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小说的发展与传承
关于中国妖怪文化的研究
关于中国妖怪文化的研究郑偲琳近些年来,各式各样的外国文化不断涌入中国,使得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影视作品,人们接触到日本的百鬼夜行与妖怪文化,发现日本人对其十分了解,不仅对其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整理,还将其应用在许多商品上。
相比之下,中国在妖怪文化整理与传承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使妖怪文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妖怪文化属于民俗学,而民俗学经常被许多人忽视,这使得妖怪文化的传承发展岌岌可危。
在中国,许多人对神仙鬼怪的兴趣集中在神与神系上,对妖怪文化不大了解。
偶尔听说的妖怪,也只是《山海经》《西游记》等脍炙人口的书籍中的零碎妖怪,并不了解整个系统。
但妖怪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应该梳理中国妖怪文化发展的线路,促进现代妖怪文化的发展。
一、妖怪文化的发展线路妖怪,最初产生于人类对自然、对风雨雷电带来的灾害、对毒蛇猛兽的力量的敬畏,当时生产力落后,人们认知水平有限。
志怪小说是妖怪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秦汉起,随着志怪小说的不断发展,妖怪文化逐渐增添了许多内容,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而对于文人来说,志怪小说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舞台。
他们将真实社会中的一些状况或多或少地反映在小说中,或是将自己的期望寄托于形形色色的妖怪身上,这在妖怪文化的发展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根据中国志怪小说的发展历程,梳理出中国传统妖怪文化的发展路线。
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不成熟的志怪小说,如《山海经》《汲冢琐语》。
至此,妖怪文化开始活跃在文人笔下,活跃在字里行间。
汉代,小说开始成为一种记录街谈巷议之类传闻故事的文体。
这个时期记载妖怪的小说很多。
《汉书·艺文志》的内容到隋时,许多都已失传。
但根据现存的古注和佚文来推测,其中有部分内容当属志怪范畴。
还有一些关于神仙的汉代小说,如《洞冥记》《神仙传》,虽然它们侧重内容不同,但人们从中不难看出妖怪文化在汉代的传承。
南北朝,朝代更迭,社会动荡。
在这种环境下,佛教、道教飞速传播、发展,妖怪文化也随之加入新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蛇文化探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蛇形
象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蛇故
事
目录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蛇文 化探究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蛇文 化对后世的影响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对 于生死、鬼神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为志怪小说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蛇文化逐渐融入各个民族和地区,形成不 同的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成为一种独特 的文学形式,蛇文化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传承。
蛇文化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文化内涵
蛇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它体现了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敬畏;另一方 面,它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蛇文化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死、命运等问题的思 考和探索。
02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蛇形 象
蛇形象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神话与传说
在古代神话和传说中,蛇通常被 赋予神秘、邪恶或神灵的特质。 例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
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的神祇。
文学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蛇通常被用来象 征邪恶、诱惑、再生等主题。例 如,《白蛇传》中的白蛇精就是
代表邪恶和诱惑的蛇形象。
丰富了民间信仰
蛇在民间信仰中具有特殊地位,魏晋 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蛇文化进一步丰 富了民间信仰的内涵,为民间信仰的 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蛇文化所传达的价值观,如尊重自然、顺应天命等,对后世社会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成为人们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百年综述
社会科学研究 2002年第5期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百年综述赵章超摘要 20世纪初由鲁迅等人开创的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筚路蓝缕,几经起伏,到本世纪初已取得了一系列实绩。
这主要体现在对宋代志怪传奇小说地位和性质认识的演进、小说史的分期、作家作品的研究、小说理论的探讨及文献资料的考辨等方面。
但是,相对于宋代诗、词、文的研究,志怪传奇小说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实绩;不足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2)05-0141-03宋代是中国文言小说史上比较重要的一环,其中有着洪迈、刘斧、李献民等谁都不能忽视的创作大家,但是长期以来,它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
李剑国曾说: !文言小说研究真正具备科学的学术品格,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还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事,这就是郑振铎、鲁迅等人所开展的具有拓荒性质的文言小说研究∀∀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文言小说研究处于萧条局面# 1,这是就20世纪80年代以前文言小说研究的整体状况来说的。
如果再作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一领域中,六朝、唐及清代研究多一些,宋代则很不受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除了一些史著对宋之志怪传奇作了较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外,一定数量的单篇论文也昭示着其研究的实绩。
本文就宋代文言小说的地位及性质、作家作品研究、文献整理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作一综述。
其一,如何认识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的地位和性质,是研究者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对此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其成就平平,难予首肯。
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说:!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以后论次多实而采艳殊乏。
#今人之文学通史或断代史亦多持否定态度,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到现在,对其基本是避而不谈,如60年代分别由中国社科院文研所撰写和游国恩等主编的两部∃中国文学史&对宋代志怪传奇都只字未提。
六朝志怪小说中神仙题材的故事流变
六朝志怪小说中神仙题材的故事流变神仙说起源于先秦,其以描写仙人、仙境、仙药为主要内容,宣扬的是长生不死的思想。
神仙说进入小说,并成为小说之题材大抵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博物家所作的地理博物之书;二是神仙方士出于宣教目的而作的仙人传记。
从对志怪小说形成的影响看,神仙题材的出现不但使神仙说衍生出诸多生动的富有文学性的故事,还把降仙、遇仙等故事模式带入小说。
当然,从现存小说中看到的许多神仙故事亦在民间甚为流行,诸如“仙女降董永”、“何比干遇神妪”以及“秦始皇会海神”等故事,都经历了民间――文人――民间的传播过程。
梳理六朝志怪小说中的神仙题材时,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一类故事表现出相同的情节模式;同一个故事又在不同的志怪作品中反复出现。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小说文体的特质有关。
从广义叙事文学的角度看,一种故事模式的出现会引来众多的模仿者,这便是故事模式的延承性。
无论是文人所作的小说,还是民间故事皆如此。
在故事模仿的过程中,情节会有所变化,例如,《建康小吏》较《白水素女》多了一段庐山夫人哀婉的歌声,但如果隐去这些非主干情节,两则故事则皆可表述如下:仙女降仙――相悦相爱――最终分别。
而同一故事在不同作品中多次出现,则涉及小说与史传以及小说传播等问题。
现试以何比干、秦始皇两故事,解析神仙题材在志怪小说中的衍变。
一、何比干遇神妪故事何比干遇神妪是条神仙应验类故事,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皆载何比干故事,然溯其源,早在《三辅决录》中即有神降何比干说,现将三书所载的相关内容辑录于下,以兹比较:《三辅决录》:何比干汝南何比干,通律法。
元朔中,公孙洪辟为廷尉右平,狱无冤民,号曰何公。
征和初,去官在家。
天大阴雨,昼寝,梦有客车骑。
觉而一老妪年八十余,头尽白,求寄避雨。
雨方甚,而妪衣履不濡。
比干异之,延入座。
须臾雨止,妪辞去,出送至门。
跪谓比干曰:“君先出自后稷,尧至晋有阴德,及公之身,当继一人。
今天赐策,以广公子孙。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
美2023-11-1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研究价值目•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名篇赏析录01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定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主要记述神仙、鬼怪、妖异之事,以传闻和民间故事为素材,经过加工和再创作而成。
特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具有鲜明的神秘色彩和想象力,作品中的情节奇幻、夸张、离奇,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诗意。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定义与特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笔记小说,如《搜神记》、《幽明录》等,这些作品为后来的志怪小说奠定了基础。
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生死和宇宙的看法更加神秘和超自然化,这种社会背景为志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怪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衰落,道家和佛教思想逐渐兴起,这种思想背景为志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神仙思想和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这种宗教背景也为志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文化背景0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色叙事方式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多采用短篇故事的形式,叙述简洁明快,情节曲折跌宕,富有戏剧性。
结构特点志怪小说通常以传闻、逸事、奇闻等形式收集、整理,再进行加工润色,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单元。
叙事方式与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类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包括鬼怪、妖物、神仙等各类奇异角色,以及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
塑造手法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刻画,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怪诞元素的运用奇幻描写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常常出现各种奇异的生物、神秘的符咒、超自然现象等奇幻元素,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思维冲击。
聊斋志异中的鬼怪形象有何文化背景
聊斋志异中的鬼怪形象有何文化背景《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描绘了众多形形色色的鬼怪形象。
这些鬼怪形象并非凭空想象而来,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首先,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对《聊斋志异》中的鬼怪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其神仙体系和阴阳五行观念在书中多有体现。
道教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人死后可能化为鬼魂,鬼魂也有可能通过修炼或特殊机缘获得超凡的能力。
在《聊斋志异》中,不少鬼怪就是因生前的执念或特殊遭遇,在死后依然徘徊于人间,并拥有了超乎常人的能力。
例如《聂小倩》中的女鬼聂小倩,因被恶鬼驱使害人,后在书生宁采臣的感化下,摆脱了控制,展现出善良的一面。
这种死后灵魂的存在和转变,与道教的生死观和灵魂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佛教自传入中国后,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在《聊斋志异》的鬼怪故事中也时有体现。
许多鬼怪的遭遇和命运,都是由于前世的善恶行为所导致的。
比如《王六郎》中,溺死鬼王六郎因心地善良,放弃了找替身投胎的机会,最终得到善报,转世为人。
这种因果轮回的观念,不仅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对于道德行为和命运的思考。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聊斋志异》中的鬼怪形象塑造。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主张“仁、义、礼、智、信”。
在书中,一些鬼怪形象的行为和品质,也体现了儒家的道德标准。
例如,有些善良正直的鬼怪会帮助正直善良的人,惩罚邪恶之徒,这与儒家倡导的善恶有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理念相契合。
同时,书中也通过鬼怪的故事,对现实社会中违背儒家道德规范的现象进行批判和讽刺,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
再者,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也是《聊斋志异》中鬼怪形象的重要来源。
中国民间流传着丰富的关于鬼怪的传说,这些传说往往反映了民众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好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论古典文言志怪小说的传承及发展
也” _ 1 J 。它起 源于神话 传说、 寓言故事。从 现存 的
一
、
文言 志怪 小说 的源流及其传承脉络
古代小说文 献来 看 , 早期 记 载神话 资料 最多 的是 《 山海经》 , 此书保存 了原始神话的精华 , 内容丰富、
i n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n a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l a o n e s . Ke y Wo r d s: c l ss a i c a l C h i n e s e ; my s t e y r n o v e l s ;i n h e i r t a n c e ;d e v e l o p me n t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Ma r . 2 0
张 涛
(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 北京 1 0 0 1 0 2 )
[ 摘
要]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源远 流长 , 其 中文言志怪小说 的传 承有其 自身脉络 和规律 。这类 小说 以《 山海经》 为“ 源” , 内容
情节有承前启后 、 袭用模仿 的“ 类 作” 型特征 。小说人物表 现出继承 、 繁衍 的风貌 , 体例结构 袭用前代作 品并有变 化 , 构思、 语 言叙事方式等 大体 一脉相承 。在传承 的基础上 , 后世小说 的人物 、 内容 、 情节得 到进一 步发 展并 更趋 完善 , 表现 出更 高的构思
he t p r e v i o u s w o r k s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i n he it r e d he t p r e v i o u s n o v e l s a n d h a d s o me c h a n g e .T h e p l o t a n d t h e l a n g u a g e we r e ls a o a s he t s a l n e a s t h e p r e v i o u s o n e s .B a s e d o n t h e i n h e it r a n c e,t h e c h ra a c t e s r o f t h e l a t e r my s t e y r n o v e l s d e v e l o p e d a n d b e c a me mo r e p e r f e c t t h n a t h e
新罗殊异传
〈〈新罗殊异传》对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借鉴和创新孙万基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朝鲜古代小说虽然起步很晚,但在中国古代小说的长期影响下得到了发展,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朝鲜王朝时期,则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可以这样说,朝鲜古代小说,尤其朝鲜古代汉文小说是吸晚着中国古代小说的乳汁长大的。
朝鲜古代小说的滥觞——《新罗殊异传》正是朝鲜接受中国文化而产生的代表作。
《新罗殊异传》在接受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影响的过程中,不仅开启了朝鲜志怪小说的先河,而且为以后朝鲜古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样式。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朝古代小说雏形的代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和《新罗殊异传》关联的研究,探讨中朝古代小说交流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在不同国度,而社会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两个国度小说的雏形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
并对《新罗殊异传》以及与中国志怪小说进行单个著作的比较研究,进一步阐释两国小说在形式、内容及主题思想等方面上的内在联系,从而显现中韩两国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中韩虽词处东亚汉字文化圈,但各自都有着鲜明的文化传统特点,两者中展示出来的民族性较为强烈。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对比中注重作品共性的同时,还进一步探讨作品的个性,深入挖掘两者所表现出的特定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
这对于促进两国古代小说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更加有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中朝两国文化价值功用的接受,有利于我们将中朝古代传承下的文学精华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同时让我们的文化瑰宝永德青春魅力。
1.2研究的现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朝鲜古代小说文学的研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被人们所知晓,中国古代小说和朝鲜古代小说的研究幵始了正式的发展,而且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益密切,中韩两国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朝鲜古代小说之间的关联研究也日益深入。
受益于此,《新罗殊异传》和中国汉魏六朝志怪的比较研究也得到了发展。
例如:金宽雄教授的《中朝古代小说比较研究》一书中第二篇就对此选题做了系统的研究;李时人、聂福生的《中国古代小说与朝鲜半岛古代小说渊源发展》(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李时人《新罗人崔致远平生及其《双女坟记》的创作流传》(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闵宽东《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之传播》;谭红梅《朝鲜古代汉文小说雏形《新罗殊异传》中的女性形象》(载《辽东科学学院各学报——社会科学版》;李建国《〈新罗殊异传〉考论》;这些主要是从整体上与中国古代小说进行比较研究,进行个体研究的还有,如,《东亚汉文小说研究新突破》(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刘广铭《仙女红袋故事:原型与流变》(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高国藩《崔致远《仙女红袋》与高淳招贤馆》(载南京史志)等等。
《剪灯新话》与明代志怪小说传统承继与发展
剪灯新话与明代志怪小说传统承继与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志怪小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其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神秘的元素为特点,广受读者喜爱。
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代,志怪小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其中《剪灯新话》便是明代志怪小说中著名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结合《剪灯新话》这部作品,探讨明代志怪小说在传统承继与发展方面的特点。
一、《剪灯新话》的传统承继《剪灯新话》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著名志怪小说集。
该作品以古代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为蓝本,加以夸张和虚构,创造出了许多充满神秘和惊险的故事情节。
这些故事在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上,延续了古代志怪小说的传统,体现了传统文学对于幻想和奇观的追求。
同时,《剪灯新话》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二、明代志怪小说的发展特点在明代,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交融,志怪小说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许多作家在创作志怪小说时,不仅保留了古代传统的元素,还加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和社会现实,使作品更加接地气和具有现实意义。
明代志怪小说在题材选择上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神话传说和超自然现象,还涉及到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讨,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
三、明代志怪小说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明代志怪小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许多文学作品中,仍能看到志怪小说的影子,这些作品在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上,往往保留了志怪小说的一些特点,例如神秘、惊险和悬念等等。
同时,现代志怪小说也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的现实问题,使作品更加立体和有深度。
四、结语《剪灯新话》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了明代志怪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在传统承继与发展的过程中,明代志怪小说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志怪小说依然具有一定的研究和传播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传承。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成书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集成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 们大多以类相从,将相同主题的小说归类在一起;其次,它 们在编纂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最后,它们在 语言和风格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集成书的影响与价值
集成书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集成书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 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对现代出版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启示意义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成书的版本与流传过程对现代出 版业具有启示意义。首先,要重视版本的选择和比较, 以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价值;其次,要关注传承方式和 演变过程,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最后,要借 鉴古代出版业的经验,不断创新和发展现代出版业。
借鉴意义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成书的版本与流传过程对现代出 版业具有借鉴意义。首先,可以借鉴古代出版业的经验 ,如手抄本的制作工艺、刻本的版式设计等;其次,可 以借鉴古代出版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如通过口碑传播、 广告宣传等方式提高出版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 可以借鉴古代出版业的文化传承精神,如尊重原创、保 护知识产权等。
特点
志怪小说的特点在于其奇幻、神秘的色彩,通过对神秘事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 想象。同时,志怪小说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
02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成书的 形成
集成书的编纂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生死、鬼神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志怪小说应运而生。
VS
文学思想的传承
志怪小说集成书所表达的文学思想和审美 观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游地府故事
志怪小说概述
志怪小说定义
志怪小说是以记录奇闻异事、神灵鬼怪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 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是其发展高峰之一。
志怪小说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 容涉及鬼怪、神仙、妖邪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
情节发展
故事中往往涉及生死、轮回、因果等哲学思 考,以及当时社会的风俗信仰。
主人公
通常是普通百姓或士人,偶尔也有鬼魅、神 灵等角色。
艺术手法
采用奇幻、悬疑等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 一个阴森诡异的地府世界。
仙人游地府型
故事背景
通常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描述仙 人游历地府的经历。
主人公
通常是得道高人或神仙,他们因种种 原因游历地府。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 说中的游地府故事
目 录
• 引言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游地府故事梳理 • 游地府故事的类型与特点 • 游地府故事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 结论
01 引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背景
社会动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人们生活困苦,对生死和命 运感到迷茫和关注。
宗教信仰
情节发展
故事中往往涉及仙人的修行、挑战、 探险等经历,以及与地府中鬼怪的交 锋。
艺术手法
采用奇幻、神秘等手法,形象生动地 描绘出一个神秘莫测的地府世界。
阎罗使者游地府型
故事背景
主人公
通常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描述阎罗使 者游历地府的经历。
通常是阎罗的使者,他们因执行任务而游 历地府。
情节发展
艺术手法
反映时代思想
五代十国时期的小说发展与特点
五代十国时期的小说发展与特点五代十国时期,因为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变,小说得到了蓬勃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的小说可分为史传小说、志怪小说、笔记小说和杂剧小说等四个类别,也有贬低性质的“假小说”。
一、史传小说五代時的史傳小說,大多以三國、晉、南北朝和唐宋等歷史為背景,以歷史事實為藍本,並看似跟實際的史實相符。
但有些小说中,官员性格极端化,有明显的小说化特征。
同时,这些小说虽然借史为据而作,但也常常夸大事实,糅合虚构,角色塑造也有比较大的改变,使得故事产生较强的虚构性。
《东周列国志》是五代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春秋时期,讲述的是吴王夫差与服侍在他身边的美女西施之间的爱情故事,深受读者喜爱。
二、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五代十国时期发展的一具特色性的小说体裁,是一种小说的性质与野史以及盛行于民间的鬼怪故事进行了结合,其中的鬼、怪、神等神秘因素尤为突出。
志怪小说大都叙述神怪的生活和情感,或是描写人与鬼怪互动的故事。
许多志怪小说深受民间爱好,并有许多广受欢迎的代表作。
《聊斋志异》是五代时期知名的志怪小说精品;《世说新语•异语》是典型的以文字来论证神怪事物的作品。
三、笔记小说笔记小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又一独特小说体裁。
这种小说作品吸收了民间文化和野史风光,力图记录些真实生活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等等元素,以达到深入民间生活的目的。
两性相处问题、五蕴六根等哲学性思考问题层次比较高。
《搜神记》讲述的是诸多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医药知识和社会风情于一体的讽世小说,是五代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
四、杂剧小说五代时期的又一独特小说体裁是杂剧小说。
杂剧小说是古代杂剧和传奇的主要来源之一。
杂剧小说高度模拟唱腔和曲调,以及演出的表现方式。
杂剧小说集合了社会各阶层的习俗,包括官场和民间文化,可以看作是五代时期文学的一个里程碑。
《单刀会》是五代时期的一部重要杂剧小说作品,其表现了中国古代单刀会这种流行的暴力行为。
以上四个类别中,每一类别都有一些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代文学中的历史小说及其传承
明代文学中的历史小说及其传承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小说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代,历史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明代历史小说的传承和发展,对后世的文学造成了深远影响。
明代的历史小说主要源于五代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元代的蒙古汉书。
明初,这些小说逐渐通过书籍出版和人们口头相传的方式,得以传播开来。
此外,明代也出现了一批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们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成为了明代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这些小说内容丰富,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对于后世的文学、历史和人文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代历史小说以《三国演义》为代表,这部小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对于后世文学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三国时代为背景,描写了一系列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小说内容跌宕起伏、情节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由于《三国演义》的成功,明代以后也出现了许多其他的历史小说,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小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了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和浪漫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品。
明代历史小说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国文学史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历史小说的作者和文学家,不仅关注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加注重历史故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
这些历史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塑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在文学造诣和精神内涵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历史小说作为中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后来也得到了其他文学及大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在当今大众文化中,历史小说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创作形式。
历史小说在传承和发展中,不仅表现出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和传统,也展现出时代的特点和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
历史小说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更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明代历史小说以其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文学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影响
小说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影响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人物、情节和结构等元素的刻画,反映了社会现状、人性特征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自诞生至今,小说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同时也在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小说的历史演变、文化影响等方面加以探讨。
一、小说的历史演变小说最早起源于中国,形式是以“话本”、“志怪小说”为代表的短篇小说。
到了唐代,小说的样式逐渐多样化,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如骈文小说、评话小说、杂言小说等。
宋代时期,小说达到了鼎盛,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学形式。
其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至今仍广受欢迎。
明清时期,小说进一步发展成为“章回小说”、“话本小说”等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金瓶梅》,因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家庭伦理等,而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个巅峰之作。
18世纪初,在欧洲出现了以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为主的新文学形式,即小说的复兴。
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社会批判小说等都极具影响力。
20世纪初,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小说开始向更广泛的受众发展,少年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等新型小说不断涌现,推动了小说创作的多元化。
此时期,小说已不再仅仅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载体,而成为了一个文化品牌,其不仅通过作品内容和创作手法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更成为了文化娱乐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小说的文化影响小说作为文学体裁,不仅反映社会变革、关乎人类情感,也对文化传承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小说是文化史的重要代表性文本。
小说是人类文化史厚重的记载者,在其中能够发现文化、人类存在等多重共时性的意义。
例如《红楼梦》中通过刻画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内心矛盾、紧张的情感状态,呈现了封建社会“娇女”对爱情、婚姻的束缚和反叛,同时也展示了女性角色的生存状态和历史进程。
其次,小说拓宽了文化视野与意识形态。
小说的创作涉及到多种文化和思想传承,不仅是一种娱乐性的文化产品,也是创造知识、认知世界的过程。
以《太平广记》为例的古代志怪小说研究
以《太平广记》为例的古代志怪小说研究简介古代志怪小说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一类特殊文体,以其奇特、神秘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而著名。
其中,《太平广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之一,自唐代陆羽编纂至明代康雍年间完成,被认为是古代志怪小说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背景信息古代志怪小说古代志怪小说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通常涉及超自然现象、灵异事件和超凡人物等。
通过书写这些故事,人们试图解释世界上无法解释或理解的神秘现象,并构建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奇幻元素的世界观。
《太平广记》《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最重要的集成性文集之一。
全书共分6卷,收录了大量关于神仙、妖魔、鬼怪等超自然现象与活动的故事和记录。
作者陆羽通过整理各种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将这些故事编撰成一部体系完整的志怪小说集。
内容分析《太平广记》以其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高度奇幻的元素,为研究古代志怪小说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通过对该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志怪小说与社会观念通过研究《太平广记》中所描绘的各种志怪现象和超自然事件,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观念和信仰。
例如,通过对鬼魂、妖怪等形象的描绘,可以窥见古代人们对死亡、灵魂和超自然力量的看法。
2. 志怪小说与文化传承《太平广记》中收录的故事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和口头传统。
通过研究这些故事并追溯其源流,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神话、传说和信仰系统,并进一步探索其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影响。
3. 文学性与艺术手法《太平广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故事情节、人物刻画以及叙事手法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分析其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手法对于理解古代志怪小说的创作方式和审美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以《太平广记》为例的古代志怪小说不仅可以拓宽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还能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和视角。
同时,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挖掘出更多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可能性,并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启示。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成书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成书汇报人:2024-01-09•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发展历程目录•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文化内涵•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与传承目录01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概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是指以记录奇闻异事、神仙鬼怪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作品,通常具有奇幻、神秘、超自然的元素。
定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内容上多以记录异闻传说为主,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简练明快,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
特点定义与特点志怪小说的起源与演变志怪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等作品,经过汉代的积累和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熟并形成独立的文学流派。
演变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干宝为代表的“鬼神志怪”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志怪”两大流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汉赋之后,又一重要的文学流派,对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还涉及到哲学、历史、民俗等多个领域,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价值。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地位与影响0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发展历程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寻求精神寄托,志怪小说应运而生。
起源与背景代表作品特点与影响《搜神记》、《博物志》等,这些作品多以神仙鬼怪为题材,描述奇闻异事。
魏晋志怪小说具有鲜明的神秘主义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0201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在继承魏晋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
发展与演变《幽明录》、《述异记》等,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涉及神仙、鬼怪、民间传说等。
代表作品南北朝志怪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注重情节的曲折离奇和文笔的优美。
艺术特色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文学价值题材创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题材上具有创新性,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中国志怪故事美学
中国志怪故事美学中国志怪故事自古以来便流传于民间,历经千年而不衰。
这些故事充满神秘色彩,寓意丰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国志怪故事不仅在文学、影视、网络等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更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一、引言:中国志怪故事的起源与发展志怪故事起源于先秦时期,至东晋时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
这类故事以记叙神异现象、鬼神传说为主,兼及人物传记、历史典故。
随着历史的发展,志怪故事在题材和形式上不断丰富,涌现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二、中国志怪故事的美学特点1.神秘奇幻的题材:中国志怪故事以神秘现象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这个世界既有现实社会的投影,又超越了现实,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与想象。
2.寓意丰富的形象塑造:中国志怪故事中的形象既有传统的神祇、鬼怪,也有凡人、动物等。
这些形象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孙悟空代表了不屈不挠的精神,白娘子体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等。
3.诗意的叙事风格:中国志怪故事的叙事风格独特,往往以诗意的笔触描绘奇异景象,营造出浪漫、优美的故事氛围。
这种风格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也使得故事更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三、中国志怪故事的代表作品及赏析1.《聊斋志异》: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以花妖鬼魅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作品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被誉为“鬼狐史”。
2.《西游记》: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作品以孙悟空为主角,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神话世界,寓意着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
3.《山海经》:古代地理志怪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地理风物等。
书中描绘了众多奇特的异兽、神祇,对后世志怪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当代志怪故事的创新与发展1.影视作品的改编与创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志怪故事逐渐从文字走向影像。
近年来,多部改编自志怪小说的影视作品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捉妖记》等,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的开题报告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的开题报告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繁复杂、动荡不安的时代,其中包括了很多志怪小说,它们经常讲述一些神秘、鬼怪、神仙和神话的故事。
这些志怪小说在当时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欣赏,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的研究将围绕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展开,分析其特点、价值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首先,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体现在它所描绘的奇异神话和传说中。
这些故事中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神怪、妖魔,以及不同种族的人物,如仙人、妖精、鬼魂等等。
这些神话和传说往往跳脱常规,突破常规,将真实世界与超自然现象融合在一起。
这种怪诞美体现了作者和读者对未知和神秘的向往和想象,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审美趣味,即通过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来寻求文学体验的刺激与冒险。
其次,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还表现在它的语言、情感和结构上。
这些小说往往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对神话和传说的浓厚兴趣和喜爱。
同时,作者经常运用夸张、想象和幽默的手法,以调剂读者的情绪,并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故事情节的结构也常常精妙复杂,有一定的惊奇和悬念元素,使读者从顺着故事线索的结局中找到乐趣和满足。
最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在古代文化和历史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这些小说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元素、宗教信仰和人生观,反映着作者和当时社会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同时,这些小说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历史和文学现象,反映当时社会变迁和文学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
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文学作品的演变和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综合来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美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审美趣味,反映了古代社会和文学的特殊价值和文化特点。
对于我们进行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了解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古代文学中的流派与趋势
古代文学中的流派与趋势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中一道璀璨的风景线。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文学流派相继兴起并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中的不同流派以及其所呈现的趋势。
一、散文流派1. 骈文骈文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追求语言的丰富和华丽,注重修辞和造句技巧。
骈文通常采用对偶的手法,表达出一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代表作品有《韩非子》中的《原道》等。
2. 清净文清净文强调心灵的净化和超脱尘俗的境界。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传递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王安石的《蝶恋花·答卢述诗》可视为清净文的典范。
二、诗歌流派1. 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唐诗作为其代表形式,流派众多。
诗人们在唐诗创作中涌现出各种风格,有豪放的李白、婉约的杜牧、咏史的杜甫等。
唐诗的趋势是以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为特点。
2. 宋词宋代的文学氛围以典雅细腻的宋词为代表。
宋词追求琼瑶玉树的美感,注重音韵和抒发情感。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宋词流派中的经典之作。
三、小说流派1. 传奇小说传奇小说是古代小说流派中的一种,它主要以神鬼、仙侠、妖魔等奇幻故事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想象力和艺术性。
《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都属于传奇小说的范畴。
2.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一种特殊流派,其描写了各种神秘的现象和怪异的故事情节。
《聊斋志异》即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
志怪小说的兴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鬼、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和恐惧。
四、戏曲流派1. 京剧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中最为代表性的一种。
它以唱、念、做、打的四种表演形式相结合,以优美舞台服装和华丽妆容为特色。
京剧在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传承了大量传统故事和历史事件。
2. 清曲清曲是清代时期兴起的一种戏曲流派,它在剧本、演唱方式和配乐上都有创新。
清曲通过舞台表演和音乐演唱的形式,传递了对爱情、忠诚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与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怪小说的发展与传承历史学院07级编辑出版(2)班270203202 赵儒志怪小说的发展与传承【摘要】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对志怪小说的发展及其繁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同时也对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关键字】志怪小说、唐传奇、聊斋志异、红楼梦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 主要记载神鬼怪异之事。
以志怪、志人小说为主体的古代笔记小说可谓源远流长,前者可以追溯到“古今语怪之祖”的《山海经》,后者可以溯源至先秦诸子散文及寓言故事中描写人物风致的片断。
此外,上古神话、历代传说、诸子设譬取喻的寓言故事, 先秦两汉书中记人记事的精彩片断, 乃至宣讲佛道教义的宗教故事, 无不都是志怪小说的源头。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并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 除了有先秦两汉志怪小说的深厚基础外, 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少有的动乱时代,政治黑暗,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动荡混乱,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朝廷荒淫无度,战伐连年,徭役捐税名目繁多。
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血腥屠杀。
由于秦汉以来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宣传, 导致鬼神迷信、神仙方术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有广泛的影响,人们为了摆脱精神上的束缚,一方面把神仙和志怪当作超脱黑暗现实的灵虚幻境, 一种虚妄的精神寄托, 另一方面也把神仙和鬼怪故事当作表达进步思想的工具。
通过志怪的形式, 浪漫的手法, 表现了对暴政的反抗、贪官的抨击、爱情的追求、幸福的向往等。
佛教的传播、佛经的翻译, 也使人们深受影响。
佛经中有一些短小的故事, 是印度人民创作的寓言、童话和小说。
由于它们内容生动、形式新颖,不仅影响了我国民间故事的发展, 也影响着文人们有意无意地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小说创作。
佛教对志怪小说的影响, 表现在内容上劝导人们奉法, 宣扬佛的威灵鼓吹善恶相报, 轮回转世渲染地狱阴司的恐怖、天界的美好。
这个时期的志怪小说涌现了“梦幻”式、“离魂式”以及“死后生”式等形式, 也是对佛经故事形式的借鉴和发展。
由于时局动荡,社会纷乱,士人命运多劫舛,独崇的儒学思想的地位随着大一统政权的消亡而逐渐动摇。
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士人的思想重心发生了转变,从关注经学转为关注自我进而权衡自身的价值,寻求人生出路。
文人为了逃避现实, 广泛搜罗神话传说、旧籍中的志怪故事, 现实中的传闻异事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故事。
尤其是搜奇猎异, 成为文人作家追求的一个目标, 是志怪小说娱人色彩的表现。
志怪小说就是在那个时期作家对人生、自然和社会认识的产物,是士人因无法摆脱现实的残酷、以此宣泄心绪、避灾躲难的一个平台,是对现实进行思索的审美评价的一种特殊方式。
他们所表达出的改良污浊社会、批判黑暗政治、追求自由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进步思想, 是促进志怪小说创作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它赋予了志怪小说以进步内容和批判现实的精神, 也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推动了魏晋志怪小说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著述颇丰, 其中以干宝的《搜神记》最为著名。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一次大总结、大整理, 又是南北朝志怪小说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搜神记》不但“承于前载”、“广收遗逸”, “采访近世之事”, 采集了不少的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轶事。
同时,《搜神记》中的许多篇章大都叙事简洁, 语言朴素, 风格清隽, 虽仍不脱“残丛小语”格局, 但艺术性却大大提高了, 在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首先, 表现为故事情节更生动、完整、丰富。
如《干将莫邪》, 比《列异传》中的同题故事字数增多, 有许多情节的演绎并增加了对话, 使情节更生动丰富。
其次, 细节描写增多。
如《干将莫邪》中赤自刎身不倒, 汤中三日不烂, 且从汤中跃出的细节描写对刻画赤顽强的复仇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者,注重人物形象的性格刻画,使有的篇目很吸引人。
如“赤”复仇的顽强精神、《谈生》中女鬼善良的美好品质、韩凭妻忠于爱情、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性格特征等都是作品感人的重要原因。
另外有些篇章叙述中插人诗歌,散韵结合, 这种形式也影响到后世小说的创作。
《搜神记》直接影响了后世鬼神志怪小说的创作。
其中的许多故事也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传书故事《胡母班》对唐传奇《柳毅传》、死而复生故事对汤显祖的《牡丹亭》、《东海孝妇》对元杂剧《窦娥冤》等, 都有一定的影响。
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对此鲁迅曾有论述“小说亦知诗, 至唐代而一变, 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 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 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 演进之迹甚切, 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胡应麟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片之化, 未必尽幻设语,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 假小说以寄笔端。
’其云‘作意’、云‘幻设’者, 则即意识之创造矣。
”这是说唐人传奇中有不少作品深受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 谈神说怪的色彩还很浓或者多注重传写奇闻。
但是, 唐传奇虽多写奇闻, 作家的创作则更加自觉。
艺术上, 比起粗陈故事梗概的志怪小说, 叙述更宛转曲折,形象描写更细腻。
这表明唐传奇虽继承了志怪小说的传统, 但已是一次飞跃。
唐传奇除传承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传写奇闻的传统外, 也继承了自《史记》以来的史传文的写人记事传统,同时, 唐代诗歌、散文、民间说唱文学的空前繁荣, 为传奇的语言风格及表现方法提供了借鉴。
虽传述奇闻轶事, 但多取材现实, 而且有意识地进行创作, 自觉追求虚构想像、曲折情节, 讲究词彩藻饰, 已近似现代的小说了。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唐传奇繁荣的重要原因。
魏晋南北朝经历了反复的冲突之后,多元性的文化终于在唐朝得以最为充分的释放,文人意识的变化与唐朝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密切相关。
唐王朝使得中国再一次得到了长久的统一,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比较注意吸取前朝的教训,统治阶级的政策比较开明,使得经济得到空前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陆路、水路交通发达,对外往来频繁思想空前活跃。
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使文人的思想得到最大的伸展空间。
文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环境。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的巨大发展,也使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商贾市民日常生活、文人官吏会考游宴,错综复杂社会关系构成了形形色色的奇闻轶事,为唐传奇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
为了适应市民阶层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一些大城市中产生的“市人小说”,为传奇小说提供了新的作品素材和新的思想内容。
唐代较之前有更多、更宽泛的入仕途径,但科举之路仍是文人首选的主要方式。
在唐代,不管门第高低、不分贵族布衣,都可以遵照一定的既定的条件参加科举考试。
行卷、温卷是在唐代进士考试中最为普遍、最为流行的干谒行为。
科举士子用文言小说行卷、温卷推促了唐传奇的兴起。
变志怪为反映社会人生, 是唐传奇对六朝小说的重大发展, 增强了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
唐传奇的题材大致分为爱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侠行义、历史故事和神仙怪异等, 而神仙怪异又往往穿插于各类题材中, 这是六朝小说的胎记。
从多种层面, 或暴露仕途官场的黑暗, 或歌颂恋爱婚姻自由, 或歌颂游侠仗义, 赞扬才华智慧, 或发泄下层失意文人和底层百姓的愤懑。
唐人传奇语言生动流畅, 简洁而富于表现力。
唐传奇在我国小说史上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在思想内容的现实性及艺术手法、语言技巧等方面为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代以后文言小说的发展一直沿袭唐传奇开辟的方向, 如《聊斋志异》中人神狐鬼的爱情故事, 与《任氏传》、《柳毅传》一脉相承。
在唐传奇之后, 文言小说就渐渐地走下坡路,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言小说是以文言文写成的, 这种以秦汉古文为规范的书面语, 诘屈聱牙, 古奥难懂,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同当代的语言间距离越来越大, 令人望而生畏, 远离了现实生活和人民大众, 变成了文人的趣味之作, 落后于时代的潮流, 走到了穷途末路。
可是在其衰败之风“弥漫天下”之际,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突然异军崛起, 独树一帜,不仅学士文人交口赞誉, 而且连文化水平不高的劳苦大众也津津乐道,不禁不为人所叹服。
蒲松龄生活在一个激烈动荡的大变化的时代。
他经历了明朝的灭亡、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也经历了清朝入关前后的虏掠和镇压。
当清统治相对稳定巩固后, 他幻想通过科举而出仕, 却屡遭挫折。
随着幻想的破灭, 作为一个贫困终生、靠教书糊口的先生, 蒲松龄有较多机会, 接触和了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 耳闻目睹了人民在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下所受的种种痛苦, 并在《聊斋志异》中, 通过许多篇章生动刻画和严历抨击了黑暗的现实社会。
《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之广阔, 揭露社会问题之深人, 创造出的人物形象之众多, 创作高水平的短篇小说之量大, 艺术风格之独特,在文言小说史上, 没有一位小说家堪与之相比。
《聊斋志异》曾被认为是文言小说集大成者。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 而以志怪”, 是用传奇的表现手法, 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 是属于“拟晋唐小说”。
蒲松龄自己也承认“才非干宝, 雅爱搜神, 情类黄州, 喜人谈鬼”。
他写的鬼狐常常与人和睦相处, 谈情说爱, 喜欢打抱不平, 救助弱小, 惩恶除强, 解决人间社会根本不可能解决的矛盾, 给受尽凌辱的人们送上些许光明和温馨。
他写作的动机和目的并不是一般的传奇志怪, 而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 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 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
他虽写的是传奇志怪小说, 但他心仪追随的是“二十四史”开山之祖司马迁。
其中的许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 议论横生, 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 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
他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揭露了尖锐的社会问题。
《聊斋志异》突出地揭露了以下几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黑暗残暴的政治统治。
封建官吏与豪绅恶霸勾结, 用蒲松龄的话说, 就是“花面逢迎, 世人如鬼”, “官虎而吏狼者, 比比皆是”。
席方平的故事, 是以阴曹的鬼影憧憧、暗无天日来折射毫无法律和正义可言的现实世界。
在《促织》中,蒲松龄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皇帝, 由于皇帝的荒淫无道, 给大小官吏的横征暴敛制造了机会, 造成了人贱物贵、百姓身心饱受凌辱的惨痛事实。
还有科举制度的危害, 蒲松龄从自身经历悟出一个实事, 那就是封建社会提倡的所谓“学而优则仕”, 而今只是一种愚民政策,成为一种摆设, 考场已成了腐败的交易所, 无才得中而有才被黜。
再就是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 有由于妻妾制度和嫡庶之争而造成的家庭不和, 也有青年男女为自由恋爱而与封建礼教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