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93871b4910ef12d2bf9e701.png)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发前与改革开发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2.人口迁移的意义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教学思路:学时建议:2学时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相关网站:5.生活经验: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1.人口的迁移(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相关图片,根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
(2)社会调查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1)讲授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意义。
(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评价建议: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根据视频资料讨论:“民工潮”讨论:民工流动的方向、原因。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34302cb14e852459fb57db.png)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并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3.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4.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故事学习情境,设置一系列师生活动,培养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2.开展研究性调查,掌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和动手、参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实例,培养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深圳崛起的材料和社会调查活动,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计算导入,承上启下【投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深圳市2009年和2010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分别约为890万和1036万,而2010年深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1.2%。
问题:(1)请计算2010年深圳市新增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2分析造成两者数量差异的原因。
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1)新增人口数量是146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是10.68万,新增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
(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教师:非常好!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那你身边有没有迁到深圳或者其他地方的呢?学生:有。
转承:我身边也有,下面来分享一下我和我小伙伴的故事。
讲授新课──故事活动,寓教于乐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投影】(一边讲述《我的小伙伴》的故事,一边投影我儿时的照片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小伙伴·都分散幼时的我在蕲春农村长大,在塆里有六个同年出生的同辈小伙伴(雨和、雨清、雨中、雨豪、雨杰和我),小时候我们一起抓鱼一块上学……而现在却天南海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2eac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8.png)
1.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分析某一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2.评价方式: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及内涵认识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2.我国及世界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趋势及影响。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人口空间变化数据,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4.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人口空间变化原因与影响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思考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化、人口分布等方面。
5.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综合思考能力。例如,在分析人口空间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引导学生从产业结构、就业、收入等方面进行思考。
6.强化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讨论、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edb25a1604a1b0717ed5dd43.png)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程标准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
2。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
应用有关资料或图表分析某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
人口数量的变化错误!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
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错误!(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时期特点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自然因素(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2)主要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等是主要因素.3。
社会因素错误!【思考】1.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不是.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这些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147f3f8e9951e79b8927b5.png)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⑵掌握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国内和国际上人口迁移的因素。
⑶掌握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意义。
⑷掌握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⑵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探究的能力。
⑶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宁夏南部山区吊庄移民”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及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⑵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判断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的观点。
⑶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和环保观。
二、重、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阅读探究法。
讨论归纳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自主阅读“宁夏南部山区吊庄移民”的有关图文资料和课文内容,讨论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迁移的概念:三大要素,即空间移位、居住地的变更,时间限度(一般在一年以上)。
学生活动:阅读实例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人口迁移所包含的三大要素。
利用教材第 17 页活动第 1 题实例,尝试判断这些实例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结合教材第 17 页活动第 2 题,完成相关内容。
2.人口迁移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大洲与大洲之间的人口迁移。
⑵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国内地区与地区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口迁移。
①城市化:②逆城市化(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阅读“宁南山区人口迁移”和“美国国内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及“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迁移”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129ff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0.png)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理解迁移人口的分布的特点、流向、原因;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初步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迁移现象;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精神,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能辨别人口迁移及人口流动现象;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际)及其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教学难点:辨别人口迁移及人口流动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客家“五次大迁徙”的历史典故:[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梅州,有“世界客都”之称,我们客家人是不是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里,是土生土长的呢?[学生回答]不是。
客家人是从中原慢慢的迁徙过来的。
[教师讲述]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没错,客家先民是通过五次大迁徙,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南迁,下面,老师给大家简单的讲解他们的具体进程。
客家先民原本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在魏晋时期,由于五胡乱华,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进行第一次迁徙,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又是因为躲避战乱进行第二次南迁,大量客家先民涌入到了江西和福建北部。
到了两宋时期,第三次由于战乱,继续南迁到了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地方,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梅州。
等到了清朝,由于清人南下和客家内部人口膨胀,所以当时的清政府就下令,让湖广地区的居民迁徙到四川地区,这就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说明除了战乱的原因,政府的政策也会造成人口迁移,这些成因我们下节课会进行分析。
那么最后一次,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因为洪秀全是客家人,客家人备受株连,所以继续南迁到广东南部跟海南岛。
这就是五次迁徙的过程,次次都是非常艰苦的,可见,客家人有今天的生活也是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要倍加珍惜。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b9f7b2b84ae45c3a358c8e.png)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 人口的空间变化(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 人口的空间变化(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 人口的空间变化(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
2 人口的空间变化(2)。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d82f2da38376baf1faed9.png)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人口迁移是以人口增长为基础的,而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又一起塑造了人口分布的面貌。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没有大批的农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迁移活动,城市化水平就不可能快速提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二、教材分析《人口的空间变化》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过渡。
而本节的人口迁移一方面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城市的推进,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3、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c7f69705a8102d276a22f59.png)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01人口迁移。
2.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02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是指人口跨□03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041年)的迁移活动。
(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指在□09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10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受脆弱的□11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12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自我探究] 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 不是。
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这些条件。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1)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01差异和自然环境的□02变化。
(2)主要因素:气候、□03土壤、水、□04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05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因素。
(2)主导因素:□06经济。
3.社会因素(1)政治、□07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
(2)主要因素:政策、□08社会变革、战争和□09宗教等。
[自我探究]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政策因素,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自我反馈』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B .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C .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D .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 答案 D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迁移方向以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为主;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是19世纪以前的情况。
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答案 C解析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包括国界的重新划定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及地区间冲突引起的难民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01 h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口r人口迁移。
2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口02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 .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是指人口跨口03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型1年)的迁移活动。
[19世纪前:以岡集团性、龜大批的移民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II定居移民减少,麵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指在已09—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口10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受脆弱的口口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口咚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自我探究]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不是。
人口迁移常伴随户籍变更、居住时间超一年等条件,去外地打工不符合这些条件。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1) 重要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口 0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口02变化。
(2) 主要因素:气候、口03土壤、水、型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 •经济因素(1)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因素。
(2) 主导因素:型经济。
3 •社会因素(1)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
(2) 主要因素:政策、口08社会变革、战争和□ 09宗教等。
[自我探究]目前影响我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政策因素,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自我反馈』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B. 迁移方向以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为主C. 定居性移民增多,长短期移民均衡D. 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迁入地区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迁移方向以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为主;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是19世纪以前的情况。
2 •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A. 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C. 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 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答案C解析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包括国界的重新划定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及地区间冲突引起的难民潮等。
『活动点拨』[教材P9活动]1 .可在对家庭调查后作答。
移动对家庭的影响主要从亲人的分散与团聚,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就业、上学条件的变化,居住条件的变化等方面作答。
2 . (1)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目前,许多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导致人口变化的幅度也随之降低。
这些国家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需要从国外迁入人口,使人口迁移成为影响人口增减的主要因素。
(2) 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动因是经济因素,在一些人力资源不足的国家,往往就业机会多,会吸引众多人口迁入,使人力资源在空间上得以重新配置。
(3) 人口迁移使劳动者找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
同时,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人群,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材P11活动]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数量较少,密度较小;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经济发达;宗教;个人需求。
2 .影响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四次迁移的主要因素有: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3.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而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新资源开发和新工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人口迁移到这些地区。
02主题探究提素能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探究点人口的迁移“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有几句痴心的话,哥哥你记心头……”这首苍凉凄婉的山西民歌,久为人所熟知。
在那个逝去的年代里,“走西口”成为华北流民西进求生的代名词。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 材料中的“走西口”是何种地理现象?(2) 除了“走西口”,我国近代还有哪些人口迁移?[ 答案] (1) 国内人口迁移。
(2) “闯关东”“下南洋”等。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越过一定的行政界线、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 越过一定的行政界线: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 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我国多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判断某种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3) 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虽然人口迁移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游牧民的迁徙、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住所间的流动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例如我国的“进城务工潮”现象。
2.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的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在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原因各不相同,具体内容如下:(1)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因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发现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祥西亚、北非石油输出国石油资源的开发意义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狀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和迁出国的人口压力号但也造成迁出国的人才流失(2)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阶段迁移方向原因特点古代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朿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大批迁移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西北等地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 .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的影响⑵对迁出地的影响影 呗— 不利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 (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1)〜⑵题。
(1) 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 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 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 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 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2) 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 B .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口的迁移方向。
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第(2)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
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 口迁移。
[答案](1)C (2)B[方法指导]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 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 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 从三大因素角度:对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右利(4) 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城市化等有重要影响。
探究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
材料三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
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
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
印度境内有 1 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答案](1)材料一一一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一一政治因素(战争),材料三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⑵个人动机和需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影响(3) 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F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 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因素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 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A. 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体是20〜34岁的人,这些人迁移主要是务工经商,这说明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经济因素。
第(2)题,甲年龄段表示新出生的人口,其父母对应的是乙年龄段的人群,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亲子关系。
[答案](1)D (2)A[方法指导]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 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2) 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对点迁移及时反馈探究点1人口的迁移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 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 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 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乙是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应属于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