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
植物营养三大定律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关于植物营养的重要理论,包括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和报酬递减律。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植物营养需求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养分归还学说指出,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进行生长,这些养分在植物收获时会被带走。

为了保持土壤的肥力,必须将这些被带走的矿质养分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否则土壤的肥力会逐渐下降。

最小养分律认为,作物的产量受限于土壤中含量最小的那种养分。

只有当所有必需的营养元素都充足时,作物的产量才能达到最高。

如果某种营养元素缺乏,即使其他营养元素充足,作物的产量也会受到限制。

报酬递减律则指出,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

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作物的产量增长会逐渐减缓,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这是因为过多的肥料不仅成本高,还可能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是农学、生物学和植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获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其一级学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营养物质:研究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吸收机制、需求量、缺乏症状等。

这些元素包括常见的氮、磷、钾、镁、硫等微量元素,以及对植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

2. 植物营养生理:探讨植物在不同营养物质供应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包括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储存、利用和分配等过程。

此外,还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3. 植物与土壤关系:考察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土壤pH值对植物吸收能力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改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植物肥料与施肥技术:研究合理的植物肥料配比和施肥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植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 植物与环境互动:考察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对植物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影响,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这些内容涵盖了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的核心领域,旨在加深对植物营养与生长关系的理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促进植物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植物的营养与繁殖

植物的营养与繁殖

植物的营养与繁殖植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命体,它们通过吸收养分和进行繁殖来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营养和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一、植物的营养植物的营养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土壤吸收营养和水分的摄取。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它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还释放出氧气供动物呼吸。

土壤吸收营养是指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水分,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水分的摄取则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的生长和细胞功能的需要。

二、植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植物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来产生新的后代。

这种方式通常需要两个不同的个体,其中一株负责花粉的产生,另一株负责卵子的产生。

有性繁殖具有基因多样性高的优点,能够增加种群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无性繁殖则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分枝、块茎、塊莖、腋芽、根菇等方式产生新的后代。

这种方式不需要花粉和卵子的结合,能够快速繁殖出大量的个体。

然而,由于无性繁殖缺乏基因的变异,容易导致种群的遗传性状降低和易感性增加。

三、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能量和物质的生产者,还是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这些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支持着整个食物链的运转。

同时,植物还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气体成分,维持地球的气候稳定。

此外,植物还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所,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繁荣。

总结:植物的营养和繁殖是保证其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关键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土壤吸收营养和水分的摄取,植物能够获得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而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植物能够产生新的后代,以维持种群的繁衍和延续。

而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的重要角色不仅体现在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供给,还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植物生长中的营养需求与补充

植物生长中的营养需求与补充

植物生长中的营养需求与补充植物是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的合成,但仅有能量是不够的,它们还需要各种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长中的营养需求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营养补充。

一、植物的主要营养需求1. 氮素(N)氮素是植物体内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重要成分的基本元素。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生理代谢物质。

氮素不足会导致植物叶片黄化、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2. 磷素(P)磷素是构成DNA、RNA和ATP等生物分子的必需元素,在植物的能量代谢和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磷素缺乏会导致植物的根系发育不良,并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3. 钾素(K)钾素是植物细胞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参与调节渗透压、维持酶活性、促进光合作用等过程。

缺乏钾素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易受病虫害侵袭。

4. 钙素(Ca)钙素是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调节细胞分裂、细胞延伸和根尖保护等功能。

钙素缺乏会导致植物的新梢、嫩叶变形、叶片脆化。

5. 镁素(Mg)镁素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在光合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镁素缺乏会导致叶片老化、叶绿素减少,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6. 硫素(S)硫素是构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参与植物的抗逆性反应。

硫素缺乏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变黄,生长迟缓。

二、植物营养的补充方法1. 土壤调理合理的土壤调理是提供植物养分的基础。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调整土壤的氮磷钾比例和酸碱度,提供足够的基础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2. 营养液浇灌对于一些特殊栽培的植物,如室内盆栽或水培植物,可以采用营养液浇灌的方式进行养分补充。

选择适合植物生长阶段的营养液,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浇灌。

3. 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通过植物叶片吸收养分的方式,可为植物提供一些微量元素。

例如,叶面喷施含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植物叶片的营养不平衡问题。

4. 菌根共生菌根共生是指植物根系与菌丝形成共生关系,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有效养分。

《植物营养》课件

《植物营养》课件
水中的氧气含量
水中的氧气含量对植物根部吸收营养有重要作用。在缺氧条件下,植 物根部可能会受损,影响其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06
植物营养学应用与实践
植物营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营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 物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植物营养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从而提 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营养。
降雨
降雨量与降雨频率对植物营养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的水分状况 上。适量的雨水有助于保持土壤 湿润,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水对植物营养的影响
水质
水的质量直接影响植物对营养的吸收。硬水含有较高的矿物质,可 能对某些植物造成营养过剩;而软水则可能缺乏必要的矿物质。
灌溉方和喷灌则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水肥供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营养学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出 现专业的植物营养学家和研究机构。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研究内容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 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和利用, 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等。
研究意义
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业 生产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 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营养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 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从 而保持土壤健康。
植物营养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如减 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土壤和水 源的污染风险。
植物营养在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也受到植物营养的影响。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花卉、果树等园艺植物的生长和发
育,提高其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
根系吸收是植物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 ,根毛是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部位。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1. 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 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 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 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固氮酶:是豆科作物固氮所必需的,它由两个对氧敏感的非血红蛋白所组成。

一个是含铁和钼的蛋白,也称钼铁蛋白;另一个是铁氧蛋白。

6. 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 6 种。

)7. 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 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 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 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 养分的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 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 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粮食产量(万吨 万吨) 粮食产量 万吨0,000,000 140,000,000 120,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Potash Fertilizers
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营养研究的人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2. 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643年-1648年, 年 年
柳条试验
Van Helmont’s willow tree experiment
11.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美国的爱泼斯坦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 美国的爱泼斯坦(E. Epstien)在 在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1972年)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年 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12.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研究植物-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 研究植物 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植物- 互关系; 互关系;Rorison在《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1969)一书总 在 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 一书总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环境保护更成为研 究的热点
二、肥料 (fertilizers)
1.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 含义: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2. 肥料生产和消费情况
1975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

Fig. 38.4
三、 水和矿物质的摄取
2、根的结构与功能
(1)根尖及其分区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根尖是根中生命
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根的伸长、根对水分、养料 的吸收、根内组织的形成等主要都是在根尖进行的。 根据 形态与功能的差异,将根尖分为四个区
根 冠 root cap 分生区 Meristematic zone 伸长区 elongation zone 成熟区 maturation zone
CO2在大气中含量极少(0.03%),因此植物体的结构适应 于尽可能多地捕获CO2。表现在:
宽大、扁平的叶片 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很大
有利于叶吸收CO2 及CO2, O2和水气的内外交换
表皮有很多气孔
几乎使一切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都能通到叶片外部的大气。
一、碳素营养——二氧化碳的摄取
1、叶的结构和功能
Summar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growth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root from a vascular plant
(4) 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Secondary growth and Secondary structure)
Leaf architecture
叶片的解剖结构
气孔器的结构
如何调节促进CO2吸收和水分蒸发之间的平衡?
2、CO2的吸收与水分散失的调节
气孔开关的机制与调节 影响气孔开关的因素
① 水量 水量充足,气孔开,干旱缺水,气孔闭。 ② CO2的浓度 浓度高,闭;浓度低,开; ③ 保卫细胞中K+的浓度 ④ 保卫细胞中淀粉水解的机制
离子出入细胞膜的影响因素: ① 膜内外的离子浓度 ② 膜的电位差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营养?什么是植物营养学?答: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矿质营养学说: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若不及时归还被带走的养分,土壤地力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3.试述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答: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根-土界面、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分析法(同位素标记);酶学诊断法第二章植物的元素营养1.什么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其判别标准是什么?答: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其判别标准是:①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有哪些?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答: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目前有16(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镍)。

植物的营养元素

植物的营养元素

植物的营养元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这些营养元素可以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是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则是植物所需的少量但同样重要的营养元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植物的营养元素。

一、宏量元素1. 氮(N):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宏量元素之一。

它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酶等有机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的供应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叶片老化等现象。

2. 磷(P):磷是植物体内ATP、DNA、RNA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对植物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变紫等现象。

3. 钾(K):钾是植物体内细胞质的主要阳离子,对调节植物体内的渗透压、维持细胞膜稳定性以及参与许多酶的活性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钾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叶缘枯黄,果实发育不良等现象。

4. 钙(Ca):钙是植物体内的结构性元素,参与构建细胞壁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钙还参与植物的信号传导和调节酶活性等生理过程。

钙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细胞壁松弛,叶片变形,果实腐烂等现象。

5. 镁(Mg):镁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参与光合作用和氮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

镁的缺乏会导致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受损,植物生长不良等现象。

6. 硫(S):硫是植物体内蛋白质、维生素和辅酶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硫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生长受限,产量下降等现象。

二、微量元素1. 铁(Fe):铁是植物体内叶绿素和细胞色素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参与光合作用和电子传递等生理过程。

铁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黄化斑点,生长受限等现象。

2. 锰(Mn):锰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氮代谢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

锰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出现白色斑点,生长不良等现象。

3. 锌(Zn):锌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结构和活性因子,参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锌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叶缘卷曲,生长受限等现象。

植物营养实验报告

植物营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熟悉植物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及其生理作用。

3. 学习利用实验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为植物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实验(1)实验材料: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等不同植物种子,氮、磷、钾标准溶液,土壤样品。

(2)实验步骤:① 分别将不同植物种子在土壤中种植,并设置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料处理;②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植物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片颜色、产量等);③ 收集植物样品,测定其氮、磷、钾含量;④ 分析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

2. 实验二:土壤养分测定实验(1)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过氧化氢、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试剂,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仪器。

(2)实验步骤:① 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过氧化氢、浓硫酸、盐酸等试剂进行消解;② 将消解后的溶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③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④ 分析土壤养分状况,为植物施肥提供依据。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实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养分浓度下的生长状况,可以了解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

实验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肥料处理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2)测定植物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3)分析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差异。

2. 土壤养分测定实验实验原理: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含量,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为植物施肥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采用消解法将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等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形态;(2)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消解后的溶液中的氮、磷、钾含量;(3)分析土壤养分状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存在差异。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①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②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③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④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⑤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3、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②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李比希的三大学说:①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

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

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②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③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5、李比希的功绩:①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标志着植物营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真正建立,是植物营养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并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②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③把化学应用于农业,使化学融合于农业科学之中。

第一节植物营养课件

第一节植物营养课件

概念 :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的肥料。
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供应作物某个时期对养分 的大量需要,或者补充基肥的不足。 多以速效性化肥 为主。
追肥所使用的肥料种类繁多,形式各样。最常见 到的是颗粒状可溶性肥料和缓释肥。
追肥方法:
• 撒施结合灌水 • 条施 • 穴施 • 随水灌施 • 沟施 • 根外追肥等
宽城职教中心
最小养分律特点:
⑴最小养分是指按植物对养分的需要量来讲,是土壤供给能 力最低的一种。 ⑵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我国建国初期缺氮、60年代缺磷、70年代缺钾、目前缺微 量元素。 ⑶如果不是最小养分的元素,数量增加再多,也不能进一步 提高植物的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木桶效应
宽城职教中心
宽城职教中心
(三)报酬递减律
宽城职教中心
报酬递减律:投入一定土地或土壤上的劳动力和投资, 所得到的报酬随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
这是作为最少养分律的补充提出来的。即其他养 分充足时,增施某种养分,产量会随之增加,但增加 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 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养分量达到最高产量的需要量 (最适量),产量则不再增加。如果超过最高产量的
(五)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律
宽城职教中心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每一种营养元素在植 物新陈代谢上都各有其独特功能,它们对植物生长 的作用是同等重要,彼此之间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三、施肥的环节与方法
宽城职教中心
(一)基肥:
概念: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
主要是培肥土壤和供给作物整个生长期中所需 要的养分,施用量占作物全生育期施肥量的绝大部 分,基肥应该以有机肥为主,包括人、畜禽粪,杂 草堆肥,秸秆沤肥等。这些肥料肥效长,有机质含 量高,还含有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

植物的营养变化

植物的营养变化

植物的营养变化植物的营养是指植物吸收和利用来自外界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过程。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光能,将它们转化为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和能量。

植物的主要营养需求植物的主要营养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氮素(N):植物生长过程中,氮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质的重要成分。

植物吸收氮素主要以硝酸盐和铵盐形式存在。

2. 磷(P):磷是植物合成ATP(三磷酸腺苷)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吸收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

3. 钾(K):钾在植物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光合作用、水分调节和酶活性等过程。

4. 钙(Ca):钙是构成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5. 镁(Mg):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参与光合作用和酶活性。

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变化植物吸收营养主要通过根系进行。

根系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在根部被吸收后,会经过根的细胞间隙、细胞膜和细胞质等途径,进入到植物体内。

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会被运输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满足它们的生长和代谢需求。

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变化过程中,还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光照、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如果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不适合,其营养吸收和变化可能会受到限制,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

植物的营养变化与生长发育植物的营养变化与其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当植物能够充分吸收和利用所需的营养物质时,其生长会得到良好的支持。

例如,氮素的充足供应有助于植物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植物的生长。

而植物如果缺乏某种关键营养元素,会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出现叶子发黄、叶片变小等现象。

因此,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合理施肥,提高植物的生产力和品质。

植物营养的研究也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植物的营养需求

植物的营养需求

植物的营养需求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吸收阳光和土壤中的养分来生长和繁殖。

植物的营养需求是指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元素和物质。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基本营养需求以及它们对生长的影响。

一、植物的养分需求植物主要需要三大营养元素:氮(N)、磷(P)和钾(K)。

除了这三个主要元素外,植物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铁(Fe)、锌(Zn)、锰(Mn)、铜(Cu)等。

这些元素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1. 氮(N)氮元素是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叶绿素等重要成分的构成元素。

植物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氨态氮和硝态氮。

氮元素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变黄,生长缓慢,并且花果质量下降。

2. 磷(P)磷元素是植物体内的核酸、脂肪和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的重要组成成分。

植物吸收的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磷元素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慢、根系发育差、花芽形成受阻等现象。

3. 钾(K)钾元素是植物体内保持渗透平衡的主要离子,对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和调节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钾元素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叶片边缘枯黄,果实质量降低等问题。

二、植物对营养需求的影响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植物对特定元素需求的例子:1. 贫瘠土壤适应的植物在贫瘠土壤中,植物需要适应低氮、低磷和低钾的条件。

一些适应贫瘠土壤的植物会通过增加根系表面积、增加根系与土壤颗粒的接触面积等方式来增加养分吸收量。

2. 富营养土壤中的植物在富营养土壤中,例如河流泥沙沉积区,植物可能面临高氮、高磷和高钾的问题。

这些植物通常会表现出快速生长,但也容易受到过度营养和养分失衡的影响。

3. 花果树对磷的需求花果树在花芽形成和果实发育阶段对磷的需求量较高。

磷的缺乏会影响花芽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4. 叶菜类植物对氮的需求叶菜类植物如菠菜、小白菜等对氮的需求较高。

氮的充足供应可以促进这类植物的叶片生长,提高产量。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4有益元素: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也称“农学必需元素”。

5重金属:原子密度大于5.0g·cm-3 约45种元素;现在,“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如Al,原子密度只有1.5g·cm-3。

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五毒),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Zn、Cu、Co、Ni、V等污染物6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7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

“根际效应”反过来又强烈地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8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9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10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11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12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13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14被动吸收: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15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完整word版)植物营养

(完整word版)植物营养

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5.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6.中量元素:钙、镁、硫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9.最小养分律: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10.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腐殖质(有机质),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

11.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即它是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变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12.必须营养元素:是指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它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史。

13.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是某种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14.有害元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危害他们的健康。

15.环境五毒:即五种有害元素汞(Hg)镉(Cd) 铅(Pb) 铬(Cr) 砷(As)16.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17.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促进植物体内新陈代谢作用。
3、对植物体生命活动具有特殊功能。例如钾在植 物体内不是某种物质的成分,以无机的离子状态 存在。它能使细胞充水膨胀,有利于代谢作用进 行,减少植物的水分蒸腾。它还能提高光合作用 强度,有利糖和淀粉的合成,增加植物的抗旱、 抗寒能力等,钼是构成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成分, 硫也参与固氮作用。钙、镁在植物体内也有一些 调节生命活动的特殊功能。
主要作物磷素缺乏症状
作物 水稻
小麦 (大麦)
氮素缺乏症状
植株瘦小,不分蘖或少分蘖,叶片直立,细窄,色暗绿。严重缺磷时, 稻丛紧束,叶片纵向卷缩,有赤褐色斑点,生育期延长,根系生长受 影响。
植株瘦小,分蘖少,叶色深绿略带紫,叶鞘上紫色特别显著,症状从 叶尖向基部,从老叶向幼叶发展,抗寒力差。越冬易死苗。
蚕豆 茎瘦弱,叶片直立,呈暗绿色,植株基部叶易脱落,根系发育受影 响。
棉花 棉株矮小,叶色暗绿,蕾铃脱落,生育期延迟,严重缺磷时,下部 叶片亦出现紫红色斑块,棉桃开裂吐絮差,棉子不饱满。
烟草 整个植株呈簇生状,叶狭,色暗,直立,老叶有坏死斑点,干枯后 变为棕色,经火烤后的烟叶色暗无光泽,推迟生育期,根系发育较 差。
❖ (2)氮素过多的危害
❖ 如果整个生长季中供应过多的氮素,则常常使作 物贪青晚熟。在某些生长期短的地区,作物常因 氮素过多造成生长期延长,而遭受早霜的严重危 害。 氮素供应过多还会使谷类作物叶片肥大,相互遮 荫,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茎秆柔弱,容易倒伏 而导致减产。棉花施用氮素过多而生长不正常, 表现为株型高大,徒长,蕾铃稀少而易落,霜后 花比例增加。甜菜块根的产糖率也会因施氮量过 高而下降。氮量高的植物具有细胞多汁的特点, 这对纤维作物是不利的。例如,对大麻供氮量过 多,则表现为生物量虽有增加,但纤维产量减少, 纤维拉力降低。
水稻
植株瘦小,直立,分蘖小,叶片小,呈黄绿色。从叶尖沿中 脉扩展到全部,下部叶片首先发黄焦枯,穗小而短,并提前 成熟,根细而长,根量少。
小麦 叶片短、窄,茎部叶片叶色先发黄,植株瘦小,直立,分蘖 小,穗粒少而小。根细而长,根量少。
大麦 叶色淡黄绿,老叶叶尖干枯,逐步发展为基部叶片枯黄,茎 细长,直立,有的呈淡紫色,分蘖少,穗小。
(三)植物钾素营养与钾素失调症
❖ 1、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和分布
❖ 通常,含淀粉、糖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作物含钾 量较高。此外,薯类作物的块根、块茎的含钾量 也比较高。
❖ 钾在植物体内流动性很强,易于转移至地上部, 并且有随植物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的特点。因此, 植物能多次反复利用。当植物体内钾不足时,钾 优先分配到较幼嫩的组织中,例如杂交水稻,在 其不同的生育期中,低钾处理的稻株,从上层叶 到下层叶,其钾的含量都存在明显的梯度,而适 量施钾,稻株各层叶片之间的含钾量较接近。
得矮小、瘦弱,叶片薄而小。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 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作物则表现为分枝少。 ❖ 后期: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短小, 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并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产量 下降。 ❖ 因此,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片首先褪 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主要作物氮素缺乏症状
作 物 氮素缺乏症状
豌豆 玉米
大豆
植株矮而瘦,叶色暗绿色,缺乏光泽,排列稀疏,基部叶边缘变黄, 脱落较早,生长及开花都受影响。
从幼苗开始,在叶尖部分沿着叶缘向叶鞘发展呈深绿带紫红色,逐渐 扩大到整个叶片,症状从下部叶片转向上部叶片发展,甚至全株紫红 色,严重缺磷叶片从叶尖开始枯萎呈褐色,花丝抽出延迟,雌穗发育 不完全,弯曲畸形,果穗结粒差。
外在来看:氮是促进细胞分裂的,磷在
植物苗期是促进根系生长的,中后期是促进 花和果实的形成的,钾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如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硫能促进根 系发育,提高作物品质,同时也参与固氮作 用;钙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镁是叶绿素的 组成成分
二、植物营养元素与营养失调症
(一)植物氮素营养与氮素失调症
玉米 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由下而上失绿发黄,症状从叶尖 沿中脉向基部发展先黄后枯,成“V”字形。
大豆
叶片出现青铜色斑块,渐变黄而干枯,生长缓慢,基部叶首 先脱落,茎瘦长,植株生长缓慢显得矮小、瘦弱。花、荚稀 少,根瘤少,发育差。
油菜 植株矮小瘦弱,分枝少,叶片小而苍老,叶色从幼叶至老叶 依次均匀失绿,由淡绿→淡绿带黄→淡红带黄,根特别细长。
(二)植物磷素营养与磷素失调症
1、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
作物种类不同,含磷量也有差异,而且随作物 生育期和器官不同而有变动。一般的规律是: 油料作物含磷量高于豆科作物,豆科作物高于 谷类作物;生育前期的幼苗含磷量高于后期老 熟的秸秆;就器官来说,则表现为幼嫩器官中 的含磷量高于衰老器官,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 官,种子高于叶片,叶片高于根系,根系高于 茎秆;纤维中含磷量最少。植物含磷量常受土 壤供磷水平的影响,当土壤有效磷含量高时, 植物的含磷量也略高于缺磷的土壤。
来源 空气和水 空气和水 空气和水 土壤和空气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
(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
每一种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差异很 大,但都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对植物生长、 发育来说都具有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性,归纳为 以下三个方面:
1、参加植物的构成,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或 生活物质的构成部分。例如作物体内的各种糖、 淀粉、纤维素等,通称碳水化合物,由碳、氢、 氧三种元素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除 碳、氢、氧外,还有氮、磷、硫、镁等元素参加。 例如镁是构成叶绿体的成分。
3、植物磷素营养失调症
(1)植物缺磷症状
缺磷的症状在形态表现上没有缺氮那样明 显。缺磷时,使各种代射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生 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根系不发达、成熟 延迟,果实较小。
缺磷植株的叶小,叶色呈暗绿或灰绿,缺乏 光泽,同时植株缺磷,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 间接地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变深暗。当缺 磷较严重时,在茎叶上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条纹。 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症状一般从基部老叶开 始,逐渐向上部发展。
❖ (4)氮也参加叶绿素的组成。氮能促使作物的茎 叶生长旺盛;促使叶片浓绿变厚。
❖ (5)植物体内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l、B2、B6、 PP等也含有氮。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一部分植 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也是含氮化合物, 它们对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有重要作用。
3、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
(1)植物缺氮症状 ❖ 作物叶片出现淡绿色或黄色时,即表示有可能缺氮。 ❖ 苗期:由于细胞分裂减慢,苗期植株生长受阻而显
植株瘦小,叶色浓绿,叶片狭而尖,向上直立,开花后叶片出现棕色 斑点,种子细小,严重缺磷,茎及叶片变暗红,根瘤发育受影响。
油菜
植株瘦小,出叶迟,上部叶片暗绿色,基部叶片呈紫红色或暗紫色, 有时幼叶片边缘出现紫色斑点或斑块,易受冻害,分枝少,延迟开花 和成熟期。
花生 老叶呈暗绿色至兰绿色,以后变黄而脱落,茎基部红色,根瘤发育 不良。
花生 叶片呈淡黄色至几乎白色,茎发红,根瘤很少,植株生长不良。
蚕豆
棉花
烟草
甘蔗
糖用 甜菜 马铃 薯
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小而薄,呈淡绿色,老叶则呈黄色,过 早脱落,花也少。
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中下部叶片黄色,下部老 叶片为红色,叶柄和基部茎杆暗红或红色,果枝少,结铃小。
生长缓慢,幼叶叶色淡绿,中下部叶片变成柠檬黄或橙黄色, 并逐渐干枯脱落,落叶的多少,依氮素贫乏的程度而异,其余 叶片向上竖立,与茎形成的夹角较小。
2、氮的营养功能
❖ (1)作物体内含氮化合物主要以蛋白质形态存在。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物质的主要成分。
❖ (2)氮也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因而氮 也通过酶而间接影响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
❖ (3)氮也是核酸的组成成分。核糖核酸(RNA)和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 传性的基础物质.
不符合以上三条标准,一般就认为不是植物必需 的营养元素。
(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 通常根据这些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划分为 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干物质 重量的0.1%以上,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 镁和硫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它 们是铁、锰、锌、铜、硼、钼和氯7种。碳、氢、氧从 空气中比较容易获得,植物一般不会缺,空气中4/5是 氮,但绝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只有少 数植物,如豆科植物等,通过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营养元素硫也有部分来自空气,其他营养元素均来自土 壤。植物需要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量比较多,而 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量比较少,往往需要施肥加 以补充,通称为肥料三要素。
2、磷的营养功能
(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当缺 磷时,影响核苷酸与核酸的形成,使细胞的形成 和增殖受到抑制,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滞。
(2)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 转。
(3)促进氮素的代谢。磷还有利于植物体内硝态 氮的转化与利用。
(4)磷能促使作物根系发达;提高农作物的抗旱、 抗寒、抗病能力;促使作物早熟、穗粒增多,籽 粒饱满。
豆科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氮量也高。禾本科作 物一般含氮量较少,但作物种类不同含氮量也不相同, 如玉米含氮常高于小麦,而小麦又高于水稻。幼嫩器 官和种子中含氮量较高,而茎秆含量较低,尤其是老 熟的茎秆中含氮量更低。 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含氮量也不相同。如水稻 通常分蘖盛期含量达最高峰。在营养生长阶段,氮素 大部分集中在茎叶等幼嫩的器官中;当转入生殖生长 时期以后,茎叶中的氮素就逐步向籽粒、果实、块根 或块茎等贮藏器官中转移。
植株瘦弱,茎呈浅红色,叶片呈黄绿色,叶的尖端和边缘干枯, 老叶淡红紫色,分蘖受阻。
植株矮,叶片狭而薄,小而黄。贮藏根小,发育不良,并且微 带红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