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合集下载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概念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短时间、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相对稳定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层。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④分析某种气候的特点:a 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判定气温的变化。

(“全年高温”“终年寒冷”“冬冷夏热”“全年温和”)b 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降水特点。

(“全年多雨”“终年少雨”“夏多冬少”“夏少冬多”)c 结合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特点,得出结论,进而判断出气候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9322;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9323;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9324;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知识点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测量气温的设备是百叶箱,一天测量四次,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2、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P51)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P52、53)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雨量器。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降水量的分布特点(P56)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寒带气候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一地理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清单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清单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清单整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33、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在时刻变化的。

特点:时间短,多变。

34、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长时间,稳定。

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降水35、主要天气符号 (P49 页图 3.5 要求记忆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36、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c、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

37、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时(14 点)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最高日气温与最低日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38、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7 月最高, 1 月最低;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39、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气温变化用曲线表示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40、降水 :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41、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

42、地形雨:迎风坡多雨(受地形阻挡,云层被迫上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下雨) , 背风坡少雨 ( 云层下降,温度上升,水汽不能凝结)4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d、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4、世界的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 地形雨 ),世界的干极:阿塔卡玛沙漠4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46、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注意要会读图和画图)第四节世界的气候4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与气候:低纬气温高降水多、高纬气温低降水少B、海陆位置与气候: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慢,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初中地理的知识点多,而且不太好理解,我们来总结一些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知识点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知识总结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具有地方性。

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无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3、(右图表示西北风4级)风向(指风的来向)的判断:有风羽的一头指向就是风向。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道风羽=2级,半道风羽表示1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一般14时(午后2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北半球气温:大陆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影响因素:纬度)。

②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影响因素:海陆)。

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2)降水的类型:(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3.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中纬度地区沿海多于内陆;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复习宝典】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复习宝典】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3、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来表示。空气越大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对健康越。空气质量指数0-50空气质量最,大于100有污染,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有利。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的影响。
4、人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一般用为单位。我国观测气温一般分别在北京时间、、、各进行一次,其平均值为日平均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一年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一年内的最高平均气温与最低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通常用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5、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来表示,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在该图中,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大致由向递减。纬度相同地区,夏季
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气温低于海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6、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水的主要形式是。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各月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复习宝典】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的。气候是指一个地方的天气平均状况,它一般变化。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如果时间短变化快的是,反之是。
2、风向是指风的,风力是风的级别,共分级。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白色越重表示,降水的可能性越大。
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另一方面,减少了森林对的吸收,结果产生了温室效应,气温升高。防止全球变暖的最好措施是使用、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复习资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0无雨。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3、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是阴雨区。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

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燃烧秸秆、汽车排放的尾气、工厂的烟尘等。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7、★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一级1~50 优二级51~100 良三级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单位:℃(摄氏度)。

2、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3、★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比低纬度地区小,海洋上的气温日较差比陆地少,山地的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地小。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4、★气温分布规律: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纬度因素)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 (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 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 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 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1.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 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气温的单位为℃,读作摄氏度;PM2.5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又被称为“隐形杀手”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3.23)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组成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形成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