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上《论美》word教学设计
论美(苏教版九年级)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2、能体味文章中精妙睿智的语言,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3、学习杂感的写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对美的理解。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2―3遍,能流畅地读课文。
2.采访家人、同学、朋友,他们怎样看美,把他们的看法记录下来。
3.思考什么样的人是美的,对美有什么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因为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的不同。
什么是美,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培根是如何认识美的!(二)认识培根眼中的“美”:朗读课文,你觉得作者眼中“真正的美”是怎样的美?为什么?参考:“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的美。
作者强调了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是最具价值的,但作者并没有否定外表之美。
(三)比较各种各样的“美”:1.这是一篇杂感,杂感不受论述形式束缚,比较自由,培根的论说经常是断想式的,具有跳跃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作者关于美的论述的语句,并填写下表。
作者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进行比较,说明形体之美胜于,又胜于。
只有把美的和美的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2.请你为作者再举一个实例来证明以上观点(正反面事例皆可)。
(四)品味语言之“美”:1.作者层次清晰的、有理有据的阐述了他眼中的美,你有没有从文中欣赏到文章语言之美呢?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写一段赏析的话。
参考例句: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可爱”一词写出了有些老人因饱经世事而显得乐观豁达开朗,他们笑对生活的一切。
虽然老人的外貌是没有颜色之美和形体之美可言了,但其性格和精神世界却令人可敬可爱。
正孟德斯鸠所言: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女人如此,男人、老人亦如此)2.你是否觉得这篇文章已经很完美了?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尝试着精加工。
(五)学习写“美”:学习本文写法,以“最美”为题写一篇杂感,写出你心中对美的感受。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明白得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多样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研读课文的能力。
2、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明白得。
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雪莱曾经如此讲过:关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
的确,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正值〝美〞的年龄,相信你们对美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那么,不吝啬,将你慧眼发觉的美讲出来与大伙儿共享吧!〔学生畅所欲言〕过渡:看来,同学们眼中的美可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呀,雨后的彩虹是美的,春雨滋润下的万物是美的,胜利者的微笑是美的,诗人作家笔下流出的篇章是美的,国色天资也是美的......但这些美是不是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呢,让我们请出一位对美有过资深研究的哲学家吧,他是谁呀?-------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闻名的哲学家.他将在«论美»一文中给我们一个答案.二、阅读课文,确定观点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比较分析以下哪一个句子表达了文章的要紧观点。
⒈一个装扮并不华贵却端庄重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只强调了美德的重要〕⒉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非作者的观点,而且在下文就差不多否定了〕⒊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文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通过三者的比较讲明文雅行为之美最为要,文雅行为之美是美德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全部。
〕⒋把美的形体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作者强调人的美的德行,认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最有价值,但作者并不是简单否定外表之美〕三、探讨论证方法,梳理论证结构;㈠提出咨询题①美德最美〔喻证法、例证法〕㈡分析咨询题具体论述美德最美②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一辈子内在美的重要。
〔例证法、对比论证法〕③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
论美.doc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设计徐爱武教学课题:《论美》教学设计(配有PPT课件)教学背景:本文主要是想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的认识美,悟到美的内涵。
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正爱美却又无法正确评判美审视美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此时的学生,不少以奇装异服为美、以盲目的时髦为美、以武力征服为美、以敢于叛逆为美,却对于衣着朴实、刻苦勤奋、勤俭节约、拼搏奋斗、艰辛付出等等嗤之以鼻。
在此背景下,学习本文就大有裨益了。
可以让学生明白内在的德行之美远超过外在的颜色形体之美,从而修身养性,胸有大志并为之奋斗,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简述理由。
2、能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精妙含义。
4、能根据课文内容的学习描述自己认识的美。
教学重点:1、找出中心论点,找出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2、认识“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难点:1、学会在众多的观点中判断出中心论点。
2、学会理清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几篇议论文中的最后一篇,在前几篇议论文的学习中,有关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学生已经较为清楚,学习方法应该掌握的较为娴熟,怎么寻找或是提炼观点、怎么确定中心论点、怎么理清论证思路、怎么判定使用的是什么论据、怎么寻找论证方法、怎么评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怎么评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等等都应该手到擒来驾轻就熟了,学习本文就不应该感到有什么障碍了。
教学方法:以“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模式为主。
让学生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再全部交流,教师穿针引线,适时导拨。
教学过程:一、导入:运用多媒体把一组美丽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品味出其美在何处:如花儿的娇艳美、落叶的飘零美、草房的古朴美、狮子的威武美、海边落日的雄浑璀璨美等导出: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长久的美呢?我们来看看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是怎么论美的吧!二、走进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论美》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论美》教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观点,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能以追求真正的美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学习重点难点】联系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轻松谈话,引入课题1、展示画作,对比谈美。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3、作者简介(略)二、大师论美(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美德2、作者对于这些“美”各有怎样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颜色之美,是纯外在的美;形体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已体现了人的意志和主观努力的因素;优雅行为之美,体现了人的内在素养。
三者之美的不同层次的比较,充分表明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3、用文中的句子归纳课文的主要观点。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
“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X “美的格言卡”。
【示例】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赏析(推荐理由):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
通过格言卡的制作,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么特点?参考:语言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二、凡人谈美(一)小组合作,编写“我们的论美格言”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美应该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了,你能模仿作者某些句子的写法,结合自己对美的认识,写出属于你们的论美格言吗?(二)对照文中的观点,谈谈自己发现的美。
1、名人们因为美德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会赞美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赞美的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9doc初中语文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9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1、明白得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2、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美的明白得。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十七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
一讲到美,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如此两件事。
1.1946年,二战刚刚终止,德国历经战火的都市,到处颓垣残壁,一片惨象。
一天,有两个美国人访咨询了一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然后,这两个人有一番发人深思的谈话:〝你看他们能够重建家园吗?〞〝一定能!〞〝你什么缘故回答得如此确信?〞〝你没看到他们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一瓶花。
〞〝对,任何一个民族,处在如此一个困苦的境地,还没有不记得美,那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2.«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讲荣国府»中,有一段冷子兴的表达:〝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今后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许多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爱,讲今后只是酒色之徒。
〞这是贾宝玉抓周的一个镜头,贾政的评判完全是唯心的,倘从唯物的角度动身,一个周岁婴儿,抓取脂粉钗环是理所因此的,因为脂粉钗环色彩最美,不仅贾宝玉,李宝玉、张宝玉也照样如此。
可见,不管身处绝境的民族,依旧一个不明白事的小孩都爱美,然而如何样认识美呢?我们今天要学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论美»。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解疑。
1.师:美的分类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
美无处不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根这篇文章仅533字,要紧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人的美〔板书〕明明谈的是〝人的美〞,为何起〝论美〞这么大的题目呢?一篇文章的明白得不要忘了出处,这本书的书名确实是«培根论人一辈子»。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7doc初中语文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7doc初中语文培根教学目标:一、讨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明白得把美好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相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的道理。
二、考察学生文学作品积存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那么,怎么讲什么是美呢?可能我们又专门难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
如此宽泛的题目,在培根笔下就成了含蓄隽永,耐人回味的文字。
就让我们来品一品培根所谓的美。
二、第一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伙儿摸索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旨:本文着重论述了人应该如何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咨询题。
作者认为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三、那么,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如何样的呢?即课文是如何样一步步论述下来的?〈明确〉作者第一讲到美德是最为重要的,但外形美和内在美往往不能统一,不能兼得,这是,作者提出不要因为外形美而舍弃了内在美〔象作者所举的这些人差不多上内外皆美的,但如何讲是少数〕。
那什么缘故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呢?作者在第三、第四节作了回答。
作者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进行比较,讲明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美的修养胜于形体之美。
培根所讲的有些老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文雅而美,有些年轻人具有美貌,但缺乏修养,正是为了证明内在修养胜于外在美。
最后,确实是本文的总结,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四、文章短小精悍,许多话都可引为格言。
请你阅读课文,在每一段落找出让你感触颇深的观点或言论,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明白得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古今中外皆可〕来进行阐述。
〈讨论〉〈交流〉能够举貂禅、王昭君、江姐、周恩来、张海迪、查文红、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事例加以分析。
〈小结〉相信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再美的鲜花总会有枯萎的时候,再美的容颜总会有衰老的时候,形貌之美专门难恒久不变,而内在美好比是钻石,是透亮的水晶,是永不枯萎的花朵,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得多。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6doc初中语文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6doc初中语文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找出文章的要紧观点,简述理由。
2、品味文章的相关论述。
3、学习杂感的写法。
4、品味文章语言,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要紧观点。
2、结合课文介绍相关知识,学习杂感的写法。
3、组织学生分组活动,讨论自己对美的明白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2、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能够对作者的观点作出正确的评判。
重点、难点及活动突破◆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联系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美的明白得。
3、明白得作者的审美观,品味文章中的相关论述。
◆难点1、认识培根的审美观,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2、能够对作者的观点做正确对待的评判。
◆教学突破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凝练优美的语言。
2、结合课文中的论述作出适当的评判,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自读课文2—3遍,能流畅地读完课文。
2、采访你的家人或亲戚、邻居、朋友,他们如何样看美。
把他们的看法记录下来。
3、在预习时,把你的疑咨询写在下面。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爱好,走近文本1、生活中有专门多美,请例举自己认识的生活中的种种美。
〔倾听、评判〕提示:〔1〕容貌之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那么太长,减之一分那么太短;著粉那么太白,施朱那么太赤。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青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做观罗敷。
〞——«陌上桑»〝一双丹凤眼、两变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
〞——曹雪芹«红楼梦»〔2〕神态之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3〕形体之美〝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第12课《论美》教学设计.docx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论美》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提供者靳福梅单位附城镇中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1、学握文中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作者(弟兰西斯•培根)的生平及代表作。
基本技能: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作者的审美观。
2、举例分析文中精彩论述的意义和作用。
3、诵读文章,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课文,体味作者的观点。
2、合作交流,探讨对美的认识与追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美”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2、学会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论美》一文被选编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这样说:“学学牛吃草一一读书要讲求智慧,读书有精读与泛读,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而本文正选自于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作《论人生》,当为经典著作。
此书充分显示了英国人特有的睿智、敦厚和既严谨又富有想像力的审美情趣。
全书见解独到,文笔洗练,是英国随笔文体的开山之作。
以上特点在《论美》一文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随感式的写法虽于条理上不够分明,却于字里行1'可中透露出哲学家对“美”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相信会成为一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的绝佳范本。
三、学情分析进入初三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再与他们探讨新的甚至可能是与以往大相径庭的观点,能接受吗?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这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屮就必须要下大力气备学生、备课堂,事先预备好应对学生各种表现、回答的方案,并要重在构建一个平等、对话、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吊析、质疑、探究,只有这样,才有了上好课的条件。
另外当前初屮语文教育片而强化与分数有关的内容,忽视基本素质培养的情况,学生的考试分数虽有所提高,但基础文化、基本学习能力、基本的心理素质、基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未得到有效的同步提髙,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发展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髙的教育。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8doc初中语文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初三上)8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能找出文章的要紧观点,简述理由。
2、能恰当引用课文语句,写一段文字讲明自己的观点。
3、能仿照课文句式描述自己认识的美。
学习重难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讲的确实是读书时要〝反刍〞。
学习本文要从反复朗读开始,边读边质疑、边摸索,对含义深刻的关键语句要深入明白得,对明白得全文有专门大关心。
质疑是获得新知的有效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大胆质疑,并主动探究新知。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自读课文2—3遍,能流畅地读完课文。
2、采访你的家人或亲戚、邻居、朋友,他们如何样看美。
把他们的看法记录下来。
3、在预习时,把你的疑咨询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讲讲你的理由。
〔三〕研读文本,明白得含义深刻的语句。
1、有一位同学经常因为自己的容貌不够漂亮而苦恼,作为好朋友,请你写一封100字左右的短信劝讲他〔她〕,认真研读课文在信中要恰当的引用文中的语句。
2、在信中划出引用的句子,并摸索句子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凡人论美。
1、在你的认识里,你觉得什么是美?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你认识的美。
2、四人小组交流,各自交流自己明白得的美,比较一下,谁的明白得最好。
3、关于作者的一些见解你是否赞成?你是否还有其他的看法?三、巩固·延伸比较阅读论美◎伏尔泰[法国]假如咨询一只雄癞蛤蟆美是什么,绝对的美是什么?它就会回答讲是它的雌癞蛤蟆,因为她的小小的头上有两只凸出的又大又圆的眼睛,有一只又大又平的鼻子,并有黄色的肚皮和褐色的后背。
假如咨询一个来自几内亚的黑人美是什么?他便会讲,美确实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一个扁平的鼻子。
假如咨询魔鬼,他会告诉你美确实是一对角,4只爪子和一条尾巴。
最后,假如去向哲学家们请教,他们的回答将是夸大了的胡言乱语,他们认为美确实是某物符合美的原型并在本质上与其是一致的。
苏教九级上论美教案
《论美》教学设计作者:吴卫兵【教学目标】能说出本文的观点;能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能够对他的观点作出正确的评价;能说出真正的美的内涵,最终以追求真正的美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方法一:创设学习情境,媒体展示两幅画像,组织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罗丹的著名雕塑《老娼妇》)预设,估计多数的学生都会欣赏蒙娜丽莎,老师就要提醒他们区分外貌美和丑很容易,可也片面,内在的美却容易受到忽视。
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向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培根请教一下吧!(板书课题、作者)方法二:质疑:“美”是我们大家都期盼的、追求的,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在我们看来,“美”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美德?(学生畅所预言)。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板书课题、作者)方法三:谈美(回忆导入)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最美?可以结合你所学或所见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人物来谈谈你对人的美的认识。
(见后面的参考资料)2.师总结:大家说的都不错,有容貌的、神态的、心灵的等等。
美有很多种,而且关于美的人物形象的阐述真是不胜枚数,那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对人的美又是怎样的认识。
(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近作者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是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科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三、走进课文(1)整体感知发现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用勾画的方式画出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讨论下列问题:1、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明确:人的美。
2、文章中提出了人的哪些美呢?(学生3分钟时间自己圈点,然后参与小组交流进行补充纠正)明确:谈及了美德、颜色之美、形体之美、优雅行为之美等几种美。
第12课《论美》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4doc
教案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主旨2、掌握各种论证方法3、学会鉴赏格言式的语言风格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行为美德。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引导提问、讨论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各位同学好!我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王琳,今天借用大家一节课的时间,看看我是否有缘成为大家的老师。
初次见面,想必大家看着我这位新老师,是不是心里在琢磨着:艾,这位老师长得……穿得……可见,看一个人我们首先会想他漂亮不漂亮,帅不帅,也就是说外表美不美。
所以外表美不是不重要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二、教授新课:可结合“大长今”1、美德美德好比宝石喻证有美德的人例证(第一组朗读)2、美貌(第二组朗读)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对比中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对比论证大家先想想,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人但没有什么才能的人,和一位长得比较普通但很有才能的人,你偏向喜欢哪个,或者说比较欣赏哪位?俗话说:“绣花枕头一包草”其实就是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的鄙视。
也就是大家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内在表现。
其实伟大的科学家培根和大家一样,他也觉得有才能有所为的人比光有美貌的人更值得肯定、赞赏。
从这一段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培根的价值取向,即还有其他东西比美貌更重要。
那么究竟是什么呢?3、最高的美——美德好,我们来跟着培根“仔细考究”一下:(第三组朗读)对比论证、例证外在:优雅行为形体之美颜色之美(最直观,画家最容易表现出来)内在:美德——最高的美(难于直观,画家无法表现)内在外化外在内现随后作者进一步说明:“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公式是简单的,机遇却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得的。
课文举例说明,可以让学生补充说明。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九上《12论美》word教案 (4)
这里的“晚秋”相对于“春天”而言,是指老年。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10)为什么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这儿所说的“美”同“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中的“美”含义相同吗?
(5)什么是最高的美,为什么最高的美是作家无法表现的?
答:因为最高的美是有“美貌和美德结合”的美,即使画家能表现出外在形象的美,但却无法用画笔表现出内心的美(美德),因此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
(6)为什么说“最高的美”是“奇妙的美”?
答:奇妙在于这种美会发生变化,因为即使外表不美,但在内在美的照射下,别人也会觉得很美。例如:卡西莫多
12论美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思路,理解本文的主旨。2、理解本文的宽题狭做。3、对本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及思想加以赏析。4、能恰当引用课文的语句,说一段话表明自己对美的认识和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和思想
教学过程:
复备
1、导入: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德国经历战火的城市一片惨象。一天,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事后,这两个人有一番发人深思的谈话:
“你看他们能够重建家园吗?”“一定能”“你为什么回答得这样肯定?”“你没有看到他们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一瓶花。”“对,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的一个困苦的境地,还没有忘记美,那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欲望和权利,对于美,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理解。远古人认为羽毛装饰头部就为美(甲骨文),后世有又许多人对美进行过论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美”的经典作品,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美的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配乐,展示图片,共同感受美,营造美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片美?(学生各抒已见)
2、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板书课题、作者)
二、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
(一)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
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美德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
2、作者认为这几种美是怎样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
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
3、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举例略。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
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美的格言卡”
小黑板显示格言卡版式
(老师也做了一张格言卡,先抛砖引玉)
美的格言卡
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赏析(推荐理由):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制作格言卡,进行交流时间约5分钟)
教师总结:通过格言卡的制作,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语言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美的格言卡:(预案)
1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2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3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
4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1、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2、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3、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
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4、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
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凡人论美
1、培根认为:美德最美。
确实,一个人无论容貌如何,当有了美德,他身上就会散发出美丽的光芒。
同学们,纵观古今中外,你们知道有哪一些名人因为他们的精神和美德而流芳百世吗?(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如周总理,居里夫人,任长霞,刘翔等
2、名人们因为美德更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同学们,你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美呢? (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为身患绝症的同学捐款。
乐于帮助同学解决难题。
3、今天,你赞美了吗?
会赞美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赞美的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
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气度。
你的赞美,一如珍珠,令别人愉悦的同时也会使你光华耀眼。
请你说一说,赞美一下一位你认为美的老师或同学的名字,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赞美。
你虽然没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学习上勇于攀登的精神让我感动,我赞美你!
五、教师寄语。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终归有年华消逝的时候,只有美德能散发出永恒的光芒!不管容颜俊秀还是长相平凡,只要丰富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德行,只要我们善良、诚实、自信、自强,我们就可以说——我是最美的!
六、配乐朗诵。
全班诵读第5 小节。
七、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的格言警句,并尝试记住这些话。
八、板书设计
(一)大家论美(培根)
颜色之美美德最美(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形体之美
优雅行为之美,美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语言特色: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二)凡人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