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商品化利大于弊PK艺术商品化弊大于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的艺术?物质的艺术?——小议艺术商品化的利与弊

作者:李少狂出自:江湖炫风浏览/评论:480/2 日期:2009年5月8日 18:04

艺术是所有文化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一直以来,它都以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审美化的认知需要、美感愉悦的需要、精神怡养的需要和情感交流的需要,使人们从中得到精神享受,心志得以抒发,心灵得到平衡。但是在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地如火如荼的今天,几乎在各地各种与艺术有关的场合,都能听到人们对艺术商品化及艺术市场的各种议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商品化冲击"说,而且在学术界和文艺界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究竟什么叫做“艺术商品化”呢?据顾兆贵先生的《艺术经济学导论》一书中所说,“以货币和市场交换为媒介,通过艺术市场流通提供给艺术消费者的艺术产品”就叫做艺术商品,其中把这种艺术产品流通到艺术市场的过程就称为艺术商品化。

艺术家通过劳动创造出艺术品,一旦进入市场,就成了商品,也就是艺术商品。只要是商品就有一个交换和货币的体现形态问题。艺术原本是无价的,当艺术作品作为商品走入市场后,市场便反过来用价值来衡量艺术了,这样的话市场就无疑成为实现和体现艺术品价值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当然艺术品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商品,它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地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它的价值也不同于一般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它还包含有“天才”、“天赋”等非人为的因素。而影响艺术商品价值的因素就更多了,包括艺术水平、作者名望地位、市场需求、专家评价等等。所以,要完全认识艺术商品的价值是个很复杂的过程。

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繁荣必然带动艺术繁荣,艺术繁荣又必然推进经济繁荣,二者互为因果,互为回报。单纯的思维过程和抽象的观念只能存在于人脑中,既不能相互交流,也不能让别人欣赏,达不到满足社会精神审美需要的目的。马克思反复强调的物质第一性的原理也是这样,即人们必须首先有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然后才能从事艺术、科学、宗教等等活动。在现在这个高度发达的商品化社会里,离开了金钱,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遑论艺术创造。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任何精神生产、包括艺术生产都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金钱,是艺术发展的物质基础。例如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他对金钱社会充满了愤懑和抗议,但是他还是不得不无奈地想办法挣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少一个子也不行。

可见,艺术商品化已经成了人类社会一种必然的趋势,艺术始终是要走向一个客观的物化的过程。

那么艺术商品化的趋势会带来怎样的益处呢?

首先,艺术商品化对社会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艺术商品化的趋势,一个新兴的经济产业崛起了——艺术经济学。这门极其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科主要研究了艺术生产关系、艺术生产者、艺术价值、艺术市场、艺术生产过程等与艺术有关的产业结构,这一学科的建立标志着经济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研究艺术创作生产规律以及经济规律对艺术生产的共同作用。它不仅填补了经济学研究的一块空白之地,丰富了经济研究体系,还开辟了艺术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提供了艺术理论研究的新切入点,使社会对艺术生产有了更加宏观整体的全面认识。除此之外,商品化的过程必然带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社会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新世纪后我国的艺术产业已经基本形成,包括风起云涌的电影产业、获益丰厚的电视产业、前景广阔的艺术演出市场、灵活竞争的艺术人才流动机制等等。加上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西方国家对东方文化的探奇和借鉴日趋热门,国际贸易更方便、更自由,这为我国艺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借着WTO这个跳板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占领国内外艺术文化市场。

其次,艺术商品化对艺术创作者(艺术家)有极大的鼓励作用。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不断攀升和对高雅艺术的孜孜渴求,充分调动起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动力,要求艺术家不断地自我提高,多创造出精品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来满足大众对艺术的不断需求。另外艺术商品化还赋予了艺术品或高或低的价值,这样无疑在物质层面和社会地位上肯定了艺术家的艺术感悟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鼓励艺术家们把握时代脉搏,陶冶净化心灵,创作大量弘扬时代主旋律、思想境界高的艺术精品。

再次,艺术商品化对人民群众(艺术接受者)有极大的教育作用。艺术商品化使艺术受众的范围扩大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开始接触艺术,开始懂得艺术,从艺术中得到精神层次的提高和心灵深处的享受,这样就彻底告别了艺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历史,全面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另外,艺术商品化对艺术本身也有极大的丰富作用。经济方式的交换流通使得艺术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娱乐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艺术为了适应市场上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自身的种类和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丰富化、具体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格局。艺术的商业价值促进了艺术的进步乃至艺术的繁荣。

艺术商品化带来的一系列可喜的社会效应我们应该给以充分的肯定,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商品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

由于目前的艺术市场形成过程仓促,带有相当程度的突发性和自发性,由于经营艺术品的利润大,各行各业便一拥而上。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囿于行业利益,“热心十足”地把艺术完全当成机械的利润工具,不顾艺术的本身意义。许多单位和个人并不具备经营条件,为了赚钱也纷纷办起了各种名目的艺术品经营店,不少待业人员在街头巷尾摆起各种小摊,使艺术市场急速膨胀,形成"突发性繁荣"。由于管理工作一度滞后,不少地方

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一些不法商贩混入市场,钻管理法规不严密的空子,利用种种非法手段坑骗客户,牟取不义之财。其中,"桂林画贩子"发明与推广使用的高额回扣之风波及了许多地方。低档艺术品充斥市场,伪造艺术品泛滥成灾,有些外商甚至直接到画家家中买画,地下黑店活动猖獗,使艺术市场在相当程度上处于热、滥、乱的无序状态。

这些艺术商品化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害处呢?

首先,它将在一定程度上腐蚀艺术家,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由于有高利可图,一些本来是搞油画或其他画种的美术家,也改行画中国画。有的人为了多捞钱,想方设法提高"创作"的速度,把自己变成一部活的"复印机",不断地去"复印"他们认为销路好的那么几朵荷花、几条鱼儿,那么几个俗不可耐的"美人"和那么几幅山水画,并同时寄往几个大城市的画店标高价出卖,并将"创作"的重点,放在"出口画"的商品价值上,败坏了画坛风气。而且现在又一个怪圈——艺术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是以能否投港商或外国人所好来作为准则,以作品能否被港商或外国人出大价买去,来衡量作品艺术质量的高低。甚至看某个艺术家的名气大小,也主要看他在一年之内有多少作品卖给了港商和外国人。在美术界内外的一些按艺术商品化的价值观念看问题的人眼中,代表当代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艺术家,是那么几个有作品被港商或外国人高价买去的人。他们在内地也被捧为画坛的"新秀",电影、电视、广播和报刊争着介绍宣传他们。这样会极大地挫伤真正投身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的热情,却鼓舞了因此而牟取高额利润的所谓“优秀艺术家”,使他们放弃了在艺术领域更高的追求,满足于现状并源源不断地继续创作或“复制”艺术含量低但商品价值高的艺术品。

其次,它会伤害真诚热爱艺术的人民大众的利益。艺术市场上充斥着一堆堆庸俗化、琐碎化、模式化的“劣质”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不会永远成为愈发高雅人们的必需品,只能不断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淘汰,精品不再出现,人民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也就停留在固定阶段,精神和灵魂不再受到艺术的冲击和影响,国民素质也随之停滞不前。

再次,它对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消极影响。艺术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文化,艺术商品化会带来艺术市场的混乱,容易误导艺术的创作,也容易引起艺术作品的“媚俗”、“趋同”、“仿伪风”等等,使艺术失去最可贵的东西——艺术的“真”、鲜明的个性表现、潇洒的自由精神、空灵的艺术趣味、高蹈的人生意识和人格精神。这个“真”,不仅是“真假”的“真”,还有一个“真好”、“真值得”的“真”,更包括艺术所追求的“本真”。失去了“本真”,艺术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意义,更失去了发展和未来。

由此可见,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建立正确完善的艺术产业观,协调好艺术作品所蕴涵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关系,保存艺术产品的精神形态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警惕艺术商品化导致的艺术市场混乱现象等种种恶果的侵染和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