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仁的句子

合集下载

《论语》中的仁

《论语》中的仁

《论语》中的仁《学而》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八佾》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里仁》6、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9、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2、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公冶长》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14、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5、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论语十二章中运用比喻坚守仁义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中运用比喻坚守仁义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中运用比喻坚守仁义的句子
1.子曰:“不义而富,于我何加?”出自《论语·雍也》。

2.君子尊其所闻而道其所知,行其所志而申之以礼义。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做人应该守口如瓶,不说话却很有分寸;做事要干净利落,但不能急功近利,这样才可以成就大业。

4.子曰:“见义而勇为之者,吾未之有也。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之正焉,就之邪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也。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象水中之鱼,不可使见也。

君子欲敏于事而讷于言,就象山中之石,不可使识也。

8.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安其本,足矣。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夫仁者,不可须臾离也。

释义:有道的仁人,是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生存而去危害别人的生命,他们的行为是值得称颂的,他们的精神是永恒的。

论语中关于问仁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问仁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问仁的句子
以下 6 个句子:
1.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就像有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路边哭,旁边的大人就赶紧过去安慰,那就是一种爱呀。

2.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比如说你很想吃很多蛋糕,但为了身材能克制住,这也有点仁的感觉哦。

3.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这就好比你每次出门都穿戴整齐,像是要去见重要的人一样,可认真啦。

4. 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就像你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着急慢慢说,考虑好了再说,这也是一种表现呢。

5.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这五者就像你面对困难时勇敢向前,绝不退缩。

6.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就好像你要画画,得先把画笔削尖了,准备好才能更好地去做呀。

论语中问仁的句子

论语中问仁的句子

论语中问仁的句子1.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 例子:哎呀,这不就像我们对待朋友和家人那样嘛,要真心地去爱护他们呀,可不能虚情假意的哟!你说对不对?2.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例子:就好比你想要减肥,那得克制自己对美食的欲望呀,坚持做到了那就是一种成功呀,这其实就是在践行“克己复礼为仁”呀!难道不是吗?3. “仲弓问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例子:这不就是说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怎么能强加给别人呢?比如你不喜欢被人嘲笑,那你也别去嘲笑别人呀,多简单的道理呀!4. “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 例子:就好像说话的时候别像机关枪一样,要慢慢说,经过思考再说呀,不然很容易说错话的,这就是有仁的表现呀!5.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例子:你看那些工匠,想做好事情就得先把工具磨锋利呀,我们想要做到仁,不也得先准备好自己的内心吗?多形象呀!6.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例子: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做到那五者,就像给自己的人生之路点亮了明灯一样呀,多棒呀!7.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例子:就像节食的人克制对美食的渴望一样,我们要克制自己一些不好的行为,去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在靠近仁呀,好好想想吧!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例子:那些英雄烈士们,为了理想和正义不惜牺牲自己,这不就是对仁的最高诠释吗?这是多么伟大呀!结论:论语中的这些问仁的句子,真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我们指明了为人处世的方向,值得我们好好去领悟和践行呀!。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着人道、仁爱、仁心。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代表着对父母的尊敬与孝顺。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从他人身上学习仁德的品质。

仁者关注于他人的需求,并以爱心对待他人。

这样的品质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别人而逐渐培养起来。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强调了仁者不应该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经历的事情。

仁者要体谅他人的感受,避免伤害他人,以此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尊敬。

他认为,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了解父母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可以根据情况让他们感到快乐,也可以避免他们遭受不必要的困扰。

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句话强调了孝顺和弟道是仁爱之本。

孝顺父母和尊重兄长是培养仁爱品质的基础。

只有通过孝道和弟道的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出仁爱之心。

5.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强调了孝顺和友爱的重要性。

孝顺和尊敬长辈是做一个好学生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这些美德,才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

总的来说,《论语》中关于仁孝亲敬老的句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这些句子提醒人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尤其是对待长辈和父母,以及要孝顺和尊重他人,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录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录

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录1. "人而无仁,犹如不可以正音也。

" -《论语·学而》2.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论语·为政》3. "巧言令色鲜矣,仁者无忧色。

" -《论语·微子》4. "巧言令色,骅伯迈于仁。

" -《论语·子张》5.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论语·子张》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卫灵公》7.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论语·卫灵公》8. "君子崇德,小人崇金。

" -《论语·季氏》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论语·述而》10. "以约失之者,鲜矣。

" -《论语·述而》1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论语·子张》12. "言时达,行天下之教化。

" -《论语·阳货》1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论语·公冶长》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16. "君子不器。

" -《论语·庙算》17. "君子之求心道,有之;勇也,未尝有之。

" -《论语·公冶长》18. "君子之道费诚而隐。

" -《论语·宪问》19. "父母,唯其疾之忧。

" -《论语·雍也》20.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中与仁有关的文句

《论语》中与仁有关的文句

述而篇第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中国古代关于仁爱的名言警句

中国古代关于仁爱的名言警句

中国古代关于仁爱的名言警句
中国古代关于仁爱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例子:
1.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2. 博爱谓之仁。

——《论语·颜渊》
3.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4.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5. 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7. 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
8.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尧曰》
9.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里仁》
10.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论语·公冶长》
11.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论语·阳货》这些名言警句传达了仁爱的核心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关爱他人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论语有关仁的句子

论语有关仁的句子

论语有关仁的句子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许多关于仁的句子。

下面是根据题目要求列举的十个与仁相关的论语句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子曰:“为人者,能仁义而已矣。

”(《论语·颜渊》)这句话是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做到仁和义,就已经非常出色了。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公冶长》)孔子说,虽然能说会道、外表漂亮,但是真正的仁德却很少见。

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泰伯》)孔子认为君子注重道义,而小人只顾个人利益。

4.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子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知道他是否可靠。

大车没有横木,小车没有轮辐,怎么能行驶呢?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孔子说,看到贤人应该让自己向他们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则应该反省自己。

6.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孔子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7.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子路》)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其中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要加以改正。

9.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论语·子罕》)孔子说,人犯错误时,往往是因为追随了自己的党派,而不是真正坚持道义。

1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以上是根据题目要求列举的十个与仁相关的论语句子,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仁的含义,以及孔子对待人与伦理道德的看法。

儒家仁爱的名言警句

儒家仁爱的名言警句

儒家仁爱的名言警句1. 孔子关于"仁"的名言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就算在吃饭睡觉时也会按道德标准去做,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译文: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4、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

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译文: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译文: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了。

这正是推己及人,心在仁道。

2. 孔子还写过哪些关于仁爱的名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论语中“仁”的名句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

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

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

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论语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1.[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论语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名句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名句

孔子关于仁爱的名言名句1.孔子关于"仁"的名言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译文:道德高尚的人就算在吃饭睡觉时也会按道德标准去做,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译文: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只有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乐于助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4、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

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译文: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译文: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了。

这正是推己及人,心在仁道。

2.孔子还写过哪些关于仁爱的名言要多,最好10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

论语十二章坚守仁义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坚守仁义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坚守仁义的句子《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的十二章是关于坚守仁义的重要章节,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句子:1.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六章》)这句话强调了一个君子应该言辞谨慎而行动迅速的品质。

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原文出自《论语·微子第二十八章》)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能力的不足。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原文出自《论语·颜渊第三章》)这句话意味着虚伪的言辞和虚荣的外表很少有仁爱之心。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原文出自《论语·泰伯第十八章》)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宽容大度,不拘泥于外在的评比。

5.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原文出自《论语·述而第二十章》)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追求美德而非恶行,而小人却相反。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章》)这句话鼓励人们持续学习和与朋友交流,以求取快乐。

7.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原文出自《论语·述而第九章》)这句话说明智慧的人喜欢水,慈善的人喜欢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出自《论语·子罕第四章》)这句话告诫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要妥协,要坚守自己的立场。

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出自《论语·为政第十三章》)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互相依存,没有思考的学习是空洞的,没有学习的思考是危险的。

10.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原文出自《论语·为政第六章》)这句话表明当我们看到德才兼备的人时,应该自我反省,看到不德不才的人时,更要自我检讨。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论语中写仁的句子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9、吾友张也,为难能也。

然而未仁。

1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巧言令色,鲜矣仁!1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框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9、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4、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2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7、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

《论语》中谈到的“仁”(注释)

《论语》中谈到的“仁”(注释)

《论语》中与“仁”相关的内容:《论语·学而》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孝,《说文》:“善事父母者。

”儿女与父母的关系。

弟,悌也,《说文》:“善兄弟也。

从心弟聲。

”兄弟之间的关系。

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注释:令:美善。

《说文解字注》:“令、善也。

”《论语集解》:“令色,善其颜色。

”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亲仁,指亲近有仁爱之心的人。

《论语·八佾》四、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释:按照儒家的理解,“不仁”之人,就不是一个道德意义上的人,所以“礼”“乐”也就无从谈起。

《论语·里仁》五、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注释:里,居处、住处。

里仁,居住于有仁者之处,或与仁者住在一起。

处。

相处。

择不处仁,不选择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或相处。

知,同“智”。

得知,得到智慧,或具有智慧(之人)。

六、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注释:约,《说文解字注》:“缠束也。

束者、缚也。

引申爲俭约。

”可解为:简朴、朴实。

乐,指精神境界的自由与快乐。

知者,同智者。

七、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好,《说文解字注》:“好本謂女子。

引伸爲凡美之偁。

凡物之好惡、引伸爲人情之好惡。

”。

解为:喜爱。

恶,《说文解字注》:“過也。

人有過曰惡。

有過而人憎之亦曰惡。

本無去入之別。

後人強分之。

”朱岩案:孔子之“仁”,非善恶不分之“仁”,而有其道德上的标准。

故有“以直报怨”之说。

八、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苟,如果、假设。

朱岩案:恶,可以理解为两个层次,一是从主体自身的角度,解释为:过错、过失;二是从客体对方的角度,解释为:憎恶、讨厌。

九、“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论语里仁孝亲敬老的句子
仁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论语中的一大主题。

以下是符合要求的十个句子:
1.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篇》)
2.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学而篇》)
3.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
4. 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篇》)
5.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篇》)
6.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学而篇》)
7.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八佾篇》)
8.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
9.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篇》)
10.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学而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7、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0、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1、巧言令色,鲜矣仁!
2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4、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6、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9、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