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_第四章_意识和注意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1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1(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1.简述意识的种类。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识的种类有:(1)睡眠与梦。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而梦是睡眠中最生动有趣、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环节。
(2)催眠。
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用的方法就是早期的催眠术。
现在催眠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
对催眠有不同的解释:①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被催眠的人在催眠过程中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由于角色的要求,被催眠的人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就倾向于顺从催眠师的指示。
②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催眠可以使这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
(3)白日梦与幻想。
在很大程度上,白日梦是基于个体的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而自发产生的。
既然记忆主要依赖于人们过去的经历,因此经历过的事件对白日梦的内容有重要影响。
当白日梦程度较严重时就称为幻想。
(4)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指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①无意识行为。
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
即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③盲视。
即病人尽管看不到刺激,但是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解析:2.简述意识的功能。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人类意识帮助生存。
普通心理学教案(第4章 知觉)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2018年10月 22日授课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20级班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教师徐鹏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著)
起止章节页码第四章,P149 – P201
讲授题目第四章知觉
计划用学时3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知觉的一般概念
熟悉内容知觉的特性
教学要点:重点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难点错觉
疑点
教学进程: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讲义)
25分钟20分钟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30分钟20分钟30分钟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
10分钟小结:复习本章节掌握内容和做习题
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习题练习
参考资料:
1.《心理学与生活》(美)津巴多等著,王佳艺译 /2008-07-01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业:一、复习本次课所授内容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注意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过滤无关信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学 习成果。
注意的种类和分类
注意有不同的种类和分类方式。根据注意的特点和注意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等不 同类型。
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的区别
外部注意指的是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而内部注意是指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内心的思绪和感受上。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注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个常见现象。它是我们大脑对外是指人的大脑有意义地选择关注和集中心理活动在特定的信息上,将其 与其他无关的信息区分开来。它具有有限性、选择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注意与感知、认知的关系
注意与感知和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感知是注意的先决条件,而认知则需要注 意的引导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注意难度和注意疲劳
注意的任务难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导致注意疲劳。高难度和长时间的任务可 能会降低注意的质量和效果。
注意力的发展和变化
注意力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变化。从婴儿期到成年期,注意力 的发展与神经系统和个体经验密切相关。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作用?意识经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由于我们感觉器官的限制,有许多作用于的感觉器官的的事物和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第二,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第三,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还有人认为意识的局限来源于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经过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在同意时间内意识到更多的事物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人们感知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人们可以感知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意识不是被动的反应世界,人们可以有限的超越外部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构建他们的意识内容。
3.睡眠分哪些阶段?如何解释梦?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即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
持续20分钟。
第三阶段,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
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PPT共56页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坚韧勤 勉。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普通心理学(选择题库)
不定项选择题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人的个体心理,即( )。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思维过程和情感过程C.个性差异和心理过程D.思维过程和性格特征1、心理过程可分为( )、情感和意志过程。
A.认识B.人格C.情绪D.需要3、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心理特征 D.认识过程3.个体心理的发展与( )密切相关。
A.科学 B.语言的出现 C.脑的发育 D.文字的产生5、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我们必须清楚和毫无歧义地定义所有实验变量,以便其他研究者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
心理学的这一特征说明( )。
A.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B.我们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 C.心理学是以事实和系统观察为基础的D.人的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6、一个研究者通过测量心率而作为人焦虑的指标之一。
在这个研究中,心率( )。
A.是一个混淆变量B.与焦虑成负相关C.一个自变量D.是焦虑的一个操作性定义l、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灵魂 B.行为 C .行为与意识 D.躯体与神经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
A .1879年 B.1798年 C.1789年 D.1897年3、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作( )。
A.反射 B.反映 C.反应 D.感受性4、( )是心理的源泉。
A.感知觉 B.客观现实 C.记忆 D.内心世界6、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
A.冯特 B.马斯洛 C.华生 D.罗杰斯5、冯特是(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1869B.1879C.1889D.1899E.18971、“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所期望的任何一种人。
”这一观点是( )研究取向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生物学 D.精神分析3、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 )。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第5章意识和注意1.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意识?答:(1)意识意识概念本⾝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度进⾏理解:①意识是⼀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同样,⼈也能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如疲劳、眩晕、焦虑、舒服或饥饿等。
⼈还能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延性等。
②意识是⼀种⾼级的⼼理功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
即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还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
③意识是⼀种⼼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平,如从⽆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2)⽆意识⽆意识是相对于意识⽽⾔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理活动和过程,常见的⽆意识有下列⼏种:①⽆意识⾏为。
即已经⾃动化了、不受意识控制的⾏为。
例如,在骑⾃⾏车时,⼀个⼈可以毫⽆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交谈,没有意识到⾃⼰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②对刺激的⽆意识。
它是指个体觉察不到对⾃⾝的⾏为产⽣了影响的事件,⽽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为产⽣了或⼤或⼩的影响。
③盲视。
即意识性的视觉丧失,⽽还是能够对投射到盲区的刺激进⾏准确的判断和辨认的现象。
2.如何理解意识的局限和能动作⽤?答:(1)意识的局限意识经验有⼀定的局限性。
有许多作⽤于⼈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们是意识不到的。
这种局限性通常是由感觉器官的特性决定的。
另⼀⽅⾯,当⼈们专注于⼀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会视⽽不见。
在同⼀时间内可以进⼊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难在同⼀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
(2)意识的能动作⽤意识的另⼀特性是它的能动性。
⼈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另外,有些个体会在特殊情况下产⽣“幻听”“幻视”等幻觉,即看见并不存在的物体,听到并不存在的声⾳等。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教材精讲-注 意】
第四章注意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节注意的特征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含义1.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2.注意的基本特征方向——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强度——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3.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所指向和集中的客体的性质,可以把注意区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外部注意——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
它经常与知觉同时进行,也称知觉注意,它在探究外部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注意——是指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
通过它,人可以洞察自己的心理活动,发展自我意识,规划未来的活动和深思熟虑地办事。
内部注意在发展人的个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注意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5.波斯纳和彼德森(Posner & Peterson)提出注意至少包括三个相对分离的过程:(1)从一个刺激脱离出来;(2)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3)与一个新的刺激结合起来。
脑损伤的病人,对分离有严重缺陷,他们很难从一个注意的物体中解脱出来。
6.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
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如注意看、注意听等。
讨论:“注意黑板”7.注意和意识的关系(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状态,而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
(2)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水平较高,意识内容比较清晰。
注意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活动中心。
注意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
二、注意的意义和功能1.注意的意义注意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
(含答案)《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章节真题演练
《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章节真题演练1、(统考2013)下列方法中,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性注意的是()A.警戒作业B.双作业操作C.双耳分听D.负启动2、(统考2013)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适当的理论是()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反应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3、(统考2014)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的脑电波通常为()A.α波B.β波C.γ波D.δ波4、(统考2014))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下列现象不属于潜意识的是()A.梦B.注意C.口误D.笔误5、(统考2015)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A.刺激物的新颖性B.刺激物的强度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对注意任务的依从性6、(统考2016)若以黑色圆点为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A.3-4个B.4-5个C.6-7个D.8-9个7、(统考2016)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
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A.增加B.消失C.减少D.没有变化8、(统考2017))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语文课。
这反映的注意品质是()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C.注意转移D.注意保持多选9、(统考2011)根据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注意资源是有限的B.注意资源是由唤醒水平决定的C.输入刺激本身可以自动占用认知资源D.人可以灵活地支配注意资源的分配10、(统考2013)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A.活动目的和任务B.间接兴趣C.活动组织D.人格特征11、(统考2014)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A.知觉对象的特点B.活动任务C.神经过程的灵活性D.知识经验答案解析1、(统考2013)下列方法中,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性注意的是()A.警戒作业B.双作业操作C.双耳分听D.负启动【答案解析】警戒作业要求被试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作为指标。
【答案出处】《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五版P2022、(统考2013)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适当的理论是()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反应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答案解析】边开车边听音乐,说明个体开车并未使用所有的认知资源,才有剩余的认知资源用于听音乐,解释这种现象最适当的理论是认知资源理论。
普通心理学注意
02
意识选择性的表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人的意识行动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心理活动以何种事物为对象而进行的有选择性的取舍。
03
心理活动清晰度的表现
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清晰的意识状态,而无关的事物则处在模模
糊糊的知觉背景之中。
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们在任何时 刻都必须有某些心理活动处于激 活状态,即心理活动所选择的对
提升创造力
在创造性的工作中,注意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的 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注意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改善情绪调节
在心理治疗中,注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识别和调节情绪,从而 改善情绪状态。
增强自我意识
通过注意,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我意识, 促进自我成长。
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注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抗压能力 。
注意的影响因素
04刺激的特征刺激 Nhomakorabea强度一般来说,刺激的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 如,巨大的噪音或强烈的光线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
刺激的新异性
新奇、不寻常的刺激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 突然出现的闪光或声音变化可能会立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
刺激的对比度
当一个刺激与其他背景形成明显对比时,它更容易被注意 到。例如,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放置一个红色的物体,这 个红色的物体往往会成为注意的焦点。
象。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 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表 现为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投入程 度。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 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的程度。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
普通心理学一、学科性质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三章感觉第四章知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六章记忆第七章思维第八章语言第九章动机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十一章能力第十二章人格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本章主要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如何研究心理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一)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
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
或个性。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 )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
—注意、灵感、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
普心第讲 意识和注意
普心第讲:意识和注意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意识和注意力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心理功能。
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意识和注意力的定义、特点、影响和提升方法。
意识意识是指人类对自己、周围环境、内外部事件、自我能力和行动的感知、认知和理解。
它是人类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所必需的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的特点是具有综合性、连续性、选择性和主观性。
它可以通过行为、语言、眼动等方式来测量和评估。
意识的影响很大,包括了我们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意识的发展与早期经历、教育、文化、社会经验以及遗传等都有关系。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人们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心理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它是指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关注某物或某些物,以快速、准确、全面地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注意力的特点是可转移性、容量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同样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工具来获取数据。
注意力不仅在日常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更加需要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如何提高意识和注意力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意识和注意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这些生活习惯对于大脑的正常运作和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提高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需要通过反思和自省来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可以尝试写日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来帮助提高自我认知。
练习冥想和放松技巧冥想和放松技巧是提高意识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这些技巧可以减少焦虑、增强自我意识和专注力。
建议每天练习15分钟以上的冥想或深度放松练习。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注意力。
可以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了解新事物,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容量。
例如可以玩一些益智游戏、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以及交流和学习新的技巧。
意识和注意力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第四节意识和注意第一单元意识(一)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如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音乐),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如觉得舒服,感到饥饿、疲劳);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例如,人们可以有选择的注意,以适应感觉通道的容量;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对现在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解释,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等等。
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而且一般的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如睡眠和梦等。
(二)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如自动化了的行为就常常不在意识的控制下进行;有时没有注意到某种外界的刺激,但它却对人发生了影响,也就是既可以有无意识的行为,也可以有对刺激的无意识。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长期以来人们就注意对睡眠的研究。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用脑电波的变化作为观察脑的活动的客观指标,获得了重要的成果。
脑电波的变化有如下的规律:在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卜30赫兹,波幅较小的p波;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 赫兹,波幅稍大的。
波;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厶波。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里,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是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在这一阶段里,个体很难被叫醒,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厶波,这一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当大多数脑电波呈现厶波时,睡眠就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这一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阶段。
《普通心理学(第3版)》第四章 意识
24
一般而言,白日梦以一种十分直接的方式反映了我 们的喜好、恐惧和焦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幻想或白日梦总是与积极的情 绪适应、低攻击性、高度的灵活性或创造性联系在 一起的。
第三节 注意
24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
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与意识
不同年龄人的平均睡眠时间
10
不同物种的睡眠时间
11
2、睡眠的四个阶段
12
睡眠的阶段
13
一夜的睡眠
14
3、睡眠的功能
15
慢波睡眠的功能:
恢复理论: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整和恢复 生态学理论: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伤害,让我们在夜晚保持安
静
快速眼动睡眠的功能:
修正脑中的神经联系,对我们学习、巩固记忆、从 大脑中消除不必要的记忆或其它混乱的内心活动有重要 作用。
大声重复该耳 听到的内容
shadowing
将被检测的内 容
Non-shadowing
持续性注意
32
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 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动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分配性注意
33
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 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30
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有关活动 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 设法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加强意志锻炼
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31
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 双耳分听实验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体系:用具体事物作为前提刺激而建立的前提反射体系。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初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天下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的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
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 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 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状态:放松,很难被唤醒。约20分钟。 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 时也会有“睡眠锭”脑电波。 身体状态:继续放松。约持续40分钟。
四、生物节律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 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人体的基本 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 • 意识状态的变化是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 化密切相关的。
–对意识状态的理解应该联系其生理机制——人体的 生物节律。
• 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他们的精神状态、经历和 心情在一天中的波动和变化。
–骑车与谈话 –看电视时,看画面与听声音 –同时听两种音乐?
• 经过训练以后,人们可以提高在同一时间内意识 到更多事物的能力。
2、意识的能动性
• 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 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 并不存在的东西。
– 人眼中的盲点:人们不能看到落在盲点上的物体, 但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视觉中有这样一小块区域。
• 如果将人类心理比作一座冰山的话,人类的 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只占人类心 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 是无意识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
•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 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 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 不能出现于意识中。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
关于睡眠的研究
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变化, 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以这些指标的变 化作为睡眠研究的主要信息源。 波和波
当大脑处于清醒、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波。 波波幅稍大,频率较低,每秒8-13个周期。
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波。波 波幅较低,频率较高,每秒14-30 个周期。
58%的成人经受失眠的困扰。 失眠的原因: 压力22%,疼痛20%,孩子17%,伴侣 打鼾16%,伴侣呼吸暂停8%。 • 不要关注睡眠 • 学会放松。
(二)梦
对梦的不同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 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过程的最可靠 的途径。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 现在意识中,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这些冲动和愿望在清醒状态下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 受,受到压抑和控制,而在睡眠状态下,意识的警惕 性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所以, 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就可以进行心理治疗。
超生物钟
•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像一个“超生物钟”,令其他的内 部“生物钟”互相保持同步。
–视交叉上核促进或抑制松果腺(pineal gland) 的活动; –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 –褪黑激素是一种影响很广的荷尔蒙,起镇静剂的 作用,可以降低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
– 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会视 而不见。
• 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 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
对意识局限性的分析
• Hirst(1995)认为意识的局限源自认知加工过程。 •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 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第四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consciousness) •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对外界事物、自身内部 状态的觉知;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经验、对经 验的评价。(Science,2005.7.1, 125个科学问 题) • 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调节的 作用。 • 意识状态决定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及自身变化的 觉知水平和敏感程度。
失眠: 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好。 失眠症 入睡困难很有规律,并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 失眠症患者在睡眠时的脑电图常常出现α波,还 会伴随其它方面问题,如精神失调、焦虑、抑郁等。 失眠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个体 在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会下降,感到无精打采,脾气也 会变坏。 睡眠障碍还包括:突发性睡眠症、睡眠窒息、白天嗜睡
意集中在某个特定的事情上,同时,催眠师用平和的
梦的实质
1.借助于“夜晚帽”的研究 2.奇异梦境研究 3.梦的不连续性的研究
二、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催眠状态下,个 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在催眠师的指示下进行,个 体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催眠时,脑电记录与清 醒状态时一样。
催眠时一般让被催眠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将
外界干扰减少到最小,然后催眠师引导被催眠者将注
•脑白金的成分
• 视交叉上核对视觉刺激输入很敏感
–白天的光线可以激活该神经核,从而减少褪黑激 素的分泌。
• 我们在白天会感到精力充沛。
–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
• 我们在夜里感到疲倦。
• 当视交叉上核受损伤或它与眼睛的神经通路 被破坏时,这种日夜交替的生理周期会消失。
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 理状态的周期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影响 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有镇静剂的作用, 可以减少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白天光线激活 视交叉,抑制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所以不会感到 那么疲劳。 人的意识状态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密 切相关。
2.睡眠的功能
解释一: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 休整和恢复。 解释二: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解释。 睡眠可以使动物避免消耗能量,和在一天中不 适应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受到伤害。
睡眠形态的个别差异 个体的有意识的控制:熬夜或闹钟 生物节律的控制:入睡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个性特征的影响:紧张忧虑的人与外向的人 心理状态的影响:忧郁与愉快的人 白天活动的影响:激烈的活动增加慢波睡眠 成熟发展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睡眠不同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 一、睡眠与梦
(一)睡眠
•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
–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 个体差异
– 睡眠时间长短不同; – 何时睡眠不同。
• 共同点
– 遵循“睡眠-清醒”这样的模式; – 与昼夜交替相吻合。
不同物种的睡眠时间
• • • • • • 最短:马——2.9小时 牛、羊——3.9、3.8小时 人类——8小时 狐狸——9.8小时 猫——14.5小时 最长:蝙蝠20小时
如何理解“意识”概念?
•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 • 我们可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意识”概念:
– 意识是一种觉知。 –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二、什么是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 定义: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 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 人的许多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
• 人的精神状态、经历和心情在一天中的波动和 变化与其身体内部生理过程的变化有关,如荷 尔蒙的分泌、体温、血压等的变化。
– 一般,这些生理活动在下午或傍晚达到最高水平, 在凌晨水平最低。 – 当体温及其他生理指标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水平时, 个体的工作效率最高。
• 体力劳动:联系明显 • 脑力劳动:联系要弱一些
• Freud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意识
压抑
前意识
• 压抑、检察官 无意识
愿望、恐惧 记忆、情绪
2016年2月17日星期三 11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 无意识行为(下意识行为)
–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 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 对刺激的无意识
–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 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 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 第一阶段:浅睡(根本没有睡着) • 第二、三、四阶段:越来越深,第四阶段 通常很难被唤醒。
1234 32 R 1 2 3 4 3 2 R 1 2 3 4 3 2 R
• 在一次典型的睡眠中,REM与NREM会交 替出现。在8个小时的睡眠中,大约有5次 REM睡眠。在刚入眠时处于深度睡眠;而 当接近天明时,REM睡眠的时间会延长。
成年人的睡眠模式
保证充足的睡眠
• 与严重酗酒的人相比,严重缺乏睡眠的 人的行为表现与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都受 到了严重的破坏。 • 新生儿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为16个小时 左右。 • 青少年每天需要8-10个小时。 • 老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较少。
3.睡眠障碍:失眠和失眠症
据新华社北京2010年3月 21日电(记者周婷玉)近 几十年来国内公众睡眠 障碍问题日益增多,但 管理、改善睡眠的意识 和方法却相对滞后。我 国存在睡眠障碍疾病的 人群比例达到38%,高 于世界平均水平。70% 多的精神疾病患者有睡 眠障碍,30%多的高血 压患者失眠。
1.睡眠的阶段 清醒和警觉状态:β波(14-30赫兹,波幅小) 安静和休息状态:α波(8-13赫兹,波幅稍大) 睡眠状态:波(频率低、波幅更高)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 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
睡眠周期通常为90分钟,每晚重复几次。 随着睡眠进行,深度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而 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逐渐加长。
2、生理心理学的观点
梦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通常 情况下,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 常功能是必要的。睡眠情况下,刺激减少,神经系 统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就是认知系统对这些随机 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的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梦担任着一定的认知功能。睡眠中认知系统依 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 这些活动 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梦的功能 就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 之成为可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