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
2.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3.能够理解劳动的意义,珍惜时光,爱岗敬业。
4.能够通过课外活动、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和职业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敬业”和“乐业”的内涵。
2.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难点1.理解劳动的意义,如何爱岗敬业。
2.如何通过课外活动、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和职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知识点一:敬业与乐业引入:从职业故事中介绍职业道德,简述“敬业”和“乐业”的含义。
核心:通过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了解“敬业”和“乐业”的内涵。
举例说明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敬业”或“乐业”人。
知识点二: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引入:采访不同职业的人,介绍其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核心:就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展开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技能、素养和职业精神,从而明确自己所喜欢和适合的职业,并明确职业规划。
知识点三:珍惜时光,爱岗敬业引入:介绍学校的养成计划,特别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劳动以及对校园环境的爱护。
核心: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出发,解析并强化劳动观念和职业操守,如珍惜时光、勤奋学习、打好基础、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信守法等核心价值观。
同时也激发学生积极工作、奉献社会的热情。
知识点四:实践活动,锻炼自我引入:通过真实案例介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好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核心: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积极了解社会、认识自己、展示自己,特别是通过拓展实践、社会实践等学习方式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和特长,锻炼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互动,多媒体课堂演示2.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五、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min 引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受过哪些职业道德教育,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真聆听15min 敬业与乐业介绍“敬业”和“乐业”的内涵,用职业道德的角度讲述学生倾听和思考,在课堂上发言或进行小组讨论20min 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通过访谈不同职业人士的经验介绍各种职业特点、技能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职业学生认真倾听、思考或在小组内进行讨论20min 珍惜时光,爱岗敬业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价值和爱岗敬业的重要性学生倾听、思考、总结或者进行小组讨论20min 实践活动,锻炼自我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锻炼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能力学生认真聆听,看完示例后可以在班内或家庭内运用示例进行实践5min 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学生反思课堂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精美的PPT、课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愉悦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部编新语文九上第6课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 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 颖使他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 享有“神童”美誉。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 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 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著作合编为 《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长子梁思成、次子 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三个是院士,其他的子 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家称之为 “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这离不开梁 先生的教诲,也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
人们所理解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 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 都是可敬的。”所以,“业”并不局 限于正式谋生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 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 生的学习,课外活动,自己的兴趣爱 好,学术研究等。
2.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 的?举了哪些例子? 先谈要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 无业的害处 反面论证 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有业的重要 正面论证 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
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事例:
①例如: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 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 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 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因为抱怨而 想放弃。
字词检测 一、读读写写
蛀 zhù
赦 shè
禅师 chán
精微 wēi
旁骛 wù
秘诀 jué
羡慕 xiàn mù 亵渎xiè dú 浪荡 dàng
妄想 wàng 杜绝 dù
调和 tiáo
断章取义 zhāng 不二法门 èr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梁启超。
本节课主要围绕“敬业”和“乐业”两个方面展开,通过阐述敬业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以敬业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文章语言优美,事例丰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学习本篇文章时,学生需要理解敬业的含义,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文章观点、提炼论据、论证自己观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敬业的含义,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敬业精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树立敬业意识,培养乐业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敬业的含义,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敬业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感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PPT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敬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敬业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论证方法。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敬业的感悟,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敬业精神。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4篇)篇一: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做的一次讲演。
虽然时间已经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
(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
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预习与交流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2、重点词语、句子解释。
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总,提出问题)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三个问题:一是有业的必要性;二是为什么要敬业;三是为什么要乐业。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递进关系,层层推进。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分析问题:论述“有业”的必要性和“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问题: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梁启超。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和引用来阐述敬业乐业的精神内涵,提倡人们要敬业乐业,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论述类文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敬业乐业的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敬业乐业。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辅导资料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敬业与乐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敬业乐业。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心得体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什么是敬业与乐业2.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3.如何践行敬业与乐业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和践行情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的结构: 论点 (提出问题)引论 论据 (分析问题)本论 论证 (解决问题)结论
事实论据: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 则,引用社会科学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
举例论证: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 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 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 这一伟大著作。海伦· 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 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 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 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 上的传奇人物。
4.第6-7段,作者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做敬业? 引用朱子的话做道理论据 2.为什么要敬业? 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实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引用《庄子》、曾文正和孔子的论述做道理 论据
5.第8段,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1.“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西楚霸王项羽当年被围垓下,突围至乌江, 本可“江南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但他在现实困境面前,却轻易地放下了当年 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最终选择了自刎乌国的理想,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反败为胜,成为 最后的强者。
庄子上说:“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梁启超
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 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 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 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 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 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 梁启超(1873-1929) 万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的一篇议论文。
本文主要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和论证说明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敬业乐业的概念,还要求他们能够分析和评价文中的论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议论文阅读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但同时,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论证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论证来深入理解敬业乐业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敬业乐业的概念,掌握议论文的基本阅读和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论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敬业乐业的概念,掌握议论文的基本阅读和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中深层次的论证和论据,以及如何将这些论证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解答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敬业乐业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深入理解敬业乐业的内涵。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体会。
5.总结: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强调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6.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敬业乐业的作文,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文章的标题《敬业与乐业》和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相关的论证方法和解题思路。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这两个概念的深层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对于文章的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的应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难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将敬业与乐业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8.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分析文章论证方法,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词句,提高写作水平。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敬业与乐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模拟不同职业场景,让学生体验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以文章的段落为单位,讲解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整体结构中的作用。
-词语和句子理解:对重点词语如“敬业”、“乐业”进行语境分析,解释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对句子如“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石,乐业是事业成功的秘诀”进行解读,理解其深层含义。
-写作特色分析:以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探讨敬业与乐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在上完《敬业与乐业》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敬业与乐业的概念时,普遍能够接受,但在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此外,分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大家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良好的互动。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深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还存在困难。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通过具体案例,如最美乡村教师、优秀医生等,让学生理解敬业、乐业的内涵,强调其在个人成就和社会贡献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体现敬业、乐业,例如对待学习任务的认真态度,对兴趣爱好持之以恒的追求;
-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职业,认识到每个职业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6课《敬业与乐业》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使其认识到敬业、乐业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通过小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从多角度分析敬业、乐业的内涵,并提出个人见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稿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希望青年学⽣能够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类合理的⽣活”。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标 知识⽬标 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法门、⾔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的论证⽅法。
能⼒⽬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地论述⾃⼰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的实际,⽤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活。
突破⽅法:通过范读、跟读、⾃由读等⽅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教学拟设⼀系列紧扣⽂本⼜贴近⽣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进⾏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提出的两种论证⽅法,进⾏⼩论⽂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的⽣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
教学⽅法 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教学中引导学⽣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讲的⼝语特⾊。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中的观点⼤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问题,培养学⽣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
第1课时 ⼀、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设计(⼀) 由学⽣的⽣活和学习体验导⼊:问:你什么时间最快乐?(学⽣谈⾃⼰的体会) 问:雷锋⽇记中有⼀句话“对待⼯作要像夏天般的⽕热”,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了什么? 问:⽜顿在实验室作实验时忘了吃饭,居⾥夫妇在艰苦的环境中经过⽆数次的试验终于发现了镭……这些科学家们为什么能这样?(学⽣根据⾃⼰的理解回答) ⼩结:他们不仅有伟⼤的理想,更有⼀种执著的敬业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材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梁启超。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说明敬业乐业的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文章语言优美,论证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论证方法,理解敬业乐业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论证过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敬业乐业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敬业乐业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论证方法的掌握。
2.难点:文章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和论证过程的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等,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乐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讲解: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论证过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体会。
5.总结: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强调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6.拓展:布置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敬业乐业的意义。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敬业乐业的意义1.个人成长:…2.社会进步:…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词语的理解和论证方法的掌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敬业与乐业》课件

课文内容研读
1.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 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 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 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 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 了解。
2.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 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 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 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 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 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 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 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 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 灵诉求。
归纳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1.结构条理清楚。课文开头提出论点, 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 “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 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道理论证使演 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 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练习巩固
1.《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近代著 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之一, 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广东 新会人。其著作编为《______________》。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 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 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 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3.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 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 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 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 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举例:课文中的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事实、道理、引用等论证方法。
(3)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本节课涉及许多精彩词汇和句子,教师需着重讲解,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并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课文中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论述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体现。
举例:课文中的“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业者,热爱其业,以乐其心也。”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敬业与乐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体会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
2.文章结构分析:讲解课文的结构,使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学会分析文章结构。
3.观点论证分析: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词汇与句子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写作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论证方法和重要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 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 的活动。 要求: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说理充分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引用了什么资料或列举了什么事例,论证什么主旨。
第1段:作者引用《礼记》、《老子》中的格言,提出 “敬业、乐业”的主旨。 第2段:作者讲道理,指出有业的必要,有业,才有可 敬可乐的主体。
提出 (1) 提出全文论述的中心论 点“要敬业乐业” 问题
总
分
总
二、细读课文,分析文章
阅读第1段,说说本文怎样提出中心论点?
《礼记》:敬业乐群 《老子》:安其居, 乐其业
敬业乐业 人生法门
阅读“有业”
2—5段
第一层(2-5)要有业
引用孔子的话, 举两种人的事例 (第2、3段)
要第 一 层 : 论 述 “ 有 业 ” 的 必
第6课《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1.表达方式: 议 论
议论文
2.三要素: 论 点、论 据、论 证。
(1)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①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2)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①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 经历等。 ②道理论据: 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 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 不二法门。 2.2-8段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 有业 (2——5段) 敬业 (6——7段) 乐业 ( 第 8 段 )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文章结构
敬 业 分别论述有业、敬 分析 (2—8) 与 问题 业、乐业的重要性。 乐 业 总结全文,敬业、乐 解决 业——即责任心、乐趣。 ( 9 ) 问题
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
梁 启 超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中 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 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 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 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 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问:为什么要运用比喻,把“没
有职业的懒人”称为为“蛀米虫”和“盗 贼”? 不用比喻,而说“没有职业的懒人都是 不劳而获者”,不也可以吗? • 运用比喻,一是生动形象,二是感染力强, 更能突出其“不劳而获”的特点,引起听 众的感情共鸣。 • 不用比喻,表达效果要差好多。
阅读“敬业” 6—7段
第二层(6-7)要敬业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哪些论 据?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1)什么叫敬业? 朱子的话 道理 引用 做 论据。 6 (2)为什么要敬业?(当大总统、当车夫) 列举 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
7
作
事实 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列举 佝偻丈人承蜩、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 作 事实 论据。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名言 做 道理 论据。 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
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 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 • 不劳而获的人; • 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废物。 那为什么不如此说而用“机器”之喻? • 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
(3)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 证、对比论证等。 ①举例论证:典型事例 ②道理论证: 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
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
③比喻论证: ④对比论证:正反相互对立的比较 3.结构:(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饱食终日,无 所用心”之人 “群居终日,言 不及义,好行小 惠”之人
反 面 举 例 论 证
强 调 “ 有 业 ” 的 之调 本“ 正反(有业、无业) 讲道理,得出“百行业 有 道理对比论证、比 为先,万恶懒为首”的 业 喻论证 结论(第5段) ” 是 做 “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第7段:作者引用《庄子》的故事,曾文正的话,孔子 的话,列举了“当木匠、当政治家、当挑粪工、当军 人”的事例,论证怎样做到敬,即“做事不分心”。 第8段:作者讲道理,列举了两类苦人的事例,论证了 乐业的重要性,从四方面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 的”的道理。 第9段:作者讲道理,强调“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 是趣味”。
阅读“乐业”
8段
第三层(8):要乐业
1.阐述人生 苦乐缘由
在于主观的心, 不在客观的事
无业游民,日子难过
正面说理论证
2.两种人生 表现
反面举例论证 厌恶本业,逃脱不得
的“ 强 境乐 调 界业 要 和” “ 价才 乐 值是 业 。人 ” 生的 更原 高因 :
从四个方 3.怎样“乐业” 面阐述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背景资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 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 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 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 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 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 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 “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 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论证了“凡职业都 是有趣味的”的道 理。
问:“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
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为求语 句简洁,删除加红色的词语,改为“今日,我讲,诸 君听”可以吗?为什么?
第3段: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列举两种人的事例,论证 “有业”的必要性。
第4段:作者列举百丈禅师的故事,论证“有业”的必 要性。 第5段:作者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的结论,论证“有业”是做人之本。
引用了什么资料或列举了什么事例,论证什么主旨。 第6段:作者引用朱子的话,论证“敬”是专心致志, 心无旁骛;列举当大总统”、“当车夫”的事例,论 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 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