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咬文嚼字》一篇。
详细内容包括对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解析、词句的修辞手法分析、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字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文字游戏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3. 生僻字词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释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板书内容:生僻字词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观点和论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包括作品名称、作者、修辞手法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推荐阅读《修辞学导论》等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僻字词解析2. 修辞手法分析3. 作者观点和论据的理解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僻字词解析1. 字形结构:分析生僻字词的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病。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讲解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一些语言文字使用不当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
3. 练习法布置一些语言文字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布置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语言文字使用不当的例子,如错别字、语病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提问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看法和态度,引导学生思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规范性。
2. 讲授新课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讲解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如“的”“地”“得”的用法、“主谓宾”的结构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讲解一些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设计课程概述本公开课主题为《咬文嚼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表达的精细之处,提高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
本公开课花费1节课时间,适用于高二年级语文课程。
本课程覆盖教学内容包括咬字嚼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分析优美的语言表达,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会:•理解“咬字嚼文”的含义,掌握优美语言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发扬自己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创造优美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咬字嚼文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咬字嚼文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有效的优美语言表达。
•如何发扬自己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创造出具有美感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首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咬文嚼字》,并让学生谈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然后,通过询问学生的见闻和经验,引出本节课要掌握的技巧和知识。
第二步:讲解(15分钟)首先,让学生对“咬字嚼文”这个词语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咬字嚼文”。
接着,通过以例句进行课堂讲解,为学生讲解优美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步: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组内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听取他人的表述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并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来进行表达。
第四步:展示(10分钟)展示学生所写作品,并进行评价和点评,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与感受。
第五步: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归本节课的主题,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和掌握。
教学评估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主要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法:•学生作品评级•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课堂互动教学资源•课件•教师所需的示范作品•课堂书写用具总结本节课程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咬字嚼文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 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语言特点理解
由于《咬文嚼字》涉及较为深奥的语言学知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中的一 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教师需要耐心解释,并辅以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思想内涵把握
文章中涉及到的语言学观点和思想内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教 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讨论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 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
使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 具,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板
书。
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手段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 等网络工具,进行线上教学和 互动,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
。
A
B
CHale Waihona Puke D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 过程和成果,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 力。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合作 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 表达能力。
反思与改进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目 标是否达成,以及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咬文嚼字》教学设
计
汇报人:
2023-12-28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与要求 • 教学评价与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 词,理解其含义和用 法。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咬文嚼字》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咬文嚼字》的背景和意义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演变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修养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咬文嚼字》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与《咬文嚼字》相关的视频和文献资料书写工具和纸张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咬文嚼字》的背景和意义教师通过讲解《咬文嚼字》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对于汉字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咬文嚼字》的背景和意义。
步骤二: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演变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演变,让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演变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实际书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演变。
步骤三: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和表达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汉字书写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准确书写汉字和运用汉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的练习和汉字表达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和表达能力。
步骤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修养教师引导学生提升语言表达和文字修养,提升学生在语言和文字方面的表达和修养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文字修养的训练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修养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背景和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的汉字书写和表达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汉字书写和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熟练度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修养能力的评估,评估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文字修养方面的表现和发展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创意设计和书法艺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汉字文化的研究和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设计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培养学生对字词的关注和挑选能力,让他们能够有效地运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准确、流畅语言表达的能力;3. 培养学生善于思辨、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4. 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准确、恰当的字词表达思想和观点;2. 了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特点,并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辨析能力;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选词和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学生用的课本、作文题目和文言文材料;2. 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范文;3.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和其他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字词游戏或者分享有趣的词语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示范与解释(15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有趣的故事、一段名人的演讲或者某个重要时刻的历史记载,与学生一起阅读,并解释其中的文言文词语和现代汉语词语的区别。
练习与讨论(2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辨析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并进行讨论。
可以使用填空题、选择题或者情景对话等不同形式的练习。
示范写作(20分钟)教师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比如描述自己的一个难忘的经历,并举例演示如何运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来写作。
学生练习(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作文题目,展开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作文展示与点评(20分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文,并进行相互点评和讨论。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建议,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收获,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阅读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短篇小说或现代散文等,进一步提高对字词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5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教学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咬文嚼字优秀教案导语:《咬文嚼字》是一本经典散文集,作者柳如是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中华文化中字词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思维和表达的影响。
本教案将以《咬文嚼字》为主题,通过深入解读文章的内涵,设计一堂精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意识,明白字词对思维和表达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字词的观点。
2.掌握如何运用正确的字词进行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复印或准备《咬文嚼字》课文。
2.背景音乐素材(具有古典气息的音乐)。
3.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4.提前准备或复印学生练习作文的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出古朴的氛围,并展示《咬文嚼字》的封面,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丽和深远。
2. 导入主题(5分钟)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汉字的重要性上,提问学生对汉字有什么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汉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们轮流读课文,教师适时解释生词,确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解读和讨论,逐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并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5. 讲解主题(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咬文嚼字》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6. 拓展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扩展思考,例如:a. 在现代社会中,字词的使用是否仍然重要?为什么?b. 在博物馆、古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汉字的展品和字画,你们对此有什么感受?7. 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练习的题目:“字词的力量”。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者课文的启发,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字或词对他们产生过的深刻影响。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这个词语。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敏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咬文嚼字》相关课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学作品和案例分析。
3. 小组讨论材料:案例分析题目和讨论指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咬文嚼字”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篇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这个词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咬文嚼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注意其中的“咬文嚼字”用法,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分析。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进行实践。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
(2)如何让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意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容易混淆或用错的字词,如“的”“地”“得”的用法,“启事”与“启示”的区别等,引起学生对字词运用的关注,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2、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5 分钟)结合具体例子,如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锤炼,向学生讲解“咬文嚼字”并非是过分地斟酌字句,而是对语言文字进行精心地推敲和选择,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分析“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0 分钟)(1)从阅读角度,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咬文嚼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2)从写作角度,展示学生作文中因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问题导致表达不准确、不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咬文嚼字”对于提高写作质量的重要性。
4、讲授“咬文嚼字”的方法(15 分钟)(1)多比较:通过对同义词、近义词的比较,分析它们在词义、色彩、用法等方面的差异,选择最恰当的字词。
(2)联系语境: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注重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通过多读多写,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语言表达中的问题。
5、小组讨论与实践(15 分钟)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中存在的语言问题,并进行修改。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修改。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艺术。
通过写作和修改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修改。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修改。
如何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讲解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并能够正确地修改。
讲解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和语病的练习,并能够正确地修改。
让学生进行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练习,并能够正确地表达和写作。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咬文嚼字”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1. ◦ ◦ ◦2. ◦ ◦ ◦3. ◦ ◦ ◦ 1. ◦ ◦ ◦ 2. ◦ ◦ ◦ 1. ◦ ◦ ◦ 2. ◦ ◦ 3. ◦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艺术。
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咬文嚼字”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写作法让学生写作一些关于“咬文嚼字”的文章,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江西省广丰中学高翔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2.能力目标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法分析1.理论依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⑴跳出课本拓展延伸⑴品评鉴赏培养能力⑴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五、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
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
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⑴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⑴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六、教学过程分析1.课文感知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2.拓展延伸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3.迁移训练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和能力。
2、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之处,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水平。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准确地理解和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和重要性。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由于用词不当而引发笑话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运用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2、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5 分钟)结合实例,向学生解释“咬文嚼字”并非是过分地斟酌字句,而是对语言文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品味,以达到准确、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3、实例分析(20 分钟)(1)展示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如“的”“地”“得”的用法,让学生进行辨析。
(2)分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妙处,让学生体会作者“咬文嚼字”的功力。
(3)展示一些广告语或新闻标题,让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语言错误或不当之处,并进行修改。
4、小组讨论(10 分钟)给出一组句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中哪些地方需要“咬文嚼字”,并说明理由。
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5、总结“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10 分钟)(1)从意义上进行推敲,选择最准确、贴切的字词。
(2)从情感色彩上考虑,使字词与表达的情感相符合。
(3)结合语境,使字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发挥最佳效果。
6、课堂练习(10 分钟)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咬文嚼字”的修改练习,然后展示部分学生的修改成果,进行点评。
7、课堂总结(5 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2024版年度《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教程

《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教程•课程介绍•文字基础知识•词语运用与辨析•句子结构与语法要点•篇章布局与写作技巧•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课程总结与展望目录01课程介绍通过深入剖析汉字的内涵和演变,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弘扬中华文化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书写和用法,提高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美感和韵味,提升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咬文嚼字》背景与意义公开课目标与内容概述目标普及汉字知识,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了解汉字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介绍《咬文嚼字》杂志及其特色;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如起源、演变、结构等;分析常见易错字的读音、书写和用法;探讨汉字与文化、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联系。
适宜人群及学习建议适宜人群中小学生、语文教师、汉字爱好者等。
学习建议建议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做好笔记和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汉字的使用和表达,培养对汉字的敏感度和兴趣;建议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汉字知识。
02文字基础知识介绍汉字起源的传说与考古发现,如甲骨文、金文等。
汉字起源发展历程汉字与文化传承详细阐述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包括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形成与发展。
探讨汉字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030201汉字起源与发展历程常见汉字结构解析汉字结构类型介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汉字结构类型。
结构特点与识别方法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分析其结构特点,提供有效的识别方法。
易混字辨析列举常见的易混字,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其区别。
03书写技巧与提高方法分享实用的书写技巧,如运笔方法、结构安排等,并提供有效的提高书写水平的方法和建议。
0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讲解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避免学生因错误姿势导致的书写问题。
02笔画顺序与书写规则详细介绍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顺序,强调笔画的正确性和书写规则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详细教案

《咬文嚼字》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文阅读》教材第四单元“咬文嚼字”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词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通过咬文嚼字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着重分析朱自清的《背影》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精彩片段,探讨作者如何巧妙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内涵,提升阅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咬文嚼字的技巧及其在阅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黑色水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a. 分析《背影》中“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的句子,讲解如何通过咬文嚼字理解作者的情感。
b. 分析《长恨歌》中“她那娇滴滴的样子,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的句子,讲解如何通过咬文嚼字欣赏文学作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文学作品,尝试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分享心得。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的意义与作用2. 咬文嚼字的方法与技巧3. 作品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篇你喜欢的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你的感悟。
2. 答案:教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咬文嚼字现象,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文学作品,尝试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进行分析。
5-8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公开课优秀教案

1、自读文本,画出文本中的疑难字词。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2、速读课文,思考讨论:
1.画出文本中的观点句。
2.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3.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2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 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xián唾沫,口水:垂~三尺。流~。~沫。!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援例 yuánlì引用惯例或先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shēnwù-tòngjué极端厌恶和痛恨。也作“深恶痛疾”,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高中部:汪俊鹏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
神。
二、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词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经换过“过”、“到”“入”“满”等字,最后才确定用“绿”,为什么“绿”字在这里用得好?
二、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本意: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形容过分推敲字
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朱光潜在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和刚才字典上的“咬文嚼字”有何不同?能
不能找出本文作者观点?
明确:这里“咬文嚼字”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
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
作者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内容梳理
1、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明确: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韩愈改诗“推”与“敲”。
4、直指义和联想义,苏轼与《惠山烹小龙团》。
5、关于联想义的弊端,“柳腰桃面”等套板反应。
2、具体分析文中作者举的前三个例子。
(1)找出“你这”和“你是”句式的句子,并思考这两种句式在语气上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你是什么”或是单纯的叙述语,或表假定语气,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感情强烈,增强了语气。
可见,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
(2)对比“李广射虎”和改动后的例子,思考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
由此可见,文字的增减,意味也就不同。
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3)“推敲”也值得推敲
“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好?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是什么?韩愈的观点是什么?你支持哪一个?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说: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不同字眼,意境也就不同了,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因此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现在回到我们讲的《泊船瓜洲》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3、试分析前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看看他们在阐明作者什么观点?
明确:(1)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字是好是坏,关键是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3)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繁简、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4、在(4)(5)两个例子中作者讲到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是从哪入手的?
明确:从直指义和联想义入手,重点阐明联想义。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5、联想义的运用对我没写作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不是所有的联想运用都是好的呢?联想义的误用会带来什么问题?
明确:在写作中,联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要更好地做好咬文嚼字,必须善于运用联想。
但是联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样了,那就没有意思了,(联系高考)。
联想走入习惯的渠道以后就会产生“套板反应”,就如第七段所写的。
6、套板反应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套板反应。
试举几个例子。
明确:请学生举例。
生活中的:发言稿的雷同格式;
节日收到的短信祝福语;
电影中的情节设计;
写作中的: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
助人为乐的故事前篇一律。
父爱母爱的文章故事雷同。
人物描写都是“高高的鼻子,黑黑的眼睛……”
材料也就是干巴巴的“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板凳、爱迪生的鸡
蛋……”
7、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强调的是什么?
明确:作用:总结全文
强调:指出阅读和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达到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调为了达到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
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四、梳理文章结构
在内容解析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 ( 1 段至 5 段)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阐明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字数繁简,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味不同。
第二部分:(6 段至7 段)
正面:善用联想义,苏轼《惠山烹小龙团》
讲联想义的使用:
负面:套板反应。
第三部分:(8 段)
总结全文,指出阅读和写作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达到艺术的美”,并进一步强调为了达到此目标应养成的习惯——“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五、课堂总结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或写作中,要注重炼字,咬文嚼字。
而我们要做到咬文嚼字就应该学会应用联想,避免套板反应,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六、布置作业
朱先生主张咬文嚼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人并不赞同他的观点,马南村在不求甚解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
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对此。
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篇500字的小作文。
(题目自拟)
八、板书设计
咬文嚼字
朱光潜
郭老改字: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李广射虎: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贾岛吟诗:字眼不同意味不同
苏轼改诗:善用联想义
套板反应:误用生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