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风波及其产生的原因
5.2-国债327风波
国债327风波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始于1992年12月28日。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
“327”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的代号,240亿元的327国债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上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
但是,“327”国债的价格却一直在148元上下波动,因为市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财政部认为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12.24%相比,“327”的回报太低,可能到时会提高利率,以148元的面值兑付。
当时的背景是:1994年10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利率也同样保值贴补,但正式文件尚未出台,因此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国债期货市场日渐火爆,与当时低迷的股票市场形成鲜明对照。
国债327作为主力重仓的龙头品种多空都投入巨资,争夺越来越白热化。
空方主力以当时在证券市场呼风唤雨的大鳄万国(总经理:管金生)和君安为首,多方则主要是初出茅庐的“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
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万国和君安罔顾天时,企图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逆天行事,大肆做空国债327;相反,其对手“中经开”则洞察先机,顺势而为,坚决做多。
决战的时间锁定在1995年2月23日,多头“中经开”在提高327国债利率的传言得到证实,“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的重大利好出台之时,企图一举将空方置于死地。
最后一刻万国证券狗急跳墙,疯狂地上演了无比恶劣的违规事件。
23日16时22分13秒,上海万国证券公司铤而走险,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
把327国债价位从151.30元打到147.50元,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这天“327”的成交金额占整个期市成交额近80%。
夜里11点,上交所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异常,是无效的。
万国证券一下子亏损了16亿元。
国债“327“事件感想
国债“327“事件感想
国债“327”事件让我深思。
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公民,我非常震惊这一事件发生了。
不应该出现在正义正当的社会中,也不应该出现在民主公正的社会里。
在“327”事件中,有许多政府机构、媒体和个人都变成了相关当事人,他们各自表现了不同的立场。
政府机构和媒体利用宣传手段强力洗脑,以达到自身的目的,考虑政治利益。
个人则视自己的利益为重,变本加厉的做出反对的表现,以抗争当时的状况。
在“327”事件中,更显示出了政府效率低下的情况,政府机构在管理的压力下,容易忽视社会的利益,这也是“327”事件之中原因所在。
同时,在“327”事件中,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令媒体失去了应有的检验力,给“327”事件增添了许多负面影响。
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公民,我很惋惜“327”事件发生,但是可以从这个事件中看到,政府管理有效性低下和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而且我们也应该反思,社会应该给予自身更多的责任,不能放任政府利用宣传手段的肆意干扰,不能被政治舆论主宰,也不能容忍个人凭借声势来抗争现有的状况,个人应当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正确尊重他人的权利。
经过“327”事件,我认为社会真正理解民主公正的理论,不仅要用实际行动发出这一信息,也应该在法律法规之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加从根本上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概述:327国债期货事件是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金融市场事件。
该事件与国债期货市场有关,对市场参与者和金融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教训。
背景:国债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期货是一种衍生品,其价格由国债价格的变动所决定。
国债期货合约常被用作避险工具和投资手段,能够帮助投资者对冲风险和实现利润。
然而,国债期货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如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操纵风险。
原因:在此次327国债期货事件中,有几个原因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首先,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了投资者心态的恶化。
其次,由于某些机构或个人的不当行为,市场出现了不正当的交易行为,例如操纵市场价格、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等。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影响:327国债期货事件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动摇,投资者开始对国债期货市场失去信任。
这导致了市场的流动性下降,交易量减少,市场活动放缓。
其次,国债期货合约的价格波动变得异常剧烈,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暴露。
一些机构甚至出现了巨额损失,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教训:327国债期货事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教训。
首先,重视市场规则和监管,保持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前提。
其次,投资者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风险控制和监测。
合理配置资产,分散风险,避免集中投资。
此外,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内部监督,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以防止不当行为和操纵市场的发生。
总结:327国债期货事件是国债期货市场中的一次重要事件,给市场参与者和金融机构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事件的发生源于市场不确定性和不当行为。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加强市场规则和监管,加强投资者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督和控制。
通过吸取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27国债期货风波
1993年开始的国债期货交易风波,主要是指的3.27风波国债进入期货市场的始作俑者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在当时来说,股票市场是非常冷清的,绝大多数地方都还没有开设证券交易,交易的保证金也要求很高,一般至少5万元,多那个时候的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值。
而有钱的人还都沉在商品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是绝对害怕的,所以要改变冷清的状态,创新品种就是活跃市场的最好办法。
1992年底,12个品种的国债标准期货合约被隆重推出,1993年上市交易。
随后,北京商品交易所和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十几家交易所也相继推出了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如雨后春笋一下遍布主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当时国债期货走向火爆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1994年初,一些券商钻实际利率比国债利率高的空子,违规超计划卖出非实物国债,以套用社会资金牟利。
当国务院宣布查处这类券商时,他们为了补足计划外卖出的这部分非实物券,纷纷买入流散在社会上的实物券,使国债现货市场人为制造出供小于求的局面。
二是为了配合新国债发行,财政部根据当时物价水平较高的客观情况,对1992年3年期和5 年期利率比较低的券种实行保值补贴。
一时间,国库券炙手可热。
当时,国债期货开户保证金只要1 万元,每手保证金只要500元,浮盈还可以再开新仓;一些散户满仓带透支,一路死多头,由几万元翻到几十万元,再由几十万元翻到几百万元,那狂热绝不亚于一场豪赌,赌成了就是“王”,赌输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随着国债期货虚盘毫无节制的扩大,市场在进入1994年下半年以后,已逐渐沦为超级主力机构堆砌巨资互相抗衡以图投机暴利的赌场。
1995年初,市场盛传“财政部将对…3.27'国债加息”的消息。
从2月初起,当时赫赫有名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和辽宁国发股份有限公司因对保值贴补率和贴息的错误预估,联手对“3.27"品种在148元左右的交易部位大量抛空,企图操纵市场。
2月23日,辽国发及其操纵的几家公司通过无锡国泰期货经纪公司大笔抛空无效,又提前得知“贴息”的确切消息后,率先空翻多。
案例二十四:“327”国债期货风波
案例二十四:“327”国债期货风波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狱,另一当事人尉文渊被免掉上交所总经理的职务。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但由于国债期货不对公众开放,交投极其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
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92(三),95年6月到期兑换。
1992—1994年中国面临较高通货膨胀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
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胀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胀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
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作空,而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
当时虽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但在上海金融界具有一定影响的管金生就是不相信。
当然,管金生的分析不无道理:国家财政力量当时很弱,不太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而且当时通胀局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身处证券市场,管金生对市场传闻的不相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
于是管金生出手,联合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在“327”国债期货和约上作空。
1995年2月23日,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确实要对“327”国债进行贴息,此时的管金生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重仓持有空单。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Previously——前情回顾90年代中旬,国家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采用国际惯例,实行保证金制度,虽然大大的高出了1%的国际标准,但的保证金制度仍然把可交易量扩大到了40倍,有效的提高了国债期货产品的流动性,我个人认为,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重大进步。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事隔多年,我记不准确了,大概吧)加保值贴息。
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给80后的青年男女略作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所谓的保值贴息指得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
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称之为保值贴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保值贴息应该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相等,而在国际惯例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现在的中国)已经取消了这一补贴,原因在于,国债购买者在购买时应当自行预见金融产品收益的不缺定型。
镜头回到1995年的中国——国家宏观调控明确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这一举措似乎是94年中,记不清了),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左右。
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合理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当市价在147-148 元波动的时候,管总果断的做空,联合辽国发的高岭(一个可耻的叛徒),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话分两头。
当时有一家公司叫作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其高层领导多数为财政部官员,这位刚刚一命呜呼的名列胡润富豪榜前列,身价70多亿(风险投资的收益还没有计算进去)的魏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国债“327“事件感想》
《国债“327“事件感想》“327”国债期货事件虽已过去多年,但其所暴露的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我国股指期货已经推出,国债期货的再推出已提上日程,为了我国债期货市场重新开盘,也为了我国期货市场能够健康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对此事件加以分析。
一、“327”事件回顾发生在xx年的“327”国债事件,其主角就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xx年7月发行的三年期国债期货品种的代号。
该品种的交割期为xx年6月。
政府宣布发行xx年三年期凭证式及无记名式国库券以及“327”国债贴息消息逐渐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
2月23日,开盘即出现巨量,327品种价位由148.50上升攀至151.98,毫无疑问,市场上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下午临收市的最后7分钟突然出现1056万口合约空单。
而327劵本品流通量只有246.8亿元,因而引起了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大批投资者血本无归。
之后又屡次出现的违规交易,迫使中国证监会5月18日发出了《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
这次事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即金融衍生商品的交易风险远远超过了现货交易的风险,国债期货交易不同于股票交易,它由于实行较低比率的保证金制度,可以“以小博大”,因此参与者在看到较高获利机会的同时,也要正视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风险性。
我国在再次推出国债期货之前,一定先要做好期货市场的法制建设和宏观管理。
二、国际经验借鉴众所周知,美国是发展期货市场较早的国家,我国目前仅处于发展的初期,而美国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下面我们通过中美两国的国债期货交易的比较,就能从中找出深层次的原因,并将美国发展国债期货市场的有利经验加以借鉴。
(一)国债期货市场产生的目的70年代初期以后,受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的通货膨胀日趋严重。
美国政府进行了两次利率调整,结果使利率的波幅更剧烈,导致国债和长期债券的利率也随之发生剧烈波动,这给持有者带来了极大的利率风险。
1995年5月_327_国债期货事件
对于保值贴补率、贴息及95新券的发行量等直接影响 92(3)现券到期价值的主要因素,几大市场主力机构 存在严重的意见分岐。 空方认为:
第一,国家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1995年经济工作的重 点。因此,通货膨胀回落必然会导致保值贴补率的回落。 在1995年6年下半年后,风波叠起, “312”、“314”、“317”一直到“327”事件,违规 事件屡屡发生。与巴林银行事件几乎同时发生的 “327”事件,对整个国债期市场冲击之大、影响之 深可谓其中之最。正当有关部门深入反思“327”事 件、重新捡讨中国国债期货之得失时,5月12日, “327”事件中的违规者之一辽宁国发(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再次严重蓄意违规。5月18日,中国证监 会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 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在一 连串恶性违规事件的打击下,无奈地划上了句号。 细细考察“327”事件,不难发现句号后面的深层原 因。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重新设计期货品种, 制定新规则,广泛推介国债期货交易,将期货合 约面值由原来每口20万元改为每口2万元,并开 始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自此以后市场渐 渐有了起色,成交量逐月增长。1994年1月、2月、 3月,上海市场国债期货交易量还分别只有6万口、 3万口和12万口,交易金额分别为12亿元、6亿元 和27亿元。到4月、5月、6月,月交易金额则分 别达到113亿元、208亿元和646亿元,并开始明 显超出同期股票交易金额。以后3个月,国债期 货交易蓬勃兴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出现每月 交易突破100亿元的好势头。
据传此次平仓行动将会分阶段进行, 先平092系列、再平192系列。究其原因是 因为明日将公布的新券发行方案,对空方 不利,上半年总共发行一千多亿的盘子, 能流通的极为有限,空方想利用新券实行 交割的幻想完全破来……。临近收市又有 消息传来,上海327的空方主力也出现了头 寸问题。”当晚,财政部发布了第1、2号 公告,宣布1995年国库券发行于3月1日正 式拉开序幕,对空头不利的有关消息完全 证实,“327”空方主力几乎濒临绝境,整 个国债期市已为乌云笼罩。
3.27国债期货风波
识。1996年12月的《人民日报》社论已经让投资者尝到
政策风险的滋味,可许多新入市的股民对此认识明显不
足。我们有必要提请这些投资者充分注意这一风险。
“3.27”国债期货风波
6、立法必须带有一定的超前性。管金生在证券市场如此 大规模的违法确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管金生最后被判 17年有期徒刑并非的判决理由并非是巨额透支炒作国债 期货,而是受贿等行为。可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原因 很简单,当时没有法律规定可以套用。同样的事情还发 生在宝安购并延中事件中,据说当时的证监会法律部主 任高西庆在制定《股票交易暂行条例》时曾经花了很大 的力气写“收购与兼并”一章,但当时的国务院法制局 认 为中国股市不会出现收购与兼并,将这一章节删去,事 隔几个月,就发生了宝延风波。
“3.27”国债期货风波
但这仅仅是如果,历史毕竟不相信假设。上交所在 “327”期货事件后还于当天决定取消当日最后7分钟交易, 调整收盘价为151.30元(按照147.40元结算,万国证券赢利 42亿元,按照151.30结算,万国证券亏损10亿元),后又 发通知实行涨跌停板、最高持仓限额等制度。2月27日以 后休市,协议平仓,协议价格在151.30元。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
“3.27”国债期货风波
当时虽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 但在上海当惯老大的管金生就是不信这个邪。当然,管 金生的分析不无道理:国家财政力量当时极其空虚,不 太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 利 率的差,而且当时通胀局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另一 方面,由于长期身处证券市场,管金生对市场传闻的不 相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于是管金生出手,联合辽 国发等一批机构在“327”国债期货和约上作空。
327国债
327国债该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什么是根本原因?原因1、现券市场不发达、券种及期限结构不合理2、当时国债期货不是典型意义的国债期货3、缺乏统一的法规与监管体系4、在管理上存在用现货机制管理期货的误区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市场条件的不成熟及对金融期货缺乏统一的监管与相应的风险控制经验。
2.政府对国债进行保值贴补是否符合利率市场化的需求?.政府对国债进行一定的保值贴补是将利率与指标挂钩,国外也有过贴补的先例,但当时政府调息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最意外的是当时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国国债贴息会如此方式,美联储调息时都是0.25%地调,咱们一下子竟然就是5个百分点。
”“保值贴补率”提高到12.98%。
这必然与利率市场化相违背,也显示出当时国内市场的不健全。
327事件的发生对金融风险监管的启示是什么?启示;其一,缺少必要市场条件的金融期货品种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主要是指国债期货赖以存在的利率机制市场化并没有形成,金融现货市场亦不够完善。
其二,政策风险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是期货市场的重要风险源。
其三,健全和完善交易所管理制度,方可防范期货市场层出不穷的风险。
其四,现代期货交易的风险控制要求计算机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宝延风波“宝延风波发生后”,《证券市场周刊》就发表评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事情的本质所在:“此出股权之争爆出的种种疑问和思考,实在不仅仅是宝安向延中'发难',而是向中国股市'发难'、向初期股市的管理和法规及市场机制的性能'发难'。
这咱'发难'的直接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宝安以强大的催动力促动中国股市或被动或仓促地走出了襁褓,走向规范成熟,走向和国际惯例的接轨。
”宝延风波平息至今,中国股市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正逐步走向成熟。
回顾那场风波,其意义便突现在我们面前。
且无疑也大大影响了其后《证券法》的有关内容。
也为后来中国产权市场活跃的兼并与重组打响了头炮。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案例分析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案例分析327国债期货事件一( 案例介绍1、事件发生的背景1990年以前,国库券一直是靠行政分配的方式发行的。
国债的转让流通起步于1988年,1990年才形成全国性的二级市场。
个人投资者普遍把国债作为一种变相的长期储蓄存款,很少有进入市场交易的兴趣。
通过多次国际考察,决策者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了较多的了解,感觉应当有金融工具的创新。
在当时的体制框架内和认识水平上,搞股票指数期货是不可能的,而国债的发行正在受到国家的大力鼓励。
借鉴美国的经验,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
"327"就是其中的一种。
327是发行于1992年的三年期国债期货的代码,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的3年期国库券,发行总规模240亿元。
国债又称“金边债券”,是由政府发行保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收益稳定但流动性弱。
由于国内国债的流通市场起步晚,直到1990年才形成全国性的二级市场,老百姓普遍将国债视作长期储蓄,认购意愿差强人意,国债只能靠政府行政摊派。
而更为严重的是,起始于1992年的高通胀,到了1994年已达两位数的峰值。
当时我国国债发行及其困难,国债期货交易未被投资者所认识,市场规模小,行情波动也不大。
国债期货试行的两周内,交易清淡,仅成交19口(1口(合约)=1张(合约)=1手(合约)过去期货交易(证券也一样)都是交易员在交易池内喊价,用手势比划,所以就用“口”、“手”来表示成交量的单位。
)1993年7月10日,情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天,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国库券发行条件的公告》,公告称,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政府决定将参照中央银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的保值补贴。
所谓的保值贴息指得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
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称之为保值贴息。
327国债期货事件分析
国债期货 Treasury futures国债期货是指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预先确定买卖价格并于未来特定时间内进行钱券交割的国债派生交易方式。
国债期货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
国债期货交易的特点期货交易是一种复杂的交易方式,它具有以下不同于现货交易的主要特点:⒈ 国债期货交易不牵涉到国债券所有权的转移,只是转移与这种所有权有关的价格变化的风险。
⒉ 国债期货交易必须在指定的交易场所进行。
期货交易市场以公开化和自由化为宗旨,禁止场外交易和私下对冲。
⒊ 所有的国债期货合同都是标准化合同。
国债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是一种杠杆交易。
⒋ 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无负债的每日结算制度。
⒌ 国债期货交易一般较少发生实物交割现象。
国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条款1、交易单位(trading unit):也称合约规模(contract size),是指交易所对每份期货合约规定的交易数量。
2、报价方式(price quotation):是指期货价格的表示方式。
短期国债期货合约的报价方式采取指数报价法,即100减去年收益率。
3、最小变动价位(minimum price change):是指在期货交易中价格每次变动的最小幅度。
4、每日价格波动限制:是指为了限制期货价格的过度涨跌而设立的涨跌停板制度。
5、合约月份(contact months):是指期货合约到期交收的月份。
6、交易时间(trading hours):是指由交易所规定的各种合约在每一交易日可以交易的某一具体时间。
7、最后交易日:在期货交易中,绝大部分成交的合约都是通过反向交易而平仓的,但这种反向交易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这一规定的时间就是最后交易日。
8、交割安排:包括交割的时间、交割的地点、交割的方式,以及可用于交割的标的物的等级等。
9、部位限制:是指交易所规定的某一交易者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持有期货合约的最大数量。
327国债期货事件成因分析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成因一、“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发生国债期货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
国债由政府发行,保证还本付息,风险小,被称为“金边债券”,具有成本低、流动性更强、可信度更高等特点。
但是,当时我国国债发行较难,主要靠行政摊派。
1992年发行的国库券,发行一年多后,二级市场的价格最高时只有80多元,连面值都不到。
行业管理者发现期货这个东西不错,可以提高流动性,推动发行,也比较容易控制,于是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国债期货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可以对此进行做多做空的买卖。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
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327”国债期货事件中,“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在1992年到1994年的这几年里,中国面临高通胀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
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胀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胀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为国债期货炒作的重要因素,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
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对“327”国债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众人看法不一。
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认为在国内通胀局势得到初步控制的情况下,政府会继续加强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不可能继续提高贴值补贴率,而且国家财力空虚,不太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在此国债期货上选择作空的策略;而以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为首的机构,认为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控制不住,对国债的保值贴补率还会继续上涨,最后“327”国债的到期价格会达到一个高的水平,在此国债期货上选择作多的策略。
由此,上演了一场以保值贴补政策和贴息政策预期为主体的国债博弈过程。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与分析
17
19
事件经过
反悔
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 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 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 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多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 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48.21元。 • 2月23日下午涨至151.98元 • 最后8分钟,万国证券在无相应保证金的情况下,连续用几十万手的抛盘把合约价位从151.30打 到148元,最后以700多万手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压到147.50元收盘。
当天交易情况
• 上交所决定: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最后八分钟327国债期货合约的交易无效,当日327国债期 货合约的收盘价为违规前的最后一笔交易价格151.30。 • 3月24日上交易相应出台了应急措施。 • 1995年5月17日证监会鉴于我国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宣告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做空:股票、期货等市场的一种操作模式,是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按 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获取差价利润。其交易行为特点为先卖后买。
2
3
名词解释
保值贴息:是指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为 补偿国债持有人的损失,财政部门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从经济学的角度 来看,保值贴息应该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相等。目前,多数国家已取消补贴。 保证金制度:也称押金制度,指清算所规定的达成期货交易的买方或卖方,应交纳 履约保证金的制度。在期货交易中,任何交易者必须按照其所买卖期货合约价格的 一定比例(通常为5%~10%)缴纳资金,作为其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然后 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并视价格确定是否追加资金,这种制度就是保证金制度 ,所交的资金就是保证金。 贴息:“贴现利息”的简称,汇票持有人向银行申请贴现面额付给银行的贴现利息 。实付贴现金额是指汇票金额(即贴现金额)减去应付贴现利息后的净额,即汇票 持有人办理贴现后实际得到的款项金额。贴现利息=贴现金额×贴现天数×日贴现率 。
327国债风波
• 其次,保证金过低。 其次,保证金过低。 • 327事件前,上交所规定客户保证金比率是 2.5%,深交所规定为1.5%,武汉交易中心 规定是1%。保证金水平的设置是期货风险 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证金就能买卖2万 元的国债,这无疑是把操纵者潜在的盈利与 风险放大了40倍。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 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 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气 氛更为浓重。
祸起萧墙——疯狂的 分钟 疯狂的8分钟 祸起萧墙 疯狂的
•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 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 年发行1995 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 1995年 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 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1995年 240亿元人民币 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1995年2 23日 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 327合 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 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 1056万口卖单 约,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 2112亿元国债 亏损16亿元人民币, 亿元国债, 16亿元人民币 达2112亿元国债,亏损16亿元人民币,国 债期货因此夭折。英国《金融时报》 债期货因此夭折。英国《金融时报》称这 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是“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由于期货价格主要取决于相应现货价格预期。 由于期货价格主要取决于相应现货价格预期。 因此, 因此,影响现货价格的因素也就成了期货市 场的炒作题材。影响1992年三年期国债现券 场的炒作题材。影响 年三年期国债现券 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基础价格: ( ) ①基础价格:92(3)现券的票面利率为 9.5%,如果不计保值和贴息,到期本息之和 ,如果不计保值和贴息, 为128.50元。 元 保值贴补率: ( )现券从1993年7月11 ②保值贴补率:92(3)现券从 年 月 日起实行保值,因而,其中1995年6月份到期 日起实行保值,因而,其中 年 月份到期 兑付时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影响着92( ) 兑付时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影响着 (3) 现券的实际价值。 现券的实际价值。
327国债期货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摘要327国债期货事件是指发生在20XX年3月27日的一次在国内期货市场上的重大事件。
该事件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事件背景、事件经过、影响分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对该事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事件背景国债期货是指以国债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国债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和风险。
在20XX年3月27日之前,国内国债期货市场一直表现稳定,交易活跃度较高。
事件经过20XX年3月27日,国内国债期货市场突然发生连续暴跌的情况,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经过后续调查和分析,该事件最初起因于市场流动性的降低以及大规模的抛售压力。
具体的事件经过如下: 1. 清晨,市场开始出现大量的抛售压力,许多投资者纷纷减持国债期货合约。
2. 抛售压力导致国债期货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其他投资者的恐慌和哄抢。
3.交易所采取了临时措施,限制了交易的频率和抛售的数量,但这并没有改变市场下跌的趋势。
4. 国债期货市场在当天下午暴跌超过10%,创下了历史新低。
5. 在这一天结束后,市场依旧动荡不安,投资者对国债期货市场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影响分析327国债期货事件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如下:1. 大规模抛售导致市场恐慌该事件的核心是大规模的抛售压力,导致市场出现恐慌情绪。
投资者纷纷减持国债期货合约,使得价格下跌。
这种恐慌情绪传导至其他金融市场,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受到了广泛的冲击。
2. 流动性紧缩抛售压力的增加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
在事件当天,交易所采取了临时措施限制交易频率和抛售数量,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投资者难以及时卖出持有的国债期货合约,流动性紧缩成为市场的一大问题。
3. 投资者信心受挫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投资者的影响不仅在于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
投资者对国债期货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影响,重新评估风险,并对未来的市场表现持更为悲观的态度。
案例:关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三篇回忆总结文章
案例:关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三篇回忆总结文章第一篇上海证券交易所327国债期货事件回顾我国国债期货从正式上市到暂停交易的近30个月的运行过程,对认识我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无裨益。
“327”国债期货风波概述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
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
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
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
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
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日酿出“319”风波。
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
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327国债期货事件
认识到专业化分工的道理。股指期货只能由期货公司专营代理, 在期货交易所内运营。证券公司的长处不在于此,若用证券的思 维和管理来运营股指期货,将来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15
现券价格和期货价格相差较大。期货市场会价值回归,空头行情即将开始。
7
多方: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
1988年4月,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中国农业开发信托投资公 司。1992年1月,改名为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或 “中经信”。资料显示,截止2000年底,中经开总资产为154亿元,净资 产22亿元,13年共创利税16亿元。董事长为财政部前副部长,总经理为财 政部综合司前司长。
保值贴补率不会低——通胀仍然很严重。 国债会贴息——当时“327”国债的利率明显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不贴息将会损害国债“金边”债券的形象,并且影响新债的发行。 可交割的现券十分有限——1995年新发行的国债可流通用于交割得很少。
8
事件经过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 交易场所陡然增到14家。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 1995年,与全国股票市场的低迷的状态形成鲜 明对照,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1995年2月327合约的价格一直在147.80元— 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 国债利率的传言得到证实,百元面值的“327” 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一直在“327”品种上 与万国联手做空的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 “327”国债在1分钟内竟上涨了2元,10分钟后 共涨了3.77元。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 就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 一旦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
四、交易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1、保证金比例较低。上交所的保证金比例为 2.5%,其他期货交易所的比例更低,约为市值的1%。2、未实行涨跌停板制度。 3、 未严格实施限仓制度。
327国债风波简介
1992年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但是因为未对公众开放,和公众对国债期货的了解度不高,所以国债期货市场不是很活跃
1993年对社会公众开放,并且决定给国债品种保值补贴(对应通货膨胀
↓
国债期货炒作的空间更大了?
↓
1994年末,1995年初的时候通货膨胀被调到了2.5%(但是91-94年的时候通货膨胀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达到了?,保值贴息在7%-8%左右),这个时候的327国债经计算将以132元支付,而当时327国债的市价是147-148元间波动
万国
VS 中经开(有财政部背景)辽国发
↓↓
空头多头
(意思是高价位时卖出,低价位时买进)(意思是低价位时买入,高价位时卖出)
↓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
空头判断错误,此时中经开便大肆买入,价格被推到了151.98
↓
辽国发等倒戈,迅速平仓,反手买入做多,与中经开共同作战
↓
327国债的价格在一分钟之类涨了两元
↓
万国承受60亿元的亏损
↓
16时22分后,万国便用大量卖单狂炸尾市,把价位打到了147.40万元
(如果是以147.40的价格来计算,那么万国将赚42亿元)
↓
上交所宣布16时22分以后的结果无效,也就是说万国将亏损56亿元,面临破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327分工的经验教训 对于327分工的经验教训
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形成这种结果是必然的,有大量的文章对此 进行了总结。投资者应该吸取几点最基本的教训是: 1、当你感到市场混乱不清时,最好不要参与,特别是行情出现大幅 波动或那种“神仙打仗” 波动或那种“神仙打仗”时。 2、要牢记政策风险的威力,特别是做金融期货更是如此。作为一般 、要牢记政策风险的威力,特别是做金融期货更是如此。作为一般 投资者,在市场中一定是信息最不对称的,我们要在这个市场生存, 那么风险第一、保守策略是压倒一切的重点。 3、时刻记住,当行情疯狂地单向走时,或者来回巨幅震荡时,投资 者最好立即退出观望,如果靠侥幸赚来暴利那么迟早要加倍偿还的。 4、“327”风波中那个跌入地狱的“肇事者”的人生格言是“不撞南 327”风波中那个跌入地狱的“肇事者”的人生格言是“ 墙不回头” 墙不回头”。在期货市场上,这个格言只能反过来用。
首先我们回顾事情的发生经过
一、事件过程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自营商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国债期货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自营商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国债期货 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 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 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 从1992年开始,随着投资热潮、价格改革开放以及工资和服务业的增长,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 1992年开始,随着投资热潮、价格改革开放以及工资和服务业的增长,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 胀,1994年零售物价上涨率高达21.7%。人民银行于1993年 月和7 胀,1994年零售物价上涨率高达21.7%。人民银行于1993年5月和7月连续两次提高金融机构的存 贷款利率,并于1993年 贷款利率,并于1993年7月11日宣布恢复对三年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的保值贴补。随后,财政部也宣 11日宣布恢复对三年以上定期储蓄存款的保值贴补。随后,财政部也宣 布对1992年、1993年发行的三年、五年期国债实行保值贴补,每月公布的保值贴补率随物价的上 布对1992年、1993年发行的三年、五年期国债实行保值贴补,每月公布的保值贴补率随物价的上 涨增长得很快。国债期货的价格代表市场对国债未来价格的预期,对于保值贴补的国债而言,保值 贴补率上涨意味着这些国债价格上涨。因此,频繁的大幅利率变动使得投机者在国债期货市场上大 肆兴风作浪。327国债期货品种的原生工具是保值贴补的首批到期的国库券,并且其价格和发行量 肆兴风作浪。327国债期货品种的原生工具是保值贴补的首批到期的国库券,并且其价格和发行量 上涨的幅度最大。由于缺乏国债期货交易的法规及严密的风险控制制度,信息传播又非常混乱,大 量热钱进入国债期货市场,操纵价格,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混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严重偏离。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海证券交易所“314”国债合约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 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海证券交易所“314” 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 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 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 利多,加之“327” 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 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大量透 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大量透 支交易,在最后7分钟交易时间抛出1056万口合约空单(合2112亿元面值的国债,而327券本品流 支交易,在最后7分钟交易时间抛出1056万口合约空单(合2112亿元面值的国债,而327券本品流 通量只有246.8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现货——1992年国库券发行量的3 通量只有246.8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现货——1992年国库券发行量的3倍,并将 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为避免事态进一 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为避免事态进一 步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于收市后发布紧急公告:当日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从2 27日开始休市, 步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于收市后发布紧急公告:当日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从2月27日开始休市, 并组织协议平仓。
327风波及其产生的原因 327风波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于国债期货的相关知识
1.保值贴现率=(存款到期时物价指数/存入时物价指数-1-利率×存期)/存期 .保值贴现率=(存款到期时物价指数/存入时物价指数-1-利率×存期)/ ×100% 100% 2.327国债期货 327国债期货 券种:1992年三年期,1992年 券种:1992年三年期,1992年7月1日发行,年利率9.5%(发行时三年期银行存款 日发行,年利率9.5%(发行时三年期银行存款 利率为8.28%)。 利率为8.28%)。 交收月份:1995年6月份 交收月份:1995年 期货简称:F92306 期货简称:F92306 期货代码:310327 期货代码:310327 3.国债期货每口面值(合约规模)2万元,保证金为2.5%。 .国债期货每口面值(合约规模)2万元,保证金为2.5%。 4.财政部1993年7月公告,1992.1993年国库券从1993年7月11日起实行保值, .财政部1993年 月公告,1992.1993年国库券从1993年 11日起实行保值, 保值贴补率按兑付时人民银行公告的保值贴补率计算。 5.保值国债兑付价=原兑付价十贴息十保值贴补 .保值国债兑付价= 6.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告1992年三年期国债兑付办法(当时三年期银行存 1995年 23日,财政部公告1992年三年期国债兑付办法(当时三年期银行存 款利率为12.24%),利息分两段计算:1992年 款利率为12.24%),利息分两段计算:1992年7月1日—1993年6月30日,不计保值贴 1993年 30日,不计保值贴 补,年利率为9.5%; 补,年利率为9.5%; 1993年 1993年7月1日—1995年6月30日,计保值贴补,年利率=12.24%+保值贴补率。 1995年 30日,计保值贴补,年利率=12.24%+保值贴补率。 7.市场情况
“327风波”被国外一些新闻媒体称为“中国的巴林事件”,它不仅导致了上海证 327风波”被国外一些新闻媒体称为“中国的巴林事件” 券市场的混乱,而且成为中国关闭国债期货市场的缘由。回顾我国国债期货从正 式上市到暂停交易不到30个月的运行过程,对认识我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 式上市到暂停交易不到30个月的运行过程,对认识我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 性以及未来发展金融期货品种应妥善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327国债的发生的背景 327国债的发生的背景
在“327”国债期货风波发生之前,中国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交易者 327” 的丰厚利润,使管理者、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大大淡化,一味追求市场 规模和交易量,放松了风险控制这个期货市场的生命线,终于导致了 “327”风波的发生,并葬送了国债期货这个大品种,其教训是惨痛的。 327” “327”风波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各交易所均健全了交易保证金 327” 控制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建立了诸如持仓限量制度、 大户申报制度、浮动盈利禁开新仓等交易风险的控制制度。但因国债 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 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 日酿出“319”风波。5 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 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 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5月 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5 31日,全国14个国债期货交易所平仓清场完毕,全国国债期货交易划 31日,全国14个国债期货交易所平仓清场完毕,全国国债期货交易划 上句号。“327” 上句号。“327”国债期货风波以其惨痛的教训,成为中国期货市场重 视风险管理的开端。
在“327”风波暴发前的几个月中,上证所的“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 327”风波暴发前的几个月中,上证所的“314” 数家机构联合操纵市场现象,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 数家机构联合操纵市场现象,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2 月23日,国家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 23日,国家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 加之“327”国债合约本身的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的国债 加之“327”国债合约本身的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的国债 期货行情均出现向上突破。这时,做空的一方虽然在某个“一代枭雄” 期货行情均出现向上突破。这时,做空的一方虽然在某个“一代枭雄” 的带领下奋力抵抗,但都已显得骑虎难下,大量空头头寸无法脱手。 的带领下奋力抵抗,但都已显得骑虎难下,大量空头头寸无法脱手。 空方为了侥幸挽回败局,当上证所的“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 空方为了侥幸挽回败局,当上证所的“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 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竟然蓄意违规,于当天16点22分后大量透 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竟然蓄意违规,于当天16点22分后大量透 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位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 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位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 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头寸全线爆仓。这一事件被当 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头寸全线爆仓。这一事件被当 时媒体称为“中国的巴林事件” 时媒体称为“中国的巴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