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词意,在品读中想象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相媚好”一词展开理解词意。

品读词句,引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都知道不少古诗吧?能说说这些诗的题目吗?
 生:《望庐山瀑布》
 生:《所见》
 ……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诗给咱们朗诵朗诵怎幺样?
 生:《所见》
 师:(评价)你就像个小诗人!
 生:《四时田园杂兴》
 师:好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呀!
 生:《送孟浩然之广陵》。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1.课前煽情:听吴音、说乡音。

2.回顾《村居》:师:看视频,这样的村居你感觉怎么样?生:美丽师:难怪高鼎醉了。

这里是酒喝多了吗?那是什么?生:被景色陶醉了。

(板书:陶< 美景 >醉)3.揭示新学内容《清平乐村居》介绍词牌名、读题,注意“乐”的读音4.出示全诗,读顺(1)注意“剥”读音。

创设两个情境:作为bao读的意思作为bo读的情景(2)读好词,注意上下阕的停顿。

5.看图读诗,结合图读出自己的理解。

(1)师:那些句子的意思你理解了?(学生说中理解“翁媪”“无赖”的意思)(2)理顺整首词的意思:师读,生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感受诗意。

6.品读,把诗读饱满。

(1)品令人陶醉之景师:(看视频)这是一幅怎么样的村居图?生:美丽的师:从哪里看出?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师:读了这句诗,你看到了什么?生:……师: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草?生:青青的师:为什么用了两个青?生:……师:这还不够美,你还看到了什么?生:……师:把你看到的融进词里读一读。

师:静下心听一听,你还能听到什么?生:……师:把你听到的融进词里读一读。

师:在用你的鼻子闻一闻,你还能闻到什么?生:把你闻到的融进词里读一读。

师:环境如此优美,怎能不让人陶醉?让我们把看到、听到、闻到的融进词里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会陶醉,还有谁会陶醉?生:这一家人。

(2)悟令人心醉之情A.说大儿子师:这还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生:幸福的村居师:我不敢苟同,这大儿子幸福吗?面朝黄土背朝天,且我们学过《锄禾》,苦呀,何谈幸福?同意我意见的举手。

生:……师:他的勤劳会得到什么?生:……师:是为了自己吗?生:不是师:他的劳动还为了谁?B.谈二儿子师:二儿子织鸡笼为了水?C.论小儿子师:那小儿子幸福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你们说说他幸福吗?为什么?生:……师:这里的卧是怎样的卧?谁给我做做样子?(结合图和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师:再瞧瞧那两条小腿儿,又是怎样一个动法?(用两只手做手势)师: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个小孩?D.体相媚好师:看着这三个儿子和着优美的景色,老两口又会说些什么呢?(同桌扮演两位老人)师:你刚才对老伴儿说了些什么?生:……师:老婆婆,我替你的老伴儿问一句,你今天为何不去田里干活儿?生:……师:老公公,我作为一个外人,我想问问,你的脸上为何红了?生:醉了师:是怎么最的?生:……(引导学生说酒醉、陶醉、心醉)师:是呀,老两口醉了,他们陶醉了,心醉了。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而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指课题)一起读。

生:清平乐村居师:我听到这一个字,有人读“yuè”有人读“lè”,该怎么读,谁来说说?来,拿话筒。

生:应该读yuè,师:为什么呢?生:因为这《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当时即兴写成的一首小歌,所以读yuè师:噢,清平乐在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可以唱的曲调,我们一起读生:清平乐师:而《村居》是词的题目,我们读的时候中间要注意停顿,好,一起读“清平乐村居”齐生:清平乐村居由一首高鼎的《村居》自然的导入课题,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跟读,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了解词牌名的正确读法,其中也渗透了读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词,课件展示全文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好,请你生:每行字数不相等,师: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长短句,这样词的结构才更加鲜明,这是他的发现,还有谁发现了?好,你说生:我们读的都是绝句和七律,而这一个每行字数不相等,我第一次读这样的。

师:你和他的发现一样。

还有谁发现了什么?这中间…….好,你说生:中间空了一行,而且这两首小歌都是一个作者写的师:不叫两首小歌,这是一首词的两部分,上面的一部分叫上片也叫上阕,下面的一部分叫下片也叫下阕。

就像一首歌词的两段一样,明不明白?还有它的题目上有不一样,有词牌名,这是诗和词形式上的差别。

课文,课前读过吗?生:读过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词与诗的区别,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了词的特点。

师:读过三遍以上的举手,好,非常好,预习是非常好的习惯,好,请放下,下面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读?好,请你。

5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pdf

5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pdf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第一首古诗(板书:牧童)师生齐读题目师:中国古诗讲求的是“景真,意新,诗美,律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书:吕岩)师:谁了解吕岩,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传说是八仙之一。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生:不识好人心师:吕岩是八仙之一,是一位神仙,流传的故事很多,那神仙怎么会写诗?生:因为是传说,传说是从现实中提取的。

师:懂得多,说得好。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写的是怎样的诗?再读题生齐读题目师:注意,“牧”的左边是“牛”,写的时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要求读通顺,流利,时间一分钟。

生自由读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个体读师:怎么样?(掌声)生:个体读师:诗中还有一个生字找一找。

生:“蓑”师:谁来提醒大家学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生:草字头,上下结构,下面是悲哀的哀,多一横。

生:它是平舌音,不要念成翘舌师:全班同学一起读顺这首诗生再齐读师:越读越好了。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注意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

生同桌互读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生:这首诗对仗工整,“六七里”对“三四声”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还有吗?有谁还发现了新问题呢?生:“横野”是什么意思(板书:横野?)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是“广阔的原野”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六七里”有多大?(板书:六七里)师:待会儿我们慢慢的去研究生:为什么是“卧月”明,而不用“卧明月”?师:(板书:卧明月)生:牧童为什么躺在草地上,而不回家呢?师:你很细心,还很会动脑筋。

那我们先来了解牧童是怎样的孩子,就能解决刚才的这些问题?这首诗的题目“牧童”第一句写了牧童是怎样的孩子?请大家再读读诗句,思考这个问题?生自由读师:这句是写什么?生:写景的师(板书:景)写了怎样的景色?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你觉得他是怎样的牧童呢?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精选12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精选12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精选12篇)《清平乐·村居》篇1师:中国的古代文学是博大精深的,尤其是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的辛弃疾的词。

生:读课题。

师:有谁知道辛弃疾吗?生:辛弃疾是爱国诗人。

生:他发动过群众,抗击过金国。

师:介绍辛弃疾。

生: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分两段的,前一部分是叠词。

师:不是叫叠词。

听老师介绍一下。

村居才是题目。

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稍停顿一下。

生:读。

师:读了村居,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村民们在田里种地,汗水一直往下掉。

生:我看到了茅草盖的房子。

生:我还看到村子。

师:同学们通过想象,使题目有了更多的意义。

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子的呢?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生:读。

师: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特别注意的,好好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哪些生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的?生:“翁媪”的“媪”。

师:“翁”下是个公字,你来猜一下,是个什么人?生:老爷爷。

生:老年人。

生:翁是一个老爷爷。

师:媪呢?生:老婆婆。

师:一对老年夫妻叫做──生:翁媪。

师:还有吗?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相媚好”。

师:“相媚好”什么意思呢?生:感情非常深的意思。

师:在这篇课文里是谁和谁“相媚好”?生:老爷爷和老婆婆。

师:还有理解的词吗?生:锄豆。

师:这是个翘舌音。

一起读。

生:溪头卧剥莲蓬。

师:这个“剥”是个多音字。

当它作为一个动作时,就读bāo,当它作为合成词时,就读bō。

生:读小黑板上的词。

剥(bāo)花生,生吞活剥(bō)。

师:下面谁来把整首词读一下?生:读。

齐读。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最喜小儿无赖,小儿子非常无赖,为什么会讨人喜欢?师:这个问题我们等会儿再讨论。

从词的表面上看呢?生:一般的诗都是四个,一模一样的,这里有的长,有的短。

师:词又叫做长短句。

读起来也非常有节奏。

生:这首诗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师:词一般都有上、下两部分组成,叫成上片、下片。

待会我们读这首词时,上、下片也要有停顿。

《清平乐村居》优秀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优秀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优秀课堂实录《清平乐村居》优秀课堂实录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

谁来读读课题?(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峰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

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师:同学们,方悦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确实,宋词和唐诗、元曲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乐演唱,有点象我们现在的歌词。

那么“村居”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学生自由读)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生:翁媪(weng ao)读错了!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宾,李惠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户人家的大儿子在田里锄豆。

生:还有一幅画面,二儿子在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

师:“全神贯注”用得好!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

师:同学们读懂了词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

这些画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画面情境表现出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及点评1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及点评1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及点评1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nɡ ro)吴侬软语(w nnɡ ruǎn yǔ)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让我感到格外的亲切。

赞可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

窦桂梅老师课前没有和学生接触,但这种瞬间即逝的课始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她和孩子们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只有真正的艺术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站在课堂上的窦老师,犹如一团激情燃烧的火焰,迅速点燃了学生,这个课堂一下子沸腾起来。

让学生用方言问候,看似闲笔,实则为后面品悟词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埋下了伏笔。

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词的作者是。

生齐读:辛弃疾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放音乐。

(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

(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以是哪一首的词牌呢?生:卜算子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生:读清平乐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3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3篇

评析是指分析、评论。

分析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的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分享的《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了解“吴音”,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

运用朗读、想象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乡村生活。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实录(一)、对诗热身,导入新课师:我国古代诗词中就有许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春景的诗句,你知道哪些?谁能背上几句?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师: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还有两节: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看来同学们很喜欢积累古诗词。

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二)、释题师:(板书:清平乐·村居)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好,在这里“乐”读“yuè”。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清平乐·村居”。

师:“清平乐”是词牌名,而“村居”是词的题目。

(三)、初读,知晓词意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读不懂的词标注出来,同桌互相交流。

(出示全文)生:自由读《清平乐·村居》。

师:谁愿意读这首词?(指名读)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得流利,比较有感情。

师:你真会评价,哪一句读出了感情?生:“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最喜”读得好。

师:文中的小儿在干什么?生:剥(bāo)莲蓬。

师:你说得对,老师奖励你推荐一名同学来读。

生:我推荐伍晓锋。

生:朗读《清平乐·村居》。

师:读得真好。

来,我们全班都来读一读。

(齐读)师:有没有读不懂的?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词中的“翁媪”指什么人?生:“翁”指老翁,也就是老爷爷;“媪”指的是老妇人,也就是老奶奶。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5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大意,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展开想象,领悟大意。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图文结合领悟词意。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课件配音画)美美地诵读,不但把我们带入了阳光明媚、无限美好的春日,又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初夏时节,子规声中那烟雨迷蒙、一片繁忙的江南,真是诗中有画呀!在古代文学的宝库里,唐诗宋词并称双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词,看老师板书,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读课题。

(师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师:读到村居不由得就想到了农村,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那些乡村画面?(生:会想到乡村的小草房,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生:会想到绿油油的田地,路边开着野花……)(生:会想到乡村的农民生活的情景……)师:辛弃疾笔下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呢?请你轻轻地打开课本,读这首词,要注意“要读得准确、流利”。

(此句用幻灯片出示让学生读)那么,请你结合预习情况,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生:我们要注意“茅”的读音。

我还知道茅是草字头)师:草字头的字一般表示与植物相关,茅俗称茅草。

那么茅檐就是——(生:茅草屋)师: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茅草屋是什么样的吗?(生读茅檐一句)师:请同学们接着汇报。

还有哪些字词要注意的?(生:我认为溪字值得注意,这个字最难写)——出示“溪”的字理图,解释一下溪的字义。

师:接着汇报(生:我认为剥字值得注意,它是一个多音字。

一个字音读bo,能够组成剥削,另外一个读音是bao,能够组成剥花生)师:我们还能够剥什么?(生:剥花生、剥桔子、剥栗子、剥香蕉……)师:把花生的皮去掉就叫?生:剥。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听说你们开了情智阅读课,我先来考考你们的情智。

师:冬天来了,春天生:春天还会远吗?师:春天来了,春风给我们什么感觉?生:春风吹人,感觉暖洋洋的。

生:春风吹得人懒洋洋的,想睡觉。

生:春风是暖和的。

生:春风是温柔的。

师:春风能不能用刀来形容?生:不能。

师:贺知章的诗《咏柳》是怎么写的。

生背。

师:再背后两句。

生背。

师:再背后一句。

生背。

师:春风是不是剪刀?生:不是。

师:为什么比作剪刀?生:春风吹来,草儿绿了,树叶绿了。

师:为什么不说“二月春风比似菜刀”啊?生:不能这么说。

生:这样说不好,太不优雅了。

生:我觉得比方成剪刀把柳叶剪得细细的好。

师:一般说,花和叶子谁更好看?生:花。

师:谁来背背杜牧的诗《山行》?生背。

师:一起背最末两句。

生背。

师:满山的红叶给你什么感觉?生:代表吉利,满山红叶给我们带来吉利的信息。

师:秋天在杜牧的眼里是最美的,秋天是激烈的、浪漫的。

这是杜牧的发觉。

师:在一些诗句中,看似和常规不一样,看似冲突,但认真品读起来,却恰恰是好的、有生命的,是独特的发觉。

课前谈话中透露甜甜的聪慧。

这个聪慧就是通过谈话,让同学从古诗中发觉冲突,春风与剪刀的冲突,花和叶的冲突,这些冲突看似对立,实那么统一,实那么和谐。

春风像剪刀一样吹绿了柳叶,满山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红还美。

这样的谈话为课堂上同学发觉诗词中的冲突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这课前谈话中充斥了甜甜的语文味。

上课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清平乐村居》。

生读题。

师:课文都读了,意思也基本清晰了,你读到这是怎样的村居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自己读课文。

师:谁来读上片,也就是前四句。

生读师:读得正确、流利。

谁能读得有韵味?生读师:好的,我们一起来读这四句。

生齐读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图画?生:我看到茅草房。

师:什么样的茅草房?生:我看到的茅草房,屋子很小,很低。

师:谁接着来?生:我看到了一对夫妇,在茅下,一边喝酒一边谈话生:我还看到了一条小溪,两岸青草,一对老夫妇一边喝着酒,一边谈天。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吟、品、象、境、和,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词诗⽐读,了解词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弃疾写的⼀⾸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写的时候中间要空⼀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

学⽣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将这⾸词和⾼⿍的同题诗《村居》⽐⼀⽐,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样的地⽅。

(出⽰课件)⽣:我发现《清平乐村居》的题⽬有两个词⼉,⽽古诗《村居》的题⽬只有⼀个词⼉。

师:对,多了⼀个词牌名。

有同学知道词牌名有什么作⽤吗?学⽣⽆⼈回答。

师:谁来读⼀读注释?(出⽰课件)⽣:词牌名,代表某⼀种特定的曲调,规定了这⾸词的字数、押韵等。

师:同学们,在古代,词是和着⾳乐唱的。

⽤“清平乐”这⼀词牌填的词,曲调是双调,⼀共有四⼗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

⽣:《清平乐村居》分上下两个部分,中间还有⼀个空⾏。

《村居》只有⼀个部分。

师:你看得真仔细!同学们,这⾸词有两个部分,上⾯⼀部分我们可以叫它“上⽚”,下⾯⼀部分呢?(出⽰课件)⽣齐:下⽚。

师:上⾯⼀部分还可以叫“上阙”,下⾯呢?⽣齐:下阙。

师:谁再⽐⽐,还有什么不⼀样的地⽅吗?⽣:《村居》每⼀句的字数都是相同的,《清平乐村居》每⼀⾏的字数不相同。

师:每⼀⾏的字数有多有少,所以词还有⼀个别名呢,⼀齐叫叫它。

(出⽰课件)⽣齐:长短句。

⼆、正⾳识字,初读知韵律。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由地朗读这⾸词,注意将字⾳读准确,将句⼦读通顺。

学⽣读课⽂。

师:能读准这些⽣字词吗?(出⽰课件)⽣齐读:翁wēnɡ媪ǎo 锄(chú)⾖莲蓬(penɡ)师:双⾳节词,后⼀个字读轻声,读⼀读看。

⽣齐读:莲蓬(penɡ)师:但是,在这⾸词⾥,为了合仄押韵,“蓬”要读第⼆声。

⼀齐读。

⽣齐读:莲蓬(pénɡ)师:还有⼀个多⾳字。

会读吗?(出⽰课件)⽣齐读:剥(bāo)师:剥,是⼀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

师: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动作?⽣:剥桔⼦。

(五年级语文教案)窦桂梅老师《清平乐_村居》课堂实录及点评

(五年级语文教案)窦桂梅老师《清平乐_村居》课堂实录及点评

窦桂梅老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及点评五年级语文教案整理:_____ (省、市、区、县)__ (省、市、区、县)海光中心小学彭顺羊点评:_____ (省、市、区、县)__ (省、市、区、县)海光中心小学刘飞11月23日,有幸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 2006―省、市、区、县)小学校长培训班”的研讨活动上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清平乐·村居》,感受了她火热的激情,感受到她深厚的教学功力、扎实的语文功底。

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师:(纠正读音)上饶(sh a n r貝吴侬软语(wú nón g ru a n y⑪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让我感到格外的亲切。

赞可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

”窦桂梅老师课前没有和学生接触,但这种瞬间即逝的课始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她和孩子们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只有真正的艺术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站在课堂上的窦老师,犹如一团激情燃烧的火焰,迅速点燃了学生,这个课堂一下子沸腾起来。

让学生用方言问候,看似闲笔,实则为后面品悟词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埋下了伏笔。

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ànɡráo)吴侬软语(wúnónɡruǎn yǔ)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词的作者是。

生齐读:辛弃疾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放音乐。

(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

(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是哪一首的词牌呢?生:卜算子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生:读“清平乐”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生:读“村居”。

师:读了“村居”,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房子。

我想到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真好。

他想到了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清平乐村居的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的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的课堂实录设计理念:1.从儿童出发,在文化的视野下,引导儿童信步诗词王国,“让学”于生,以生为本,顺学而导,让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得意、得言、得法。

2.诗词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抒情艺术,品读诗词应从形象入手,从意境入手,所谓“情缘景发”“意与境会”“思与境偕”,把握诗词韵感,体会诗词美感,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初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词的意境,初步体会词人的情感。

4.初步感受品读诗歌,体会古诗词“炼字”的妙处,学习遣词造句。

教学预备:老师预备:制作课件(文字、图片、音乐)同学预备:了解辛弃疾的有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诗词激趣,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颗灿烂明珠。

今日,老师也带来了一首非常的诗歌(出示),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谈“村居”。

留意书写:“清、村”左窄右宽,“平、乐”留意左右对称,“居”把“古”向外写写,字成梯形)。

重点引导读好“村居”,说说“村居”在你头脑中的印象。

3. 初读正音。

4. 体会节奏。

5. 比较诗词特点。

二、诗、画结合,理解意境。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你结合书中的插图,边默读边想象,你读懂了什么?2.其中,哪一幅画面留给你深刻的印象?(1)童趣图“卧”: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可爱,可以和“躺、坐、趴”等字比较。

引导读出小儿的天真、活泼、可爱。

无赖:可爱、顽皮的意思,对小儿的爱称(古今词义的差别)指名读(板书:趣)(2)乐趣图大儿、中儿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这两位儿子的?(勤劳、孝顺、能干)(3)情趣图主人公是:翁媪(书写:翁,引导从偏旁理解翁媪)吴音:是指中国吴地的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文中指江西上饶地区吴方言。

讲解“媚”:眉——媚——相媚好——亲热地交谈什么?引导想象老爷爷和老婆婆会说些什么,聊些什么?指名读(这对老夫妻多会享受生活的情调啊,板书:情)(4)清趣图低小:体会生活不富有。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一、导入一)播放“居”字的字形演变flash师:同学们,由这个“居”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你想到了什么?“一个人住在屋子里。

”“十口人住在屋子里。

”“居然之家。

”二)板书:吴音师:吴音是哪个地方的口音?生:……师:是的。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处乡音就是一段历史。

这故事,这历史,这文化,都化作了这一首首诗,一篇篇文。

三)通过词牌名和两段音乐的比较,引出课文。

1)幻灯出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师读全词,生读词牌名“破阵子”数遍。

(显然,学生对这首《破阵子》是生疏的。

加上这么大的场面,学生有些发怵。

所以开场的气氛略显沉默拘谨。

)2)师介绍关于词牌名的文化常识:解读词时,看词牌可以了解这首词的节奏和内容。

3)播放音乐(曲名不详),呈现金戈铁马的音乐意象。

(在音乐中,她情不自禁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总让我感觉像个交响乐团的指挥家。

呵呵~)。

再让学生交流感受。

生:雄壮。

磅礴。

(答题的学生依然不多。

她幽默地说:瞧战场的气氛把你吓的。

那场面,让你此时无声胜有声!)4)播放另一段音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它和《破阵子》是一样意境吗?生:不。

它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的。

师板书词牌名“清平乐”,让学生联系刚刚听到的音乐和词牌名,读读这首词。

二、初读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1)板书课题:村居。

让学生联系村的偏旁和“居”字,说说仿佛看到什么。

生……师:(接过学生的话)禁不住想起了高鼎的《村居》中,那般祥和、美丽的景象。

(同学生一起轻轻吟诵)。

2)指名读,读准生字“媪”和多音字“剥”(bao);指导学生读好上、下阙之间的停顿。

师:你怎不读剥(bo)呢?生结合“剥”(bao)的字义说明理由。

师肯定之。

3)配合手、脚的动作正确、流利吟诵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师:古人读词,讲究“手舞足蹈”。

手舞就是击掌。

(指挥学生击掌吟诵一遍。

果然,轻松欢快的味道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第一首古诗(板书:牧童)师生齐读题目师:中国古诗讲求的是“景真,意新,诗美,律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书:吕岩)师:谁了解吕岩,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传说是八仙之一。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生:不识好人心师:吕岩是八仙之一,是一位神仙,流传的故事很多,那神仙怎么会写诗?生:因为是传说,传说是从现实中提取的。

师:懂得多,说得好。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写的是怎样的诗?再读题生齐读题目师:注意,“牧”的左边是“牛”,写的时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要求读通顺,流利,时间一分钟。

生自由读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个体读师:怎么样?(掌声)生:个体读师:诗中还有一个生字找一找。

生:“蓑”师:谁来提醒大家学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生:草字头,上下结构,下面是悲哀的哀,多一横。

生:它是平舌音,不要念成翘舌师:全班同学一起读顺这首诗生再齐读师:越读越好了。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注意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

生同桌互读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生:这首诗对仗工整,“六七里”对“三四声”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还有吗?有谁还发现了新问题呢?生:“横野”是什么意思(板书:横野?)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是“广阔的原野”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生:“六七里”有多大?(板书:六七里)师:待会儿我们慢慢的去研究生:为什么是“卧月”明,而不用“卧明月”?师:(板书:卧明月)生:牧童为什么躺在草地上,而不回家呢?师:你很细心,还很会动脑筋。

那我们先来了解牧童是怎样的孩子,就能解决刚才的这些问题?这首诗的题目“牧童”第一句写了牧童是怎样的孩子?请大家再读读诗句,思考这个问题?生自由读师:这句是写什么?生:写景的师(板书:景)写了怎样的景色?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你觉得他是怎样的牧童呢?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

那么大的地方,一个人放牧,很可怜师:那里看出大?生:“横野”“六七里”师:“横野”是怎样的?生:一望无际的生:辽阔无边的师:是的,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查《辞海》,其中“横”有广和远的意思。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六七里?数得清楚吗?生:数不清师:我们学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三两枝”,“三千尺”都是不确定的数。

“六七里”也是虚指,但可以让人想象到原野的辽阔。

谁来描述一下第一句的景色生:(略)师:这个“铺”字让你想象到什么?生:草长得很厚师: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在这样的画面中,出现了牧童,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生:我觉的牧童是一个自由的孩子,牛爱怎么走,就怎么走,走到哪里都有草吃,牧童很自由师:能够联系环境进行想象。

还有谁有不同的理解生: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四海为家的牧童,很惬意,无忧无虑。

师:你们的答案和他(第一个)的不同。

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带着这个问题全班齐读第二句,再思考。

生全班齐读师:第二句写了什么呢?生:写了声音师(板书:声)师:在声音的描写中,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生:我觉得他是个快乐的孩子。

从“弄”可以看出来的师:弄是什么意思呢?生:逗弄师:这是书中的注释。

用注释帮助理解诗意是个好办法。

但大家可别小看“弄”,在古代诗句中,弹琴叫——生:他的身上撒满了月光生:月光像薄纱一样笼罩着它生:,牧童得饱饱的,打着饱嗝,摸着肚子,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躺在柔柔的月光下,天做被,地做床,甜甜地进入梦乡师:可见,诗人在这里再现了如梦如画的意境,是要突出月光的亮,月光的柔,月光的生:明师:所以是——生:“不脱蓑衣卧月明”师:我们可以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你们觉得是——。

生:乐生:好生:闲生:静师:读诗一定要联系诗句想象,这样才能进入诗中,进入画面,和诗中的人物,作者在一起,体会他们的心情。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读着首诗。

生齐读全诗师:听出了“闲”,还没充分体现出“乐”,能否变化一下节奏试试?(师轻轻敲击桌子,范读第一句,学生也跟着敲击,连续两遍,熟读成颂,把古诗读成了快乐的歌谣)这节课,我们再次领略了古诗的“景实,意新,诗美,律严”,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其他两首古诗词。

/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ànɡráo)吴侬.软语(wúnónɡruǎn yǔ)再读一读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词的作者是。

生齐读:辛弃疾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放音乐。

(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

(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是哪一首的词牌呢?生:卜算子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生:读“清平乐”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生:读“村居”。

师:读了“村居”,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房子。

我想到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真好。

他想到了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我们还想到什么?生:我想到了山村里低矮的草屋。

师:说具体一点。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草屋,矮矮的,很少的几户人家。

师:引读《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指名读《村居》,相机指导朗读。

wēnɡǎo wò bāo lián pénɡ翁媪卧剥莲蓬师:为什么念bāo?生: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

师:“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没有人知道。

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

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师: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

(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古人读诗时还会手舞足蹈,像这样(有节奏地手舞足蹈),师生齐读。

师:诗词是讲究平仄的。

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

老师引读,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

(师生齐读)师:读了三遍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生答看到的画面,教师就用视频出示画面,并要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师:把几幅画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师:放流水声。

生:少了溪水。

师:对。

小溪怎么流的呢?生:缓缓地流着。

生:叮咚地流着。

生:潺潺地流着。

师:说得真好。

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让我们在这潺潺的溪水声中再来读地读这首词。

放音乐,师生齐读。

师: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用了三个“溪”字,重复吗?为什么?生:不重复。

因为这里的三个“溪”表示不同的意思。

师:具体说说看。

生:第一个“溪”是说在溪岸上,第二个“溪”是说在溪东,第三个“溪”是说在溪头,就是在小溪的上游。

师:说得真好。

这里的三个“溪”表示三个不同的地方,并不重复。

诗人会在哪儿呢?他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生:诗人会在屋外。

他看到了小溪。

生:诗人会在屋里,看到了翁媪相媚好。

生:诗人会在小溪边,看到了大儿在溪东锄豆。

师:具体在哪儿?生:在溪对岸。

生:诗人在溪边看到中儿在织鸡笼。

生:诗人在溪边游玩,看到了小儿在溪头剥莲蓬。

师:诗人可能是诗中的人吗?为什么?生:诗人可能是诗中的老翁。

生:诗人可能是诗中的小儿。

师:放溪水音乐,引读。

(让我们再来读读,把诗中的人、景印在心里。

)师:谁来用一个字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生:美。

生:爽。

生:好。

师:最好能用诗中的一个字。

生:醉。

师:“醉”字好啊,(板书:醉)村里的景让人都醉了。

沉醉不知归路。

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和这家翁媪聊聊。

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相媚好”什么意思?生:互相夸奖赞美对方的好。

师: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夸赞对方的好?生:我来说翁夸赞媪,翁对媪说:老伴啊,你真能干,为我生了三个儿子。

生:翁对媪说,老伴啊,你真漂亮啊,这么大年纪了还是这么美。

师:我们再来夸一夸翁吧。

出示: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

生: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也很能干,家里全靠你一个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

生: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真能干,三个儿子全靠你来教育,家里的生活全靠你一个人。

……师:执子之手,白头偕老。

唱(《最浪漫的事》)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

我们再来夸夸三个儿子。

先来夸夸谁?生:我来夸大儿:你真能干,知道帮爸爸、妈妈干活了。

你真勤劳!师:是啊,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也许什么也没说,就这么媚好,就这样让人醉了。

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

”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生:卧在那儿剥莲蓬。

师:“卧”什么意思?生:趴的意思。

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

生:溪头趴剥莲蓬。

师:好不好?生:不好。

师:为什么?生:“趴”没有“卧”好,不生动。

师:还可以用哪个字?生:躺、睡。

师: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