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
高血压分为:1.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占高血压的95%以上,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 继发性高血压(即症状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高血压只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占高血压的5%以下。
高血压定义:18岁以上的成年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010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把高血压分为正常、正常高值及高血压。
根据血压增高的程度,可将高血压分为一、病因高血压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础上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本病的发病具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国内调查发现,与无高血压家族史比较,双亲一方有高血压病者其高血压患病率高1.5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则高2~3倍。
近年来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与高血压相关,一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如盐敏感、胰岛素抵抗等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中间表型。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高钠低钾饮食大量研究证实,钠的代谢与本病有密切关系,膳食中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每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mmHg及1.2mmHg。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人每天摄盐量应控制在5g以下。
钾对血压有独立于钠及其他因素的作用,钾与血压呈负相关。
国外临床研究表明,限钠补钾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体重下降,且能抑制肾素释放和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
2.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大量研究均表明,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均可使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减轻体重有利于减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
3.吸烟、饮酒吸烟通过尼古丁引起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升高血压,大量饮酒的升压作用主要反映在心排血量与心率增加,可能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的结果。
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长期血压增高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并最终导致功能衰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仍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的疾病,是导致人类致残及死亡的重要疾病。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约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此类患者仅占高血压总数的5%左右。
【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病程常达10~20年以上。
早期多无症状,偶于查体、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发现血压增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血压升高时可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
体检可无特殊阳性发现,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尖部第四心音,主动脉瓣区收缩早期喷射性杂音等。
2.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心力衰竭及脑卒中。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3.并发症表现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
(1)脑部表现:头痛、头晕为常见;血压急剧升高可发生脑血管痉挛,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出现头痛、失语、肢体瘫痪,历时数分钟至数天恢复。
在长期的高血压血管病变基础上,可致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
(2)心脏表现: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如心肌肥厚,心脏增大。
早期在心功能代偿时期症状可不明显。
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则出现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查体可有心脏扩大,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心电图呈左心室肥厚。
(3)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晚期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4.高血压危象按照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病例讨论(两篇)

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们的健康。
在探索高血压的病理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面,医学界一直在不懈努力。
本文将围绕高血压的病例进行讨论,目的是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探讨高血压的相关问题。
正文内容1.高血压的病因分析1.1遗传因素:家族史和遗传突变1.2环境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1.3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肾脏疾病等1.4内分泌系统异常:肾上腺素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2.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1血压测量:静脉压力测定法、间断压力测定法等2.2临床症状:头晕、头痛、心悸等2.3进一步检查:心电图、尿常规、肾脏超声等2.4诊断标准:血压水平、长期监测、并发症等3.高血压的并发症及预防3.1心血管并发症: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3.2脑血管并发症: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3.3肾脏并发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等3.4预防策略: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定期体检等4.高血压的治疗方法4.1非药物治疗:减重、限制饮食钠摄入、增加运动等4.2药物治疗:针对血压控制的降压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等4.3精准治疗:针对病因治疗、遗传突变研究等4.4血压监测:全天候和长期监测、自我监测等5.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5.1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基因、蛋白质、信号通路的研究5.2药物研发的创新:创新性药物的研发、个体化治疗等5.3精准预防的探索:个性化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的制定等5.4整体管理的策略:医疗资源整合、管理模式改革等总结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也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管理。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例的讨论,包括病因分析、临床诊断、并发症防治、治疗方法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的探讨,对高血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希望本文能够为医学界和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高血压(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

④心血管危险分层中,属于高危或很高危患者。
(3)血压控制目标值:一般主张目标血压应< 140/90mmHg;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 心力衰竭、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应< 130/80mmHg;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 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 140mmHg以下。
• 禁止使用利血平(其肌内注射的降压作用较缓慢, 如果短期内反复注射可导致蓄积效应,发生严重 低血压);治疗开始不宜使用强有力的利尿剂, 除非有心力衰竭或体液容量负荷过重。
硝普钠:扩张动静脉,降低前后负荷;适用于各种高血压急 症;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肌肉颤动、硫氰酸中毒。
硝酸甘油:扩张静脉,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和大动脉;适用 于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高血压急症;主要副 作用有心动过速、面部潮红、头痛和呕吐。
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
①起病急骤,多见于中青年;
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持续≥130mmHg; ③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
头水肿;
④以肾脏损害为突出表现,表现为持续性蛋 白尿、血尿、管型尿,可伴肾功能不全;
⑤进展迅速,预后很差,常死于肾功能衰竭、 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诊断及鉴别诊断:
尿病、高脂血症及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②低钠饮食:每人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6g为宜; ③补充钾盐;
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戒烟限酒;
⑥增加运动,减轻精神紧张: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 抗,稳定血压水平。
(2)降压治疗对象:
①高血压2级或以上(≥160/100mmHg);
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损害和并 发症者;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
高血压百度百科

高血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异常升高症状,并会伴随心脏、脑组织及肾脏器官功能障碍,对人们生命质量造成较大威胁。
根据《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非同日三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疾病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及生活习惯,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需要患者长期用药,除此之外还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日常护理,从饮食、情绪等方面进行控制。
为确保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应加强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文章以讲述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为重点,对其予以深入分析。
一、高血压临床表现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因人而异,对于发病早期来说,症状不明显,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
且会受到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影响出现血压异常升高,而休息充分后方可恢复正常。
但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升高明显,且会伴随多种症状发生,此种情况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
对于缓进型高血压病来说,会存在明显的症状表现,其中包括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患者症状表现与血压水平存在较大关联,对于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不适症状会在紧张、劳累后加重,并且在清晨活动后血压升高明显,而出现清晨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当血压水平升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心悸及眩晕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神志不清、抽搐等现象,此种情况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并会提高患者安全风险,可在短期内脏器器官受损与病变,并出现中风、心梗、肾衰等疾病。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来说,患者临床症状较为多样,其中高血压是症状之一,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表现可依据自身情况,对于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患者来说,症状集中在上肢。
二、高血压治疗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主要目标为控制血压水平,使血压达标,并且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02-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诊断与药物药物药物治疗治疗治疗张岫美 山东大学医学院摘要摘要::本章介绍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药物治疗。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断药、转化酶抑制药、钙通道阻滞药、AT 1受体拮抗药及α受体阻断药等。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减轻或逆转病人的终末器官损伤, 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病人寿命。
因此应做到有效治疗与终生治疗、提倡联合用药、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和个体化用药。
关键词关键词::高血压高血压,,利尿药利尿药,,钙拮抗药钙拮抗药,,转化酶抑制药转化酶抑制药,,β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一、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病理病理、、临床表临床表现与诊断现与诊断现与诊断 ( (一一) ) 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病因和病理和病理和病理正常人血压为140/90mmHg(1mmHg = 0.133kPa)。
高于正常标准,即属于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约占90%)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约占10%)。
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在成人大约为20%。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不明,但已知体内有许多系统与血压的调节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有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此外,血管舒缓肽-激肽-前列腺素系统、血管内皮松弛因子-收缩因子系统等都参与了血压的调节。
(二)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和诊断和诊断 1. 临床表现(1) 一般表现 原发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可以多年自我感觉良好而于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
高血压可以出现头晕、眩晕、疲劳等症状,但并非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
听诊时可由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高血压后期的临床表现与心、脑、肾等功能不全或器官并发症有关。
(2) 并发症 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
① 心:左心室长期面向高压工作可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和四肢发冷
禁忌: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窦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
3.钙通道阻滞剂(CCB)
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 起效快,作用强,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疗效
个体差异较小,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 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 开始治疗阶段可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尤其是 短效制剂,可引起心率增快、面色潮红、头 痛、下肢水肿 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 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
定义: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 主要病因
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上腺疾病 中枢神经疾病-脑肿瘤、颅高压 动脉病变-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
治疗
改善生活行为
减轻体重 减少钠盐摄入 补充钙和钾盐 减少脂肪摄入 限制饮酒 增加运动
降压药治疗对象:
*高血压2级及以上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经有心、脑、
1.利尿剂
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疗效
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钾血症 和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尿酸代谢,因此 推荐小剂量,痛风患者禁用
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 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袢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时
2.Β受体阻滞剂
包括选择性(β1)、非选择性(β1与β2)和兼有 α受体阻滞三类
…
高血压
GFR降低 CCr降低 血肌酐升高 尿蛋白增高
…
脑卒中 …
动脉硬化 内皮功能受损 …
高血压急症
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诊疗规范

高血压诊疗规范高血压是一种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是伴随脂质、糖等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代谢紊乱综合征。
可并发心脏、脑、肾脏、血管、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是否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发其他临床情况将其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组。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0%~15%。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及高血压水平的分级和危险性分层1.常见症状:轻度头痛、头晕、耳鸣、颈部发沉,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常自行缓解。
也司无症状。
高血压危象发作时出现心悸、口干、多汗、皮肤苍白或发红、烦躁、震颤,以及动脉痉挛造成受累器官的缺血症状。
高血压脑病时,有弥漫性严重头痛、意识改变,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
2.高血压的分级:血压测量以坐位右上臂为准,收缩压与舒张压读数分别以柯氏第1音与第5音作为标志。
以静息、非药物状态下非同日3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服降压药,本次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也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按《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详细分级见表2-2。
表2-2 成人血压水平分级标准(≥18岁)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130 ﹤85正常高限130~139 85~891级高血压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按较高的级别分类。
以上标准适用于男女两性任何年龄的成人,对于儿童,目前尚无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通常低于成人高血压诊断的水平。
高血压临床表现

高血压临床表现高血压病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两型,缓进型(chronic type)和急进型(accellerated type)高血压,前者又称良性高血压,绝大部分患者属此型,后者又称恶性高血压,仅占高血压病患者的1%~5%。
(一)缓进型高血压病多为中年后起病,有家族史者发病年轻可较轻。
起病多数隐匿,病情发展慢,病程长。
早期患者血压波动,血压时高时正常,为脆性高血压阶段,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易有血压升高,休息、去除上述因素后,血压常可降至正常。
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可逐渐升高并趋向持续性或波动幅度变小。
病人的主观症状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可不一致,约半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或因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有高血压,少数病人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时才明确高血压病的诊断。
病人可头痛,多发在枕部,尤易发生在睡醒时,尚可有头晕、头胀、颈部扳住感、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
这些症状并非都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级社会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
此外,尚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复出血,如眼结膜下出血、鼻衄、月经过多,少数有咯血等。
早期病人由于血压波动幅度大,可有较多症状,而在长期高血压后,即使在血压水平较高时也无明显症状,因此,不论有无症状,病人应定期随访血压。
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续性地升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在并发主动脉粥样硬化时,其收缩压增高常较显著,并发心肌梗塞或发生脑溢血后,血压可能降至正常,并长期或从此不再升高。
1.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和头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可有头部沉重或颈项扳紧感。
高血压直接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早晨,位于前额、枕部或颞部,可能是颅外颈动脉系统血管扩张,其脉搏振幅增高所致。
这些病人舒张压多很高,经降压药物治疗后头痛可减轻。
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可为暂时性或持续性,伴有眩晕者轻音乐和,与内耳迷路血管性障碍有关,经降压药物治疗后也可减轻,但要注意有时血压下降得过多也可引起头晕。
高血压鉴别诊断

高血压鉴别诊断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以下鉴别要点:一、原发性高血压1、肾血管性高血压1)发病年龄较轻,早期多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或突然出现持续性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有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周期性下肢水肿、腹部有可触及的腹部肿块等。
2)尿常规检查多有轻度蛋白尿,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尿和管型尿。
3)超声检查可显示肾脏血管狭窄或闭塞,显示受累肾脏萎缩,皮质变薄等。
4)肾动脉造影检查多显示肾脏动脉狭窄或闭塞。
5)多数患者对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有效。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结合超声、肾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长期高血压、进展迅速、常表现为持续性,多数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2)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钠重吸收过多致钠储留引起低钾血症所致)。
3)尿常规检查示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尿比重低,尿钠浓度高,尿醛固酮浓度增高。
4)长期低血钾可引起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烦渴、夜尿增多等临床症状。
醛固酮瘤患者血浆和尿醛固酮水平增高,对螺内酯(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治疗有戏剧性效果,可作出初步诊断。
测定血浆醛固酮水平不受体位的影响,清晨及下午的醛固酮水平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水平可反映24小时醛固酮的总体水平。
在单侧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中,醛固酮水平增高仅限于肿瘤侧,因此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总体水平仅能反映单侧肿瘤的情况。
而血浆醛固酮水平则能反映双侧肾上腺皮质功能。
由于醛固酮的分泌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因此应分别测定白天及晚上的醛固酮水平。
如果血浆醛固酮水平测定正常而尿醛固酮水平明显增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较为可靠。
如果两者均增高则应考虑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可能性较大。
在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也可见血浆和尿醛固酮水平增高。
但是上述疾病一般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且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总体水平往往不超过正常上限的两倍。
在给予螺内酯治疗时上述疾病不会有戏剧性的效果。
高血压三高三低症状及临床表现

高血压三高三低症状及临床表现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导致盐摄入量的比例比较重,所以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显著增加。
1958年的发病率为5.11%,1980年的普查显示: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7.89%;1991年普查显示:患病率已达11.26%,较1979-1980年10年间增高25%,即90年代初,我国已有高血压患者9500万,到1996年调查,这种升高的势头仍在持续,截止2002年底,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5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00多万人的速度增多。
在我国,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
“三高”患病率高:11.26%(超过1亿人)危害性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增长趋势高:人口老龄化,危险因素增加,认识严重不足“三低”知晓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35.6%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17.1%进行治疗控制率低:高血压病人中只有4.1%坚持服药并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错误认识有的患者吃药后如果症状好转了就停止服药,症状反复后再吃,没按照医嘱服药,容易导致心、脑、肾的损伤。
高血压治疗的误区有:1. 不能长期坚持服药;2. 不能按时、按次数服药;3. 降压不达标;4. 不配合非药物方法;5. 不符合个体化原则。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一)高血压的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
2、可有头痛、眩晕、颈部不适及耳鸣等症状。
症状与血压水平并不一定相关。
3、初期只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血压升高;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一天之内,白昼与夜间血压仍有明显的差异。
4、查体: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等。
(二)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1、收缩压增高为主2、脉压增大3、血压波动大4、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5、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6、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高血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

高血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病因】高血压至今病因未明,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长期环境噪音、视觉刺激,肥胖等。
【临床表现】1.症状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基本无症状,可偶然间发现血压升高。
可有头痛、眩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
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2.恶性或急性高血压发病急骤,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持续高于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检查可发现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
持续会累及脏器,如心、脑、肾等受损。
3.并发症(1)心力衰竭:左心室后负荷长期增高可致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2)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慢性肾衰竭:长期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并加速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出现蛋白尿、肾损害,晚期出现肾衰竭。
(4)高血压脑病:表现为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
(5)主动脉夹层:为严重的血管急症,常可致死。
4.高血压危象由于紧张、劳累、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物等引起血压急剧升高。
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烦躁、心悸、胸闷、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动脉痉挛累及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全套、血尿酸等,可发现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情况。
心电图可见左心室肥大、劳损。
24h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了解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
【处理原则】(一)急性期处理迅速降低血压,硝普钠为首选,可同时扩张动静脉。
其次运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或呋塞米预防高血压脑病。
(二)一般处理1.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体重、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减少食物中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钾盐的摄入量、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的常用诊断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高血压的常用诊断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高血压,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或简称为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高血压是指在动脉系统中持续升高的血液压力,其特征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超过正常范围。
虽然高血压本身可能没有特殊症状,但长期未治疗或不良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伤,并增加患者患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讨论高血压的常用诊断标准,并解释说明每个诊断标准的含义和应用方法。
同时,文章还会对高血压的相关病因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介绍高血压引起的临床表现以及可能出现的合并症状。
最后,结论部分将简要总结主要内容,并展望未来在诊断标准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概述高血压的常用诊断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标准并学会如何应用它们。
通过深入了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关知识,读者可以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增加对其临床表现和合并症状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筛查和治疗,从而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并改善自身健康水平。
2. 高血压的常用诊断标准解释说明2.1 定义和背景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持续存在的血液压力异常升高状态。
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目前最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收缩压(SBP)≥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即为高血压。
过去几十年来,高血压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它与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其他多种并发症密切相关。
因此,明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干预、有效治疗及预防相关并发症非常重要。
2.2 血压分类标准为了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以及其严重程度,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等专业机构提供了通用的分类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正常血压范围为SBP < 120 mmHg和DBP < 80 mmHg。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指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高危因素。
通常情况下,高血压病本身并不会引发过多严重症状,但是如果长期忽视和不治疗,会有很大的危险性,例如心肌梗塞、脑中风、糖尿病和肾脏病等。
因此,高血压病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讨论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以帮助大家对该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1. 轻度高血压患者轻度高血压患者常常没有太多明显的症状,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可能会有轻微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和神疲乏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早上起床时会有所缓解。
2. 中度高血压患者中度高血压患者常会出现头痛、眩晕、心悸、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其他症状可能还包括:面色潮红、心慌、出汗多、手脚发麻、嗜睡等。
3. 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高血压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头痛、眩晕和恶心等症状。
除此之外,他们还可能出现呕吐、心悸、胸闷、腰酸背痛等。
最为危险的是,严重高血压患者可能不知不觉中爆发心肌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因此一定要积极治疗。
二、高血压病的诊断分析1. 血压检测主要针对成年人而言,日常检测在两次不同时间点,正常为120/80mmHg,相对高标准为140-159/90-99mmHg,高血压的绝对标准为160/100mmHg。
2. 心血管检查通过对病人的心脏、大血管等器官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有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心血管损害。
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光等。
3.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可以查看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等项目是否超过正常水平。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非常有帮助。
4. 家族史家族史对于高血压病的发病前景、治疗依从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家族中有高血压病患者的人来讲,必须采取积极预防和治疗。
5. 体格检查通过测量体重、身高、体脂率、腰围等指标,可以直观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此外,还可以检测病人的心率、肝脏、肾脏等器官。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不同的高血压个体,其临床表现、自然病程及预后不同。
这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原因、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状况及其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程度等。
因此,对每一位拟诊对象或确定为高血压的患者应进行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在内的临床诊断评估,以问答以下几个问题:①证实是一个经常性的血压增高;②寻找可能的病因;③评价现存的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④评估总体的心血管危险性。
1高血压的临床表现1.1 一般症状不同高血压个体的临床表现相差较大。
部分病人临床症状较明显,出现较早,而大多数高血压病初期症状很少或无任何症状,而仅在常规体检或其它原因就医偶然发现血压高,有的直至发生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才知道自己血压高。
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悸、胸闷、颈胸疼痛、健忘、失眠、耳鸣、易怒、神经质等。
一般讲,高血压的上述症状除血压增高产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所致外,还与本人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有关。
1.2 血压的变化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一般是随着病程而逐渐升高的。
在高血压的初期,只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体力活动时暂时升高,然后仍能恢复正常。
这个阶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以后血压升高变得明显而持续,休息或去除诱因仍不能降至正常水平,最终成为稳定性高血压。
而此时血压仍有波动性,在不同季节、一天内不同时间或不同的生理、心理状态下,血压水平仍有波动,差异较大。
研究发现,24小时动态平均血压及家庭测得的血压值较诊室血压要低几个mmHg,老年人尤为如此。
2高血压的诊断2.1 血压的随诊由于血压的波动性,高血压的诊断和分期不能以单次偶测血压为准。
初次测量升高的血压读数,应该被随后数次的重复测量证实。
随访血压不仅可确定初次血压升高是否持续存在或已恢复正常,同时可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处理或密切观察或只需定期复查。
血压随访的间隔时间由最初的血压测量水平决定,并根据过去可靠的血压值以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情况而修正。
高血压急症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急症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急症的诊断标准》
一、定义
高血压急症是指有明显症状,以血压快速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病情,一般视血压超过180/110 mmHg为诊断标准。
二、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1)心悸、头晕等不适;
(2)面色苍白;
(3)明显口渴、出汗、心慌;
(4)头痛、眩晕;
(5)间歇性气促;
(6)单侧颈抵痛,并可伴有恶心呕吐;
(7)眼前景物模糊、失眠、视物朦胧等视力障碍症状;
(8)手脚发凉,橙色尿液等。
2. 体格检查
(1)血压超过180/110 mmHg;
(2)脉搏加快;
(3)肢体发冷、肿胀、坐骨神经压痛等;
(4)心脏听诊可闻及心绞痛、心慌、心律失常等。
3. 辅助检查
必要时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血清肌酐、血
脂及血尿酸等。
三、治疗原则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发展的急性及慢性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方案,积极控制血压,必要时联合应用西药及中药,配合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进行心理调节,改善环境条件,改善生活方式,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及定期随访,以期控制血压,稳定病情,延长患者的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
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
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
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护理措施: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
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
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
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
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4.病情观察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
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
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
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
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5.用药护理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
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
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