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调析整当代资本主义
的新变化。
精选整理
2
社会主义经济体质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背景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误, 权,新政权面临严重政治、 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
精选整理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 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调折整性。
• 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 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 (讨2其)在列资举本罗主斯义福自新我调政调整的节主机要制内形容成,中认的识作罗用斯。福新政的特点,探
经营自主权
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评价: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
取得一定成效;
失败原因
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后期更趋于保守;
与美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精选全整面理 滑坡。
10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勃列日涅夫 (64—82年)

局部

否、
一定成效 最终失败
局部调整 保守停滞 精选军整理备竞赛
戈尔巴乔夫 (85—91年)

根本

否、
完全失败
加速发展 宏观决策 企业自主 13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给我国的启示和认识
启示:
(1)经济建设必须按规律办事;必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2)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一切从国情出发; (3)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 (4)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认识:
③ 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的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 行修修补补,后者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 会主义方向。
精选整理
12
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53—64年)
重点:农/工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局部/根本
局部
是否改革所 有制
目标是否符 合实际
结果:成/败

否、
一定成效 最终失败
失败 原因
局部调整 目标、思路 个人作风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背景不同 2、内容不同:
工业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小型企业:实行监督
余粮征集制
新经济政策
重要企业:仍归国有 中小企业:资本家经
固定粮食营税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国家集中分配
精选整理
按劳分配
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经济领域: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内容:
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政治领域:后期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评价: 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国内局势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①找到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②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③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精选整理
6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途径: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确立: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取消新经济政策
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必修二 经济文明历程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精选整理
1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 课程标准
•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 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创变新的必要性。
• (中2的)经列验举教“训斯。大创林新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
1、背景不同 2、内容不同 3、影响不同: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精选整理
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背景不同
2、内容不同
3、影响不同: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直接过渡


新经济政策
逐步过渡
主 义

斯大林模式
完全确立

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和危害:
经验:① 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
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②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
危害:①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 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 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评价:积局极限::一(1定)程没度有上突冲破破斯了大传林统体观制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
(2)目标脱离苏联实际;
失败原因
(3)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4)赫鲁晓夫个人精选作整风理 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9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 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
内容: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
归纳提示
精选整理
11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同:①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②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③ 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 是失败的改革。
异:① 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所 有制和商品经济;
②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 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必须适合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
④ 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精选整理
8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严重;
内容:农业:给开予垦农荒民地一,定扩的大生谷产物资生料产;;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地方; 推行“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积极性
特点: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积极: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工业化;工业总
评价: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消极: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精选整理
7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该体制,产生了消极影响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