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_省略__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_陈爱贞

合集下载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分析-基于koopman等的“gvc地位指数”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分析-基于koopman等的“gvc地位指数”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分析—基于Koopman等的“GVC地位指数”摘要: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与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度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1995年-2011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在GVC中的地位尽管有所提升,但仍处在相对低端的位置;中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GVC地位,整体来讲呈现出与装备制造业整体相同的变化特点;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在GVC 中的地位,明显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且除“金属制品”外,中国装备制造业内部行业与世界排名靠前的国家相比,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距。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GVC);GVC地位指数;增加值贸易(TiVA);垂直专业化一、引言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垂直一体化分工、产业外包等一系列国际产业新形势而产生的,密切贴合当前的产业发展形势。

当今的国际分工更加强调价值链条,基于价值链跨国分割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国际分工演化的最新成果。

而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被喻为“工业之母”,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对提升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全球生产垂直专业化(或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过去30多年来,全球经济正经历生产垂直专业化蓬勃发展时期(Baldwin and Lopez-Gonzalez 2013),我国通过“进口-生产”和“进口-出口”等模式,1引进外资在国内生产、销售或出口(包括加工出口),成为全球价值链体系最大的参与者,或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厂经济体”。

从行业看,我国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生产的制造业行业广泛,其中装备制造业的参与度明显高于传统制造业行业,200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参与度超过35%,1“进口-生产”模式也称I2P,指企业为生产在本地销售的产品进口中间品。

进口中间品与出口产品质量:文献综述

进口中间品与出口产品质量:文献综述

进口中间品与出口产品质量:文献综述江月亭【摘要】出口产品质量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中国,虽然我国大规模进口中间品,但出口产品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进口中间品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38)024【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进口中间品;出口产品质量;文献综述【作者】江月亭【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山东淄博255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9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国逐渐意识到“以质取胜”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在2010年已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工业革命以后,中国制造业中间品进口量占据很大比重,吕建辉(2015)指出该比例在三分之二左右,进口中间品已成为我国进口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然而,虽然我国大规模进口中间品,但出口产品质量并未得到相应提升,施炳展等(2013)测算发现,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2.1 进口中间品广大学者从进口中间品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其对一国经济产出、企业生产率等方面的影响。

来源于发达国家中间品的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自产中间品,因此,发展中国家能够吸收进口中间品所包含的技术知识,提高本国企业生产率(Coe,Helpman & Hoffinaister,1997)。

Lawrance et al.(1999)通过研究1964-1973年日本中间品进口与经济增长数据发现,中间品进口显著促进了日本经济增长。

Dulleck(2007)从技术溢出角度解释了进口中间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检测55个发展中国家进口机器设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加以证实。

Manova & Zhang(2013)使用中国2003-2005年的海关数据,以进口中间品价格衡量其质量,考察了企业的生产选择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考核试卷

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考核试卷
2.阶段一:产品升级。特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因素:市场需求、技术改进。
阶段二:过程升级。特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因素:管理优化、设备更新。
阶段三:功能升级。特征: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因素:技术创新、市场拓展。
阶段四:链条升级。特征:整合全球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因素:全球视野、战略规划。
C.治理效果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所有以上选项
16.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促使企业进行全球价值链布局调整?()
A.市场需求变化
B.生产成本上升
C.政治风险增加
D.技术进步
17.以下哪些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较为稳定?(")
A.食品加工
B.医药制造
C.信息技术
D.建筑材料
18.以下哪些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具有优势?()
D.国际贸易壁垒
10.在全球价值链中,以下哪些环节属于服务环节?()
A.设计与研发
B.仓储物流
C.销售与分销
D.售后服务
11.以下哪些国家在全球服务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2.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企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A.建立品牌
B.加强质量控制
C.优化供应链管理
14. C
15. D
16. C
17. B
18. C
19. B
20. B
二、多选题
1. D
2. ABD
3. ABCD
4. ABD
5. ABC
6. ABCD
7. D
8. AC
9. ABCD
10. BD
11. ABC
12. ABCD

中美制造业环境友好型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算--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及其环境账户

中美制造业环境友好型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算--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及其环境账户

Esti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Global Value Chain Position for China and USA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ased on World Input-Output Tabl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Accounts 作者: 桑丹丹[1];王元月[1];丁黎黎[1,2]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山东青岛266100
出版物刊名: 当代财经
页码: 101-113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环境友好型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隐含碳;制造业环境友好型生产
摘要: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及其环境账户数据,提出环境友好型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指数的
测算方法。

在碳生产率和GVC地位指数的基础之上,定义出口中单位隐含碳的增加值、间接单位
隐含碳增加值出口、出口中单位国外隐含碳的国外增加值。

并以中美制造业为例,从高技术制造
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中低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四个层面进行GVC地位指数与环境友好
型GVC地位指数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水平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但中美高
技术制造业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水平相差较小﹔中国中高、中低、低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多依赖于
碳排放,多以环境为代价,环境友好型生产水平较弱。

然而,中国少部分低技术制造业,如木材和木
制品业(家具以外)与稻草和编结材料制品业、记录媒体的印刷和复制业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水平,
从2008年后均高于美国。

从“GVC地位指数”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从“GVC地位指数”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从“GVC地位指数”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一、引言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由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国际分工迅速由"产业内";向"产品内";分工深化。

越来越多的产品,其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被"分割";为不同的"任务和活动";(Tasks and Activities),并按"成为最优";原则被安排到不同的经济体完成,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各项"任务和活动";之间的衔接。

这种生产过程的"分割化";与生产"任务和活动";的"国际离散";(International Dispersion),导致"无国界生产体系";(Borderless Production Systems)逐步形成。

在此背景下,传统上产品的"国家制造";已经转变成"世界制造";,传统意义上的"货物或服务贸易";也已转变为"任务贸易";。

如此,一种产品从最初的创意设计到最终完成消费,从生产组织的角度看,就而从产品的价值创造和实现角度来说,则在各参与国(地区)之间形成一个"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 GVC)。

GVC的不断延伸和参与GVC分工的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在为参与国(地区)创造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导致各国海关以传统的"贸易流量";为标准所统计的贸易数据,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重复统计";(Double Counting)问题,不仅使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严重"失真";,而且明显"扭曲";各参与国(地区)所获分工和贸易利益。

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

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

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探讨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如何有效利用自身要素禀赋,推动产业升级。

文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实证分析,以期为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文章概述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中的应用。

接着,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要素禀赋的现状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要素禀赋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包括要素禀赋对产业升级的直接影响、要素禀赋结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以及全球价值链背景下要素禀赋与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

通过实证分析,文章揭示了要素禀赋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当前中国制造业在要素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优化要素配置、加强创新驱动、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等,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要素禀赋与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也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谋求更高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要素禀赋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总量和结构。

这些要素禀赋的差异对制造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上分析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土地等,可以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实现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需要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这就需要更加丰富的资本和技术要素。

我国产业结构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实证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是通过投入产出表来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根据 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各个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从而了 解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此外,通过对产业链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各产业的短 板和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始于1987年,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已成为研究我 国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根据最近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的 主要特征是:第一产业占比较小,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其中,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较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第三产业 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投入产出法在产业结构分析 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它通过分析经济体中各产业之间的 投入与产出关系,来揭示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动态变化。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于产业结构分析中。
首先,投入产出表提供了各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这使得我们能够定 量地分析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哪些产业对其他 产业有较大的影响,哪些产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关键地位。
未来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
本次演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仍存在以下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投入产出关联分析的精度和细度有待提高,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和划分 产业类型和产业链环节。
2、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和趋势,以 便更加精准地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3、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和作 用机制,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政策。
1、制造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感应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较 高。这表明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 支柱。

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方法

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方法

1、行业间关联度分析
通过计算投入产出表中各行业之间的关联度,可以分析不同行业在全球价值 链和国内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关联度较高的行业表明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 依存程度较高,因此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中具有重要地位。
2、增加值分配分析
增加值分配是指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加值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分配情 况。通过分析增加值分配,可以了解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中的盈利 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 解构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
的方法
目录
01 一、世界投入产出表 概述
03 三、结论与建议
02 二、中国制造业产品 全球价值链的解构
04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已经高度全球化。在这一 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要理 解和分析这一现象,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有效的工具——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 本次演示将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进行解构 分析。
1、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本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各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4、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感谢观看
一、世界投入产出表概述
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是一种描述全球生产过程中各部门间相互依赖关系 的工具。它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将各国各行业的生产、消费、贸易等数据进行整 合,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全球价值链的宏观视角。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 清晰地看到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各国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的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 启示: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随着国家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中国制造业改革引起极大关注。

中国制造业总出口额庞大,却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较低水平,在制造业不同行业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中国制造业应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来应变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酝酿。

标签:制造业;价值链;改革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改变了原来的同一产品的生产地域不可分离性。

另外,伴随着全球质量认证和技术标准的统一,使得某一生产环节可以独立的在全球内不同地方实现,这样就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利用资源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体系。

发达国家把竞争力更小的劳动密集型的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而自己只专注于研发和品牌等核心环节。

这种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的凭借其在规模和技术优势占据价值链的高利润、高附加值环节,通过外包等形式将高耗能、高投入、低附加值、低利润的生产环节和组装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分工模式,带来了利润的分配不均匀,形成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

一、我国制造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开端因为在形成这种全球分工模式的初期,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生产能力还较低,主要通过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和直接投资来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当时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处于对技术、投资等十分渴求的状态。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商品、人员、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交换更加频繁,WTO等国际多边组织对经济一体化的促进,我国制造业也逐渐融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促进政策,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积极参与到了世界制造业网络。

“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鼓励政策、1987年底沿海开放战略、1988年实施的“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政策、192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的额进一步市场开放政策、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中国制造业新型化评价研究——基于28个细分产业的实证分析

中国制造业新型化评价研究——基于28个细分产业的实证分析
制 造业新 型化 水平进 行实证 分析 。
相关分析法对初选 5 个指标加以筛选 , 1 最终确立了 经济 、 技 、 科 资源 环境 三 维 视角 下包 含 2 1个 指标 的 制造业新 型化评 价指标 体系 ( 表 1 。 见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o 7O 5 与教育部重大哲学社会科学攻关项 目( 3Z 0 1 ) 7534) 0 J D 0 4
Vo. l No 2 1 1 .
Jn 2 0 u .09
中 国 制 造 业 新 型 化 评 价 研 究
— —
基于 2 8个细 分产 业 的 实 证分 析
曹 鹏 日 删 呵
(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09 ) 106
摘 要 : 于新 型制造 业概念 , 基 构建 了制造业新 型化 评价 指 标体 系, 用主成 分 分析 法对 制造 应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2 2 (0 9 0 - 0 9 0 17 — 19 2 0 ) 2 0 3 - 6
世界经济发展 的趋 势表明, 制造业是一 国实现 现代新 的主要领 域 , 是 也是 增强 国家产业 竞 争力 的基础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 其 是 2 尤 0世 纪 9 0 年代 中期 以来 , 随着生产 全球化 的深人 , 伴 中国成 为 了全球 制造业 的重 要 聚 集地 , 国制造 业 进 发 出 了 中
前所未 有 的生 机 与 活力 , 发展 速 度 迅猛 。 中 国制 … 造业增 加值 占全球 份额 由 3 O年前 的不足 1 , 升 % 提
到 了 20 0 7年 1 . % 。 32
中国 制造 业一 直是 学术 界 研究 的热 点 , 于 制 对 造业发 展状 况 的评 价 也越 来 越 受 到众 多学 者 的 关

中美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比较

中美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比较

中美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比较闫云凤【摘要】服务业在全球经济和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比美国低.2000—2014年美国服务业GVC地位指数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中国服务业则是先下降后上升.从细分行业来看,美国大多数细分行业GVC地位都高于中国,但中国"c31陆路运输与管道运输"的GVC地位指数一直高于美国.2000—2008年中国服务业整体GVC参与度高于美国,2009—2014年低于美国.2000—2014年中美两国服务业整体的增加值RCA指数都大于1,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Service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 (GVC).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verall service industry of China' position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s lower tha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service industry' GVC-position index was rising slowly during 2000 to 2014, while China service industry GVC-position index was decline at first, then rising. Most of US's segment industries had higher GVC-position index than China's. China's "C31 Land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via pipelines" has higher GVC-position index than that of the US. China's overall service industry GVC-participation index was higher than the US's from 2000 to 2008, while lower than the US's from 2009 to 2014.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dded-value RCA index were greater than 1from 2000 to 2014, indicating both of them had stronger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wide.【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8页(P81-88)【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基于增加值的显性比较优势;服务业【作者】闫云凤【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4.1一、引言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重构影响了全球贸易格局。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差异及比较优势研究——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差异及比较优势研究——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差异及比较优势研究———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投入产出分析陈红霞1,雷佳1,郭文文2(1.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081;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从产业关联角度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行业差异,并对其行业比较优势进行评价。

研究认为,从产业关联程度看,现阶段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以及金融业的前后向关联和经济波及作用较强。

相比之下,信息传输等服务业的关联程度较弱。

从产业关联对象看,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选择倾向,且普遍呈现对传统产业关联强于对新兴产业关联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生产性服务业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行业差异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S)007Research on Internal Differences and ComparativeAdvantages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Six Major Sub-industry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CHEN Hongxia1,LEI Jia1,GUO Wen-wen2(1.School of Government,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2.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Beijing100872,China)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internal differences between industrial categories of the producer services,and evaluates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method.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ransportation,storage and the postal servi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stry interaction,whose degree of industries interaction is the highest in producer services pared with it,the economic rippl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are weaker.Besides this,the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have a significant tendency to choose and interact with some manufacturing,especially,all of them have a strong interac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Finally,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analysis,the proposals about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have been proposed.Key words:producer services;industry interaction;industry differences收稿日期:2020-07-31修回日期:2020-10-3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L09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790011)。

行业上游度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行业上游度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行业上游度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作者:苏杭李化营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08期摘要: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投入产出表,借鉴Antràs等提出的行业上游度,测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各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置。

结果显示: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上游度指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低、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上游度指数变化趋势与全球金融危机关系密切;低技术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削弱,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本文围绕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行业上游度与国际竞争力呈现反向关系,行业劳动生产率与行业平均工资水平提升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制造业;行业上游度;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6)08-0031-07一、引言和文献综述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制造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显示,200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总额为2 358.20亿美元,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5.23%,2013年中国制造业出口总额已跃升至20 771.5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7.53%。

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为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生产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契机[1],也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锁定起到了强化作用[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已成为国际分工发展的主导形式。

全球价值链分工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工序或零部件生产与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或零部件生产之间的分工,甚至是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这种分工活动中。

分工的细分化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为全球价值链某一生产工序或环节的优势,而非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

这大大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门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步成长为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评价与技术创新影响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评价与技术创新影响研究

第26卷㊀第1期2024年1月㊀科技管理学报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㊀Vol.26No.1Jan.,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7133(2024)01-0012-16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评价与技术创新影响研究孔楚雪,㊀汪浩瀚(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㊀宁波㊀315211)摘㊀要:提高重点产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㊂本文采用2007 2021年数据测算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分析时空变化规律并基于正态云模型作韧性评价㊂研究发现:仪器仪表㊁通用设备㊁化学原料等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弱,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技术创新能够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并且技术创新水平对产业链韧性存在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㊂从异质性检验来看,技术创新对中低技术型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作用显著㊂关㊀键㊀词:产业链韧性;技术创新;制造业产业链DOI :10.16315/j.stm.2024.01.007中图分类号:F 274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23-11-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373078)作者简介:孔楚雪(2000 ),女,硕士研究生;汪浩瀚(1964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㊀㊀当前,产业链的韧性对于稳定经济发展㊁确保国内产业经济的安全至关重要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的指导原则㊂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些领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经开始显露出优势㊂然而,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事件㊁贸易摩擦以及其他国际事务,导致全球价值链的收缩,给我国产业链带来了高端产业回流和低端产业外流的挑战㊂当前,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主要以代加工和并购为主,这导致产业链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存在技术创新水平低㊁集约化和集群化程度不高㊁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1]㊂特别是在制药㊁航空航天㊁通信设备和半导体元件等创新型制造业产业链方面,核心零部件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进口设备及技术 断供 风险急剧增加㊂根据工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关键材料的自给率仅为16%,在高档数控机床㊁装备仪器㊁汽车等关键加工生产线上,高达95%的制造设备无法实现自主生产[2]㊂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在高端技术发展上面临多重限制和外部不确定性冲击[3],产业链韧性 断链 的风险极高㊂技术创新是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键,而创新能力则是一个行业适应外部冲击的基础[4]㊂十四五 规划强调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㊂ 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企业㊁高校等科研机构能够参与多元主体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5],赋予产业链极大的抵抗㊁恢复和引领能力㊂然而,在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时,制造业产业链系统各环节维持自身稳定㊁防止断裂和转化升级能力仍需提升㊂因此,需要准确测量和科学评估我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为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可靠依据㊂同时,也需要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行业创新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以指导产业链韧性政策的优化并引导行业创新行为㊂1㊀文献综述产业链韧性的概念源自于亚当㊃斯密的分工理论,并在后来由马歇尔扩展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6]㊂其概念主要由 经济韧性 和 产业链现代化 等观念延伸演化而来[7]㊂对于产业链韧性的认知存在2种视角,即均衡论和演化论㊂均衡论视角下,产业链韧性被视为产业链在遭受危机后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或维持自身系统稳定的能力[8]㊂陈晓东等[9]提出产业链韧性是指产业链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产业链的抵抗和恢复能力㊂而演化论视角则认为产业链韧性是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不断调整而发展演变的㊂李晓华[10]根据产业链的 中断 和 外迁 问题,将产业链韧性定义为产业技术不断创新㊁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能力,并能够根植于区域生存,促进区域经济增长㊂本文将产业链韧性水平界定为产业链对抗慢性压力或急性冲击时能够保持稳定㊁弥补缺失㊁并加强其能力的能力,包括保持自身稳定㊁防止断裂的抵抗力,尽快调整并恢复到原有均衡状态的恢复力,以及通过更新运行模式实现产业链升级的转型力㊂产业链韧性水平反映了产业结构㊁自主技术创新和抗风险能力[11]㊂近期研究文献多以定量角度展开实证研究,使得研究结果更具科学客观性㊂通常衡量产业链韧性的方法包括赫芬达尔指数法㊁投入产出增加值法和多指标赋权系数法㊂吕越[12]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表计算中间品的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产业链韧性水平;李萌等[13]根据中国2017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利用31个省份17个制造业行业数据,通过产业链分工模型测算产业链嵌入概率(PR)来表示产业链韧性水平;谷城等[14]采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对2010 2020年间我国30个省份的产业链韧性水平展开统计分析㊂关于韧性评价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于区域经济韧性发展的评价方面,科学的韧性评价可以为区域和产业的规划㊁运行㊁管理和修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5]㊂目前韧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多指标熵权法和正态云实证模型2类评价方法㊂齐昕等[16]选取自我适应能力㊁创新转型能力㊁抵御风险能力3个指标,运用熵权法对浙江省县域经济韧性做评价㊂谢琦等[17]从抵抗力㊁恢复力㊁进化力3个维度并基于熵权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做综合评价㊂在正态云实证模型韧性评价应用上,也有不少的研究㊂王玲俊等[18]基于云模型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风险做评价;蔡咏梅等[19]运用正态云模型对西部12省经济韧性进行评价分析㊂关于产业链韧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数字经济㊁数字金融㊁对外开放和产业集聚4个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探讨㊂陈晓东等[9]分析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形成多元主体创新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产业高级化并提升产业链韧性;刘伟[20]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㊂另外,贺正楚等[21]和戴翔等[22]分别探讨了产业协同集聚和对外开放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㊂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我国宏观层面的产业链水平测度,而具体产业层面的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研究文献匮乏㊂韧性评价研究也主要聚焦在区域经济系统,对产业链韧性的评价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完善的产业链韧性评价理论体系㊂此外,影响因素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缺乏对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提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㊂因此,本文旨在采用多维度指标来测度产业链韧性,描述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链韧性特征㊂在此基础上,利用正态云模型实证评价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链韧性水平,并针对 断链 风险大㊁韧性表现弱的行业进行识别㊂最后,基于技术创新视角,探究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旨在为产业链韧性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提供进一步拓展,并为提高重点行业产业链韧性提供政策建议㊂2㊀理论分析与相关假设2.1㊀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作用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过程中,存在技术层叠效应㊂这意味着在技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市场选择了某种生产技术作为主流技术,该技术就会成为最优选项㊂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参与者无法准确判断A和B两种技术哪种更优㊂假设A技术首先被生产者选择,随着A技术的发展,企业和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A技术㊂出于节约时间成本和规避风险的考虑,长期发展下去,A技术相较于B技术更为吸引人[23]㊂因此,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模式成为一种惯性模式,使得产业链的转变和制造业的升级变得困难㊂这种现象也导致我国制造业传统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惯性使用,造成技术依赖和产业转型的刚性,从而减缓了路径转换的速度[24]㊂技术层叠效应使得我国产业链发展受限于传统的增长方式,现有的生产和分配结构导致增长路径被限定在固定轨道上[25]㊂然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新技术㊁新业态和新产业可以有效地分散产业链的组织风险[26],防止其陷入 路径锁定 的困境,并为提升产业链的韧性提供根本支持[27]㊂此外,当产业链遭受外部冲击时,技术创新能够赋予产业链强大的抵抗㊁恢复和引领能力㊂高水平的创新行业能够有效辨别危机和机遇,整合创新资源并发现全新解决方案[28]㊂技术创新帮助行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升级产业结构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增强了行业面对冲击的抵御和恢复能力㊂此外,技术创新对产业链系统的重新定位和更新适应能力也至关重要㊂它推动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29],促进资源在不同行业间的流动和配置效率提高[30],最终带来超额价值㊂据此,提出如下假设:H1: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㊂31第1期孔楚雪等: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评价与技术创新影响研究2.2㊀技术创新对产业链韧性的门槛效应市场规模具有市场竞争效应,市场规模大的行业能吸引更多企业主体进入该领域,进而导致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大,企业为了保持现有市场份额或是为了竞争更多的市场份额,就会加大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提升技术水平,这将更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31]㊂因此相关制造业会根据市场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积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助推制造业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链韧性㊂另一方面,市场规模对产业技术创新具有虹吸效应,越大的市场规模越能促进技术创新㊂市场潜能大的产业通过循环累积效应和对创新要素的吸附效应[32],更容易形成技术创新资源的集聚,正向引致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提高㊂创新产生的禀赋效应,促进新技术不断出现,有助于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遭受外部冲击后能够迅速摆脱消极状态㊂因此,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提升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基于市场规模的门槛效应,只有当市场规模足够大时,技术创新才能正向促进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㊂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主要源于R&D资本㊂R&D活动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研发投入越多,技术创新效果越好[33]㊂处于研发资金投入较低阶段的行业,由于其内部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加之产品质量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导致这些行业内部自主创新能力差㊂研发资源的投入未必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产业所面临的技术瓶颈也一直无法突破[34]㊂最终表现为这些行业技术创新对产业链韧性提升效果不明显㊂而当研发资金投入跨越门槛值后,高水平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与规模效应,能够加速市场竞争与新旧企业更替,催生新兴产业[35]㊂另一方面,研发活动的丰富也能够促进高校㊁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研发,通过整合创新知识资源提升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打破产业链 锁定 瓶颈,提升产业链抵御能力与恢复能力㊂鉴此,提出以下假设:H2:技术创新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存在着依赖于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㊂3㊀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3.1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1)被解释变量:产业链韧性水平(YT)㊂结合韧性起源,选取断裂韧性和冲击韧性作为一级指标[36]㊂断裂韧性是指内部的作用力,而冲击韧性是我国制造业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㊂参照郑涛等[37]做法,根据产业链韧性内涵,选取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㊂基于数据可得性㊁指标构建科学性原则㊂现对产业链韧性评价指标构建做说明,具体如表1所示㊂在断裂韧性评估中,次要指标选择了鲁棒性和抵抗力;而在冲击韧性评估方面,选用了稳定性和恢复力作为次级指标[38]㊂鲁棒性指标衡量了产业链系统在当前面临冲击时,能够保持持续正常运作并不受运行状态改变影响的特性,即系统内部的稳定性水平㊂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高产业链系统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源的集聚,例如人才和技术资源,维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㊂抵抗力指标衡量了经济系统在应对冲击时,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禀赋,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能力㊂资金流和人才流有助于产业链系统迅速调动内部资金㊁技术㊁人才和知识等要素的流动,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抵抗力㊂稳定性指标表示产业链系统能够持续维持运作,优越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能力为系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确保系统的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㊂恢复力指标衡量了产业链系统在恢复速度和发展进步方面的能力㊂充足的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能为产业链带来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同时,成果的产出可以开拓新市场,扩大产业链的发展空间㊂表1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Tab.1㊀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esilienc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㊀三级指标㊀㊀㊀㊀指标说明鲁棒性产业规模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断裂韧性企业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抵抗力资金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人才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数稳定性盈利能力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资产能力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冲击韧性创新人员投入规模以上工业R&D人员全时当量创新经费投入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恢复力研发能力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数量技术流技术改造经费支出41科技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6卷㊀㊀㊀2)核心解释变量:技术创新效率㊂本文选择Tone[39]提出的基于松弛测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㊂在测度指标选择上,选取了R&D经费内部支出㊁R&D人员全时当量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作为投入指标;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数量作为期望产出指标㊂模型具体如下:ρ=min1mðm i=1x i x i01s1+s2ðs1r=1y g r y g r0+ðs2r=1y b r y b r0()㊂(1)s.t x1ȡðn j=1,ʂkλj x j,y g1ɤðn j=1,ʂkλj y g j,y b1ȡðn j=1,ʂkλj y b j㊂ìîíïïïï(2)x1ȡx0,y g1ɤy g0,y b1ȡy b0,y g1ȡ0,λȡ0其中:ρ为所要求的目标效率值,值越大表明目标效率值越高;x1,y g1,y b1分别为投入㊁期望和非期望产出的松弛量;x0,y g0,y b0分别为投入变量㊁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数据,λ为权重变量㊂3)控制变量㊂为控制其他的影响因素,本文参考已有研究选取以下控制变量:人力资本水平(HCE),测度指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市场规模(SCE),测度指标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企业规模(RCE),测度指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研发强度(RD),测度指标为规模以上工业R&D人员全时当量;盈利能力(NL),测度指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㊂研究数据来源于EPS数据平台㊁‘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㊂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将搜集时间定为2007 2021年,研究对象为我国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包含农副食品加工业㊁食品制造业㊁纺织服装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㊁通用设备制造业㊁计算机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㊁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共收集到404个样本数据㊂对搜集过程中数据存在个别缺失值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全,同时为避免极端值或异常值的出现对结果的影响,对数据采取缩尾处理㊂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㊂表2 描述性统计Tab.2㊀Descriptive statistics㊀㊀变量名称均值标准差最小值中位数最大值样本量产业链韧性(YT)0.4860.2290.0000.508 1.000404技术创新(TI)0.5170.4040.0170.386 2.606404人力水平(HCE)287.795200.26915.870243.455967.300404市场规模(SCE)32523.93327773.6202047.92023471.295143000404企业规模(RCE)13147.7709284.583105.0009030.50044086.000404盈利能力(NL)1862.5491599.61778.0801363.8809018.570404研发强度(RD)85671.8371080001454.00039643.5007130004043.2㊀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模型构建为考察技术创新水平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直接作用,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采用如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YT i,t=α0+α1TI i,t+αc Z i,t+u i+δt+σi,t㊂(3)其中:i表示各个细分行业;t表示时间;YT是被解释变量 产业链韧性值;TI为核心解释变量 技术创新效率值;Z i,t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u i㊁δt㊁σi,t分别表示行业固定效应㊁年份固定效应和随机扰动项㊂为考察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非线性特征,本文基于Hansen等[40]的研究构建如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YT i,t=β0+β1TI i,t.I(SCE i,tɤφ1)+β2TI i,t.I(SCE i,t>φ1)+β3CV i,t+u i+δt+σi,t㊂(4)其中:YT i,t为被解释变量,产业链韧性值;TI i,t为解释变量技术创新水平;SCE i,t为门槛变量市场规模水平即工业销售产值;CV为控制变量,包括盈利能力㊁市场规模㊁企业规模㊁研发强度㊁人力水平;φ1为待估门槛值;I(∗)代表性函数㊂YT i,t=γ0+γ1TI i,t.I(SCRF i,tɤφ2)+γ2TI i,t.I(RF>φ2)+γ3CV i,t+u i+δt+σi,t㊂(5)其中:YT i,t为被解释变量,产业链韧性值;TI i,t为解释变量技术创新水平;RF为门槛变量研发水平,即51第1期孔楚雪等: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评价与技术创新影响研究R&D 研发经费支出;CV i ,t 为控制变量,包括盈利能力㊁市场规模㊁企业规模㊁研发强度㊁人力水平;φ2为待估门槛值;I (∗)代表性函数㊂3.3㊀正态云模型正态云模型是基本的云模型,可将数值范围分成若干等级,从而对韧性值进行分类评级㊂该模型对产业链韧性值能够归一化处理,并映射到相应的评价等级中㊂在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中,涵盖了多种因素,其评价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㊂云模型的引入使得能够实现从定性概念到定量指标的转化,同时综合考虑了随机性和模糊性因素,从而确保评价结果具备客观准确性[41]㊂可以将韧性值从低到高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描述每个等级的系统特征㊂通过为每个韧性值赋予相应的等级标签,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评估结果㊂正态云模型定义:设U 为论域,C 为论域U 上的定性概念,若定量数值x ɪU 且x 是定性概念C 的一次随机实现,若x 满足:x ~N (Ex ,E 2n ),其中,En ~N (E n ,He 2),且x 对C 的确定度满足:u =exp -(x -Ex )22(En )2{},则称x 在论域U 上的分布为正态云分布㊂在论域空间U 中,大量云滴x 构成云,可表征某一定性概念,用期望(Ex )㊁熵(En )和超熵(He )3个云模型的特征数据反映㊂Ex 表征云滴在论域空间的分布期望,最能表达定性概念㊂En 度量定性概念不确定程度的大小,熵越大,其模糊性也越大㊂He 表征熵的不确定性,是云滴离散程度的度量,超熵越大,云的厚度也越大,离散程度也就越大㊂基于云模型的3个数字特征参数,引入正向云发生器,以生成与评价等级相对应的标准评价云图㊂通过将各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纳入云图进行比较,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产业链的韧性水平㊂云模型的最终输出并非单一数值,而是一系列云图,这些图形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产业链韧性的实际状况,使评价结果更为清晰而直观㊂4㊀产业链韧性特征分析4.1㊀制造业细分行业产业链韧性时序特征利用多指标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链韧性进行评估显示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㊂行业的韧性值平均水平从2007年的0.1上升至2021年的0.8,主要经历了2个阶段㊂第1阶段为波动变化阶段(2007 2016年)㊂这段时期面临了诸多挑战,如要素价格上涨㊁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人口红利枯竭㊁资源能源严重约束㊁金融危机等,对各制造业行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㊂这导致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出现显著波动,韧性数值相对较低,显示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㊂例如,2008年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有40%的中小企业倒闭㊂然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丰富了制造业产业化分工的内涵,从而有效提高了制造业的发展效率㊂因此,尽管在波动中,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产业链韧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㊂第2阶段为持续上升阶段(2016 2021年)㊂在此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鼓励制造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㊂然而,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出现的资源错配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㊂推进 互联网+ 战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发展能够减少资源错配㊁促进创新㊁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进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㊂从细分行业的角度来看,为了进行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的纵向比较并分析时间的演变趋势,本研究进一步基于2007 2021年的数据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链韧性进行时序特征分析,将其分为3类时序特征:平缓向好型㊁波动上升型和平滑上升型㊂1)平缓向好型㊂2011 2018年,产业链韧性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下降,而在2019年后呈现向上改善的趋势㊂这一类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㊁酒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㊁纺织服装和皮革㊁毛皮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低技术型制造业㊂2)波动上升型㊂这类产业链韧性特征表现为在某些年份出现轻微下降后逐渐回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㊂以中等技术型制造业为主,例如化学原料制造业在2016年出现明显下滑,但在2020年后韧性值开始回升;又如黑色金属冶炼制造业在2014年大幅下降,但2020年后韧性值开始缓慢上升㊂这种波动型制造业的产业链韧性稍显不稳定,因此需要加大对这类制造业的技术投入,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产业链韧性㊂3)平滑上升型㊂这种类型的产业链韧性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虽然在某些年份可能出现微小下降,但随后很快调整为上升趋势㊂以计算机及通信设备㊁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技术型制造业为主要代表㊂61科技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6卷㊀图1 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值时间趋势图Fig.1㊀Time trend of resilience value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71第1期孔楚雪等: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评价与技术创新影响研究。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资料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资料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学号:120696120 姓名:钱春华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技术水平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二是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三是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已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切入点。

高端装备制造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途径,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阶段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高端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部分行业在国际上达到技术领先地位,并初步形成了一批高速成长企业和产业聚集区。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基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准确判断,是实现“三个转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

为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高端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态势。

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的高端环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到后期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制造业的高端部分。

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主要区别是: 传统制造业主要依靠传统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高端制造业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

高端制造业可以是利用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行业,也可以是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从制造业呈现出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趋势看,高端制造业基本上包含了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应该从行业和产业链两个角度界定。

从行业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行业; 从产业链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是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制造业,这些高端环节可以看成制造业的细分行业。

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推动GVC升级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推动GVC升级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推动GVC升级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孙明哲綦天熠来源:《商业研究》2021年第05期内容提要:先进制造业GVC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探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推动GVC升级的机理及二者关系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显著促进GVC升级,价值链整合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GVC升级关系中起中介效应,FDI和技术水平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GVC升级关系中起正向调节效应。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价值链整合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1)05-0028-07一、引言与文献综述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肩负着中国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过程中,中国先进制造业基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体系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深度嵌入到GVC体系之中。

然而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先进制造业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制造能力供求失衡和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在GVC体系中则具体表现为“微笑曲线”的低端锁定,价值增值能力低下,因此先进制造业GVC升级势在必行[1]。

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化思潮涌现的时代背景下,GVC重构提速,使得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和加剧[2],探寻如何实现中国先进制造业GVC升级已经成为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全球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深度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 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等八大对策,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从产品的前期调研、设计、制造到宣传推广、销售服务等全方位打造高附加值品牌形象”的制造业发展思路,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服务化”这一符合时代需求、顺应时代潮流的产业升级方向。

双向FDI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影响

双向FDI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影响

双向FDI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影响
刘钧霆;李若曦;王子睿
【期刊名称】《管理学刊》
【年(卷),期】2022(35)3
【摘要】基于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IFDI与OFDI之间的互动效应,并分析了双向FDI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以及由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引发的双向FDI质量的变化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调节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IFDI与OFDI之间存在显著互动效应;双向FDI在“量”上的增加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存在抑制效应,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促使双向FDI发生“质”的进步,从而对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产生促进效应。

同时,将双向FDI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行业扩展分析和国家扩展分析,就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资本单向与双向国际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影响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发达国家双向FDI互动的协调发展更加有利于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促进效应。

【总页数】16页(P1-16)
【作者】刘钧霆;李若曦;王子睿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F124
【相关文献】
1.出口结构转型、技术复杂度升级与中国制造业碳排放——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2.中国制造业双向FDI是否提升了其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
3.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制度质量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4.双向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5.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多重维度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外文翻译 大学论文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外文翻译 大学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出处: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作者:Gary Gereffi, John Humphrey, Timothy Sturgeon译文: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

它依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生产网络、技术能力和企业层面的学习着三方面的文献,定义了在决定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和变化中其作用的三个变量。

它们分别是:(1)交易的复杂程度,(2)进行交易的能力,(3)供应基地的容量。

这个理论产生了从高到低不同程度的明确合作和权利不对称的五种类型的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层级型、领导型、关系型、模块型和市场型。

本文通过对自行车、服装、园艺和电子这四个产业的简单案例的研究,强调了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动态和重叠的本质。

一、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经济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和产业组织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代经济最重要的两个新特征就是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以及跨国公司的垂直分工。

前者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能力的增长,后者使得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创新和产品策略、营销、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减少其对一般服务和批量生产这些非核心的功能的直接所有权。

这两个变化一方面为各种各样的相邻市场间的网络整理形式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为大型的垂直一体化公司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本文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为了更好地理解在全球市场的生产中治理结构的转变,这个结构指的是“全球价值链”。

我们的目的在于为已知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形式提供秩序。

全球规模的产业组织的改革不仅仅对企业命运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而且影响了国家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在全球经济中前进或者停滞不前。

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和政策工作检验了全球生产和分工系统一体化的不同方式,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提高地位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设备制造业 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垂直产业内贸易 0 20 40 60 80 100 水平产业内贸易
垂直产业内贸易 0 20 40 60 80 100 水平产业内贸易
(1) 2000 年
1.中间投入结构特征 本文借鉴刘伟等 (2008) 和高传胜 (2008),把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分为: (1) 生产者服务,含交通运输和仓储、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批发零售贸 易、金融保险、租赁与商务服务、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共 7 个行业;(2) 能源 与资源产品,含农林牧渔、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金属矿采选业和 非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燃气生 产和供应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共 9 个行业;(3) 技术密集型,含通用、专用设备制 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共 5 个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 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共 4 个非装备制造业;(4) 劳动密集型,含其 余的 9 个服务业、建筑业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纺织、纺织服装鞋帽、木材加工 及家具制造、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工艺品及其他制造、废品废料共 8 个 行业。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是每生产一单位的某一部门的总产品所需要的相应生产部 门的中间投入。从表 2 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生产者服务投入率很低,且 2002 年之后处于下降趋势;能源与资源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也比较 低;中间投入最高的来自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率低与产业经济 技术特性有直接关系,装备制造业对本文所界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间需求比较 小。由于产业关联效应最强,来自本行业的中间投入率最高是各行业的共性。对化 学、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金属制品这 4 个行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可以发现,这 4 个行业虽然界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但资源消耗比较大。2007 年, 这 4 个行业对各种类型中间投入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生产者服务业 0.0708、能源 与资源业 0.2123、装备制造业 0.0395、本行业 0.4052、劳动密集型 0.0615。可见, - 118 -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年第 4 期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
——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陈爱贞 刘志彪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演变的基础上,借助 投入产出分析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中间投入层次比较低,虽然其中 间投入结构中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不多,但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比较多,且依赖性 有上升趋势;虽然其垂直分工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外泄效应比较显著,阻碍了国内 价值链的延伸。这些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又由其地位所 决定。恶性循环带来的生产模式“自我锁定”,造成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 效应。以外资为主力的“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增强了这种锁定效应。为突破 这种“内生”而又“链条关联”的影响,需要进行价值链创新。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
由于我国具有资源优势和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尤其是随着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 市场需求逐渐饱和,我国市场需求正逐渐成长且潜力大,跨国装备制造业掀起了向 我国转移的热潮。借此,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融入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产业内贸 易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贸易可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表示,进 出口产品的质量相同或相似但性能和属性不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表示,进出口产 品 的 质 量 不 同 。 水 平 型 和 垂 直 型 产 业 内 贸 易 的 划 分 , 多 用 Greeaway 和 Milner (1995) 提出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值来划分。进一步地,还可以划分为上垂直型 产业内贸易,说明在产业分工中处于高端位置;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说明在产业 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 (Giuseppe,1999)。因此,考察产业内贸易类型演变可以分 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
- 117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年第 4 期
这两个行业的外资企业销售额占整个行业的比分别为 83.6%和 63.6%。在外资企业 进入的初期,其主要通过进口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核心零配件,进行加工和组装后再 出口,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以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一 些原本要进口的零部件转移到我国来生产,并逐步提升了一些设备的档次,使得我 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有所扩大。但从行业总体来看,还是以下垂直 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产业内贸易如果进一步分解外资装备制造备企业和本土装 备制造企业,本土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比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还要低。
三、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
从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来看,其设备能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 深层原因在于投入的技术和服务要素不断高级化。中间投入要素的高级化往往伴随 装备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深化,不断派生分离出/外包生产者服务等中间环节。随着 越来越多中间品作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得到发展,其强大的支撑功能成为装备制造业 增长的牵引力和推进器,并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生产模式 中的专业化分工演化不但影响生产效率,也影响中间投入要素的发展。
长,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上升。
表 1 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产品出口/进口单位价值比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通用设备制造业
0.48
0.62
0.58
0.92
0.4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61
0.44
专用设备制造业
0.53
0.46
0.52
0.52
0.52
0.52
0.5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进入威胁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战略与产业升级的对 策”(07CJY030) 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部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得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 生孙志娜和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福战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陈爱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361006 电子信箱:caz4233@;刘志彪: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 115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年第 4 期
波特 (2003) 指出,保持竞争优势的唯一之道是升级,任何企业一旦停止改善 与创新,终将被竞争者取代。Giuliani 等 (2005) 也指出,竞争力发展走的是高端 还是低端道路的区别,在于企业升级能力的差异。关于升级能力,Gereffi (1999) 强调,国际联系对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知识、增强学习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发 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步骤。但 Dichen 等 (1994) 指出,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越 来 越 深 化 的 今 天 , 本 土 产 业 环 境 却 变 得 越 发 重 要 。 Maskell 等 (1999) 也认为,产业竞争力是通过地理本地化过程获得和维持的。其实这两种观 点并不矛盾,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立足国内垂直分工基础上参与国际垂直分工, 是一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判断产业垂直分工发 展,需要从投入产出来测度其中间品投入和产业关联情况。而且从价值链不同环节 间的技术联系和投入产出链条关系来看,中间投入要素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其产出设 备的质量和附加值 (Crossman&Helpman,1991),即从中间投入结构可以判断该设 备的竞争力。因此,需用投入产出法来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决定因素。
装备制造业作为为下游行业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国 际分工,不但直接影响一国的利益分配和升级的机会,还决定了一国整体工业的国 际竞争力。那么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是否有改善?决定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因素又是什么?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从 产业层面深化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层面的背景下,需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该问题 进行分析。

=
/
,其中

分别表示第 t 年 k 产品 i
国对 j 国的出口价格和自 j 国的进口价格。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
;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
;下垂直型产业
内贸易
。 一般设为 0.25。
近年来,对那些生产工序和中间投入品复杂的行业,学术界多用 HS4 位数分类 标准,本文也采用该标准,利用 UNCOMTRADE 数据库提供的 2000-2006 年装备制 造业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如图 1,分别描述了 2000 年和 2006 年,各细 分行业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进出口额占本行业总进出口额的比例变化,其 中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变化最明显,2000 年垂直产业内贸易额占本行业贸 易额的 48%,水平产业内贸易额的比例为 40%,到 2006 年垂直产业内贸易额的比
0.71
0.78
0.65
0.61
0.59
0.61
0.60
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1.36
0.80
0.94
1.57
0.90
1.21
1.14
仪器仪表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
0.69
0.66
0.63
0.43
0.68
0.70
0.66
资料来源:根据 UNCOMTRADE 数据整理。
上文分析表明,总体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居于低端位置,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并没有相应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其中 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贸易条件比较高,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水平型产业 内贸易额比重比较高,与这两个行业外资企业比重最高有直接的关系,2007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