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康复训练
功能康复计划书
功能康复计划书1. 引言本功能康复计划书用于介绍并规划一个个体的功能康复计划。
该计划将根据个体的功能障碍和康复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康复目标、康复计划的具体内容以及康复评估和跟踪等方面的内容。
2. 功能康复目标功能康复的目标是帮助个体恢复或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能力。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以下功能康复目标:1.改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通过定期的康复训练,促进肌肉的发展和提高身体的灵活度;2.恢复平衡和步态:通过平衡和步态训练,帮助个体恢复正常的平衡和步态;3.改善日常生活技能:帮助个体恢复或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技能,如洗漱、穿着、用餐等;4.提高心肺功能:通过有氧运动和逐渐增加的负荷,提高个体的心肺功能;5.改善认知功能: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个体,通过认知训练和脑功能锻炼,提高其认知能力;6.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通过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帮助个体调整情绪和提高心理健康。
3. 康复计划内容3.1 个体评估在制定康复计划之前,我们将对个体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功能障碍、康复需求、心理健康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3.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功能康复计划的核心内容。
根据个体的康复目标,进行以下训练:•肌肉力量和灵活性训练: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等;•步态训练:帮助个体改善步态和提高行走能力;•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帮助个体恢复或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心肺功能训练:进行有氧运动和负荷适应性训练,提高个体的心肺功能;•认知训练:通过认知训练和脑功能锻炼,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心理支持和康复: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个体调整情绪和提高心理健康。
3.3 康复评估和跟踪为了评估康复计划的效果,我们将定期进行康复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的内容和方式,确保个体能够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评估项目包括肌肉力量、平衡、步态、日常生活技能、心肺功能、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方法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而平衡功能作为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的平衡功能出现了问题,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平衡功能训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康复平衡功能训练的原理、方法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康复平衡功能训练的原理康复平衡功能训练的原理是基于人体平衡功能的生理机制,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人体平衡功能的水平。
人体平衡功能是指人体在保持姿势和进行运动时,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它是由多个系统共同协调完成的,包括视觉系统、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协调完成身体平衡的维持和调节。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这些系统,促进它们的协调作用,提高身体平衡功能的水平。
具体来说,康复平衡功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训练:通过视觉的刺激,提高人体对于平衡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比如,通过观察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物体,进行追踪、抓取、平衡等动作,提高视觉系统对于空间位置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2. 前庭训练: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前庭训练,可以提高人体对于身体位置和方向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比如,通过旋转、倾斜、摇晃等方式,刺激前庭系统,提高其对于身体平衡的感知和调节能力。
3. 本体感觉训练:本体感觉系统是人体平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提高人体对于身体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比如,通过模拟不同的运动状态,如行走、跑步、跳跃等,刺激本体感觉系统,提高其对于身体平衡的感知和调节能力。
4. 中枢神经系统训练: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平衡功能的控制中心,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人体对于平衡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比如,通过不同的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平衡板训练、跳跃训练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对于身体平衡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129个康复训练和方法
129个康复训练和方法以下是129个康复训练和方法的列表,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请注意,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和使用。
1. 步态训练2. 平衡训练3. 肌力训练4. 柔韧性训练5. 功能性训练6. 疼痛管理技术7. 姿势控制训练8. 神经动力学训练9. 运动协调性训练10. 手部康复训练11. 肩部康复训练12. 膝关节康复训练13. 踝关节康复训练14. 髋关节康复训练15. 脊柱康复训练16. 心肺康复训练17. 水疗康复训练18. 功能电刺激训练19. 轮椅康复训练20. 正确使用辅助器具指导21. 步行辅助器具训练22. 骑行康复训练23. 游泳康复训练24. 投掷和接球训练25. 跳跃和踢球训练26. 跳绳训练27. 平板支撑训练28. 体能训练29. 瑜伽和普拉提训练30. 心理康复训练31. 轻度有氧运动训练32. 高强度间歇训练33. 阻力训练34. 爬楼梯训练35. 动态平衡训练36. 人工平衡训练37. 体位变换训练38. 各种体式的平衡训练39. 呼吸训练40. 心理认知训练41. 手眼协调训练42. 视觉训练43. 注意力训练44. 记忆训练45. 语言康复训练46. 听觉训练47. 手指训练48. 手掌训练49. 手腕训练50. 手臂训练51. 肘关节训练52. 肩关节训练53. 颈部康复训练54. 背部康复训练55. 腹部康复训练56. 臀部康复训练57. 大腿康复训练58. 小腿康复训练59. 脚踝康复训练60. 足底康复训练61. 体位调整训练62. 骨密度训练63. 手指关节活动训练64. 脚踝关节活动训练65. 肩关节活动训练66. 腕关节活动训练67. 膝关节活动训练68. 髋关节活动训练69. 脊柱关节活动训练70. 手指灵活性训练71. 脚踝灵活性训练72. 肩关节灵活性训练73. 腕关节灵活性训练74. 膝关节灵活性训练75. 髋关节灵活性训练76. 脊柱灵活性训练77. 肌肉拉伸训练78. 肌肉放松训练79. 柔软组织康复训练80. 自我按摩训练81. 热敷和冷敷训练82. 疼痛阈值训练83. 痛觉刺激训练84. 神经系统康复训练85. 感觉系统康复训练86. 肌肉系统康复训练87. 骨骼系统康复训练88. 循环系统康复训练89. 呼吸系统康复训练90. 消化系统康复训练91. 泌尿系统康复训练92. 内分泌系统康复训练93. 免疫系统康复训练94. 神经肌肉刺激训练95. 神经反射训练96. 神经再生训练97. 神经再适应训练98. 神经保护训练99. 神经调节训练100. 神经调整训练101. 神经恢复训练102. 神经补偿训练103. 神经康复训练104. 神经功能训练105. 神经运动训练106. 神经病理训练107. 神经疼痛训练108. 运动神经元训练109. 神经元再生训练110. 神经元修复训练111. 神经元保护训练112. 神经元调节训练113. 神经元调整训练114. 神经元恢复训练115. 神经元补偿训练116. 神经元康复训练117. 神经元功能训练118. 神经系统调节训练119. 神经系统调整训练120. 神经系统恢复训练121. 神经系统补偿训练122. 神经系统康复训练123. 神经系统功能训练124. 运动神经调节训练125. 运动神经调整训练126. 运动神经恢复训练127. 运动神经补偿训练128. 运动神经康复训练129. 运动神经功能训练。
运动康复中的有效功能训练
运动康复中的有效功能训练运动康复是一种通过运动训练来帮助人们恢复身体功能的方法。
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更快地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效功能训练方法。
一、平衡训练平衡能力是人体保持稳定姿势的能力,对于康复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姿势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比如,可以让患者进行单脚站立、行走或者进行一些复杂的平衡动作,如闭眼站立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二、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通过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来改善患者的功能。
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器械或者自身身体重量来进行。
比如,可以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训练,或者进行俯卧撑、深蹲等自重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功能。
三、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加关节的运动范围和柔韧性,减少肌肉和关节的僵硬感。
灵活性训练可以通过进行伸展运动来进行,如伸展臂部、腿部等。
此外,也可以使用瑜伽、普拉提等综合性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四、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通过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来提高患者的耐力水平。
耐力训练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身体的耐力,提高日常活动的能力。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有效功能训练方法。
在进行运动康复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进行。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患者可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专业的康复师的指导和监督,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运动康复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通过有效的功能训练,患者会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康复科功能锻炼方法
康复科功能锻炼方法康复科功能锻炼是一种通过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以增强人体机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它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针对不同的康复对象,帮助其恢复或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提升人体机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康复科功能锻炼方法。
1.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康复科功能锻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进行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柔韧性训练主要包括拉伸运动和瑜伽等。
拉伸运动可以通过各种动作来实现,如扩胸、扭腰、伸展四肢等。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伸展运动,每天进行2-3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
此外,瑜伽也是一种很好的柔韧性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各种体位法和呼吸法来实现身体的柔韧性提升。
2.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是康复科功能锻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肌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负荷能力,减轻关节的负担。
肌力训练主要包括举重、练习力量器械、做俯卧撑等。
举重可以通过使用哑铃、壶铃等器械来进行,选择合适的重量和次数进行锻炼。
同时,练习力量器械也是一种有效的肌力训练方法,可以针对特定的肌群进行锻炼。
此外,俯卧撑可以锻炼胸肌、肩部和手臂的力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量的俯卧撑次数和组数进行锻炼。
3. 平衡训练平衡能力是维持身体姿势和稳定性的基础,也是康复科功能锻炼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
通过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降低跌倒的风险。
平衡训练主要包括单脚站立、倒立、跷跷板等。
单脚站立是平衡训练中最基本的动作之一,可以通过挑战自己站立的时间和尝试不同的动作来提高平衡能力。
倒立是一种更高级的平衡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墙壁倒立或使用倒立器材进行。
跷跷板训练可以帮助改善整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感。
4. 功能恢复训练功能恢复训练是康复科功能锻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功能恢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中受限的功能,如上肢、下肢和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康复训练的康复目标与计划
康复训练的康复目标与计划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目标和计划是康复训练的核心部分,既是患者康复与否的关键,也是医疗团队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康复训练的康复目标与计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康复目标的确定是康复训练的首要任务。
康复目标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来确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功能: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受伤或疾病后丧失的功能。
这可能涉及到各个方面,如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
康复训练师会根据患者的问题和需求,设计相应的康复计划,包括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
2. 提高生活质量:除了恢复功能,康复训练还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包括帮助患者重新参与社交活动、提升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等。
康复训练师会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帮助患者逐步达到这些目标。
3. 预防再伤与复发:康复训练的目标还包括预防再伤与复发。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减少再伤的发生几率。
同时,康复训练还可以帮助患者学习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患病的风险。
康复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是根据康复目标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的。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康复计划示例:1. 评估和诊断:康复训练师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身体状况和康复资源。
这些评估包括身体检查、运动功能测试、康复需求评估等。
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康复训练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个方案包括具体的治疗方法、训练内容和康复训练频率。
康复训练师与患者和家属一起讨论并制定出可行的治疗方案。
3. 实施康复训练:根据制定的治疗方案,康复训练师开始实施康复训练。
这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以及各种康复设备的使用。
康复训练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整,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测量。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方法
康复平衡功能训练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平衡功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如年龄、疾病、手术等,其平衡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平衡功能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康复平衡功能训练方法,希望能够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1. 足踝训练法足踝训练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平衡功能训练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单脚站立:先用一只脚站立,尽量保持10秒钟,然后换另一只脚。
逐渐增加站立时间,直到能够保持1分钟以上。
(2) 踮脚行走:先以脚跟着地,然后踮起脚尖,再放下脚跟。
重复进行,每次进行10步,逐渐增加步数。
(3) 踏板练习:在平稳的踏板上练习,先用一只脚踩踏板,然后换另一只脚。
逐渐增加踩踏板的时间和速度。
这些训练可以增强足踝的肌肉力量和平衡感,提高平衡能力。
2. 颈部训练法颈部训练法是一种针对颈部肌肉的平衡功能训练方法。
颈部肌肉的强度和灵活性对于平衡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颈部训练方法:(1) 仰卧颈部训练:仰卧在床上或地面上,将头部抬离地面,尽量向上看,然后放下头部,重复进行。
逐渐增加头部抬起的高度。
(2) 侧卧颈部训练:侧卧在床上或地面上,将头部向一侧旋转,尽量向后看,然后换另一侧。
逐渐增加旋转的角度和时间。
(3) 颈部伸展训练:站立或坐下,将头部向前伸展,尽量将下巴向胸部靠近,然后放松头部。
重复进行。
逐渐增加伸展的幅度和时间。
这些训练可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提高平衡能力。
3. 姿势训练法姿势训练法是通过调整身体姿势来训练平衡功能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姿势训练方法:(1) 单脚站立:先用一只脚站立,尽量保持10秒钟,然后换另一只脚。
逐渐增加站立时间,直到能够保持1分钟以上。
(2) 前倾训练:站立时身体向前倾斜,尽量将手伸向前方,然后放松身体。
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1. 记忆训练:通过记忆卡片、重复背诵和使用记忆工具等方式,提高患者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能力。
2. 语言训练:通过阅读、写作和语言练习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注意力训练:通过控制注意力的方向和长度、提高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和速度,增强患者的集中与分散注意力以及过滤能力。
4. 空间感知训练:通过绘画、拼图和几何学等方式,让患者重新建立对自身和周围空间的感知和认识。
5. 计算和问题解决训练:通过数字游戏、数学题和逻辑推理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社交训练:通过群体活动、角色扮演和感性讲故事等方式,提高患者的情感理解和互动交流能力。
7. 大脑锻炼:通过各种大脑训练软件、游戏和活动,提供多样化的训练手段,不断挑战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促进大脑的可塑性与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阶段流程图
康复训练阶段流程图概述康复训练是一种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过程。
通过系统性的运动和治疗,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本文档将介绍康复训练的阶段流程图。
阶段一:评估和目标制定在康复训练的第一阶段,医疗专家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身体状况、病史、功能障碍等。
通过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目标,以便在后续的训练中进行跟踪和评估。
阶段二:功能恢复在功能恢复阶段,患者将进行一系列的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
这些包括肌肉强化、关节活动度恢复、平衡和协调性训练等。
治疗师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监督患者的训练进展。
阶段三:日常生活训练在日常生活训练阶段,患者将开始进行常见日常活动的模拟训练。
这包括坐立、行走、爬楼梯等。
治疗师将引导患者逐步恢复对这些活动的能力,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阶段四:运动功能训练在运动功能训练阶段,患者将开始进行更具挑战性的训练,以提高身体的运动功能和体能水平。
这可能包括增加运动强度、练特定运动技能等。
治疗师将根据患者的进展调整训练计划,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阶段五:维持和预防在康复训练的最后阶段,患者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身体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治疗师将重点关注维持和预防,帮助患者巩固康复成果,并提供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结论康复训练的各个阶段互相衔接,是一个持续而系统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流程,患者将能够逐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师在每个阶段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
康复运动训练方法
康复运动训练方法
康复运动训练方法是一种通过运动和训练来帮助人体恢复功能和改善健康状况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运动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包括使用各种物理手段,如热敷、冷敷、电疗、按摩等,来促进康复和疼痛缓解。
2. 肌力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练习等,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 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放松和拉伸等方法,来增加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提高关节活动范围。
4.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倒立等,来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
5. 功能训练:根据康复目标,进行特定的功能性训练,例如步态训练、手部功能训练等,以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能力。
6. 心肺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游泳等,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体能。
7. 姿势和运动技巧训练:通过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来减少损伤风险,提高运动效果。
8. 自我管理和家庭训练:通过教育和指导,培养患者自己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家中进行自我管理和日常康复训练。
康复运动训练方法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制定,并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或物理治疗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认知功能康复是一种针对中风、脑损伤、认知障碍等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思维能力等认知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1. 记忆训练:- 生活记忆训练:例如通过记忆每天的日程安排、电话号码、购物清单等活动,锻炼患者的短期记忆能力。
- 分类记忆训练:通过记忆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或概念,例如不同种类的水果、颜色等,提升患者的分类记忆能力。
- 空间记忆训练:例如通过记忆地图上的路线、家具摆放等活动,锻炼患者的空间记忆能力。
2. 注意力训练:- 分心训练:通过提供多种干扰刺激,要求患者同时关注其中一个刺激,提高患者的专注和注意力控制能力。
- 刺激筛选训练:例如通过瞬时呈现多个刺激,要求患者快速筛选出其中指定的刺激,培养患者的注意力选择和过滤能力。
3. 执行功能训练:- 计划与组织能力训练:例如给患者提供一系列活动,要求他们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完成,训练患者的计划和组织能力。
- 问题解决训练:例如给患者提供一系列问题,让他们分析和解决,培养患者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4. 思维训练:- 归纳与演绎训练:例如给患者提供一组信息,要求他们总结出共同的特点,或者根据已有信息推导出新的结论,提高患者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 反思训练:例如通过回顾和反思过去的行为和决策,训练患者的自我反省和思维能力。
5. 沟通和社交训练:- 对话训练:例如通过模拟对话的方式,让患者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人的意见,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
- 社交情境训练: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患者参与社交活动,锻炼患者的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
以上仅是一些常用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实际的康复计划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和调整。
此外,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还应结合其他康复手段,如物理康复、语言康复等,综合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老年人功能康复训练计划
老年人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一、老年人功能康复训练计划概述1.概念老年人因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行动上常有限制,不能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老年人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就是将康复医学的知识整合在日常生活中,是对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的指南,以使老年人尽快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返社会。
2.老年人康复训练计划的范围及内容主要从生活照料方面帮助老年人进行康复:(1)老年人活动训练范围包括正确的床上体位、体位变换、肢体被动运动、座位转移、座位与站立转换等。
(2)老年人进食、进水康复训练包括端杯子或端碗、拿勺子或筷子、饮水训练、进食训练等。
(3)老年人穿、脱衣训练包括:开衫衣服的穿脱训练、套头衣服的穿脱训练等。
(4)老年人言语训练包括发音训练、数字训练、词组训练等。
二、康复训练计划的内容及框架1发音训练由于吞咽障碍时咽喉反射是不随意的,而体内器官很难接近,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
如嘱老年人张口发“a”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i”音,然后再发“wu”音。
也可嘱老年人缩唇然后发“f”音,像吹蜡烛、吹哨动作。
(1)发音训练时间选择一般在晨间护理后及午睡起床后进行。
(2)每次训练时间每次每音发3次,连续5~10次。
(3)训练方法及步骤通过张闭口动作促进口唇肌肉运动。
首先为老年人示范1~2次然后进行分步实施,可以将训练内容分成几个小结,完成训练。
2.进食训练进食训练包括进食时患者的正确体位、食物形态、用量及综合训练,目的是促进摄取足够营养,使老年人具备足够的体力,逐步恢复自行进食能力。
(1)食物选择多选择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易咀嚼、易吞咽、易消化的食品。
根据老年人口味,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和烹调。
搭配时注意要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荤菜、素菜、蔬菜、水果等多样化。
选择易被老年人接受的食物,尤其要注意南方人喜稻米,北方人爱面食的饮食习惯。
选好后再配以鲜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将食物做成冻状或糊状以便进食。
饭菜要细软、易消化,同时,应尽量避免含有渭•、刺。
ot康复操作技术
ot康复操作技术OT(Occupational Therapy,职业治疗)康复操作技术是指职业治疗师在康复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和手段,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和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OT康复操作技术:1. 功能恢复训练(Functional Restoration Training):通过各种运动和活动,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功能,例如自理能力、神经肌肉控制和手眼协调等。
2. 动作分析(Task Analysis):将日常任务分解为不同的动作步骤,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任务。
例如,分析穿衣过程,从选择衣物、穿戴到扣扣子等,逐步指导患者。
3. 辅具和适配器使用(Assistive Device and Adapter):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辅具和适配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如使用助行器、使用扶手椅等。
4. 炉具训练(Cooking Skills Training):帮助患者学习和恢复独立烹饪的能力,包括食材购买、食谱阅读、食物准备和烹饪技巧等。
5. 精细动作训练(Fine Motor Training):通过手指和手腕的练习,帮助患者改善手部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如书写、握笔、用餐和按钮扣扣子等。
6. 环境适应训练(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Training):通过修改和调整环境,使其适应患者的能力,如改装浴室、增加扶手等,以提高患者的安全和便利性。
7. 技术辅助训练(Technology Assistance Training):教授患者使用各种辅助技术和设备,如计算机、手机、鼠标等,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交和工作活动。
8. 感觉整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通过各种感觉刺激和活动,帮助患者提高感觉整合能力,改善感觉障碍和调节问题,以提高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
这些技术和手段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康复目标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体能康复中功能性训练的作用
体能康复中功能性训练的作用功能性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蹲、抬、扭转等,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协调、平衡感和核心稳定性的一种训练方式。
在体能康复中,这种训练方式被广泛应用,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对重建身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性训练对于改进肌肉协调具有显著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不断进行各种各样的动作,而这些动作往往需要多个肌肉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走路需要腿部肌肉和躯干肌肉的协调,抬物体需要手臂肌肉和背部肌肉的协同作用。
而功能性训练可以通过模拟这些日常动作,让患者逐渐恢复肌肉的协同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日常活动。
功能性训练对于改善平衡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康复过程中,很多患者由于长期的休息和康复训练不足,导致了他们的平衡感明显下降。
而功能性训练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衡动作,如站立、转身等,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感,减少跌倒的风险。
研究表明,定期进行功能性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从而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因素,提高了生活质量。
功能性训练在提高核心稳定性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核心稳定性是指腹部、背部和盆底肌肉等核心肌肉群的稳定性,而这些肌肉对于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功能性训练往往会针对这些核心肌肉进行训练,通过一些活动如蹲起、抬举等来加强这些肌肉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核心稳定性水平,减少了身体的不稳定性,减轻了腰部和背部的负担。
除了在康复中的重要性外,功能性训练在健康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通过功能性训练来改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了健身训练计划中。
事实上,功能性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改进肌肉协调、平衡感和核心稳定性,还可以提高人们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减少运动受伤的风险。
功能性训练在健康领域中也备受推崇,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咱就说,下肢功能康复训练那可是很重要的事儿啊!你想想,咱这两条腿要是不好使了,那多闹心啊!要进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咱得先从简单的开始。
就好比学走路得先学会站起来一样。
咱可以先试试躺在床上,把腿伸直了,然后慢慢弯曲,再伸直,就这么来回动一动。
这就跟咱早上起来伸个懒腰似的,多舒服呀!别小看这简单的动作,那也是有大作用的呢!这不就给咱的下肢肌肉热热身嘛。
然后呢,可以坐在床边,把脚垂下去,轻轻地晃一晃。
嘿,你别说,这感觉还挺好玩的呢。
就像那钟摆一样,来回晃悠,让咱的脚踝也活动活动。
这脚踝要是不灵活,走路不就跟机器人似的,一卡一卡的呀。
等咱适应了这些,就可以站起来啦!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稳,别怕呀,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扶着点东西。
慢慢地,试着往前走几步。
哎呀,是不是感觉自己像重生了一样呀!走几步后,再试着走快点,这不就越来越熟练了嘛。
咱还可以走走楼梯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每走一步都觉得自己可厉害啦!这就跟爬山似的,虽然有点累,但到了山顶那感觉,真棒!走楼梯可是能很好地锻炼咱的腿部力量和耐力呢。
再说说骑自行车吧。
骑着车,那两条腿蹬呀蹬的,多带劲!既能锻炼到下肢,又能享受风在耳边吹过的感觉,多爽呀!这可比坐在那不动强多了吧。
还有啊,跳跳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跳起来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飞起来啦!这能让咱的腿部肌肉更有力量,反应也更敏捷呢。
咱进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呀,得坚持下去。
就跟减肥似的,不坚持能有效果吗?每天都抽出点时间来练练,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腿越来越有力气,走路也越来越轻松。
到时候,想去哪就去哪,多自由呀!咱可不能让这下肢功能拖咱的后腿,对吧?所以呀,大家都动起来吧,让咱的下肢重新焕发出活力!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肢体功能康复计划
康复项目
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强度
次数/组数
目标
注意事项
下肢力量训练
弓步蹲、单腿站立、台阶训练
中等
3组/10次
增加下肢力量和稳定性
注意膝盖和脚踝的位置
上肢力量训练
哑铃推举、弹力带拉伸
轻到中等
3组/15次
增强上肢肌群力量
避免肩部过度用力
核心肌群训练
平板支撑、仰卧起坐、桥式
中等
3组/20秒
提高核心稳定性
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腰部受伤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操、静态拉伸
轻到中等
5-10分钟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保持缓慢和控制的动作
心肺耐力训练
步行、骑自行车
中等
30分钟
提高心肺功能
控制呼吸节奏,避免疲劳过度
平衡训练
单腿站立、平衡板训练
中等
3组/30秒
增强平衡能力
使用安全保护措施
伸展练习
全身拉伸操
轻
10分钟
缓解肌肉紧张
保持柔和,不要过度拉伸
功能性
训练
日常活动模拟训练,如穿衣、站立行走
轻到中等
15分钟
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根据个人能力调整训练强度
功能训练与功能康复训练
功能性动作筛查与评估方法
功能性动作筛查
功能性动作筛查是一种用于评估身体功能性的测试方法,通常包括一系列基本的动作模 式,如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通过观察受试者在完成这些动作时的表现,可以初
步评估其身体的功能性和潜在的运动风险。
评估方法
除了功能性动作筛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评估方法来全面了解受试者的身体状况。例如 ,可以使用身体成分分析来评估身体的脂肪百分比、肌肉量和水分含量等指标;使用力 量测试来评估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使用柔韧性测试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伸展
生理学基础与运动技能形成
生理学基础
功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主要包括神经肌肉控制、能量代谢和骨骼肌肉系统的适应 性改变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训练刺激,可以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控制能 力,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力量,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运动技能形成
功能训练强调动作的质量和效率,注重运动技能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和逐步提 高动作难度,可以形成正确的动作模式,提高运动技能的自动化程度,使运动表 现更加稳定和高效。
06
心理干预在功能训练和康 复中重要性
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影响分析
自信心
自信心是影响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自信可能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不佳, 甚至放弃比赛。
焦虑和压力
焦虑和压力是常见的心理因素,可能对运动员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适度的焦虑和压力 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斗志,但过度的焦虑和压力可能导致运动员紧张、失误增多。
运动基础。
02
运动技能培养
针对不同运动项目,设计专门 的技能训练课程,帮助青少年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提高运
动表现。
03
心理素质培养
通过心理辅导和团队建设活动 ,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意志
护士对康复患者的功能训练与护理
详细描述
护士在进行功能训练与护理时,经常面临患者配合度 不高的问题。患者可能因为疼痛、缺乏信心或认知障 碍等原因,不愿意或无法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为了提 高患者的配合度,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 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顾虑,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 持。同时,护士还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功能训练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以增强患者的认知和信心。
促进康复进程
功能训练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通过功能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次 受伤的风险。
提高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功能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自信,提 高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社会。
减少医疗费用
通过功能训练,可以缩短康复周期, 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护士对康复患者的功能训练与护理
目 录
• 功能训练概述 • 康复患者的护理 • 功能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 康复患者的评估与反馈 • 功能训练与护理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功能训练概述
功能训练的定义
功能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运动 和活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方法
患者反馈的重要性
01
02
03
及时了解患者需求
通过患者反馈,护士可以 及时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 中的需求和困难,从而调 整康复计划。
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反馈有助于提高护士 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 者的满意度。
促进医患沟通
患者反馈是医患沟通的重 要途径,有助于建立良好 的医患关系。
持续改进与优化
数据分析与改进
主动训练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 练强度和难度,以避免过度疲劳和损 伤。
康复功能训练
康复功能训练康复功能训练是一种通过力量、灵活性、平衡性和耐力训练,以提高和恢复个体的运动功能和身体功能的方法。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在运动损伤、疾病和手术后恢复身体功能。
康复功能训练的目标是帮助个体恢复和改善身体运动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增强平衡和协调能力,增加耐力和改善心肺功能。
通过这种训练,个体可以增强身体功能和自信心,减轻疼痛和不适,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康复功能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主要通过使用自身体重或外部负荷来锻炼肌肉力量。
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器械、绷带或弹力带等工具,进行肌肉的有氧和无氧训练,并逐渐增加负荷和强度,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其次是灵活性训练。
通过拉伸和各种关节活动,可以增强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这样可以减少肌肉紧张和僵硬,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身体的姿势和运动能力。
再次是平衡性训练。
平衡性训练主要通过各种平衡练习来提高身体平衡和稳定性。
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稳定器材,如平衡板或稳定球,进行平衡练习,以提高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最后是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主要通过有氧运动来增加心肺功能和改善耐力。
可以选择慢跑、划船、游泳等有氧运动,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加耐力。
适宜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促进康复和身体功能的恢复。
康复功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指导。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但要确保合理和适宜,以避免进一步伤害和不适。
总之,康复功能训练是一种通过力量、灵活性、平衡性和耐力训练,以提高和恢复个体的运动功能和身体功能的方法。
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在运动损伤、疾病和手术后恢复身体功能。
129个康复训练和方法
129个康复训练和方法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康复对象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身体功能状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2. 阶段性原则:根据康复对象的不同康复阶段,调整康复训练内容和强度。
3. 系统性原则:康复训练应涵盖全身各个系统,以促进整体功能恢复。
4. 科学性原则:依据康复医学理论和实践,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手段。
5. 持续性原则: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以确保康复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二、康复训练方法1. 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 热疗法:如热水浴、红外线疗法、微波疗法等- 冷疗法:如冰敷、冰按摩等- 电疗法:如短波疗法、中波疗法、电按摩等- 超声波疗法:超声波导入药物或进行局部按摩2. 康复运动疗法(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被动运动:帮助康复对象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拉伸- 主动运动:指导康复对象进行自主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 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提高康复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 水中运动:利用水的浮力、阻力、温度等特性进行康复训练3. 职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 手工艺活动:如编织、绘画等-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吃饭、穿衣、洗澡等- 工作技能训练:针对康复对象的职业需求进行技能培训4. 言语疗法(Speech Therapy)- 发音训练:针对语言障碍进行发音器官的康复训练- 语言理解与表达训练:提高康复对象的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吞咽功能训练:针对吞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5. 心理疗法(Psychological Therapy)-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康复对象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 情绪调节训练:提高康复对象的情绪调节能力- 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倾诉机会6. 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 日常生活照顾:如个人卫生、饮食管理等- 康复护理技术:如关节保护、皮肤护理等- 健康教育:提高康复对象的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7. 传统中医康复疗法(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针灸:运用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拔罐:利用罐具吸附在皮肤表面,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技巧,调整关节和肌肉状态,缓解疼痛和紧张8. 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假肢矫形:为缺失肢体或功能障碍者制作假肢和矫形器- 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助听器等- 环境改造:根据康复对象的需求,改善生活环境和设施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1. 康复训练前评估:全面了解康复对象的病史、身体状况、康复需求等,为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康复训练(1)基本活动训练基本活动训练包括各个关节的活动度、站坐位的平衡及移动躯体动作的协调。
这是病人生活自理的先决条件。
训练方法是:1、坐位平衡训练: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
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2、站位平衡训练:要有人训练: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
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
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的训练: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
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
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
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
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2)日常生活训练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
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由院内到院外,逐步扩大。
1、垫操:让患者在垫子上学习如何来去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及起床、上下床等。
2、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
3、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修面;上厕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带手表、开灯、打电话、戴眼镜等。
4、旅行活动:上下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
中风偏瘫推荐六大简易康复训练法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人体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出现了运动功能障碍。
病情较轻的偏瘫患者尚有较好的站立和行走能力,但在行走时可出现偏瘫步态(其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患侧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
病情较重的偏瘫患者则常会因一侧肢体失去运动能力而卧床不起。
在发生偏瘫后,大多数患者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此时患者的家属常会让其整天卧床休息,不进行任何活动和锻炼。
实际上,偏瘫患者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而且功能锻炼进行得越早,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就恢复得越好。
一般来说,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2~3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1周左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偏瘫患者及其家属一定不要错过这个能促使病情更快康复的锻炼时机。
1.环绕洗脸法:偏瘫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让患侧的手掌展开,然后用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掌在自己的脸部做模仿洗脸的动作。
可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再沿逆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
每天可做2~3组,做10次为1组。
做环绕洗脸的锻炼可使偏瘫患者在大脑中形成和加强控制患侧手的意识。
2.仰卧抬臀法:偏瘫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伸展并放于身体的两边,将双腿屈髋、屈膝,并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然后尽量将自己的臀部上抬,使臀部离开床面10秒钟后再落下。
每天可做5~10次,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可屏气。
做仰卧抬臀锻炼可增强偏瘫患者的腰肌力量,有利于其站立、转身、行走等功能的恢复。
3.跷腿摆髋法:偏瘫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将健侧的腿放在患侧腿的膝盖上,然后向左右摆动髋部。
每天可做2~3组,做20次为1组。
做跷腿摆髋锻炼可增加偏瘫患者肢体的协调性和对患肢的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其行走功能的恢复。
4、顶天立地(一招二式)①、站式: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手扶固定物,双目微闭,呼吸自然,全身放松。
然后逐步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有力,牙渐咬紧,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
②、卧式:全身放松仰卧后,逐渐使身体越躺越直,头和脚向两端越拉越直,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
5、双手训练(一招二式)①、双手张紧: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后逐渐使手掌和手指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张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②、双手握固:与前式同,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无论有没有握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握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6、双脚训练(一招二式)①、张脚趾::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后,逐渐使脚趾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张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②、勾脚尖:与前式同,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逐渐把脚尖向内勾紧(无论有没有勾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勾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中风手指康复训练的方法和重要性中风手指康复训练家庭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中风手指康复训练的方法(—)、肩关节及肩胛的训练:1、肩胛上抬训练:取坐位,自己有意识的进行上抬肩胛部的运动,每次持续3—5 分钟; 2、辅助上抬肩胛训练:取坐位,家属或陪护用手摸着肩胛下角,然后向上推肩胛下角,使肩胛部被动的上下运动,每次持续3—5分钟;3、可进行爬墙摸高的运动,逐渐增加摸高的高度。
上肢及手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1)、上肢抬高训练:患者可用健手辅助患手运动或家属辅助被动运动抬高上肢,每次持续3—5分钟;亦可双手交叉握拳,用健手带动患手伸肘后可向上抬高上肢,上抬时要注意力度,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或其他意外的发生。
(2)、肘关节的伸展训练:自己首先要有意识的去进行伸肘运动,同时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协助进行肘关节的伸展训练,每次持续3—5分钟。
练习完毕后,可用硬性塑料或薄木板固定肘关节使其处于伸展位,一天固定时间不少于12小时。
(3)、手指伸展训练:①、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辅助进行各手指的伸展训练,亦可将各手指被动伸直后置于桌面上,用适当重量的沙袋置于其上,以保持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次持续3—5分钟;②、患者坐一长条登上,被动使患手各手指处于伸展位后置于长条登上,肘关节处于伸展位,身体重心偏至患侧,每次持续3—5分钟。
若有条件者可制作手部支具使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0小时。
手功能的训练:可用患手进行抓握、捏、拿等相关训练。
手指关节屈曲伸直式,第一步:患者仰卧或坐位,操作者手握患肢手指背侧,掌心对第2-5患指端,做屈曲运动。
第二步:操作者手握患肢手指背侧,揉指,缓慢做伸直运动。
第三步操作者一手握腕关节,另一手揉捏各患指,最后活动各指关节。
脑中风治疗后还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
要注意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
生活有节律,劳逸应适度,因为过劳则伤气,过逸形肥而脏弱,均易发生脑血管病。
要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秘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血病。
上肢的康复训练一双手上举训练患者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在上、掌心相对,取仰卧位或坐位,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
作用:恢复肩胛带、肩、肘、手各关节的解剖关系;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诱发上肢的运动功能。
二上提肩胛骨训练患者取坐位,上臂自然下垂,用力向上耸肩并保持2-3秒,然后放松。
三治疗球训练患者取坐位,治疗者立于病人的患侧以保护和辅助;病人双手交叉放在球上,将球向前后左右推;当患侧上肢有独立活动能力后,可单用患肢推球。
目的:诱发、促进上肢的自主运动。
四上肢负重训练患者取坐位,肩关节轻度外展、外旋、肘伸展,手指伸展支撑于健侧。
将重心逐渐移向患侧,维持数秒在恢复原位。
重复进行训练。
五上肢屈肌痉挛的抑制治疗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另一手握住上臂,缓慢柔和的将患肢的肘伸直,使患肢处于伸展状态。
然后,一手控制患肢使肩关节外展、外旋、腕背曲、手指伸展,持续数秒,另一手轻拍或快擦上臂伸肌,刺激伸肘。
六手指与腕关节痉挛的抑制治疗者一手握住患手四指,另一手握住患手拇指,并将五指及腕关节均置于伸展位。
七活动伸展的上肢患者取仰卧位,肘伸展,治疗者辅助患肢上举、外展、内收或旋转上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随着主动性的增加,减少辅助量。
八肘屈伸控制训练患者取仰卧位,肩屈曲,嘱患者用患手够位于前方的治疗者,在回够自己的对侧肩,并多次重复此动作。
在肘屈伸能力提高后,嘱患者在任意角度停住并保持数秒,训练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九前臂运动训练前臂的运动训练为旋前旋后,对前臂进行关节松动及相应关节活动后,在患者有一定自主运动的前提下,可进一步诱导、加强前臂的运动性。
如翻扑克牌、翻书等训练十滚筒训练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患者双手叉握,用健侧带动患侧向前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医疗体操第1节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
第2节捏挤患手用健侧手将患侧手臂转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每个手指重复5次.第3节健手击拍将患侧手臂置于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肩部沿上肢外侧拍打至手部,往返进行20次.第4节组指上举用健侧手与患手交叉于胸前,患手拇指压在健手拇指上,然后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到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秒后复原,重复20次。
第5节环绕洗脸将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第6节半桥运动两上肢伸展置于体侧,两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0秒,重复5~10次,不应有屏气动作。
第7节抗阻夹腿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足支撑于床面,由他人固定患腿,然后健腿内旋向患腿靠拢,同时由他人在健膝内侧施加一定阻力,以增强完成抗阻夹腿力量,重复20次。
第8节翘腿摆动患腿被动屈髋屈膝支撑,由他人固定于足部,健腿翘在患膝上,在健腿的带动下向左向右摆动髋部,活动中要求健腿对患腿起固定作用,重复20次。
第9节直腿抬高健侧下肢伸直位抬高30度,保持10秒,也可将健腿托住患腿做直腿抬高,重复5次。
第10节手足相触用健侧手去触健腿足背,重复10次。
第11节健足敲膝用健侧足跟敲击患侧膝,从膝下沿小腿前外侧由上向下至足外侧来回敲打10次。
第12节呼吸练习在仰卧位下作缓慢的深呼气和深吸气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