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合集下载

神经递质和受体(课堂PPT)

神经递质和受体(课堂PPT)
IN
++++++ +++++++++ +++++ -------- ------------ -a---b---
g
IONOTROPIC .
METABOTROPIC 14
Ionotropic Receptor
Channel
NT neurotransmitter
.
15
Ionotropic Receptor
A
R
C
G
ATP
GTP
cAMP
PK
.
24
G protein: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
R
C
G
ATP
GTP
P
cAMP
PK
.
Pore
25
周围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胆碱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
26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Acetylcholine is the first discovery neurotransmitter
NT
Pore
.
16
G protein: direct control
R
G
GDP
.
20
G protein: direct control
R
G
GTP
Pore
.
21
G protein: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
R
C
G
GDP
PK
.
23

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神经递质和受体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与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调节睡眠、情绪、记忆、运动等生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一、神经递质的分类神经递质是指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根据化学性质和功能,神经递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单胺类神经递质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

它们分别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相应的受体。

2.乙酰胆碱类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广泛,如调节肌肉收缩、促进记忆和学习等。

乙酰胆碱主要由乙酰胆碱能神经元释放,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

3.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等。

谷氨酸和甘氨酸主要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而GABA则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它们分别由谷氨酸能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和甘氨酸能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相应的受体。

4.肽类神经递质肽类神经递质是由多肽合成酶合成的,如神经肽Y、降钙素、神经酰胺等。

它们分别由相应的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相应的受体。

二、受体的分类受体是神经递质作用的靶点,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和G蛋白偶联型受体两种。

1.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分为硬膜下蛋白质受体、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非NMDA型谷氨酸受体、GABA受体等。

它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离子通道,受体激活后,离子通道打开,离子流入或流出神经元,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或抑制性。

2.G蛋白偶联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是膜上七次跨膜的蛋白质,由三部分组成:外部受体结构、七次跨膜蛋白和内部酶或离子通道。

激活这种受体的神经递质结合外部受体结构后,激活内部酶或离子通道,从而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或抑制性。

三、作用机制神经递质和受体的作用机制有以下两种:1.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打开或关闭离子通道,增加或减少神经元膜的通透性,使离子流入或流出神经元,提高神经元兴奋性。

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

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是指神经系统中能够传导神经信号的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神经递质的作用是通过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来实现的。

神经递质受体是指位于神经元表面的蛋白质,能够与神经递质结合并触发细胞内的相应信号转导途径,促进或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受体分为离子通道受体和信号转导型受体两类。

离子通道受体又称为离子门控受体,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受体、谷氨酸受体、GABA受体等。

这类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当神经递质结合受体时,通道会打开或关闭,使特定离子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触发神经递质的相应效应。

信号转导型受体是指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的蛋白质信号转导途径,最终影响细胞内的生化代谢或基因表达。

典型的信号转导型受体包括G蛋白偶联型受体、钛蛋白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等。

这类受体是一种跨膜蛋白,神经递质结合受体后会引发细胞内的相应蛋白激酶的激活,并使特定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被激活,从而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化学信号到细胞内的物理响应的转换过程。

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神经递质受体的不同种类和分布不仅体现了神经递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是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和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的原因之一。

此外,许多神经递质的循环水平也能够受到其受体的反馈调节,以维持神经递质水平的平衡,从而保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随着神经递质和神经递质受体在神经系统中作用的生理意义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神经递质受体在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递质受体的异常表达和调控有关,如多动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通过开发靶向特定神经递质受体的药物,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变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实现治疗目的。

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和受体

• 激动剂和拮抗剂都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叫做配体 • • 特异性 受体与配体结合特性 饱和性 可逆性
受体亚型 胆碱能受体
毒蕈碱受体(M)
N1 烟碱受体(N)
N2
• •
肾上腺素能
α1
α
α2 β
1 2 3
突触前受体:位于突触前膜,被激动后,调节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是 一种负反馈调节
受体调节:膜受体蛋白数量与递质亲和力在不同情况下均可改变 递质分泌不足,受体数量增加,亲和力上升,受体上调
• • • • • • •
以Ach为递质的神经元/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神经元/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有: 1.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2.支配汗腺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支配骨骼肌舒血管交感节后纤维 4.副交感节前节后纤维 5.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 M受体 • M1~M5 • 分布:在外周,M受体分布于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 的效应细胞,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平 滑肌细胞膜上。 • M效应:M受体激活时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 平滑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 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 • 拮抗剂:阿托品
神经递质和受体
•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 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受体,并使突触后 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 神经调质:神经元还能合成和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不 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增强和削弱递质 的信息传递效率,这类对递质信息传递起调节作用的物质 称为神经调质。 • 递质共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同 一神经元内,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 意义:在于协调某些生理功能活动。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一、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乙酰胆碱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催化下合成。

合成在胞质中进行,然后被输送到末梢储存在囊泡内。

乙酰胆碱的合成、贮存、示范、与受体相互作用及其灭活等突触传递过程与外周胆碱能神经元相同。

(一)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

在纹状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神经核团均存在较多的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尤以纹状体最多;②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比较集中,分别组成胆碱能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碱能脑桥-中脑-被盖复合体。

(二)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是M受体,N受体仅占不到10%。

脑内的M或N受体的药理特性与外周相似。

(三)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①学习和记忆;②觉醒和睡眠;③体温调节;④摄食和饮水;⑤感觉和运动调节;⑥参与镇痛。

纹状体是人类调节锥体外系运动的最高级中枢,。

乙酰胆碱与多巴胺两系统功能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导致研制的审计系统功能疾病。

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乙酰胆碱系统相对过强,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二、γ-氨基丁酸(γ-butylamino acid,GABA)(一)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而均匀地分布在哺乳动物脑内,脑内约有30%左右的突触以GABA为神经递质。

脑内的GABA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

目前仅发现二条长轴突投射的GABA能通路:①小脑-前庭外侧核通路,从小脑浦肯耶细胞投射到小脑深部核团及脑干的前庭核;②从纹状体投射到中脑黑质。

黑质是脑内GABA浓度最高的脑区。

(二)GABA的合成、储存、释放、摄取和降解:脑内的GABA是由谷氨酸脱羧而成的,GABA的合成酶为谷氨酸脱羧酶。

脑内GABA存在的形式有游离、疏松结合和牢固结合3种类型。

当GABA神经元兴奋时,GABA被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

摄取是GABA失活的重要途径,神经末梢和神经胶质细胞都有摄取功能。

第三章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第三章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第三章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第一节中枢神经递质的概念在化学传递中,虽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只相隔20 nm左右,但由于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缺乏电的兴奋性,因此突触前膜的电变化不能直接传导至突触后膜,必须通过化学物质的媒介,才能将信息传递至突触后的细胞,这种起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并贮存于突触体内,在冲动传递过程中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从而产生生理效应。

随着脑内化学传递过程的深入研究,了解到脑内许多结构含有多种不同的神经递质或神经激素。

同一种神经递质在不同的神经核团中又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神经递质之间又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目前已知在同一个神经元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

由此不难看出这将给研究中枢神经递质带来一定的复杂性。

中枢神经递质研究的历史只有短短20多年,但是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应用左旋多巴胺(L-dopa)能改善帕金森病,在理论方面,它对阐明人类脑的高级功能,如学习与记忆,睡眠与觉醒以及行为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有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老年痴呆症,就是提高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平。

一、中枢神经递质神经系统内存在着许多化学物质,但作为神经递质必须具备下列几个条件:1、生物合成这是最重要的标准。

在神经元内有专一的合成递质的酶系统,如胆碱能神经末梢有胆碱乙酰化酶(ChAc),肾上腺能神经末梢存在着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脱羧酶(AADC)和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等。

2、囊泡贮存神经递质通常贮存于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囊泡中,这可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所破坏。

3、释放神经冲动到来时,神经末梢内合成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

4、作用于受体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在突触后膜或突触前膜的受体上。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5、灭活神经递质在发挥生理效应后通过灭活机制迅速终止生理效应,以保持突触传递的灵活性。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2神经递质和受体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2神经递质和受体

② N受体亚型 神经元型、肌肉型两个亚型。
神经元型烟碱受体(N1型烟碱受体) 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节 节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
肌肉型烟碱受体(N2型烟碱受体) 分布于骨骼肌终板膜
③ N受体的阻断剂是筒箭毒碱 (Tubocurarine);
神经元型烟碱受体的阻断剂: 六烃季铵 (Hexamethnium);
⑷肽类Peptides:
① 下丘脑调节肽,7种 ② 阿片肽 ③ 脑-肠肽 ④ 其他: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升压素(VP) 缩宫素(OXT), 心房钠尿肽等
⑸ 嘌呤类(Purine):
腺苷(adenosine)、 ATP
⑹ 脂类(Lipid):
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PG) 神经活性类固醇
⑺ 气体类:
NO; CO;
5.神经递质的共存 ⑴ 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
一个神经元的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 同一种神经递质。
⑵ 递质共存现象:
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神经递质或调质,末梢可同时释放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递质 。
递质共存的意义:
① 协调某些生理过程: 如:支配猫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 ACh:分泌唾液 VIP: 增加唾液腺血供, 增强受体对ACh的亲和力
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
腺体分泌增加:消化腺,汗腺 平滑肌收缩:支气管,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 抑制心血管活动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瞳孔缩小等。
② M受体亚型
M1、M2、M3、M4、M5等。 M1在脑内含量丰富; M2主要在心脏 M3和 M4存在于平滑肌 M4还存在于胰腺腺泡和胰岛组织,
介导胰酶和胰岛素分泌;
胆碱能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中能合成Ach 的神经元。

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和受体
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23
乙酰胆碱的合成与分解
胆碱 + 乙酰CoA 胆碱乙酰转移酶
Ach + CoA 胆碱酯酶
胆碱 + 乙酸 进入肝脏代谢
可被重摄取,再合成Ach 24
中枢胆碱能纤维分布
ACh及其受体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 经系统。
中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丘脑后腹 核特异感觉投射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 纹状体、海马等。
31
M受体(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G蛋白耦联受体
a.ACh与其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毒蕈 碱样作用(M样作用)。如心脏活动 的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 平滑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汗 腺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舒张等。
32
33
b.M受体又分为M1、M2、M3、M4、 M5等亚型。
25
外周胆碱能纤维分布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N1)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M) 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
舒血管)(M) 运动神经纤维(N2)
26
27
胆碱能受体分类
分N、两类。 N受体:即烟碱受体
Nicotinic receptor, 是配体化学门控通道。 a.ACh与其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烟碱 样作用(N样作用)。
以受体所在部位分类
◦ 突触前受体 ◦ 突触后受体
15
作用:对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进行反馈调节。
20
(三)受体的特征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specificity)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可逆性(reversibility) 受体一般有内源性配体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饱和性(saturability)
可同时释放NE和NPY(神经肽Y);有些腹 腔交感神经纤维可同时释放NE和生长 抑素;

神经递质和受体概述

神经递质和受体概述
下调 (down regulation)
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以外周为主)
1. 乙酰胆碱 ( acetylcholine )
(1)外周胆碱能神经纤维 (cholinergic fibers): 支配骨骼肌的纤维 交感、副交感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骨骼肌舒血管
纤维)
配体(ligand)
激动剂(agonist) 拮抗剂(antagonist)
配体与受体结合的特性
特异性 饱和性 可逆性
2.受体(receptor)
对受体研究的一些认识 有多个亚型
突触前受体(presynaptic receptor)
分类: 促离子型受体和促代谢型受体 受体的调节: 上调 (up regulation )
• 烟碱(N)受体 ( nicotinic receptor ):
– 分布于自主神经节节后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 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
– 阻断剂:筒箭毒(antagonist) – 分类:神经元型烟碱受体 N1
阻断剂 :六烃季铵(antagonist) 肌肉型烟碱受体 N2 阻断剂 :十烃季铵(antagonist ) 兴奋后效应:骨骼肌收缩
平滑肌 胃肠道、支气管血管舒 较E弱
代谢 血糖↑、脂分解↑
较E弱
1.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1) 递质条件 2) 递质和调质的种类
胆碱类、单胺类(NE、Ad、DA、5-HT…)、肽类、 AA类、其他(NO、PG、腺苷…)
3) 递质共存
Dale原则/观点
4) 递质代谢
合成---储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再合成
2.受体(receptor)
肾上腺素(E) (NE)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
一、乙酰胆碱的代谢
神经递质的代谢包括递质的合成、贮存、释 放、降解与失活等步骤。在神经递质中,不同递 质代谢的底物和酶有所不同。
.
(一)乙酰胆碱的合成酶是胆碱乙酰化酶,胆碱是合 成的限速底物
acetyl coenzyme A+choline 乙酰辅酶 A +胆碱
ChAT
Acetylcholine+CoA
.
神经递质共存的现象,有3种形式: ①不同经典递质共存,如NA与ACh共存于发育中的交感神经节,5-
HT与GABA共存于中缝背核,DA与GABA共存于中脑黑质等; ②经典递质与神经肽共存,如脑内蓝斑核中的NA神经元含有神经
肽Y(NPY),中缝大核的5-HT神经元含有SP与TRH,颈上交 感神经节神经元有NA和脑啡肽共存等; ③不同神经肽共存,如下丘脑弓状核有β-内啡肽(β- EP)与ACTH 共存,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有SP与VIP的共存,降钙素基因相关 肽(CGRP)与SP共存于感觉神经节与支配心脏神经末梢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蛋白偶联型受体(也称促代谢型受体)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概念:七次跨膜蛋白,胞外结构域识别 信号分子(配体),胞内结构域与G蛋白 耦联
.
作用机理:当此受体和配体结合后,激活 偶联的G蛋白,调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 产生第二信使。
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如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
ACh失活的主要方式是由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酶解水解,突触前膜对ACh的重摄取数量极少,无功 能意义。
Ach 胆碱酯酶 胆碱 + 乙酸 , 并进入循环。约50%胆碱还可被神经末梢 再摄取利用。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引言中枢神经系统(CNS)是调节和控制机体各种功能的关键系统。

神经递质作为CNS中传递信息的化学信使,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对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进行概括总结,以增进对神经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神经递质的基本概念神经递质的定义神经递质是一类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突触间隙中释放,与目标神经元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

神经递质的分类生物原胺类(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γ-氨基丁酸)肽类(如内啡肽、神经肽Y)其他类(如乙酰胆碱、腺苷酸)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合成机制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的合成涉及多种酶和代谢途径。

释放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钙离子依赖的过程,当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末梢时,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触发神经递质的囊泡释放。

神经递质的受体受体的分类离子通道型受体(如NMDA受体、GABA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如多巴胺D1受体、5-HT1受体)酶联型受体(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受体的功能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引起多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从而调节神经元的活动。

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与分解再摄取机制特定神经递质通过再摄取泵被回收到突触前末梢,以备再次使用。

分解途径一些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被特定的酶分解,如乙酰胆碱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

神经递质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认知功能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在学习和记忆中起着关键作用。

情绪调节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与情绪调节和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睡眠-觉醒周期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和褪黑激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神经递质与疾病神经递质失衡与疾病神经递质的失衡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抑郁症、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

药物治疗许多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再摄取或受体活性来治疗相关疾病。

结语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揭示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第三章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第三章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第一节中枢神经递质的概念在化学传递中,虽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只相隔20 nm左右,但由于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缺乏电的兴奋性,因此突触前膜的电变化不能直接传导至突触后膜,必须通过化学物质的媒介,才能将信息传递至突触后的细胞,这种起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并贮存于突触体内,在冲动传递过程中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从而产生生理效应。

随着脑内化学传递过程的深入研究,了解到脑内许多结构含有多种不同的神经递质或神经激素。

同一种神经递质在不同的神经核团中又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神经递质之间又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目前已知在同一个神经元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

由此不难看出这将给研究中枢神经递质带来一定的复杂性。

中枢神经递质研究的历史只有短短20多年,但是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应用左旋多巴胺(L-dopa)能改善帕金森病,在理论方面,它对阐明人类脑的高级功能,如学习与记忆,睡眠与觉醒以及行为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有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老年痴呆症,就是提高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平。

一、中枢神经递质神经系统内存在着许多化学物质,但作为神经递质必须具备下列几个条件:1、生物合成这是最重要的标准。

在神经元内有专一的合成递质的酶系统,如胆碱能神经末梢有胆碱乙酰化酶(ChAc),肾上腺能神经末梢存在着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脱羧酶(AADC)和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等。

2、囊泡贮存神经递质通常贮存于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囊泡中,这可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所破坏。

3、释放神经冲动到来时,神经末梢内合成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

4、作用于受体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在突触后膜或突触前膜的受体上。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5、灭活神经递质在发挥生理效应后通过灭活机制迅速终止生理效应,以保持突触传递的灵活性。

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和受体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 神经递质概述 • 受体概述 • 神经递质与受体相互作用 • 常见神经递质和受体举例 • 神经递质和受体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 神经递质和受体相关疾病与治疗策略
01
神经递质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 成并在突触传递中是担当“信使 ”的特定化学物质。
制下游效应器,如腺苷酸环化酶或磷脂酶C。
02
离子通道型受体途径
一些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型受体,改变其构象并开放或关闭离
子通道。例如,乙酰胆碱激活乙酰胆碱受体,导致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
外流,从而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03
酶联型受体途径
某些神经递质通过激活酶联型受体来转导信号。这些受体通常具有内源
性酶活性,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时,酶活性被激活并催化下游信号分
受体在细胞信号转导中作用
01
02
03
识别配体
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 结合配体,如神经递质多 巴胺、血清素等。
触发信号转导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会触 发受体的构象变化,进而 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的信号 转导通路。
调节细胞功能
通过信号转导通路,受体 可以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理 功能,如代谢、增殖、分 化、凋亡等。
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改善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和行为症状。 然而,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恶 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
帕金森病与多巴胺能药物治疗
• 帕金森病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 、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与黑质多巴胺能 神经元显著变性丢失有关。

常见递质及受体类型

常见递质及受体类型

常见递质及受体类型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神经元之间通讯的化学信使。

常见的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类型如下:1、乙酰胆碱(ACh):ACh是一种在突触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

它主要参与乙酰胆碱能受体的信号转导。

乙酰胆碱能受体分为两种类型:M型和N 型。

M型受体主要分布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而N型受体则主要分布在自主神经节前纤维所支配的细胞膜上。

2、谷氨酸(Glu):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主要参与谷氨酸受体的信号转导,谷氨酸受体分为四种类型:AMPA 型、NMDA型、Kainate型和Metabotropic型。

AMPA型和Kainate型受体属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型受体属于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而Metabotropic型受体则是G蛋白偶联型受体。

3、γ-氨基丁酸(GABA):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主要参与GABA受体的信号转导,GABA受体分为两种类型:GABAA型和GABAB型。

GABAA型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型受体,而GABAB型受体则是一种G蛋白偶联型受体。

4、5-羟色胺(5-HT):5-HT是一种在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

它主要参与5-HT受体的信号转导,5-HT受体分为多种亚型,包括5-HT1A、5-HT1B、5-HT2A、5-HT2B、5-HT3、5-HT4、5-HT5A、5-HT6和5-HT7等。

这些常见的递质及受体类型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各种不同的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或缺的成分。

如需更多关于“常见递质及受体类型”的相关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生物学家获取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神经递质共存的现象,有3种形式: ①不同经典递质共存,如NA与ACh共存于发育中的交感神经节,5-
HT与GABA共存于中缝背核,DA与GABA共存于中脑黑质等; ②经典递质与神经肽共存,如脑内蓝斑核中的NA神经元含有神经肽
Y(NPY),中缝大核的5-HT神经元含有SP与TRH,颈上交感神经 节神经元有NA和脑啡肽共存等; ③不同神经肽共存,如下丘脑弓状核有β-内啡肽(β- EP)与 ACTH共存,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有SP与VIP的共存,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CGRP)与SP共存于感觉神经节与支配心脏神经末梢等。
精品课件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而后储存于 突触前囊泡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 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效应细胞上的受 体,引起功能效应,完成神经元之间或神经 元与其效应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精品课件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存在于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产生,能调节 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改变递质的效应的化学物质, 它们不直接传递神经元之间信息。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精品课件
第一节 神经递质概述
一、神经递质及其分类
精品课件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概念
•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系统通过化学物质作 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称为化学传递,化学传递物质 即是神经递质。
•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有一些神经调节物本身并不 直接触发所支配细胞的功能效应,只是调节传统递质的功 能和作用,称为神经调质。
聚集在突触 前膜活动区
精品课件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 囊泡释放是递质释放的主要形式,囊泡的胞裂外排在所有 递质都相似,但在释放的速度上有所差异。小分子递质的 释放比神经肽快。
• 不依赖Ca2+的胞浆释放, • 胞膜转运体反方向转运的释放。 • 弥散方式释放。如前列腺素、NO和CO • 少量的漏出(leak out)。
精品课件
重摄取 4
3 胶质细胞摄取
1 扩散
精品课件
2 酶解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实际上并不能绝对割裂开来,往往同一 种神经化学调节物的具体作用,在某种情况下起递质作用,而在 另一种情况下起调质作用。
一直认为一个神经元 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 末梢均释放一种递质,这一原则 称为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近年来,发现有 递质共存现象,包括经典递质、 神经肽的共同或相互共存。
精品课件
但神经肽,NO,CO等不断被发现的信息 传递物质,并不完全符合以上条件,用 此标准判断一个神经信息活性物质是 否为神经递质并不完善
精品课件
神经递质分类
经典神经递质
氨基酸类: 谷氨酸 天冬氨酸 -氨基丁酸 甘氨酸
乙酰胆碱 单胺类: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5-羟色胺
神经肽 是生物体内主要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生物活性 多肽,分布于神经组织也可存在于其它组织。 下丘脑释放激素类、神经垂体激素类、阿片类、 垂体肽类、脑肠肽类等
其他类 NO、CO、组胺和腺苷、前列腺素等 精品课件
二、神经递质的代谢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三)依赖Ca2+的囊泡释放及其它释放形式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间隙消除
精品课件
(一)底物和酶是合成的限速因素
• 小分子递质(经典递质)在突触前末梢由底物经酶催化合 成。酶在胞体内合成,经慢速轴浆运输(0.5~5mm/d)方式 运输到末梢,底物通过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称转运系统) 摄入。所以合成速度受限速酶和底物摄入速度的调节。而 神经肽的合成方式完全不同,在胞体内合成大分子前体, 然后在运输过程中经裂解酶裂解、修饰而成。
精品课件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比较
神经递质
神经调质
类似点 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储存于突触囊泡,随神经冲动
到达而释放,作用于相应受体。
不同点 直接作用于效应
细胞上的受体引
起功能效应。
(1)可为非神经元所释放,对递 质起调制作用 (2)不直接引起突触后效应细胞 功能改变 (3)调节递质的突触传递效率 (4)旁突触传递
精品课件
(二)囊泡储存是递质储存的主要方式
• 递质合成后通过囊泡转运体储存在囊泡内,囊泡内可以有 数千个递质分子。待释放的活动囊泡聚集在突触前膜活动 区,为递质的胞裂外排作好准备。小分子递质如乙酰胆碱、 氨基酸类递质储存在小的清亮囊泡;而神经肽储存在大的 致密核心囊泡;单胺类递质储存的囊泡既可有小的致密核 心囊泡,也可是大的的致密囊泡。
精品课件
(四)递质释放的突触前调制
• 递质的释放受自身受体或异源受体的调节。突触前自身受 体无论是促代谢型受体或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激活后产 生二种效应: ① 一种效应是Ca2+通道关闭,或者K+通道开放使膜超 极化,减少冲动到达末梢时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开放, 减少突触前末梢Ca2+内流,以致递质释放减少,这是一种 负反馈的调节机制,以限制递质释放的数量,避免突触后 神经元过度兴奋和突触后受体的失敏。 ② 另一种效应是使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增加,导致递质释放增加,
精品课件
(五)递质通过重摄取、酶解和弥散在突触间隙消除
•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受体结合,未与受体结合 的一部分递质必须迅速移去,否则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对随 即而来的信号发生反应,况且受体持续暴露在递质作用下, 几秒后便失敏,使递质传递效率降低。递质失活的方式有 重摄取、酶解和弥散。递质的重摄取依靠膜转运体,氨基 酸类递质释放后可以被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重摄取,而单胺 类递质仅被神经元重摄取。重摄取的递质进入胞浆后又被 囊泡转运体摄取重新储存在囊泡中。膜转运体位于神经元 和胶质细胞,也可以在周围组织中(如肝、肾、心脏等)。
精品课件
递质共存 (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 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递质共存的生理意义:
• 协同传递信息 • 通过突触前调节,加强或减弱突触传递 • 直接作用于突触后受体,以相互拮抗或协同的方式来调 节器官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