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先锋和顺风耳、千里眼(作者:叶俊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先锋和“千里眼、顺风耳”

——渡乌江战斗英雄林钦才和红一军团报务主任林辉士简介

叶俊新

广东有个红军长征英雄林钦才,但跟他一同参加红军的红一军团报务主任林辉士却一直不为人所知。1941年,毛主席为《通信战士》杂志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长征中居然有3名“千里眼、顺风耳”(电台工作人员)是广东平远东石人:林辉士、林盛绪、林昭鼎(后两名是革命烈士)。近期笔者在赣州市原副主任凌步机、平远东石毓秀书院管理人员、老红军后代林宏等帮助下对他们进行了考证,现简介如下。希望热心人士和专家学者能提供他们的相关史料进一步考究与更正,以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毋忘先烈、激励后人。

林钦才:为红军长征渡乌江22勇士之一

《红星报》公布的“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22人只列举了20个名字,没有“林钦才”,其中领导干部“八位同志”只列了7名,漏了1名极可能是林钦才。

一、《林钦才追悼词》中言及林钦才“是突破乌江的二十二勇士之一”。

林钦才(1907—1987),男,又名林钦材,林子钦,俗名赤马五,平远县东石乡灵水村人。1931年和1932年在红军第二师第四团政治处任宣传员、中队长,参加过江西樟树、湖南长沙、江西吉安等战斗,1933年到1934年在红军第二师第四团机枪连当指导员。参加长征,任长征开路先锋二师四团政治处党总支书记,

经历了突破乌江天险、巧夺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的战斗,爬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历尽艰难险阻,跋涉万水千山。抗战期间因病伤缠身,全身伤痕17处,被留在延安后方工作。淮海战役中任担架团团长。林钦才于1976年9月在佛山邮电局党委副书记兼政治处主任任上离休,1987年1月2日逝世,终年80岁。佛山邮局所提供的《林钦才同志追悼词》中非常明确称赞林钦才“是突破乌江的二十二勇士之一”。

二、报纸赶新闻难免会有疏漏

当年战事非常紧张许多长征勇士的名字没留下,有些有名字不一定就能找到籍贯,也因为保护家人计,参军后战士往往就改了名。1935年5月飞夺泸定桥22勇士只知5名:二连连长廖大珠,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二连支部书记李友林,及抽调支援的三连支部书记李金山。另一名副班长刘梓华,解放后经过艰难寻找无获,后很偶然的在其家乡找到。参加飞夺泸定桥勇士有些就是渡乌江勇士,如林海云。飞夺泸定桥勇士标准:“凡是干部,包括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首先要挑出来。曾经是战斗英雄的,比如在渡乌江战役中立过功的,也要挑出来”(根据罗华生将军口述)。报纸新闻也难免存在不充分或误差。奖励渡乌江22名勇士只列出20名。

我们来看该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第68期刊载《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所列名单:

“三连长毛正华获得红星奖章一枚,其余每人奖军衣一套”。毛振华(毛正华)贡献非常突出,其余奖励军衣的一定是当时未牺牲的渡江英雄。

“领导此次战斗的主要干部:一营长罗有保、三连长毛正华、机连长林玉、二连政指王海云、二连青干钟锦友、二连二班长江大标、二连长杨尚坤等八同志”。领导干部“八同志”只列7名。王海云即“王德云”,杨尚坤即“杨尚堃”(杨上堃)。

“涉水及撑排的:西市机连孙明、山西王家福、西城王友才、林玉、西城

三连三班长唐占钦、西市赖采份等五同志”。涉水及撑排的“五同志”列了6名,“林玉”再次出现。根据二师四团政委杨成武回忆(《杨成武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97、98页):“山西”、“西城”、“西市”是红军部队代号,分别代表师部、四团、六团。

“英勇冲锋顽强抗战:战斗员曾传林、刘昌洪、钟家通、朱光宣、林文来(新战士)、刘福炳、罗家平、丁胜心等九同志”。英勇冲锋顽强抗战“九同志”只列了8名。在《威震敌胆的铁军:战争年代的叶挺独立团》一书中增加了2位战斗员:第一次强渡的“温赞元”和水中架桥的“羽辉明”(《威震敌胆的铁军:战争年代的叶挺独立团》,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页)。该书所注依据也只是《红星报》第68期报道,仅代表编者自己观点。“温赞元”和“羽辉明”两同志出现在该报同期《伟大的开始:一九三五年第一个战斗》,有可能已牺牲而未在奖励之列。另《威震》一书所列渡乌江领导干部之“林玉”记为“林玉式”。也不排除“机连长林玉”即是原机枪连指导员林钦才化名,为突出一线干部战士,立功的党务工作者隐去其名。希望英雄“林玉”家乡能提供信息。

三、在参加渡江指挥的开国将领回忆里,林钦才确实是过江干部

杨成武在其回忆中特别明确提到林钦才(林子钦)过了江:“总支书记林子钦和青年干事黄春美考虑到一营没有教导员,为了协助一营长指挥部队占领敌人阵地后向纵深发起攻击,也和他们一起过了江”(《杨成武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林钦才在任四团党总支书记前,是机枪连指导员,因此由二师直接派任渡江火线指挥并直接参战,获军委奖励。根据时任红军二师政委刘亚楼(开国上将,当时亲到四团指挥)在1936年《红军长征记》渡乌江“江边剧战”一节中描述:“过去了一排人,并派了共产党总支部书记林钦材同志、保卫局特派员周清山去领导火线政治工作,第一营营长罗有保同志也过去了”。

据耿飚回忆,在“夺取天险娄山关”前的侦查和群众工作中,“杨政委(杨成武)也兴致勃勃地和群众谈着话,总支书记林钦材带着一队宣传员也来到人群中向群众开始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以及红军的任务,说明人民的贫穷和痛苦是由何而来”(《星火燎原》,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版,第15节)。党总支书记“林钦材”和党总支书记林子钦都指林钦才,他列入军委表彰的“乌江战斗中的英雄”中领导干部“八同志”之一是恰当的。

突破乌江勇士应为:《红星报》公布奖励的毛振华、罗有保、杨尚坤(杨上堃)、林玉(或林玉式)、王海云(或王德云)、王友才、钟锦友、江大标、唐占钦、刘昌洪、钟家通、丁胜心、朱光宣、林文来、刘家福、罗家平、孙明(孙明山)、赖采份、曾传林、刘福炳等20人。林钦才、温赞元、羽辉明、周清山、黄春美等5人中有2名是表彰英雄,领导干部林钦才可能性大。为不忘英雄计,乌江战斗英雄也不妨定为25勇士。

林钦才在其回忆整个长征过程一点都没提到自己,文字则挺生动,如很少人知道毛振华等渡乌江前还有一次试渡:“十多个熟水性的勇士挑选出来了,他们每人带一支驳壳枪出发前喝了些烧酒,脱光衣服,用毛巾将全身擦红,然后噗通噗通一个个跳下水去”。《林钦才悼词中》评价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为人民服务”“从不居功自傲”“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广东平远籍的长征英雄名字——林钦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