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日记――小学习作教学的文化突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日记――小学习作教学的文化突围
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子始终没有隐退,表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学生习作成绩的上乘,把小学习作从儿童文化中强行剥离,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儿童八股文”等现象。这使我们的习作教学,面临两难的境地:是坚持应试的习作教学,追求成绩,无视童性,还是关照儿童的生命成长,敬重童性?我们在理想和现实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用儿童文化来关照习作教学,敬重与呼唤童性,让儿童乐于写作,切实提高儿童的习作能力。
纯真是儿童特有的文化品质。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揭开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加思考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文化,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内核。在习作教学中,笔者珍视纯真的童性,敬重儿童的游戏精神,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循环日记活动,引导学生搜集生活素材,丰富生活体验,激发习作兴趣,改善语言表达,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一、循环日记的实践操作模式
杜威在他的教育名篇《儿童与课程》中指出:“儿童的一些活动是他们的力量和兴趣达到顶峰的标志,对于它们就
应用‘趁热打铁’的箴言。关于这些活动,也许是机不可失。这些活动,如果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也许标志着对儿童的整个一生有意的一个转折点;如果忽视了,机会一去,不复再来。”诚如所言,在整个小学阶段,确实存在许多“不复再来”的教育时机,需要我们教师“趁热打铁”。循环日记活动以呼唤儿童纯真的表达方式和开放自由的游戏形式,激发了儿童的兴趣,使他们的表达欲望达到了高点。
1. 循环日记的制度
循环日记是日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以班级内竖排六人为一个循环小组,小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小组中的成员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一般一个周期为六天。六天后,再按此法循环写日记。循环日记的写作内容没有规定,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一个人;可以写校园里的、也可以写家里的、甚至是社会上的事;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诗歌;可以记录现实,也可以想象未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切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通过创设开放、自由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2. 循环日记的内容
学生的循环日记,大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来自每天最真的心理体验,因此,呈现出内容的丰富多彩,情感的真挚细腻:有学生的心灵独白《你误会我了》,有表达感恩情怀
的《我为爷爷捶捶背》,有立足校园文化的《春华秋实悠悠情――记校特级教师言穆安》,有运动会的赛后感言《我赢了》,有来自现实生活的《我最近的烦心事》,还有充满想象色彩的《二十年后的我》……翻看学生的循环日记,教师仿佛走入了儿童美好、纯真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教师不会看到苍白的语言和虚假的心灵,有的是儿童真实的生活、纯洁的情感。在这里,学生展现了一个真切的儿童世界。这里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诗意想象;这里有他们自己的哲学和梦想,有他们的文化。儿童在记录着自己的文化,也在创造着自己的文化。
循环日记因没有固定的题目,也没有固定的要求,所以一切素材全来自儿童的生活,一切语言都来自儿童的心灵,一切感悟皆为儿童精神的真实写照。“言为心声”,素材真了,心真了,言岂能不动人?如今,循环日记成为一个花园,一畦又一畦,葱葱郁郁,它记录着儿童的生活,生长着学生对生活的挚爱,孕育着他们天真烂漫的文化生活。
3. 循环日记的评价
循环日记因其周转性较快,因此教师的批改往往采用简批的方法。为了保护学生刚刚培养起来的习作兴趣,教师在批改时宜采用打分制,持宽容与鼓励的态度,不要吝惜分数。控制在90分以上,好的给100分又何妨呢?如果教师在批改中遇到有些学生有苦闷需要教师排遣、有快乐需要教师分
享时,教师要细心对待,可用书面的形式与之对话,既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引导,也提高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当读到一个学生在与好朋友闹矛盾,内心很苦闷的日记后,教师这样写:“在老师眼里,你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啊!如今,你们为一点小事闹翻了。我看没必要。她也许正等着你主动去和她讲话呢!为了友谊,你主动一些又何妨!”有时,学生在比赛中获胜了,内心喜悦无比。这时,教师顺势写上激励的话:“你的成功说明你是个有实力的人!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当循环日记本下发后,笔者常看到学生急切地打开本子,认真阅读教师批改的分数和话语。由于教师充满激励的评点,学生的习作激情被点燃,他们把写循环日记当作与教师交流、与伙伴分享的机会,更是自身习作水平展现的舞台。这样一来,就能实现让学生从不愿写到乐于写,从不会写到善于写的教学理想。
4. 循环日记的价值观
循环日记是学生自由写作的一种形式。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有些时候他们的想法、做法还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批改时就应该注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曾批阅到一篇名为《我最喜欢的同学》的日记,其结构井然、内容具体,但笔者怎么也不能下笔给她打一个高分。为什么?因为文中充斥网络语言,一些无病呻吟的颓废,以至教师在读她习作中的细节描写时,恍若在读一封情书。对于这样的习作,教
师首先要看到她付出了真情,是认真写的,不能一棍子打死。但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习作价值观的确立会有较大影响。因此,教师要细致地关注童性,悉心地引导童心,让真情保留,让庸俗远离,学生的习作就会如雨后的花蕾,绽放出更为纯洁本真的花朵。
二、循环日记的文化品性思考
循环日记给学生的习作训练提供了一个更为民主与自
由的平台,弥补了课堂习作教学的不足,其隐藏在它背后的文化品性也是值得我们关注。
1. 循环日记里的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核心。从循环日记的循环形式看,它其实就是一种游戏式的习作训练形式。在循环日记中,学生以他们最严肃的态度来进行这场文字的接力游戏。游戏的规则对参与游戏的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游戏的形式也是自由的、开放的。公平与自由正是儿童的游戏精神的核心。循环日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他们在自己的文化构建中通过自由的想象和创造,体验着自由所带来的生命乐趣。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又必然导致一种无功利的态度,能最大限度地尊重童性,表现童心的本真,让他们在享受着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之时,继续着这场自由的文化盛宴。
2. 循环日记实现文化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