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日记――小学习作教学的文化突围
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
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循环日记是小学生写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循环日记教学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如何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1. 提高写作语言的准确性,丰富写作词汇。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词汇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积累和拓展词汇,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表达想法和情感。
2. 培养用语规范、语调优美的习惯。
在循环日记的写作中,语言的流畅度和语气的准确度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练习多种语言形式,使他们的写作能够更加得体、优美。
3. 增强文章写作的整体性。
循环日记的写作需要结构清晰,要点准确,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确保文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文章交代的主题和内容。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 探索新领域。
面对不同的文体,小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写作灵活性。
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学习不同领域的文体写作规律,并不断挑战自己,提高写作能力。
3. 给学生提供写作主题。
给学生提供有趣的题目和话题,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经过多次实践和思考后,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三、加强课外作业的指导1. 给出指定的课外写作作业。
老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单元主题,让他们在课后完成作业,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写作技巧和能力。
2.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个性化指导。
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针对性地给出不同的指导策略,让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将自己的想法变为文字。
3. 进行作业反馈。
老师要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反馈,及时指出他们写作中的问题,并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写作。
总之,循环日记作为小学生写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学时需要加强技巧的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加强课外作业辅导。
这不仅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班级循环日记班级管理的突破口
循环日记——班级管理的突破口在我担任了六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以后,就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
在批阅周记时,我发现学生很喜欢把班级发生的事、自己的学习困难和成长中的困惑等写在里面。
从他们的周记中,我了解到班级的许多事情。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在班中开展循环日记活动,以日记为突破口来管理班级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收到了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始,我们的班级循环日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单一,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每天由一个同学负责,将班里一天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
后来在实践当中,我们又不断摸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的循环日记。
1、班级管理循环日记刚开始,我们只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班级纪律方面的状况。
一段时间后,全班学生根据学号顺序担任值日班长,轮流记录。
班级日记的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除了纪律以外,还包括学生每天的学习、出勤、纪律、卫生情况及好人好事等。
结合班级循环日记的写作,我可以有效地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1)结合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
根据班级日记所反映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班会主题,这样既可以突出班会的针对性,又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一次,王林在班级日记中写道:“每天做完操,我都会去‘抢救'我的作业本……”原来,发作业本时,有些同学抢着发。
他们不是逐一放到每个同学的桌子上,而是向扔飞镖一样扔过去,有的本子就损坏了。
班会上,我拿着班级管理日记说:“我从日记中得知同学们都喜欢帮着课代表发作业本,这很好。
但是,有些同学为了求快,‘改进'了发本子的方法,像练习投飞镖一样扔过去。
请同学们针对这件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还没等我说完,只见几个同学已经低下了头。
短暂的安静后,有几个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种行为不好,虽然省了力气,但容易把本子弄坏,也可能伤着别人。
”……几分钟的讨论后,我知道同学们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做。
试析循环日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循环日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何午玲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47期摘要:循环日记是一种新型写作模式,对于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凸显合作学习价值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此,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循环日记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循环日记;应用策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阅历,所以即使教师花费大量力气,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作文教学理念,采用循环日记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循环日记的概念循环日记具体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轮流写作、互相点评形式开展的一种新型写作模式。
在应用循环日记时,教师可以遵循以下流程:首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要控制在5~7人,每个学习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
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周一到周日组内成员轮流写作日记,日记写作内容及题材都不受限制,但是后一名同学在写作前必须对前一名同学的日记进行阅读、点评,之后依次向后循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循环日记,可以以学生课外创作的原生日记为基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写作的发展轨迹,而这对学生写作兴趣及合作意识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循环日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作用(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循环日记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查看自己的日记不仅可以了解自身写作发展轨迹,增强自己的写作信心,而且可以通过阅读、点评他人的日记,激发自身的写作欲望,实现“被迫写”到“自主写”的转变,而这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调动是极为有利的。
此外,在循环日记写作中,教师的指导重点在于撰写评语,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撰写的评语,可以充分感受教师的支持和关注,非常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循环日记对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课题方案
“循环日记对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一)提出的背景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一个孩子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小学阶段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是一个孩子培养写作兴趣、发展习作能力的最初的重要阶段。
而目前大部分一线的的老师却都面临着作文教学乏味、低效的困境:一方面是学生不善于从周围的生活中观察、发现和思考,提取鲜活、有趣、个性化的习作素材;另一方面是教师也无法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很多学生都是以被动地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去进行写作,完全违背了课程标准中“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思想。
研究的原因:1、教材层面:语文教材中对于习作教学的编排与阅读教学相比,却明显处于薄弱地位,基本上是4:1的比例。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写到六年级,平均两周一次,一个学期写8次作文四年下来习作练习次数仅为64次。
由此可以看出,习作教学的训练实践机会少,且缺少独立、系统的训练体系。
2、教师层面: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常常为教不好作文而苦恼。
每逢备战考试中的习作,教师还是要与学生临时抱佛脚。
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逼学生看作文书、让学生背作文、罚学生抄作文的现象也频频出现。
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后,对于教师来说更是一个灾难,批阅作文的痛苦、指导作文的艰难更是可想而知。
教师本身对于作文教学和批改的兴趣不浓。
3、教学层面:近年来,通过多方面的一些努力,习作教学是有一些积极变化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光从教材的层面来研究,抓住的是本源,动力却依旧有限。
教师改进方法,竭尽所能精心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堂习作课,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能力却依旧落在后头。
而且长期在这种“教”与“学”的习作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对于习作创作的愉悦和幸福感几乎全无,为老师写作文,为家长写作文,最重要的是在为考试写作文。
在此背景下,我们确立了“循环日记对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对作文教学有效的辅助之路,借助“循环日记”这个有效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热情和质量。
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篇・经验交流加强循环目记教学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马丽芳(甘肃省兰卅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二小学,甘肃兰州)摘要:所谓循环日记,就是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然后每一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从每周一到每周四,每天由一位学生完成一篇日记,每周五全班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循环往复,周周不断。
循环日记模式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均能得到培养和提升。
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循环日记策略展开论述,旨在进一步提升循环日记的有效性,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循环日记;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环日记模式下,每一个小组学生都会阅读到其他学生写作的日说,写日记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循环日记模式下,题材内容、表:现方式和篇幅长度均无具体要求,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而且循环:日记模式下,全体学生集体参与,互相传阅和修改、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均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增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性格和个性逐渐趋于稳定平衡,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世界,但是与此同时,这一阶段学生的情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诸如功课方面的问题.与朋友的关系等,时刻困扰着他们,但是他们不再与父母无话不谈,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小情绪和小秘密。
而循环口记模式下,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之间可以展开真诚的交流,学生可以就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发表独到的见解。
可以说,循环日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在同伴之间沟通思想、沟通情感方面的需要。
如学生去动物园的时候,观看了斑马、猴子、熊猫等动物,学生对这些动物有怎样的感知呢?他可以将自己在动物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小组内的其他学生通过阅读日记就能够分享到该学生的动物园心得。
循环日记——提升写作能力的“加速器”
循环日记——提升写作能力的“加速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许利利【摘 要】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循环日记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加速器”。
基于此背景,对激发撰写循环日记的兴趣、丰富撰写循环日记的素材、提升撰写循环日记的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循环日记;写作能力日记是学生接触较多的一类写作体裁,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倒映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入循环日记,通过让分组的学生进行合作写作,共同完成写作任务,来慢慢提升写作技能。
循环日记由于不限定主题、题材和字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写作的能动性,观察生活,反思生活,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以下针对引导学生撰写循环日记帮助他们拓宽视界,激发创造力的策略进行论述。
一、激发撰写循环日记的兴趣循环日记就是让全班学生参与进行写作训练,通常四个人为一组,学生利用每周一至周四的时间进行写作,统一在周五交给教师批阅。
在循环日记模式下,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看到其中的一个组员前面写的日记,小组成员可以对其内容进行评议、交流,并撰写评价,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循环日记通常由教师组织学生制作封面和底面开始,每组学生收到一本日记本后,可以共同商量来设计、制定本组日记本的形象和标题。
学生普遍对这种DIY形式的设计兴趣浓厚,也都积极思考,呈现出的一本本精美的日记本也设计得美轮美奂,一个个构思奇妙的个性标题,如“小时代”“墨香阁”“栀子花开”“彩虹的另一边”也凝聚了组内成员的智慧。
有些学生还发挥特长,在封皮上绘制一些精美的图案,在扉页上标注成员的名单以及座右铭,处处的细节设计都彰显了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心思和热情,这一本本日记本就是他们成长的纪念册。
由于精力有限,通常班级循环日记为每周一篇,虽然数量上有所减少,但是质量上却没有松懈。
学生可以每周阅读四篇风格迥异的文章,并为每一篇文章提出个人的见解和意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练笔的好方法——“循环日记”
练笔的好方法——“循环日记”所谓“循环日记”,就是以组为单位共用一个日记本,小组成员按天“值日”,每天早晨由组长负责收取并检查,保证日记的质量和循环的畅通。
我教的两个班从四年级下期开始写循环日记,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以五(1)班为例,五年级上期共写日记589篇,人均12篇多,阅读、观摩的就更多。
所以,到六年级毕业时,班上没有了拿不起笔、不知道写什么的学生,绝大多数同学能在四十分钟内写出四百字以上(优秀的能达六、七百字)文从字顺的作文,对他们而言,写作已不是难事。
能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循环日记功不可没。
总结以往的经验,笔者认为,写循环日记有如下好处:一、有利于减轻师生的负担每周写一篇日记,对孩子们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不会感到有负担,因此也不会敌视和反感,而且会认真去展示自己。
同时,教师也不需花那么多时间,只需抽半天对日记做简单批改。
这样既减轻了负担,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在写循环日记的过程中,只要组织得好,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就能激发出每个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循环日记”是有“读者”的日记,而这个读者除了老师外还有家长,而更多的是他们自己在交流、欣赏、评价,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兴趣。
轮到自己时,往往是把几天来的见闻和感受浓缩在一则日记里,无形中经历了一个精心构思的过程,从而写得更精、更深,这比那种天天写、有啥写啥的日记更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避免了“流水帐”。
实践证明正是如此。
同学们的循环日记题材、体裁都相当丰富,内容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记载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趣事、怪事,抒发内心感受。
而且不论是从作文质量还是书写的认真程度,都大大超过了其它作业。
三、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循环日记是一个小组按时间分工的“合作事业”,类似田径场上的接力赛,这就必然要求每个队员密切合作,既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及时交接,为此,每人都要明确自己在这条流水线上的位置和职责。
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
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摘要】循环日记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通过循环日记的引导,学生们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首先介绍循环日记的定义和教学方法,然后探讨了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接着分析了循环日记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循环日记教学实践成果。
最后强调了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循环日记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值得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循环日记, 小学生, 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教育意义, 日记写作, 促进作用, 实践成果, 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1. 引言1.1 教育意义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写作能力则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循环日记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通过每天定期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这是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循环日记教学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倾诉内心的烦恼和快乐。
通过日记的记录和反思,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提高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日记写作,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情感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日记写作的重要性日记写作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写日记,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日记写作还能帮助小学生记录成长的足迹,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循环日记应用于常规语文习作的新举措
循环日记应用于常规语文习作的新举措作者:王亚梅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24年第02期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体例和教学风格上都有了新的要求,例如推进大语文教学或者单元群文阅读等。
当前,习作是推进大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无话可说和语言琐碎都是学生习作能力欠缺的表现。
叶圣陶先生穷其一生研究了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学生自能学习的理念。
这一理念传承和沿袭至今,一直对广大教师起着引导性和启发性的作用。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需要为语文教学创造积极优良的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自主习作训练,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被动读到主动读。
学生一旦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并且有了灵活的思维,再结合一定的课堂活动的设计,就能在循环往复中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
这就是笔者引入循环日记作为学生习作能力培养载体的原由。
笔者结合教师在语文组的日常教学的聽评课记录以及常规教学中教师的个人自我反思,发现当前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一些制约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语文素养提升的共性问题。
(一)思想的自能与语言的自能无法高度协调叶圣陶先生的自能学习理念,倡导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地创设习作的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思考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被动的写到自主的思考的写。
学生经过被动到自能的这个过程其实就如同完成了自能写作。
在习作过程中,很多学生能够想到自己要如何来架构写作主题,然而一旦动笔却无法用匹配的语言进行表达,难以写出高质量的习作。
(二)写作的自主意识无法与写作的主题共鸣在教学中,学生的习作自主意识已经形成,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容易在写作主题的外围转圈,无法与主题共鸣。
例如,要写与“吃水不忘挖井人”主题对应的习作——感恩,学生却将对应的语言放在做好人好事方面,无法直击主题,让人感到写作的内容冗长且缺乏内涵,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日常习作训练中缺乏贴近生活的环境构建,且习作的个性化思维训练不到位的结果。
上述共性问题是制约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提升的拦路虎。
“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实验简介
“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实验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首先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阐述了为什么选择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进行实验。
接着详细讲解了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概述、定义和特点,为读者对此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重点介绍了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实验设计和实验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在分析了实验结果,探讨了启示和展望,并对整个实验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应用和效果,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概述,定义,特点,实验设计,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启示,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写作教学方法,它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促进学生对于写作的理解和提升,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写作能力的重视,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逐渐受到关注和研究。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模仿范文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文,对于写作的思考和反思很少。
而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则强调了写作过程中的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写作的要领和技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作、微信写作等新型写作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
对于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实验研究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循环反复的写作实践,学生可以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的写作经验和感悟,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运用循环日记,提高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
使用循环日记,提升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水平长期以来,作文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学生、家长和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
学生害怕写作文,假如双休日老师不布置作文,教室里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家长害怕给孩子辅导作文,常常剥夺孩子的休息时间,把孩子送往各类补习培训班;老师也为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伤脑筋。
一篇作文从指导写作到学生打草稿,然后到老师批阅草稿,再到老师讲评和学生修改、誊写草稿,最后到老师评改打分,一个流程下来,学生要用上四五个课时,老师少则十多个小时,多则几十个小时,而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却难以提升。
对于老师字斟句酌花费无数心血批阅出来的“满篇红”的作文,学生往往只注重分数,很少认真去阅读老师的评语,探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种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批改方式势必导致老师费尽工夫,学生收效甚微。
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正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动相互理解和合作,共同提升写作水平。
”为了贯彻这个精神,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从四年一期起,我班实行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实验。
经过学生一期的自主评改作文的训练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评改的方法,对这种新颖的评改方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为每一篇大作文的评改都需要师生花费很多的时间,所以一期能实行这样的专项训练只有八次。
假如能把这样的训练经常化,那么学生的自主评改水平将较快地提升,学生也将养成自主评改的习惯。
本期期初,我尝试使用循环日记,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水平。
开学的第二周,我们班的“四人行循环日记比赛”就拉开了帷幕。
我首先选出了十八名学生担任日记组长。
接着,那些组长站在讲台上,激动而又兴奋地根据老师的要求挑选本组的组员,场面空前热闹。
我把其他的学生分作了A、B、C三大组,每个组长各从三大组中选出一名同学作为本组组员。
之后,为了便于学生评改,我又按日记组的名单重新编排座位。
语文教学论文:循环日记――作文教学的新模式
循环日记――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日记是最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经常写日记,不但能积累写作的素材,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显得很有意义。
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感觉写日记不再有趣味,老师读起日记也索然无味,作业悄悄地走向了形式化、机械化。
于是我对我们的教学方式有了思考,决定改变一下写日记的策略,尝试着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用接力的形式来写日记。
我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写作基础分成大体均衡的十组,每组的五、六个同学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一周内轮流写一篇日记。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齐心协力的共同体、竞争体,组与组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一小组的日记写得最有新意,最吸引人。
训练一年多来,效果很好,循环日记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了学生感应生活信息,领悟生活哲理的能力,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
一、打开生活的大门,激发写作兴趣生活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习作自然也应该是真实的。
我始终坚持所有“真实的”都比任何“虚假的”珍贵一百倍,因此鼓励学生关心周围,留意生活,观察自然,积极思考,大胆表述。
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
在指导学生写循环日记时,我只要求孩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直抒胸臆,不要过多地考虑文章的章法。
规矩少了,有了生活,自然就能真情流露,并让这一切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吾手写吾心”,作文源头自然就有“活水”来。
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写作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就特别留心注意周围的事物,搜集写作素材。
打开循环日记本,我们会发现循环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书信……语文测验的时间到了,心里又期盼,又害怕,又紧张,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一件大事》;星期天,约上院子里的几个小伙伴,玩了有趣的游戏,一篇《吹泡泡》便诞生了;看到别人穿上了新买的凉鞋,自己也想要一双,便有了《心目中的鞋》;上学路上看见同学打架,写下了《途中》……一个奇怪的梦、一堂有趣的课、一次愉快的旅行、一盆漂亮的花……都成了学生笔下的素材。
“循环日记”与习作教学
“循环日记”与习作教学“循环日记”即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安排一到两名习作小能手和一名“后进生”,同时涵盖善于模仿的学生、选材独辟蹊径的学生等。
每日一名学生写作,教师当日给出等级,再接力给下一名学生。
一周结束,按小组均衡水平评定等级。
“循环日记”的推行,源于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教师的批阅困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批阅完所有作文,但学生的习作水平不同,修改的次数也各不相同。
学生反复修改,教师反复指导,不仅将教师的精力消磨殆尽,学生也被同一主题的不断讲评磨得失去兴趣。
“循环日记”的推行能够有效转变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循环日记”――写出热情青少年对同龄人的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到别人饭桌上摆着什么菜、晚上做了什么梦,大到谁家添置了什么牌子的汽车、放假去哪儿度假,甚至别人对新闻的见解……在循环日记的写作中,不管学生写什么,教师都要尝试从积极的一面来解读。
多姿多彩的生活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也给“观众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他人世界的窗户。
他们读着同龄人的生活,在感受乐趣的同时也渴望把自己的生活、思想展现给别人。
“循环日记”像一张张画卷,记录着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二、“循环日记”――提高写作能力当单元习作训练与轮值的循环日记重复时,学生可以把单元习作写在循环日记上。
未到单元习作训练时,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先行写作,为其他人提供写作范本。
好的习作要全班共同欣赏,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行文结构和选材。
典型问题师生一起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将写作能力欠缺的学生安排在循环中段,既让他们有本可依,也让他们有时间学习和改进。
同等水平的学生基本在同一天写作,同一天展评。
一组“循环日记”结束之后,进行总体讲评。
此时,学生在对比中学习了好的写作方式,积累了优美的句段,提高了审美情趣,可谓水到渠成。
三、“循环日记”――培养集体荣誉感每日的循环日记教师要给出等级。
可以教师自评,也可全班共评。
小组一周一次总评,给予全优组一定的奖励。
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
加强循环日记教学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循环日记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往往对写作缺乏兴趣,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而循环日记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很好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学生们可以记录每天的所思所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的写作主题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让写作变得更加有意义和生动。
通过循环日记教学,学生们在编写日记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形成持续的写作动力。
循环日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会感到紧张和担忧,他们担心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写作时的情绪焦虑。
而通过循环日记教学,学生们可以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记录在日记中,不受评判和打扰。
这样的写作环境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放松地进行写作,建立起自己的写作信心。
循环日记教学会让学生不断看到自己在写作上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进而更加愿意进行写作。
循环日记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循环日记教学,学生们需要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就要求他们时刻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思考。
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而这些观察和思考的成果会被记录在日记中,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思考,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循环日记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循环日记教学的主题很容易让学生找到写作素材,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写作时往往会面临着词汇和语法的困难。
通过日记的写作,学生们可以在书写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规范自己的语法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们可以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言之有物,让自己的写作更加生动传神。
循环日记教学在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循环日记”让习作不再“孤单”
教学篇誗教学创新写日记时间久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消极思想,写来写去总是那么点事情。
所以,我尝试着让学生写“循环日记”。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几个同学一组,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每人轮流写一篇日记,写之前先要对前一位同学的日记进行评价。
如此循环反复,每个月对各组的日记进行互相评价,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日记。
评出的佳作装订成册,可以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的习作从此不再“孤单”了。
一、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要使学生喜欢作文,老师就需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参与。
“循环日记”的实施,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作文能力。
1.主动积累,搜集素材写“循环日记”中,同伴间的互相阅读,互相评赏,互相督促,无形中促使孩子主动捕捉生活中的灵感,书写自己的兴趣爱好,绽放自己的个性特色,以使自己的日记能吸引同伴的眼球。
为此,孩子们平时自然也会多个心眼留意生活,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极搜集写作素材,也会更积极地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素材。
2.主动筛选,自主命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每天记日记,学生会因素材的匮乏,容易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应付。
而每周一次的“循环日记”,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对几天来积累的素材进行筛选、创作。
他们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自己命题的文章,个性、创造性、真情在自由、宽松的习作氛围中尽情流淌,让人耳目一新。
3.主动学习,循序渐进“循环日记”,因几个人合用一个日记本,学生不仅能看到别人的日记,自己的日记也会被别人看到,真正体现了习作“表达和交流”的作用。
交流促进学习,学生在读别人的日记时,会不自觉地去习得同伴的一些好的表达方式、好的语言;学习促进步,尤其是一些后进的学生在同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有改观,语言表达更流畅了,观察、描述更细致了。
一些学生还自提要求,每月在字数上逐渐提升。
显然,循环日记已经促发了他们习作的动力,促发了他们主动求进步的心愿。
二、从封闭习作到开放创作1.习作内容开放“循环日记”以学生丰富的生活为题材,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浓厚的表达兴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使习作天地绚丽多彩。
双减背景下运用循环日记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双减背景下运用循环日记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布时间:2022-11-01T08:19:18.7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3期作者:丰春娇[导读] 随着双减工作的不断推进,丰春娇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第二小学 663400摘要:随着双减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循环日记是近年来在小学语文老师中流行的一种写作教学技巧。
循环日记的优点众多:它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思考和领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觉得循环日记的写作太麻烦,没有了原来的热情,只好敷衍了事。
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本班实际,对循环日记进行了修改。
关键词:小学;循环日记;学生习作能力;有效提高前言我们都知道,写作是不能离开材料的,没有写作材料,文章也就没有了灵魂。
但是,很多同学都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负担。
在写东西的时候,学生总是皱着眉头,不知所措,好半天才憋出一句干巴巴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写。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有利的教学机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找准循环题材,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循环日记写作时,教师要找到写作主题,主动发掘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以兴趣为支撑,为其设计专题,进行观察、体验、写,以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练习循环日记的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设计清晰的主题,比如动物园的游园会,这个主题大家都很熟悉,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且能够随心所欲地记录下来,最关键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产生一种感想。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集体活动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灵感,提高他们的联想能力。
二是重视循环日记的情绪因素,使学生把它当成自己的知己,每天都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委屈、痛苦、赞赏都倾诉出来,把它当成自己的生命伙伴。
通过这两个层面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循环日记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渠道,并把它作为一种很有意思的媒介,投入情感,主动地参与循环日记的写作,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日记――小学习作教学的文化突围
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子始终没有隐退,表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学生习作成绩的上乘,把小学习作从儿童文化中强行剥离,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儿童八股文”等现象。
这使我们的习作教学,面临两难的境地:是坚持应试的习作教学,追求成绩,无视童性,还是关照儿童的生命成长,敬重童性?我们在理想和现实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用儿童文化来关照习作教学,敬重与呼唤童性,让儿童乐于写作,切实提高儿童的习作能力。
纯真是儿童特有的文化品质。
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揭开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加思考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文化,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内核。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珍视纯真的童性,敬重儿童的游戏精神,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循环日记活动,引导学生搜集生活素材,丰富生活体验,激发习作兴趣,改善语言表达,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一、循环日记的实践操作模式
杜威在他的教育名篇《儿童与课程》中指出:“儿童的一些活动是他们的力量和兴趣达到顶峰的标志,对于它们就
应用‘趁热打铁’的箴言。
关于这些活动,也许是机不可失。
这些活动,如果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也许标志着对儿童的整个一生有意的一个转折点;如果忽视了,机会一去,不复再来。
”诚如所言,在整个小学阶段,确实存在许多“不复再来”的教育时机,需要我们教师“趁热打铁”。
循环日记活动以呼唤儿童纯真的表达方式和开放自由的游戏形式,激发了儿童的兴趣,使他们的表达欲望达到了高点。
1. 循环日记的制度
循环日记是日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以班级内竖排六人为一个循环小组,小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
小组中的成员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
一般一个周期为六天。
六天后,再按此法循环写日记。
循环日记的写作内容没有规定,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一个人;可以写校园里的、也可以写家里的、甚至是社会上的事;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诗歌;可以记录现实,也可以想象未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切全由学生自己决定。
这样,通过创设开放、自由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2. 循环日记的内容
学生的循环日记,大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来自每天最真的心理体验,因此,呈现出内容的丰富多彩,情感的真挚细腻:有学生的心灵独白《你误会我了》,有表达感恩情怀
的《我为爷爷捶捶背》,有立足校园文化的《春华秋实悠悠情――记校特级教师言穆安》,有运动会的赛后感言《我赢了》,有来自现实生活的《我最近的烦心事》,还有充满想象色彩的《二十年后的我》……翻看学生的循环日记,教师仿佛走入了儿童美好、纯真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教师不会看到苍白的语言和虚假的心灵,有的是儿童真实的生活、纯洁的情感。
在这里,学生展现了一个真切的儿童世界。
这里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诗意想象;这里有他们自己的哲学和梦想,有他们的文化。
儿童在记录着自己的文化,也在创造着自己的文化。
循环日记因没有固定的题目,也没有固定的要求,所以一切素材全来自儿童的生活,一切语言都来自儿童的心灵,一切感悟皆为儿童精神的真实写照。
“言为心声”,素材真了,心真了,言岂能不动人?如今,循环日记成为一个花园,一畦又一畦,葱葱郁郁,它记录着儿童的生活,生长着学生对生活的挚爱,孕育着他们天真烂漫的文化生活。
3. 循环日记的评价
循环日记因其周转性较快,因此教师的批改往往采用简批的方法。
为了保护学生刚刚培养起来的习作兴趣,教师在批改时宜采用打分制,持宽容与鼓励的态度,不要吝惜分数。
控制在90分以上,好的给100分又何妨呢?如果教师在批改中遇到有些学生有苦闷需要教师排遣、有快乐需要教师分
享时,教师要细心对待,可用书面的形式与之对话,既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引导,也提高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当读到一个学生在与好朋友闹矛盾,内心很苦闷的日记后,教师这样写:“在老师眼里,你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啊!如今,你们为一点小事闹翻了。
我看没必要。
她也许正等着你主动去和她讲话呢!为了友谊,你主动一些又何妨!”有时,学生在比赛中获胜了,内心喜悦无比。
这时,教师顺势写上激励的话:“你的成功说明你是个有实力的人!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当循环日记本下发后,笔者常看到学生急切地打开本子,认真阅读教师批改的分数和话语。
由于教师充满激励的评点,学生的习作激情被点燃,他们把写循环日记当作与教师交流、与伙伴分享的机会,更是自身习作水平展现的舞台。
这样一来,就能实现让学生从不愿写到乐于写,从不会写到善于写的教学理想。
4. 循环日记的价值观
循环日记是学生自由写作的一种形式。
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有些时候他们的想法、做法还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
教师在批改时就应该注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曾批阅到一篇名为《我最喜欢的同学》的日记,其结构井然、内容具体,但笔者怎么也不能下笔给她打一个高分。
为什么?因为文中充斥网络语言,一些无病呻吟的颓废,以至教师在读她习作中的细节描写时,恍若在读一封情书。
对于这样的习作,教
师首先要看到她付出了真情,是认真写的,不能一棍子打死。
但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习作价值观的确立会有较大影响。
因此,教师要细致地关注童性,悉心地引导童心,让真情保留,让庸俗远离,学生的习作就会如雨后的花蕾,绽放出更为纯洁本真的花朵。
二、循环日记的文化品性思考
循环日记给学生的习作训练提供了一个更为民主与自
由的平台,弥补了课堂习作教学的不足,其隐藏在它背后的文化品性也是值得我们关注。
1. 循环日记里的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核心。
从循环日记的循环形式看,它其实就是一种游戏式的习作训练形式。
在循环日记中,学生以他们最严肃的态度来进行这场文字的接力游戏。
游戏的规则对参与游戏的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游戏的形式也是自由的、开放的。
公平与自由正是儿童的游戏精神的核心。
循环日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
他们在自己的文化构建中通过自由的想象和创造,体验着自由所带来的生命乐趣。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又必然导致一种无功利的态度,能最大限度地尊重童性,表现童心的本真,让他们在享受着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之时,继续着这场自由的文化盛宴。
2. 循环日记实现文化再造
循环日记是儿童文化的一种再创造。
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一种具有情感性的创造活动。
它既是学生对儿童文化的一种反应,更是学生对儿童文化的一种创造。
这种精神文化因其遵循自由与公平的原则,体现出儿童文化的烂漫、丰富与诗意等特点。
学生在循环日记中这样写道:“晚上,躺在小床上,我觉得很温暖,也很幸福。
因为,被子被妈妈放在太阳底下晒了晒,我闻到了太阳香香的味道,也感受到了妈妈细腻的爱……”太阳有味道吗?成人的理性告诉我们“没有”,而儿童却以其特有的敏感,诗意地表现了他的感受。
这就是童性,也是儿童对文化的一种创生。
循环日记帮助儿童实现了对文化的再造。
3. 循环日记促进文化交流
杜威说:“通过地图,每个新的旅行家可以使自己的旅行从别人的勘探结果中得到帮助,而不必浪费精力和时间,徘徊不前……”如果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旅行家,那么循环日记就是他们绘制的心灵地图。
在循环日记的交流过程中,我们的小小旅行家们能从他人的日记中获得经验,得到启迪。
这种真诚的交流方式令他们受益匪浅:一方面,循环日记促进了学生间的文化共享,为学生创造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
在日记本循环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他人的日记,知晓了他人的生活故事,感受了他人的心灵世界,仿佛自己
的生活中也多了许多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这一过程,实现了学生之间文化的平等交流,也扩大了他们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生活不单有像我这样的,还有像他们那样的许多形态。
同时,学生还能从中学到别人写作中的优点,也能从别人写作的不足之处审视自己的写作能力,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有些学生甚至将自己小组的循环日记以小组的名义放到互联网上的博客中,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
在这样的交互中,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文化也在交流着、拓展着。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还有他们精神世界的成长、儿童文化的生长、学生人格的完满。
同时,习作教学也实现了学科目标向成长目标转化的教学梦想。
另一方面,循环日记促进了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双向交流。
在循环日记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通过批改实现对儿童价值观的健康引导,同时也在儿童自然本真的语言和文字中感受儿童文化的天真烂漫、智慧灵动。
这是儿童文化对成人文化的反哺。
循环日记,以它内隐的文化力量,表达了教师对童性的敬重,体现了教育对儿童的期待。
它唤回了童性,实现了儿童文化对习作教学的一次柔性突围。
(作者单位:无锡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