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自律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自律能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发地遵守规则和要求的能力。

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诱惑和干扰,许多学生缺乏自律能力,导致学习和成长受到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至关重要。

教室和家庭应该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和舒适的学习环境,这将帮助学生专注于学习任务。

在教室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助管理教室,例如负责清扫和整理教室。

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一个奖励制度,鼓励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参加课堂活动。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专门的学习空间,确保那里没有电视、游戏机等娱乐设备的干扰。

此外,重视家庭规则和纪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也非常重要。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并严格执行。

其次,制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遵循固定作息时间表来培养自律能力。

他们可以设定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专注于学习任务,切勿被手机、社交媒体等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

此外,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也是培养自律能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可以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完成,以提高自律能力并增强成就感。

第三,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激励和榜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奖励和表扬是激励学生自律的有效手段。

当学生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或取得突出的成就时,教师和父母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小奖励或肯定。

这些奖励不需要过于昂贵,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律意识。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他们应该展示出自律、坚持和规律的行为,并与学生分享他们自律的经验和故事。

最后,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管理时间、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但同时也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浅谈学生自律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自律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自律的重要性自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指个体在意志力的引导下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自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浅谈学生自律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自律有助于规划和管理时间。

作为学生,时间是有限的资源。

只有合理安排时间并且严格遵守自己的计划,才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和提高学习效率。

当学生做到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各项学习任务时,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控学习进程,减少被琐事或娱乐活动拖慢学习进度的情况发生。

自律的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时候该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学生自律能够培养责任感。

自律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当学生对自己负责,认真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时,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律来面对各种挑战,如坚持不懈地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只有通过这种自我约束和管理,学生才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并且从中成长。

再次,学生自律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律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对待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自律的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并且能够在遇到困难时持之以恒地寻找解决方法。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学生自律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律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保持健康饮食等。

这些习惯不仅对学业有帮助,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当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时,他们对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好的规划和调控,避免堕落和拖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律可以帮助学生规划和管理时间,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自律能力是一个人在行动、情绪和思想上自觉约束自己的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

首先,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小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且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限制。

例如,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遵守床上时间、洗手等。

当孩子遵守规则时,要给予积极的奖励和认可,相反,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时,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律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公正且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引导和借鉴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例如,利用游戏、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和益处。

同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提交作业等。

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

自制力是个人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对于培养自律能力非常关键。

家长可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例如,教育孩子等待、分享、节约等。

在食品、玩具和时间等方面,可以逐渐延长孩子的满足需求的时间,使孩子能够学会自我控制。

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例如,安排小组合作、时间管理等,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任务。

此外,父母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并实施目标和计划。

目标和计划对于个体的行为调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立下小目标、制定计划,然后逐步实现目标,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精神上的认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律意识。

浅谈中职生积极自律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积极自律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职生积极自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中职生也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之一。

与高等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学习自律和职业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培养中职生积极自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职生自律的重要性、自律能力的内涵和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中职生自律的重要性自律是指个体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等手段,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行动。

对于中职生而言,自律能力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培养自律能力有助于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只有具备自律的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自律是中职生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学习和工作中,一个人只有具备自律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情绪和行为,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培养中职生的自律能力不仅是教育的责任,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自律能力的内涵自律能力是指个体按照既定的规则和计划,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地掌握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它包括了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等多个方面。

自我认知是自律能力的基础。

只有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缺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自我管理是自律能力的核心。

它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自我激励是自律能力的保障。

它包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树立自己的梦想目标、保持积极的心态等多个方面。

只有不断地激励自己,积极地面对困难,才能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三、培养自律能力的途径为了培养中职生的自律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学校应该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入手,培养中职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为何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帮助学生发展自律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果学生自律能力的发展可以使他们更加专注和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当学生能够自我约束,避免课堂上的分心和干扰,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2. 培养良好的习惯自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一个自律的学生会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3. 培养责任感自律能力使学生更加负责任和有条理。

他们学会管理时间、设定目标并且主动承担责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更加有担当和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4. 提高社交能力自律的学生通常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二、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1. 建立明确的目标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目标设定要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兴趣和价值观相一致。

学生通过坚持追求目标,逐渐培养起自律能力。

2. 制定规则和制度教师和学校可以制定一套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规则行事。

这些规则和制度可以涵盖学生的学习、行为、纪律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律的习惯。

3. 培养时间管理技能教育学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通过实践和指导,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4.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生需要学会自我控制,尤其是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或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抵制诱惑和坚持做正确的选择。

5. 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激励学生在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与激励。

家庭和学校都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律能力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自律自强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品质自觉遵守纪律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能力

自律自强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品质自觉遵守纪律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能力

自律自强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品质自觉遵守纪律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能力在现代社会,自律和自强已经成为我们学生必备的品质。

自律是指自觉遵守纪律,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能力。

自强则是指不断进取,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追求成功和成就。

自律和自强是互相促进的,它们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自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只有具备自律的品质,学生才能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自律也使学生能够抵制诱惑,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这种自我约束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自律和自强相互促进。

自律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不会因为一时的兴致或困难而放弃。

而自强的学生则会主动寻求挑战和机遇,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学生能够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进步,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另外,自律和自强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自律使学生能够遵守纪律,遵循规则,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

同时,自强使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寻求进步,这也是学生的责任。

在团队活动中,自律和自强使学生懂得了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养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自律和自强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自律和自强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持续学习和成长。

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律和自强也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和迎接各种挑战,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规范和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提供支持和指导。

社会可以通过提供机会和挑战,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只有学生具备了自律自强的品质,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自律自强不仅是学生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

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

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还能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心。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的自律意识普遍较弱,如何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成为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首先,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

教育教学方案是学生自律意识提升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以及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从小培养他们按计划执行的习惯。

同时,学校也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家庭教育是提升学生自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控能力。

例如,家长可以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时间,节制使用电子设备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地,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

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建立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律意识的认知和重视。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学校社团等,增强学生对于自律意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而家庭则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问题,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提升。

最后,学校和家庭教育者应该注重激励与奖励。

学生在培养自律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的激励和奖励,以增强他们对自律的动力和坚持。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学习竞赛、优秀学生表彰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家长也可以通过鼓励、表扬、奖励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自律的认同和乐意。

总之,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

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

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习自律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就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进行探讨。

首先,家长可以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们的学习自律性。

比如,建立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让孩子养成按时做作业、复习课堂知识的习惯。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并且要对他们所承担的责任进行监督和检查。

其次,家长要树立榜样,自己首先做到学习自律。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家长自己不能做到学习自律,那么教育孩子学习自律就显得很虚伪。

因此,家长要自己做到学习自律,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

另外,家长要善于激励孩子,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励孩子,比如完成作业的时间越早,奖励越丰富。

同时,家长也要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让他们明白努力就会有回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宁静、整洁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安心学习。

同时,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和饮食,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

总之,培养孩子的学习自律性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的过程。

家长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们的学习自律性,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和反馈,同时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做一个具有学习自律性的人。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成年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品质之一。

自律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目标,提高学业成绩,塑造良好的人格,提升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各种便利的诱惑,学生的自律能力日益下降。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自律能力发展。

学生在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环境下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和自律。

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宿舍,以及良好的食堂设施,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条件。

其次,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自律的榜样。

他们应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孩子的遵守。

例如,规定孩子每天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按时完成作业,遵守作息时间等。

同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鼓励他们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分配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此外,老师在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驱动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

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和竞赛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此外,老师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并及时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学生自己也需要积极参与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

首先,学生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可以将目标划分为小目标,逐步实现,并及时检查自己的进展情况。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课余活动的时间,避免浪费时间。

此外,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良好的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阅读等,都对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的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自律的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自律的实施方案学生自律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将就培养学生自律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是培养学生自律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纪律,如学校的课堂纪律、宿舍管理规定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公正的奖励和惩罚,以激励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学生自律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内在动力。

另外,家庭和社会也是培养学生自律的重要力量。

家长可以通过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

社会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自律培养的活动,如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律的机会和平台。

最后,学生个人也是培养自律的主体。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培养自律的习惯和意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律需要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为学生的自律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与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与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与行为规范现代社会的教育任务早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而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行为规范则是他们成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

在这篇回复中,我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行为规范。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我们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例如,引入趣味性强的教学资源、组织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目标,并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其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自律意识至关重要。

教师应教育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培养学生规律的学习习惯。

例如,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制订学习目标,检查学习进展并制定复习计划。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安排作业和考试,确保学生在自律的基础上能够有适当的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此外,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是塑造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展示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倡导正义和公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规范讨论和组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引导他们理解并遵守社会行为准则。

另外,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也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回馈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引导不良行为的纠正。

这些措施需要公平、公正地实施,以激励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提醒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

除了学校的教育角色之外,家庭和社会也是学生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的重要参与者。

家长可以与教师密切合作,共同给予孩子准确的引导和支持。

另外,社会各界应该共同营造有序、文明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行为规范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浅谈学生自律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自律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自律的重要性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自觉自律的能力与素质。

在当前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和素养,对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自律是相对于他律而言的,指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

作为主体的人依靠理性、信念和伦理,靠内心的自省、自觉和自为,通过自我教育,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来调节自己,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言行,既不用外部强制和监督,也不需自己意志力的控制,而形成了习惯,油然而生的道德情感和判断。

具有自觉性、自教性、内控性等特征。

学校道德教育应着重从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和加强道德行为训练来培育学生的自觉自律精神。

一、自律教育是发挥学生德育主体作用的有力保证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意味着道德价值的根本在于人自身。

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其核心是思想品质教育。

要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必然要充分认识受教育的对象――学生。

学生是人,是个体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是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承担责任的主体。

如果我们不能教育和说服学生应该自育,而又想塑造学生优良品德,那只能是徒劳无功。

因为个体道德的形成和提高,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外在的道德观念必须为道德主体所认同,才发挥作用,它强调的就是“回到自身”的反省和感悟,也就是说道德在本质上讲应该是自律的,是人内心中对自我的自觉要求,是一个自主性越来越高的升华过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道德发展阶段越高,道德自主性越强,自律水平也越高。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纪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纪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纪律意识自律和纪律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心态的重要基石。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律和纪律意识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发展个人潜力。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自律和纪律意识的良好氛围。

一、教育机构的责任教育机构在培养学生自律和纪律意识方面肩负重要责任。

首先,学校应制定严格的纪律规章制度,并向学生明确传达。

这些规章制度旨在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树立学生对纪律的敬畏之心。

其次,学校应提供具有激励性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树立自律和纪律意识。

例如,可以设立勤奋奖、自律奖等,每月或每学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此外,学校还应设置学生活动委员会、纪律委员会等组织,通过学生自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纪律观念。

二、家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起点。

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父母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他们应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此外,家庭应建立良好的家规家训。

例如,制定规定孩子的学习时间、作息时间,限制他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等。

这样的规定不仅有助于调整孩子的作息习惯,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和纪律意识。

最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注重奖励激励。

当孩子表现出自律和纪律的行为时,应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学生个体的努力学生是培养自律和纪律意识的主体。

他们应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规划。

他们应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分配时间,不拖延学习和任务的完成。

其次,学生要时刻保持专注和集中,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他们应养成专心学习和工作的习惯,远离电子设备和其他干扰因素。

最后,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

他们应积极面对挑战,不怕失败,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律和纪律意识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能力学生的自律和坚持能力对于其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将探讨一些培养学生自律和坚持能力的方法。

首先,建立明确的目标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动力。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实际和可量化的目标,并与他们一起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计划。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前提高数学成绩10%,并为此制定周和月的学习计划。

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目标是具体、可操作和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的。

其次,学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学生的自律和坚持能力与他们对时间的管理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和准备考试。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优化时间的利用,避免浪费时间在社交媒体上或其他非必要的活动上。

为此,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时间管理工具和技巧,如制作时间表、设置优先级等。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能力还需要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和态度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这可以通过提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组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提问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适当的反馈和认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坚持。

第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也是培养他们自律和坚持能力的关键。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的、独立于外部奖励的行为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个人成功经验,并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第五,家庭的支持对学生自律和坚持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和行为表现。

家庭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并探讨其重要性。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的基础。

自律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和保持专注的好习惯。

这些习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自律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他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样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具备更强的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自律意识不仅适用于学习,同样也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养成按时起床、保持整洁、合理安排时间等好习惯。

此外,学生还能够更好地遵守纪律和规则,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呢?首先,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纪律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行为,提供学生自律的机会和环境。

与此同时,家庭也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可以通过一些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自律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和表扬来鼓励学生的自律行为,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另外,学生自身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律意识的培养中。

他们可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与同学互相监督和鼓励。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自律的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自律的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自律的实施方案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自律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自律不仅是他们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石。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培养学生自律,是每个学校和教育机构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求自己首先做到自律,言行一致,做到言传身教。

学校也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自律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惩罚,让学生明白自律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律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律与成功的关系,激发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培养自律的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成功人士来校做报告,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从他人的经历中认识到自律对于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另外,学校和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律不仅仅是对自己行为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律的习惯。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自习室,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培养自律的能力。

最后,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对学生自律方面的工作和成效,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自律教育工作,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的自律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总之,培养学生自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真正让学生树立自律的意识,培养自律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个学校都能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为学生的自律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校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校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校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校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校规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在自律的同时,更好地约束自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校规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校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校这个社会化场所,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熏陶,如果没有校规教育,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导致价值观的扭曲。

而通过校规教育,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和他人,正确面对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校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全面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学术成绩,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而要培养这些素质,就需要从校规教育入手。

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校规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让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再次,校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学校中,学生是环境的主人,也是规则的执行者。

如果没有校规教育,学生会很难约束自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而通过校规教育,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规则,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这样,学生不仅在行为上更加自觉,而且在心理上也会更加满足,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最后,校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规教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约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校规教育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控制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都能够遵守规则,不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校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校规教育,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律意识?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律意识?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律意识?1.引言在当今社会,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品质。

而培养自律意识最好的时候,莫过于从小学时期开始。

小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至关重要。

2.家庭教育对自律意识的培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自己要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做出正确的示范。

其次,家长可以通过制定规矩和约定来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只能使用一小时的电子产品时间,或者约定每天完成一定的家务任务。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什么是规矩,养成自律的习惯。

3.学校教育对自律意识的培养除了家庭教育,学校也应该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意识。

首先,学校可以设置纪律规范。

例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这样能培养学生守时、守纪律的习惯。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学会遵守规则和纪律。

4.老师引导培养自律意识老师是小学生在学校的第二位重要人物,他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培养自律意识。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培养自律意识。

激发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动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其次,老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自己做决策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自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自律意识的重要性自律意识对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

首先,拥有自律意识的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避免沉迷于游戏和电子产品。

其次,自律意识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

例如,按时完成作业、按时睡觉等等,这些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自律意识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下去,不放弃。

学生学业与自律规范

学生学业与自律规范

学生学业与自律规范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学业和自律规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以阐述学生学业与自律规范的重要性和如何发展自律规范。

一、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的首要条件是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于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二、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业方面,学生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有助于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安排各科目的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每日、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准备课堂的好习惯。

此外,有效的学习习惯还包括阅读、记笔记、复习等,这些习惯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除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还应该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更上层楼。

五、克服学习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学习困难,如理解困难、记忆困难等。

学生需要勇于面对困难,寻求解决方法。

学生可以寻求老师、同学或家长的帮助,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学习困难。

六、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将学习、休闲和其他活动合理分配。

通过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建立自律意识和规范行为。

学生应该尊重师长、团结同学、遵纪守法,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出贡献。

八、控制社交网络使用时间社交网络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过度使用社交网络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业。

学生应该控制社交网络使用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培养学生自律习惯

培养学生自律习惯

培养学生自律习惯一、引言自律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自律习惯不仅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自律习惯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要任务。

二、学校的角色学校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应该起到培养学生自律习惯的重要作用。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例如,规定准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抄袭等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遵守的规则。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教室、齐全的学习资料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自律地学习。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律性。

三、教师的责任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师,他们对培养学生自律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榜样,自身具备良好的自律习惯。

只有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并从中受到启发。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自我学习的动力。

这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认同感。

四、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培养学生自律习惯的第一学校。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律习惯。

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榜样。

孩子们往往能够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因此家长应该自觉地做出良好的示范。

其次,家长可以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和家规,约束孩子的行为。

例如,规定孩子每天做好作业后才能玩电子设备,或者规定孩子必须按时完成家务等。

这种规则的制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坚持努力的品质。

五、建立自律习惯的方法1. 制定目标和计划:学生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根据计划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思想品德修养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最终目的之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为了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具体操作时,则应遵循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规律,利用可行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

一、根据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是以自我意志的发展为基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心理特点、品质、自我价值和自己应该成为(或可能成为)怎样的人的认识。

道德品质的发展依赖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如果个体没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就不可能有明确的道德意识和自觉的道德需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自觉的道德行为和稳定的道德品质。

根据这个规律,我用以下两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第一,诱导学生在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认识自我,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教育自己。

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才能确定合理的行为方向,用精神力量进行自我约束,使自己变得更高尚。

我在讲授自我形象的内容时,当时班内恰巧有几位同学穿着打扮很另类。

我没有对这种行为大肆批评,而是设计了几个题目让同学们讨论:1、人们为什么喜欢打扮?2、人们应不应该打扮?3、作为学生应如何打扮?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因而学生们讨论得异常热烈,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应该打扮,但不应该花费过多的精力,应该打扮得简洁、自然、大方,既要注重外在美,更应注重内在美。

这样经过讨论,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判断是非的能力弱,学生在做有些事时并不清楚自己做的对错,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己行为与行为后果中认识自我,才能增强自我意识。

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在同他人的比较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我。

学生不喜欢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而是愿意主动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才有说服力,印象才深刻。

在讲授认识自我相关内容时,为使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课前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调查题目,如下图:
我要这样发扬自己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这样克服自己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位同学在调查完后感叹道:“以前我没有发现自己有这么多缺点。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是个体以某种刺激作为诱因,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自己的行为动机。

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从出生时的无道德状态发展到有道德状态,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稳定的行为倾向形成的过程,是稳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式结构系统的构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自我需要是促成自我激励的重要条件,自我激励又是促成自我教育的动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核心。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培养道德需要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道德需要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在各种道德情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机。

儿童的道德需要是在与社会的交往中产生的,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都会努力地在生活中寻求自己的地位,在周围人们的心目中
确立自己的形象,以求得人们的好评。

对这种正确的需要应做出肯定的评价,并使之明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规范,使他们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形成新的自我激励。

反之,如果对学生的正当需要不理不睬,甚至粗暴否定,就会降低学生的动机水平,不但达不到通过需要来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目的,而且还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我班上有一位同学由于学习基础较差,老师上课提问时从不举手,偶尔鼓足勇气举手时,有的老师还以为他在滥竽充数。

于是他非常渴望老师的肯定与重视。

当他那渴望的眼神被我捕捉到后,我就有意识地提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他回答得很好。

于是,我顺势表扬了他,他的脸上流露出快乐的神色。

更可喜的是在以后的时间里,老师们都说他变了,变得爱回答问题了,学习积极性大有提高,成绩稳步上升,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来学校拿通知书时,他对我说出了心里话:“老师,我有今天,应归功于你。

过去上课的时候,我由于基础差听不懂,害怕老师提问,从不举手回答问题。

虽然有时也想举手回答,但老师注意不到我,我很失望,学习也没有信心。

自从那次你表扬了我后,我发现老师并没有放弃我,我又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

”这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自我激励的结果。

三、根据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个体为达到预定目的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自觉控制和调节。

道德品质作为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是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的。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由于当今社会在急剧变化和发展,每一天都有许许多多良莠不齐的信息进入学生的大脑,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小学生是否学会进行自我控制极为重要,而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保障。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树立榜样,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社会规范和抽象的道德概念的具体化、形象化和人格化。

树立榜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丰富的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受到一次次深刻的心灵触动,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先进榜样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普遍存在的,从而受到启发,引起学习意向,向榜样看齐,乐于效仿榜样,并以榜样调控自己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能力。

如有一位同学脾气暴躁,他用林则徐的“制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有的同学效仿鲁迅的“早”,等等。

第二,主动剖析消极信息,训练学生的控制能力。

虽然我们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不能回避反面、消极信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反证法”往往会收到更明显的效果。

如果适时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反面社会信息引进课堂,进行深入剖析、批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地分析,充分地讨论,甚至可以争论、辩论,达到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目的,发挥消极信息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消极接受信息的客体变为积极评价和支配信息的主体。

这样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控制能力。

例如在讲授青少年交往相关内容时,我针对网络日益普及、大批学生喜欢通过网上交友的现实,不回避网络交友问题,让学生讨论“是否应约见网友”问题。

经过一番热烈地分析,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网络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很大的区别,网友中不乏心存歹念之徒,还是不见为好。

这时,我又讲述了一些未成年人轻易约见网友被骗的事例。

这些事例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帮他们初步筑起抗拒诱惑的心灵长城,从而选择良好的行为方式训练和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遵循道德品质发展规律,相应地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入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并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