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国际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尝试
国际高校教育合作的创新与实践
国际高校教育合作的创新与实践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的高校教育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国内教育,而是处于与全球各地高校建立合作的状态,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教育的国际化。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高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学术研究到教学实践,从人才培养到文化交流,都为国际高校教育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从国际高校教育合作的创新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这种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际高校教育合作的创新在前人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国际高校教育合作不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推进。
首先,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注重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成为所有高校研究和实践的新动向。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高校加强了一些新的观念,例如打破课程的课程体系,采用小班教学,引入远程教学等教育方式,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高校教育合作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
比如,跨国办学、合作办学、教育培训、交换项目等方式,不但提高了教育质量,在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高校合作也已经向着跨学科、跨地域等方向不断推进,共同开设跨学科的课程、项目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有效成果。
二、国际高校教育合作的实践在创新的基础上,国际高校教育合作也充分实践了许多的理论与实践。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全球化,各国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整体策略,积极开展各类国际合作项目。
例如,目前的学术交流项目包括双边合作、多边合作、助学金、博士生项目、联合实验室、协会等。
这些国际活动和项目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出国学习和工作,同时也提高了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并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同时,国际高校教育合作也进一步推广并提高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例如,视听课程、在线考试和互动教学等,完全颠覆了传统教育方式,使教育资源得以快速共享和优化利用。
总的来说,国际高校教育合作在不断创新和实践中不断前进,在推进高校教育全球化的同时,为学生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需要简要介绍一下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和现状,以及本文将要探讨的重点。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的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学校或者培养项目,以共同推进教育教学的一种合作形式。
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工作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文章将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改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问题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简要介绍。
可以提及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包含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不同方面的讨论和分析。
引言部分会概述文章的主题,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改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问题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将总结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和展望。
这样的文章结构旨在清晰地呈现出作者的观点和论据,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旨在提出针对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和趋势,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的分析,引起社会各界对该领域的关注,并促进更多高校和机构加入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行列,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不断的变革与调整。
在这个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两国的高等学府在培养人才、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通过双方合作办学,可以取长补短,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将中方的教学特色和文化特色传播到国际上。
在这种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进行了融合与创新,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为人才培养带来了全球化的视野。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国内接受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教育文化和教学方法。
这种全球化的视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全球化的就业市场,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融入国际社会。
学校也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和专家,开设国际化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发展平台。
通过这种全球化的视野,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能够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还能够具备跨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外合作办学还为人才培养带来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接受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而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这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领导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而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还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创新和融合。
学校可以在引进国外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中国的国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体系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课程设置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_曹建芳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曹建芳作者简介:曹建芳(1975-),女,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学院国际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双语教学研究。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在改革开放中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规范。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的手段,其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也很明显。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我国要坚持正确的中外合作办学方向,增强合作办学的自主权;建立切合实际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切实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0-0009-02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1.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概况中外合作办学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既是改革开放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教育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尝试。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初期的探索到后期的迅猛发展及现在的趋于平稳三个重要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已经达到1100多个,遍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
根据教育部今年年初发布的审批和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目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以办学成本小、市场效益较好的商科、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和专业为主,低水平重复办学现象较为严重”〔2〕。
2.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政策依据及监管制度中外合作办学早期的雏形主要以上世纪80年代初华人华侨捐资办学为主,个人办学的色彩比较明显,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或管理制度加以引导。
1984年,中国签署《亚太地区高等教育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和文凭公约》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学分、学历、证书、文凭和学位互认提供了政策依据〔3〕。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还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的人才。
在这一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外优势资源融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和优势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的高校与国外的大学、学院或研究机构合作共建办学项目,按照双方共识和协议在中国开设国际化的教育项目。
这种合作不仅带来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还能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优化发展。
与此国外合作机构也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中国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合作项目中来。
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共享: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中国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共享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2. 教学创新:国外高校往往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可以引进国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中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4. 国际合作:中外合作办学促进了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各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二、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 项目定位: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定位十分重要,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结合国外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进行项目的定位和规划。
一方面要保证项目与国外高校的合作项目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满足中国学生的实际需求。
2. 课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要充分结合国外教育资源和国内学生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程。
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融合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共同培养学生,并取得相应学历。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中外合作办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促进了中外教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也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这一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合作与努力,涉及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等方方面面。
在当前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分别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创新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不同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效果。
中外合作办学中,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相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在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创新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教育目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校应该明确教育目标,不仅要符合国家教育政策要求,还要考虑到国外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使学生能够适应全球化的人才需求。
2. 教学体系:中外合作办学中,应该根据国外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破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校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如项目化教学、跨学科综合教学等,通过改进和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的融合与创新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如何融合和创新课程设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关键词。
本文将以此为中心,探讨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通过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如交换学生项目、联合科研等,帮助他们建立全球人脉,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广阔的职业发展。
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合作模式和合作伙伴的选择。
学校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该考虑其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因素,以确保合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学校也需要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包括课程设置、学分互认、学术交流等方面,以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
其次是文化融合和教育体制的差异。
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制存在差异,学校需要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开展跨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文化融合和教育体系的协调。
为了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首先,加强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确保合作伙伴具有国际声誉和良好的教育质量。
其次,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国际化课程和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同时,建立起学分互认机制,鼓励学生参与交换学生项目,增加国际交流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与国外知名院校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学校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
此外,学校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训等,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中外教育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外教育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外教育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不同国家的教育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培养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教育合作项目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得到普遍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外教育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首先,中外教育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明确培养目标。
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就业市场需求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制定合作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以及就业市场需求。
例如,中外合作项目的培养目标可以明确注重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外方合作大学的沟通和共同研讨,确保培养目标的制定充分符合实际需求,以便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其次,课程设置是中外教育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
合作项目的课程设置应该综合考虑国内外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文化背景差异。
可以通过将中外合作项目中的课程进行整合,既能满足本国学生的学术需求,又能充分融入外方合作大学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
此外,还可以引入外籍教师或在校学习和交流的外国学生,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通过此种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全球竞争能力。
教学方法也是中外教育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之一。
针对不同的课程设置,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实习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评估方式是中外教育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方式应该既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水平,又能够评估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书面考试、项目报告、口头演讲、小组讨论等,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①
应用型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①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国开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尝试。
这种合作模式结合了中外两国的优势,通过相互学习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文将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问题,并提出创新方案。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1. 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结合了两国的优势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学校还可以通过国外的教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教学服务。
2. 国际化视野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增强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学习,了解国外的文化和社会情况,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
3. 就业和发展优势学生可以在国内外两个母校获得两国学位,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国外学校的知名度和优秀教育资源也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1.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存在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合作办学项目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这些办学项目通常采用国外学校的课程模式,忽视了国内学生的实际需求,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法适应。
2. 教育体系不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些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教育模式。
3. 学费较高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较高,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经济压力。
这使得部分优质学生无法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限制了项目的培养潜力。
三、创新方案1. 建立双方合作制度学校应该建立双方合作制度,明确合作的目标和责任,加强中外学校之间的关联程度,提高合作项目的教育质量。
推进国际合作交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探索为例
办计算机等专业 ; 淮 阴师范学 院与美 国萨姆 休斯顿 大学 、
法 国图卢兹第二大学 、 澳大利亚 阳光海岸 大学 、 日本山梨 英和大学 、 韩国建国大学合作开办经济学 等专业 ; 江苏食
品职业技术学 院与英 国利兹城 市学 院合作开办食 品加工 技术专业 , 淮安 信息 职业 技术 学 院与英 国南兰 克郡 学院 合作开办 国际贸易专业等 。 教育 国际合作与交流 已经成为各 院校培养高 素质创 新型人才的一条有效 途径 , 成 为学 院提升 教育整 体水 平
一
国 际合 作 办 学 面 临 的 形 势 和 要 求
实践证 明 , 凡是教 育水平 较高的院校 , 其 国际合作 与 交 流水 平也必定较高 , 因此 , 高职院校必须 以积极应 对的 姿态, 超越地域 、 政治 、 经 济和文化界限 , 在 法律规定 的范 围内大力加 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引进优 质教育 资源 , 推 动 高 职教 育走 出国 门, 更 多层 次、 更高水平地与 国际接轨 。 开展国际合作交 流 , 是 推进 高职 院校教 育 内涵建 设 的根本要求 , 是实现高职 院校教 育现代 化的 内在要 求 , 是
推 进 国 际合 作 交流 提 高人 才培 养 水 平
以江 苏财 经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国际合 作 办 学探 索 为例
任 李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外事办 , 江苏 淮安 2 2 3 0 0 3 )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是 当前世界 经济发展 的 时代 趋势 , 不但给 世界 经济带 来新 的繁 荣和发展机 遇 。 也推 动 了教 育的 国际化。在《 江苏省 中长期教 育改革与发展 规划纲要 ( 2 0 1 0— 2 0 2 0 ) 》中明确要 求加 强教 育对外交 流合作 ; 培养具有 国际视野 的人 才; 引进优质教育 资源; 增强教 育 国际影响 力; 拓展教 育国际服务 。作 为 占领 了高等教 育半壁江山的 高职教育 , 同样 需要加 强 国际化进程 、 提 高国际竞争力。拟 以笔者 所在 的江 苏财 经职 业技 术学院为例 , 对 高职 院校 国际合 作办学进 行深入探 析。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国际合作 ; 合作共 赢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国际化是教育现 代化 的必 由之路 , 一 系列 的对 外交 二 与新加坡特许科技 学院合作 办学 的可行性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合作开展教学活动,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一种方式。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引入国内,为学生提供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际化人才素质,提升竞争能力。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各高校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1.学科内涵的融合与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是对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深入合作。
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能够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互访和合作研究等方面弥补自身不足,从而实现学科内涵和教育教学质量上的融合与创新。
例如,在商学院方面,中外合作办学通常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创新创业思维和语言沟通能力等,针对中国自身实际情况和国际市场需求,增加相关的课程及讲授内容,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他们能在全球化之下立于不败之地。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内院校和国外院校经常使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国外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国内的教育教学方法则注重传授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在两种教学方法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实际能力。
例如,由国内外教师组成的团队在一起教授学生、引导学生合作研究、让学生在规定的场景下进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办学机制的融合与创新是一个重要领域,需要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深入合作和相互支持。
对于国外院校而言,需要了解和适应中国的政策、法规和文化环境,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对于国内院校而言,需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
例如,在管理层级上国内外院校建立互动机制,相互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方式,同时合理分配资源,实现合理的共享,增强利益关系。
提升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第34卷第5期2018年10月吉林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V ol.34,No.5Oct.2018提升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李娜(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8)[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G52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88(2018)05-0120-03[收稿日期]2018-09-15[基金项目]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办学项目为例”[作者简介]李娜(1965-),女,吉林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可以引进诸多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师资互派交流、共建基地、科研合作、经济共赢,为学生更好更快发展节省更多的时间,提供更多的空间,还可以极大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升专业的整体建设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自高校开启合作办学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发展势头良好,但合作办学实施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现状1.生源质量不高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给学生入学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中外合作办学,虽然生源也都属计划内招生,但因其较高的费用,学生在选择院校或专业时,可能会退而求其次,直接影响到中外合作项目招生计划的完成,造成中外合作项目生源不足。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向丹 婷 。 ( 苏 州大学 功能 纳米 与软 物质研 究 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0全球 高校发展的趋势所在 , 有效的国际合作 可以极 大促进我 国高校的快速 发展 , 推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全 面提升教 学质量 , 扩 大我国高等教育在全球 范围内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通过培养国际化 先进教 学理念 、 建设 国际化师资队伍 、 开设 国际远程教育、 拓 展 国际联 合培 养方式、 完善 国际化教 学质量保 障体 系等方式 。 可以使高校在 国际合作过程 中逐 步提 高 自身教 学水平、 确保教 学质量 , 培 养具有 国际视 野、 创新 能力及 学习能力的新世纪优秀人 才。
【 关键词 】 国际合作 ; 教 学理念 教学质量 ; 教 学改革
课程等 国际远程教育I 引 。 建立教材库 , 出版全英文教学专著和一批专业 核心课程教材和实验实践类教材 充分重视 “ 互联 网+ ” 下 的数字化教 在各领域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 . 高校开展国际合作 已发展成为 学 资源建设 , 建立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 台. 实现校 内开放 、 校外 当代 的热 门趋势 . 众多国际知名高校也已经在国际合作的道路上取得 共享 鼓励学生参与 国际会议等学术 活动. 通过丰 富其学 习经历来培 丰硕成果 。 因此 , 对我 国而言 , 高校开展国际合作 是加快传统教育体制 养具有 国际化视野及素养的优秀人才。 改革 、 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当前 . 我国的高等教 育已进 2 . 4 拓展 国际化联合培养方式 . 完善学生交流服务体系 人 以提 高教育质量为重 点的攻坚发 展阶段 , 改革创新 、 发展国际合作 国际化联合 培养是高校国际合作的主要 发展方 向. 种类 丰富的联 是 提升教 学质量 、 培养新时代 国际化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 。通过有效 合培养方式可以让学生直接受益于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教学 资源 。 的国际合作 . 我 国高 校可以树立 国际化 人才培养理念 . 共享国际优势 通过拓展联合培养方式 . 从 不定期的短期交 流到定期学习访问 . 从课 资源. 联合培养 国际化人才 程学习到参与科研子课题 的研 究 . 不断发展形 式灵 活多样 、 选择性空 我 国高校迫切需要借鉴 国际先进教学经验 。通过开展高效率 、 高 间大的联合培养方式 。 根据国际高校 的层次及特点 . 发展 “ 2 + 2 本科双 质 量的国际合作 . 推 动实 现教学改革创新 . 从实质上摈 弃传统教育 的 学位联合培养项 目 ” 、 “ 3 + l + l 本硕连读双学位项 目” 、 “ 2 + 2 博士联合培 缺点 , 全面提升高等 教育的教学质量 . 大力提升我 国高等教育在全球 养项 目” . 以及各类短期研修项 目 为方便学 生在不 同学年 出访交流 . 范围内的国际影 响力和知名度 . 促进我国高校不断接近 国际知名学府 应充分与境外高校做好前期洽谈协商工作 . 完善学 生交 流服务体 系建 的教学水平 设。 例如 : 实现双方课程学分互认 , 让出访学生可 以在境外访问期 间按 照原培养计划正常选修相应 专业课程 . 并获得相应 学分 : 拓展考试形 2 如何通过 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式. 在境外期间 . 可 以申请 在外方学校 的任 意一名 行政 或教辅人员 的 2 . 1 培 养国际化先进教学理念 监督下 . 完成所需课程 的考试。这样出访 学生可以不需要再考虑 可能 提 高教学质 量的关键是培养形成国际化的先进教学理念 . 思想决 由于外出访 问无法正常完成 自身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修 习及考试 , 让交 定 行动 ,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落后 、 保守的传统教育理念 , 才有可能 流出访 可以在整个学位攻读期间的任意时段 开展 . 而不是被牢牢 限制 在新 时代 的实 际教学 中切实提高培养质量 通过与国际知名 高校建立 在没有课 程或考试 的学年 中. 给予出访学 生最大 的便利及选择空 间。 友 好合 作关系 . 开展定期 访问 . 学 习国际知名高校 的先 进教学理念及 2 . 5 建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激励机制 . 完善 国际化教学质量保障体 教学模式 。在充 分剖析 自 身教学特点 、 结合专业的特殊性及学 生实 际 系 情 况的条件下 . 有选 择性地融合 国际优 良的教学意识 . 培养 国际化先 在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大力鼓励 教学改革及创新 . 进 教学理 念。 建立教学研究 与改革 的激励机制 .完善国际化教学质量保 障体 系, 有 在实 际教学过程 中, 应秉承人才成长规律 . 坚持 以人为本 、 以学生 利于避免改革 中可能走 的弯路 . 确保教学 改革 的高效开展。 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 , 采用学研相长 、 学科融合的方法 。 以服务 国际人才 对 教师而 言. 教学改革无疑意味着工作 量的极 大增加 。因为改革 需求 、 提高质量为主线 , 构建以分层分类培养为基础 、 提升创新能力 为 将直接 导致整个授课体 系的全面调整 。关乎课程 内容的重新分配 、 教 重点的培养机制 . 探 索人才培养体系 的改革 。按照 “ 国际化高精尖 培 学方法的改进 等各个方 面 但如果想要获得具有实质性突破的教学改 养、 政产学研协 同育人 ” 的人才培养路径 . 努力培养具有 国际视野 的高 革 . 就必须去除保守传统 的教学理念 , 不断对 现存教学方式进行反省 , 素质创新人才 。 大胆尝试并探索新 的教学模式 因此 . 为了最大程度激 发教师参 与教 2 - 2 完 善人才 引入机制 . 建设 国际化师资队伍 学改革的积极性 . 发挥 每一位教师的智慧 和内在动力 , 必须建立 完善 人才引入是关系到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 , 科学合理 的引入 国际化 的教学改革激励机制 . 对每一份努力及付 出给予奖励。 此外 , 倡 导并鼓 优 秀人 才 . 是 提升教学质量 的重要之举… 一方面 . 引入具有 国际教 育 励学生参与教学改革 。 学生是教学 的主体 , 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 , 才能 背景的青 年优 秀人才 : 另一方面 . 不断拓展人才柔性 引入方式 。 将 引进 减少改革过程中走 的弯路 . 确保改革的方向及效果。只有通过建立完 专家和引进智 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 建立完善 的人 才引人机制。 引进 善的激励机制 . 才 能最大程度调动教师 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使其 专 家. 是指选聘具有 丰富教学经验的国外教职人员来校开展长期工作 主动地 、 自觉 地进行改革 , 推动教学研究及改革工作在 开放 、 高效 的环 是指专家本人虽不来校 , 但可 以用其智力为我方服务。在 境 中 开 展 。 ; 引进智力, 人 员引进方面 , 需制定严格 的人才评审 、 遴选及考核规则 , 对不 同级 别 建立完善的国际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是确保教学改革效率 、 提 的人才提 供不 同的薪 资及待遇 . 实行“ 一人一薪” 制度。 此外 。 应特别重 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的保障需要三方的支持 , 分别是教 视 外籍人员任教 的稳定 性及连续性 . 对 于教学质量较 好的老师 , 可以 育局等政府机关 、 校方的教学质量考核 小组 、 社会 中的教育评价 中介 实 行逐年递增的奖励机 制 . 确保教职人 员的稳定性 . 便 于建立师生感 机构1 4 1 教育局等政 府机关则通过宏观管理及控制来保 障教学 改革的 情. 为学生 的长期持续学 习提供便利 在 引进 智力方面 . 同样需要特 方向及质量 : 教学质量考核小组 , 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 平测试 、 学生评 别重视 因为即使 国际高层次人员人在海外 , 但他们可 以以兼职 的形 分反响等方针 对不同科 目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考核及评估 ; 社会中的 式 担任我们的教学顾 问 、 或教学质量考 核小组专家 . 这样仍然可 以将 教育评价 中介机 构则从就业学生 的能力测试及市场反 响进行 评估及 他 们的先进理念 、 思 想或教学成果传达 给我们 . 为提高教学质量给予 反馈。 重要 贡献 。 国际合作 的开展对 于 目 前我 国高校教育国际化 . 提升高校教学质 2 _ 3 丰富教学方式 、 开设 国际远程教育 量。 扩大国内高校 的国际影 响力 、 提升 国际知名度 ,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在与 国际一流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 . 加强双方 师资相 用。 通过树立国际化 先进教学理念 : 完善人才引入机 制, 建设 国际化师 互探讨 教学方 式的改进 参照世界高水平学科 . 选用 国际知名 的英 文 资 队伍 : 丰
国际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
国际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国际教育合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本国教育水平,还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本文将就国际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中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
一、国际教育合作的重要性国际教育合作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资源得以互补。
例如,发达国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教育质量。
另外,国际教育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他们可以通过交流项目走出国门,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模式,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二、国际教育合作的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教育合作所带来的机遇也与日俱增。
首先,教育机构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学生了解到某个学校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合作并开设了相关项目时,他们更有可能选择这所学校进行学习。
其次,国际教育合作为教育机构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学术支持。
不同国家的教育机构可以共享课程、教材等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国际教育合作的挑战国际教育合作虽然带来了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合作伙伴选择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教育机构来说非常重要,合作伙伴的专业水平和声誉都直接影响到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合作项目的管理与运营也是一个挑战。
跨国合作需要对教学计划、人员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国际教育合作是为了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同时,国际教育合作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具有跨文化背景和国际经验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国际化的职业环境。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与人才培养研究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与人才培养研究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之间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外合作的动因、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的动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全球化时代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合作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交往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其次,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国内外合作的另一个动因。
国际间的合作可以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双方高校都能够从中受益。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学生交流、师资互访和项目合作等形式。
首先,学生交流是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学生交流项目,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学术氛围,提高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
其次,师资互访是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之间的互访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教学方法的互鉴,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最后,项目合作是合作的又一种形式。
通过开展合作项目,双方可以共同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增加高等教育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的机制包括政府间合作、高校间合作和企业参与合作等方面。
首先,政府间的合作是合作的基础和支撑。
政府间合作可以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和建立合作机构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
其次,高校间的合作是实施合作的核心。
高校之间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来推动合作项目的开展。
最后,企业的参与是合作的有力推动力。
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促进高等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国内外合作中,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办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探讨如何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通过与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可以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可以开设与国外高等院校合作的双学位项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
还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让学生了解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动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迫在眉睫。
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或实习,在跨文化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
创新创业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化办学的平台下,可以与国内外企业或创业孵化机构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
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创业比赛或创业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培养效果。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课程成绩评估、综合评价、学术论文评审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还可以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培养过程和成果,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参考。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注重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创业机会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出优秀的本科人才。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化办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相应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社会需求。
本文将探讨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国际化办学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学术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机会,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竞争优势的人才。
国际化办学为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术资源。
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拓宽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国际化办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文化交流机会,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作环境。
国际化办学为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优质的师资资源。
引进国际化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些优秀的师资力量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机会,激发其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
师资的国际背景和经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
国际化办学为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交流项目、企业实习等,学生可以拓宽实践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
国际化办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海外留学机会,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化办学为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学校和学生的品牌价值。
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吸引国内外优秀学生和教师。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国际化背景和经验的人才更容易在就业市场上找到理想的职位,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施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和交流,扩大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渠道,提供丰富的跨文化交流和实践机会。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际化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办学旨在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本科人才,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发展需求。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本科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仅仅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已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跨学科角度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在跨文化环境中学习,培养出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国际化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推行国际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办学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开设双学位、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等方式,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国际交换生项目,在国外高校学习一学期或一年,与外国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了解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文化背景。
通过与国外学生交流互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培养出一种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思维方式。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跨文化交流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和实践教学项目,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跨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中,培养出一种灵活应对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参加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提升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的更新和变化速度很快,要培养具有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人才。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构建产学协同和国际合作联合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深化产学合作构建产学协同和国际合作联合育人机制是一个有益的举措,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学校可以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将产业需求和趋势融入到课程设置和教学中。
通过实习、实践、项目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积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与国际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可以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交换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机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
4.拓展学生国际交流渠道: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机会,如短期访学、交换生、实习、科研等。
通过这些机会,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5.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性比赛、展览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国内外就业市场和行业趋势,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可以与国内外企业、机构等建立人才推荐和招聘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7.建立国际合作联合育人平台:通过建立国际合作联合育人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平台可以包括课程学习、实践锻炼、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机会和展示舞台。
总之,构建产学协同和国际合作联合育人机制需要学校、产业界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国际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
干尝试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参与学校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
多年来,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与欧、美、澳等国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通过积极推进教学主体国际化、科研内容国际化及学生视野全球化的改革,推动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水平,改进了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符合“卓越工程师”要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国际合作;教学改革;教学主体国际化;科研内容国际化;学生视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4-0035-04
高等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正处于新的发展浪潮中,各高校都在谋求自身的发展。
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为各个学校寻求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与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同时,高校外事工作也是高校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改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法,对推动高校工作的全面发展起到
了积极作用。
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背景,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地缘优势,一直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在选择国际合作办学伙伴时,选择了在国际上具有特色或者有成功办学经验的知名院校。
通过多年的积极探索与努力,目前已经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等国外高校土木工程系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教学主体国际化、科研内容国际化、学生视野全球化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这些举措对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教学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外合作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1-3]。
一、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国际合作办学方面的探索
(一)教学主体国际化方面
教学主体国际化即教学的师资和学生国际化[4],土木工程系将“引进来”和
“走出去”战略有机结合,由最初阶段的“教师引进来,学生走出去”模式逐步发展为“教师引进来与走出去,学生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发展模式。
(1)教师引进来与走出去。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校际合作的首要环节是教师队伍的交流,从而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先进性
和国际性[5]。
为此,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每学期都会邀请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教授、名师来校授课教学。
如先后邀请了德国工程地质学会、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岩土工程系,以及卧龙岗大学土木工程系的知名教授结合地下水资源保护、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预报技术、地下工程冻结法施工及铁路路基排水与沉降计算等专题讲授工程地质、环境岩土工程等本科课程和工程数学、计算岩土力学等研究生课程。
学生通过接收海外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知识架构,认识到整个学科的国际发展趋势,提高国际化视野和认知水平。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名校合作,土木工程系每年派遣优秀教师去国外进行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培养卓越工程师”提供了师资保障。
(2)学生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每年均选派成绩优异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去国外高校接受培训,参与其研究课题,并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通过双方联合培养,学生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丰富了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思路。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爱因斯特海外实习项目等资助,学校积极与国外知名企业联系,组织学生到国外企业和研究所工作实习,至今已选派数十名学生到国外参加工作实习。
通过海外实习项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以后工作的掌控和定位能力,使学生切实了解到本专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工作情况,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提供有力支撑,并
通过国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有力地推动了本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学生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创造引进来的条件,吸引欧美等发达地区学生来土木工程系学习,以开放的方式来反推自身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及外国留学生的要求。
近年来陆续接受德国、美国等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通过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为我校教育模式的改进提供动力。
为此,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于2012年、2013年被德国科技与教育部遴选为德国大学生(含硕士生与博士生)海外实习与进修基地,促进了中外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推动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且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二)科研内容国际化
为了给“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土木工程系一直致力于推动本校与国外高校在科研项目上的合作,结合双方各自的科研课题及双边合作科研课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工程背景和经费支持。
如通过与德国达成协议,土木工程系先后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及博士后基金项目提供给学生作为支撑项目,德方先后提供德国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德国科教部基金项目吸收中德双方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
科研课题的交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中外团队成员协同工作的能力,拓宽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经过多年的努力,土木工程系已联合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德国亚琛市政府德中中心等单位成立了中外产学研中心,并结合上海市盾构施工项目、德国亚琛矿山边坡项目培养中德两国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中外联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典范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