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第八章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第八章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十二、中华蚤
鳃蛆病
病原:
大中华蚤、鲢中华蚤 症状: 草、青、鲢、鱅常见病。病鱼鳃丝上 挂有呈乳白色的虫体,鳃丝末端发炎、肿胀、 弯曲,鲢、鱅还可出现狂游,翘尾等病症。
锚头蚤
蓑衣病
真菌性疾病防治
一、鳃霉病
鳃部症状
水霉病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
八、九江头槽绦虫
九江头槽绦虫原是两广的地方性鱼病,现已
传到全国各地,东欧一些国家也有其报道。 寄生于草鱼、团头鲂、青鱼、鲢、鳙、鲮的 肠内,以草鱼及团头鲂鱼种受害最严重。草 鱼在每年育苗初期即开始感染,而且在短期 内大部分能发展到严重阶段。
十、毛细线虫病




【处方1】 90%晶体敌百虫20 一30g 用法:拌人3kg 豆饼粉中做成药饵,用于IOOkg 鱼一次投喂,每天1 次, 连喂6 天。 【处方2】 贯众320g 荆芥100g 苏梗60g、苦株树皮100g 、用法:水煎2 次,合并 药汁浓缩成总生药量的3 倍,拌人干豆饼内投喂,每天1 次,连喂6 天。 【处方3】 雷丸150g 贯众150g 槟榔150g 鹤虱150g 大黄100g 甘草100g 用法:粉碎加面粉混制成药饵,用于100kg 鱼一次投喂,每天1 次,连 喂7 天。
二、池塘养殖疾病的诊断
1、发病情况的调查
2、养殖管理情况调查 3、气候和水质情况调查 诊断的一般程序
淡水寄生虫病
一、隐鞭虫病


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反应迟钝。虫体寄生于鱼鳃部时,鳃 丝红肿,黏液增多,鳃上皮细胞被破坏,往往并发细菌性鱼 病而大量死亡;虫体寄生于鱼体表时,鱼体表黏液增多,鱼 体不安,生长速度缓慢,逐渐消瘦而死。 【病原】鱼隐鞭虫病的病原是鳃隐鞭虫和颤隐鞭虫。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发 展,病鱼出现游动缓慢,摄食减少或停食,呼吸困难,体色 发黑,鳃或皮肤上分泌大量黏液等症而死亡。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控与治疗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控与治疗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控与治疗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从业者,必须重视病害的防控与治疗,以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控与治疗方法。

一、细菌病防控与治疗细菌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和治疗细菌病,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1.养殖环境的改善:保持水体清洁、维持合适的水质和水温,定期消毒养殖设施,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

2.合理饲养管理:选择优质饲料,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体污染和藻类暴发,增加水产动物感染病菌的机会。

3.生物防治: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相应的益生菌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添加益生菌饲料或者开展益生菌发酵水产动物养殖。

4.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细菌病的水产动物,可以使用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滥用抗生素引发耐药菌的产生。

二、病毒病防控与治疗病毒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常见的病害类型,对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威胁。

以下是几个病毒病的防控与治疗方法:1.疫苗接种:针对特定的病毒病可以预防接种疫苗,提高水产动物的抵抗力,减少病毒侵袭。

2.隔离鉴定:新引进的种苗、鱼类或其它水生动物应进行隔离鉴定,确保无病毒病后再放入养殖系统,避免病毒传播。

3.清除疫源:如果爆发了病毒病,需要立即清除疫源,对已感染的水产动物进行集中处理和消毒,避免病毒传播到其他健康的个体。

4.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饲养管理、提供足够的营养等方式,加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其对病毒病的抵抗力。

三、寄生虫病防控与治疗寄生虫病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以下是几个寄生虫病的防控与治疗方法:1.定期检测:定期对养殖系统中的水产动物进行检测,查看有无寄生虫感染的迹象,早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害。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白病白病是一个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病原体是线虫。

此病原体在水体中具有高度抵抗力,并且能传播很远距离。

患病的水产动物腹部和鳃部会出现白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会产生浮肿、松弛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呼吸道病害呼吸道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良、饲料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鳃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合理饲养。

3. 皮肤病害皮肤病害是水产动物常见的病害之一。

常见的病因有细菌、寄生虫等。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皮肤溃疡、褪色、脱鳞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饲养箱内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眼病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光线不足等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眼睛出现肿胀、混浊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提供足够的光照,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除了以上介绍的防治措施之外,还需要养殖户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合理饲养和使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要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病害的蔓延。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是养殖户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预防意识,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问题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能够引起水产物种群体的严重病变,甚至出现大量死亡。

例如卡方氏病毒病、病毒性肝胰腺坏死病、伏罗病毒病等。

防治方法:加强水产养殖池塘及周围环境的消毒,严格排除病害源。

另外,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物种,以防止病毒传播。

二、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以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为主要表现,如鲤鱼变异杆菌病、青鱼细菌性秃鳖病、鲫鱼痢疾等。

防治方法:合理控制水温、饵料等环境因素,加强饲养管理,避免过度饲养和过度投饵,防止池塘水质变差。

同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三、寄生虫疾病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有原虫、线虫、吸虫、鳃毛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危害水产物种的生命健康,严重时会导致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水质监测,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清理底泥。

同时注意饵料卫生,避免带入病害源。

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应注意药物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用量。

真菌性疾病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疾病,如白点病、霉菌病、黏体病等。

常常在水质较差、温度湿度适宜时爆发。

防治方法:加强池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池塘间互相污染。

同时,控制饵料量和种类,加强饵料卫生管理,避免污染。

在水产养殖中,防治疾病不仅关系到生产损失的大小,还关系到水产健康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信誉度。

因此,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效益的必要手段。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摘要】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但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本文围绕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展开探讨,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强调了养殖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文章还介绍了一些可以提升养殖技术的方法,从而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结论部分呼吁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推动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提高对水产养殖的管理和实践水平,促进水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预防、治疗、环境管理、技术提升、疫病防控、养殖效益、水产业发展。

1. 引言1.1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疾病问题,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等。

细菌性病害往往表现为鱼体烂鳃、溃疡等症状,病毒性病害则会导致鱼类出现红鳃、体色异常等现象,而真菌性病害则往往表现为表皮溃烂、白斑等。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应该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定期检查饲料质量,避免过度投喂等。

当病害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也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水质调节、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护养殖水产的健康。

除了针对病害的防治外,养殖户还应该重视养殖环境管理措施和养殖技术的提升。

合理规划养殖场面积、密度,保持水质循环,定期清理废弃物等,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结合以上措施,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促进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是水产养殖领域的重要话题,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2. 正文2.1 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寄生虫病害等。

最常见的病害包括:1.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例如细菌性溶血性负氧菌病、细菌性皱缘病等。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是指人工方式在水中培育和繁殖水生生物的活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是一个常见问题,会给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
1. 病因: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腐败病、溶藻杆菌病、红皮病等。

2. 防治措施:
a.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b.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投喂,避免过量喂养。

c. 注重消毒,定期清洗养殖设备和池塘,使用消毒剂进行杀菌。

d. 强化养殖管理,观察养殖动物的行为和食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寄生虫病害
1. 病因: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有水蚤、水母寄生虫、鳃膜虫等。

2. 防治措施:
a. 保持适宜的水质和养殖环境,避免霉菌的滋生。

b. 注重饲料管理,避免过量投喂。

c. 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甲氧苄啉、呋喃西林等。

d. 防止感染传播,及时隔离患病个体,避免病害扩散。

四、病毒性病害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病害是一项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养殖者需要掌握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

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发出更安全、高效的防治病害的药物和工具,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主要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主要措施

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主要措施概述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是保障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水产动物的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主要措施,包括环境管理、饲养管理、疫苗预防等方面。

环境管理良好的环境管理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环境管理措施:水质管理合理的水质管理对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这包括以下方面:•定期监测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处于适宜范围。

•控制底泥积累,定期清理池塘或鱼缸底泥,以防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对水产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利用生物滤池、藻类和水生植物等进行水质净化,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温度管理水产动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要注意以下温度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水产动物的要求,保持适宜的水温范围。

•在寒冷季节提供保温设施,避免水温过低。

•在夏季炎热天气中采取降温措施,例如增加水流、喷泉等。

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水产动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饲料管理的建议:•根据水产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

•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以免造成水体污染和消化道问题。

•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确保其新鲜和富含营养。

密度管理水产动物的密度过高会导致饲料不均匀分布、水体污染和病害传播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密度管理的建议:•根据水产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养殖密度,以防止过度拥挤。

•定期清理养殖池或鱼缸,保持良好的水体循环和养殖环境卫生。

•避免过度投放新进水产动物,以免引起群体应激和疾病传播。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疫苗预防措施:预防疫苗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水产动物和疫病种类,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水产养殖中的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经常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生动物疾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水生动物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

一、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细菌性肠炎、细菌性溃疡病等。

防治细菌性疾病的关键在于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

同时,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进行防治:1. 对新引进的水生动物进行隔离检疫,确保无病种基地;2. 保持养殖环境的水质稳定,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利用生物过滤、光合作用等方式降低水质中的细菌含量;3. 配合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二、寄生虫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寄生虫性疾病常见的有转孢虫病、单孢虫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水产养殖动物体质下降、生长缓慢等问题。

防治寄生虫性疾病的技术措施如下:1. 定期检测病原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防治;2. 使用合适的饲料添加剂,增加养殖动物的抵抗力;3.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并定期更换水体,减少寄生虫的繁殖。

三、真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真菌性疾病常见的有白点病、烂鳃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养殖动物的生长受限,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针对真菌性疾病,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进行防治:1. 引入疾病耐受性较强的水生动物品种,选择抵抗力强的苗种进行养殖;2. 保持水质清洁,提供合适的养殖环境,避免水质富营养化;3. 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防治,并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四、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技术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如病毒性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等。

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对养殖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2. 定期检测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变;3. 强化消毒措施,定期清洗养殖设备和养殖场地,杀灭病毒,防止病害的传播。

水产养殖病害的预防与控制

水产养殖病害的预防与控制

水产养殖病害的预防与控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养殖水产品的疾病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水产养殖病害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病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以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一、养殖环境的管理1.保持水质卫生:合理控制养殖水体的水质,提高养殖水体的氧含量,定期清理养殖场地,防止底泥积聚,避免产生厌氧环境。

2.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以免导致疾病传播和传染速度加快。

3.隔离病害: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患病水产,阻断其传染病害的可能性,降低病害的传播风险。

二、健康种苗的选用1.购买健康种苗:选择健康的种苗,购买来自正规养殖基地的种苗,避免购买来历不明的种苗,以防止病害源入侵养殖场。

2.疫苗接种:根据养殖品种的病害特点,提前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以增强养殖生物的抗病能力。

三、合理饲养管理1.科学配饲: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饲料,保障饲料营养均衡,避免养殖生物因营养不良易感染病害。

2.合理投喂量:根据养殖对象的食欲和生长状态,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导致饲料残渣积聚,影响水质和养殖生物的健康。

3.定期观察:密切观察养殖生物的生长状况和行为,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养殖生物的健康状态。

四、病害早期诊断与监测1.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养殖地的病害监测体系,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及时了解病情的发展状况。

2.加强早期诊断:养殖户应掌握常见病害的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和诊断患病水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五、合理使用药物和化学物质1.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定:按照专业人员指导和药物使用说明,合理使用药物和化学物质,并遵守使用剂量和使用周期的规定,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2.定期检测药物残留:养殖水产品投药后,应定期进行药物残留检测,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六、加强养殖技术培训与指导1.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加强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其对养殖病害预防和控制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防病能力。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控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控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防控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在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养殖户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水产养殖中的疾病可能导致生物损失、经济损失以及环境污染。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疾病防控方法对于确保养殖场的稳定运营和产能提高至关重要。

1. 保持养殖环境清洁水产动物的健康和抵抗力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养殖场的水质应保持清洁,定期清理残饵、粪便等污染物,避免积聚和滋生细菌病原体。

另外,定期检查和维护水质处理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保证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

2. 选择健康种苗或种子种苗或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疾病风险。

养殖户应选择来自合规养殖场的健康种苗或种子,严防疾病侵入。

进货前应对种苗或种子进行健康检测,确保无疾病或病原体携带。

此外,合理管理种苗或种子的存储和运输过程,避免感染或病原体传播。

3. 定期监测与病害早期预警疾病的早期预警和及时发现对于控制蔓延至整个养殖群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殖户可以通过了解养殖场的生长状况、观察行为异常,以及定期进行病原体检测等方式,及早发现异常迹象。

此外,还可以参考专业机构发布的养殖病害预警信息,开展病源监测和防控,预防疫情扩散。

4. 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殖户应根据不同的水产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科学配制饲料,并根据动物的需求进行合理喂养。

同时,注意饲养密度的控制,避免过度密集和过度饲养导致的疫情暴发。

5. 营造有利于水产动物健康的生态环境水产动物的生态环境与其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规划和设计养殖场的生态环境,促使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温度、光照等指标保持适宜范围。

此外,可以引入适量的底栖生物、浮游动物等,构建生态平衡,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总结水产养殖中疾病防控的核心在于加强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并保持良好的养殖管理和环境卫生。

只有通过定期监测、科学饲养管理、选种健康的种苗或种子,以及加强环境治理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的疾病发生,确保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指在水中生长的动物或植物进行的养殖活动。

水产养殖是重要的渔业和养殖业,全球水产养殖业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并呈现出极快的增长,成为继肉类、禽类之后的第三大肉食品源。

水产养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要想让水产养殖获得长足的发展,病害防治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病害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的病害主要来自于细菌、病毒和真菌,除了使用药物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害。

环境控制水产动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

养殖池的周围要选择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有利于日照的场地,不要选择低洼潮湿、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池塘水的酸度、饵料、水质,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应在不同时期配合不同的饲料及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同时,要控制池塘内的水质,除了选择质量过关的水源,还要减少养殖密度,实行轮换养殖。

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防控水产养殖病害的基础,良好的饲养管理可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在饲养管理方面应采取以下几点:•合理的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产动物压力加大,降低免疫力。

•合适的饵料:幼鱼需要小颗粒、易消化的饵料,而成鱼需要一些大的饵料。

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入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的补充。

•注意清理后期残料: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清理垃圾、死鱼和粪便,否则会导致水质恶化、病害爆发。

疫苗预防水产疾病的防治可以通过采用疫苗预防,预防胜于治疗。

针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水产病和常见病,可以采用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

预防经验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需要积累一些预防病害的经验。

例如,水产养殖过程需要加盐,以防止病害发生;可以使用草鱼、青鱼等,防止虾蟹大量死亡;饲喂过程中搭配使用畜禽粪便、海藻及海棠等可增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能力。

总结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病害的防治也须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预防经验的积累等多个方面,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保证水产养殖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第一篇: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一、适当控食夏天水温高,水中溶氧相对较少,过饱的饮食会增加水生动物的耗氧率而使水生动物易因缺氧死亡。

同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水生动物体质弱,摄食量本来也低于平时,而过量的投喂会造成剩余残饵污染水体而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

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的投饲量控制在平时的60―70%,而遇闷热或雷阵雨天气,投饲量可减少到平时的40―50%。

二、保持良好水质对养殖池塘应灌满塘水,鱼类养殖池塘水深达到1.8―2.2米,虾蟹类养殖池塘水深1―1.5米,对田改塘较浅的池塘多放养水草,以降低水温,创造适宜的水环境,使养殖品种良好生长。

在晴天水温不太高的上午,每15―30天每亩用5―10公斤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投放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

三、挑选鱼种及最佳的生长密度1.选择优质鱼种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

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

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

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

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

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鱼最佳的生长密度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

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

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

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

3.鱼食的挑选与投放时间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

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

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4.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4.1 细菌性败血症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

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水产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但是常见病虫害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提供实用的建议。

一、病害防治方法1. 饮水卫生管理保持饮用水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池塘或池塘中的饮用水应定期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可使用适量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等,进行消毒处理。

2. 营养均衡饲料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饲料中应含有适当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和免疫功能的需要。

同时,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以防止病原体滋生。

3. 池塘管理定期检查养殖池塘的水质和环境,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过高的水温和浑浊的水质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

保持水体清澈、氧气充足,并且定期更换一部分池水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4. 免疫接种某些病害可以通过免疫接种的方式防治。

养殖者可以联系兽医或专业机构,咨询并进行合适的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某些病害的发生。

5. 严格的生态隔离养殖池塘或水产养殖设施之间应保持一定的生态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避免不同品种或者不同养殖对象的共同养殖,以免病害传染。

二、常见病虫害及治疗方法1. 青鳉病青鳉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鱼体发黑、背脊弯曲、食欲减退等。

治疗方法包括增加饵料的营养价值、加强饵料消毒措施、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等。

2. 白点病白点病对虾类养殖业造成了重大威胁,其主要症状为体表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虾体呈现白色。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盐水浸泡、提高水质和环境卫生、采取药物浸泡等。

3. 疫霉病疫霉病是对鱼类养殖造成危害的常见病害,其主要症状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棕色绒毛,呼吸急促等。

治疗方法包括加强池水流通、提高氧气含量、使用疫霉病药物等。

4.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对鱼体健康造成影响。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病害问题。

以下是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类型。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包括鱼体表面溃疡、疣状结块、眼球浑浊、腹部积液、红斑和出血等。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养殖环境管理,饲料调配和水源消毒等。

二、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通常会导致水产养殖企业的大面积死亡,病死率高达90%。

常见的病毒病害包括鲫鱼疱疹病、鲤鱼淋巴细胞病毒病和鳗鱼病毒性败血病等。

防治措施包括检测和隔离病鱼、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饲养管理、开展疫苗接种等。

真菌性病害是造成水产养殖业生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点病、丝虫病和霉菌病等。

鱼体表面覆盖白色或棕色的毛状物,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眼球浑浊等是真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和净化水源和培养环境,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适时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等。

四、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通过水体传播,钩虫、线虫和寄生鳃螺等都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寄生虫。

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型变小等。

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和净化水源和培养环境,加强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合理运用虫害控制剂等。

毒素性病害是由饵料、药物残留、微生物分泌物等引起的病害。

症状包括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规定饲喂和使用药物量,定期检测水质和饵料质量等。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疫病防治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水产养殖企业必须加强疫病防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落实各项疫病防治措施,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水产养殖是当下广泛发展的养殖方式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病害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养殖环境中水质不干净、过度密度养殖和营养不良是细菌滋生的原因。

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养殖动物的呼吸、消化、运动等功能将受到影响。

预防与治疗:1.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合理投放水质调理剂,如活性炭等。

2. 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养殖密度,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的滋生。

3.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配制饲料,保证养殖动物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4. 使用抗生素:根据兽医的建议,在细菌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在水产养殖中也较为常见,特别是对鱼类养殖来说。

常见的寄生虫病害有鳃蚤、鳃虱、吸虫等,这些寄生虫会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甚至导致大面积的死亡。

预防与治疗:1. 定期检查养殖环境:检查饲料、水质、养殖工具等,确保无寄生虫病害的来源。

2. 清洗和消毒:养殖池、饲料器具等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寄生虫滋生。

3. 使用药物:可根据兽医的建议施用合适的寄生虫药物,如氯化苦味酮等。

4. 合理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疫病的扩散。

三、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类型,常见的有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水生动物囊胚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等。

这些病害的特点是传染性强,病情严重,防治难度较大。

预防与治疗:1. 杀毒消毒:对养殖环境中的器具、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杀毒处理,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2. 水质调控:保持养殖水质的稳定,避免温度、PH值等过度波动,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

3. 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确保养殖动物摄取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4. 隔离和封锁:发现病情时,及时隔离病殖动物,杜绝病毒传播的机会。

四、环境因素引发的病害除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病害外,一些环境因素也容易引发养殖动物的病害。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水质、饲料、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引发各种疾病。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成为养殖户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就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贝类病害1. 钝化病病因:主要由于水体温度过高或气候突变引起。

症状:头足或鳃外呈卷曲、粘连、变色等。

防治措施:保持水体清洁,适当投喂优质饵料,维持适宜的水温。

2. 贝虫病病因:带虫的二极虫进入贝类体内,引发感染。

症状:外壳发育不良,表面有明显凹凸,贝体内有白色条形虫体。

防治措施:采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浸泡,能有效杀灭贝虫。

3. 黄化病病因:主要由于水质恶化和环境污染所致。

症状:贝类腹足壳表面呈现黄色征兆。

防治措施:加强环境治理,保持水质清洁,适时更换水体。

1. 伤口感染病因:鱼类因摔跤或受到其他伤害后,易感染细菌等引发的细菌性病害。

症状:伤口处红肿,体温升高,食欲不振。

防治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池塘清洁,可使用消毒剂喷雾消毒。

2. 白点病病因:由一种伪单细胞虫引起的传染病。

症状:鱼身上出现白色小点,呼吸急促,鳃出血。

防治措施:使用病原体抑制剂,控制水温,预防水质污染。

3. 鱼粘病病因:鱼在长时间搁浅或长期受到滞留原因引起。

症状:鱼体表面附着有鲜艳的黏液,呼吸急促,游动缓慢。

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保持养殖环境通风,及时排泄淤积污染,加强饲料营养。

1. 白黏病病因:受到剧毒磷化合物卡介特纳、喹啉类农药、新蕈碱中毒。

症状:体色发白,无法正常蜕壳、脱皮。

防治措施:注意环境和水质的管理,并加强饲养管理。

2. 黑斑病病因:饲料寄生虫感染,受到细菌感染。

症状:体表呈现大片黑斑,体色加深。

防治措施:定期更换水体,增加光照和通风,使用抗生素治疗。

3. 延长体病病因:水温过低或泥沙淤积。

症状:头部变窄,体长变短,四肢变细,生长缓慢。

防治措施:加强冬季保温,清理池底积泥淤泥,适度增加饲料。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本文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包括鱼塘清整与消毒、放养健壮苗种、种苗放养前药浴、食台或食场消毒、选购优质配合饵料、采用生物调控水质、配套增氧机械、掌握病害发病规律等内容,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标签:水产养殖;消毒;水质调控一、鱼塘清整与消毒1、鱼塘清淤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

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

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

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

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

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

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

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2、池底曝晒与冰冻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

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3、药物清塘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4、高铁酸钾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高铁酸钾的氧化作用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首要功能。

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6℃、水的pH值约为7的条件下,对2,4,6-三氯酚浓度为10mg/L的配水采用100mg/L的高铁酸钾氧化处理5~8min后,对2,4,6-三氯酚含量降为0.08mg/L;高铁酸钾对水中微量邻氯苯酚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邻氯苯酚的质量浓度为4mg/L时,加入60mg/L的高铁酸钾氧化处理10min,对邻氯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9.3%。

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技术措施

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技术措施

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技术措施朱玲1,李正友1,姚俊杰2,谢巧雄3,申晓东1,周洲1(1.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3.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贵州贵阳550003)中图分类号:S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474(2014)05-0066-03水生动物病害是渔业生产的大敌,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的健康。

病害的收稿日期:2014-04-11基金项目: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GZCYTX2013-01102);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49-47)作者简介:朱玲(1963—),女,高级水产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

E-mail:linlinshuang1027@sina.com 发生往往与养殖环境、苗种质量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渔业生产过程中,病害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只有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才能避免或减少渔业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将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

3.3播种方式一年生牧草以条播为好,便于田间管理和施肥。

禾本牧科草行距20cm,播幅30 40cm;豆科行距25cm,播幅40 50cm;高秆饲草行距35 40cm;穴播每穴2 3粒种子,或育苗移栽2 3株。

多年生牧草以开沟箱播为宜,沟宽25cm,深20cm,箱宽80 100cm。

播种深度要根据牧草种子的大小确定覆盖土层的厚度,种子细小宜浅盖,一般只盖土1 2cm,大粒种子盖土2 3cm,土壤湿润浅盖,土壤干燥稍深盖,土壤疏松稍深盖,粘性土浅盖。

4田间管理4.1苗期除杂优良牧草品种在苗期长势不如杂草,为不让杂草与牧草争夺土壤养分而影响牧草正常生长,牧草幼苗3 4叶时应进行人工清除杂草,避免因杂草生长过旺覆盖牧草幼苗影响产量,高杆饲草还需进行中耕除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技术措施朱玲1,李正友1,姚俊杰2,谢巧雄3,申晓东1,周洲1(1.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3.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贵州贵阳550003)中图分类号:S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474(2014)05-0066-03水生动物病害是渔业生产的大敌,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养殖效果、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的健康。

病害的收稿日期:2014-04-11基金项目:贵州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项目(GZCYTX2013-01102);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49-47)作者简介:朱玲(1963—),女,高级水产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究。

E-mail:linlinshuang1027@sina.com 发生往往与养殖环境、苗种质量等密切相关,因此在渔业生产过程中,病害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只有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才能避免或减少渔业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将池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櫋。

3.3播种方式一年生牧草以条播为好,便于田间管理和施肥。

禾本牧科草行距20cm,播幅30 40cm;豆科行距25cm,播幅40 50cm;高秆饲草行距35 40cm;穴播每穴2 3粒种子,或育苗移栽2 3株。

多年生牧草以开沟箱播为宜,沟宽25cm,深20cm,箱宽80 100cm。

播种深度要根据牧草种子的大小确定覆盖土层的厚度,种子细小宜浅盖,一般只盖土1 2cm,大粒种子盖土2 3cm,土壤湿润浅盖,土壤干燥稍深盖,土壤疏松稍深盖,粘性土浅盖。

4田间管理4.1苗期除杂优良牧草品种在苗期长势不如杂草,为不让杂草与牧草争夺土壤养分而影响牧草正常生长,牧草幼苗3 4叶时应进行人工清除杂草,避免因杂草生长过旺覆盖牧草幼苗影响产量,高杆饲草还需进行中耕除杂。

4.2施肥苗期每667m2以氮肥5kg进行提苗助长,以后每次刈割前2 3天每667m2追施复合肥10kg,确保刈割后牧草快速生长,提高产量。

4.3刈割时间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在现蕾期刈割。

4.4留茬高度矮秆饲草刈割时留茬4 5cm,高杆饲草刈割时留茬15 20cm。

为使牧草提高单产,可适当增加刈割次数。

矮秆牧草品种长到30cm,高秆饲草长到1 1.5m即可刈割,并及时追施肥料。

5刈割利用技术5.1饲喂方法刈割的青料因畜禽的种类不同饲喂方法各异,饲喂家禽可直接饲喂,也可或切细或打浆混粮饲喂。

高秆饲草铡成3 5cm,幼嫩饲草加30%干草,成熟饲草可直接饲喂。

5.2青干草的制作牧草生长旺季家畜利用不完,可制成青干草。

选择晴天将抽穗的禾本科牧草、现蕾期豆科牧草刈割后散在地面曝晒2 3天,待水分干至70% 80%后,收集扎把运回到草料棚放在草架上保存,冬季铡细饲喂家畜。

5.3青贮料的制作青饲不完的优良牧草可制作青贮饲料,原料晾至水分65% 70%,切碎成2 3cm,一次性装窖,压实压紧,贮料高出窖池20 30cm,塑料厚膜密封,膜长于窖口边缘30cm,用泥浆压实,窖口边缘膜又折回用土压实,窖面用软草覆盖10 15cm再盖20 30cm细土即可,经40 50天发酵结束,可保存1年。

取喂时从一角开始至上而下,按当天用量取喂。

取后当时密封,以免杂菌形成二次发酵造成烂料。

喂料要由少到多过渡,以免造成拉稀,妊畜不可饲喂,以免引起流产。

·66·贵州畜牧兽医2014年第38卷第5期1池塘清理和消毒1.1池塘清整清理池塘以及周围的杂草等,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

1.2底质环境清淤底质环境是池塘重要的环境之一,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活动。

在长期的渔业生产过程中,残饵、水生动物排泄的粪便、生物尸体等最终都会沉积于池底,增加池塘底质淤泥的厚度。

适宜的淤泥层对水产养殖池塘水环境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但养殖池塘淤泥过多,对养殖池塘水环境及水生动物也有许多的不良影响。

养殖池塘淤泥过多,有机质含量高,大量的有机质经细菌的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的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中的氧耗尽,造成缺氧状态。

在缺氧条件下,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质进行发酵作用,产生较多的还原性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甲烷、氢、有机酸等有毒物质。

这些物质大多对水生动物有毒有害,它们在水环境中积累,会影响水生动物生长,而且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当水中有氧时,它们首先与氧化合,消耗水中的氧,直到全部氧化后,水中氧量才会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氧债”。

在夏秋高温季节,遇到天气不正常,如下雷阵雨或突然起北风,池塘表层水温迅速降低,引起塘水对流,上层含氧量较高的水传到下层,下层水上升,促使下层水中还原性物质迅速氧化而消耗水环境中大量的氧,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整个池塘缺氧,引起池塘养殖的水生动物窒息死亡。

另外,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易于大量繁殖。

同时,在不良水环境中,水生动物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疾病。

因此,养殖者应当对淤泥改良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保留底泥15 25cm,尽量避免因池塘底质不良引起的水环境恶化而造成水生动物疾病频繁发生,导致大批鱼类死亡的现象。

1.3池塘消毒池塘消毒的方法很多,有物理、化学等方法。

清塘常用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以生石灰的效果最好,不仅能杀灭塘内的病原、中间寄主、携带病原的动物和敌害,还有改良土壤、水质和施肥等作用。

注重清塘杀菌防病是控制养殖水生生物少生病的关键,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清塘消毒工作,效果更佳。

(1)干法清塘:即按每667m2鱼塘用生石灰60 100kg或漂白粉10 15kg加水溶解,全池均匀泼洒。

泼洒后应让池塘曝晒几日,可改变池塘底质酸性环境,使淤泥呈弱碱性,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2)带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667m2用生石灰120 150kg或漂白粉20 25kg溶化后全池泼洒。

清塘后经8 10天药力消失,即可注水放鱼。

2苗种放养阶段的疾病防控2.1鱼体消毒科学放养,以防为主,从苗种放养开始,必须进行鱼体消毒,切断病原传染。

苗种在进池前,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鱼体消毒,将体表携带的病原杀灭后再放养。

用于鱼体消毒的药物有食盐水、高锰酸钾等。

鱼体消毒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鱼体大小、体质强弱、药物浓度、水温高低等情况而定,应科学控制时间,以免时间过长,水中溶氧不足,导致鱼的浮头或死亡。

2.2人工疫苗人工免疫接种也是控制水产养殖动物爆发流行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对一些经常发生危害严重的病毒性及细菌性鱼病,可用人工疫苗浸洗、注射、喷雾或者口服,以达到人工免疫的作用。

近些年来,使用疫苗预防鱼类的重要流行病越来越多,如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浸泡或注射,可以有效预防该病。

2.3选择优质苗种,合理的放养密度选择苗种时注重来源,最好选择原产地。

放养的种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

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状况、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适当密度,切勿过密。

3养殖管理阶段的疾病防控3.1巡塘巡塘是对养鱼工作的综合检查,是发现问题的有效办法。

坚持早晚巡塘,并且做好日常管理记录,注意观察池鱼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池水变化情况等,如有异样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76·贵州畜牧兽医2014年第38卷第5期3.2合理投饵3.2.1投饵遵循“四定”原则:投饵工作在保持池塘水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投饵过多,水生动物不能完全利用,不仅浪费,还会造成水体污染,应通过估算池塘鱼重量和观察鱼类摄食情况确定投喂量。

饵料要求质量高,不发霉变质,营养成分全面,对环境污染少的优质饲料。

3.2.2投喂药饵防病:在夏季高温、鱼病多发季节到来时,针对某种常发疾病定期投喂药饵或全池泼洒药物,也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药物防治时最好使用内服药,而外用药尤其是全池泼洒用药应谨慎行事,因为全池泼洒消毒时,杀灭病原的同时也会杀死水体中的有益菌和浮游生物,破坏水环境的微生态平衡,随后会使水环境恶化,有害菌滋生,反而会使鱼类发病。

4加强池塘环境管理,应用生态方法防控病害4.1池塘环境包括水环境和底质环境,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良好的池塘环境是渔业生产取得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也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食品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因此,必须重视对池塘环境的管理,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以利于水生动物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4.2池塘环境优化,除了作传统的曝晒、换水、撒生石灰外,也可使用微生态制剂。

市场上常见的渔用微生态制剂品种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体内微生态制剂,将其添加到饲料中用以改良养殖对象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力,应用较多的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EM菌等;另一类为体外微生态制剂,将其投放到养殖环境中,可以改良底质环境和净化水环境,具有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氨氮,增加水体溶解氧,抑制病原菌和有害藻类繁殖,调节水体浮游生物的结构等作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EM菌等。

微生态制剂具有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和价廉、高效、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等特点,不仅能有效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增进健康,促进生长,维持养殖环境生态平衡,还可以降低饵料系数,减少药品的投入,确保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已被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水产养殖生态、健康和高效养殖的发展方向。

5水产养殖规范用药5.1水产养殖药物残留具有三致作用、毒性损伤等危害,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已成为人类的隐形杀手。

因此,水产养殖中药物的控制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水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

5.2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由于养殖者安全用药知识淡薄,滥用或误用渔药现象相当普遍,不仅造成了水产品的污染,食品的安全性降低,还会导致耐药病原体的产生,直接威胁着人类与水生动物生命健康。

渔用药物的安全使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使用抗菌药物,不仅要考虑防治药物的效果,同时更要考虑水产品的安全性。

特别要禁止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五氯酚钠、喹乙醇等19类兽药及其化合物在水生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这些药物对水生动物、人类有着严重的危害和毒害作用。

对于允许使用的药物,不同的水生动物都有不同的休药期,应该严格遵守药物休药期,渔药通过代谢和排泄,在水生动物体内的残留可降低至最高残留限量以下,因而在食用前可基本保证其安全。

5.3有关部门应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规范用药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相关知识的宣传和业务培训活动,了解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危害的严重性,引导水产养殖者规范、科学用药,自觉遵守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在国家允许的药物品种范围内,尽量采用一些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型渔药,如微生态制剂等生物技术,少用一些易产生耐药性和残留高的药物,坚决不用禁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倡导科学用药和健康养殖,以降低水产动物产品中药物的残留量,提高水产品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