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3 帕斯卡和费马

合集下载

费马和帕斯卡概率论书籍

费马和帕斯卡概率论书籍

费马和帕斯卡概率论书籍费马和帕斯卡是概率论领域的两位重要学者,他们的著作对于数学和统计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费马的著作《概率论》和帕斯卡的著作《游戏论》都是概率论方面的经典之作,它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费马是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他对概率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赌博问题上。

费马提出了费马定理,即在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不发生的概率。

费马的著作《概率论》详细解释了这个定理,并给出了许多实际应用的例子。

他的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概率论的基本原理。

帕斯卡是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概率论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游戏论》中。

帕斯卡研究了赌博中的概率问题,并提出了帕斯卡三角形和帕斯卡定理。

他通过数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赌博中的难题,并为概率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费马和帕斯卡的著作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对于概率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两本书不仅适合数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也适合对概率论感兴趣的读者。

它们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赌博、游戏、随机事件等各个方面,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费马和帕斯卡的著作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写作,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的思考过程中。

他们用流畅的句子和丰富多样的词汇,将复杂的概率论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

这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书中的内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费马和帕斯卡的概率论著作是概率论领域的经典之作。

它们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例子,向读者介绍了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些书籍不仅对于数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适合对概率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通过阅读这些著作,读者将深入了解概率论的精髓,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可能性

可能性

知识要点
可能性分为三种一定、不可能和可能。在一定 条件实验时,有的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一定 会发生,有的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不可能会 发生,有的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可能会发生。
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判断下 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简要说明理由。 1.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一 定)
2. 三天后下雨。
C D 偶然停在 不可能停在 黄色区域 黄色区域
谢谢!
3. 太阳从西边升起。
(可 能) (不可能)
4. 小方吃饭时用左手拿筷子。 (可 能) 5. 小明的年龄比他爸爸小。 (一 定)
还有一种可能性叫做概率
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开球公平吗?
出现正面和 出现反面的 可能性是相 同的,都是 1/2 。
运用巩固:
(1)用转盘转出一个最大的四位数“9999”或是一个最小的
小故事——概率的起源
17世纪,法国有两个大数学家,一个叫帕 斯卡,一个叫费马。 帕斯卡认识两个赌徒,这 两个赌徒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说,他俩 下赌金之后(12个金币),约定谁先赢满5局, 谁就获得全部赌金。赌了半天,A赢了4局,B 赢了3局,时间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 那么,这些赌金应该怎么分?
“0000”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到它的可能性为万分之 一(1/10000)。怎样设计一个转盘,仍然按照前面的游戏规 则,能使我们得到最大或最小的数的可能性都比较大呢? (2)每人掷一个均匀的骰子,仿照上面游戏的做法,你得 到的四位数是什么?与课本中游戏得到的四位数有何不同, 并说出最小四位数与最大四位数,从游戏中得到最小四位 数与最大四位数的可能性大吗?你认为掷出5000以下的数
的可能性大吗?
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分别 写着1-9各数。如果摸到单数小 明赢,如果摸到双数小芳赢。

费马——业余数学家之王

费马——业余数学家之王

皮埃尔•德•费马(Pierre de Fermat,1601年8月17 B —1665年1月12日),法国律 师和业余数学家。

之所以称业余,是由于费马具有律师及议会议员的全职工作。

虽然直到他近 30岁时才开始业余研究数学,但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不比职业数学家差,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 王”。

除了举世闻名的“费马大定理”外,他在概率论上的贡献也非常大。

欧洲的贵族生活奢靡,盛行赌博活动,在赌博过程中,经常会因“赌5 -金分配”不均而出现种种纠纷:在两个被假定有同等技巧的博弈者之间,博弈因故中断,已知两个博弈者在中断时的得分及在博弈中获胜所需要的分数,如何确定赌金的划分?例:在一场赌博中,规定赌博双方谁先胜六局就算赢。

在一个赌徒胜了 5局,另一个赌徒胜了 2局的情况下,赌局被中断了,那么赌金应该怎么分?有人认为,应该按5:2的比例,把赌金分给双方;也有人认为,赌金应全部给第一个人。

这类问题引起了当时的大数学家费马和他的好友帕斯卡的浓厚兴趣。

随后,他们各自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后,两人不但各自给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为15 : 1的分配方案,还给出了一门新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他们在相互通信以及著作中建立了概率论的基本原则一一数学期望的概念。

可以说,由上述赌博问题而引起的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开创了概率论研究的先河,并由此宣布了一一次两个赌友掷骰子,各押赌注32个金一赌友先掷出三次“四点”,就算赢了对方。

赌博进行了一段时间,第一个赌友已掷出了两次“六点”,另一个赌友也掷出了一次“四点”。

这时,由于某种原因,赌博中断,那么两人应该怎样分这64枚金币呢?(参考答案见下期)门崭新数学分支一一概率论的诞生。

趣题币。

一个赌友若先掷出三次“六点”,或另概率论的起源2020年12期参考答案为何如果1 250克效果好,则舍弃(1 750, 2 000] ?单峰函数包括二次函数,但不一定 像二次函数一样严格对称,所以如果1 750 克效果较差,则所在的一侧(1 750, 2 000]需 舍弃,但不能舍弃更多。

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的名人故事

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的名人故事

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的名人故事
17世纪的一位法国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数学难题,使得后来的数学家一筹莫展,这个人就是费马(1601—1665)。

这道题是这样的:当n>2时,xn+yn=zn没有正整数解。

在数学上这称为“费马大定理”。

为了获得它的一个肯定的或者否定的证明,历史上几次悬赏征求答案,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数学家都曾研究过,但是300多年过去了,至今既未获得最终证明,也未被推翻。

即使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也只能证明:当n小于等于4100万时,费马大定理是正确的。

由于当时费马声称他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他没有公布结果,于是留下数学难题中少有的千古之谜。

费马生于法国南部,在大学里学的是法律,以后以律师为职业,并被推举为议员。

费马的业余时间全用来读书,哲学、文学、历史、法律样样都读。

30岁时迷恋上数学,直到他64岁病逝,一生中有许多伟大的发现。

不过,他极少公开发表论文、著作,主要通过与友人通信透露他的思想。

在他死后,由儿子通过整理他的笔记和批注挖掘他的思想。

好在费马有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他读过的书,都有他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页边还有他的评论。

他利用公务之余钻研数学,并且成果累累。

后世数学家从他的'诸多猜想和大胆创造中受益非浅,赞誉他为“业余数学家之王”。

费马对数学的贡献包括:与笛卡尔共同创立了解析几何;创造了作曲线切线的方法,被微积分发明人之一牛顿奉为微积分的思想先驱;通过提出有价值的猜想,指明了关于整数的理论——数论的发展方向。

他还研究了掷骰子的输赢规律,从而成为古典概率论的奠基人之一。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數與代數範疇阿默士與雷因草紙卷阿默士與雷因阿默士(Ahmes),古埃及人,約生於公元前17 世紀。

雷因(Henry Rhind),英國人,生於19 世紀。

兩人似乎毫不相干,然而阿默士的著作,卻又被稱為《雷因草紙卷》"Rhind Papyrus"。

你知道箇中的原因嗎?雷因草紙卷話說在1858 年,英國人雷因在埃及古都的廢墟中發現了一本以象形文字寫成的紙草書。

這部紙草書幅面長550 cm,闊33 cm。

經鑑定後,發現是至今流傳的兩本最古的埃及數學著作之一。

此書的作者阿默士是古埃及的祭司,他在書中寫著:「這本書的很多內容,是從金字塔時代一份更古老的文獻中抄出來的。

」在阿默士的紙草書中,提供了80 多道數學問題的解答方案,內容範圍包括:四則運算、解方程、面積、體積等等,充份展示了古埃及人的數學智慧。

此外,書中也採用了一套有趣的記數符號:阿默士的紙草書原名為《獲知一切奧秘的指南》,然而為了紀念雷因的發現,人們多稱此書為《雷因草紙卷》。

畢達哥拉斯和三角形數談到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約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我們最熟悉的是「畢氏定理」。

然而,畢達哥拉斯最熱衷的,原來並不是幾何學。

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數學家,他認為每個數字都具有獨特的個性,有善有惡。

他更認為 10 是一個完美的數字、神妙莫測。

這是因為 10 是首四個正整數 1、2、3 和 4 之和,是一個三角形數。

在音樂上,若拉緊一條長度為 1 單位的弦可發出一個音調 do,把弦的長度改為這四個正整數的比:、和,所發出的便分別是fa、so和高一均的do等主要音調。

畢達哥拉斯創立了一個學派,名為畢達哥拉斯學派。

這個學派的組織十分嚴密,並且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他們認為數是萬物的根源。

他們研究數,不是為了實際的應用,而是為了透過對數的認識,揭露宇宙的永恆真理。

可惜的是,由於學派嚴守保密的原則,所以很多研究成果都已失傳了。

丟番圖享年之謎丟番圖(Diophantus, 約246 - 330) 是希臘人,長期在亞歷山大城做數學研究工作。

排列组合的数学历史小故事

排列组合的数学历史小故事

排列组合的数学历史小故事虽然数数始于结绳计数的远古时代,由于那时人的智力的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谈不上有什么技巧。

随着人们对于数的了解和研究,在形成与数密切相关的数学分支的过程中,如数论、代数、函数论以至泛函的形成与发展,逐步地从数的多样性发现数数的多样性,产生了各种数数的技巧。

同时,人们对数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形成与形密切相关的各种数学分支的过程中,如几何学、拓扑学以至范畴论的形成与发展,逐步地从形的多样性也发现了数形的多样性,产生了各种数形的技巧。

近代的集合论、数理逻辑等反映了潜在的数与形之间的结合。

而现代的代数拓扑和代数几何等则将数与形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这些,对于以数的技巧为中心课题的近代组合学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而且还将会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此观之,组合学与其他数学分支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

它的一些研究内容与方法来自各个分支也应用于各个分支。

当然,组合学与其他数学分支一样也有其独特的研究问题与方法,它源于人们对于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数与形及其关系的发现和认识。

例如,中国古代的《易经》中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以六十为周期来记载月和年,以及在洛书河图中关于幻方的记载,是人们至今所了解的最早发现的组合问题甚或是架构语境学。

于11和12世纪间,贾宪就发现了二项式系数,杨辉将它整理记载在他的《续古抉奇法》一书中。

这就是中国通常称的杨辉三角。

事实上,于12世纪印度的婆什迦罗第二也发现了这种组合数。

13世纪波斯的哲学家曾讲授过此类三角。

而在西方,布莱士·帕斯卡发现这个三角形是在17世纪中期。

这个三角形在其他数学分支的应用也是屡见不鲜的。

同时,帕斯卡和费马均发现了许多与概率论有关的经典组合学的结果。

因此,西方人认为组合学开始于17世纪。

组合学一词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数学的意义下首次应用。

也许,在那时他已经预感到了其将来的蓬勃发展。

然而只有到了18世纪欧拉所处时代,组合学才可以说开始了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因为那时,他解决了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发现了多面体(首先是凸多面体,即平面图的情形)的顶点数、边数和面数之间的简单关系,被人们称为欧拉公式。

十八世纪数学数学家故事

十八世纪数学数学家故事

十八世纪数学数学家故事将微积分学深入发展,是十八世纪数学的主流。

这种发展是与广泛的应用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刺激和推动了许多新分支的产生,使数学分析形成了在观念和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特点的独立的数学领域。

在十八世纪特别是后期,数学研究活动和数学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变革。

这一切使十八世纪成为向现代数学过渡的重要时期。

微积分学的发展在十八世纪,无限小算法的推广,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是循着不同的路线进行的。

不列颠数学家们在剑桥、牛津、伦敦、爱丁堡等著名的大学里传授和研究牛顿的流数术,代表人有科茨、泰勒、麦克劳林、棣莫弗和斯特林等。

泰勒发现的著名公式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幂级数展开来研究函数;马克劳林的《流数论》可以说是对微积分最早的系统处理,该书是为反驳伯克利主教《分析学家》一文而作,后者出于宗教的动机,对牛顿流数论中存在的无限小概念混乱提出了尖锐批评,引起了关于微积分基础的论战。

泰勒、马克劳林之后,英国数学陷入了长期停滞、僵化的状态。

十八世纪初即已爆发的微积分发明权的争论,滋长了不列颠数学家们浓厚的民族保守情绪,他们囿于牛顿的传统,难以摆脱其迂回的几何手法等弱点的束缚。

与此相对照,在海峡的另一边,新分析却在莱布尼茨的后继者们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

推广莱布尼茨学说的任务,主要由他的学生、瑞士巴塞尔的雅各布第一伯努利和约翰第一伯努利两兄弟担当,而这方面最重大的进步则是由欧拉作出的。

欧拉于1748年出版了《无穷小分析引论》,这部巨著与他随后发表的《微分学》、《积分学》标志着微积分历史上的一个转折:以往的数学家们都以曲线作为微积分的主要研究对象,而欧拉则第一次把函数放到了中心的地位,并且是建立在函数的微分的基础之上。

函数概念本身正是由于欧拉等人的研究而大大丰富了。

数学家们开始明确区分代数函数与超越函数、隐函数与显函数、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等;通过一些困难积分问题的求解,诸如B函数、椭圆不定积分等一系列新的超越函数被纳入函数的范畴;已有的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的研究不仅进一步系统化,而且被推广到复数领域。

数学大师启示录_帕斯卡和费马

数学大师启示录_帕斯卡和费马

这是惊人的,起源于赌博的概率理论,竟会成为人类知识的最重要的对象。

——拉普拉斯我找到了许许多多极其优美的定理。

——费马出类拔萃在法国中南部僻静的克莱蒙费朗城,有一座雅致的白色楼房,四周大树环抱,前面绿草如茵。

1623年6月19日,一个婴儿呱呱地哭叫着在这里诞生。

他就是法国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布莱斯·帕斯卡。

布莱斯的父亲埃利纳·帕斯卡是地方救护会会长,学识渊博,乐善好施,在当地很有名望。

母亲安东尼达·白戈妮是位心地善良、容貌美丽的妇女。

可惜红颜薄命,在一次突发的急病中,她撇下年仅4岁的布莱斯和他的姐妹吉尔帕蒂和杰克琳,猝然去世。

1630年,帕斯卡一家由克莱蒙费朗迁到巴黎。

这时候布莱斯刚7岁。

孩子早熟,普通学校里的课程他学起来毫不费力。

可是,他体弱多病。

父亲为了避免孩子用脑过度,亲自指导他学习,只教他古典语言,不让他接触数学。

谁知“弄巧成拙”,埃利纳对数学讳莫如深的态度,反而激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他常常询问父亲有关数学的问题,埃利纳总是避而不答。

布莱斯12岁了。

有一回他又缠着父亲,提出他的老问题:“爸爸,几何是什么?您给讲讲吧!”经不住孩子不断的请求,埃利纳终于给他做了一个简明而生动的介绍。

这不啻在干柴上点了一把火。

长期被压抑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

几何学的大门虽然刚露出一道细缝,里面透出来的诱人光芒已经使布莱斯头晕目眩,如醉如痴。

他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敲开这扇庄严的大门。

布莱斯·帕斯卡钻研几何的事迹,在数学史上传为美谈。

一开始,没有任何书本暗示,他证明出一个重要的几何定理: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

这一了不起的成就使他大受鼓舞。

父亲更是高兴得热泪盈眶。

这件事似乎还不够神奇。

据姐姐吉尔帕蒂说,布莱斯在看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以前,就独立发现了这本书的前32个定理,甚至连顺序也完全相同。

“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恰好是《几何原本》的第32个定理。

数学家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

数学家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

数学家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他提出一个关于液体压力的定律,后人称为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独立地发现出欧几里得的前32条定理,而且顺序也完全正确,并且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1642年,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机械式计算装置——使用齿轮进行加减运算的计算机。

1646年,他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反复进行了大气压的实验,为流体动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三角形,阐明了代数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

数学的魔力让他变得神奇帕斯卡生于法国奥弗涅的克莱蒙费朗,从小他就智力高人一等,聪明伶俐,12岁时就爱上数学,数学的魔力让这个孩子几乎废寝忘食。

而帕斯卡的父亲正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数学家,对数学颇有研究,他对帕斯卡的影响很大,以致帕斯卡从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机会得到父亲的教导。

在父亲精心地教育下,帕斯卡很小时就精通欧几里得几何。

有一天,他来到父亲的房间,不无得意地说:“我发现了新东西!”父亲正在埋头工作,看到儿子兴致勃勃的模样,立即转过身,温和地说:“是什么?”那一天,父亲怎么也没有想到,年幼的儿子竟然自己独立地发现出欧几里得的前三十二条定理,而且顺序也完全正确。

这实在太出乎父亲的意料了。

同时,父亲也非常高兴,感到自己多年来的培育没有白费,儿子一定会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学者。

翩翩少年的处女作问世1631年,帕斯卡随家移居巴黎。

巴黎,这个法国的外省人梦寐以求的大都市以它特有的繁华、喧嚣、热闹和复杂接纳了每一个外来的人,也以同样的姿态和表情接纳了帕斯卡一家。

这个时候,帕斯卡只有8岁。

不久,帕斯卡就参加了在巴黎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活动。

这个时候的帕斯卡,无论是年纪、资历都是非常浅的,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但是,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天才少年,是个攀登数学尖端的希望之星。

1639年,帕斯卡16岁了。

小时候对数学、对科学的迷恋丝毫没有随着成长而减弱,这个翩翩少年变得更加聪慧睿智,也更加勤奋好学。

帕斯卡常常挑灯夜读,废寝忘食。

概率统计简史:分赌本问题与概率论的起源

概率统计简史:分赌本问题与概率论的起源

概率统计简史:分赌本问题与概率论的起源概率统计简史(1):分赌本问题与概率论的起源帕斯卡费马惠更斯概率论起源于博弈问题。

1654年,职业赌徒德·梅累向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Pascal,1623-1662)提出一个使他苦恼很久的分赌本问题:甲、乙两赌徒赌技相同,各出赌注50法郎,每局中无平局。

他们约定,谁先赢三局则得到全部100法郎的赌本。

当甲赢了两局,乙赢了一局时,因故要中止赌博。

现问这100法郎如何分才算公平?帕斯卡与另一位法国数学家费马(Fermat, 1601~1665)在一系列通信中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事实上,很容易设想出以下两种分法:(1)甲得100·(1/2) 法郎,乙得100·(1/2) 法郎;(2)甲得100·(2/3) 法郎,乙得100·(1/3) 法郎。

第一种分法考虑到甲、乙两人赌技相同,就平均分配,没有照顾到甲已经比乙多赢一局这一个现实,对甲显然是不公平的。

第二种分法不但照顾到了“甲乙赌技相同”这一前提,还尊重了已经进行的三局比赛结果,当然更公平一些。

但是,第二种分法还是没有考虑到如果继续比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形,即没有照顾两人在现有基础上对比赛结果的一种期待。

那么,这更合理的第三种分法又该怎样分呢?试想,假如能继续比下去的话,至多再有两局必可结束。

若接下来的第四局甲胜(概率为1/2),则甲赢得所有赌注;若乙胜,还要再比第五局,当且仅当甲胜这一局时,甲赢得所有赌注(这两局出现此种情形的概率为(1/2)·(1/2)=1/4)。

若设甲的最终所得为X ,则P(X=100)=1/2+1/4=3/4于是,X的分布律为从而甲的“期望” 所得应为0·(1/4)+100·(3/4)=75 法郎;乙的“期望”所得应为100-75=25法郎。

这种方法照顾到了已赌结果,又包括了再赌下去的一种“期望”,它自然比前两种方法都更为合理,使甲乙双方都乐于接受。

数学名人小故事40字左右

数学名人小故事40字左右

数学名人小故事40字左右第1篇:德国数学家康托是集合论的创始者,1845年3 月3日生于圣彼德堡,1918年1月6日卒于哈雷。

康托11岁时移居德国,在德国读中学,1862年17岁时入瑞士苏黎世大学,第二年入柏林大学生,主修数学,1866年曾去格丁根学习一学期。

1867年以数论方面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1869年在哈雷大学通过讲师资格考试,并在该大学任讲师,1872年任副教授,1879年任教授。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之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慌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

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三十岁的康托向神秘的无穷宣战。

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

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

后来几年,康托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论证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在集合论方面创造性的成就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了一些人(包括权威数学家)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是疯子。

来自数学权威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使他心力交悴,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于1918年1 月6日在精神病院去世。

一堂好的数学课,往往会有一个或几个“激趣”点。

“激趣点”往往是一堂课的亮点,也是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的充分展示,因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往往十分讲究。

“名人与数学小故事”正是“激趣点”的最佳素材之一。

如,在对数学习时,“对数源出于指数”,但对数先于指数的产生是数学发展史上的珍闻,教材中通过“阅读与思考”的形式介绍了这个内容。

在教学时除了介绍这个数学教师熟知的故事时,为了体现对数发明的重要及发明人的伟大,还可介绍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梦见纳皮尔的故事,并可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莱蒙托夫的生平传记,同时指出许多数学家本身是文学家、诗人,比如中国的苏步青就曾出版了许多诗集。

数学家帕斯卡的故事

数学家帕斯卡的故事

数学家帕斯卡的故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家帕斯卡的故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儿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帕斯卡(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

他提出一个关于液体压力的定律,后人称为帕斯卡定律。

他建立的直觉主义原则对于后来一些哲学家,如卢梭和伯格森等都有影响。

帕斯卡生于法国奥弗涅的克莱蒙费朗,帕斯卡从小就智力高人一等,12岁时就爱上数学,他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数学家,在其精心地教育下,帕斯卡很小时就精通欧几里得几何,他自己独立地发现出欧几里得的前32条定理,而且顺序也完全准确。

12岁独自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开始师从父亲学习数学。

16岁就参加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法国科学院的前身),17岁时写成数学水平极大的《圆锥截线论》一文,这是他研究德扎尔格关于综合射影几何的经典工作的结果。

笛卡儿坚决不相信17岁的孩子能够写出来这样的书,帕斯卡反过来也不承认笛卡儿的解析几何的价值。

1642年,刚满19岁的他,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机械式计算装置——使用齿轮实行加减运算的计算机,原仅仅想协助他父亲计算税收用,这是他为了减轻父亲计算中的负担,动脑筋想出来的,却所以而闻名于当时,它成为后来的计算机的雏型。

在加法机研制成功之后,帕斯卡认为:人的某些思维过程与机械过程没有差别,所以能够设想用机械模拟人的思维活动。

1646年前帕斯卡一家都信奉天主教。

因为他父亲的一场病,使他同一种更加深奥的宗教信仰方式有所接触,对他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

帕斯卡和数学家费马通信,他们一起解决某一个上流社会的赌徒兼业余哲学家送来的一个问题,他弄不清楚他赌掷三个骰子出现某种组合时为什么老是输钱。

在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奠定了近代概率论的基础。

在他暂短的一生中作出了很多贡献,以在数学及物理学中的贡献。

1646年他为了检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和托里拆利的理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在能俯视巴黎的克莱蒙费朗的山顶上反复地实行了大气压的实验,为流体动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数学小故事

数学小故事

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故事(精选18篇)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数学小故事篇1法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为什么,还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帕斯卡在厨房外边玩,听到厨师把盘子弄得丁丁当当地响。

这声音引起了帕斯卡的注意。

他想,要是敲打发出声音的话,为何刀一离开盘子以后,声音不马上消失呢?他就自己做实验。

他发现盘子被敲打以后,声音不断,但是只要用手一按盘子边,声音就立刻停止。

帕斯卡高兴地发现,原来声音最要紧的是震动,不是敲打。

打击停止了,只要震动不停止,还能发出声音来。

这样,帕斯卡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震动原理,开始了科学的探索。

他能够在16岁就发表数学论文,22岁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机械计算机,24岁完成著名的真空试验,这些都是跟他从小爱动脑筋分不开的。

数学小故事篇2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数学小故事篇3小朋友,你们听说过维纳这个名字吗?诺伯特·维纳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如今被广泛应用的数学分支信息论、控制论都是由他奠定基础的。

维纳有着非常高的天资。

据说,他三岁就能读会写,七岁时就能阅读和理解著名诗人和科学家高深的著作。

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才14岁,过了几年,他又获得了世界闻名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概率论起源

概率论起源

说起概率论起源的故事,就要提到法国的两个数学家。

一个叫做帕斯卡,一个叫做费马。

帕斯卡是17世纪有名的“神童”数学家。

费马是一位业余的大数学家,许多故事都与他有关。

帕斯卡认识的朋友中有两个是赌徒。

1651年,法国一位贵族梅累向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分赌注”问题。

这两个赌徒说,他俩下赌金之后,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获得全部赌金。

赌了半天,A赢了4局,B赢了3局,时间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

那么,这个钱应该怎么分?是不是把钱分成7份,赢了4局的就拿4份,赢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为最早说的是满5局,而谁也没达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这两种分法都不对。

正确的答案是:赢了4局的拿这个钱的3/4,赢了3局的拿这个钱的1/4。

为什么呢?假定他们俩再赌一局,或者A赢,或者B赢。

若是A赢满了5局,钱应该全归他;A如果输了,即A、B各赢4局,这个钱应该对半分。

现在,A赢、输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钱应该是1/2×1+1/2×1/2=3/4,当然,B就应该得1/4。

这个问题可把他难住了,他苦苦思考了两三年,到1654年才算有了点眉目。

于是他写信给的好友费马,两人讨论结果,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梅累的分法是对的,他应得64个金币的,赌友应得64金币的。

通过这次讨论,开始形成了概率论当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数学期望。

在上述问题中,数学期望是一个平均值,就是对将来不确定的钱今天应该怎么算,这就要用A赢输的概率1/2去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钱,再把它们加起来。

概率论从此就发展起来,今天已经成为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

这时有位荷兰的数学家惠更斯在巴黎听到这件新闻,也参加了他们的讨论。

讨论结果,惠更斯把它写成一本书叫《论赌博中的计算》(1657年),这就是概率论最早的一部著作。

概率论现在已经成了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科学技术各领域里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概率论进一步的发展帕斯卡、费马和惠更斯以来,第一个对概率论给予认真注意的是雅各布•伯努利。

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3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3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第一篇:费马的最后定理费马(Pierre de Fermat)是一位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他是现代数论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就是费马最后定理,这个定理曾经困扰数学界长达数百年。

费马最后定理的内容是:对于任意大于2的正整数n,方程x^n + y^n = z^n没有正整数解。

这个定理被数学家们称为“天才之间的谜题”,因为它的证明一直没有被发现。

弗拉代(Andrew Wiles)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通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找到了这个定理的证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证明费马最后定理的人。

在费马时代,数学界的证明方法还比较简单,但是费马想要证明这个定理却非常困难。

他曾在一份日记中写下:“我确信我已经找到了这个证明,但是这份纸不够大,无法容纳证明过程”。

到了19世纪,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都试图证明这个定理,但是他们一直未能成功。

弗拉代的成功证明费马最后定理让数学史再一次发生了重大历史事件,这证明了科学家们的探索和坚持可以克服各种困难,突破无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篇:图灵的机器艾伦·图灵(Alan Turing)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

他最出名的成就之一是发明了图灵机,这是一个通用的计算机模型,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的直接祖先。

20世纪40年代,图灵主持了英国政府的一个项目,目标是破解纳粹德国的加密电报。

他和他的团队破译了德国的Enigma密码机,这使得英国能够监视德国的行动并成功打击了许多不利于盟军的计划。

除了密码学,图灵还涉及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他描述了一个思考机器的想法,并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机器是否能像一个人一样思考。

” 这个问题一直被人们讨论,也激发了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

在他的短暂的生命中,图灵对数学、密码和计算机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纯数学领域,包括在技术和社会上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数学史话之伟大而又不幸的天才帕斯卡

数学史话之伟大而又不幸的天才帕斯卡

数学史话之伟大而又不幸的天才帕斯卡与笛卡尔和费马同时代的还有这么一位天才,他因为压强单位而被我们广为熟知,不过物理只是他成就的一小部分,数学才是他真正有大建树的方向,然而他真正为外人熟知的是他的两部文学作品《思想录》和《路易斯·德·蒙塔尔特致他的一个外省朋友的信》,着重展示了他在宗教方面的奇才。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帕斯卡。

帕斯卡布莱士·帕斯卡于1623年6月19日出生于法国多姆山省,据说他在12岁的时候,突发奇想要了解几何是怎么回事,他的父亲简单给他描述了一下。

于是少年帕斯卡开始钻研几何,没多久,他就完全依靠自己的创造力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两个直角,这正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第三十二题。

这个成就让他爹老泪纵横,认定自己的儿子是个数学家,于是给了他一本《几何原本》(像不像我们很多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有一点点的优点的时候,立即各种相关作业就来了),帕斯卡很快就把《几何原本》作为一种娱乐读完了。

到了16岁的时候,他已经证明了整个几何学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帕斯卡定理。

即圆锥曲线内接六边形(包括退化的六边形)其三对边的交点共线,它是射影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

于是,围绕这个重要的定理,帕斯卡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著作《论圆锥曲线》,在这部著作中,有不少于400个圆锥曲线的命题被系统地当做推论演绎了出来。

帕斯卡定理在19-23岁期间,帕斯卡在帮助父亲做税务计算工作时发明了加法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

但是随后,帕斯卡陷入了狂热的宗教追求中,同时他的身体开始变得糟糕。

虽然帕斯卡在这时还完成了托里拆利关于大气压的实验,并且发现了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现象,但是他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宗教研究中去了。

一直到1658年,帕斯卡35岁的时候,在忍受着牙痛的剧烈折磨中,帕斯卡只能通过思考数学问题来忘却令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于是他开始思考摆线问题。

一连8天,他全神贯注于摆线的几何学问题,并且成功地解决了许多与它相关的重要问题:得出了不同曲线面积和重心的一般求法,还计算了三角函数和正切的积分,并最早引入了椭圆积分。

费马大定理的故事

费马大定理的故事

费马大定理的故事彼埃尔.德.费马(1601-1665)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业余数学家,他的名字频繁地与数论联系在一起,可是他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所以他的同代人更多地了解他是从他的有关坐标几何(费马独立于笛卡尔发明了坐标几何),无穷小演算(牛顿和莱布尼茨使之硕果累累)和概率论(本质上是费马和帕斯卡共同创立的)的研究中得出的.费马并不是一位专业数学家,他的职业是律师兼土伦地方法院的法官.费马登上法学职位后开始了业余数学研究;虽然他未受过正规的数学训练,但他很快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他未养成发表成果的习惯,事实上在其整个数学生涯中,他未发表过任何东西.另一方面,费马保持了跟同时代的最活跃和最权威的数学家之间的广泛的通信联系.在那个由数学巨人组成的世界里,有笛沙格,笛卡尔,帕斯卡,沃利斯和雅克.贝努里,而这位仅以数学为业余爱好的法国人能和他们中任何一位相媲美.著名的费马大定理的生长道路即漫长又有趣.1453年,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攻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陷落了.拜占庭的学者纷纷逃向西方,也带去了希腊学者的手稿,其中就有刁番都的<<算术>>.这本书一直流传到今天,但在1621年前几乎无人去读他.这一年,克罗德.巴舍按照希腊原文重新出版了这本书,并附有拉丁译文,注释和评论.这才使欧洲数学家注意到这本书,似乎费马就是读了这本书才对数论开始感兴趣的. 在读<<算术>>时,费马喜欢在页边空白处写一些简要的注记.在卷II刁番都问题8旁边的空白处,原问题是"给定一个平方数,将其写成其他两个平方数之和",费马写道:"另一方面,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将一个四次幂写成两个四次幂之和.一般地,对于任何一个数,其幂大于2,就不可能写成同次幂的另外两个数之和.对此命题我得到了一个真正奇妙的证明,可惜空白太小无法写下来."用代数术语表达,刁番都问题是想求出方程:x2+y2=z2的有理数解,这已经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得到:x=2mn,y=m2-n2,z=m2+n2而费马在页边的注解断言,若n是大于2的自然数,则方程x n+y n=z n不存在有理数解.这就是我们今天称为费马大定理的由来.尽管在普通人的心目中,相信费马真的找到了一个奇妙的证明,但他毕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17世纪的一位业余数学爱好者证明了一个结果,他使得其后350年间的数学家起来为之奋斗了,然而却劳而无功.他的问题是如此简明,因而这个故事更富有感染力.而且永远存在费马是正确的可能性. 从费马的另一处注解中,数学史家发现了费马唯一具体的对于n=4的情形做的证明,在这个证明中,费马发明了一种"无穷递降法",他利用了整数边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不可能是平方数的结论,假设方程:x4+y4=z4有一组有理解,令a=x4,b=2x2z2,c=z4+x4,d=y2xz.反复利用熟知的恒等式:(s+t)2=s2+2st+t2得到:a2+b2=(z4-x4)2+4x4z4=z8-2x4z4+x8+4x4z4=(z4+x4)2=c2.并且有:ab/2=y42x2z2=(y2xz)2=d2于是,a2+b2=c2,并且ab/2=d2.但是这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n=4时有解是错误的.对于n=3的情形,后来的欧拉在1753年用了一种有缺陷的方法证明了这个命题.他使用了一种"新数",即形如a+b√-3的数系,这个数系在许多方面与整数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构成一个数环.但他并不具备整数的全部性质,欧拉证明中用到的最要紧的性质是唯一因子分解定理,对于a+b√-3数系,这个定理碰巧也成立,所以欧拉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换成别的形式比如a+b√-5,则唯一因子分解定理就不成立了.关于对于什么样的数系唯一因子分解定理成立的理论叫做示性类理论.接着,1825年,20岁的狄利赫莱和70岁的勒让德同时证明了n=5.1832年,法国杰出的女数学家索非.热尔曼证明:若p是奇素数并使得2p+1也是素数,则费马大定理成立.1839年,拉梅证明了n=7.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德国数学家E.库莫尔,1847年,他证明了对于小于100的除了37,59和67这三个所谓非正则素数以外,费马大定理成立.在这一证明过程中,库莫尔的最重要贡献不在于费马大定理本身,而是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概念-----理想数,这是一种特别有用的涉及范围极广的概念,他将引出一个更一般的概念------理想,以及整个新的数学分支-----理想论,后者的基本原理现在已经成为大学一般数学系学生的必修课.1983年,29岁的德国数学家G.法尔廷斯证明了一个结论:对于每一个大于2的指数n,费马方程x n+y n=z n至多有有限多个解.这一证明使他赢得了1986年的菲尔兹奖.他把存在无穷多个解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多只可能有有限多个解,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是,费马大定理被彻底征服的途径一定会使涉及到这一领域的所有前人出乎意外,最后的攻坚路线跟费马本人,欧拉和库莫尔等人的完全不同,他是现代数学诸多分支(椭圆曲线论,模形式理论,伽罗华表示理论,等等)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武器是椭圆曲线和模形式理论.在50年代,日本数学家谷山丰和志村五郎提出一个猜想:有理数域上的每条椭圆曲线都有同构的模形式存在(今天我们一般称之为谷山-志村猜想).所谓椭圆曲线是由椭圆积分衍化而来的,他是如下形式的三次曲线:y2=Ax3+Bx2+Cx+D而模形式是解析数论中研究的一种函数的运算(模函数是满足某种线性变换的复变函数,而摸形式是处处全纯的摸函数运算,全纯是指函数的摸是有限的).而通过相似的格,可以将椭圆曲线与摸形式联系在一起.从60年代开始,有人将费马方程x n+y n=z n和形如y2=x(x+A)(x+B) (1)的椭圆曲线相联系,最初的着眼点是利用跟费马大定理有关的结论来证明与椭圆曲线有关的结论.1984年秋,G.弗赖在两者的联系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参加了在德国黑森州奥波沃尔法赫小城举行的一次数学讨论会上演说中提出:假定费马大定理不成立,即存在一组非零整数a,b,c使得a n+b n=c n (n>2),那么用这组解构造出的形如(1)的椭圆曲线(在(1)中令A=a n ,B=-b n ,现在称这类椭圆曲线为弗赖曲线),不可能是摸形式.而这与谷山-志村猜想矛盾.如果弗赖的结论和谷山-志村猜想都得到证明是正确的,根据反证法的逻辑可知,"假定费马大定理不成立"是错的,因而导出费马大定理正确.可惜弗赖本人未能证明自己的论断;但是在1986年,K.里贝特按照美国数学家J.P.赛尔的思想证明了弗赖的论断.于是,证明费马大定理的工作归结为去证明谷山-志村猜想.当时的数学家们普遍认为,要证明谷山-志村猜想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年轻的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对这种看法不以为然,他立即集中全部精力去证明这个猜想.经过7年的艰苦奋斗,怀尔斯于1993年6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举行的数学讨论会上,报告了他对如下结论的证明:对于有理数域上的一大类椭圆曲线(用专业术语称为半稳定的椭圆曲线),谷山-志村猜想成立.由于弗赖曲线恰好属于半稳定的椭圆曲线的范围,因此费马大定理自然地成为怀尔斯的推论.据称怀尔斯的证明长达200页.按照数学界的习惯,他的证明在得到确认之前,必须经过其他有关数学家的详细审查,尽管当时许多人相信怀尔斯的证明是经得起推敲的.好事多磨,事情并未就此了结.有关怀尔斯的证明中存在漏洞的传闻不胫而走.1993年12月4日,怀尔斯给他的同行们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承认他的证明中确有漏洞.数学家对待证明的态度是十分严肃的,不容半点含糊.1994年10月25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K.鲁宾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数学界的朋友发出了谨慎而乐观的消息:"今天早上,有两篇论文已经发表,他们是:"椭圆模曲线和费马大定理",作者是安德鲁.怀尔斯;"某些赫克代数的环论性质",作者是R.泰勒和安德鲁.怀尔斯.第一篇是一篇长文,...他宣布了费马大定理的一个证明,而这个证明中关键的一步依赖于第二篇短文...."1995年7月号的"美国数学会通告"上发表了G.法尔廷斯的文章,题为"R.泰勒和A.怀尔斯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他开宗明义,以肯定的语调宣称:"在本文题目中所提到的猜想于1994年9月终于被完整地证明了."至此,人们相信那个搅扰了数学家300多年的著名的猜想真正成为了一条定理!虽然费马大定理已经被证明了,但是也引起我们深入的哲学思考,怀尔斯是用归纳法来证明谷山-志村猜想的,即对于椭圆曲线的E-序列,对应着模形式的M-序列,并且应用了数学中高深的群论思想.那么我们要想,当年费马写在刁番都<<算术>>的空白处的"奇妙的证明"到底存在吗?无独有偶,我国的一位学者蒋春喧在怀尔斯之前就已经用初等数学的方法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并且得到了我国数论专家乐茂华和美国科学家桑蒂利的支持,想必不会是没有根据的错误论证.我们假设是正确的,那么这是否就是费马本人想到的那种"奇妙的证明"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关注事态的发展,拭目以待最后的结果了.我至今还未找到我国学者蒋春喧的有关费马大定理的简单证明.等我找到之后会写完本篇文章,如果那位网友能帮助我找到,我将不胜感激,谢谢.获奖和评论1995-96年度数学沃尔夫(Wolf)奖由怀尔斯和朗兰兹(Robert P. Langlands)分享,于1996年3月24日在耶路撒冷由以色列总统魏兹曼颁发,奖金十万美元.沃尔夫基金会称,怀尔斯得奖是“由于对数论及相关领域的壮观贡献,由于在若干基本猜想上得到的巨大进展,由于解决了费尔马大定理". 美国数学会的报道说, 怀尔斯引入深刻的奇异的方法, 对于数论中一些长期未决的基本问题的解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 BSD猜想, 伊瓦萨瓦(Iwasawa)理论主猜想, 和谷山丰-志村五郎(Taniyama-Shimura)猜想. 他的工作的顶峰是对令人称颂的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 此定理塑造了过去两个世纪大多数论的形态. 朗兰兹是60岁的著名数学家,他的“朗兰兹猜想"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沃尔夫数学奖的历届得主都是极负盛名的数学家,如盖尔丰德,西格尔,韦伊,嘉当,陈省身,小平邦彦等. 该奖是国际上极有影响的大奖,由沃尔夫捐款在1978年设立. 也有化学,医药,农业,和艺术奖.(沃尔夫原居德国,一战前移居古巴,1961年起任古巴驻以色列大使,后留居以色列.与德国专门为费马大定理而设的沃尔夫斯克尔奖无关.).怀尔斯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奖”被宣布是奖励“他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这是他发明了一种美丽的战略,证明了志村五郎-谷山丰猜想的一大部分才完成的;也是奖励他在追求自已的思想实现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技巧力量". 此奖是在1988年为纪念美国数学会一百周年设立的, 奖金五千美元,奖给近十年内发表的杰出数学研究. 以前的得主是朗兰兹(1989)和麦克费尔逊(1993).美国数学会在上述得奖报道中,刊登了怀尔斯过去的导师剑桥大学的蔻茨(J. Coates)的评论文章. 文章说: 怀尔斯在牛津大学毕业后, 于1974-75学年度到剑桥."他的天才很快被斯文哪尔敦--戴尔(Swinnerton-Dyer)注意到. 他因管理剑桥大学太忙, 不能作怀尔斯的研究生导师,对这我很高兴. 结果当怀尔斯1975夏开始科研时,我非常幸运地得以能指导他的数学研究第一步"."我们最后得以证明平行于伊瓦撒瓦的结果",证明了BSD猜想的秩零特殊情况."我很快认识到他具有两个显著的数学禀赋,我相信这在他以后的全部数学生涯中都起了关键的作用.第一,他优先于一切地要去证明困难的具体定理,而不愿去作优美的无所不包的猜想. 第二, 他有惊人的能力去吸收大量的极高深极抽象的机制, 并在脚踏实地的问题中贯彻直到得出巨大的成果".到1980年代中期, 怀尔斯"对于伊瓦撒瓦理论主猜想和关于希尔波特模形式的伽罗华表示的研究贡献, 已经使他成为过去150年以来对代数数论作出渊深贡献的极少数优秀数学家之一. 但是, 正象我们现在所知道的, 他并没有躺在这些桂冠上休息, 而从1986年夏他又一直默默地工作着, 朝向一个更伟大的目标.""过去35年的代数数论和算术代数几何,大多被猜想所统治, 而少有肯定的定理. 这并不是要贬毁期间证明的许多优美的定理, 只是要指出太常有的情况: 面对着那些大叠大排的猜想, 这些肯定的结果显得太拘谨, 而那些猜想的证明要留作代数数论的长期目标(例如, 椭圆曲线的BSD猜想, 或者阿庭关于他的非阿贝尔L-函数的全纯猜想). 安德鲁·怀尔斯的工作是对这种研究模式的绝妙解毒剂,也是我们时代的最响亮的警示: 我们是能够期望最终解开数论中那些最深奥的神谜的."怀尔斯的生平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1953年4月11日生于英国剑桥.(所以他1993年6月宣布证明时,刚过四十岁生日两个多月.) 1971年入牛津大学莫顿(Merton)学院学习, 1974年获该校学士学位. 同年入剑桥大学柯雷尔(Clare)学院学习, 198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1977至1980年,是柯雷尔学院的“青年研究会员”和哈佛大学的“本杰明·裴尔斯助教授”. 1981年是波恩的“理论数学专门研究院”访问教授,此年稍后,为美国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所”研究员. 1982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该年春是奥赛的巴黎大学访问教授. 作为古根海姆特别研究员,他1985--86年是科学高级研究所(IHES)和高级师范学校(ENS)的访问教授. 1988至90年,是牛津大学皇家学会研究教授. 1994年,他取得现在的普林斯顿大学欧根·黑金斯数学教授职位. 怀尔斯于1989年被选为在伦敦的皇家学会研究员. 1995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数学韶克奖. 同年获费尔马奖,由保罗萨巴提尔大学和马特拉马克尼空间颁发. 1996年获沃尔夫奖,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奖.费马大定理的玩笑很多年以前,一个叫作费马的同志在法院工作,他总是抱这么一本书--丢番图写的《算术》第三册,正如很多年以后一个叫做Jonny的人总是抱着一本Windows NT 宝典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天才的火花并没有熄灭。他还要为物理学作出贡献。他对重力和密闭液体压强的传递等进行一系列重要试验,发现著名的关于液压传递的帕斯卡定律。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做了一个著名实验,测定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水银柱高度为760毫米。帕斯卡进一步把它引申。他建议姐夫彼埃尔带着气压计到家乡附近多姆山上去测量大气压强。他认为,由于高度升高,气压减小,水银柱的高度应该随着下降。后来帕斯卡和妹妹杰克琳在返回巴黎的时侯也做了同样的实验。
在巴黎住的时间不长,全家又回到克莱蒙费朗。家乡清幽的气氛比豪华的巴黎更加吸引人。在家乡,帕斯卡开始创作《思绪录》。这是法国文学史上一部自我暴露和自我剖析的不可多得的杰作。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帕斯卡矛盾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可是他却不自然地压制着这些正当的欲望。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只能到怪诞的詹森教派的教义中去寻求支持。怪不得心理学家说,乖谬的教义和反常的生理现象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孪生兄弟。
这时候父亲已经退休。不久帕斯卡和杰克琳来巴黎和他住在一起。有一次浪迹四方的笛卡儿来帕斯卡家访问。笛卡儿当时是誉满全球的大学者;帕斯卡比他年轻近30岁,但是在科学界也已经头角崭露,蜚声遐迩。他们两人从数学、物理、文学,一直讨论到哲学。临别的时候笛卡儿还真挚地给这位年轻朋友提出不少忠告。他劝帕斯卡学他的样子,每天躺到上午11点钟起床;对于时时给帕斯卡带来烦恼的胃,笛卡儿建议他只喝肉汤,不要吃别的食物。可惜这些健身之道听起来近乎怪诞,帕斯卡没有重视。
帕斯卡并不就此满足。他利用德札尔格所发明的投射法把这个定理进一步推广。设想一只灯泡被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遮住,于是通过小孔射出一束圆锥状的光线。如果取一张纸伸到这束光线中去,那么根据纸片角度的变化,在纸上可以看到光束的边界呈现不同的图形: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这些都是圆锥曲线。帕斯卡发现,上述定理中圆内接六边形的这种性质,如果把圆换成其他的圆锥曲线,例如椭圆,同样是正确的。这在直观上并不难接受。
①杰拉德·德札尔格( 1591-1661)是法国几何学家。他联系建筑工程开创射影几何研究,引入一些新的概念,建立射影几何一系列经典定理。
②罗贝瓦尔( 1602 -1675)是法国数学家,法兰西学院数学教授吉尔·佩尔松的化名,他在面积与弧长计算和求一些曲线切线上得到-系列成果。
一个年刚18岁的孩子成了数字计算机的发明者。
在这以前,小帕斯卡废寝忘食的研究还取得一项重要进展。他发现了几何学中一个非常
优美的定理——帕斯卡定理。好在它的一个特殊情形只用直尺就可以说明,我们在这里把这个定理介绍一下。
设有 和 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在它们上面各任意取三点A、B、C和A’、B’、C’。分别把A和B’、A’和B、B和C’、B’和C、C和A’、C’和A连接起来,就得到三对直线;
布莱斯·帕斯卡钻研几何的事迹,在数学史上传为美谈。一开始,没有任何书本暗示,他证明出一个重要的几何定理: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这一了不起的成就使他大受鼓舞。父亲更是高兴得热泪盈眶。这件事似乎还不够神奇。据姐姐吉尔帕蒂说,布莱斯在看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以前,就独立发现了这本书的前32个定理,甚至连顺序也完全相同。“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两直角”,恰好是《几何原来》的第32个定理。一般认为,布莱斯无疑是独立地发现和证明了《几何原本》的一部分定理,但是吉尔帕蒂的说法可能言过其实,因为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
帕斯卡和费马
这是惊人的,起源于赌博的概率理论,竟会成为人类知识的最重要的对象。
一拉普拉斯
我找到了许许多多极其优美的定理。
——费马
出类拔萃
在法国中南部僻静的克莱蒙费朗城,有一座雅致的白色楼房,四周大树环抱,前面绿草如茵。1623年6月19日,一个婴儿呱呱地哭叫着在这里诞生。他就是法国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布莱斯·帕斯卡。
①射影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图形在射影变换下的不变性质。
②概率论是研究偶然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分支,它可以预测某些系统未来的情况。
原因。因为在费马当学生的时候,他最伟大的工作所属的那些领域的大门还是完全紧闭着的。
1631年5月14日,费马任图卢兹地区咨询委员。同年6月1日,他和母亲的小表妹路易丝·德朗小姐结婚。婚后生有一男二女。儿子后来成为科学遗嘱的执行人。两个女儿先后
在克莱蒙费朗住了两年,全家又来到巴黎。第二年父亲不幸病逝。杰克琳在帕斯卡支持下进了波特罗耶尔的修道院。不久,她作为女修道院的圣职志愿人,不断来动员她哥哥也去波特罗耶尔,搅得帕斯卡心绪不宁,思想斗争异常激烈。1654年11月23日,他独自乘了一辆四驾马车,在巴黎附近的乡间道路上狂奔。在通过纽莱河上一座桥的时候,领头的一匹马突然越过栏杆,跃入河中。幸亏挽绳一下子被绷断,马车仍旧停留在马路上。这一事件引起帕斯卡的强烈震动。他认为能逃脱这场横祸,无疑是神的意志——警告他赶紧在世俗生活上悬崖勒马。他决定皈依詹森教派,并且在贴胸处挂起用羊皮纸做的护身符,以使自己克服淫邪的诱惑,以及时刻记住上帝把他从地狱之门拯救出来的“伟大恩典”。从此他永远摆脱
从下图可以看出,如果在光束和纸片之间插进一块玻璃,在玻璃上画一个“神秘六边形”,当光束穿过玻璃投射到纸面上的时候,出现的就是“神秘六边形”的影子。这影子也是一个“神秘六边形”,因为它的三对对边的交点也在一条直线上。
帕斯卡发现这个有趣的定理那年才16岁。根据德札尔格建议,聪明的帕斯卡环绕这个定理写了两篇论文,把有关圆锥曲线的不下400条定理——其中包括阿波罗尼奥斯和其他前人的成果——用投射法作了系统总结,把它们归纳成少数几条基本定理。论文所涉及的是和过去希腊几何完全不同的全新领域——射影几何①。这里研究的图形,它的线段长短和角度大小,在射影对应下可以不同,但是在射影对应中图形的某些性质仍旧保持不变。例如,把圆换成其他的圆锥曲线,它的内接六边形三对对边的交点共线的性质是始终保持的。可惜这两篇珍贵的文稿从来没有发表,并且旋即失传;其中的一篇只有薄薄8页,题为《圆锥截线论》,于1779年重新找到。
当人类智慧的阳光还不能透过层层迷雾把世界真面目揭开的时候,宗教就有它存在的空间。当生活的道路崎岖坎坷,而人们还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迷信就会乘虚而入。在当时名目繁多的教派中有一个叫詹森派。它由荷兰神学家科尔内留斯·詹森所创。詹森派既不属于天主教,也不是新教。它偏激狂热,蔑视意志自由,鼓吹神力不可反抗。信徒们为表示忠诚,要通过各种方式虐待和折磨自己。十分不幸,好端端的帕斯卡竟迷上了这乖怪离奇的教派。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他体弱多病无疑起了重要作用。限于当时的医学水平,医生们开出的种种处方解除不了帕斯卡的病痛,他只好求助于神。宗教成了他摆脱疾病无情折磨的救命稻草。从23岁起,帕斯卡从数学研究的高峰一步步陷入詹森派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位数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在他短促的生命历程中,从此遭受着病魔和宗教狂的双重折磨。
世俗,虔诚地采到波特罗耶尔,过起清心寡欲的修道者生活。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以前,他对数学所作的最重要的贡献已经完成。他和费马一起创立了概率论②的数学理论。这一成就使他在数学史上享有不朽的地位。
皮埃尔·费马
和帕斯卡一起创立概率论的费马是帕斯卡家的老朋友,两人有极亲密的友谊,常年保持着书信往来。
费马的一生很平静,没有什么戏剧性的插曲。父亲杜美尼克是位皮革商人,还是法国西南部小城蒙托邦附近小镇皮厄蒙的行政长官。母亲克拉拉·德朗出身于议会律师的家庭。皮埃尔·费马于1601年8月17日诞生于皮厄蒙。他从小在家里接受教育。后来为了担任公职的需要,来到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继续他的学业。他一生安分守己,不爱出头露面。由于缺少一位像帕斯卡的姐姐吉尔帕蒂那样的人来给后代讲述他童年的奇迹,因此除了作为学生,没有别的记载流传下来。当然,从他获得的成就来判断,他在少年时代一定是聪明绝顶并且具有惊人的直觉能力。他在数学特别是数论中出神入化的工作,不能从他的学校教育里去找
进了修道院。1648年,他晋升为图卢兹地方议会的王室律师。1665年1月12日在图卢兹附近的小镇卡德雷斯逝世,享年64岁。
这位诚实正直、一团和气的学者,在数学史上有一则美丽动人的故事,就是他在从事律师工作之余所进行的数学研究。
作为纯粹数学家,牛顿在发明微积分的时候达到了顶峰。这项伟大创造也独立地为莱布尼兹所完成。但是,这样说并不夸张:早在牛顿出世前整整13年,在莱布尼兹呱呱坠地前17年,费马已经形成和应用了微积分的主要概念和方法。他在1637年的手稿《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给出求函数最大最小值和求曲线的切线的方法,也就是微分学的方法。由于他和帕斯卡都求得过前几个自然数m次幂的和,他也就解决了幂函数积分问题。他还把幂指数推广到分数和负数的情况,这就能计算双曲线围成的面积。这说明他掌握了积分的方法。可惜费马在微积分和坐标几何方面的著述都是在他去世以后才由他儿子整理发表的,这不能不削弱他在当时本可以发挥的巨大影响。
事情后来是怎样了结的,说法不一。据说是美丽的杰克琳拯救了她父亲和家庭。有一次主教去看演出,一位年轻女演员的精彩表演使他大为倾倒。唤到面前来一问,原来她是埃利纳的小女儿。主教二话未说,痛快地把旧账一笔勾销,还把埃利纳安排到法国北部城市鲁昂的税务局工作。
课税员的工作相当辛苦。埃利纳常常抱着账本一直计算到深夜。小帕斯卡在旁边默默地观察着父亲的工作,他又一次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才能。他发现一切加减运算都可以用机械来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改进,他终于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实际使用的计算机。这是一台手摇操作的齿轮系统。每个齿轮有10个齿。顺时针方向旋转是加,逆时针方向旋转是减。齿轮每转过10个齿,带动旁边的高阶位的齿轮转一个齿,数字就进了一位。这样,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曾经看到过它的手抄本,还对帕斯卡的外甥谈起过里面的内容。笛卡儿在1640年读过这两篇论文,可是他不相信,这样出色的论文竟会出自一个16岁孩子之手!
双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磨
年轻的帕斯卡为这一连串令人惊羡的成就付出沉重的代价。通宵达旦的工作使他的健康遭到极太损害。从17岁起,他的生活几乎每天都在难忍的病痛中度过。严重消化不良引起钻心的胃痛,把他折磨得汗如雨下。长期的失眠,使漫漫长夜成为可怕的恶魔。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宗教狂热开始感染帕斯卡的家庭。这并不奇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