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课件

合集下载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关于系统辨识
写出最小相位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过程就是一个辨
识过程(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绘制的逆问题)。
L/ dB
20dB/ dec 6
40dB / dec
G j
k
j1 j 1 j
1 5
0
1
5
20lg G j1 6dB
c
20 lg k 20 lg1 20lg 1 6dB
60dB / dec
关于系统辨识
在经典的控制理论中,为了确定闭环系统是否稳定,我们 就需要数学模型。可以①在已知系统微分方程的情况下,求取 闭环传递函数,求解闭环特征方程,判断根是否都具有负实部, 或利用劳斯判据(霍尔维茨判据),确定是否所有极点位于S平 面的左半平面;②获得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绘制根轨迹,确定 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的分布情况;③在没有获得系统数学 模型的情况下,实验室的方法变得切实可行,利用开环系统的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Bode图)或者奈奎斯特曲线(奈氏图), 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描述的数学模型
引入自动控制原理中,大家熟悉的内容:
L( )
40
20
1 20
① ④
10 ②
100

( )
0


45
② 90

180
G j
10
j0.1 j 1
二阶I型系统的波特图
关于系统辨识
什么是数学模型; 系统辨识的基本方法; 系统辨识的基本内容;
什么是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对这个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 一种表示或抽象,它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把对象 本质的部分信息表达成有用的描述形式。
求得k 2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自适应控制 ppt课件

自适应控制  ppt课件

信号综合自适应方案的系统模型
x(k 1) Ax(k) Bu(k) ua (e,k) x(0) x0 ,pupat课(0件) ua0
(2.4) (2.5) (2.160)
2.2.1.1 并联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用输入-输出方程描述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参考模型 对于连续系统一般采用微分算子的形式表示
Ds ( p) ys Ns ( p)[r u(e, t)]
(2.13)
离散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Ds ( p)
n
asi
pi
i0
Ns ( p)
m
bsi
pi
i0
参考模型
ym (k)
n
ami
ym
(k
i)
m
bmir(k
i)
mTm
(k
1)
i1
i0
(2.16)
T m
[am1, am2 ,
, amn ,bm0 ,bm1,
参考模型:
xm Am xm Bmu, xm (0) xm0
m维分段连续的输入向量 n维状态向量 相应维数常数矩阵
(2.1)
参考模型为稳定的,并且是完全可控和完全可观测的。
在可调参数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中,可调系统
x A(e, t) x B(e, t)u
x(0)
x0 ,
A(0)
A0 ,
B(0)
B0
(2.19)
i 1
i0
可调参数向量
T s
[as1(e, k), as2 (e, k),
, asn (e, k), bs0 (e, k), bs1(e, k),
, bsn (e, k)]
(2.20)

(哈工大)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一讲..

(哈工大)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一讲..

第一讲 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系统辨识?
1. 机理分析建模方法 (白箱法)
图1 单级倒立摆实验装置 2010-02-20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第2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m
u
M
F
r
O
图2 单级倒立摆示意图 2010-02-20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第3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图中所示变量名的物理含义如表1所示。
2010-02-20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第4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步骤一: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小车的受力分析如图3所 P 示。
u M
N
F
r
图3 小车受力分析图
图中,P表示摆杆对小车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单位N; N 表示摆杆对小车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单位(N)。 根据牛顿定律,小车水平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为:
2010-02-20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第5 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步骤四:化成状态空间描述。
1 x 2 x 2 m 2 l 2 x2 cos x1 sin x1 m lucos x1 x 4 m l cos x1 ( M m)m glsin x1 ( M m) fx2 x 2 ( M m)(J m l2 ) m 2 l 2 cos2 x1 3 x4 x 2 m lfx2 cos x1 m 2 l 2 g sin x1 cos x1 ( J m l2 ) x 4 ( J m l2 )m lx2 sin x1 ( J m l2 )u 4 x ( M m)(J m l2 ) m 2 l 2 cos2 x1

《自适应控制》课件

《自适应控制》课件

软件实现
01
02
03
控制算法选择
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 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 算法,如PID控制、模糊 控制等。
软件开发环境
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环境 ,如MATLAB、Simulink 等,进行控制算法的实现 和仿真。
软件集成与调试
将各个软件模块集成在一 起,进行系统调试,确保 软件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 控制要求。
直接优化目标函数的自适应系统是一种通过直接优化系统目标函数,对系统参数 进行调整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详细描述
直接优化目标函数的自适应系统根据系统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优化算法寻 找最优的系统参数,以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这种系统广泛应用于控制工程、航 空航天等领域。
自校正调节器
总结词
自校正调节器是一种通过实时校正系统参数,实现系统性能提升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进行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时,首先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 ,即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这个模型可以 是线性或非线性的,取决于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性。在建立 模型后,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这通常涉及到使用各 种算法和优化技术来不断调整和更新系统参数,以使系统 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详细描述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基于最小化预测误差的平方和来调整控制参数,通过不断迭代计算,逐渐减小误差 ,使系统输出逐渐接近目标值。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广泛应用于各种自适应控制系 统。
极点配置算法
总结词
极点配置算法是一种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 调整系统参数使系统的极点配置在期望的位 置上,以达到系统稳定和性能优化的目的。
特点
自适应控制具有适应性、实时性和智 能性等特点,能够自动调整控制参数 和策略,以适应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 变化。

《自适应控制》课件

《自适应控制》课件

参考文献
文献1 文献2 ……
通过对被控对象进行实验测 定,确定其动态特性参数。
状态观测理论
通过滤波、估计等方法,对 被控对象未知状态进行实时 观测。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 制理论
基于模型参考原理的自适应 控制理论,如MRAC算法、 Model-free算法等。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
1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MRAC算法
通过建立被控对象和控制器的最优权重匹配模型进行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
系统模型的表示
通过构建合适的系统模型来描 述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控制器的表示
通过合理设计控制器结构和参 数,实现对被控对象的自适应 控制。
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分类
基于系统模型或反馈信号进行 参数计算的算法,如MRAC算 法、Model-free算法等。
自适应控制的基础理论
参数辨识理论
自适应控制在飞行器控 制中的应用
通过改进控制方法,提高飞行 器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并提 高飞机的效率。
总结
1 自适应控制的优势和限制
2 优点, 但也存在精度不高、计算量大等限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自适应控制 将在更广泛的工业应用中得到应用。
2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MRAC算法
通过预测被控对象的状态和输出,实现控制器参数的逐步修正。
自适应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实例
自适应控制在电机控制 中的应用
通过改进控制方法,提高电机 效率和精度,并提高电机的动 态响应性。
自适应控制在化工过程 中的应用
通过精细含水率控制、温度控 制等,实现精细控制和生产效 率的提高。
《自适应控制》PPT课件
了解自适应控制的定义、基本概念,了解自适应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实 例,以及自适应控制的优势和限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应用0引言自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 hitaker等人提出第一个自适应控制系统以来,已先后出现许多形式的自适应控制系统,特别到70}代在航天工业及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自适应控制理论与技术迅速发展,到90年代初自适应控制理论设计方法实现条件已日趋成熟,特别是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设计方法将使自适应控制技术成为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及航天技术上的一种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有效控制方法及手段1自适应控制的应用领域自适应控制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之处很多。

像自动换刀报警技术,自动磨损补偿加工技术,自动热误差补偿加工技术等都有用到自适应控制技术。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外界输入控制指令的程序代码,机床中的数控系统自动译码翻译,将其转化为各种控制指令,驱动机床对作用对象进行加工。

正是由于自适应控制在机床加工中的应用,使得机床轮廓铣削和铣槽用时都节省超过1/3;铣面和钻孔省时也都超过20%以上。

除此之外,应用了自适应控制技术的机床还具有许多保护功能加前面提到的自动换刀报警技术,可以危机报警并自动停止加工工作,以免坏的刀具破坏工件以及后续刀具的损毁,这种技术在铣刀加工和钻刀打孔中都有应用到,同时刀具磨损过大,主轴过载等情况系统也有相应的检测和自适应控制的功能。

自适应策略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锅炉蒸汽温度和压力控制、锅炉燃烧效率的优化控制、互连电力系统发电量控制等方面。

针对电厂主蒸汽温度调节的大时滞和不确定性,我国东北电力大学的顾俊杰等采用自适应PSD控制方法,并结合运用内模控制器。

与传统的PID控制系统相比,自适应PSD控制算法简单、计算量小,并且能减少超调量、加快相应速度、缩短稳定时间!。

东南大学的胡一倩等对PID模糊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并将其用于锅炉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徐立新等结合专家经验得出燃气轮机模糊PI控制规律,并据此设计了透平转速和排气温度的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提高了燃气轮机的性能且实先非常方便。

(哈工大)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一讲

(哈工大)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一讲

2010-02-20
第5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uFPM d2r d t2
F d r
dt
步骤二:对摆杆进行受力分析,摆杆的受力如图4所示。
θ
N
mg
P
图4 摆杆受力分析图
摆杆水平方向上的力平衡方程如下,
2010-02-20
第6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x1 x2
x2
(Mm)mgl1x(Mm)fx2 mlx4
(Mm)(J ml2) m2l2
mlu
x3 x4
x4
m2l2gx1
mlfx2 (J ml2)x4 (J
(Mm)(J ml2) m2l2
ml2)u
(12)
2010-02-20
第10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问题:
(1). 效率低: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建模过程愈加复 杂; (2). 不方便“计算机〞在线决策。
2010-02-20
第11页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2. 系统辨识法(黑箱法)
能否根据“输入、输出数据〞获取“对象〞的数学模型 呢?
例:原被控对象的差分形式为:
x2
m2l2x22c
ox1ss
ixn1mlcuox1sx4mclox1s(Mm)m
(Mm)(Jm2)lm2l2c o2xs1
g s ilxn1(Mm)fx2
x3x4
x4
m
l2fcxox1sm2l2gs
ixn1c ox1s(Jm2)lx4(Jm2)lm22lsxixn1(Jm2)lu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8章 自适应控制概论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8章 自适应控制概论
19
J=E[J]
• 当前的研究结果仅能对特定的控制系统求解,即(8.4.1),(8.4.2) • ①G1,G2 • ②I • ③v,ω都是高斯分布的随机向量序列。
• (2)对自适应控制的理解 • 根据上述讨论,对自适应控制可以有如下的基本认识:
(8.4.3)
20
•① • ②总是与假设模型的系数的不确定性有关; • • (3 • 主要包括3 • ①稳定性 • ②参数收敛性 • ③鲁棒性
21
17
• ②MRAS源于确定性的伺服问题;STC • ③内环外环的设计方法不同:如MRAS中调节器参数是直接更新,而STC中调 • 8.3.4 自整定PID(PID Auto-tuner) • 8.4 • 8.4.1 对控制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 8.4.2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的主要内容
18
• 8.4.3 对自适应控制的理解及主要理论问题 • (1)随机最优控制 • 设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用随机离散-时间方程表示为: • 根据随机最优控制理论,要求出一个控制律使得它最小化下列损失函数:
图8.3.2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MRAS原理框图
14
•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MRAS的主要特点: • ①通过输出误差信号e(e=y0-y) • ②自适应机构不是明显地去获得控制u驱动被控过程,而是通过获得一组控制器
可调参数去驱动; • •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MRAS的主要优缺点: •
15
10
图8.2.3 两轴机器人臂的角 速度伺服系统原理框图
11
图8.2.4 两轴机器人臂的角速度伺服系 统在不同惯性矩下的阶跃响应特性
12
• 8.3 • 8.3.1 增益程序(调度)控制(Gain Scheduling)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

课程名称: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姓名:于泽升学号:142080804075目录一辨识的对象模型 (1)二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 (1)三辨识过程 (3)四辨识结果与分析 (4)五对结果的分析: (6)题目:递推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一 辨识的对象模型假设有一理想数学模型,它的离散化方程如下式所示:() 1.8(1)0.3(2) 1.2(1)(2)()y k y k y k u k u k e k +-+-=-+-+式中,()e k 是服从正态分布的白噪声)1,0(N ,()k u 为系统输入,()k y 为系统输出。

现在输入信号采用4阶M 序列,其幅值为1。

假设系统的模型阶次是已知的,即1212()(1)(2)(1)(2)()y k a y k a y k bu k b u k e k +-+-=-+-+。

下面采用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

二 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简单的最小二乘参数辨识一次性方法计算复杂,不能够进行在线辨识,而且所需要的计算存储空间很大,而很多计算都是重复的计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实现在线的实时辨识,引入递推的最小二乘参数辨识。

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的整体思想是,最新辨识出来的参数是建立在上次辨识的参数基础上,根据最新得到的辨识数据,对辨识的参数添加了一个参数增量。

下面利用数学语言对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进行描述。

根据最小二乘原理,用N 次观测数据,得出参数向量θ的最小二乘估计l θˆ1()()T TN N N H H H Y N θ-= (1)其中,ˆNθ表示根据N 次观测数据所得到的最小二乘值计量,下表N 表示该符号代表N 次观测数据构成的矩阵。

()[(1),(2),...,()]T Y N y y y N = (2)N H =(0).....(1)(0).....(1)(1).....(2)(1).....(2)..(1).....()(1).....()y y n u u n y y n u u n y N y N n u N u N n ----⎡⎤⎢⎥----⎢⎥⎢⎥⎢⎥⎢⎥⎢⎥------⎣⎦(3)然后令1()TN N N P H H -=,且N P 是一方阵,它的维数取决于未知数的个数,而与观测次数无关。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6章 闭环系统的辨识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6章 闭环系统的辨识

• (1)实验条件为X1时 • (2)实验条件为X2时
• 6.2 闭环辨识方法和可辨识条件
图6.2.1 闭环辨识对象
• 6.2.1 间接辨识方法[8][2] • 〔1〕反响通道上无扰动信号
• 定理6.2.1 如图6.2.1所示的闭环系统,假 设 反 响 通 道 上 无 扰 动 信 号 ( 即 p(k)=ω(k)=0) , 且D(q -1)与A(q -1)无公因子相消,利用间 接辨识法估计G(q -1)和Nv(q -1)的可辨识性 条件为
• np≥nb或nq≥na-d (6.2.9)
• 那么存在一组模型类M(θ)使系统是SI也是PI 的。
• 〔2〕反响通道上有扰动信号 • 6.2.2 直接辨识方法[2][8] • 〔1〕反响通道上无扰动信号
• 〔2〕反响通道上有扰动信号
• 6.2.3 闭环可辨识性条件[2]
• ①当反响通道是线性非时变的,无扰动信 号,且给定值恒定时,闭环可辨识性条件
• 6.3 最小二乘法和辅助变量法在闭环辨识 中的应用
• 6.3.1 最小二乘法[8][2] • 前向通道模型为
• 反响通道模型为
图6.3.1 SISO闭环系统
• 6.3.2 辅助变量法[8][2]
图6.3.3 SISO闭环系统
• ③所用的辨识方法,记作I • ④所用的实验条件,记作X。它是指输入信
号、采样周期和数据长度等确实定方式, 其中以输入信号确实定方式最为重要。
• 定义6.1.1 只要当L→∞时, (L,S,M,I, X〕依概率1收敛于DT(S,M〕,即
• 那么系统S称为在M,I,X下是系统可辨识 的,记作SI〔M,I,X〕
• 为,反响通道模型阶次不能低于前向通道 的模型阶次,闭环传函也不能有零极点相 消现象。假设前向通道或反响通道存在纯 延迟环节,那么对辨识更有利。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11章 自校正控制(二)59页PPT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11章 自校正控制(二)59页PPT
• 阶跃响应为
• 定义时间t的m阶多项式函数为
• PI控制作用时: • PID控制作用时:
• (3)系统状态控制 • 11.3 专家式自校正PID控制器
• 11.3.1 专家式自校正PID控制器的基本原 理
• 专家式自校正PID控制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 其模型描述的多样性。
• 这些描述形式主要有: • 解析模型 • Fuzzy模型 • 规则模型 • 11.3.2 专家式PI控制器
• (c)W(q -1)为一阶多项式:W(q -1)=1+w1q -1, 考虑到以上假设,方程式(11.2.29)变为:
• 综上所述,极点配置自校正PID控制器算法的实现
• (a)确定期望的系统闭环极点位置,即W(q -1)的系数; • (b)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在线估计,辨识系统参数ai,
bi;
• (c)用估计参数
• ③考虑上一时刻控制增量Δu(k-1)的影响, 使控制量更加平缓的增量式PID控制器
• 当被控对象模型未知时,通过估计被控对 象模型参数,即可获得自校正极点配置PID 控制器。其步骤为:
• (a)递推估计被控过程模型参数
• (b)用
替代恒等式(11.2.14)
中的A(q-1)和B(q-1),令恒等式(11.2.14)两边
• (c)由(11.2.6)式确定控制输出。 • 选择多项式X(q-1)、S(q-1)和W(q-1)满足如下
设计要求:
• (a)闭环系统具有渐近伺服跟踪和调节性能, 即k→∞时,
• (b)控制器具有离散PID • (c)控制器必须能处理未知或时变纯时延。
• 为了使控制律具有PID控制器的结构,须作 • (a)被控过程为二阶系统加纯延时环节构成; • (b)在静态状态下有: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10章 自校正控制(一)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10章 自校正控制(一)
• 最小方差预测模型为
精品文档
• 预测误差为:
• 10.2.4 单步预测控制律 • 控制律为
• 最小方差控制律:
精品文档
图10.2.2 最小方差控制系统闭环框图 精品文档

• ①不适用于非最小相位系统
• ②由于最小方差控制器对控制量未加任何 约束,所以,u(k)的变化幅度会很大,这在 有些实际系统中是不允许的。
精品文档
• 10.3.3 控制加权自校正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10.2.5 单步预测自校正控制算法
• 自校正控制器
• 自校正调节器
精品文档
• 预测模型
精品文档
• 10.3 控制加权自校正控制 • 10.3.1 辅助预测模型
精品文档
图10.2.3 程序框图
精品文档
• 10.3.2 控制加权控制规律
精品文档
• 系统输出为
精品文档
•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 加权控制律变为:
第10章 自校正控制(一)
• 10.1 自校正控制概述
图10.1.1 自校正控制系统框图
精品文档
• 10.2 单步输出预测自校正控制 • 10.2.1 最小方差控制
图10.2.1 方精差品文与档 设定值的关系
• 10.2.2 单步预测控制的基本思想 • 被控对象的预测模型
精品文档
• 预测律为 • 预测误差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0
t
( n > m)
K 0 = lim h(t ) = lim G ( s ) = b0
令: h1 (t ) = ∫ [ K 0 − h(τ )]dτ
0
则: L[h1 (t )] =
1 [ K 0 − G ( s )] = ˆ G1 ( s ) s2 由此, K1 = ˆ lim h1 (t ) = lim sL[h1 (t )] = lim sG1 ( s ) = K 0 a1 − b1
1
中科院研究生院 2010~2011 第二学期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讲稿
孙应飞
● 归一化: 输入: u ∗ (t ) = u (t ) / U 0 U 0 为输入信号幅度 输出: h∗ (t ) = h(t ) / h(∞) ● 传递函数为: bm s m + bm −1 s m −1 + L + b1 s + 1 G ( s) = K ⋅ ( n ≥ m) a n s n + a n −1 s n −1 + L + a1 s + 1 ● 算法: 适用无噪声或噪声比较小的情形。 K = h (∞ ) / U 0 G ( s) = ˆ K⋅ 1 1 ⇒ sL[h ∗ (t )] = P( s) P( s)
A2 = ˆ∫ =
∞ 0
1 ,同理有: s (1 + c1 s )
t s →0 0
∫ [h
0 ∗ 1
t
∗ 1
(τ ) − h ∗ (τ )]dτ dt = lim L{∫ [h1∗ (τ ) − h ∗ (τ )]dτ }

L[h (t )] − L[h (t )] = c2 s
……
令: L[hi∗−1 (t )] = ˆ
∞ a n s n + a n −1 s n −1 + L + a1 s + 1 P( s) = = 1 + ci s i ˆ ∑ m m −1 bm s + bm −1 s + L + b1 s + 1 i =1
1 1 L[1 − h ∗ (t )] = − = s sP( s ) 由: L{∫ f (τ )dτ } =
1 + α 1 x T0 + α 2 x 2T0 + L + α n x nT0 = 0
g (t ,θ 0 ) = ∑ θ 0i Fi (t ) = F (t )θ 0
i =0
N
τ
θ 0 = [θ 01 , θ 02 , L, θ 0 N ]τ τ F (t ) = [ F1 , F2 , L, FN ]
(3) 模型的脉冲响应:
g (t , θ ) = ∑ θ i Fi (t ) = F (t )θ
中科院研究生院 2010~2011 第二学期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讲稿
孙应飞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第 4 讲要点
第 4 章 经典的辨识方法 4.1 引言 ● 线性过程动态特性的描述: ① 传递函数 G ( s ) ② 脉冲响应 g (t ) ③ 频率响应 G ( jω ) ④ 阶跃响应 h(t ) ● 辨识方法的分类 ▲ 经典的辨识方法(非参数辨识) (Classical Identification) ① 阶跃响应辨识方法 (Step Response Identification) ② 脉冲响应辨识方法 (Impulse Response Identification) ③ 频率响应辨识方法 (Frequency Response Identification) ④ 相关分析辨识方法 (Correlation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⑤ 谱分析辨识方法 (Spectral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噪声要求:对于①、②、③辨识方法,要求无噪声或噪声很小; 对于④和⑤,对噪声的要求较少。 ▲ 现代的辨识方法(参数辨识) (Modern Identification) ① 最小二乘类辨识方法 (Least Square Identification) ② 梯度校正辨识方法 (Gradient Correction Identification) ③ 概率逼近辨识方法 (Probability Approximation Identification) ● 辨识处理方式: 离线、在线 4.2 阶跃响应法 4.2.1 阶跃响应求过程的传递函数 ● 实验获取过程的阶跃响应
L[1 − h∗ (t )] =

[1 − h∗ (t )]e − st dt = ∑ M i s i
i =0

其中: M i = ∫ [1 − h ∗ (t )]
0
( −t ) dt , i!
i
由 Ai = ci ,及
L[1 − h∗ (t )] = 1 1 P( s) − 1 ∞ − = = ∑ M i si s sP ( s ) sP ( s ) i =0
● 传递函数阶次的确定:
An −1 An An + m − 2
L An − m +1 L An − m + 2 L An L
−1
An +1 A n+2 M An + m
0 1
An − 2
b L 0 0 1 A1 b2 A L 0 0 M + 2 M L b L A1 1 m An 0
0 ∞ 0 t
∑c s
i =1 i ∞ i =1

i −1
1 + ∑ ci s i
L[ f (t )] , lim f (t ) = lim sL[ f (t )] t →∞ s →0 s
s →0
有: A1 = ∫ {1 − h ∗ (t )}dt = lim L[1 − h ∗ (t )] = c1 令: L[h1∗ (t )] =
5
中科院研究生院 2010~2011 第二学期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讲稿
孙应飞
(1) 一阶过程 (2) 二阶过程 (3) 差分方程法 设过程的传递函数为:
G ( s) =
bm s m + bm −1 s m −1 + L + b1 s + b0 a n s n + a n −1 s n −1 + L + a1 + 1
最后得到确定传递函数参数的方程如下:
K 0 = b0 K = K a −b 1 0 1 1 r = 0,1,2,L, n + m K K a K = − 2 1 1 0 a 2 + b1 M r r −1 K r = (−1) br + K r −1 a1 − K r − 2 a 2 + L + (−1) K 0 a r
3
中科院研究生院 2010~2011 第二学期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讲稿
孙应飞
选择传递函数阶次的原则:判别各阶面积是否大于零。 ● Laplace 极限定理求过程的传递函数(适用过程阶次比较低的情形) 设: G ( s ) =
t →∞
bm s m + bm −1 s m −1 + L + b1 s + b0 a n s n + a n −1 s n −1 + L + a1 + 1
● 当阶次比较低,或 m = 0 时适用 4.3 脉冲响应法 4.3.1 过程脉冲响应的辨识(确定性情形) ● 由阶跃响应的差分获得:
g (k ) =
1 [h(k ) − h(k − 1)] T0
4
中科院研究生院 2010~2011 第二学期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讲稿
孙应飞
● 由“学习法”获得(无噪声情形,具有噪声时应用相关分析法): (1) 给定正交函数系: F (t ) = {Fi (t )} (2) 过程的脉冲响应:
1 ,有 s (1 + c1 s + L + ci −1 s i −1 )
2
中科院研究生院 2010~2011 第二学期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讲稿
孙应飞
Ai = ˆ∫
∞ 0

t 0
L ∫ [hi∗−1 (τ ) − h ∗ (τ )]dτ i −1 dt = ci
0 ∞ 0 ∞
τ
又由 Laplace 变换,有
ˆ (k ), g ˆ (k + 1),L , g ˆ ( k + n) 为: g
第二步:确定 AR 模型的参数 α 1 , α 2 ,L, α n ,由下列方程确定
ˆ (k ) + α 1 g ˆ (k + 1) + L + α n g ˆ ( k + n) = 0 g
第三步:确定 AR 模型的解:如果特征方程
( n ≥ m)
特征方程: a n s n + a n −1 s n −1 + L + a1 + 1 = 0 (a) 只有单根: s1 , s 2 ,L s n 则脉冲响应为:
g (t ) = c1e s1t + c 2 e s2t + L + c n e snt
(b) 有重根: s1 , s 2 ,L , s n − r 为单根, s 0 为 r 重根 则脉冲响应为:
∞ 1 = 1 − ∑ M i s i +1 P( s) i =0
我们有:
P( s) − 1 ∞ = ∑ M i s i +1 ⇒ P( s) i =0
即有:
∞ ∞ 1 + ∑ Ai s i 1 − ∑ M i s i +1 = 1 i =1 i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