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器设计说明书1
旋流分离器技术标书(DOC)
8.1分离器的油漆、包装及运输应遵照JB2536-80《压力容器油漆、包装和运输》进行。
8.2外防腐涂层处理待设备运抵现场后统一进行。
8.3分离器应彻底排空、干燥,并清除所有的油脂,水垢,铁锈与砾石。在运输过程中应被合适的包装与捆扎,并有恰当的标识。
8.4保证所有的机加工表面和螺纹连接处防锈。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SY/T0515-1997《油气分离器规范》
JB/T82.2-94《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JB/T82.1-94《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JB/T86.2-94《凹凸面钢制管法兰盖》
JB/T86.1-94《凸面钢制管法兰盖》
JB/T90-94《管路法兰用缠绕式垫片》
不同处理能力下的重力与旋流分离器计算对比
项目
计量分离器(20×104m3/d)
生产分离器(60×104m3/d)
生产分离器
(80×104m3/d)
生产分离器(100×104m3/d)
生产分离器
(120×104m3/d)
重力分离器
计算直径(mm)
850
1480
1700
1900
2100
计算高度(mm)
2600
4.6.5人孔和接管的焊缝不应位于纵焊缝上,并应避开环焊缝。
4.7一般附件
4.7.1在容器进行水压试验之前,所有的内部和外部附件都应先焊到容器上。
4.7.2当焊接附件会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时,应使用补强板。这些补强板应用连续焊缝焊接到容器上。
4.8压力泄放装置
压力泄放装置按工艺要求,由系统管网统一泄放。本设备上不再单独安装安全泄放装置。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
重庆科技学院《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地点(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石油科技大楼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完成日期: 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成绩(五级记分制):指导教师(签字):摘要天然气是清洁、高效、方便的能源。
天然气按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
只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
它的使用在发展世界经济和提高环境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
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
天然气分别通过开采、处理、集输、配气等工艺输送到用户,每一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天然气是从气井采出时均含有液体(水和液烃)和固体物质。
这将对集输管线和设备产生了极大的磨蚀危害,且可能堵塞管道和仪表管线及设备等,因而影响集输系统的运行。
气田集输的目的就是收集天然气和用机械方法尽可能除去天然气中所罕有的液体和固体物质。
本文主要讲述天然气的集输工艺中的低温集输工艺中的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组的课程任务是——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每一组中又分为了若干个小组,我所在小组的任务是——低温集气站分离器计算。
在设计之前要查低温两相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以及注意事项,通过给的数据资料,确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公式,查询图表。
然后计算出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卧式、立式两相分离器的直径,进出管口直径,以及高度和长度。
把设计的结果与同组的其他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
关键字:低温立式分离器压缩因子目录摘要 (1)1.设计说明书 (4)1.1 概述 (4)1.1.1 设计任务 (4)1.1.2 设计内容及要求 (4)1.1.3 设计依据以及遵循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4)1.2 工艺设计说明 (4)1.2.1 工艺方法选择 (4)1.2.2 课题总工艺流程简介 (5)2.计算说明书 (5)2.1 设计的基本参数 (5)2.2 需要计算的参数 (5)3.立式两相分离器的工艺设计 (6)3.1 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6)3.2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6)3.3 压缩因子的计算 (6)3.4 天然气流量的计算 (9)3.5液滴沉降速度 (10)3.5.1天然气密度的计算 (10)3.5.2临界温度、压力的计算 (11)3.5.3天然气粘度的计算 (11)3.5.4 天然气沉降速度的计算 (13)3.6 立式两相分离器的计算 (14)3.6.1 立式两相分离器直径的计算 (14)3.6.2 立式两相分离器高度的计算 (15)3.6.3 立式两相分离器进出口直径的计算 (15)3.7 管径确定 (16)3.8 壁厚的确定 (16)3.9 丝网捕雾器 (17)3.10 设备选型 (17)4.旋风分离器的工艺设计 (18)4.1.1根据进、出口速度检验K值及最后结果 (19)4.2 压力降的计算 (21)结论 (23)参考文献 (24)1 设计说明书遵循设计任务的要求,完成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分离器计算(两相及旋风)。
油水分离器油份仪GQS-206使用说明书
外部电磁阀、水泵等) 5) 10--11:清水清洗阀信号输入 6) 12――13:油水分离器的运行状态开关输入 7) 14―15―16:系统故障报警输出(一组带有常开常闭的继电器,当系统故障时该组
继电器动作)。 8) 17―18―19:报警点 1 输出(一组有常开常闭的继电器,用于电磁阀、声光报警控
11/29
查询时的快进、快退按钮。“打印/PRINT”用于打印显示的当前页面。
(1)系统设置(System Set): 按下工具按钮“菜单/MENU”,进入系统设置菜单。如图所示:
GQS-206 使用说明 / User’s manual
6/29
15ppm 舱底水报警装置装有两个独立的循环报警点,根据 MEPC.107(49)决议的要 求,出厂时两个报警点都被默认设定为 15ppm 。也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设定 1—15ppm 范围内的报警值,报警值的设定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超过 15ppm。
控制超标污水的排放。
GQS-206 使用说明 / User’s manual
5/29
3、仪器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0-30ppm 测量精度:15±5ppm 响应时间:≤5 秒 显示方式:大屏幕液晶显示(LCD) 电 源: 110V/220 V AC 50/60 Hz 功 耗: 约 15VA 报警点:1-15ppm(用户可根据情况调节) 继电器带载能力:
二. 仪器主要特点、功能及性能指标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与设计说明书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与设计l0余热锅炉2007.4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原理与设计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天春徐亦芳 1前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离机构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大量高温,高浓度固体物料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送回燃烧室,以维持燃烧室一定的颗粒浓度,保持良好的流态化状态,保证燃料和脱硫剂在多次循环,反复燃烧和反应后使锅炉达到理想的燃烧效率和脱硫效率.因此, 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机构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整个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总体设计,系统布置及锅炉运行性能.根据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结构类型可以分为:圆形或圆管形入口,矩形入口,"蜗壳式"入口和轴向叶片入口结构.本文重点分析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常用的"蜗壳式"入口结构.2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利用离心力把固体颗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静止机械设备.入口含尘颗粒气体沿顶部切向进入蜗壳式分离器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分离器的边壁沿轴向作贴壁旋转向下运动,这时气体中的大于切割直径的颗粒被分离出来, 从旋风分离器下部的排灰口排出.在分离器锥体段,迫使净化后的气流缓慢进入分离器内部区域,在锥体中心沿轴向逆流向上运动,由分离器顶部的排气管排出.通常将分离器的流型分为"双旋蜗",即轴向向下外旋涡和轴向向上运动的内旋涡.这种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分离效率高和压降适中等优点,常作为燃煤发电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分离部件.图l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示意图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的几何尺寸皆被视为分离器的内部尺寸,指与气流接触面的尺寸.包括以下九个(见图1):a)旋风分离器本体直径(指分离器简体截面的直径),D;b)旋风分离器蜗壳偏心距离,; c)旋风分离器总高(从分离器顶板到排灰口),H;d)升气管直径,D;e)升气管插入深度(从分离器空间顶板算起),s;余热锅炉2007.4f)入口截面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a和 b;g)锥体段高度,H;h)排灰口直径,Dd;2.1旋风分离器中的气体流动图2为一种标准的切流式筒锥形逆流旋风分离器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其内部的流态状况.气体切向进入分离器后在分离器内部空间产生旋流运动.在旋流的外部(外旋升气管涡),气体向下运动,并在中心处向上运动 (内旋涡).旋风分离器外部区域气体的向下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依靠气体的向下运动,把所分离到器壁的颗粒带到旋风分离器底部.与此同时,气体还存在一个由外旋涡到内旋涡的径向流动,这个径向流动在升气管下面的分离器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并不均匀.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图2切向旋风分离器及其内部流态示意图图2的右侧给出了气流的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沿径向位置的分布图.轴向速度图表明气体在外部区域沿轴向向下运动.切向速度图表明气体在内部区域沿轴向向上运动. 轴向速度在中t2,线附近常常存在一个滞留区域,有时甚至出现气体轴向速度是向下的. 切向速度分布类似于兰金涡:外部的准自由涡(无摩擦流体的旋转运动,其涡流运动中的切向速度使得流体微元在所有径向位置上的动量矩相同)和内部的准强制涡(涡流内各点有相同的旋转角速度,就像刚体旋转一样).对于径向速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我们面面知道并不太多.一般来说,径向速度要比切向速度小得多,且很难精确测定.但升气管下口以下的径向速度通常是由外向内,但沿高度方向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升气管下口附近的向心径向速度最大,这与气体的二次流动有关.旋风分离器凹壁附近的旋流本身是不稳定的流动,因此旋流运动引起的压力梯度将造成旋风分离器内壁产生"二次流".静态压力沿旋流的外部区域是增加的.从顶板一直到下部的锥体整个壁面的边界层内部都存在压力梯度.另一方面,由于该边界层内的切向速度较低,其结果是在器壁附近区域的12余热锅炉2007.4气团存在向心的合力,于是沿旋风分离器顶板到锥体壁面出现图3所示的内流动.因此,这个向心的合力,是由器壁和气团之间的摩擦阻力来平衡.在顶板附近流动的气体沿升气管外壁向下流动.这就造成了升气管下口末端的径向速度增加,这常称为"升气管末端短路流", AiQ约占整个气团的10%.随着升气管的长度变短,比例还会提高.实验研究表明,除了以上边界层的二次流动外,在旋风分离器的涡核处还存在类似"面包卷"形状的二次流态.这种流态会使颗粒在旋风分离器内做循环运动.图3旋风分离器内气体运动三维示意图 Linden最早通过实验测量了旋风分离器内气体运动时的三维速度,即切向,径向和轴向速度.(1)切向速度切向速度对于粉尘颗粒的捕集与分离起着主导作用.含尘气体在切向速度的作用下,使尘粒由里向外离心沉降.排气管以下任一区域段上切向速度沿半径的变化规律可分为三个区域,靠近旋风分离器壁面为工区,切向速度Vow为常数,通常称为自由旋流区.图3所示分离器中,…一一一V.win:=一Ain一ab式中,Q是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流量;其余参数见图3所示.矩形入口旋风分离器的入口收缩系数 a:—一{一?+【(—{一)一—{一]/)t—)-一.一0.5D—R'c是旋风分离器入口气固两相流中的颗粒质量与气体质量的比值.在旋风分离器中心到"最大切向速度面",即排气管下部的中心区域,通常称为强制旋流区(?区).它类似刚体旋转运动, 其切向速度与旋转半径r之比为一常数, 即v0esr,=常数,此常数为角速度co.余热锅炉2007.4l3计算内旋涡半径Rcs处的气体切向速度, 其表达式为:(R/R)一式中,AR为有摩擦力存在的旋风分离器内部总面积,它包括顶板,简体和锥体表面以及升气管的外表面.AR=AD0f+Ab.1+Ac.+k :?【R2一畦+2II(H—Hc)+(R+lid)?曜+(R—lid)+2RxsJ是气体的几何平均旋转速度,它取决于近壁处的旋转速度和内旋涡的旋转速度V0cs.Muschelknautzt和Trefz定义旋风分离器雷诺数为:RiRiVp式中,p和分别表示气体的密度和绝对粘度;V0m是气体的几何平均旋转速度,=?vewv.c8,在大多数度情况下,式中 (v/v8rn)项是小于l的量,可以省略.这对于ReR值远远大于2000的工业用旋风分离器而言是可行的.在工区与?区之间气体的旋转则表现为另一种性质.通常称为半自由旋流区(II 区),其切向速度分布规律为v.rn=常数. 无损失时指数n为l,而刚体转动指数n为一l.在II区由于气体与器壁之间的摩擦产生一定的损失,在低浓度和光滑的器壁测得 n介于0.5,0.8之间,但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高浓度下并非如此.Mexander给出n的经验公式:,个,0.3n=l一(1一o.67D~?H)?{l,0, 式中,旋风分离器直径D的单位为m; 温度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T0为室内温度,283K.由于没有考虑器壁摩擦与入口浓度对旋流强度的影响,公式计算的n值偏低,影响 n值的因素是很复杂的.n与Re有关,Re 越大n值越趋近于l.最大切向速度面的位置,即强制旋流的半径主要取决于排灰管下口半径.经实验证明,与实际测定结果接近.(2)径向速度径向速度远远小于切向与轴向速度,大部分是向心的,只在中心涡核才有小部分的向外的径向速度.CS柱面是位于升气管下面,直径等于升气管的直径,长度止于分离器内表面的一个柱体.假设忽略器壁附近的径向速度,同时假设在CS柱面上的径向速度是均匀分布的,则有:llnJv(R)J;VrCS=式中,D是升气管的直径,也是CS柱面的直径;Hc.是CS柱面的高度;v(Rx) 是CS柱面的平均径向速度,绝对值为vrCs. 实际流动中,径向速度沿CS不是均匀分布的,分布十分复杂且不易测量.在升气管下口附近有一个径向向内的"短气流". 一部分气体在高度为Hc.,直径为D的假想简体上部区域短路进入升气管.这种现象是导致分级效率呈现非理想s形曲线分布的原因之一.柳绮年认为旋风分离器的径向气流速度分布是非轴对称的,尤其是锥体下部, 自然旋风长停止点处,靠近排灰口附近,有较明显的"偏流".此外,径向速度也不是均匀的,尤其在排气管下口附近,径向向心速度很大,有时甚至高达5,10m/s,出现 "短路"现象.这个气流会把颗粒拽到中心向上流动,很快进入排气管,对分离不利. (3)轴向速度轴向速度的分布也很复杂.在分离空间内,一般可将气流分为外侧下行流和内侧上行流两个区域.上下流的分界点与分离器的形状有关.在圆筒体部分,此分界面近似呈14余热锅炉2007.4圆柱形,其半径一般要稍大于排气管的半径.外侧下行流的流量沿轴向向下逐渐变小,约有15%,40%会进入排灰口.大部分气体是径向通过轴心逐渐变成向上的内旋涡流.在排灰口附近,分离出颗粒的气体还会通过中心返回旋风分离器.被分离下来的颗粒还会带回分离器,这也对分离不利.外侧向下的轴向速度一般总是大于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所以旋风分离器不是垂直放置也可以JI颐币0}jF灰.器壁表面的轴向速度Vzw::,R:,~/-R-xxR一丁亡(R—R2m)'一2.2旋风分离器中的颗粒流动循环流化床锅炉进入旋风分离器的颗粒浓度一般很高.当入口浓度co大于极限入口浓度c0L时,进入分离空间的颗粒超出极限浓度部分在进入旋风分离器时立即被甩到器壁上,以沉降的方式下行;而气体携带的那部分颗粒受到方向向内的阻力和方向向外的离心力作用,将在内旋涡流动中按照其粒径分布进行离心分离.因此,可以将旋风分离器的分离过程划分为沉降分离和离心分离两个过程的串联.coL=0.025《)?(10co)式中,X50为切割点粒径;Xmed为颗粒的质量平均粒径;当co?1时,k=0.15;当co <1时,k=一0.11,0.101nco 颗粒进入旋风分离器后,一部分被捕集,其余逃逸.进入,捕集和逃逸分别用符号M,,M和M.来表示它们的质量.旋风分离器中的颗粒质量平衡关系为:Mf=M.+M.总的分离效率可简单用旋风分离器捕集的颗粒质量与进入颗粒质量的比值来计算:M.,M.M.17瓦叫一一Mf—Me+—Me在工业过程中,总分离效率通常是一个最常用的评价指标.但是,对表征某个具体的旋风分离器本身性能而言,这个指标并不全面.因为它不仅取决于旋风分离器本身, 而且还取决于颗粒的粒径及密度.用分级效率更能全面反映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最好用所谓的分级效率曲线(GEC)来表征,它是指在给定粒径或粒径范围的分离效率.对于进入,捕集及逃逸的粉料来说,如果相应的体积或质量密度分布分别是ff(X),fc(X)和fe(X), 则颗粒之间的颗粒质量平衡如下: ff(x)dx=1fc(x)d+(1—1)fe(x)fd =崛(x)=1(x)+(1—1)dF(x)因此,对于小于给定粒径的粉料,通过对上式逐项积分便得到其质量平衡方程: Ff(x)=(x)+(1—17)Fe(x)分级效率定义为,粒径在x—1dx和x +1dx间,被旋风分离器捕集的颗粒与进入颗粒的比值:M.fc(X)dx17利用上面的方程可得:,,(x)1717=1一(1_17)_l_(1-17)如果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是一个理想化的陡降切割,则在"临界"或"切割"粒径处的分级效率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在实际中得到的是一条光滑的s形的分离效率曲线(见图4).切割粒径或x50切割点(常指"dS0 切割粒径")被认为是分离效率等于0.5时的颗粒粒径.余热锅炉2007.4'150550X图4典型的呈S形的分级效率曲线示意图 X50粒径非常类似于普通纱网或筛子的筛孔.所有粒径大于X50的来料将被捕集或都被"截留"下来,而所有粒径小于X50的颗粒都不会被捕集.实际上,筛子本身也呈现某种非理想分离现象,对颗粒粒径不是一个理想化的陡降切割.分级效率曲线在切割粒径附近的陡降度反映了旋风分离器"切割锐度".用分级效率曲线在X50的斜率来表示.颗粒的雷诺数::式中,U啪是圆柱面CS上的切割粒径颗粒的终端速度U,啪-v赢如果ReD约小于O.5,则应用斯托克斯定律计算切割粒径:xso=5.18【RJ上式是在半径为Rx处利用一个简单的, 稳定状态下颗粒阻力与离心力的平衡关系式而得到的.这种情况下,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当o.3<Rep<100oc.:当计算的颗粒粒径在斯托克斯范围内时,根据Barth(1956)模型,在圆柱面CS 上,旋转的颗粒所受到的作用力有:向外的离心力pp()和向内的斯托克斯阻力 3碌.在离心力的计算中,气体的密度与颗粒的密度相比可忽略.建立离心力和阻力的平衡方程,Barth关于旋风分离器切割粒径的着名表达式的修正式为: 厂——而一Xso一般在O.9—1.4的范围内.Muschelknautz和Trefz认为大约入口气量的 10%走旋风分离器的短环路,这部分气量沿着旋风分离器的顶板和升气管的外壁以螺旋方式进入升气管而排出.这部分气量一般占入口气量Q的4%16%,平均值是10%, 其余约90%的入口气量Q沿器壁内流动并由外旋涡进入内旋涡.确定切割粒径后,则用Dirgo和Leith (1985)函数来拟合分级效率这个曲线(参见Overcamp和Mantha,1998)有: 1(x)=—ITI常取6.4.()首先按照颗粒粒径分布划分为N个粒度级的质量组分,每个质量组分之和构成了全部颗粒质量;然后用每个质量百分数乘以该组分平均粒径下的捕集效率(分级效率), 分级效率是从分级效率曲线计算而得的.所有N个粒度级组分的总和就得到总效率. 其表达式为:=?r/i?zhMFi,式中,zhMFi是第i个组分的质量百分数.此时旋风分离器的总效率为:r/=(?一)+()i姗;式中,zhMFi是第i组分的质量百分数; r/i是第i粒度级组分的捕集效率. 2.3旋风分离器中的压降在旋风分离器中,当忽略流体摩擦时,16余热锅炉2007.4根据伯努利方程,流场中的静态压力和动态压力是可以转换的.在速度高的地方,静态压力低.反之,在速度低的地方,静态压力高.在实际流动中,由于摩擦的影响,机械能量的摩擦耗散损失将造成伯努利三项式之和沿流动方向减少.根据Muschelknautz模型,旋风分离器 "压降"指的是包括静压和动压之和的降低. 压降分为三部分:进口损失,旋风分离器本体分离空间的损失和升气管内的损失. 在旋风分离器进入通道内气固两相混合物必须从外部的低速区加速运动后,再进入旋风分离器本体中.假定在颗粒和气体之间的"滑移"速度忽略不计,则加速区的损失为::(1+c0)式中,(1+co)p是从加速区vl加速到 v2的气固混合物的密度.旋风分离器本体中的能量损失比较高, 主要是气固两相与器壁摩擦损失和旋风分离器的内部旋转损失造成的.壁面的摩擦损失越大,导致旋流强度越弱.在高含尘浓度的初级旋风分离器中,壁面摩擦阻力引起的壁面能量损失占总压力降的重要部分.气固两相与器壁摩擦损失,即旋风分离器中的损失表示为: ^DfARtO(VOwVOc8)y一2×O.9Q旋转涡核在升气管中的损失:Px:了]如因此,旋风分离器总压力损失是人口加速损失,器壁摩擦损失和旋转涡核在升气管中损失的总和:?P=?Pa+?Pbod+?PMuschelknautz基于实验给出摩擦系数f 的表达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气流的旋风分离器摩擦系数fair;另外一部分是考虑了粉料影响的摩擦系数fd.总摩擦系数的表达式变为:f=+fdt+o.(是~//t%rp项表示器壁上流动颗粒灰带的堆积密度或器壁上流动颗粒层的堆积密度,它约等于O.3一O.5pbLI1k.k是颗粒静止状态下堆积密度.在缺乏资料时,可以设定p出 =O.4p.为弗劳得数,其表达式为:=—VI,vx是升气管进口气体的表观轴向进口速度.3标准切流式蜗壳,筒锥型旋风分离器设计要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离机构必须满足下列几个要求:?能够在高温情况下正常连续工作;?能够满足极高浓度载粒气流的分离,因为进入分离装置的固体颗粒含量可达 550kg/m3;?具有低阻性,因为分离装置的阻力增大势必要提高风机的压头,增加能耗;?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实际循环倍率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分离器的效率来保证的; ?能够与锅炉设计的流程相适应,使锅炉结构紧凑,易于设计.我们在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旋风分离器时,不但要考虑含固体烟气的温度高,流量大及浓度高的特点,而且其结构还受锅炉柱子距离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加大旋风分离器的直径.所以蜗壳式旋风分离器是目前工业应用中常选择的型式.(1)人口设计旋风分离器的切向人口结构有矩形人口和圆管人口两种.由于圆管人口要过渡到旋风分离器筒体的矩形人口,设计时需要增加一个像文丘里流量计(收缩角不超过2l.,余热锅炉2007.417扩散角不超过15.)那样的过渡段,而且长度不能太短,否则导致颗粒的结垢及旋风分离器人口局部区域的冲蚀磨损加剧.所以常选用横截面是矩形的流通人口.这种矩形人口可以与旋风分离器筒体的外壁平齐地结合成一体.如果人口面积相当大或者粉料浓度比较高时,则最好在径向方向增加人口面积.为使人口与旋风分离器本体的外壁光滑地结合在一起,需要逐渐收缩使外半径逐渐过渡到与旋风分离器本体的外径一致,这就是"蜗壳"式人口结构.这种结构又分为圆筒环绕式蜗壳和"对数"螺旋式蜗壳.圆筒环绕式蜗壳分为90~,180.,270.和360~四种,后一种结构制造相对要复杂,所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常选用前一种结构中的180. 蜗壳人口结构.这种蜗壳式人口结构紧凑,气流从人口进入到旋风分离器本体内部是一个较平稳的气体动力学过渡过程,同时也对人口高浓度气流中的颗粒提供了一定的预分离空间.在处理大气量时,能避免人口的气流直接冲刷升气管外壁,不但能防止流体流动的湍流扰动和可能产生的冲蚀问题,而且也减小了气流中颗粒对于旋风分离器壁的碰撞,降低了颗粒的反弹和返混.蜗壳式人口结构增大旋风分离器人口半径,导致进入流体的旋转动量增加,旋涡的旋转速度增加,切割粒径减小,同时导致总压力损失的增加.由于受空间和能耗的限制,"蜗壳式" 人口结构不能无限制扩大.由于旋风分离器的磨损与气体速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工程上设计速度一般在18m/s,26m/s.当处理的颗粒具有高磨损性时,选择过高的人口速度,会急剧增加冲蚀磨损,尤其是对旋风分离器本体或锥体段下部的磨损. (2)旋风分离器长度旋风分离器不能任意长.如果太长,旋涡就会在分离器本体的某一位置结束.这一点称为"自然转折点",或称为旋涡的"端点"或"尾端",而将这一点到分离器升气管末端之间的距离称为自然旋风长(如图5 所示),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是由Alexande (1949)来提出的.如果在透明旋风分离器的内壁上存在运动的颗粒,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旋涡端部的灰环.直到现在,还不能确定旋涡端点的准确特性.有关文献和旋风分离器研究人员对这一现象解释有以下两种:一是认为旋涡的端部是轴对称的,端部代表一种回流"气泡"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旋涡的端点会附在侧壁上(即旋涡核是弯曲的), 且沿壁面高速旋转(见图5).在液体旋风分离器内,可以很容易观察到这种旋涡旋进现象,而涡核中存在气泡.尽管旋涡可能附在分离器下部壁面和旋转摆动,旋涡并不能在轴向某一点停止,准确地说,应是一个面.该主旋涡会在它的下游诱发一个二次旋涡.这种现象称为流体耦合.Ln图5自然旋风长示意图基于旋涡长度就是有限分离空间长度这一假设,有人会认为自然旋涡长度可以等同旋风分离器的实际长度,实际不全对.实验结果表明当旋涡端点位于筒锥形旋风分离器的锥体段时,有效长度减少引起的分离性能18余热锅炉2007.4下降要比预想的大得多.所以应避免旋涡端部位于锥体上.当旋涡位于分离器的底面时,这个平面的固体颗粒存在明显的返混现象,当然也影响到旋风分离器的切割直径. 除了对分离性能有不利影响外,旋涡端部在旋风分离器内也会引起结垢和堵塞现象,因为固体颗粒在旋涡端部以下位置的运动减弱.当进入旋风分离器内部时,可以确定旋涡端部的位置.如果在壁面,则会发现沿分离器的锥体或简体段出现壁面沉积物, 或抛光环或磨成环形沟槽,当然这与粉料的磨蚀性有关.磨损严重时会损坏旋风分离器的下部.旋涡端部的位置是难以通过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的.到现在为止,最着名的计算自然旋风长的公式是由Alexander提出的: Lri=2.3Dx()Btitmer(1999)认为上式主要适用于直径很小的旋风分离器.当旋风分离器的直径为几米和整个雷诺数范围内如何确定旋涡末端位置仍然没有解决.旋风分离器长度是如何确定的,现在还不能给出一个一般性的回答.各个厂家选择也不一样.旋风分离器长度的选择是在可靠性(旋涡不应该在器壁上终止)和分离性能之间的一个折衷.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增加旋风分离器长度将能逐渐提高分离性能并降低压降.Maclean等人申请的专利(1978),声称使用这个长度的优点是使分离性能更好和磨损更小.旋风分离器最优设计长度为: :一1.09_/~1.X+4.49U^|n式中,Ax和Ai分别是升气管和烟气人口的横截面积.(3)升气管设计在旋风分离器的顶部设有升气管,它是一个简单的空心圆筒体,与外面的旋风分离器简体同心,它的内插长度大约延伸至人口中部左右.其作用是将分离后的"干净"气体从旋风分离器顶部排出,然后排人尾部的竖井烟道中.由于旋风分离器的切割直径和压力损失与升气管的直径密切相关,它常常被称为旋风分离器的核心参数.一般情况下是把升气管的长度延伸到人口的中部位置.这种升气管的优点是升气管短,制造费用较少,重量轻,通过旋风分离器切向人口检查和维修比较方便;由于升气管短,对升气管与旋风分离器顶板连接的焊缝所施加的应力较小;也会使总压力损失稍微减小.但是升气管插入长度是人口高度的一半,或者更小,一部分气固流体将从人口直接进入升气管走"短路",使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下降.反之,如果把升气管延伸到人口底板,关于费用,重量,检查的容易性,应力,压力损失和"短路"等一系列问题将产生与上述刚好相反的结果.由于绕升气管的流动气体将对升气管产生冲击,并引起升气管的侧向振动.在升气管与旋风分离器顶板连接的圆周部位,这个振动能导致疲劳裂缝.裂缝将造成气体"短路",即直接从旋风分离器顶板排出.如果不及时解决, 则会导致升气管与顶板的完全开裂,并掉人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把升气管设计成下小上大的锥形结构, 可以把净化的气流的一部分旋转能量转换为静压力.基于Muschelknaum—Brunner (1967)提供的数据,采用这种结构,内旋涡压力损失减少15%,20%.(4)旋风分离器的磨损当旋风分离器分离煤,砂,飞灰,焦等磨蚀性颗粒时,磨损是造成非计划性停炉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侵蚀磨损是工厂运行和维修部门最关心的问题.。
分离器操作规程
分离器操作规程
《分离器操作规程》
一、目的
分离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设备,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
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和实验结果准确,制定本规程。
二、操作人员
1. 只有经过相关培训并且明白操作规程的人员才可以操作分离器。
2. 操作人员应保持警觉,禁止随意离开实验台,以免造成事故。
三、操作步骤
1. 将混合物倒入分离器中,然后轻轻旋转一下,以确保混合物充分分散。
2. 将分离器上端的塞子取下,将分离器放置在分离漏斗上,打开下端的活塞,让液体分离。
3. 当分离完成后,关闭下端的活塞,并将分离器拿出来。
4. 慢慢释放压力,将上端的塞子取下,将上层液体从下端的球阀处排放。
然后再加上塞子,用试管夹夹住分离器,把底部的隔离物取出。
四、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轻放,避免敲击、摔碰或拉伸拉扯,以防分离器破裂。
2. 操作时要注意不要让液体溅到自己的身上,特别是有害物质。
3. 分离结束后,要将分离器进行清洁,以免残留的物质影响下
次的实验结果。
五、紧急处理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分离器破裂或液体溅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进行紧急处理。
总之,只有按照规程操作,才能保证分离器的安全使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或者忽视操作注意事项。
离心分离器结构设计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离心分离器结构设计二级学院(直属学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评阅教师姓名:职称:2014 年06月离心分离装置是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润滑油的流动过程中,大量的游离空气和燃气抽到润滑油中来,使润滑油中的空气含量增加这将降低它的冷却能力,增大其消耗量及管路中的流油阻力,影想泵的抽油能力,因此在靠近油箱的回油路出口上需要设计油气分离器,把润滑油中含有的大部分空气分离出来。
分离器有多种形式,其中离心分离器效果最好,它主要利用离心力场将油液中的未溶气体分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液为重物质,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甩向转子外缘,而气体较轻,在压力场的作用下集中在转子中心,在此加以聚集并排出。
离心分离器一般是有转子,壳体,转子轴等零件组成,其中转子是对油施加旋转的核心。
所以转子的结构尺寸对油气分离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现针对某型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分离器进行了油气分离技术的分析并根据分离效果的要求来初步确定分离器转子的结构尺寸,建立了理论推导的计算模型并使用SOLIDWORKS 技术对其进行三维造型设计。
关键字:离心分离器 Solidworks 夹具分析第1章概述 (1)1.1 毕业设计的目的 (1)1.2 课题简介 (1)第2章油气分离器结构设计 (3)2.1 转子结构尺寸设计 (3)2.2 转子结构尺寸计算 (6)第3章传动系统设计 (8)3.1 轴的设计 (8)3.1.1选取轴的材料和热处理的方法 (8)3.1.2按扭转强度估算轴的直径 (8)3.1.3轴的结构设计 (8)3.1.4轴的强度计算 (8)3.2 联轴器的选择 (10)3.3 轴承的选择 (10)第4章分离器三维造型 (11)4.1 Solidworks简介 (11)4.2 分离器壳体建模 (11)4.3 盖的建模 (15)4.3.1建立新的文件 (15)4.3.2绘制草图 (15)4.3.3生成实体 (16)4.4 转子的建模 (17)4.4.1按照以上方法,先打开一个零件文件 (17)4.4.2绘制草图 (17)4.4.3生成基体特征 (17)4.5 装配模型 (18)第5章分离器盖夹具设计 (20)5.1 总体规划 (20)5.2 确定定位方案,设计定位装置 (20)5.3 确定夹紧方式,设计夹紧装置 (20)5.4 夹具在车床主轴上安装 (20)5.5 夹具总图上尺寸 (20)结论 (22)参考文献 (23)第1章概述1.1 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使学生综和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内的共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CYF0.25油水分离器说明书
CYF-0.1 CYF-0.25━━━━━━━━━━━━━━━船用舱底油污水分离装置使用说明书镇江美佳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一、概述本油污水分离装置是专为小型机动船设计的,油污水分离装置性能满足我国政府规定的含油污水排放标准小于15PPm的要求, 符合国际海事协商组织的规定。
本装置由油水分离器、专用泵、电气控制箱和其它组件构成。
其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安装维护方便。
既能防止水域污染,又能回收废油、节约能源。
二、主要技术性能1、处理能力:CYF0.1:0.1m3/h CYF0.25:0.25m3/h2、进口处污水含油浓度250000PPm以下;3、排放标准15PPm以下;4、工作压力<2×105P a5、分离器级间内压力损失<5×104P a6、配套水泵CYF0.1:DZ-100 CYF0.25:DZ-2507、水泵电机电源 A.C.380V,可根据用户要求设置。
8、排油控制方式自动和手动;9、电气控制箱电源 A.C.380V,可根据用户要求设置。
10、外型尺寸CYF0.1:937×466×830CYF0.25:1070×482×101011、进出水管直径Dg1512、重量CYF0.1:净重125Kg CYF0.25:净重170Kg三、工作原理CYF系列舱底油水分离装置是根据重力分离和聚结原理设计而成,图一为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由图一可见,舱底油污水经泵打入左室,大颗粒油滴上浮至集油腔,污水下流过程中,较小颗粒的油滴相互碰撞结合成大油滴也上浮至集油腔,污水经丝网滤器时,将更小的油滴捕捉集聚变大而上浮;同时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被丝网滤去。
经左室过滤后的污水依次进入中、右室粗粒化装置。
由于粗粒化元件特殊的聚集功能,使残留的细微油滴在其中聚成较大油滴,上浮到顶部园筒型集油腔室,符合标准的清水则由排放口排至舷外。
聚集于左集油室的污油由油位检测器、电气控制箱和排油电磁阀装置实现污油的自动排放。
分离器操作规程
分离器操作规程
标题:分离器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
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开来。
为了确保分离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制定一套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离器操作规程的五个部分。
一、分离器操作前的准备
1.1 确认分离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1.2 检查分离器的设备状态和运行条件
1.3 准备分离器所需的操作工具和材料
二、分离器的启动和停止
2.1 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2.2 正确启动分离器的步骤和顺序
2.3 停止分离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分离器的操作参数设置
3.1 确定分离器的操作温度和压力
3.2 设置分离器的流量和速度
3.3 调整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效率
四、分离器的运行监控和故障处理
4.1 监控分离器的运行状态和指标
4.2 处理分离器运行中的常见故障
4.3 预防和应对分离器的安全事故
五、分离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5.1 定期清洁和检查分离器的内部和外部
5.2 更换分离器的耗材和易损件
5.3 记录和分析分离器的运行数据和维护记录
结论:
分离器是一种重要的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制定和遵守分离器操作规程,可以确保分离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内容涵盖了分离器操作规程的各个方面,希望能为操作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气液分离器说明书
5.1.2气液分离器设计5.121 概述气液分离器的作用是将气液两相通过重力的作用进行气液的分离。
5.1.2.2 气液分离器设计由Aspen Plus模拟结果可知气液相密度分别为0.089kg/ 和779.542 kg/ ,气液相体积流量分别为721970.417 /h和15.318 /h。
(1)初步估算浮动(沉降)流速—步厂式中,「一浮动(沉降)流速,m/s;> -为分别为液体和气体的密度,kg/m3,分别为791.8和0.0899。
为常数,通常为0.0675。
初步估算浮动(沉降)流速6.317m/s,(2)分离器类型的选择根据HG/T 20570.8-95《气液分离器设计》的第2部分:立式和卧式重力分离器设计应用范围如下:①重力分离器适用于分离液滴直径大于200 pm的气液分离;②为提高分离效率,应尽量避免直接在重力分离器前设置阀件、加料及引起物料的转向;③液体量较多,在高液面和低液面间的停留时间在6~9mi n,应米用卧式重力分离器;④液体量较少,液面高度不是由停留时间来确定,而是通过各个调节点间的最小距离100mm来加以限制的,应采用立式重力分离器。
根据模拟数据知气液分离器的工艺参数,所以选用立式重力分离器。
(3)立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计算从浮动液滴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出: ①浮动(沉降)流速—" [4 X 9.8^ X 3S0 X 1D~* X— 0.273J巧=L松J = [3^0.273=------ =6.317得=1.0由 =1.0,查雷诺数….与阻力系数一关系图,可得「「左右首先由假设氏一呗,由雷诺数Re 和阻力系数.关系图求出 ,然后由所要求的浮动液滴直径d 以及二、_,按下式来算出V,再由此式计算二。
反复迭代计算,直到前后两次迭代的 .数相等即吟「%为止,计算最终结 果-- 。
②直径计算分离器的最小直径由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恢十 为可能达到的最大气速。
i 4 T H II 讶>1.Fhll?1lls^—ILmgn rLi-I带入数据得:=0.0188 -----------------=0.644圆整得D=0.7m②进出口管径A气液进口管径>3.34=3.34 ----------------------=0.258m选取管规格为=240mmB气体出口管径气体出口管径要求不小于所连接的管道直径。
气液分离器通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Operation Instructions压缩空气过滤器新乡市利菲尔特滤器股份有限公司一.压缩空气过滤器简介压缩空气过滤器主要用于压缩空气、蒸汽、甲烷等气体介质中液体的分离,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离心式、挡板式、离心加挡板式,滤芯式等。
二.压缩空气过滤器工作原理压缩空气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增加排斥液体滤芯的过滤作用,除液率可达99%以上,缺点增加系统阻力,不适用于系统压降要求严格的工段。
三.压缩空气过滤器技术参数设计压力 1.6MPa水压试验压力 2.25 MPa设计温度 0-350℃腐蚀裕度 1mm分离效率 99%材料 Q235-B、20#钢,304不锈钢等四.压缩空气过滤器规格型号型号口径外形尺寸mm 处理量m3/min排污口尺寸配套后冷却器型号E F G HLFJX DN32 280 400 133 330 6 自动放水阀HL4/1 ,HL2/1 LFJX DN40 400 600 159 360 18 自动放水阀HL5/1,6/1, LFJX DN50 400 600 159 360 18 自动放水阀HL5/1,6/1, LFJX DN65 400 600 159 360 18 自动放水阀HL10/1 LFJX DN80 510 760 219 420 42 自动放水阀HL13/1,20/1 LFJX DN100 580 850 273 480 60 自动放水阀HL40/1 LFJX DN125 580 850 273 480 60 自动放水阀HL60/1,70/1,80/1 LFJX DN150 650 990 426 630 120 自动放水阀HL100/1 LFJX DN200 630 1040 426 630 150 自动放水阀HL150/1 LFJX DN250 770 1180 478 680 200 自动放水阀HL200/1 LFJX DN300 840 1300 630 830 400 自动放水阀HL370/1五、安装操作注意事项2、装在水平管道上排水口垂直朝下,为了保证分离器液体尽快排走,排液口应连接相应的自动疏水阀(只适用于压力小于1.6Mpa,可以直接排放的液体)。
汽水分离说明书
一设备技术参数:设备表二.设备性能5.1汽水分离装置JF-SZ汽水分离器是采用先进冲量分离、矢量分离技术,保证分离出的蒸汽干度。
汽水分离器进水采用双切向布置,减少进水对设备的冲击,同时提高汽水分离效果。
汽水分离器采用完善的液位控制系统,提高设备运行安全.5.2闪蒸汽回收装置JF-CVJF-CV乏汽回收装置它是一种两级吸收设备,乏汽在大通道内流动沿途中被一点一点逐渐的吸收,整个乏汽的流动都是在没有微小的“喉部”大通道内,乏汽就象掉进一个开口的陷阱,所以在异常大汽量的工况下也可以保障上游工艺的安全。
汽阱是通过乏汽回收装置内的双层喷淋、布水器、走廊式进汽、汽水涡旋等装置形成。
汽阱就象一个立体的热量黑洞,专门吸收低压蒸汽, 它与普通热泵或喷射泵最大不同是, 它的乏汽流动空间直径很大,可以确保低压乏汽能够大量流过和吸收,也就具备了适应乏汽流量和压力较大变化波动的能力.同时又把氧气和空气等不凝气分离出来. 它为多段沿程走廊吸收方式,这与吸收低压乏汽喷射泵的小混合室及小喉部吸收的单点动力头的小通径方式不同,乏汽在流动的过程中被逐步逐步的分段吸收,每一个小段的吸收都是少量的,吸收发生在一个流动方向的立体内,所以特别稳定,同时乏汽一直处于流通中,不存在被“憋”的问题.不会引起排放背压的升高。
它特别适合的场合是:乏汽压力较低,排汽设备对排汽背压比较敏感,含有不凝气体需要分离出来,同时乏汽流量和压力可能会有波动的场合.它不会产生水击和不稳定现象,设备紧凑,占地尺寸较小。
三.系统流程3.1汽水分离器R150AB3.1.1高温凝结水进入汽水分离器R150AB,分离出0.1~0.2 MPa饱和蒸汽进入乏汽回收装置,分离出来的饱和凝结水进入成品水箱V-1502.3.1.2控制方式:1)压力控制:在汽水分离器上安装压力变送器,用汽水分离器中的压力来控制压力调节阀,使汽水分离器的压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0.1~0.2 MPa)。
气液分离器说明书
5.1.2气液分离器设计5.121 概述气液分离器的作用是将气液两相通过重力的作用进行气液的分离。
5.1.2.2 气液分离器设计由Aspen Plus模拟结果可知气液相密度分别为0.089kg/ 和779.542 kg/ ,气液相体积流量分别为721970.417 /h和15.318 /h。
(1)初步估算浮动(沉降)流速—步厂式中,「一浮动(沉降)流速,m/s;> -为分别为液体和气体的密度,kg/m3,分别为791.8和0.0899。
为常数,通常为0.0675。
初步估算浮动(沉降)流速6.317m/s,(2)分离器类型的选择根据HG/T 20570.8-95《气液分离器设计》的第2部分:立式和卧式重力分离器设计应用范围如下:①重力分离器适用于分离液滴直径大于200 pm的气液分离;②为提高分离效率,应尽量避免直接在重力分离器前设置阀件、加料及引起物料的转向;③液体量较多,在高液面和低液面间的停留时间在6~9mi n,应米用卧式重力分离器;④液体量较少,液面高度不是由停留时间来确定,而是通过各个调节点间的最小距离100mm来加以限制的,应采用立式重力分离器。
根据模拟数据知气液分离器的工艺参数,所以选用立式重力分离器。
(3)立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计算从浮动液滴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出: ①浮动(沉降)流速—" [4 X 9.8^ X 3S0 X 1D~* X— 0.273J巧=L松J = [3^0.273=------ =6.317得=1.0由 =1.0,查雷诺数….与阻力系数一关系图,可得「「左右首先由假设氏一呗,由雷诺数Re 和阻力系数.关系图求出 ,然后由所要求的浮动液滴直径d 以及二、_,按下式来算出V,再由此式计算二。
反复迭代计算,直到前后两次迭代的 .数相等即吟「%为止,计算最终结 果-- 。
②直径计算分离器的最小直径由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恢十 为可能达到的最大气速。
i 4 T H II 讶>1.Fhll?1lls^—ILmgn rLi-I带入数据得:=0.0188 -----------------=0.644圆整得D=0.7m②进出口管径A气液进口管径>3.34=3.34 ----------------------=0.258m选取管规格为=240mmB气体出口管径气体出口管径要求不小于所连接的管道直径。
液气分离器技术规格书
液气分离器技术规格书1、物资名称、规格型号:2.1、供方必须具备相关压力容器生产制造资质。
2.2、节流管汇到液气分离器的进液管为DN100,通过变径接头和液气分离器的DN150 14MPa法兰接口相连。
2.3、液气分离器与节流管汇的4 1/16″-35MPa法兰连接。
2.4、配转换接头:6〃转8〃,6〃转10〃,8〃转10〃,见配置单。
2.5、液气分离器到固控及节流管汇的管线由供方制作,需方需提供液气分离器的安装位置。
2.6、制作安装支架及铭牌。
3、产品设计、制造及验收标准规范:3.1、SY/T0515-2007《分离器规范》3.2、JB/T 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4、产品使用环境要求:液气分离器设计适于温度-29~82℃,相对湿度+20℃≤90℅,海拔高度≤1000m5、产品技术参数:设计工作压力:1.8MPa最高工作压力:1.6MPa强度试验压力:2.4MPa适用温度:-29℃~121℃分离器内径:Φ1000~1400容积: 2.6m3 3.0m3 3.6m3腐蚀裕度: 2焊接系数:1.0工作介质:清水、泥浆、原油、压裂液等进液管尺寸:DN150 (6″)出气管尺寸:DN200(8″)出液管尺寸:DN250(10″)气体处理量:15000m3/h、20000m3/h、23000m3/h 泥浆处理量:220m3/h、280m3/h、330m3/h6、产品组成配置:◆说明:液气分离器其余进出口连接规格和数量按用户需要选配7、备品备件:序号器材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石棉橡胶垫100-10RF 件 1 标配2 石棉橡胶垫150-10RF 件 4 标配3 胶皮δ3 m^2 0.2 标配8、随机工具:序号器材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螺栓扳手把各1把标配9、产品图片:10、随机交货资料:中文全套技术说明书(各五套)中文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电子版光盘说明书按照要求制作技术证书和装箱清单11、产品验收:需方负责按技术协议和相关标准验收。
电磁分离器 型号 CG 型 AT-CG 型 (水冷式 风冷式) 使用说明书
电磁分离器型号:CG型/AT-CG型(水冷式/风冷式)使用说明书・为了安全使用本机,请务必在使用前阅读本说明书,并在充分理解本说明书的内容后正确使用本机。
・请始终将本手册保存在适当的位置,以便在需要时随时阅读。
日本磁力株式会社CE日文第00版2020.07原始说明(Original instructions)目录简介关于本使用说明书 (3)保修范围和免责声明 (4)联系我们 4关于同捆的使用说明书 (4)定义警告标记 (5)1章安全注意事项1.1 安全说明 .................................................................................... 1-11.1.1 一般说明 ..................................................................................... 1-11.1.2 安装、操作、驾驶、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 1-11.2 安全装置 .................................................................................... 1-51.2.1 保护设备的名称和功能 ............................................................. 1-51.2.2 保护位置 ..................................................................................... 1-51.3 警告标签和铭牌 ........................................................................ 1-61.3.1 警告标签类型和位置 ................................................................. 1-61.3.2 铭牌和粘贴位置 ......................................................................... 1-72章摘要2.1 设备类型 .................................................................................... 2-12.2 各部分的名称 ............................................................................ 2-22.3 各部的名称和作用 .................................................................... 2-32.4 规格 ............................................................................................ 2-42.4.1 本体规格...................................................................................... 2-42.4.2 每个设备的规格.......................................................................... 2-72.4.3 附属品........................................................................................ 2-133章驾驶3.1 驾驶注意事项 ............................................................................ 3-13.2 控制板功能 ................................................................................ 3-33.2.1 名称和功能.................................................................................. 3-33.3 驾驶准备 .................................................................................... 3-73.3.1 屏幕组.......................................................................................... 3-73.3.2 油泵自动停止定时器设置........................................................ 3-103.3.3 设置配料供应时间(ATCG) ................................................. 3-113.4 开始运行前的检查 .................................................................. 3-123.4.1 更换通风口................................................................................ 3-123.4.2 检查冷却水(仅限水冷式).................................................... 3-133.4.3 绝缘油的确认............................................................................ 3-133.5 打开和关闭电源 ...................................................................... 3-143.5.1 打开电源.................................................................................... 3-143.5.2 断电............................................................................................ 3-153.6 试车 .......................................................................................... 3-163.7 手动操作 .................................................................................. 3-173.8 自动驾驶操作 .......................................................................... 3-183.8.1 自动操作/停止按钮................................................................... 3-183.8.2 无自动操作/停止按钮............................................................... 3-183.9 紧急操作 .................................................................................. 3-193.9.1 紧急情况下的紧急停车............................................................ 3-193.9.2 重新启动.................................................................................... 3-194章加油4.1 边油的补充和更换 .................................................................... 4-15章定期检查5.1 日常检查 .................................................................................... 5-25.1.1 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的确认...................................................... 5-35.2 1周检查 ...................................................................................... 5-45.3 1个月检查 .................................................................................. 5-45.4 检查3个月 .................................................................................. 5-55.5 6个月检查 .................................................................................. 5-65.6 1年检查 ...................................................................................... 5-75.7 其他维护 .................................................................................. 5-116章故障排除6.1 磁选性能降低的情况 ................................................................ 6-27章接收,安装和处置7.1 收货人 ........................................................................................ 7-17.1.1 确认的地方.................................................................................. 7-17.1.2 检查铭牌...................................................................................... 7-17.2 安装 ............................................................................................ 7-27.2.1 空间和安装.................................................................................. 7-37.2.2 布线工作...................................................................................... 7-57.3 废弃 ............................................................................................ 7-9简介感谢您购买我们的CG型电磁分离器/AT-CG型电磁分离器。
三相分离器使用说明书
用途WS1.0X4.5-9.8型三相测试分离器橇块是针对油气井测试而设计的油气处理设备。
此设备是可实现油、气、水三相分离,同时集天然气、原油、污水计量、自动排水排油、安全泄放为一体的油气处理装置。
该装置设计技术先进、可靠、实用,而且工作效率高,运行平稳,占地面积小,操作十分方便。
本橇块适用于油、气、水三相分离的单井测试和计量。
二.主要技术参数1•设计压力:P=9.8MP a2•最高工作压力:PW=9.2MP aW3•安全阀最低开启压力P d=9.2Mpa4•设计温度:80°C5•工作温度:0-50°C6•介质:油、水、天然气(含H2S体积比不大于7%)7•处理量:液体处理量:300m3/d,天然气:50X104Nm3/d8.气相分离精度:10p m9•外形尺寸:6750X2250X280010•设备总重:14500Kg三.结构及工作原理1.结构:WS1.0X4.5-9.8测试分离装置是以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为主体的整体橇装式分离、处理、计量装置。
分离器由壳体、封头、进料组件、出气组件、人孔、液位控制组件、分离聚集组件、除沫器、油池、水池、鞍座等组成。
壳体是由钢板卷焊而成,壳体左上部设有进料组件,进料组件后部装有分离聚集组件。
壳体—端封头上设有DN400的人孔,可通过它进入分离器进行检验和维护。
在壳体上设有液位计、油位变送器、水位变送器接口,分别装有液位计、油位变送器、水位变送器。
装在筒体上部的安全阀可起超压保护作用。
分离器上还设置有压力表、温度计以及排污、排水、排油接口。
与分离器相连的管线分别为:(1)原料输入管线,此管线由无缝钢管及原料输入总控制球阀、旁通组成;(2)输气管线:由无缝钢管及阀件组成。
管线上装有一体化孔板流量计、球阀、基地式调压阀、止回阀、压力表装置等。
(3)仪表、阀件供气管线:此管线主要由无缝钢管和球阀、调压阀、缓冲罐、压力表装置等组成。
(4)排液排污管线:此管线由相互连通的排污、排水、排油管线组成,管线由无缝钢管、球阀、气动调节阀、油水计量仪表、过滤器等组成。
伊顿气液分离器说明书
伊顿气液分离器获取更洁净、更干燥空气、气体和蒸汽的智能技术分离器和凝聚器直列式或偏置式管道单级和两级内置式分离器伊顿气液分离器指南蒸汽安装在汽轮机前端的伊顿气液分离器可保护汽轮机叶片免受湿蒸汽、管垢和其他损害性夹带固体的侵蚀。
如果安装在蒸汽分配管道中,它们可确保洁净、干燥的蒸汽进入热交换器、减压阀、温度调节器、仪表及其他昂贵的工艺设备。
伊顿专属的独特涡流挡板 (VCP) 提高了分离器效率压缩空气安装在中间冷却器或后冷却器后方的伊顿气液分离器可去除夹带的水分,避免这些水分在连续的压缩阶段或对后续工艺造成损害。
分离器通常用于清除通往气动卡盘、空气喷嘴和喷漆设备等的主空气管路中的损害性夹带物。
它们非常适合长距离管道和温差较大的应用。
分离器还能为冷干机包提供非常高效的水分分离。
压缩气体伊顿气液分离器与中间冷却器和后冷却器设备一起安装时,尤其能够高效地去除油、焦油、水和其他损害性夹带物。
客户在选择合适的气液分离器方面可能会面临独特的挑战。
从最初的产品选择,到安装和启动,伊顿的应用专家随时可以提供帮助,贯穿全程的每一步。
由于分离器内常速和高流气流导致分离后液体产生二次夹带,普通分离器的运行效率通常低于峰值只有配备独特涡流挡板 (VCP) 的伊顿分离器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VCP 是由精心放置的圆环组成,它可以阻隔被分离的液体不受分离器内涡流的影响,同时也将液体引导至分离器排放口。
旋流气体或气流的湍流与液体隔绝,分离后不会再次夹带液体。
与其他分离器使用的纤薄挡板不同,VCP 采用超重型结构。
而且 VCP 是免维护的。
T 型CLC 型TS 型DTL 型TF 型I 型R 型40 型L 型AC/ACN 型为任何一种应用选择合适的伊顿气液分离器大多数应用的常见选择清除粒径小至 4 微米的夹带物,效率是其他 分离器的两倍适用于高液体 载荷的应用适用于固体负荷较高的应用适用于安装空间受限的紧凑型设计可以安装在接收器、汽包或其他容器中适合于液体负荷 较重的二级气液分离器清除废气中的水和油,减少屋顶维护,节省锅炉冷凝水十种不同的管道 配置适合大多数应用需求专为分离器设计;全不锈钢内部结构,,,,,,空气流量图工作压力,单位:p s i a压差空气流量当量,单位:SCFM (Q c )应用的空气流量当量,单位:SCFM (Q c )分离器的最大额定空气流量,单位:SCFM额定压降(从本图右侧的刻度中获取)实际压降图表上的数值代表通过标准分离器的最大推荐空气流量(单位:标准立方英尺/分钟)。
分离钳医用说明书
【导读】分离钳是一种医疗器械,也称为分离夹或分离器。
该产品主要由两个可移动臂部组成,通常采用不锈钢等材质制造。
分离钳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使用,用于分离和提起组织,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分离钳分类根据不同的形状和功能,分离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直型分离钳:直型分离钳的臂部呈直线状,长度一般为15-30厘米。
它适用于一般的手术情况下,用于分离和提起各种组织。
2.弯头分离钳:弯头分离钳的臂部末端呈弯曲形状,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手术中较为狭窄或深入的位置,方便进行精确的分离操作。
3.微创分离钳:微创分离钳的设计更为精巧,一般较小且灵活,适用于微创手术中的组织分离和提取。
分离钳用途分离钳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外科手术:分离钳通常在外科手术中使用,用于分离和提起组织,为手术提供清晰的视野和操作空间,如心脏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2.血管操作:在血管手术中,分离钳可用于分离血管与周围组织,以及血管吻合和修复术中的血管分离和提取。
3.组织处理:分离钳可用于组织分离、提取和切除等操作,如肿瘤切除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等。
分离钳原理分离钳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手柄控制臂部的移动,将目标组织分离并提起。
医生根据手术需要,灵活操作分离钳,以达到分离和提取组织的效果。
分离钳特点分离钳具有以下特点:1.耐腐蚀性:分离钳一般采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材质制造,能够在潮湿环境下长时间使用。
2.强度和稳定性:分离钳臂部结构坚固,能够提供足够的分离力度和稳定性,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操作便捷:分离钳通过手柄控制臂部的移动,医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实现精确的分离和提起。
4.多功能性:分离钳可用于分离和提取多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如血管、神经、肌肉等,适用于各种外科手术需求。
分离钳注意事项在使用分离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当的分离钳型号和规格,根据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器械。
2.在使用前,确认分离钳已进行有效的消毒和清洁,以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储罐是石油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分离容器, 所以本设计过程的内容包括容器的材质 的选取、容器筒体结构和强度的设计,密封的设计、罐体及封头的强度设计、确定支座, 人孔及接管、开孔补强的情况以及焊接形式的设计与选取。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 济性、实用性和安全可靠性。设备的选择大都有相应的执行标准,设计时可以直接选用 符合设计条件的标准设备零部件,也有一些设备没有相应标准,则选择合适的非标准设 备。各项设计参数都正确参考了行业使用标准或国家标准,这样让设计有章可循,并考 虑到结构方面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设计。此次设计主要原理来自《过程设备设计》一书 以及相关的标准及规范[2]。。
从受力与制造方面分析来看,球形圭寸头是最理想的结构形式。但缺点是深度大,冲 压较为困难;椭圆封头深度比半球形封头小得多,易于冲压成型,是目前中低压容器中 应用较多的封头之一。平板封头因直径各厚度都较大,加工与焊接方面都要遇到不少困 难。从钢材耗用量来看,球形封头用材最少,比椭圆形封头节约,平板封头用材最多。 因此,从强度、结构和制造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椭圆形封头较为合理⑹。筒体结构设计
1绪论
2设计选材及结构
2.1材料选择3Βιβλιοθήκη 2.2筒体及封头的选择33设计计算
3.1确定罐体的工艺尺寸4
3.2设计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4
3.2.1设计压力4
3.2.2设计温度5
3.2.3厚度及厚度附加量5
3.2.4焊接接头系数7
3.2.5许用应力7
3.3筒体厚度设计8
3.4封头壁厚设计10
3.5水压试验及强度校核10
为圆筒形。因为作为容器主体的圆柱形筒体,制造容易,安装内件方便,而且承压能力 较好,这类容器应用最广。
3
3.1
根据工艺要求,初顶油储罐可设计罐身为圆筒形,两端均用标准椭圆形封头的卧式 容器[5]。根据《化工设备标准手册》标准GB9019-88中的表1压力容器的公称直径,筒 体的容积、面积及质量查标准GB 9019-88表1。
6.12完工总检34
6.13压力试验3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1
压力容器是一种密闭的承压容器,通常是由板、壳组合而成的焊接结构。其应用广 泛且用量大,但又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往往是严重的。 压力容器的设计一般有筒体、 封头、密封装置、支座、接口管、人孔及安全附件等组成。与任何工程设计一样,压力 容器的设计目标也是对新的或改进的工程系统和装置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满足人们的愿
设计一台具体的化工设备或容器,必须全面考虑设计对象的工况条件,使其有:
1.总体结构合理、符合工艺要求,高效、可靠、经济;
2.保证受压元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密封良好,使用期内具有安全寿命;
3.力求制造、运输、安装、维修简便,易于实现质量监检与控制;
4.符合国家设计规定和标准,符合劳动部门法规。
设计概要
原油经过电脱盐后的颜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质所形成的。原油相对密度一般
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 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 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 较大。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 C—35C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 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原油 很难溶于水中,但却能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 虽然原油几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会“包溶”于原油中,一定条件下 可自然析出。
1.强度、稳定性设计
1)根据设计条件及所造的结构、材料进行强度、稳定性及密封计算,以确定设备 或容器的机械尺寸。通过计算,常会对结构加以修改,使之更加合理。
2)施工图设计根据设计计算的结果,绘制施工图,确定制造技术要求,提出各零 件质量及设备总重、材料、品种、规格、用量及标准件、外构件等。
2.编写技术文件
4附件的选择
4.1人孔的选择12
4.2人孔补强的计算13
4.2.1补强判别14
4.2.2开孔所需补强面积14
4.3补强圈的设计17
4.4接管选择17
4.5液面计的设计18
4.6压力计的设计19
4.7安全阀的设计20
4.8容器支座的选择20
4.8.1承载核算21
4.8.2鞍座的选择21
4.9密封装置的设计22
1)计算书
2)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含技术经济分析,并表明技术经济指标生产能力与消耗系 数;材料消耗与生产;维护管理费用
3)设计图纸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容积为50.0m3卧式储罐。设计数据表如表1-1所列:
表1-1设计数据表
序号
项目
数值
单位
备注
1
名称
初顶回流油罐
2
用途
初顶油分离
3
工作压力
0.05
MPa
4
工作温度
40
C
5
全容积
50
M3
6
物料名称
油水
7
装量系数
0.8
2
2.1
根据初顶油的物性选择罐体材料,碳钢对初顶油有良好的耐蚀性,腐蚀率在0.1伽
/年以下,储罐可选用一般钢材,根据储罐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和介质的性质可知该 设备为一低压设备,介质对碳钢的腐蚀作用很小。故选材料时,主要考虑的强度指标(指(Ts和几)和塑性指标适合的材料,内罐贮存中温初顶油,可以考虑Q245 Q235这两种
4.10视镜的选择24
4.11溢流堰板的设计24
6容器制造工艺
6.1下料
6.1.1:划线......
6.1.2坡口加工
6.2成形30
6.3纵缝施焊30
6.4筒节复圆32
6.5纵缝无损检测33
6.6筒体组装33
6.7筒节环缝施焊33
6.8筒节环缝无损检测33
6.9划线开孔33
6.10筒体封头总装34
6.11设备附件组焊34
钢种。Q235的特点是,塑性好,适合于制作各种型材,如板材、角钢、槽钢、工字钢等; 同时它的焊接性能优良,适合于制造各种焊接结构。所以初选Q235B][5]o
2.2
压力容器封头的种类较多,分为凸形封头、锥壳、变径段、平盖及紧缩口等,其中 凸形圭寸头包括半球形圭寸头、椭圆形圭寸头、碟形圭寸头和球冠形圭寸头。可参阅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