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篇一」活动名称:认识人民币(数学)活动目标:1.感知、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元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1.教具课件:面值为1角、5角、1元、5元、10元的纸币。
2.仿真人民币每人一套,各种各样的书若干(上面标有价格)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每天吃早点、坐公交车、买铅笔、橡皮时,我们要用到什么?幼:钱(人民币)。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人民币?幼:玩游戏、逛超市、买衣服等。
师:今天这节活动我们主要来学习人民币,学了之后希望可以帮大家学会使用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放映幻灯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问: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师小结: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纸币,把圆圆、硬硬的钱叫硬币。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硬币有什么不同?师小结:1后面是“元”的,它是1元钱,1后面是“角”的,它是1角钱,前面数字是5,后面是“角”字的,是多少钱呢?以此巩固认识。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纸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小结:这些钱上都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
三、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师:小朋友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用它买了一些糖葫芦,看看它们值多少钱?1.放映幻灯片,师读题:1串糖葫芦1元钱,2串多少钱?5串呢?怎样来付钱?(1)幼儿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
(2)师小结:5元钱,可以是5个1元,也可以是1张5元等。
2.放映幻灯片,我用人民币还买了一些棒棒糖,师读题:一个棒棒糖1元钱,10个棒棒糖多少钱?怎样付钱?(1)幼儿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小明长大了)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
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探究新知1.认识人民币。
a.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
生1直接说出几元,几角,几分,教师板书。
生2说几分,几毛,几块。
教师引导:平时说的几分,几毛,几块在数学上还可以说成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b.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师:“你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学生从字样、颜色、人物等不同方面,谈自己对人民币认识。
师:“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小组合作:拿出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组内互相交流。
师:(电脑出示2元、10元、5元、5角、1角)。
“谁能给同学介绍一下这几种人民币?”c.归纳整理。
师:“同学们把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
”师:“你能把人民币分类吗?”学生可能按材料分为纸币、硬币;可能按面值分为元、角、分;也可能把元、角、分再细分。
师:“老师想知道以元为单位有几种,以角为单位有几种,以分为单位有几种。
谁可以帮助老师?”学生进行介绍。
2.人民币兑换。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货币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知道人民币的名称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比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正确使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民币实物、图片、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引起幼儿对人民币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介绍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让幼儿认识并说出人民币的名称。
b. 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点,如图案、颜色等。
c. 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如模拟购物等。
3. 拓展部分:引导幼儿讨论人民币的用途,让他们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能否正确使用人民币。
3. 课后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人民币的认识和应用情况。
六、教学内容1. 学习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 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3. 学习如何计算人民币的总价和找零。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计算总价和找零。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幼儿分组讨论人民币的用途和换算方法,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
2. 基本部分:a. 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计算总价和找零。
b. 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大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
大班数学优质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认识人民币》章节,主要详细内容包括:人民币的基本知识、面值及颜色、使用场景、简单换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面值及其颜色。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货币观念,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人民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场景。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基本知识、面值及颜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PPT、黑板、白板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面值及颜色,并以实例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换算练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互动(15分钟)设计互动环节,如模拟购物、人民币接龙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认识人民币》2. 内容: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人民币的面值及颜色人民币的换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人民币面值及颜色。
2. 答案:(1)1元(红色)、5角(黄色)、1角(蓝色)、5分(绿色)等。
(2)10元 = 1元(铅笔)+ 5角(橡皮)+ 3元(练习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货币使用场景,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如家庭购物预算、小小银行家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课堂互动环节的开展4.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详细解释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采用直观教具,如人民币实物,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各种面值及其颜色的认识。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14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1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篇1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一、教学内容1. 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2. 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3. 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并熟练掌握换算关系;2. 培养学生识别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3.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关系,特别是1元=10角,1角=10分的理解;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能力及简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实物、PPT课件、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2)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3)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识别并学会简单计算。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互相展示人民币,并说出其面值;(2)进行人民币换算练习,巩固换算关系;(3)设置购物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计算。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人民币图案,标注面值;2. 写出人民币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3. 根据教学过程,适时更新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5分、1元=100分);(3)应用题:小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个5元的水杯和一包2元的饼干,他需要支付多少钱?2. 答案:(1)5分、2角、1元、5元、10元;(2)1元=10角;(3)小华需要支付7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人民币,了解其发行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案《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前期经验的准备:1、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环节预设:一、认识人民币: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
(较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
(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
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设计思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经常能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外观和面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幼儿没有真正使用过人民币,获得过用人民币购物的快乐体验,所以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数学活动先学习后操作体验的教学模式,尝试了先体验操作,再根据幼儿的需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活动中相互解决困难的过程同时活动目标:1.幼儿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4篇)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4篇)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一元等于几角?三、游戏买文具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四、小组活动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
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五、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技能目标:通过列举生活中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等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说明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的功能和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钱,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用钱。
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调查人民币的`作用,课堂反馈2.老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①让学生观看②同坐互相说一说画面的意思。
(使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3.出示“存钱图”①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么?”“你有存钱的习惯吗?”(让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中明白存钱的道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好习惯。
)二:新课探讨1.观看5套人民币的发布会2.每个人讲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①硬币②分币(3种)纸币角币(6种)元币(12种)3.课件展示分类的过程和纸币4.认识元币①你是怎样辨别人民币的,与你的组员说一说(图案,颜色,认字,认数字)②特殊文字的怎么认?(如:壹,贰,伍)5.以小组为单位认识角币:说说你是怎样认的?6.简单说一说分币三:完成做一做四:做游戏①你说我拿,你拿我说②出示超市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拿出相应的面值。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认识人民币》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认识人民币》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人民币的颜色、面值、形状和图案,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特征;2.能够简单辨认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了解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3.培养幼儿对人民币的珍视和使用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预习环节教师与幼儿互动,了解幼儿对人民币的认知程度,并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方法。
2. 知识讲解1.人民币的颜色、面值、形状以及图案;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3.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3. 学习活动1.通过观察、摸索和比较,让幼儿自行辨认人民币的不同面值;2.教师模拟购物场景,让幼儿学习使用人民币进货和找零的方法;3.给幼儿分发一些零钱,让他们学习如何妥善保存和使用人民币。
4. 总结评价1.检验幼儿是否掌握了人民币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方法;2.回顾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对人民币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1.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来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让幼儿学习使用人民币进货和找零的方法;3.培养幼儿对人民币的珍视和使用意识。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摸索和比较来辨认人民币的颜色、面值、形状和图案;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亲密互动,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3.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模拟的购物场景中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货和找零。
五、教学参考材料1.《保卫家园幼小衔接学习教材:大班社会课程》;2.多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时间本教学计划总时长:60分钟。
七、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大班幼儿能够简要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方法,能够简单辨认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建立了对人民币的使用意识并懂得如何妥善保存和使用人民币。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效果较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篇1活动目标: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1.相关,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活动过程:一、开始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一元等于几角?"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教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3篇】]认识人民币篇一授课教师: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校刘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例1~例4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通过看录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2.对人民币你有哪些了解?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随机处理。
二、探究新知1.独立识别人民币。
2.说说识别方法。
3.分类。
(1)纸币、硬币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2)元币、角币、分币的币种?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
4.和电脑娃娃比赛,看谁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5.例2:购物游戏。
6.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7.例3.9.实践应用1元钱能买什么?10元钱能买什么?三、拓展创新1. 每个书包35元。
(1)我的钱正好买一m. 个,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面值十元的?(2)如果付的钱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张?2.谈话升华。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5.1 认识人民币|人教课标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1)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1)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与取。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外观、面值、图案、图案寓意等方面,了解人民币的基本情况。
2.引导幼儿正确对待人民币,养成珍惜和储蓄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人民币是什么?2.人民币有哪些面值?3.人民币上的图案有何寓意?4.如何正确对待人民币?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人民币,并大声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回答“人民币”。
2. 了解人民币(10分钟)老师播放人民币介绍视频,让幼儿对人民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感知人民币(15分钟)1.每组给同学发放相同面值人民币,交流和比较人民币的色泽、大小和数字的排列方式,观察人民币的图案。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人民币图案中的物品,让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和作用。
4. 认识人民币(20分钟)1.老师出示不同面额的各种人民币,让幼儿根据不同面额的外观和数字推断出每张人民币的面值。
2.教师用图片或实物等辅助教具,引导幼儿认识每个数字,特别是百元和千元的面额。
5. 珍惜人民币(10分钟)1.教师告诉幼儿,人民币是国家的财富,每一张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珍惜,不能随意乱花。
2.老师鼓励幼儿进行储蓄,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
6.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并询问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和懂得是否有所提高。
四、教具准备1.图片或实物等教具。
2.不同面额的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幼儿认识人民币的外观、面值、图案寓意和正确对待人民币,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积极,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并能简单解释部分图案寓意,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对金钱的认识和理解。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幼儿认识能力较低,需要花更多时间进行辅导;其次,活动中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自己的认知和体验,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来增强学习体验。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其换算关系;2. 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对货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民币面值的换算;2.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认识、识别及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购物场景图片、换算卡片、PPT;2. 学具:模拟人民币、购物清单、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购物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购物中需要使用人民币的地方;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购物时使用人民币的经历。
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外观、材质、图案等;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并说出面值;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帮助幼儿掌握。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换算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解答;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换算过程,其他幼儿评价、讨论。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换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
5. 小结与巩固(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幼儿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认识人民币》2. 内容:人民币基本知识:外观、材质、图案;常见人民币面值及颜色;人民币换算关系;购物场景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应用题:小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个3元5角的玩具,他给了售货员5元,请问他应该找回多少钱?2. 答案:填空题答案:1角=10分,1元=100分;应用题答案:小华应该找回5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人民币的使用;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进来,与幼儿一起完成购物任务,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人民币面值的换算;2.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认识、识别及使用;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货币的初步认识》,详细内容包括人民币的种类、面值、颜色、图案等基本知识,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使幼儿对人民币形成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其含义。
2. 培养幼儿对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提高他们的货币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币面值的换算。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识别和基本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本、PPT课件、购物场景图。
学具:每组一套人民币样品、练习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购物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吗?他们在使用什么货币呢?”(3)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本,引导幼儿观察。
(2)讲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如面值、颜色、图案等。
(3)通过例题,让幼儿学会人民币的换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幼儿完成人民币识别和换算的题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交流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六、板书设计1. 《认识人民币》2. 内容:(1)人民币的种类、面值、颜色、图案。
(2)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找出家中的5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1)略。
(2)5元+3元=8元;10元2元=8元;2元+5角=2.5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
(2)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超市购物,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使用。
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8篇
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8篇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篇1设计背景那天不轻易地发觉有个小伙伴手中拿着撕成两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币,我问他去哪得,他说某某小伙伴说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捡来玩的,大班的小伙伴,莫非对钱没有概念吗?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约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约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预备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一、了解人民币1、出示人民币,老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2、老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
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认真观测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觉。
3、老师订正、确定幼儿的说法。
4、简约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3、……延伸活动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教学反思1、教学活动预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识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
他们爱好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知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仔细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
通过给幼儿自己仔细观测,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肯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开展“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约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控了简约的兑换关系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加者,幼儿在同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通用5篇)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篇1活动目标: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前期经验的准备: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环节预设:一、认识人民币: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
(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
(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
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活动反思:《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大班社会精品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
幼儿园大班社会精品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大班社会学科教材中“认识人民币”章节进行详细教学。
该章节主要涉及人民币基本概念、面值、颜色、图案等方面内容。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培养他们货币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解人民币基本概念,知道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
2. 认识不同面值、颜色和图案人民币,能够区分和辨认。
3. 培养孩子们货币观念,懂得货币在生活中作用。
4. 提高孩子们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币面值区分和换算。
教学重点:人民币基本概念、颜色、图案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PPT、挂图等。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些人民币实物,让孩子们观看并思考:这些是什?它们有什作用?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人民币基本概念,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
(3)通过互动提问,让孩子们回答出人民币换算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纸,让孩子们根据题目要求,用彩笔描绘出不同面值人民币。
(2)组织孩子们进行人民币配对游戏,提高他们对人民币认识和区分能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1)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1)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认识人民币》2. 内容:(1)人民币基本概念(2)人民币面值、颜色、图案(3)人民币换算关系(4)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孩子们在家中寻找人民币,记录下面值、颜色、图案等信息。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文字或图画形式表达出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 答案:(1)人民币记录表(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例:我用1元人民币买一颗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对人民币有较为全面认识。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教育他们节约使用,不浪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难点:培养幼儿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民币实物、图片、PPT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人民币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人民币的封面、颜色、图案等特征。
2. 教学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教师向幼儿讲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让幼儿了解各种人民币的特点和用途。
3. 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验,互相学习。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让幼儿反思自己在使用人民币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了解家庭日常消费,让幼儿在生活中实践使用人民币。
2. 家长引导幼儿学会保管好人民币,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
3. 家长记录幼儿在家庭中的消费情况,与教师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互动等。
2. 操作能力:评估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使用人民币的正确性。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验幼儿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问题,教师应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银行,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前期经验的准备: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环节预设:
一、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
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
(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
(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
) 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
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活动总结: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
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
们去讲。
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
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或练习题中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有关5套人民币的知识,可是只是匆匆认识,毕竟不是孩子们每天所见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
还有孩子们年龄小,平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平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2、学具的缺乏使得学习成为纸上谈兵:考虑种种因素,害怕让学生带人民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带学具,致使学习这部分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当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