是华 中重要 的旅 游
湿地 是人类 最重 要 的环 境 资 源之 一 , 与森 林 、 海 洋并称 为全球 三大 生态 系统 。也 是 自然 界 富有 生物
1 2 种 。这些 动 植 物 构 成 了湿 地 生 态系 统 的 主体 , 8 4
共 同维持着湖 泊的生 态平 衡 , 并具有 如下特征 。
1 1 类型 众 多 .
122 供 水功 能 ..
在 干旱 季 节 , 蓄 湖 泊水 体 中 的 贮
高二地理湘教必修课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 蒸发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 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的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使河水泛滥成湿地。(2)人 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 3.歌诀法记忆湿地的价值 湿地价值有经济,农副产品多鱼米,航运旅游富价值。生态功能有意义,调蓄洪 水调大气,生物多样净污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2.湿地破坏的危害及其保护 湿地的破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危害和相应保护措施如下图所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延伸拓展 东北地区湿地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合材料分析,针对我国红树林破坏严重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红树林属于湿地,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 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作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等作用。第(2)题,结合材料二分 析可知,当地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工程建设以及过度养殖是海南岛红树林破坏的 主要原因。第(3)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红树林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增加收入, 又能较好地保护红树林及生态环境。第(4)题,结合材料三及学过的湿地保护措施, 从法律法规、人们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破坏的红树林等方面分析 。
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储量是指地球上有机碳的总量,包括陆地和海洋中的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指标,它能够反映地球上有机物的分布和数量,从而影响地球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
陆地上的有机碳储量主要存在于土壤、植物和动物中。
土壤中的有机碳储量最大,约占陆地有机碳总量的75%左右。
植物中的有机碳储量也很大,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动物中的有机碳储量较小,但它们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和分解者。
海洋中的有机碳储量也很大,主要存在于浮游生物、海草、珊瑚礁等生态系统中。
海洋中的有机碳储量约占地球上有机碳总量的50%左右。
全球有机碳储量的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此外,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储量也有很大差异,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储量较高。
总之,地球上的有机碳储量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指标,它对地球的碳循环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有机碳储量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对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答: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一直是湿地研究领域的难点。
目前仅能粗略估算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很难做到精确计算。
对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碳储量估算方法进行分析,指出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应当充分融合水域和陆域各碳储存库的估算方法。
另外,对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湿地面积、碳密度以及水体、土壤和沉积物的深度是影响区域尺度碳储量估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碳库,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关键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影响因子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收集各类森林类型的碳贮量数据,揭示中国森林碳库的现状和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影响森林植物碳贮量的主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植被类型、林分结构、林龄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管理等人为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子,我们将揭示它们如何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碳贮量,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管理和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碳贮量和碳汇功能,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科学支撑。
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现状是评估其生态服务功能及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中国森林碳贮量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据统计,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巨大,其中乔木林是主要的碳库,占据总碳贮量的绝大部分。
灌木林、竹林等其他林分类型也对碳的固定和贮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森林碳贮量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东南部地区由于水热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因此碳贮量相对较高。
而西北部地区受水资源限制,森林覆盖率较低,其碳贮量则相对较低。
在时间尺度上,中国森林碳贮量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森林经营管理等。
高考地理碳循环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碳循环知识点汇总一、什么是碳循环碳循环是指碳在地球大气、地表、植被、土壤和水体之间的循环过程。
它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碳的主要储存和释放方式1. 大气中的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是最重要的碳储存形式之一,主要通过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释放。
2. 植被和土壤中的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碳元素固定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氧气。
这些有机物可以在植物体内储存,也可以通过死亡和腐烂的过程释放到土壤中。
3. 水体中的碳:水体中的碳主要以溶解态存在,主要来源于地表和人类活动。
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的碳可以通过生物吸收、溶解沉积等过程进行循环。
三、碳循环的过程与影响因素1. 碳源和碳汇:碳循环的过程涉及到碳的源和碳的汇。
碳源是指释放碳的来源,如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砍伐等;碳汇是指吸收和储存碳的地方,如植被、土壤和海洋。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和动物通过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和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两个重要过程。
3.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碳循环有重要影响。
例如,过度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加剧温室效应;大规模森林砍伐会减少碳汇,使碳释放增加。
四、碳循环与气候变化1.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红外辐射,增加大气的温度,形成温室效应。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 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具有广泛影响。
例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如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森林保护等。
五、碳循环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碳循环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碳动态模型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碳动态模型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湿地地区的生物和物理过程对二氧化碳的摄取、储存和释放。
碳动态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湿地碳循环的数学模型,通常用于预测不同管理或气候变化对湿地碳储存和排放的影响。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湿地碳循环的基本机理,并为湿地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包括二氧化碳的生物吸收、储存和释放。
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如植物组织和微生物。
这些有机物可以被储存在土壤和植物中,直到它们被微生物分解或植物死亡并腐烂为止。
碳动态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研究和预测湿地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流动。
这些模型通常使用生物学和地理学数据来描述湿地中的生物和环境因素,并将其用于预测不同管理或气候变化对湿地碳储存和排放的影响。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湿地碳循环的基本机理,并为湿地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
呆笨朝夕
湿地生态系统类别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覆盖了热带湿地、温带湿地、寒带湿地及北极 苔原等全部气候区域,涵盖了红树林、贫营养沼泽、河流湿地、草原坑洼湿 地、沿海滩涂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
碳储量研究主要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平衡、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 湿地恢复效果评估、固碳过程(枯落物分解、有机物矿化、温室气体排放) 中碳迁移转化等研究,并从植被、水文、微生物、地形地貌等角度探索湿地 的固碳机理。
湿地碳储量的估算方法
由于组成各种生物量库的碳的比例是均衡的,因此目前的估算主要通过测定 有机物质的量再乘以碳含量来获取,碳含量以实测或引用他人的测量值为主,以 经验值为辅。多数研究中植被的碳含量以干物质的50%来换算,如草本植物(包 括水生植物)的碳含量介于50%~53%、枯落物碳含量介于46%~50%,土壤有 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普遍转换系数为0.58,泥炭的碳密度通常占泥炭干 重的50%。
湿地碳储量的估算方法
五、湿地水生碳库 (1)水生植物生物量 水生植物生物量估算通常有实测法和遥感估算法。遥感估算通常基于 实测点生物量及其植物反射光谱来推导区域生物量并换算碳储量。 (2)湿地水体碳储量 大部分水体溶解碳库的研究旨在了解溶解碳的迁移转化。湖泊中溶解 有机碳(DOC)是最大的有机碳库,此外还有溶解无机碳(DIC)。但水深的探 测和不同水深的碳密度是影响水体碳储量估算的主要因素。
湿地碳储量的估算方法
五、湿地水生碳库 (3)湿地沉积物碳储量 湿地沉积物碳储量的估算通常以单位面积沉积物碳储量与沉积物深度的乘积 来估算。 模型模拟是通过数学模型来估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碳储量,是研究大 尺度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必要手段,也是预测土壤碳长期变化的重要手段。 同位素方法主要以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作用和衰变规律,来核 算土壤地质年龄、追踪土壤有机碳的来源、温室气体排放、河流湖泊沉积物的 迁移转化。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4 350 km2,1995年己减少至2 625时,1949年以来减小了40%。洞庭湖区容积由1949
年的293亿m3减少至1995年的167亿in3,约减少了43%。 从1974年以来,湖底平均每年淤高3.7cm,其中西洞庭湖底平均抬高7cm,湖底高
高二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湿地的定义及分布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及特点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渔塘、人工河、人工湖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3、湿地的分布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活动:读图,分析我国湿地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课堂演练】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D )A.三峡水库B.海南岛红树林C.水稻田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D.②④⑤4、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5、洞庭湖:湖南的名片洞庭湖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更是我们三湘大地的母亲湖,湖畔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同时又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蓄湖和资源生态湖。
二、“地球之肾”(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淡水湖泊东方湿地——洞庭湖1、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2)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河湖密布,灌溉便利,水产养殖业发达2、洞庭湖的功能:(1)产出功能: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源(2)调节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3)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4)降解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5)其他功能: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3、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生命的摇篮”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水库”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地球之肾”净化水中污染物质→“鸟类的乐园”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资源的宝库”三、湿地资源问题分析洞庭湖由“第一”沦为“第二”的原因,并由此探究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森林生态体系的碳储量
森林生态体系的碳储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到2005年,大气中CO2的浓度已经由工业革命前的280mg/kg升到379mg/kg,2005年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65万年以来浓度的自然变化范围(180~330mg/kg),最近100年(1906——2005年)来,全球地表温度已上升了0.74℃。
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将对农牧业生产、水资源、海岸带资源环境、森林生态系统、人体安康和各地区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威胁着人类生存[1]。
1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气候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广阔学者的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森林不仅具有调节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储存了10000亿t有机碳,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以上[2]。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减少温室气体积累的作用,因此在温室气体减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森林碳汇也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得到广泛重视,巴厘岛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开场把森林问题作为一个主题纳入气候谈判,《京都议定书》规定的4种温室气体的减排方式中,2种与森林有直接的关系,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固定的局部和通过采用绿色开发机制(CDM)来减排,清洁开展机制(CDM)的造林、再造林工程和森林管理等活动允许兴旺国家可以通过在开展中国家实施林业碳汇工程来抵消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所有这些工作必须建立在量化森林碳储量的工作根底之上,通过量化森林碳储量来评价不同类型的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为碳循环的研究和森林的可持续开展和土地利用提供相关数据依据,关注量化森林碳储量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引起了碳循环研究的兴起,近些年,大量学者投入到碳储量的研究队伍,研究范围既有区域性小斑块和生态系统,也涉及森林群落。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3.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思路,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湿地概述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二、“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洞庭湖的萎缩(1)原因错误!(2)影响: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四、保护湿地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
4.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问题探究]根据教材P41图2—7,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我国湿地的东西分布有何差异?提示:东多西少。
探究2海南岛红树林湿地是淡水湿地吗?其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红树林湿地是咸水湿地。
分布在沿海地区,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2023年湖南益阳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2023年湖南益阳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该选项,并将其序号在答题卡中相应的答案栏内填涂。
1. 大雨过后,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几只鸭子忙着享受“美食”。
以上没有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进行呼吸C.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 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具有探究价值。
下列问题提得最好的是( )A. 紫薇花和木槿花哪种更漂亮B.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C. 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几次蜕皮D. 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3. 海洋软体动物海活蝓进食一种藻类植物后身体变成绿色,并能利用该藻类相关结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海蛞蝓具有细胞壁B. 海蛞蝓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C. 海蛞蝓靠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D. 海蛞蝓细胞内外无机盐含量差别大与细胞膜有关4. 洞庭湖湿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右图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 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C.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D. “十年禁渔”有利于提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5. 小清在阴凉潮湿的山地林间发现一种生物,该生物全株无叶绿素,白色肉质,腐生,在幽暗潮湿处发出白色亮光。
茎直立,不分枝,叶鳞片状,花顶生,果实椭球形。
该生物为( )A. 真菌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6. 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生物活动小组将40颗饱满的种子平均分成4份,按下表进行操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组次①②③④操作25℃、适量水25℃、干燥25℃、水淹没种子25℃、适量水、去除部分子叶A. ①中的种子一定能萌发B. ①③的变量是水的多少C. 实验时加入土壤,种子才能萌发D. 若④中的种子萌发成幼苗,可能不如①中幼苗健壮7. 花生不同生长期对几种无机盐的需求比重如右表。
湿地碳循环过程
湿地碳循环过程
湿地碳循环是指湿地系统中碳元素的转化和循环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碳的固定:湿地是碳的重要储存库,湿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这部分有机碳可以储存在湿地植被和土壤中。
2. 碳的分解:湿地中的有机物质会逐渐分解,被湿地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被称为分解过程。
3. 碳的沉积:湿地中的水体和土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附和沉积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储存在湿地底部,形成湿地沉积物。
4. 碳的转运:湿地中的水体可以将有机碳与其他溶解物质一起运输到其他水域中,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
湿地碳循环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其中有机碳在湿地中的固定、分解、沉积和转运等过程相互作用,影响着碳元素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平衡。
通过湿地碳循环,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碳捕集和碳存储的重要作用,对地球的碳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储碳与排放
生态系统中的储碳与排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寻找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
生态系统储存着大量的碳,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态系统中的储碳与排放。
什么是储碳?储碳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指的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将有机物存储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
植物、土壤和水体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储碳库。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储碳库之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将有机物储存在根、茎、叶和果实中。
森林是全球最大的陆生植物储碳库,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碳储量是影响生态系统储碳的重要因素。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储碳库。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储碳库。
土壤中的有机碳存量与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管理方式、气候、土地类型和植被类型等因素相关。
森林土壤、草地土壤和湿地土壤是全球最大的土壤储碳库。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增加土壤储碳量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水体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储碳库。
海洋中的生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将有机物储存到海洋生态系统中。
水体中的沉积物是重要的有机碳储存库,其中的有机碳存量受海洋环境和沉积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碳排放生态系统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排放,如植被生长和死亡过程中的呼吸作用、土壤分解有机物等;另一个是人为排放,如森林砍伐、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草原和湿地变为农田等。
土地利用是最主要的人为碳排放来源之一。
目前全球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每年有数百万公顷的森林被砍伐或焚毁。
森林的破坏不仅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还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除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人类活动还会对土壤碳固定和有机碳的分解过程产生影响。
例如,过度施肥、过度耕作和土地沙化等都会导致土地有机碳的损失和土壤养分的耗尽,从而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碳排放。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湿地碳循环主要包括2个基本过程:①植物通过绿色叶片的光合作用固定大气CO2并形成总初级生产力,此过程主要受太阳辐射、气温、水分和养分供应等因子的驱动.此过程中植物需要消耗部分光合产物为其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释放CO2."②植物死亡后其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一部分形成转化成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organiccarbon,POC)和简单的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organicC,DOC),在水介质中经过微生物作用或直接氧化为CO2(HCO-3),一部分形成泥炭,逐年堆积.上层泥炭以及仍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继续参与以上分解转化.此过程是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受植物残体本身性质、气候条件和周围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开放或半开放的湿地系统,POC和DOC是外界与系统之间碳交换的2个重要形态,它们在湿地系统的碳收支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至少应当具有底部土壤、水体介质和生活在介质中的有机体,并且具有完整的营养级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链条。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均由实体和过程组成,湿地的碳循环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它一方面包含了碳库,另一方面又包含碳库之间的碳通量。
碳库之间的碳通量变化是由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引起的。
作为实体的湿地碳库可以区分出3种碳库类型:活生物区碳库、碎屑碳库(多由动植物残体组成)和被溶解气体碳库(即水溶无机碳库)。
同理,湿地碳循环的过程也可分为生物过程、物理/化学过程和分解过程(后者大部分为生物分解,也有小部分的物理和化学分解)。
碎屑碳库是目前湿地中最大的有机碳库,远远超过湿地中细菌、浮游生物、动植物区系有机碳量。
泥炭地及其他类型浅水型湿地的碳循环泥炭地、草本沼泽和三角洲冲积湿地是几种较为常见的浅水型湿地。
其中,泥炭地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湿地类型,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其是在北半球北部的中高纬度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
水土保持学报
第 23 卷
近半世纪来 ,人类对天然湿地的干预不断增加 ,导致湿地面积锐减 ,湿地旱化严重 ,其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降解 , 成为一个向大气层释放温室气体的碳源[ 6 ] 。因此 ,湿地生态系统的碳素循环 ,尤其是其储量变化对陆地生态系 统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在对洞庭湖湿地植被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洞 庭湖湿地不同植被系统的碳贮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 ,目的是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8 ]
水生植被和草本植被生物量采用样方调查法 ,在不同植被类型的每个植被类型各选取 5 个 2 m × 2 m有 代表性的小样方 。每个小样方生物量用全部收获法 ( 包括根系) ,每个样方抽取 3 各样品 ,用烘干恒重法 ,称其 干物质质量 ,然后推算每个植被类型的干物质总量 。进行生物量调查的同时 ,搜集样方内的凋落物 ,用烘干恒 重法获得凋落物干物质重量数据 。川三芯柳 ( S ale x t ri an d roi des ) 林 、 旱柳 ( S ale x m ats u d ana ) 林 、 枫杨 ( Ptero2 cary a stenop tera ) 林 、 杨树 ( Po p ul us tomentos a Car r) 林等 4 种林分的生物量采用标准样地测定法 ,每种林分选 取一块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 ,样地面积为 667 m2 ,采用克拉特夫分级法对样地林木长势进行分级 ,然后测定样 地内每株林木的树高 、 胸径 。分级统计求出各级木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 ,然后再在每级木中选一株标准木 , 另选一株样地平均木 ( 共 6 株) ,将这些标准木连根挖出 。在现场按 1 m 区分段分层截取法测定 6 株树各组分 (干 、 枝、 叶、 根) 的生物量 。每组分采取样品 ,用烘干恒重法求出其干物质量 。然后采用相对生长法 ,建立回归 方程求算林分生物量 。在每一样地内 ,选取 5 个 1 m × 1 m 的小样方 ,采用测定草本植物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的 相同方法 ,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凋落物量 。 2. 3 植物组织含碳率的测定 分别抽取各种优势木本 、 草本和水生植物的组织样品 ( 每种植物组织取 5 个样品) 。每个样品碳素含量用 重铬酸钾 - 水合加热法测定 ,平均值差异显著性分析用 SPSS13. 0 软件包进行 。本研究引用中国科学院亚热 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对洞庭湖有机碳垂直分布和组成特征的研究结果 [ 9 ] ,计算得出各种土壤类型的碳储存量 。
第 23 卷第 6 期 2009 年 12 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 n
Vol. 23 No . 6 Dec. ,2009
洞庭湖湿地植被系统的碳贮量及其分配
3
康文星1 ,2 ,3 ,田 徽1 ,何介南1 ,席宏正4 ,崔莎莎1 ,胡燕平1
1 研究区概况
洞庭湖湿地 ( 28° 30′ - 29° 31′ N ,110° 40′ - 113° 10′ E) 面积 3 927 km2 ,其中植被覆盖的湖州 、 浅水沼泽和白 2 ( 泥) 沙滩面积 2 500 km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 16. 4 ~ 17 ℃, 年降水量 1 328. 8 mm ,年总 辐射量 418. 7~755. 6 kJ / ( cm2 ・ a) ,热量较丰富 ,水热大部分时间同步 [ 7 ] 。洞庭湖湿地植被类型分为 : 水生植 被类型 ,该类植被处于沼泽化地段 ,属常年积水状态 ; 草本植被类型 , 这些植物群落大都处在滩涂地势低洼地 段 ,每年汛期都有被洪水淹没的可能 ,属于季节性淹水的草甸 ; 乔木植物类型 ,这些植被处在滩涂高地 ,属于常 年无积水状态 。
(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长沙 410004 ;2.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 410004 ; 3. 国家会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湖南 会同 418307 ;4. 湖南大学 ,长沙 410008)
摘要 : 利用生物量调查和实验数据 ,对洞庭湖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碳密度 、 碳贮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 。结果表 明 : 乔木层植被碳密度为 15. 607~40. 501 t/ hm2 , 草本层植被为 5. 906 ~ 21. 632 t/ hm2 , 水生植物植被 1. 460 ~
Carbon Storage of the Wetland Vegetation Ecosystem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Dongting Lake
KAN G Wen2xing1 ,2 ,3 , TIAN Hui1 , H E J ie2nan1 ,XI Ho ng2zheng4 ,CU I Sha2sha1 , HU Yan2ping1
Abstract : Based o n t he investigatio n of bio mass and t he experimental data , carbo n densit y , carbo n storage and it s dist ributio n of t he wetland vegetatio n eco system in Do ngting Lake were st udied. 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t he carbo n densit y of t he t ree layer vegetatio n was 15. 607~40. 501 t/ hm2 , of herbaceo us layer vegeta2 tio n was 5. 906~21. 632 t/ hm2 , of aquatic vegetatio n was 1. 460~3. 492 t/ hm2 . A nd t he average carbo n in2 tensit y of t hem was 14. 954 t/ hm2 , which is higher t han wetland plant s in temperate regio ns. Meanwhile , t he soil carbo n densit y of t he undist urbed meadow was 260. 510 t/ hm2 , of t he annual harvest of p ro duct s meadow was 185. 492 t/ hm2 , of t he woodland was 234. 513 t/ hm2 , and of t he aquatic plant s and soil was 206. 882 t/ hm2 . All of t hem were lower t han t hat of t he natio nal average of wetland soil . For t he dist ributio n of carbo n storage , t he carbo n sto rage of vegetatio n layer s , lit ter layer and soil layer acco unted fo r 0. 47 %~ 14. 69 % , 0. 29 %~1. 10 % and 84. 54 %~99. 53 % of total carbo n storage of different t ypes of vegetatio n sys2 tems. The carbo n densit y of t he annual harvest of so me p roduct s meadow soil o nly was 71. 2 percent of t hat of t he undist urbed meadow. Af ter t he grassland wit h herbaceo us plant s had been changing into native forest , t he soil carbo n densit y had decreased by 10 % in six year s. Therefore , co nt rolling man2made interference , p reventing t he f ragmentatio n of wetlands , p rotecting wetlands , and being ensured t he carbo n sequest ratio n potential of wetlands sho uld be given p rio rit y co nsideratio n in wetlands management . Key words : wetlands ; carbo n densit y ;carbo n storage ;Do ngting lake
( 1 . Cent ral S out h Uni versit y of Forest ry an d Technolog y , Chan gs ha 410004 ; 2 . N ational En gi neeri n g L ab. f or A p p lie d Technolog y of Forest ry & Ecolog y i n S out h Chi na , Chan gs ha , 410004 ; 3 . N ational H uiton g Fiel d S t ation f or S cienti f ic Observ ation & E x peri ment , H uiton g , H unan 418307 ; 4 . H unan U ni versit y , Chan gs ha 41008)
3. 492 t/ hm2 ,平均 14. 954 t/ hm2 比温带地区湿地植物碳密度高 ; 未受干扰草甸土壤碳密度为 260. 510 t/ hm2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