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否非要平仄不可,能否凭意境对

合集下载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

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二,必须运用平仄, 就必须掌控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年<对联和楹联优劣的深入探讨>一文中, 曾谈及对联的平仄来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稀释了词曲的长短句耍等格律. 律诗沦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到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采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时态变化)每边一句:仄每边两句:平仄每边三句:平平仄每边四句:仄平平仄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每边八句: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四字联及:平平仄仄仄仄差强人意五字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差强人意六字联: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七字联: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变格: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八字联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或者: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九字联及: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差强人意或者:差强人意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十字联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平句式: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三三四句式: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差强人意十一字联: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五六句式: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十二字联及: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差强人意平仄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或者:差强人意平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短一点的对联, 虽并无紧固的格式, 但必须就是平仄交叠, 互相协同, 要不然就无法算是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控娴熟的人来说, 就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苛.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差强人意仄仄.........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对联就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观赏与文学创作对联,必须介绍其基本的格律建议。

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

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

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意象,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楹联的创作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下面将介绍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

一、对仗工整楹联的对仗是指上下联的字数相同,并且字形、字义、字音相对应。

对仗工整是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使得楹联在表达上更加凝练、精炼。

对仗的工整程度直接影响到楹联的整体美感,因此对仗工整是楹联创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二、平仄相间楹联的平仄是指上下联的字音平仄要相互呼应,使得整个楹联的音韵和谐。

平仄相间是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使得楹联的声韵更加优美、动听。

平仄相间的运用需要注意字音的抑扬顿挫,使得楹联的韵律感更加明显。

三、意境独特楹联是一种以表达意境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

楹联的意境要独特,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好的楹联应该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远的哲理和情感,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因此,创作楹联时需要注重意境的独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四、字数适中楹联的字数要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楹联显得啰嗦,容易让人失去兴趣;过短的楹联又显得不够丰满,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

字数的适中需要根据楹联的主题和表达的内容来确定,既要保持简洁明了,又要能够充分表达出意思。

五、形式新颖楹联的形式要新颖,不宜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格式。

创作楹联时可以运用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手法,使得楹联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富有创意。

形式的新颖性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得楹联更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

六、内容贴切楹联的内容要贴切,与所表达的主题和背景相符合。

楹联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

内容的贴切性使得楹联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能够传递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起来,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包括对仗工整、平仄相间、意境独特、字数适中、形式新颖和内容贴切。

这些规则是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楹联艺术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联的平则要求

对联的平则要求

对联的平则要求
以下是 8 条关于对联平仄要求的内容:
1. 平仄要协调呀,就像走路得左右脚配合好一样!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暖神州万木荣”,平仄相间,读起来多顺口!
2. 上联和下联的平仄得相对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平仄对仗多工整!
3. 对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可重要了嘞,上联末字一般是仄声,下联末字一般得是平声,想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就是这样吗?
4. 平仄安排得恰当,对联才更有韵味呢!就好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那平仄多美呀!
5. 平平仄仄要记清呀,不能乱了套!看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多么有节奏感!
6. 平仄不对可就别扭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哟!就像“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平仄完美配合!
7. 注意平仄的变化,对联才生动有趣呀!好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平仄多巧妙!
8. 对联的平仄要求真得重视起来哇,这样才能写出好对联!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平仄多出色!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对联平仄要求很关键,只有掌握好平仄,才能创作出优美且令人赞赏的对联。

对联的构成

对联的构成

对联的构成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构成对联通常包含两个相对呼应的句子,形成一对。

对联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1. 平仄和音律:
•对联中的两句应该保持平仄和音律的协调,以保持整体的韵律感。

平仄是指句子中的声调平和变化,音律是指句子的音调和谐。

2. 对仗结构:
•对联的构成通常采用对仗结构,即两句之间在形式上要相互呼应,可以是平仄对仗、词语对仗或意义对仗。

对仗结构让对联看起来更
加整齐、工整。

3. 对仗方式:
•平仄对仗:对联中的平仄声调相对应。

比如第一句的平声对应第二句的平声,仄声对应仄声。

•词语对仗:对联中的词语在语法、结构或意义上相互呼应,形成对仗关系。

•意义对仗:对联的两句在意义上相呼应、相对应,表达出相似或互补的主题。

4. 字数对等:
•对联的字数要对等,使整体看起来平衡。

一般来说,对联的字数可以是4个字、6个字、8个字等。

5. 主题一致:
•对联的两句通常应该有相似或相关的主题,形成一个整体的表
达思想。

6. 描写技巧:
•对联的构成可以通过巧妙的描写技巧,使用修辞手法,使得意境更为深远、表达更为生动。

7. 应景和传统:
•对联常常与节令、传统文化、重大事件等相关,有时也会采用应景的形式,使之更具时代感和传统文化的特色。

通过以上构成要素,对联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既有着严谨的结构,又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寓意。

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用于各类庆典、寺庙、家庭等场合。

对联的特点平仄

对联的特点平仄

对联的特点平仄对联的特点平仄对联运用“平仄”的问题,争论得越来越火热了。

下面小编整理的对联的特点平仄,欢迎来参考!“平仄”的地位平仄,是对联体裁“六要素”之一,至低限度保持了“联脚要讲平仄对仗”。

所谓用“今声”或“古声”制联(只要不混用),就说明了“对联要讲平厌”。

如果问理由,简单地答:对联是“格律文学”的一种。

大小征联启事都强调应征必符合“联律”,没有排除平仄。

这些都给“平仄”有了应有的地位。

至于是不是每位联家都承认“对联是格律文学”,且不划等号。

但是有说“声律只是一种‘对联技巧’”,对联技巧很多,并非每副联都用上它们,岂不是“联脚平仄”也可以“不讲了”,平仄在对联中就可有可无啦。

对联怎样运用平仄这个问题,笼统而言不能解决问题。

我曾总结对联存在三大体系,应分别对待:一、律诗对偶格律型——必定要正本清源,三平尾要忌,遇到拗句、孤平要“救”。

但只限五、七言句,至于七言句子末向前裁出的三、四、六言的短联(或长联中这种短句),可侧重在音步平仄的对仗。

不过,五、七言句并非都是律诗句式,还有“三二二”或“二三二”等,这就要审辨,切忌混谈。

律诗对偶格律型,格式是固定的。

二、非律诗对偶的格律型——也有称“联律型”的,它没有不变格式可仿。

一般包含两个内涵:①句子中的.语意单位(即词组、短语、名词),突破双音节(含双音节),有三个四个至多个字不同为音步(节奏点)的。

创作时,从严要求应该做到“句中音步平仄要交替,句间音步平仄要互对”;放宽一点来讲,句中、句间音步可不计平仄,句脚一定要计平仄,如果力争句脚按“马蹄格”乃上乘。

这类型对联包括“押韵、拆词”等有关修辞形式之“句脚连平或连厌”古今所公认的格律形式。

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欠缺了解“对联技巧”的人,却说:“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这样的对联还不应打入地狱么?”三、宽对型——在此,只就平仄上来说它。

对联的格侓要求

对联的格侓要求

对联的格侓要求
答:对联的格侓要求是:
1. 对联要通顺、平仄合适。

通顺是指对联的意思、语意要明确,不含混淆、晦涩的词汇或句子;平仄合适是指对联的内容、韵脚所在位置、音节数量等要符合汉语的音韵规律,如平仄相间的规律。

2. 对联要文辞雅致、博大精深。

这一点是指对联应该用经典词汇,用词准确、精练,不应使用俗语、流行语等,同时要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3. 对联要韵律工整、上下互补。

韵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对联的美感。

好的对联应该韵律工整、韵味深厚、令人妙不可言,上下句之间也应该互相补充、协调。

4. 对联要体现作者的才华与情感。

对联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作者表现自己才华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因此,好的对联不仅能够表达深邃的思想,还要反映作者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对联的禁律

对联的禁律

对联的禁律对联的韵律有三个原则:一:上仄下平。

上联的尾字以仄音结尾,下联的尾字以平音收尾。

二:马蹄韵的正格与变格。

平平仄仄两两交替。

上联第一字可单平或单仄,尾字可以单仄。

中央不可以单仄。

中央的单仄叫孤仄,中央的单平叫孤平。

孤平和孤仄是对联的大忌。

三:格律诗的韵律对联的格律禁律:1.不许三平尾,2.不许三仄尾,3.135不管,4.246必对。

5.不许孤平,6.不许孤仄。

以上是对联的六禁律,另外4连平,4连仄影响对联的韵律交替,也应该是对联的禁律。

上段要会背。

要掌握。

这是看懂本篇的关键。

联律宽与诗律就在于它本身有两种律。

超出这两种律的范围就不属于工对的范围。

当出句出律的时候采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来对句。

对联韵律的教授方法:1、指出对联韵律的最重要的地方。

对联的马蹄律的正格与变格。

格律诗的韵律。

2.对联禁律的示教。

孤平:仄平仄仄.....在联首以及联尾之间的字出现单个交替的平叫孤平孤平:(二乔丽质.....)仄平仄仄.....(暴风里)仄平仄孤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在联首以及联尾之间的字出现单个交替的仄叫孤仄。

孤仄:(丽质天成数沉鱼)仄仄平平仄平平(风雨中)平仄平三仄尾:仄仄平平仄仄仄三仄尾: (落雁应说姐姐俏)仄仄平平仄仄仄三平尾: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羞花总是妞妞娇)平平仄仄平平平四连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四连仄: (混世二怪平心静)仄仄仄仄平平仄四连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四连平:(浇花园丁靓丽人)平平平平仄仄平做题:1.平仄平平仄 2位的仄是什么?A.孤仄,B.孤平2.仄仄平仄平 4位的平是什么?A,.孤仄,B.孤平3.平平平平仄仄仄 1234是什么?567是什么?。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1. 哎呀呀,对对联要注意平仄呀!就像走路要迈好步子一样。

比如说“云对雨,雪对风”,平仄搭配得多和谐呀!这可非常重要哦。

2. 嘿,对联的字词要相对呀!就像两个人在较量呢。

比如“天对地,雨对风”,不这样对可就不工整啦,能明白不?
3. 哇塞,意境也很关键呀!要让人能在脑海里浮现出画面来。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意境多美呀!
4. 注意啦,对联还要有连贯性呢!就像讲故事一样得一环扣一环。

举个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自然流畅呀!
5. 嘿哟,内容要相关呀!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都是在说春天呢。

6. 哈哈,多积累词汇呀!不然怎么能对出好对联呢。

就好像肚子里没货怎么能做出美味佳肴呢,对不对呀?
7. 哎呀,观察生活也很有用呀!生活中有好多对联的素材呢。

比如看到春天的花,就可以想到“春花对秋月”呀!
8. 哇,要大胆尝试呀!别害怕对不好。

就像学走路,多摔几次跤就会了嘛。

试着对一对“青山对绿水”呀!
9. 总之呢,对对联有很多技巧和方法,只要用心去学,去练,就能掌握啦!我相信大家都可以的哟!。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
平仄要求:
平仄是对诗句中字音的一种分类与规范,汉字的音节分为平声、仄声两类。

对于对联的平仄要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对联的上下联在平仄上要对称。

也就是说,上下联的平仄格式要相同,确保平仄对称,达到美感的协调。

如果上联是仄声,下联就应该是平声,反之亦然。

2.对敲对对联的平仄。

对敲是指对联的左边和右边每一字交互对比,要求仄仄对仄仄,平平对平平。

这样可以增强对联的韵律感,也是对联的特色之一
3.韵脚的平仄要求。

对联中的韵脚可以定义为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或几个字,它决定了对联的结尾音节的平仄,对联的韵脚要求与诗歌的韵脚要求相同。

规则:
对联的规则主要是指对联的字数、字体、格式等方面的要求,下面是对联的规则:
1.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

一般来说,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一般保持相等,要么都是四个字,要么都是六个字,一定要保持对称。

有时候也会出现限定字数的对联,比如五言绝句的对联,上联四个字,下联五个字。

2.对联的字体要统一、一般情况下,对联的字体要求统一,字体要端正规范,书写工整,不可歪斜或变形。

3.对联的格式要整齐划一、对联的上下联要求排列整齐,每一字的位
置要对齐。

一般来说,对联的上联放在右方,下联放在左方,两联之间要
有适当的间距。

对于对联的平仄要求及规则,可以总结为平仄对称、韵脚平仄、对敲对、字数一致、字体统一、格式整齐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则来自于对联
的发展历程与传统惯例,在艺术形式中起到了保证对联韵律与美感的作用。

对联的六个要求

对联的六个要求

对联的六个要求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自古以来因其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喜爱和推崇。

对联的形式简单,但制作对联却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

第一个要求是意境要匹配。

对联中的前后联必须相互呼应,形成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可以是相对照的,可以是主次分明的,可以是同一主题表达的。

无论是哪一种意境,都要能够在对联中体现出来,让人一看就能够感受到。

第二个要求是对仗要协调。

对联中的前后联必须对仗协调,兼顾平仄、押韵、音律等方面。

只有对仗协调,才能够让对联更加流畅自然。

第三个要求是字句要精炼。

对联中的字句要选择精炼、优美、富有意蕴的词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四个要求是内容要严谨。

对联不能随便编造,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文字精选。

对联所表达的内容也必须准确无误,不能让人产生歧义。

第五个要求是气韵要生动。

对联的语言应该生动,具有鲜明的形象感。

让人在读对联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生动气息。

第六个要求是要符合社会准则。

对联是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能触犯社会准则,避免出现不合符社会伦理道德的情况。

综上所述,对联的制作是一个高要求的过程。

只有在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下,才能够制作出高品质的对联作品,为人们传递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好对联的必备条件。

好对联的必备条件。

好对联的必备条件。

好对联的必备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平仄对仗:对对联的平仄对仗是必不可少的,平仄是指字音的轻重。

平仄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基础的一个概念,是诗词对仗的基础。

好对联中的平仄对仗要求上下联的平仄形式相对应,如上联有“仄”平仄韵脚,则下联应该有“仄”平仄韵脚。

例如:“上联:春风吹满大地”,“下联:万物复苏滋长”。

二、字音谐趣:好对联的字音应该谐趣悦耳。

字音的谐趣是指上下联的字音相似或者押韵,形成互相呼应的效果。

好的对联往往能够通过运用字音的谐趣来达到一种声音的美感。

例如:“上联:明月当空照”,“下联:清风送爽到”。

三、意义呼应:好对联上下联的意义应该相互呼应,构成完整的思想内容。

上联和下联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互为呼应,不是简单地平行并列。

好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语义关联,并且能够形成完整的意境。

例如:“上联:五穷六绝世红尘”,“下联:十年磨砺铸辉煌”。

四、结构工整:好对联的结构应该工整美观,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或者相差不多,避免出现上下联长短不一的情况。

好对联的结构应该整齐划一,字形规整,字数合理,尽量避免错落不齐、悬挂断句等问题。

例如:“上联:日出东南隅”,“下联:月落西北楼”。

五、用典成趣:好对联可以运用典故或者成语、谚语等来增加趣味性。

运用典故可以使对联更具文化底蕴,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运用成语、谚语可以使对联更符合语言表达习惯,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上联:鱼龙混杂夺风头”,“下联:乌鸦一窝各自飞”。

六、表达得体:好对联的表达应该得体,不应该出现低俗、庸俗、猥亵等不雅的表达方式。

好对联应该充满智慧和艺术性,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好对联的表达方式应该得体,不刻意追求炫技和华而不实。

例如:“上联:积极向上谱新篇”,“下联:珍惜时光抒心田”。

总之,好对联的必备条件包括平仄对仗、字音谐趣、意义呼应、结构工整、用典成趣和表达得体。

这些条件相互影响、相互协调,构成了好对联的基本要素,使得好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能够达到一种艺术和美感的统一。

对联必须“仄起平收”之说靠谱吗

对联必须“仄起平收”之说靠谱吗

对联必须“仄起平收”之说靠谱吗对联必须“仄起平收”之说靠谱吗?联句末字是仄声,联界称为“仄起”;末字是平声,联界称为“平收”。

那么,对联必须是“仄起平收”,⽽不能“平起平收”吗?请看完本⽂,参与探讨交流!对联成熟于格律诗对仗。

五⾔句中双数位置必须“仄平”交替或“平仄”交替,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对应位置词性相同,是对仗的基本规则要求。

只要符合对仗基本规则,就必然是对联!因为,对仗出句也有“平起平收”的古律诗!例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联就是“平起平收”的对仗:城廓辅三秦(平仄仄平平),风烟望五津(平平仄仄平)。

此例对仗,完全符合对仗如下三个基本规则:1.句中双数位置“仄平”交替或“平仄”交替;2.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3.上下句对应位置词性相同。

五⾔出句双数位置是“仄平”交替,即“廓(仄)”与“烟(平)”;对句双数位置是“平仄”交替,即“三(平)”与“五(仄)”。

出句第⼆字“廓”与对句第⼆字“烟”仄平相反,出句第四字“三”与对句第四字“五”平仄相反。

“城廓”与“风烟”、“秦”与“津”,都是名词对名词;“辅”与“望”是动词对动词;“三”与“五”是数词对数词。

句中双数位置仄平或平仄交替,上下句双数位置仄平或平仄相反,上下句对应位置词性相同。

这样⼯稳的对仗,难道能说“平起平收”的对仗不应该是对联吗?综上所述,对联“仄起平收”只是沿袭的习惯,⽽不是对联规则!即使是“仄起平收”,如果句中双数位置平仄失替,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失对,也是不是对联!例如市⾯售卖的“春联”,很少有真正的对联。

其中⼀副是:和顺门第增百福,平仄平仄平仄仄合家欢乐纳千祥。

仄平平仄仄平平这⾥,“福”、“合”在古韵中属于⼊声字为仄,其余平仄与现代汉语拼⾳⽅案四声系统系统相同。

出句第⼆字“顺”仄声为仄起,末字“福”仄声为不押韵,七⾔出句双数位置(第⼆、四、六字)双数位置必然是“仄平仄”交替。

然⽽,出句双数位置第四字“第”当平却仄出律,导致双数位置“仄仄仄”失替!对句双数位置是“平仄平”交替,⽽出句第四字“第”仄声,导致上下句双数位置第四字失对!依据句中双数位置必须是“仄平仄”或“平仄平”交替,上下句双数位置必须平仄相反的基本规则,可知出句失替、失对,是败笔,不是对联,⽽仅仅是词性相同的对偶修辞⼿法!今抛砖引⽟:和顺门庭增百福,平仄平平平仄仄合家欢乐纳千祥。

为什么很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也会不按平仄出联?

为什么很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也会不按平仄出联?

为什么很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也会不按平仄出联?古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二四两句必须押韵;而且两句的韵脚是平声都是平声,是仄声就都是仄声。

3.绝句也可以用仄声韵,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

其将四声进行二元简化,使其基本能满足诗词的声律要求平仄的划分非常简单,就四个字,非平则仄。

也就是说除了平声字外,其余上声、去声、入声字都属仄声。

而现代汉语中,入声字已分派各声。

所以依《中华新韵》规则,第一,第二声(上、下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庂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这称为格律,这也不难,律句句式正格的也就四句(五律句去掉头两字)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国古诗,有不讲格律的,如诗经的诗,楚辞,汉魏间的五言诗,都不讲格律,那样的诗今天也还可以写的。

格律诗是唐朝以来形成并且蔚为风气。

讲到格律诗,那就又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当然还有排律,如《琵琶行》,就是用律诗手法写很长的诗。

平仄,其实就是讲的声韵,属于一句话中间的声韵,平仄相间,错落有致,读来就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当然也涉及到与下一句的配合,即律诗或绝句的上一句与下一句的相同位置,平仄声调应该刚好相反,上句此一二字是仄声,下句此一二字就用平声字。

绝句(含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人把平声韵分得较细,一共三十韵,上平声以十五个字代表,它们是:东,冬,江,支,微,鱼,虞,齐,隹,灰,真,文,元,寒,删。

下平声也有十五个字,即: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

每个字下还有若干同韵字。

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二四两句必须押韵;而且两句的韵脚是平声都是平声,是仄声就都是仄声,绝句也可以用仄声韵。

浅谈对联平仄的宽严_对联知识

浅谈对联平仄的宽严_对联知识

浅谈对联平仄的宽严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特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特点),对联就没有了灵魂和,就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

对联的要素(特点)有很多,平仄相对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平仄相对,顾名思义,就是说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对。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字都要相对?可不可放宽?我认为,每一个字平仄都要相对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可以放宽,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问题是怎样放宽?放宽到什么程度?这是目前大家关心和争论的焦点,也是普及楹联知识的关键问题之一。

今天,我就学习和开展楹联活动中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联友和方家指正。

三个关键部位从严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

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

例:西望瑶池降王母(仄)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

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

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

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

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

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

综上所述,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对联平仄的宽严一、关于在上联或下联自身的句子里,词组要平仄交替这一条可放宽。

我认为,这一条可以这样要求,如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好的,但应当放宽。

也就是说,在这方面不必强求一律,可严可宽。

对联平仄规则要求

对联平仄规则要求

对联平仄规则要求对联平仄规则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

上仄下平要求上联必须以仄声结尾,下联则收平声。

平仄相对指的是上联和下联的相应位置,平仄要相对。

不能失替是指在上联或者下联中,必须平仄相间,不能一路平下去。

一、对联平仄规则要求1、上仄下平上联必须以仄声结尾,下联则收平声。

这和律诗中中二联的规则一致。

因为仄声收尾,就等于是个短暂停顿,而平声收尾,则是告诉读者这句话说完了。

律诗都押平声韵,所以上句必须的仄尾,下句必须是平声韵。

这是格律的要求,也是对仗的规则。

2、平仄相对上联和下联的相应位置,平仄要相对。

举个例子。

上联是“山色攒文气”,平仄为“平仄平平仄”,那么下联“湖光澄读心”平仄为“平平仄仄平”,这里“读”是入声字,发仄音。

而“攒”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uan二声”,是平音,是“聚集”的意思。

而“澄”也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deng四声”,是仄音,是“澄清”的意思。

而首字“山”和格律诗平仄一样,可平可仄。

所以“山色窜文气,湖光澄读心”是完全符合平仄格律的对联。

3、不能失替这个是指在上联或者下联中,必须平仄相间,不能一路平下去,比如“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这种联句,虽然上下相对,也符合上仄下平,但是这在格律诗中是“失替”,自然在对联中也不行。

同样也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这些都是从格律诗规则直接过来的。

4、词性相同这一点不是平仄关系,但是也说明一下,就是上下联相对应位置的词性是要一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个是不能乱的。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还有就是上联和下联不能重字,但是在单联中可以,不过上联的重复字在哪里,下联对应的位子也要重复字,反正是必须相对。

比如“飞雪片片凝瑞,马蹄声声报春”。

上联“片片”,下联“声声”这样才对。

二、对联平仄对仗口诀(一)口诀对联平仄口诀:“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二)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

对联可以不讲平仄吗

对联可以不讲平仄吗

对联可以不讲平仄吗对联可以不讲平仄吗一、传统楹联的要求从文学角度来看,对联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

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

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璧之妙,缺一不可。

另外,对联在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

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

现摘录如下:(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例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外,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

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1)律诗的平仄格律适用于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腹联(五、六句)完全相同。

(2)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

「诗词第二课」韵有多重要?对联也需要押韵吗?

「诗词第二课」韵有多重要?对联也需要押韵吗?

「诗词第二课」韵有多重要?对联也需要押韵吗?展开全文诗,词,曲,赋都是韵文,押韵是最基本的条件。

现代诗有很多都是一行一句,末尾字音并不押韵。

所以在诗词意义上来讲,这样的文章并不算是诗,只是沿用了诗的格式,没有诗最重要的特征。

那对联需要上联与下联押韵吗?实际上是没有要求的。

但没有要求就是最难的要求。

1.如果能够押韵,又不是刻意的凑韵,那么这副对联就很有水平。

很多人用押韵来体现高超的文学造诣。

2.如果不押韵,但平仄相对或相同(可参考第一课的平仄讲解),意境深远,也是能够体现出对对联人的水平。

3.最工整的对联包括:押韵,平仄相同或相反,词语性质相同(形容词,名词等都一致),引用典籍(众所周知的经典故事使对联附有灵魂),寓意深远。

一个五言对联或一个七言对联,能在短短的几个字中就体现出这么多,是相当难得的。

这也能是评定一首诗或者一副对联的标准。

那今天我们讲的是韵,韵可是门大学问。

韵,韵脚,韵书,押韵1.韵一个韵,由韵头,韵腹,韵尾组成。

而韵腹又是韵的必然组成部分。

一个韵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但不能没有韵腹。

如下图:2.韵脚指押韵这个字,如:看到这首诗肯定会有人问,流和楼的韵母不一样啊,怎么能算是押韵呢?这就是押韵的神奇之处。

并不是只有相同韵母才叫押韵,押韵是指相同韵部。

在唐代之前,人们押韵是在口头上进行的。

而唐朝以后,读书人是根据韵书来进行押韵。

韵书韵书的发展如下:隋陆法言《切韵》《切韵》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

是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重要作用。

但《切韵》到现在只留下残篇。

唐孙愐《唐韵》唐天宝年间,开元年间;“今加三千五百字,通旧总一万五千文;其注训解不在此数。

”宋陈彭年,邱雍《广韵》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共206韵《闻见记》《平水韵》…平水韵30个平声韵部上平声:下平声:词韵14个平声韵部:写诗只押平声韵。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吧。

看了这期课肯定会有很多疑问,建议大家买两本专业的书籍来学习。

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的基本规则对联的基本规则两条联律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是对联的两大要素,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对联规律,即联律。

我们以每边一句联为例,来说明怎样用联律来写对联。

例:一天明月五柳清风第一条联律:平仄协调*****句脚“仄起平收”这是对联的最基本要求,即上联句脚必押仄韵,下联句脚必押平韵,如例,“月”是仄韵,“风”是平韵。

*****句中“平仄相对”句中平仄相对,即上下联的平仄相反,如上联“天”是平声,下联相对的“柳”是仄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律诗规律在此仍起作用。

第二条联律:对仗工稳对仗指对联的词句要相互对偶,即词类、词性、声调要相对。

词类相对,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词性相对,指天文、地理、时令、人物、动物、植物、方向、方位、颜色、形状、数量、动作等都要相对。

声调即平仄相协。

只要按照这两条基本规律,就是合格的对联。

但是对联的复杂规律远非止此。

学对联一定要懂得马蹄韵,马蹄韵是对联的独有规律。

马蹄韵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

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林庆拴《槛联述录川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

对联的这种规则,就叫马蹄韵。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

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

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未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的基本图式,有平起(首字为平声字)和仄起(首字为厌声字)两种。

平起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式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者: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马蹄韵既用于联句句中,亦用于联句句脚,而以用于联句句脚特征最为明显。

可以说使对联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这是相当突出的一点。

马蹄韵之用于句脚和句中,都有一整套的规则。

平仄关系不是对联的重要因素

平仄关系不是对联的重要因素

平仄关系不是对联的重要因素头条里,喜欢对对联的朋友很多,其中不乏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对联高手,也有初涉“联艺”的对联爱好者,很对人对对联的规则模糊不清,《悟空问答》里也常常有人在询问,于是,有很多朋友做了普及性讲解,讲的都很好,读后很有收获,但很多人重视的都是对联的格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仄关系,把平仄关系看成是对联的重中之重,似乎谁对的对联平仄关系最工整,谁才是真正的对联行家,若是“出律”了,就是严重犯规。

其实,平仄关系并不是对联的重要因素。

所谓对联,又称楹联,由于各地的方言习惯不同,对联的别名很多:对子、春联、春贴、门对等等,对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的一字一音,注定了她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写对联都是从中国学去的。

对联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顶针对、回文对等等。

对联发展到今天,已经将近有两千年历史了,古人总结出很多经验,有着许多理论研究,尤其在禁忌方面,有详细的规定,总结出八大禁忌: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第七切忌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将平仄关系视对联最大禁忌是对为对联规则的误解。

对联的平仄关系与律诗绝句不同,她的平仄关系很简单,分“工对”和“宽对”两种。

所谓工对,就是上下联平仄关系完全相对,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必须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每个字平仄关系都要相对,此称为工对。

比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当然,工对不仅是在平仄关系上要求工整,而在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在这里我们先不做探讨。

宽对是相对工对来讲的,就是宽泛的意思,宽对又分两种,一种是从格律诗中移植来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一三五字不用考虑平仄关系,二四六字必须平仄相对,上联是中仄中平中仄仄,下联可以是中平中仄中平平。

比如:杭州西湖岳墓,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上下联第一个字,同为平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是否非要平仄不可,能否凭意境对?
先说点题外话:古时候有几个农妇在讨论皇帝出行,皇后、妃子们在干什么?是不是东宫娘娘在烙大饼,西宫娘娘在剥大葱,葱跟饼都堆成山了!很多农妇都觉得十分有道理。

头条上90%以上都是普通大众,因为头条没有约束,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所以每个人都是主角。

在娱乐、游戏等领域大家看的呵呵一笑,在文化、科学、艺术等专业性较高领域,我们也可以各抒己见。

看书法名家草书我可以说:什么破字?鬼画符似的。

读一首顺口溜,这东西写得我懂,好诗!好诗!科学领域中民科更是占了半壁江山。

大音反倒希声,那些有水平的一些言论往往无人问津。

这跟上面的故事何其相似!回到正题:对联一定要讲究平仄?凭意境对可以么?并不是我贬低人,可以看出来提这问题的人对中国古典文化并无一点了解。

对联比诗难!叠字联、缺字联、拆字联、回文联、谐音联、千字联等等每一种都不好对,因为不仅要考虑对联基本组成部分,更要考虑平仄,你所谓的对联中的意象,只属于词性的一部分罢了。

举个例子: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

(上下联各含金木水火土,且平仄、意境全符,上联“锁”字比喻把烟写活了,下联“燃”字把桃花写活了,其他的:炮镇海城楼稍逊,再其他的什么深圳铁板烧之类,别说意境,就连词性、平仄都八竿子打不着,只能算是同种结构
的字而已,可笑的是以为娘娘烙大饼、剥大葱的人太多啦,反倒觉得这个是对联)对联有三大要素:词性、平仄、意境(不是意象)。

缺了意境还可成为对联,只是不是佳对。

但缺了词性跟平仄,就不能称为对联!1、词性。

这个简单,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介词对介词……头对手、脚、脸都行,但不能头对个吃、好之类的。

2、平仄。

说起平仄,很多人不明了,也害怕。

平仄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绝大部分一二声字是平,三四声是仄,唯有古代入声字融入现代四声当中,属仄。

古代“入声短促急收藏”,但现在只有极少部分地区保留了古入声字发音(如安徽岳西县),那么怎么办呢?记!常见入声字见多了就记住了。

如(白、石、竹、吃、喝等等)都为仄声。

对联并不是每个字都要平仄相对。

常见对联只用记住写律诗、绝句的通式就行了(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字可以不论,但要避免孤平与下三连就行了。

长对联只用关键位置的字平仄相对就行了!
3、意境。

这个就高大上,说不清道不明了。

通俗来说是你对联所描绘的场景。

举个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者一幅画,后者也是一幅画,且相得益彰,天然和谐。

所以说,你问对联不讲究平仄,来意象对可以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