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第二章第二节第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 城镇化的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 城镇地区集聚 和乡村地区转变为
城镇地区 的过程。
(3)说出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答案: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4)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
2.阅读教材第32~33页图文内容,理解城镇化的意义。 (1)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
一、城镇化的意义 2000—2010年城镇化进程变慢
(1)根据城镇人口比例判断。
|教材初探|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是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根据城镇人口比例判断。
答城案市:人(1口)B占(2总)D人口的比例1增.加阅读教材第31页图文内容,认识城镇化。
B.英国
C.德国
D.中国
(2)目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的突出特点包括 ( )
①交通拥堵
②环境改善
③逆城镇化明显
④郊区城镇化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1950—2000年英国 信息1 城镇化水平下降
推断结论 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
高,70%以上
趋缓 ,甚至
停滞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 、
住房紧张、环挤境恶
等
化
城镇化地域向农村推进,
逆城镇化等
|迁移应用| 结合教材图2.22、图2.23,说明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 答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总体速度较快;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特点? 答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户籍管理政 策有所放宽。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全面 展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镇户籍管理政策进一步放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④地有稳定风向。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 )A.①B.②C.③D.④2.下列对图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②地和③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B.四地风向的变化与地转偏向力无关C.②地和③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D.摩擦力不能改变风力大小[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等压线最密集,其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则风力最大。
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对风向变化有影响,②地和③地风向不同,则摩擦力方向也不同(摩擦力方向和风向相反),摩擦力可以改变风力大小。
则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某年8月6日20时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P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 )A.偏西风B.东北风C.偏东风D.东南风4.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最大接近( B )A.5 hPa B.10 hPaC.12.5 hPa D.15 hPa[解析]第3题,在P处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该处等压线),该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所以空气沿该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一定的角度(30°~45°),所以P地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A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甲处的气压范围为1 010~1 012.5 hPa,乙处的气压值范围为1 002.5~1 005 hPa,两地的气压差值范围为5~10 hPa,所以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最大接近10 hPa,B正确。
(2022·山东青岛市期末)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大的是( A )A.甲B.乙C.丙D.丁6.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C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解析]第5题,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速越大。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第2课时大气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021·湖南怀化高一期末)沙漠地区绿洲附近的风向具有明显 的昼夜反向特点。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某一绿洲附近的部分区域。 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昼夜风向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面状况
B.降水量
C.海陆位置
D.地形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夜间甲地与绿洲间热力环流的是( )
2.等压线分布图中判断风力的方法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 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下图,风力:A>B>C>D。
3.(2021·山东济宁高一期中)读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完 成(1)~(2)题。
(1)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 为甲处空气所受的
3.观察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和
相关现象
3.近地面风与高空风
风的相关地理现象,尝试设计小实验
的形成有何差异?
验证热力环流。(地理实践力)
NO.1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大气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
类型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表现
气流_上_升__或气流_下_沉__
风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 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3)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 半球左偏。
[教材思考] 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如何表示呢?
提示:可结合教材 P39 图 2.16 的表示方法,按南半球向左偏转进 行表示即可。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②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③一般情况下,海面上的风力比陆地上大。 ④高空的风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⑤摩擦力只改变风速,不影响风向。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课时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习目标] 1.说明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示意图,阐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3.学会阅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中分析风力、风向等。
(地理实践力)1.风形成的过程和原因(1)过程:地面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风。
(2)原因: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风形成的作用力(1)A:水平气压梯度力①方向:__________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________。
②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
③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2)B:摩擦力①方向:与________相反。
②大小: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③对风的影响: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________风速。
(3)C:地转偏向力①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
②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地区为零。
③对风的影响:只改变________,不改变风速。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类型受力最终风向图示理想状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________,由高压指向低压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风向的确定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褶皱与地貌
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1褶皱与地貌[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说明褶皱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分析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综合思维)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褶皱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与地貌岩层的________和______,称为地质构造。
______和________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2.褶皱(1)概念:在____________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____________,产生一系列____________,叫作褶皱。
(2)褶皱基本形态及地貌褶皱类型岩层变化最初形成的地貌背斜一般________拱起山岭向斜一般________弯曲谷地(3)地形倒置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表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
①背斜顶部因受________产生__________,容易被侵蚀成________,如A处;②向斜槽部由于受到______,岩石______,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____,如B处。
在南美洲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的奥桑加特山海拔5 200米处,有一座五彩斑斓的山峰,被人们称作“彩虹山”。
彩虹山其实是一块沉积砂岩,它经过百万年挤压、沉淀,在板块运动的时候形成山峰。
下图为“彩虹山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彩虹山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B.向斜C.火山D.海岭2.彩虹山形成过程的力量来源于()A.太阳辐射B.地球重力能C.地球内能D.万有引力下图为某画家描绘的关于地质地貌的素描图像。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像反映的地质现象是()A.向斜成山B.背斜成山C.断层成山D.火山4.素描图中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C.岩层沿断裂面上升D.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目标二褶皱构造的判定与实践意义1.背斜和向斜的判定方法(1)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从岩层新老关系看,沿水平方向,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教学课件
问题探究
材料一 科尔沁沙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该地年平均降水量300—500毫 米,降水集中于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原来是科尔沁 草原的主体,几十年来不当的农牧工矿活动致使土地沙化,形成沙地。从 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固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 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 思路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使土壤表层盐分减少,蒸发使土壤中的盐分 在表层积聚。
对点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1997年以来已经丧失了800多万公顷耕地。目前中 国37%的土地仍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 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沙化尤为严重 B.自然原因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石漠化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 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根本原因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主要原因
要点笔记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很多,但不同区域的 主导人为原因不同,其结果都是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风蚀、水蚀、 沙漠侵吞,最终使土地退化。
对点训练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 围图。据此完成1~3题。
(2)石漠化 ①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发生 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裸岩等难利用土地的现象。 ②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 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植被破坏,地 表裸露。 ③分布: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学习笔记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断层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课时2断层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判断断层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分析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综合思维)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断层与地貌1.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________、________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______。
(2)类型:有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两种。
(3)地貌①上升岩块:__________或高地。
②下降岩块:________或低地。
③断层沿线:常发育成________、河流。
2.断层对地貌的影响断层地貌的形成受断层位移方向的影响。
位移方向不同,地貌也有差异。
如下表所示:位移方向对地貌的影响图示水平方向为主①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②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的岩块发育成断块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3.断层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塌陷D.断层2.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平原D.珠江三角洲平原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或平推断层。
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
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
读“常见断层形态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A.正断层是岩层受拉力形成的B.所谓逆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垒构造C.平推断层常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D.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4.下列有关断层和地表形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些断层常常形成平直的陡崖,如华山北坡大陡崖B.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C.水库等大型工程的选址,应避开断层带D.若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不会对原有地貌造成影响目标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影响显著的原因原因影响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____ 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______、难度比较大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____,洪水形成快,水流急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____为主,铁路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麓、________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____均小于铁路地形相对____,施工难度较小地势起伏大3.山区交通运输线的建设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1)有效防范自然灾害。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第2课时大气运动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总分:54分(知识点1: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点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甲>乙D.乙>甲>丁>丙2.a、b、c、d四个环节中最先出现的两个环节是( )A.a、b B.b、dD.a、c D.c、d3.产生c运动环节的根本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B.水平气压梯度力C.丙、丁处的冷热不均D.甲、乙处的冷热不均【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近地面乙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甲处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甲>乙;高空丙处空气下沉,形成低压,丁处空气上升,形成高压,丁>丙;同一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甲>丙,乙>丁,因此可判断甲>乙>丁>丙。
第2题,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把握“先垂直、后水平”的运动原理,因此a、b、c、d最先出现的两个环节是b、d。
第3题,c运动环节属于热力环流的一部分,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知识点1](2023年山东济宁月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广东顺德青田村是乡村振兴模范,这里仍旧保留着清代古建筑群,房屋整齐排列,形成九条巷道,北高南低直达村前荷花塘,寓意“九龙戏珠”。
如图为等压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6题。
4.白天,荷花塘表面气压高低对应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5.图中形成了大气热力环流,其运动方向是( )A.①→④B.①→②C.③→②D.④→③6.“九龙戏珠”的建筑布局有利于调节青田村住宅区的小气候,使村内气候宜人,其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是( )A.冬季的黑夜B.冬季的白天C.夏季的白天D.夏季的黑夜【答案】4.A 5.B 6.C [解析]第4题,白天,荷花塘表面升温慢,相对于房屋温度较低,气流受冷下沉,荷花塘表面气压高,对应图中的①,A项正确。
高中地理必修一 练透习题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课时2大气热力环流(2023·天津北辰区期中)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
下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A.空气受热上升B.空气遇冷下沉C.空气遇冷上升D.空气受热下沉2.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映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序号气压相等的是()A.④和⑤B.①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⑤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压低于乙地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空气受热下沉D.乙地易形成阴雨天气(2023·四川南充月考)在下面两图中,图甲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图乙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
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图甲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海洋气温曲线C.曲线①所示昼夜温差小D.曲线②所示昼夜温差大6.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A.17时~次日7时B.17时~次日5时C.7时~当日17时D.5时~次日17时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郊区温度所得数值。
下图为“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一年中,北京热岛强度()A.春季夜间最强B.夏季日变化幅度最小C.秋季正午最强D.冬季日变化幅度最大8.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热力环流是()9.下列措施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A.扩大城市水面面积B.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C.大量建设城市道路D.营造绿色通风系统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据此完成10~11题。
湘教版2021-2022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 1.表现形式:风化、侵__蚀__、搬运、沉__积__等。 2.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流水、风、_冰__川_等。 3.过程:风化侵蚀的产物,经搬__运__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 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_冰__川__融__化_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含义: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 及生物的影响下原__地__发生的破__坏__作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干旱区有风力侵蚀作用,没有流水侵蚀作用。
()
(2)“泥沙俱下”是指沉积作用。
()
(3)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 (4)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
洲。
()
提示:(1)× 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但也有流水侵蚀作用。 (2)× “泥沙俱下”指的是搬运作用。 (3)× 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 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4)×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 冲积扇或洪积扇;而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和河口三角洲。
2.风积作用 (1)含义:指风所搬__运__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__积__。 (2)对地貌的影响:形成各种形态的沙__丘__。
[微思考] 绘图说明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来判断盛行风向。 提示:①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沙丘剖面图 沙丘景观图 沙丘等高线图
②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 向,如下图:
任务设定 1.风化作用分为哪些类型?对地表造成什么影响? 2.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分别对河谷造成怎样的影响? 3.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有何变化特点?流水沉积作用可形成 怎样的地貌? 4.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会对地表造成怎样的影响? 5.风积作用可形成何种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知识,区分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和直接来源。
(综合思维)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综合思维)3.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相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________________。
2.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________。
(2)大地暖大气: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大气________。
3.大气削弱作用(1)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2)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3)散射:有选择性,空气分子易散射蓝光、紫光。
4.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
气候干旱,晴天多,阴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3)湿润地区如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
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雾,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2023·山西太原调研)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看上去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②作用B.③作用C.④作用D.⑤作用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是因为()A.①辐射强B.⑤作用弱C.③辐射强D.②辐射强3.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气的保温作用B.大气的削弱作用C.地面的反射作用D.地面的削弱作用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第课时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情境一 2020年6月18日20时49分,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发生7.3级地震。
情境二 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
(1) 大西洋、地中海未来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为什么? [答案] 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中海的面积 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2) 阿尔卑斯山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 (3) 新西兰是世界上火山喷发、地震频繁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 与新西兰同属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为什么很少发生地震、火山喷发现象? [答案]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解析] 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交通运输建设成本高于平原。 2. 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是为了( B )?
A. 保护植被
B. 降低坡度
C. 防止坍塌
D. 缩短距离
[解析] 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主要目的是降低坡度,保证行车安全。
探究主题一 板块运动与地貌 探究活动 板块运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B项符合题意。 2. 下列宏观地形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C )
A. 亚洲东部的岛弧
B. 美洲西岸的山脉
C. 东非大裂谷
D. 日本群岛东部的深海沟
[解析] 东非大裂谷属于非洲板块内部的张裂区域,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无关,
C项符合题意。
[2020河南洛阳高二期末]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在0 ∼ 3 km。读甲、乙两类大陆边缘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特别提醒 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思考感悟 目前山区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隧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有何 利弊? 试解:⑮_____利__:__缩__短__里__程__;__提__高__通__行__速__度__;_减__少__通__行__时__间__;__有__效__地__避__免___ 自__然__灾__害__的__威__胁__。__弊__:__增__加__建__设__费__用__。________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暴晒作用 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 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 的搬运作用。第2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想一想: 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的成因相同吗? 【答案】不同。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沟 壑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概念: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 生物的影响下 __原__地____发生的 ___破__坏___作用。
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 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23 成陡峻的河岸。同时,□21 _曲__流__带___。河床发生裁弯取直,形 __凸______岸堆积,导致河流 成□24 牛__轭__湖__
侧向发展
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湘教版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新视点: 球状风化
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质较为均匀的岩石如花岗岩、辉绿岩和某些砂岩 中,常见球状风化作用。岩石剥离就像剥洋葱,由表及里、层层往里风 化剥离脱落,岩石棱角的地方最容易风化剥离而脱落,最后剩下的未受 风化的、岩石内部的部分呈球形,形成岩球,大的
2020-2021学年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片中所反映的海水运动形式是什么?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难点、重点) 2.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海浪
潮汐
洋流
二、洋流 1.概念 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的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运动就 形成了洋流。 2.影响因素 盛行风是主要动力,其次有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墨西哥湾石油污染 扩大污染范围,利于污染物的净化
【探究归纳】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_温__增_湿__;寒流降_温__减_湿__。 2.对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常形成
大型_渔__场__。 3.对污染物的影响:加快_净__化__速__度__,扩大_污__染__区。 4.对航海的影响:顺流快于逆流。
非洲的干旱
厄 尔 尼 秘鲁沿岸的暴雨和洪水 诺 现 象
印尼的森林大火
澳大利亚的干旱
【案例探究】
1.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
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
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会产生哪些影响?
北
世界四大渔场
海 渔
北冰洋南下冷水
场
千岛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北海道渔场
· 日本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来自墨西哥 湾暖流纽芬兰 渔场
秘鲁渔场 上升补偿流
对航海的影响
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 的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 距离较长的B路线只用了22天,为什么? 顺洋流航行快,逆洋流航行慢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案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理解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能够在等压线图上推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培育综合思维力量。
区域认知:近地面与高空、不同下垫面的风受力存在差异。
综合思维: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风的受力分析,理解植树种草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地理实践力: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向,推断风力大小。
本节要点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自主梳理·探新知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形成的过程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风2.风形成的缘由(1)直接缘由:__水平气压梯度力__。
(2)根本缘由: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拟类型高空中的风近地面的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__水平气压梯度力__)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__水平气压梯度力__)、F2(地转偏向力)和F3(__摩擦__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__平行__ 与等压线__斜交__合作探究·释疑难学问点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问题探究__■材料一风级歌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很少见。
材料二北半球近地面水平方向气压与风向示意图。
依据以上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形成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烟柱直冲天〞是风吗?(2)形成风的直接动力是什么?用材料二图中哪个字母来表示?(3)在近地面,风还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用材料二图中字母来表示。
并说明它们对风施加的影响。
提示:(1)不是。
“烟柱直冲天〞是空气的上升运动,空气的水平运动才叫风。
(2)水平气压梯度力 a(3)地转偏向力(c):只转变风的方向不转变风的速度大小;摩擦力(d):减小风速。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章第2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大气也会发出辐射波吗?由问题进行引入。
大气升也会发出自己的辐射波,而且也是以长波辐射为主。其中逸出大气层的少部分我们称之为大气辐射,返回地面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活动: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教学重点
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教学难点
1、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2、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清代黄叔撒在《台海使搓录》(图2.8)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 “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 “台地”指台湾。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这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大气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多的可见光,大气并不能很好的吸收。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会反射太阳辐射。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尘埃、雾粒、小水滴会向四面八方散射太阳辐射。如,天空常呈现蓝色,是因为空气分子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红黄光最不容易被散射。阴天天空灰蒙蒙的,是因为尘埃、雾粒、小水滴没有选择性,各种波长都可以被散射。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面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讨论:下列行为分别利用了大气受热过程的哪些环节?
1、在低温的夜晚,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2、农业上的塑料膜分别改变大气受热过程的哪个环节?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本条要求其方法要求是“运用示意图”,就是本节课需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示意图进行教学;内容要求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其行为动词是“说明”,即要求通过大气受热过程、能够解释清楚大气的受热过程,掌握大气的热源;能够叙述清楚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本条要求强调对大气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地理现象,比如温室大棚、气温日较差、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等。
其落脚点在于学生能够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懂得如何运用相关原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并未后续学习全球变暖打好基础。
2.位置分析(附本课时在单元框架中的位置)本节课的内容选自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
第一,从教材整体结构看,地理1包括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个模块。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新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大气方面的知识。
“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宇宙中的地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深化和承接,又是后续学习选择性必修一天气系统、气候选,择性必修三的气候变化的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本节内容“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主要包含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四个教学因子。
其中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为之后学习“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风”做铺垫。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地面对大气的保温作用”部分需要扩展波长类型及特点概念,重点介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以及大气的热源具体知识结构见图1。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
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2.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A.凹岸侵蚀B.凹岸堆积C.凸岸侵蚀D.凸岸堆积1题,地势平坦的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因此会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容易形成牛轭湖,B正确。
第2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作用比较明显。
河流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则为凸岸。
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A正确。
2.A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脉南麓。
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
读图,完成3~4题。
3.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4.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D.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3题,根据材料“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且由图可知,该峡谷岩层有明显分层,说明该处岩石为沉积岩,C正确。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峡谷岩石为沉积岩,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在形成时岩层一般是水平的,现在“呈波状弯曲”,说明岩层因地壳运动受挤压而弯曲变形;大峡谷是受侵蚀而成的,A正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运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大气运动知识清单一 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出方向相反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2.填图:在上图中A 、B 、C 三地的近地面与高空填注出高低气压。
3.绘图:在上图中短线上添加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4.形成过程(1)B 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高空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A 、C 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两地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知识清单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形成过程 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城市居民生活、工业与交通工具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城区空气膨胀上升,形成降雨,使城区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
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如上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
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
任务清单一热力环流情境探究[情境]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请小组合作探究:[探究] (1)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升空的呢?(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提示(1)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2)热力环流。
素养凝练1.热力环流中的“高低”应用在解释相关现象和解题时,判断和运用较多的是气温、气压的关系,需特别注意下面的几种“高低”关系:2.热力环流中的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差异。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课时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一、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01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02大气污染、□03水污染、□04垃圾污染和□05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城市□06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07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08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09交通拥堵、□10住房紧张等现象。
3.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11环境污染问题,经过□12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2)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13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14较多。
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15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1.判断正误。
(1)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的。
(√)(2)有人戏称北京为“首堵”,其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 2.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 A .交通拥挤 B .居住条件差 C .固体垃圾污染 D .失业人数多答案 C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固体垃圾污染属于环境污染。
3.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会暴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
分析导致“城市洪水”屡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暴雨集中;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应用范围:城市规划、□01市政建设、□02公共服务等。
2.用途 (1)城市日常生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1.判断正误。
(1)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对城镇土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②彼此分离: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往往 形成巨大的裂谷,如___东__非__裂__谷__带____。 图表解读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_岩__石__圈___被断 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_相__对__运__动___ 状态。
(2)板块名称E:v如a图luAa为tio_n_亚__o欧_n_板l_y_块.___、B为太 Created w平it洋h板A块sp、oCs为e._S_印_li_度d_e_洋_s_板_fo_块_r_._N、EDT为美3.洲5 板Client Pro.
第1课时Eval内ua力tio作n 用on与ly.地表形态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课学前导航
情景导入 据科学家计算:两千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Ev节alua地tio球n o表n面ly.形态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导致地表E形v态al发ua生ti变o化n 的on力ly量. Created w(1i)t内h 力A作sp用o:se能.S量l主id要es来f自or_地_._N球__E内_T_部__3_.,5 表Client Pro.
教材图2-10Ev六al大ua板ti块o分n 布on示ly意. ,据图分析: Created w(1i)t全h 球A岩sp石o圈se共.S可l分id哪es六f大or板.块N?ET赤道3.穿5 过Client Pro.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几大板块? (2)南亚次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3)基本上全部为海洋的是哪个板块?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影响因素: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都是 ____内__力__与__外__力____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思考感悟
1.“内、外E力va作lu用a是tio交n替o进n行ly.的”这种说 Created w法ith对吗As?p试o加se以.S说li明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提示】 不对。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 行的,并且永不停息,只是在某一时期或 某一区域以某种作用为主导。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
Co块p、yrEig为h_t__2非_0_洲_0_板4__-块_2_0__1、1FA为s南po极s洲e板P块ty。Ltd.
(3)板块的边界类型:如图M为消亡边界、N 为生长边界、L为未定板块边界。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Βιβλιοθήκη 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4)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 大陆板块之间:常形成
高峻的_山__脉___和巨大 Created ①w互ith相A挤sp_o青_Es的 _藏v_e__a.高高__Sl__u原原__li_a_d__t,eios如nf_o喜o_r_n马_.l_Ny拉_._E雅__T山__3_脉_._5、Client Pro.
Co现p为yr_i地_g_h壳__t运_2_动_0_0_、4-_2岩_0_浆_1_1活__A动__s_p、o_s_地_e_震_P_等ty。Ltd.
(2)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 __太__阳__能____,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 __太__阳__能___和___堆__积_____。
栏目 导引
万年来,珠穆Ev朗a玛lu峰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
Co地p区yr一ig共h抬t 2升0了0约4-两2011 Aspose Pty Ltd.
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现在的海拔高度只有 8848.43米;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 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
Co抬p升yr的ig同h时t 2,0又0受4-到20外1力1的A侵sp蚀o作s用e ,Pt但y仍Ltd.
以内力作用为主;渤海地区是受外力作用泥 沙沉积的同时,地壳在不断下沉,只是泥沙 沉积和地壳下沉的幅度相近。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有人计算过,按这样的速度,用2000年的时 间即可填满渤海,可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 和深度基本未变。
【思考】 请Ev解a释lu上a述tio现n象o产n生ly.的原因。 Created w【it提h示A】spo珠s穆e.朗S玛lid峰e在s 受fo到r 内.N力E作T用3地.5壳Client Pro.
2.理解内、外E力va作lu用a的tio相n互o关n系ly及. 其对地表 Created w形it态h的A影sp响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
Co3p.了y解rig地h质t 2构0造0的4-概2念01,1理A解s地po质s构e造P的ty类Ltd.
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了解火山、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