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综合算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会做分步是不够的。
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因为只有在综合算式中才能体现括号的作用。
解决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学习的落脚点。
因为学习带有括号的运算是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有括号的算式怎么算。
对于运算顺序的学习,要和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起来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混合运算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篇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篇《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精选篇1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
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
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
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例5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有无括号括号的位置括号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足之处:1 还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
学生在用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
有的学生出现了没用小括号计算。
这个时候应该让学生结合题来说一说,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那么在课堂中是由我来告诉学生的。
2 对于学情分析还不够透彻。
在例5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经过前面的学习应该不存在障碍。
可以是实际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比较多,体现在不参与计算的数怎么办,运算顺序不清晰等等。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2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冀教版小学数学
3年级上册教学2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教学本节课时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探究,借助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得到更好的理解;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让学生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10篇)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数学的第五单元学习的混合运算是两级两步混和运算,即乘加、减,除加、减的两步运算和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这部分内容也是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是十分重要的知识。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
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
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同时,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
如:6×4+18读作: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二、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课件的设计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味“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量,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预学习活动的能力。
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体味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
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
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浮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惟独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最后通过对照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备课时感觉设计都还不错,课堂上,从学生的表现,我感到学生参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高,课堂气氛也没有想象中活跃,在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主动参预、尝试探索。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索新知的新乾坤。
我们应创设让学生主动参预探索的活动过程,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干充分调动学生参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获得探索成功的欢跃,多角度的巩固强化新知。
我发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一新版的课本中例题的呈现就是一道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这样的呈现简单明了,但似乎没什么能吸引学生去探索的东西,所以我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创设了一个情境:“红花有525朵,黄花朵数有81朵,蓝花有56朵,绿花朵数是黄蓝朵数之差的3倍,求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接着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同学们自主思考得出:要求出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就应该先算出的绿化的朵数。
先让学生通过列分步算式,再把分步算式并成综合算式。
许多同学把算式列成525 ÷(81-56)某2后,发现计算顺序与解题思路产生矛盾。
这时我出示了中括号,并说明当小括号不够用时,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而且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从分布到综合突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因此学生自己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的错误原因基础上认识中括号,从而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比,不仅知道为什么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中括号。
这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清楚、扎实,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习惯去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与中括号不恰当的使用,我觉得本课还有一些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尽可能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
如在教学中,可加入“画顺序线”,即可增加形象感,并多加入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篇二《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片断:1、出示例题图,看图,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交流。
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5篇)
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5篇)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索的地方:新与旧——运用学问的迁移,让同学自主探究新知。
数学教学肯定要充分考虑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同学通过自己的额思索就能猎取的学问,老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同学自己去实现学问的迁移。
同学对混合运算的挨次已经有了基本的熟悉,这些人是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小括号的两部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同学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学问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运用学问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同学进行计算练习:在数之间添+、×符号,而后再添-、÷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挨次。
让我们稳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这一过程让同学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挨次。
在同学初偿学问迁移的味道时,我再让我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同学利用学问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学问的联系,把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究,真知就离我们不远,胜利就在我们手中。
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详细问题中,理解运算挨次,把握简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详细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念,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把握混合运算的挨次。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联系同学的生活阅历,激发学习的爱好,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
这样不仅使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更便于同学主动调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同学对运算挨次的理解。
二、留意新学问与旧学问的冲突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同学认知水平的差异,消失了许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消失了不同的想法。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这周我们进行了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孩子们虽然不是首次接触混合运算,但孩子们却是首次接触脱式计算。
三个例题的讲解以后,出现了种种问题,尤其是之后讲解的问题解决,更是有一部分孩子难以理解。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接下来要进行第五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会综合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加强练习,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复习准备期中考试。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
积极引导,发挥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时,我出示例2,问与例1相对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出:分数四则运算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
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含试卷)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思维直观的特点,通过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初步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为了促进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课堂上我把发现法与讨论法现结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2)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自由说说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自己都学到了什么。
再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就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接着让学生把一些综合算式进行分类、对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再现和梳理。
通过看图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要能正确运用小括号。
以上环节,抽象的运算顺序与具体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但是仍需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车间进行改革后,人员减少了20%,产量比原来增加了20%,则工作效率().A.提高了50%B,提高了40% C.提高了30% D.与原来一样2.下面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n B,口 c.(0) D.C3.闰年的上半年有()天A.181B.182C.183D.1844.动脑筋,做一做。
如下图,将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压平,再左右对折压平,得到正方形ABCD,取AB的中点M和BC的中点N,剪掉三角形MBN,得到五边形AMNCDoD C D CN NA MB A0将折叠的五边形AMNCD纸片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引言在数学学习中,混合运算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水平。
其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知识点。
在本次教学中,着重讲解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概念、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总结。
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 - 混合运算的概念 -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优先级 -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解析3. 教学过程3.1 混合运算的概念首先,我简单介绍了混合运算的概念。
混合运算即在一个式子中同时包含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学生们通过例题的讲解和实践,明白了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3.2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优先级接下来,我重点讲解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优先级。
在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具有最高的优先级,需要首先计算其中的表达式。
同学们通过多组练习,逐渐掌握了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
3.3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强调小括号优先级的基础上,我讲解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对于括号内的表达式,可以使用递归的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具体的例子,同学们逐渐理解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
3.4 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解析最后,我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了解析和指正。
例如,忘记计算小括号内的表达式、计算顺序错误等。
通过纠正错误并加以解释,同学们对于混合运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 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难度。
-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
上完这课内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体会:(1)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数学情境则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因为只有在一种原始的情境、生活的情境、游戏的情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
我创设了小红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指导看图,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分部列式解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再通过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的方式,引出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究新知的新天地。
反思:如果能利用课件或挂图给学生更直接更形象具体的感受,效果会更好些。
(2)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探究。
例题不难,让学生“试一试”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了还给学生。
在学生列出了50-20÷5这道算式以后,我又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比较,让他们自己发现矛盾,而后引出小括号这一新规定,使他们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观察后,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抛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想象与交流的空间,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时小括号教学内容:教科书P74例3,完成P74“做一做”,P75“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1.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卡、五角星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两步计算,回顾运算顺序。
学生拿出口算题卡,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
4+3+3= 3+4+9= 9-3-4= 10+5-2=5+0+3= 3+2+1= 10-3+7= 7-0-6=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口算,计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及顺序,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2.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计算的口算。
二、情境呈现,认识“小括号”课件呈现教科书P74例3情境图。
动态演示:先出示10个五角星,再出示主题图,主题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欢欢和乐乐,对话内容依次出现。
(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根据获得的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充分为现实情境提供经验支撑。
(二)尝试解决,引发认知冲突。
1.师:求“还剩下几个五角星”,你打算怎么解决?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
2.汇报展示。
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教师板书有代表性的算式。
师:同学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列出了不同的算式,我们来看第三种,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生:10-2+3=5。
师:10-2+3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但是现在要先算加法,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呢?【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后,让学生尝试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创造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思考,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 提问: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2. 探究新知- 讲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
- 通过例题,展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让学生尝试解决导入新课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 提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展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特点,理解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
规律,还培养了他们在观察、分析、比较方面的能力。
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这些
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
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参与过程。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闻的心理特点,所以创设问题
情境时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这也体现了由疑生奇,由奇生趣的认知规律。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巧变复习题的运算顺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寻求问题的钥匙,从而将学生从复习旧知的老地盘引入到探究新知的新天地。
二、唤起探究兴趣,使学生真正沦为自学的主人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
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试一试。
教材中的试一试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学习
的主体地位上,把学习的主动退还给了学生。
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进行尝试计算、讨论交流,自主归纳、得出结论,并在尝试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尝试中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炮拳题型练,使学生在练中构成技能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不仅能使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能评价
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
为此,我在设计练习时尽
量努力做到题型多样、层次合理。
在练的时间里,我辨认出学生的排序除了等待强化。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带有小括号的两专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
在教学例题时,鼓励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例题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时,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图形是用木条钉成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的时()A.||||B.「二C.|||D.2.某商品售价60元,比原来定价便宜15%,求比原来定价便宜多少元?正确算式是()A.60+(1 -15%)-60B.604-(1 -15%)C.60:(1+15%)-60D.60X(1-15%)3.小明用一块54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木块削成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模型,他削去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A.18B.36C.27D.254.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既可能成批比例,又可能成正比例5.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涂色部分,正确的是()o5-8 B.4_9C.5-9D.3_46.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7.100克水中加入10克盐,那么盐的重量是盐水重量的()A B—c—D—9101111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2016年是闰年,它有366天。
B.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因数。
C.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D.分数值一定,分子与分母成反比例9.甲、乙两个圆的半径比是4:3,乙圆的周长是37.68厘米,甲圆的周长是_____厘米.10.某商场卖出两个进价不同的手机,都卖1500元,其中一个盈利50%,另一个亏本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鹤北小学王晶
本节课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体会:
一、导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能与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厅、好问的心理特点,创设题情境,以够激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与冲突,使学生迅速地迸发出主动参与学飞的激情。
由疑生厅,由厅生趣,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把将要进行的学飞当作一种自我的需要,自觉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本课导入阶段,我设计了两组试题,让学生找出,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把学生引入探究新知的新天地。
二、试----激发探究心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儿童天生具有好厅心,对未括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
所以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试做,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
就开妈独立进行尝试计算、讨论交流,自主归纳。
让学生在试一试中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在试一试中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练----设计层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形成技能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为此,在设计练习时我尽量做到丰富、层次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