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三章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三章

第三章个性与管理 第⼀节个性的⼀般概述 ⼀、个性的概念及特征 1、它指⼀个⼈整个的、本质的、⽐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理特征的总和。

⼈的⼼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2、个性的特征: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4、倾向性 ⼆、个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个性的形成过程:1、婴幼⼉期2、学⽣时期3、社会时期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确2、家庭因素3、⽂化传统因素4、阶级和阶层因素 三、个性的理论:是有关对于⼈的个性的结构、功能、改变以及与外界⾏为的关系等各⽅⾯的研究结果。

1、特质论:从⼈的⼼理特性来研究⼈的个性(代表⼈物:阿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尔) 2、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为和性格起决定作⽤(代表⼈物:⽶勒、达乐、罗特、班图拉) 3、⼼理分析论:(代表⼈物:弗洛伊德及其学⽣荣格和阿德勒) 4、个性类型论:(代表⼈物:荣格和麦迪)荣格起初把个性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 第⼆节⽓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 ⼀、⽓质的概念与类型 1、⽓质:个⼈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为特征。

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2、⽓质的类型:1、多⾎质(活泼型)2、粘液质(安静型)3、胆汁质(兴奋型)4、抑郁质(抑制型) ⼆、⽓质在管理中的应⽤ 1、⽓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 ①⽓质类型本⾝⽆好坏的区别; ②⽓质不能决定⼀个的的成就⾼低; ③⽓质对⼯作性质和效率以及⼈际交往和教育⽅式具有⼀定的影响作⽤。

2、/应⽤必须注意的⼏个问题P56 ①在安排特殊⼯作的⼈员时,必须注意⽓质要求的绝对性 ②在⼀般的⼯作安排和⼈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制要求的互补性 ③在进⾏⼈员培训时,既要注意⽓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质的发展性 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 ⼀、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结构 1、性格:⼀个⼈⽐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为⽅式 2、性格与⽓质的关系 性格与⽓质都是⼈脑的机能,其共同的基础是神经类型。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二章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二章

第⼆章管理⼼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节管理学理论 管理学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2、⾏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与观点 1、早期管理理论产⽣于18世纪下半期 主要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富国论》,他提出了劳动分⼯的学说。

⼤卫。

李嘉图:他认为以劳动创造价值为基础,⼯⼈劳动创造的价值是⼯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流。

2、传统管理理论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成的⼀整套管理理论和⽅法。

1、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他发展了亚当。

斯密劳动分⼯学说。

2、艾末⽣,他概括了管理效率⼗⼆原则。

3、科学管理理论。

1、美国的泰罗。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2、法国的法约尔。

代表作:《⼯业管理与⼀般管理》(1916年)。

他提出管理不同于经营,只不过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他强调了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还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德国韦伯。

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他提出了理想的⾏政组织体系理论。

强调必须建⽴不受个⼈情感影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的规则和纪律。

4、美国的古利克:把各家厄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

分别是:计划、组织、⼈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5、英国的厄威克:提出适⽤于⼀切组织的⼋项原则 ⼆、⾏为科学理论主要思想及观点 “⾏为科学”学派强调⼈的⾏为,认为从⼈的⾏为本质中激发动⼒,才能提⾼效率。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的本性和需要、⾏为动机、⼈际关系等: 1、⼈际关系理论: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梅奥和罗特利斯伯创⽴了⾏为科学的基础理论,并推动了⾏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2、⾏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为科学理论获得较⼤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 a、⼈类需要理论:①美国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②美国的赫茨伯格,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③弗鲁姆,“期望理论”。

b、⼈性管理理论: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头的所谓“⼈性”问题。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高频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高频考点复习资料

课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绪论••••学习内容第二章 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学习内容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四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内容第六章 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八章 组织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九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学习内容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考试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30题30分5题10分5题25分2题20分1题1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考点1 管理的职能考点2 心理过程例题【正确答案:C】考点3 个性心理特征考点4 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考点5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考点6 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7 补充考点考点1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先驱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2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考点3 法约尔的理论考点4 韦伯的理论观点考点5 梅奥和人际关系理论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6 四大人性假设考点1 感觉和直觉的定义考点2 一般知觉的分类考点3 知觉的基本特性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4 影响知觉的因素考点5 社会知觉的种类考点6 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归因偏差①②考点7 归因偏差的克服考点8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和效应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9 社会知觉的应用及印象整合与管理。

00163管理心理学自考重点

00163管理心理学自考重点

管理心理学第I章管理心理学绪论{单选)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力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多选)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在1916年提出了管理的五职能观点,包括指挥、计划、组织、控制、协调。

(简答)简述管理的具体职能。

(1) 管理的传统职能:①计划(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②组织(即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③指挥(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与激励);④控制(即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⑤协调 (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2)管理的现代职能有:①信息(即对信息资源的收集、编码、储存、提取、应用、管理与开发,以及有效进行意见交流与信息沟通的职能);②决策(即出主意、想办法、做出合理选择与决定的过程,包括领导决策与员工参与的团体决策,以及战略竞争决策等);③激励(是从指挥职能独立出来的动机激发与调动下属和员工积极性的职能);④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即有效进行基础与应用科学的研究、现代化技术与高新科技产品的创新活动、营销战略创新、组织和项目的开拓发展与创新、组织的重新设计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创新)。

(单选)管理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社会心理活动的规律.(单选)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

(单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感觉。

(单选)_人和动物共有的,最原始的情绪是情绪。

(单选)_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是应激。

(多选)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包括美感、道德感、理智感。

(单选)对意志行动起着导向作用,作为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的是制定计划。

(多选)人类意志行动的特征有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它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多选)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倾向性、个性的心理特征.(多选)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性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 复习笔记(12)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 复习笔记(12)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12)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一、期望理论(一)期望理论的基本不雅点1、心理学家维克托。

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公式表示: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激励程度:指激发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强度,即工作积极性的凹凸与持续程度期望值:指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的预期目标或结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效价:指所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2、应用期望模式时应处理好的三种关系P140A、努力与成绩的关系B、成绩与奖励的关系C、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二)对期望理论的评价P1411、期望理论的贡献(1)推进了对组织中个人行为和动机作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2)期望理论为人类行为的描述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2、期望理论的局限:它的局限主要在于其模式的太过抱负化二、目标理论目标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

目标理论的基本不雅点1、目标与激励的关系目标是指行为的目的或行为的指向物,是与必然的需要相联系的客不雅对象在主不雅上的超前反映。

目标对于行为人来说,也可看做是外部刺激。

与人的必然需要相联系的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动机,因而对人具有激励作用。

如果目标的设置较为合适,会使人产生想实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这样对人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更强。

2、目标合适度的三个标准:①目标的具体性②目标的难易性③目标的可接受性3、设置合适目标时应注意几个问题P143①目标具体性与难易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②目标难易性与能力的关系③目标可按受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4、目标理论的评价①目标理论对目标与激励关系的新研究,有利于办理者重视目标具有的动机作用,重视目标办理。

②目标理论关于设置合适目标的研究,为办理者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技术。

③目标理论为目标办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

5、局限性:①目标设置上未考虑公平性的问题。

②目标设置在应用领域上受限制。

三、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1、强化:指对一种行为的必定或否定的后果及其对该行为是否重复的影响程度2、强化的类型:①积极强化(也称正强化)②消极强化(也称负强化)③惩罚④消退(也称衰退)3、强化的程序①连续强化(指对每次良好的行为均给予强化,其中没有间断)②间断强化(1)按强化比例是否变化可将间断强化分为固定比例强化与可变比率强化。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管理心理学(00163适用全国)速记宝典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管理的职能。

答:(1)法约尔提出的传统职能1)计划: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

2)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

3)指挥: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和激励。

4)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

5)协调: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2)现代职能:信息、决策、激励、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等。

考点2:简述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

答:1)社会认知原则2)心向一致原则3)心理动力性原则4)信息沟通原则5)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考点3:简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不要主观臆测和内省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2)发展性原则:不要死板僵化与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人的心理与行为3)系统性原则:不要孤立的研究,而应该综合研究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考点4:简述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答:1)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人为设定条件控制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2)观察法:研究者客观化地对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考察、记录与研究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使用一定测量工具(问卷调查表),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个体心理或团体心理研究的方法称为问卷法或测验法。

4)个案研究法对某个典型个人、团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
1、要注意利用定型效应的积极作用。例如,对刚进入企业的职工进行企业发展史教育,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校史教育等等,以强化新成员对组织良好形象的固定看法,增强他们的组织荣誉感。
2、要注意克服定型效应的消极作用,防止用简单的归类、非本质的归类去抹杀特殊性、差异性,避免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以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统一;
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③调查法(谈话法和问卷法)、④测验法、⑤个案法。
2、个体心理包括:①个体的知觉过程;②个体的价值观和态度;③个体的需要;④动机与激励;⑤个体的个性特点。
7、观察依据观察者所处的情境分为:①自然观察;②控制观察。
8、依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者活动分为:①参与观察;②非参与观察。
9、常用的问卷量表有:①选择法;②是非法;③等级排例法。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一、简述人际关系理论提出的几条原则。
1、工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3、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为:顺应型和独立型;
4、结合人的四种气质分为:活泼型性格、力量型性格、完美型性格、和平型性格。
九、性格在管理上的应用。
1、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健康成人特征:①自我广延能力;②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③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④表象上具有现实性知觉;⑤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⑥具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一、简述归因的模式。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来的。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四章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四章

第四章知觉与个体⾏为 第⼀节知觉的⼀般概述 ⼀、知觉的概念与过程 1、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于感觉器官,并在⼈脑中产⽣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知道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的。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感觉器官⽽在⼤脑产⽣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之所以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知觉之前已经有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脑中储存着相应的感觉信息组合。

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知觉与思维的关系:知觉要获得⼀定的意义,必须依靠思维的⼒量。

思维是⼈的⼼理活动的级形式。

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抽象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知觉是思维的“窗⼝”,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思维对感觉信息进⾏加⼯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定的意义。

4、知觉的过程: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 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如下原则:(1)接近原则(2)相似原则(3)闭锁原则(4)连续原则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1)需要和动机(2)兴趣和爱好(3)个性特征(4)过去经验(5)知识结构 第⼆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 ⼀、社会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1、社会知觉:对⼈的知觉(社会知觉的概念是由美国⼼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并使⽤的) 2、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的知觉(主要指通过对别⼈外部特征的知觉,进⽽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识) (2)⼈际知觉(即对⼈与⼈之间关系的知觉) (3)⾓⾊知觉(指对⼈们所表现的⾓⾊⾏为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效应 1、第⼀印象效应(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材、仪表、服装等⽅⾯的印象,⼀般来说第⼀印象是消极的)。

2、晕轮效应(在观察某个⼈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度来看⾮常突出,从⽽掩盖了对这个⼈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 第⼀节价值观及其作⽤ ⼀、价值观的概念与形成 1、价值观:是个⼈事物、⾏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含义:(1)价值观决定了事物或⾏为对于个⼈是否有意义及重要程度如何。

(2)价值观具有个体性,每个⼈都有⾃⼰的价值观,每个⼈的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

2、价值观体系:每个⼈对各种事物的⾏为的意义及重要程度都会有所评价和判断,所有这些判断和评价的主次、轻重和排列次序,就构成了个⼈的价值观体系。

3、价值观的形成 ⼀个⼈以出⽣开始,就⽣活在现实社会之中,以⼀定的社会⽂化为背景,在各种社会规范的作⽤、塑造下建构⾃⼰的价值观,进⽽形成个个的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的分类及其特点 1、阿尔波特及其同事尝试将价值观分为六种:①理论的;②经济的;③惟美的;④社会的;⑤政治的;⑥宗教的。

2、格雷夫斯按照⽣活形态,把价值观归纳为七个层次: ①反应型;②宗法型;③⾃我中⼼型;④坚持已见型;⑤玩弄权术型;⑥社交中⼼型;⑦存在主义型。

三、价值观的作⽤与应⽤ 1、价值观的作⽤:①动⼒作⽤②标准作⽤(是价值观全部作⽤的实质和核⼼)③调节作⽤④定向作⽤ 2、价值观在管理中的应⽤,包括对个体群体、组织和管理者的实际意义。

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会产⽣不同的评价和反应。

具有不同价值观基础的群体或组织会确定不同的组织⽬标,从⽽采取不同的组织⾏为,进⽽影响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社会形象等各⽅⾯。

⼀个成功管理者,必须重视⼈的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其对经营管理⽅式和管理⽬标实现的影响。

第⼆节态度及其作⽤ ⼀、态度的概念与构成 1、态度:是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认识、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理倾向。

2、态度构成的四要素:①认知要素②评价要素③情感要素④意向要素。

3、态度构成要素的关系 ①认知是态度的基础;②评价和情感是态度的核⼼;③意向是态度的最终表现形式。

⼆、态度的特性 1、对象性(主体的态度总是指向特定对象的)。

管理心理学考试笔记

管理心理学考试笔记

管理心理学考试笔记第一章1良管理任务,不时提高任务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完成组织目的与团体的全部开展的一门学科。

2、~的研讨内容:动机管理、认知管理、心情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

3、~学科性质:~是介于管文迷信和心思迷信之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也与其他众多学科有亲密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同时,~与管理实际严密相连,其研讨素材来源于管理实际,研讨结果又要回到管理实际中去,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学科。

~既有自然迷信的性质,又有社会迷信的性质。

4、~中的两种取向:心思学取向的~:是基于心思学的或从集体角度动身的~。

看效果比拟微观,注重集体层面的效果和行为面前的潜在机制,侧重于从心思学的角度动身,用心思学的实际、知识和方法来讨论相关效果,说明和解释相关的现象。

管理学取向的~:是基于管理学的或从组织角度动身的~。

只在为管理层或指导层出谋划策,教会他们如何管理员工,以便有好的业绩和效绩。

看效果比拟微观也比拟务虚侧重于用管理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讨论相关效果,说明和解释相关的现象。

5、~中的研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检验法、个案法。

第二章1、~构成的标志:~来源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趋于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构成标志是1958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利维特«管理心思学»一书的出版。

2、~发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在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开展,消费的社会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时提高。

3、~发生的实际背景:①人际关系实际——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著名的«工业文明中的人的效果»一书,初次提出了人际关系实际,标志着行为迷信实际的降生。

②群体动力实际——勒温: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集体,E表示环境,公示说明,集体行为是集体外部力场与所处环境力场的函数。

③需求层次实际——马斯洛: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平安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完成需求。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十二章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十二章

第⼗⼆章组织结构与设计 第⼀节组织的概念 ⼀、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个有共同⽬标和⼀定边界的社会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组织概念包含:1、社会实体2、活动过程3、活动系统4、共同⽬标和⼀定边界 ⼆、组织的变量 组织变量:由结构变量和因果变量两类因素所组成,这两类变量从不同⾓度反映着组织的内外部特征 (⼀)结构变量结构变量反映了组织内部特征。

包括: 1、规范化:指组织中书⾯⽂件的数量 2、专业化:指劳动的分⼯程度 3、标准化:指以同种⽅式完成相似⼯作的程度 4、权⼒体系:指下属⼈员应向哪个主管报告,主管者的控制幅度应保持多⼤ 5、复杂性:指组织内活动或分系统的数量多少 6、职业化:指职⼯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程度 7、⼈员结构:指各职能、各部门⼈选的配备情况 (⼆)因果变量 因果变量的因素包括:规模、技术、环境和⽬标等,它是表⽰整个组织特征的,即反映组织外部特征,它还影响结构变量。

1、规模:指组织的⼤⼩程度2、技术:指⽣产分系统的任务性质3、环境:指组织边界之外的所有因素4、⽬标:指反映这个组织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独特⽬的 4、学会从组织概念和组织变量中发现组织在发展⽣产和提⾼经济效益⽅⾯,具有愈来愈显著的功能 第⼆节组织⽬标与结构 ⼀、组织的⽬标 组织⽬标:在企业管理中,⽬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如⼀定的产量、质量指标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如达到⼀定的思想⽔平。

⽬标⼜有个⼈和集体之分,团体⽬标规定着个⼈⽬标,也使团体内各个⼈的⾏动趋向⼀致 (⼀)⽬标设置 ⾏为科学家强调通过⽬标的设置来激发动机,指导⾏为。

这⽅⾯应注意:①⽬标与需要和动机结合;②⽬标与参与;③善于引导; (⼆)⽬标管理 ⽬标管理是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标管理⼜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1.⽬标管理的特点 (1)系统观念应⽤;(2)参与管理应⽤;(3)授权管理应⽤;(4)整体观念应⽤;(5)⾃评观念应⽤。

2.⽬标管理的完善 有⼈认为⽬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缺陷: (1)未包括在⽬标内的⼯作,容易被忽视; (2)容易产⽣只重视个⼈⽬标,⽽忽视⼯作的相互依靠性; (3)⽬标管理仍有忽视⼈的作⽤的倾向。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 复习笔记(17)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 复习笔记(17)

自考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17)
第三节群体的冲突一、群体冲突的概念与性质
(一)冲突的一般概念
所谓冲突:就是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激化的表示。

(二)群体冲突的性质企业内部的冲突,从性质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1、建设冲突:凡是双方目标一致,只是手段(或途径)不同所产生的冲突,大都属于建设性冲突
2、对抗性冲突:凡是双方目标不一致,而造成的冲突,往往属于对抗性冲突
二、群体冲突的过程
(一)冲突的过程
群体冲突的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2、认知和个性化3、行为意向4、行为5、结果
冲突源有3类:沟通、结构和个人因素
(二)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激发了功能正常的冲突,能够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
三、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
(一)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
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有如下几种:
①职工、权力、大小都相同的群体之间的冲突;②权力、地位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冲突;
③附属群体对抗大群体的冲突。

由于冲突的种类不同,其解决的方法亦不尽相同。

较常见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
(1)交涉与谈判;(2)第三者仲裁;(3)吸收合并;(4)运用权威或武力。

(二)预防群体间冲突的方法
缓和冲突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必需找出两个群体(或两个以上的群体)都能同意的目标;第二,应该建立群体与群体间的沟通联系。

以下介绍的是几种具体的方法:
(1)设立共同的竞争对象;(2)订立超级目标;(3)尽量提供各群体互相往来的机会;
(4)尽量避免形成争胜负的局面;(5)强调整体效率;(6)加强思想教育。

11年自考【管理心理学】笔记

11年自考【管理心理学】笔记

11年自考【管理心理学】笔记第一篇:11年自考【管理心理学】笔记管理心理学作者ayu134管理心理学作者ayu134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黎维特,1958年《管理心理学》1980,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工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3、管理心理在美国的发展迅速:①研究机构不断扩大,专业研究人生迅速增加;②研究的课题日益广发、深入;③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发展;④研究方向逐渐趋于综合化;⑤管理心理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⑥管理心理学家对美国的社会福利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4、管理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①建立了学术组织与教学的研究机构②翻译和编写了一批管理心理学著作③各管理院校多数开设了其课程,并为企业管理人员举办了各种讲习班④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人员⑤开战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管理心理学的原则:A客观性原则;B联系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2、管理心理学的方法:A观察法:特点:①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进行。

管理心理学作者ayu134 按情境分:①自然观察②控制观察。

是否参与分:①参与观察②非参与观察B实验法:分:①实验室实验;②现场实验(霍桑实验)优点:研究者主动地位,可以控制无关变量,反复观察C调查法:分:①访谈法;②问卷法(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D测验法 E个案法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A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B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C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D 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管理心理学作者ayu134 B传统管理理论: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劳动分工学说艾末生:管理效率十二原则C科学管理理论:特点: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依据泰罗:工作定额与标准化原理,《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经营活动六职能、管理活动五职能、十四原则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厄威克:得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古利克:管理七职能论2、行为科学理论:A人际关系理论:梅奥B行为科学理论:1人类需要理论: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管理心理学 自考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 自考复习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考管理⼼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管理⼼理学第⼀篇总论第⼀章管理⼼理学概述第⼀节管理⼼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管理⼼理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管理⼼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理现象”及其“规律”的⼀门科学。

现代管理学愈来愈认识到,⼈是⽣产⼒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是管理的核⼼。

管理的定义模式——“⼈——⼈——⼯作”。

⼆、管理⼼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过⾯:管理程中的个体⼼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的⼼理活动。

)、群体⼼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相互影响下形成的⼼理活动。

)和组织⼼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现象。

个体⼼理、群体⼼理和组织⼼理是管理⼼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理学教科书的逻辑架构。

三、管理⼼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管理⼼理学与普通⼼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的关系,管理⼼理学以普通⼼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的⼼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区别:普通⼼理学是研究⼈的⼼理活动的⼀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理现象及其规律的⼀门科学。

管理⼼理学要运⽤普通⼼理学揭⽰的⼈的⼼理活动的⼀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联系:普通⼼理学与管理⼼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运⽤的关系,管理⼼理学以普通⼼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的⼼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理学与⼯程⼼理学:⼯程⼼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与机器的关系,管理⼼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与⼈的关系。

(区别:把⼈和机器当成⼀个⼈-机系统进⾏研究,使机器更好地适应⼈的⼼理⽣理特点,以便充分调动⼈的积极性,发挥机器的性能,提⾼劳动⽣产效率,这是⼯程⼼理学研究的范畴。

把⼈与⼈当成⼀个⼈-⼈系统进⾏研究,对⼈的⼼理活动进⾏科学分析,掌握⼈的⼼理活动规律,正确预测⼈的⾏为,充分调动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劳动⽣产效率,这是管理⼼理学研究的范畴。

⼯程⼼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与机器的关系,⽽管理⼼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与⼈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概述一、绩效考核的概念与意义(一)绩效考核的概念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1.绩效考核既是组织行为合理化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2.组织中的绩效考核又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注:本章的绩效考核主要从微观的角度讲的)<1>从宏观的角度看,包括组织内部对整个组织行为成果的测量和评价。

<2>从微观的角度看,包括组织内部各个群体和组织成员个体的考核。

3.绩效是个体或组织行为能力、工作状况和工作成果的总和,是他们活动的效率、效果、能力、成绩的统称。

(二)衡量企业员工的业绩的因素主要包括:1.与工作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2、从热情、责任感和动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

3、在一定时间跨度上结合细节考察工作质量。

4、生产的产出量。

5、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反映出的互动。

2.一般而言,工作绩效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考察:<1>效率。

即产出投入之比,在同样的条件下,以最小的投入而获得最大的成果。

<2>效果。

效果泛指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即“效果=目标×效率”。

<3>效益。

即活动产出的成绩和贡献。

可以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4>效能。

效能指个体或组织实现其预期目的的适应性和能力,是对主体的功能的评价。

(三)效率、效果、效益、效能几个方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第一,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以下几个方面:<1>“效率”是产生“效果”的手段、凭借,“效果”是效率产生的结果、表现。

<2>“效率”和“效果”都可用来衡量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的有效程度。

<3>效率、效果和效益的实现,又都应一定的效能为基础和前提。

2.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1>“效率”用来反映达到目标的速度,从投入与产出、成本因素与成果因素的比较只衡量中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是统一的,因此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和产生和发展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1、心理技术学:(斯腾)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2、霍桑实验:(梅奥)开始于1924年他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他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理论被称为“场”理论。

他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需要从低向高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管理心理学在美国一一产生与发展: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美国是管理心理学的发源地,也是当前世界上管理心理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

2、管理心理学在中国1979年以后,我国管理心理学才逐渐得到发展。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和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互相联系的。

2、联系性原则: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

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贯彻发展性原则。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

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

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

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三、管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1、观察法:优点:使用方便,所得材料真实缺点:只能消极等待有关现象的发生,难以对所获材料进行数量处理,难以确定某种行为现象的真正原因。

2、实验法:优点: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缺点: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因而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3、调查法:(1)谈话法:优点:谈话法简单易行,便于迅速获取资料缺点:由于关于被试者心理状态的结论必须从被试者自己的回答中寻找,所以具有较大局限性(2)问卷法: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广泛的材料,且能对结果进行数量处理缺点:所得材料一般较难进行质量分析,因而难以把所得结论直接与被试者的实际行为进行比较4、测验法:优点:可在短时间内了解许多人的一个或多个特点,且能从数量上比较个人之间的差异缺点:目前所使用的测验量表还不够完善,信度和效度数低5、个案法:优点: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缺点:用该方法归纳出来的结论往往缺乏普遍性,另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对研究者来讲,是一个限制因素第四节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一、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一.: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关系人是企业主体,是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

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

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

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与观点1、早期管理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主要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富国论》,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的学说。

大卫。

李嘉图:他认为以劳动创造价值为基础,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流。

2、传统管理理论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而成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

1、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他发展了亚当。

斯密劳动分工学说。

2、艾末生,他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

3、科学管理理论。

1、美国的泰罗。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2、法国的法约尔。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

他提出管理不同于经营,只不过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他强调了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还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德国韦伯。

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强调必须建立不受个人情感影响而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规则和纪律。

4、美国的古利克:把各家厄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而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

分别是: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5、英国的厄威克:提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二、行为科学理论主要思想及观点“行为科学”学派强调人的行为,认为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才能提高效率。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人际关系等:1、人际关系理论: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梅奥和罗特利斯伯创立了行为科学的基础理论,并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获得较大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a、人类需要理论:①美国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②美国的赫茨伯格,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

③弗鲁姆,“期望理论”。

b、人性管理理论: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头的所谓“人性”问题。

①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

提出X理论和理论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②阿吉里斯,提出了“不成熟一成熟理论”c、群体行为理论:侧重研究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①勒温,创立了“团体力学理论”②美国布雷德福d、领导行为理论:侧重研究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①以坦南鲍坶和施米特为首的“领导方式连续统一理论”②以利克为首的“支持关系理论”③以布莱克、穆顿为首的“管理方格法”三、现在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观点1、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等人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强调决策和决策者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系统管理学派:侧重于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5、权变理论学派: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6、管理科学学派:管理就是劫数学手段来表示计划、组织、近年、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技术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心理现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其规律的科学。

是人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现象。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

心理过程分为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简称:知、情、意。

1、认识过程:认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包括感性认识和理发认识两个阶段。

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

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知觉: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2、情感过程①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②情感和情绪的分类:A按基本表现形态,可将情感、情绪分为:激情、心境和热情。

B按社会性内容,可将情感、情绪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③情感的两极性:情感或情绪往往表现或否的对立的两极性,如满意和不满意、喜悦和悲伤、爱和憎等。

对立的两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意志过程①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②意志的特征:A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

B自觉的能动性。

C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D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

E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

③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A意志和认识的关系:离开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行为。

意志离不开认识,也给认识以巨大的影响。

B意志和情感的关系:当某种情感对人的一定行为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