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教学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古诗《长歌行》教案5篇

古诗《长歌行》教案5篇

古诗《长歌行》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长歌行》教案5篇一份注重实效性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古诗《长歌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长歌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分析《长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解读《长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歌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分析《长歌行》的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

解读《长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探讨《长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长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长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长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学生对《长歌行》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歌行》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主题思想。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长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长歌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手段投影片:展示《长歌行》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图表等。

多媒体课件:播放与《长歌行》相关的音乐、视频等资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投影片。

安排学生预习《长歌行》并做好笔记。

4.2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长歌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诗歌形式:分析《长歌行》的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解读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长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探讨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探讨《长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长歌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长歌行教案

长歌行教案

长歌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长歌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 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难点: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述《长歌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长歌行”吗?
2.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理解诗歌的大意。

分析诗歌的结构,梳理诗歌的脉络。

3. 深入研读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分析诗歌的主题,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4.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珍惜时间,把握现在?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时间的理解。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长歌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并学习了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人和事,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长歌行》的教案长歌行带拼音

《长歌行》的教案长歌行带拼音

《长歌行》的教案长歌行带拼音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歌行》。

(2)理解《长歌行》的创作背景、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僻字词的拼音和书写。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深入解读《长歌行》。

(2)学会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领略诗人追求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长歌行》。

(2)理解《长歌行》的诗意和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僻字词的拼音和书写。

2.2 教学难点(1)诗句中典故、意象的理解。

(2)诗歌韵律、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长歌行》的教学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图片、视频等。

3.2 学生准备(1)预习《长歌行》,了解诗歌的大意。

(2)收集有关《长歌行》的资料,如诗人简介、创作背景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简介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长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歌行》的诗意和表达的情感。

(2)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3 课堂讲解(1)讲解《长歌行》的诗意,解释生僻字词的拼音和书写。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典故、意象等。

4.4 诗歌创作实践(1)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五、教学反思5.1 教师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之处?(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提高?5.2 学生反馈(1)学生对《长歌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有何提升?(3)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满意度如何?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朗读《长歌行》的流畅度和准确性。

长歌行教案

长歌行教案

长歌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长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 让学生理解《长歌行》的内容和意境。

3. 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有限。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理解《长歌行》的内容和意境。

2.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有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讲述时间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长歌行》的背景和作者(10 分钟)
- 介绍作者汉乐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讲解《长歌行》的创作背景。

3. 解读《长歌行》的内容和意境(15 分钟)
- 逐句解读《长歌行》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长歌行》的意境,如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有限等。

4. 体会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有限(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

- 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谈谈如何珍惜时间、把握生命。

5.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总结《长歌行》的主题和意境。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歌行》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有限。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长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长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长歌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背诵并默写《长歌行》全文。

1.2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1.3掌握作者曹操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2.2运用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人曹操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并默写《长歌行》全文。

1.2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2.1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及修辞手法的理解。

2.2诗人曹操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

1.2播放《长歌行》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诗歌解析2.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意象与典故解析3.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3.2教师介绍诗歌中的典故,如“汉高祖刘邦”、“赤壁之战”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4.诗歌鉴赏4.1学生自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如修辞手法、韵律美、意境等。

4.2学生展示鉴赏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

6.作业布置6.1背诵并默写《长歌行》全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成果给予鼓励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4.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强调诗歌的背诵和默写,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附:《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长歌行》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的文化内涵。

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歌行》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长歌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文化内涵。

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探讨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长歌行》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点。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歌行》的文本和相关图片。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引入:《长歌行》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讨论:探讨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总结:回顾诗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4.2 教学安排课时:2课时(90分钟)教学顺序:先讲解背景和作者,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长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行评价:接受同行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材料准备《长歌行》的文本,作者简介,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6.2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有合适的座位安排,方便学生讨论和互动。

准备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确保多媒体课件的正常使用。

《长歌行》优秀教案

《长歌行》优秀教案

《长歌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2)理解《长歌行》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领悟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诗歌。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诗歌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意象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境领悟。

(2)诗歌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长歌行》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2)介绍作者曹操及其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诗歌欣赏(1)欣赏《长歌行》书法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2)观看《长歌行》朗诵视频,进一步领悟诗歌意境。

5.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文学价值。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长歌行》。

2.结合诗句,谈谈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2.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得到了锻炼。

4.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把握不够准确。

(2)在诗歌意境领悟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5.改进措施:(1)加强诗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意境。

六、教学资源1.《长歌行》原文及注释。

2.《长歌行》朗诵音频、视频。

3.《长歌行》书法作品图片。

4.相关教学课件。

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长歌行》,大家知道曹操吗?他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生:知道,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歌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析《长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解读《长歌行》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解读《长歌行》中的象征和隐喻。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歌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英雄的赞颂。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长歌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诗歌以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的战争为背景,描绘了刘备在长歌行中的英勇和坚贞。

2.2 课文解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中的象征和隐喻。

解读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如“长歌行”、“英雄泪”等。

探讨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英雄的赞颂。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典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对《长歌行》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长歌行》,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自己的疑惑。

3.3 课堂讲解:讲解《长歌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析诗歌的形式和艺术特点,解释诗中的象征和隐喻。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评估学生对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采用《长歌行》的官方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5.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注释和解读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关于《长歌行》教案(精选16篇)

关于《长歌行》教案(精选16篇)

关于《长歌行》教案(精选16篇)关于《长歌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诗歌,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联系其他文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学生反复读古诗2.作品简介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

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3.理解古诗重点字含义长歌行汉乐府三国时期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教学方案设计

《长歌行》教学方案设计

《长歌行》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诗歌的大意。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珍惜时光、奋发向上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如“长歌行”“晞”“焜黄”等。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将这种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时光流逝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与四季更替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时光的宝贵和短暂。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时光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时光?”从而引出课题《长歌行》。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对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讲解,如“长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晞”是阳光照耀,“焜黄”是形容草木枯黄的样子等。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诗歌的理解,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4、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哪些词句表达了时光的匆匆和一去不复返。

(2)让学生讨论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传达怎样的情感和启示。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珍惜时光、奋发努力的重要性。

5、诗歌赏析(1)从诗歌的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如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光的易逝。

长歌行优秀教案精选13篇

长歌行优秀教案精选13篇

长歌行优秀教案精选13篇《长歌行》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长歌行》这首诗共10句,前四句写景,表现出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5、6两句以“常恐”过渡,想象悲秋将至,万物都将衰败枯萎,一派凄凉景象,暗含了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一去难回的感慨,为后四句抒发作者感情作了铺垫。

诗的后四句以“流水到海一去不复回”来打比方,起兴抒情,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免得年老力衰时空留余恨,意味深远,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能背诵这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重点: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同时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1、了解古诗的大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激趣“光阴易逝,岂容我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长歌行》。

①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长”和“歌”两个字。

(“长”字先写撇;“歌”字的左上角的“可”中的竖勾写成竖,两个“口”要写得扁一些。

)②通过课前预习,交流对“行”这一种形式的认识。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是乐曲的意思。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汉代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

诗里有许多带“歌”和“行”的题目,如《东门行》《孤儿行》《悲歌》《古八变歌》《艳歌》等。

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设计意图: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此环节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回忆基本要求,奠定学习基础1、在学习古诗之前,老师有个小问题考考大家。

请你回忆往前学习古诗的经验,认为学习古诗有哪些基本的要求?2、学生答后出示:(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凭借注释,理解大意;联系生活,体会思想;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对照这些基本要求来学习《长歌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教案第1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问题的提出本题目是在品味《长歌行》所表现的意境基础上,运用吟诗、画诗、唱诗、改诗、舞诗、演诗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探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从艺术的角度表现这首诗的情感。

二、要求1、揣摩《长歌行》的情感,有感情地吟诵,探讨在声调上的表现力,可以集体或个人各种形式吟诵。

2、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作画,可以是单幅,也可以画成多幅。

3、选用熟知的乐曲为《长歌行》配乐,演唱这首诗。

4、根据《长歌行》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改写成记叙文、童话等其他体裁文章。

5、编排舞蹈动作,表现《长歌行》的意境。

6、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表演中,进行《长歌行》的表演。

7、确定活动的组织形式,每小组几人,再按任务分派任务,每组完成1-6项的数项内容,也可共同创编所有作品。

分组创编,再合成。

课堂实录:一、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古诗就是我国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长歌行》。

多种形式朗读这首古诗师:先人常常为诗配画表现诗的意境,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更多,更新颖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这首诗,你们有信心做好吗?生: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各个神情激动)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天这节课的任务。

(分发任务条,小组了解有哪些任务,交流)这些形式中有我们做过的,也有没有做过的演诗、唱诗,你们要开动脑筋好好准备呦!最后展示之后,老师要为各组打分,评选出明日的“希望之星”。

有问题吗?生:没有!二、学生小组活动小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决定选择几种表现形式来准备展示。

小组同学讨论用什么曲调来演唱这首诗,由谁来进行表演编排等等,开始了积极地排练。

课文《长歌行》教案

课文《长歌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长歌行》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歌行》。

2. 理解《长歌行》的内容,把握其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分析《长歌行》的文学特色,体会其深刻的寓意和感人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歌行》的文学特色。

2. 《长歌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教学难点:1. 《长歌行》的深层寓意。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歌行》的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歌行》的文本、相关注释和解读资料、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长歌行》的文本、学习笔记、相关问题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长歌行》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 学生自读《长歌行》,理解文本内容,标记生字词。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解释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 学生齐读《长歌行》,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第二课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长歌行》的文学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长歌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长歌行》的深层寓意和感人的情感。

4.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背诵《长歌行》。

2. 写一篇关于《长歌行》的读后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长歌行》的内容和意义,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

2. 学生对《长歌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长歌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长歌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长歌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歌行》。

(2)理解《长歌行》的诗意和主题,分析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情、故乡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长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2. 《长歌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典故和寓意。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教案、课件。

2. 学生教材《长歌行》。

3. 参考资料、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长歌行》的作者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长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教材,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长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读诗句中的典故和寓意。

(2)分析《长歌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情感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情、故乡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背诵《长歌行》。

(2)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长歌行》的背诵和诗歌欣赏分析。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长歌行》的诗意、主题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歌行》。

(2)理解《长歌行》的诗意、诗境和诗歌表达技巧。

(3)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长歌行》2. 教学重点:(1)诗歌的诗意、诗境和表达技巧。

(2)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2)如何鉴赏古典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长歌行》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长歌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的诗意和诗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比喻、象征等。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如豪迈、悲壮等。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歌行》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长歌行》。

2. 写一篇关于《长歌行》的鉴赏文章。

3. 调查其他同学对《长歌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长歌行》的情况。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3. 学生写鉴赏文章的质量,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等。

4.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情感态度的转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长歌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韵律特点。

(3)能够背诵并默写《长歌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2)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韵律特点。

(3)背诵并默写《长歌行》。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把握。

(2)表达技巧的理解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长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韵律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2)分享合作成果,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

4. 诗歌品鉴(1)教师示范品鉴,引导学生欣赏诗歌。

(2)学生跟读、模仿,提高审美情趣。

5. 背诵与默写(1)让学生全文背诵《长歌行》。

(2)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文,检查背诵效果。

四、作业布置1. 完成《长歌行》的背诵任务。

2. 写一篇关于《长歌行》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将《长歌行》与其他同题材诗歌进行对比,如《离骚》、《木兰辞》等,分析其异同点。

2. 延伸阅读:推荐阅读其他名家的古体诗,如杜甫、白居易等,以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长歌行》的主要特点。

2. 强调背诵与默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

《长歌行》优秀教案5篇

《长歌行》优秀教案5篇

《长歌行》优秀教案5篇《长歌行》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学习古诗《长歌行》教学目标: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生字“葵”、“衰”,新词“华叶衰”、“待日晞”、“布德泽”。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具:flash教具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1、播放歌曲《长歌行》,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长歌行(汉)乐府民歌查阅并出示相关资料: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二、学习古诗1、老师范读,学生自读。

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准确。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意指导以下字词:葵:冬葵、冬寒菜,古代的一种蔬菜。

衰:从强到弱,在文中衰败,枯萎的意思。

华:同“花”。

花和叶子都变黄了,然后衰败凋谢了。

待日晞:很快要被太阳晒干。

布德泽:给予恩泽,恩惠。

3、出示:学习向导:⑴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⑵绘画法:从诗中圈出美好的诗词并作画,照图解说。

⑶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或诗句做深入研究,仔细体会。

《长歌行》优秀教案4篇

《长歌行》优秀教案4篇

《长歌行》优秀教案4篇《长歌行》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我国古代乐府诗中的名篇《长歌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教育人们要趁着年轻多努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也是少年励志的座右铭。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会读会写生字“葵”、“晞”、“焜”字。

情意目标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课前准备:对联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时间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指名说一说)小结: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它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

古今中外,凡是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并能用好宝贵的一分一秒,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人也正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板书课题:长歌行教师讲解:“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的学习设了四道关,在闯关中表现优秀的选手,老师可有礼品相送哦!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老师为同学们设的第一道关是“识字大比拼”,现在,让我们进入轻松第一关。

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看看哪个字你掌握的还不够好?请同学们当“小老师”重点讲解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可以选择分析字形、换偏旁、看拼音、猜字谜、比较记忆等方法。

重点要讲到:葵(头戴小草帽双辫左右翘脸儿仰向天朝着太阳笑)晞焜师:谁愿意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理解诗句意思。

第二关,诗意大解读,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关。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句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或请同桌帮助,弄明白每句诗的意思。

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看诗,咱们来做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老师先用一段话说出两句诗的意思,你们边听边看画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两句诗,找到后大声读出来。

《长歌行》教学设计

《长歌行》教学设计

《长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长歌行》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珍惜时光、奋发向上的主题,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的手法。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哲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时光流逝的视频,如四季更替、日出日落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时光的特点。

2、提问学生对时光的感受,引导学生谈论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长歌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长歌行”“晞”“焜黄”等。

3、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时光易逝的道理。

(四)体会情感1、小组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繁荣和秋天的凋零,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后悔。

3、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浪费时间的情况,应该如何珍惜时间。

(五)深入探究1、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比兴、对仗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2、探讨诗歌的主题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警句,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与《长歌行》相关的画,或者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短文。

(七)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歌行》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能够熟读这首诗,并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的,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读的方法读熟古诗。

2、分组合作学习生字,一人读其他人听并正音。

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层面的朗读,使学生在互动互评中感悟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录音机、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水彩得对,(有关时间的谜语)。

由此引入新课。

2、导课,板书课题:《长歌行》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生字。

2、放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在读课文。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同桌互读,并交流认字情况。

5、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6、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读生字,并组成词语。

(3)做猜字游戏。

三、图文对照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观察图画。

2、小组讨论:途中的一老一少在看什么?他们可能说些什么?
3、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4、师生总结: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课堂小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歌行
川何复归努徒伤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读会写本课7个生字,能用字组词,能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让学生珍惜时间,并能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会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措施:
1、教师正确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重点的指导生字的写法。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1、采用学生自己读背,小组互查互评背诵课文,理解课文。

2、采用学生自己试写,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等学习方式教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扩词。

2、指名读课文,(中、差生)
二、朗读背诵练习。

1、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老师指导朗读古诗。

3、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4、让学生背诵课文。

(可分小组进行比赛,看谁背得快)
三、学写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2、让学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

3、小组讨论生字的笔顺。

4、师指导川,中间竖要写直。

5、学生书写练习,师巡视指导。

6、小组内展示自己写的字,并相互评价。

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歌行
歌川海努力伤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