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环境管理和资源问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环境管理与资源问题1、当今世界水污染日趋严重,各国都在采用各种措施和技术,减少排污量,以保护水资源环境。
污染厂家则在政策和环保压力下通过技术投入,降低排污成本和排污量,同时大大促进了水环境的保护。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注:图中MAC2——污染控制技术较高时期,MAC1——污染控制技术较低时期。
(1)近些年来“太空水”“纯净水”走俏家庭,主要原因是什么?(2)水污染项目中的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3)水污染的后果有哪些?(4)污水处理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保证,由图看出,通过 ,使排污者实际所承受的费用降低。
在一定的排污收费标准下, 的潜力越大, 所得到的费用节省也越大。
排污收费客观上起到了的作用。
解析:第(1)题,由于水污染问题严重,人们担心饮用被污染的水会给健康带来危害,所以购买“太空水”“纯净水”的人越来越多。
第(2)题,水污染中的氮、磷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工业污水。
第(3)题,水污染会导致水质下降,可用水减少,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不良后果。
第(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污染控制技术革新,企业污水排放量减少,使排污者实际所承受的费用降低,所以排污收费客观上起到了激励污染企业不断革新技术的作用。
答案:(1)水污染严重。
(2)生活、生产污水,农业化肥、农药随径流进入水体。
(3)水质下降,可用水减少,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合理即可)(4)污染控制技术革新污染控制技术革新排污者激励污染企业不断革新技术2、河南省鲁山县(地处豫西暴雨中心)境内的沙河是淮河流域颍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排泄河道,河道两岸优质细密的河沙是理想的建筑材料,畅销于郑州、许昌等地。
20世纪60年代,为了防风固沙,沙河两岸栽种了成片的杨树、柳树和槐树。
但最近十几年,疯狂采砂致林地尽毁,农田面目全非,道路被毁,水井干涸。
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2:环境问题(附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2:环境问题(附解析)“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
考向1 环境问题[模拟诊断](2019河北高三期中)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图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局部地形图,甲、乙两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该地区的脱贫,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地方性公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①B.②C.③D.④2.据图分析甲县精准脱贫不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合理开发煤炭资源B.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整体移民搬迁考向预测3.两县在脱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①过度开发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②破坏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③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加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D2.D3.C【解题思路】1.题意表明,政府规划建设这条地方性公路是为了该地区的脱贫,因此该地方性公路应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口脱贫。
图中①、②、③方案只是连接了两个县城,沿途几乎没有连接其它聚落,排除A、B、C。
图中④方案中途连接多个聚落,利于该地区脱贫,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中显示,甲县境内为煤炭资源分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让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脱贫,排除A。
图中显示,甲县境内多山,平地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当地脱贫,排除B。
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特,山区景观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当地脱贫,排除C。
整体移民搬迁不太现实,且成本过高,不利于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选项D符合题意。
高考地理二轮能力提升【专题10】环境保护(2)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含答案)
第二讲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自主学习1. 关注世界和我国的突出环境污染事件(如海上石油泄漏、陆地污水排放、化工厂化学物质泄漏、酸雨等)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2.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结合实例分析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
1. (2018·江苏高考)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甲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乙图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 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和。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和。
(2) 下面丙图的①②③三幅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
丙(3) 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其主要是。
(4) 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2. (2018·南通一模)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部2019年12月5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乌鲁木齐城市群等13个区域作为重点规划区域,其涉及19个省(区、市),1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面积132.56 km2,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煤炭消费分别占全国的14%、48%、71%、5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8%、51%、42%、50%。
(1) 重点规划区域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2)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大气中二分之一以上的灰分、SO2、NO2均来自煤炭燃烧。
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 为了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必须严格实行大气环境管理,其管理手段主要有、和。
3. (2018·无锡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图2),回答1~2题。
图1图21.图2中的草方格沙障( )A.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B.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答案:B 解析:草方格沙障主要是防治荒漠化;其费工多,成本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2.甲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强 B.温差大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答案:D 解析:图示位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源是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因而决定甲处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下面图1为广东南澳岛轮廓图,该岛西临汕头,北面为台湾海峡,面积128.35平方千米,岛上农户以从事橘子种植和渔业为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广东省人均占有量的16.8%,是典型的水源性缺水地区,图2为该岛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1图23.该岛渔民在图1中的P、Q处修建围栏,发展渔业,其自然原因有( )①海湾风浪较小②滩涂面积广③海水清澈无污染④寒暖流交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P、Q位于海湾内,风浪小,滩涂广阔,利于围栏养殖,该区域无寒暖流交汇,封闭的海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差,易被污染,故③④均错。
A项正确。
4.该岛年降水量在1 300 mm以上,一年中却有9个月严重缺水,据图2分析其可能的气候原因是( )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③岛屿面积小,不易蓄水④冬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D 解析:注意题目条件是据图2分析缺水的气候原因,②③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D项正确。
5、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如下图所示,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 )①蓄水保墒②提高昼夜温差③增加降水④避免病虫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 解析:砂田的砂砾层主要优势在于蓄水保墒,提高土温,提高昼夜温差,防止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减轻盐碱、病虫和杂草危害。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一、选择题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解析: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果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极有可能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地力,A错误、B正确。
由于水土流失,如果刺槐需要湿润土壤的话,就不太适合生长,C错误。
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D错误。
故选B。
答案:B2.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坚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增强,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故选C。
答案 :C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了保持水土,当地采取了一系列工程与生物措施,下图是黄土高原中的某小流域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下列措施与该流域中字母所示地对应正确的是( )A.A、E两处营造护田林网B.B处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C.C处封坡育林育草D.D处建林果基地、水平梯田解析:A、E两处为塬,营造护田林网可以保塬,防止水土流失,A项正确;B处为缓坡,不能打坝建库,要营造防护林或修建梯田护坡,B项错误;C处为沟,不是封坡育林育草,C项错误;D处陡坡,不能修建水平梯田,D项错误。
答案:A4.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①降低下游河床②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化③减轻下游洪涝灾害④增加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⑤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⑥减少地下水漏斗区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C.③④⑤⑥ D.③⑤解析:通过小流域治理,下游河床抬升速度会减慢,但不能降低下游河床,也不能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化,由于治理后河流入海泥沙减少,带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因此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会减少;河流下游地下水漏斗区主要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与河流含沙量关系不大;经过治理后一方面会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洪涝灾害,另一方面泥沙来源少了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D项正确。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15题 环境保护
第15题环境保护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
1980年以来,甲湖(下图)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
遥感监测显示,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由国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湖长”负责组织顿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分析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的原因,并说明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理由。
2、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5年间,我国二手手机存量达11亿部,而回收率仅为1%到2%.截至2016年11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达13.2亿人,而人均更换手机的周期也由先前的18个月缩短到12个月。
二手手机及附带的电池、充电器、耳机等电子产品闲置在居民家庭,既浪费资源,也对环境有潜在污染,如何处理被淘汰的二手手机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简述当前我国二手手机回收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3、炎热的夏季,晚上约上小伙伴去撸个串,实在惬意。
享受美食的同时,浓烟、刺激的气味,想必很多人也都能直接的感受。
2017年,多地发布通知,表示将取缔露天烧烤,包括山东省,以及西安、洛阳、太原、晋城、贵阳等地。
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多地取缔露天烧烤的原因。
4、2016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已经正式发布,报告阐述了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和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根据自己身边的环境,分析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高原北部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区,发育了典型的湿地和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种群。
祁连山区蕴藏着35亿吨优质煤,其中木里煤田探明储量占青海全省的87.3%。
近年木里矿区煤炭的开采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青海省政府责令煤炭企业限期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下图为木里矿区分布示意图及矿区景观图。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解答:
(1)高寒缺氧物种稀少(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生活能源缺乏过度放牧(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鼠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17.(1)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的发展,农业发达;煤炭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境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的支持。
(3)季风气候且大陆性较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有春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易出现涝灾;冬季有寒潮与春季有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地处秦岭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夏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8.答案详解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
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故选A。
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
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
故选C。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
故选B。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B.东部季风区C.内流区D.东部经济地带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选择题读某市生态功能区划图,回答1~2题。
1.造成A、B两区域生态功能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C.地形 D.植被2.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30年该市城市化水平将达85%。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③地下水水位下降④城市热岛环流影响范围扩大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区域为平原水网生态区,其功能主要是河流湿地带来生态效益,而B区域为丘陵森林生态区,其功能主要是森林植被带来生态效益,因此A、B两区域生态功能存在差异主要是由地形不同造成的。
第2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来的自然环境,使生物栖息地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城市化水平提高,地面被硬化,原有植被遭到破坏,使得地表径流的变化幅度可能增大;大量地面被硬化,使得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下水水位可能下降;城市工业、交通、生活等排放各种气体,改变了城市的气温状况,使得城市热岛环流影响范围可能扩大。
答案:1.C 2.A读我国某时段雾霾分布图,完成3~4题。
3.雾霾的分布特征为( )A.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带C.西部地区无重霾分布D.地势越低,雾霾越严重4.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A.降温能消霾B.大风能消霾C.高压能消霾D.干冷能消霾解析:第3题,根据我国的区域划分可知,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部为东部季风区,图中的重霾和轻霾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有重霾;由图可知,雾霾的分布并非地势越低越严重。
第4题,重霾天主要是由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而形成的;冷空气来临时会带来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霾的消散。
答案:3.A 4.B读下图,完成第5--6题。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妙玉把梅花瓣上的白雪收集在一个坛子里,在地下埋了三年,再拿出来泡茶喝。
而在今天的某些城市,这样的雅趣已不可能有了,煤烟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如果再像妙玉那样收集“纯洁”的水,水里不知含有多少致癌物质,哪里还能喝?一些城市已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几种观点中,正确的是()A.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B.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再发展经济C.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治理环境D.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2.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依靠()A.增加粮食产量B.增加能源消费C.控制资源使用量D.努力发展生产力1---2.D .D[第1题,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优质发展。
第2题,各种环境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将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而解决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二)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
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读材料完成1~2题。
1.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环境污染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生态破坏④资源短缺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1.A 2.A[第1题,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今天我们回忆2014年7月24日,“绿色北京,低碳生活”大型公益活动暨“北京十大绿色榜样评选”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颁奖典礼。
该公益活动旨在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1.“绿色北京,低碳生活”的主旨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扩大绿地面积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2.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最有利于改善北京的()A.大气质量B.交通C.水质D.水土流失1.B 2.A[第1题,“绿色北京,低碳生活”是善待自然的做法,能够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统一。
第2题,首钢对所在地区大气、水源会造成污染,此外还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城市交通紧张,但最严重的还是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二)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1---2.C .B [第1题,材料中有“农作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等信息,说明当地以牧业为主,草地变旱地,牧场超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第2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区由于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形成。
该地区应为非洲的热带草原区,人类的过垦、过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人口激增是主要原因。
](三)“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2-4 环境问题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成为长久的“疤痕”,下图所示为抚顺西露天矿矿坑。
借鉴国外经验,废弃矿坑的身份转换往往与新鲜的创意密不可分,比如反恐演习场、垂钓中心、特色医院等。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解析: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包括耕地减少、大气灰尘增多、引发地质灾害、影响出行和道路安全、造成视觉污染等;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包括恢复植被、复垦造田、开发旅游、填埋后作为湿地或公园等。
答案:问题: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大气中灰尘增多(空气污染);带来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建设;造成与周边景观的不和谐(视觉污染)。
措施:恢复植被;复垦造田;矿坑旅游开发;进行填埋,成为城市建设用地、湿地、公园绿地、博物馆等。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人口稠密的农业区,也是长江上游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科研人员结合当地情况展开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下图为该区域某小流域治理后的土地利用现状。
简析该区域土壤侵蚀的主要人为原因,并说出治理的主要措施。
解析:该地为丘陵地区,由于破坏植被和陡坡开荒,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措施可以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和过度的陡坡开荒。
生物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
工程措施:修塘库、淤地坝。
农业措施:修梯田,等高耕作。
3.(2019·黑龙江九州之巅合作体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库布其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
亿利集团在库布其坚守治沙30年,把沙漠当做有价值的资源,把生态当生意做,投入300多亿元,治理面积达6 460平方千米,创造了5 000亿元的生态财富,带动库布其及周边群众10多万人脱贫致富。
目前,库布其沙漠生态科技中心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氧化亚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2.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①臭氧层的破坏②酸雨③城市热岛环流④湖水富营养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1---3.C .A .B[第1题,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并把大部分的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表温度不致下降很多,因此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
第2题,温室气体还导致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
第3题,全球变暖会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
] (二)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1---2.C.B[第1题,从图①中可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环境应对应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第2题,图②主要突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③即表现出人对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即谋求人地和谐,故选B。
](三)[2019·河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中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仅生活垃圾部分,若按每人每日产生0.5千克计算,一年就可产生约1.1亿吨垃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1、下图中A地位于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区,如今这里已成为“陕西苹果”这一绿色果品的主要产区。
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区适宜种植苹果的生态条件。
(2)为了保证“陕西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与果农们摸索了果、畜、沼、窖、草“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请补画箭头完善该生产模式,并说明该生产模式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绿色果品的原因。
(3)渭北黄土高原区苹果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什么?解析:第(1)题,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区适宜种植苹果的生态条件可从气候、土壤、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沼渣、沼液是果树、三叶草、青草的肥料,三叶草、青草作为养猪的饲料,畜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水窖为农户、果树和三叶草种植提供水源,据此完善该生态农业模式。
再结合生态农业的优势、沼气的作用来说明该生产模式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绿色果品的原因。
第(3)题,发展苹果产业带来的生态效益,可借鉴森林的作用来回答。
答案:(1)渭北黄土高原区海拔较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土壤中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含量高;远离工业发达的地区,环境清洁,污染小。
(2)画图略。
沼渣和沼液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将其施入果园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沼液由于含有大量的养分和抗生素,对病虫害有防治作用,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了苹果无公害、无污染。
(3)大面积的果树和植被能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旱灾的作用,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水湖,因盛产湟鱼和湖中岛栖息着各种水鸟而闻名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
20世纪50年代有108条入湖河流,目前锐减至不足10条,环境恶化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2004年将湟鱼列为濒危物种。
简述青海湖湟鱼濒临灭绝的原因,并提出拯救措施。
解析:结合材料围绕湖水变化分析原因,主要分析过度捕捞、过度引水、过度放牧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合原因分析措施,如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从环境保护方面治理退化草地,恢复植被,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过度引水,入湖水量减少;气候变暖,蒸发加剧;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湖淤塞严重等使得青海湖水位下降。
措施:封湖育鱼,人工增殖放流湟鱼;加强水资源管理;治理退化草地,恢复植被;加强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管理。
3、重大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下图为江南低山丘陵某重大工程建设的弃渣场,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持水土的措施,如在弃渣场内修建截水沟、沉砂地、挡渣墙,并在弃渣场内大量植树种草。
说明该弃渣场建设采用的各项措施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解析:各项措施对保持水土的作用,主要从增加沉积、减少侵蚀、减少流失、修复生态等方面分析。
答案: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大,渣土疏松容易被冲刷流失。
截水沟可以排出坡地汇集的地表径流,减少对弃渣冲刷;截水沟中出水处的沉砂池可以沉积截水沟中携带的泥沙,减少弃渣场对下游河流的影响;挡渣墙可以增加弃渣的堆积量和稳定性;植树种草可以减少雨水对弃渣的冲刷,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提高拦渣效率,还可以逐渐修复生态。
4、滦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河流,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
下图为1979年滦河三角洲示意图(图a)和2000年滦河三角洲示意图(图b)。
说明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对当地水生生物、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解析:图中可以直接判断出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盐田、鱼塘面积增加。
分析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要注意数量和种类都减少;分析其对水资源的不利影响要注意水量减少和水质变差。
答案:变化:沼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 盐田、鱼塘面积大量增加。
不利影响: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水资源的水量减少,水资源的质量下降(水资源污染加重),加剧水资源的时间变化等。
5、读我国北方部分农牧过渡地带及其土地退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土地退化严重。
简要说明土地退化对该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危害。
(2)提出防治该地区土地退化的建议。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土地荒漠化的有关问题。
第(1)题,农牧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场质量降低,土地沙化严重,沙尘天气增多,生态环境恶化,人们生活困难,被迫迁移等问题。
第(2)题,防治措施要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来分析。
答案:(1)土壤肥力下降导致草场载畜量和农业产量下降;沙漠侵吞土地,导致生态移民;沙尘污染大气,导致沙尘暴天气。
(答对两点即可)(2)营造防护林,阻挡风沙;草原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治鼠害,保护草原;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牧、还林;调整种植结构,培育耐旱作物品种,减少水资源消耗。
(答对三点即可)6、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在近岸内湾发展浅海网箱养殖已有20多年历史。
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海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解决污染问题,近年来该市积极在外海水域推行更接近于自然的深海网箱养殖。
下图为深海网箱养殖景观图和网箱示意图。
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养殖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深海养殖与浅海养殖对比有优势的原因。
该题从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入手分析深海养殖的优势。
经济效益角度:深海地区空间大,受人类影响小,水质好,水产品质量高;环境角度:因空间大,受洋流、风浪作用影响,水流速度快,利于污染物扩散。
答案:深海网箱养殖位于外海水域,空间大,水量多,海水自净能力较强(环境容量大);外海受到风浪和洋流影响,水体流动性较好,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了养殖区海水的污染;深海水域的水质好,养殖的水产品品质好,可获得更高的价格优势。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它仅见于海南岛和西双版纳。
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存仅30多只,主要生活在坝王岭林区。
材料二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登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物已经达到10 954种,其中动物达5 423种,植物达5 531种。
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1/4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此外,与1996年统计数据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 059种上升到2 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 978种上升到2 133种,爬行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2)以海南黑冠长臂猿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和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答案:(1)物种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人类捕杀,生态恶化(栖息地缩小、食物短缺)。
(3)会影响食物链(网)结构的完整性;会减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影响农产品种类、产量、质量的改进;会减少保障人类健康所必需的药物资源;会影响许多工业的原料来源;会影响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解析第(1)题,由材料直接可得出答案。
第(2)题是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考查,这里主要与人类的乱捕滥杀有关,除此之外还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关。
第(3)题是对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的考查,可依据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作答。
8、读下面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我国水蚀荒漠化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并概述这类地区水蚀荒漠化形成的共同的自然原因。
(2)从乙图看,近年我国面积增加的荒漠化类型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人为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甲图可知,江南丘陵地区出现红漠化现象和云贵高原出现石漠化现象都是因为水土流失导致的水蚀荒漠化,这与当地地形、降水有关。
第(2)题,据乙图信息可知,近年来我国的盐漠化面积有所增加,这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修建水利工程有关。
答案:(1)江南丘陵(或东南沿海丘陵)、云贵高原。
①地表崎岖,坡度较大;②降水量多、集中,且强度大。
(2)盐漠化。
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漠化面积扩大;②修建大型水库、调水工程等,也会提高地下水位,导致盐漠化现象。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烟花爆竹以火药为主要原料制成,引燃后通过燃烧或爆炸,产生光、声、色、形、烟雾等效果,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属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我国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都要燃放烟花爆竹助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2018年株洲市人民政府禁止和限制中心城区燃放烟花爆竹,鼓励市民采用无火药的声、光、电产品替代传统的烟花爆竹。
(1)试分析多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2)简述政府鼓励市民采用声、光、电产品代替传统烟花爆竹的好处。
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知,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不仅如此,燃放中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光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也有可能引发火灾,可能造成人体伤害事故,因此,多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第(2)题,采用声、光、电产品代替传统烟花爆竹可以促进新型声、光、电产品的研发;该类产品耗用资源量少,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该类产品污染小,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1)造成大气污染、光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可能引发火灾,可能造成人体伤害事故。
(2)促进新型声、光、电产品的研发,减少资源的消耗,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