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的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经济学

题目:旅游产品的创新研究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年级: 12 级 3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

指导教师:向富华老师

2014 年12 月20 日

旅游产品的创新研究

——以漓江景区为例

一、引言

漓江景区是桂林市旅游开发的核心景区,作为1991年12月由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与《中国旅游报》共同评选出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传统景区,是我国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之一。但经历长期的开发,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单一的观光游览方式受到景区容量和旅游需求多元化的制约和挑战。面对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制约,创新成了继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研究漓江景区目前旅游产品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漓江景区旅游产品创新的设想。

二、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所指的“漓江景区”是指位于漓江国家风景名胜区内的磨盘山码头——阳朔段的50多公里的漓江水道及沿岸的相关设施和景观。因该段游程是目前漓江游览的核心,作为漓江风景名胜区内旅游开发最成熟的部分,与其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江段相比,其产品创新尤为紧迫。漓江景区地处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完全的地段,呈现出以自然资源为主、人文资源为辅的特征,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以奇峰怪石众多、植被类型丰富、生物种类多样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有兴坪古镇风光、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沿江的田园风光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等。

三、漓江景区旅游产品现状与存在问题

1、产品类型单一。目前,漓江景区的旅游产品是从磨盘山码头上船,历时4-6个小时,中途不下船,尽管景区沿线分布的旅游产品有冠岩景区的岩洞观光产品、兴坪的古镇风情、书童山的刘三姐歌圩表演等项目,但是这前几种旅游产品基本上是依附于漓江旅游资源上发展起来的,核心旅游产品仍然是乘船游江活动,景区内的农业观光资源、居民习俗资源、生态体验资源等均未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

2、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差。以游船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使景区总体上呈现出以桂林、阳朔为两端,以漓江为纽带的线状布局。除上述旅游产品外,漓江景区内还有徒步游、自行车游、竹筏漂流等产品,但这些产品均属于旅游者与当地居民自发的,游离于景区管理方及政府的相关部门的管理之外,由于环境保护、旅游管理以及沿江居民、旅游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之间在旅游利益分配的矛盾等问题,使得徒步游、竹筏游这些突出的问题长期悬而未决,缺乏管理和组织的旅游活动处于“非法”和零散状态。

乘船游览的“直达模式”,使得游客对产品的参与性与体验性较差,如游客中途只能在船上欣赏兴坪古镇风光,如要详细体验兴坪渔村风情,则需要通过陆路交通实现。目前这种“桂林码头一阳朔”两点一线式的产品格局,使得旅游者过多地集中在以桂林为起点、阳朔为终点的漓江上。而且长期以来,体验该产品的旅游者是单向流动,即游船载客至阳朔后,空船驶向桂林方向。只有在客流高峰的时候作为“应急措施”,极少游船从阳朔载客至桂林码头。僵化的产品模式,

使得节假日这条热门旅游线拥挤不堪,旅游产品的价值也打了折扣,而景区方面因为墨守成规,在疏导客流方面除了增加游船外别无他法。

3、受时空和季节制约。漓江具有雨源型河流的特征,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降雨时空分布的制约,季节变化较大。每年适合旅游的时间为3-10月,共7个月的时间,在另外5个月的枯水期,增加游船将面临低水量的制约。游船增加,致使该江段的江面上船来船往,破坏了景观的视觉美和听觉美,影响了景观价值。而且是集中在08:20-11:00这段时间分别从磨盘山码头和竹江码头发船,江面上游船密度极大,漓江的“幽”和“静”便淹没在游船轰鸣的马达声和汽笛声中。

四、漓江旅游产品创新构想

1、放宽资源视角。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但旅游资源的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一些传统产品没有用到的并不一定就不是优质资源。所以,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放宽。具体到漓江景区而言,要发现具有轰动效应的新资源已是非常的困难,所以应将资源的视角放大一些,充分利用沿江村寨、农家田园、旅游社区风情等资源,创造条件发动沿岸的居民参与旅游经营。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受益。漓江景区沿江两岸可以形成吸引物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还包括沿江的村寨、农家,沿岸的民风民俗等,可依据漓江两岸不同江段相应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对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整合发展以徒步游为主的野外拓展旅游、康体旅游和野营度假旅游,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度假型、体验型生态游。

徒步游的主体是希望融入自然注重体验感受的具有“新旅游者”需求特征的年轻人,尤以大学生及都市白领等受良好教育的人士居多。具有这类需要和价值观的人士热衷于体验,对工业化生产方式“只能看不能摸”的机动船旅游兴趣不高。“农家乐”以农业、农村、农事、农产品为发展载体,具有投资少、回收快的特点,主要面向城市里厌倦了钢筋水泥丛林的人士,开展此类活动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而且“一对一”的模式更容易进行个性化服务。从社会和谐和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类产品不仅有利于景区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景区内居民的收入,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也有利于取得景区内居民对传统旅游产品的支持和对新产品的配合,并促进景区经营方和管理方同景区内居民的关系。

2、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漓江沿岸的景观虽然相互之间有差异,但是总体上绝大多数都属于喀斯特景观地貌。全程4个多小时的走马观花式游览,会使得产品的边际效应显现。旅游者对景观缺乏体验且因直观感受长时间雷同的景观而产生厌倦情绪,因此需要对传统的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原有产品的内在结构,实现现有产品的优化升级,具体到漓江旅游产品,主要是改变现有产品两点一线、不间断、单向载客的产品现状。使现有的“线”状布局转为“带”状布局,突出景观的差异,将原本只能观看的静态漓江变作可观、可感、可参与体验的动态漓江。

3、充分利用景区内的民风民俗资源,丰富产品类型。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自然环境条件对特定区域空间的文化形态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文化形态也各具特色。就漓江而言,景区内的农耕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