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胆道蛔虫症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胆道蛔虫病诊断与治疗PPT

胆道蛔虫病诊断与治疗PPT

手术适应症:胆道蛔虫病患者,出现胆道梗阻、胆囊炎、胆管炎等症状 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切开取虫术、胆道镜取虫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胆漏等 术后护理: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胆囊 切除术、胆管切开术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
宣传正确的饮 食卫生习惯, 避免不洁饮食
倡导个人卫生 习惯,保持环
境卫生
定期开展卫生 宣传活动,加 强与公众的互
动与沟通
保持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生冷食 物
定期清洗餐具, 保持餐具清洁
避免食用过期、 变质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
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 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 加强粪便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饮食治疗:调整饮食结构,避 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多吃
蔬菜水果
中医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乌 梅、槟榔等,进行驱虫治疗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蛔虫 处理: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胆道炎、胆囊炎、胆石症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理等
预防措施
提高公众对胆 道蛔虫病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血液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粪便检查:虫卵、虫体等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 内镜检查:胃镜、肠镜等
超声检查:可发现胆道蛔虫病引起 的胆道扩张和胆囊肿大
MRI检查:可发现胆道蛔虫病引起 的胆道扩张和胆囊肿大
CT检查:可发现胆道蛔虫病引起的 胆道扩张和胆囊肿大
胆道造影:可发现胆道蛔虫病引起 的胆道扩张和胆囊肿大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 生食,如生肉、生鱼 等,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饮食均衡。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胆道蛔虫病的治 疗方法及注意事 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02 治疗方法 03 注意事项
PART TWO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用于杀死蛔虫 解痉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用于缓解胆道痉挛 抗菌药: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用于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用于缓解腹痛和发热
过度劳累。
定期体检,及时 发现并治疗胆道
蛔虫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并发症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换衣服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
饮食调理
避免油腻食物: 如油炸食品、肥
肉等Leabharlann 增加蔬菜水果摄 入:如绿叶蔬菜、
苹果、香蕉等
适量摄入蛋白质: 如瘦肉、鸡蛋、 豆制品等
保持饮食规律: 定时定量,避免
暴饮暴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
饮食清淡,避免 油腻、辛辣、刺
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
饮食调整:避免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
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
触感染源
PART THREE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蛔虫卵。 避免食用未煮熟或未清洗干净的食物,特别是生食蔬菜和水果。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蛔虫病。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蛔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讲解模板
手术步骤:
5.术中驱虫 安放T形管前,可将导尿管 放入胆总管远端,并通过壶腹进入十二指 肠,向十二指肠腔注入驱虫药,但不宜向 肠腔内灌入氧气法驱虫,否则会加重术后 腹胀。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手术步骤: 6.胆囊 除非有急性炎症或胆囊已坏死, 不必常规切除胆囊。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彻底清除胆管内的蛔虫,反复冲 洗胆管及肝管,以便去除蛔虫卵,防止术 后形成胆管结石。
有的作者主张如无胆道感染 时,可不必放置T形管而直 接缝合胆总管。但多数人认 为取虫术后Oddi括约肌水肿 痉挛,另外病儿胆道系统多 有感染存在,T形管引流可 降低胆管压力,待胆汁引流 通畅后,可促进胆管的炎症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手术步骤: 速消退,故主张安放T形管的占多数。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适应证: 3.阵发性腹痛转为持续性腹痛,体检时上 腹部肌紧张,临床怀疑胆管穿孔及腹膜炎 时。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适应证: 4.合并重度胆管炎,病儿体温在39℃以上, 黄疸、肝大、上腹部肌紧张、中毒症状严 重,经抗感染治疗不能控制时。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适应证: 5.合并胆道出血或急性胰腺炎时。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手术步骤:
3.切开胆总管取虫 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 分出胆总管,在胆总管下部穿刺,抽出胆 汁后,在穿刺点两侧以2-0丝线缝合两针, 作为牵引线,在两牵引线间纵形切开胆总 管1cm(图12.16.3-3)。吸尽胆汁,用取 虫钳伸入胆总管夹取蛔虫。同时不断按摩 左右肝管。仔细检查左右肝管。有多条蛔 虫同时钻
手术资料:胆道蛔虫症的手术
概述:
胆管炎、胆管出血、穿孔。 蛔虫在胆道内死亡后可形成 结石核心及感染源(图 12.16.3-1)。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附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因蛔虫窜入胆道,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疼痛。

甚则手足厥冷的临床表现,中医称为“蛔厥”。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较男性多见。

主要表现为胃脘及右胁部突然发生剧烈阵发性绞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坐卧不安或床上打滚,间歇期可完全不痛或隐隐泎痛.常伴有剧烈恶心与呕吐。

可吐出胆汁或蛔虫。

病情严重时,可见汗出肢厥,舌淡苔薄,脉沉弦或沉伏.早期无发热现象,黄疸少见,有亦轻微.如继发感染,可引起胆道发炎、胆道出血及肝脓肿等.并有发热、黄疽及血液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诊断要点]①有突然发作的右上腹钻顶样阵发性剧烈疼痛,甚则辗转不安,面包苍白,四肢厥冷。

②剧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③脘腹及右胁部有压痛.④发热、黄疽出现时,血液白细胞增高。

⑤胆汁检查发现虫卵有助于诊断.[病机分析]胆道蛔虫病的发生,多因受寒、发热,驱虫不当、消化不良等冈素。

使人体肠胃功能失调,蛔虫妄动不安,窜入胆道,以致肝气闭郁,胆气不行。

血行不畅,不通别痛.故出现胁腹剧痛,卒然发作,痛引肩背。

进而肝胃气逆,则恶心呕吐,甚则吐出胆汁或蛔虫.痛剧则气机逆乱,出现汗出肢冷之严重症状。

总括其病机,系肝胆郁滞.气机被阻.血行不畅所致。

U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胆道蛔虫病的剧痛是其主要症状,应首先解除。

但是,根除病因,祛驱杀虫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因而在辨证论治中分蛔厥初期和恢复期,分别施治。

1。

蛔厥初期一般为胆道蛔虫病刚发生.以右上腹剧烈疼痛,痛引肩背,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

由于体质及病变情况不尽相同,又有肝胆气郁。

肝胆湿热和脾胃虚寒之不同证候,其治疗亦异。

(1)肝胆气郁:为蛔厥初期最常见的证候,除具有上腹部剧烈疼痛,痛引肩背,恶心呕吐外,证见汗出肢冷,苔薄,脉沉伏或沉弦,为蛔虫阻滞,肝胆气郁所致,治疗原则,疏肝利胆,安蛔定痛.针刺定痛:主要是疏肝理气,利胆安蛔,以达到止痛之目的。

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别名】胆道蛔虫病【概述】胆道蛔虫症(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是寄生于肠道的蛔虫逆行进入胆道而引发的疾病,在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多见,发病率占胆道疾病的8%~12%。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概述患者有典型的蛔虫引起的胆绞痛症状,有肠道蛔虫史,高度怀疑胆道蛔虫,经B超或ERCP、MRCP检查可确立诊断。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痛,向右肩背部放散,出大汗,可突然缓解,此时患者无任何症状。

症状可反复发作。

并发胆管炎症时,则表现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的三联征,蛔虫死于胆道后则裂解分段,蛔虫体成为结石的核心,形成胆管结石,而表现胆系结石的症状。

2.体征蛔虫初进入胆道时,表现右上腹深压痛,并发胆系感染时,有皮肤、巩膜黄染,体温升高,墨菲征阳性,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细胞升高,并发细菌感染的病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于胆管或胆囊内可见双管征象,活虫可见其蠕动。

2.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于乳头处见到下段虫体,于胆管或胆囊内存在条索状边缘光滑的负影,虫体死后可见条状结石。

3.磁共振胆管成像与ERCP表现一致。

【治疗概述】药物治疗确诊为胆道蛔虫后,可用山莨菪碱、阿托口、度冷丁、吗啡等止痛药;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纠正患者因呕吐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促进胆道排虫,如口服50%硫酸镁30ml,3~4/d,同时使用肠道内驱虫药物。

手术治疗对驱虫、取虫无效的患者或并发严重胆道感染、胆囊化脓性炎症、肝脓肿,胆囊、胆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者,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技术内镜下取蛔虫在十二指肠镜下,将取石网篮插入胆管,套取蛔虫,简便易行;对并发胆道感染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放置鼻胆引流管,但此法对胆囊内蛔虫效果不佳。

胆道蛔虫症处理方案

胆道蛔虫症处理方案

胆道蛔虫症处理方案简介胆道蛔虫症是一种由寄生在胆管内的蛔虫引起的疾病。

它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和胆囊炎。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内容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主要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阿替沙星(Albendazole):阿替沙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胆道蛔虫症的药物。

它可以杀死寄生在胆管内的蛔虫,对成人和幼虫都有一定的杀虫作用。

剂量一般为10mg/kg,每天服用2次,共计3天。

2.依托奈唑(Praziquantel):依托奈唑也是常用的治疗胆道蛔虫症的药物之一。

它能够使寄生在胆管内的蛔虫迅速麻痹和致死。

剂量一般为25mg/kg,单次服用。

手术治疗尽管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1.阻塞和梗阻:当胆道蛔虫引起胆管的阻塞和梗阻时,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解决问题。

此时,手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2.严重的胆囊炎:胆道蛔虫引起的严重胆囊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清除胆囊内的蛔虫,并修复炎症引起的损害。

3.并发症:胆道蛔虫症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管炎、胆石症等。

在这些情况下,手术可能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预防措施预防是避免胆道蛔虫症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1.卫生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胆道蛔虫症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公众关于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2.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和水产品,以减少感染胆道蛔虫的风险。

同时,确保饮用的水源安全和卫生。

3.定期驱虫:在寄生虫高发地区,定期进行驱虫是预防和控制胆道蛔虫症的重要措施。

结论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需的。

预防是避免胆道蛔虫症的关键,包括卫生教育、饮食卫生和定期驱虫。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病如何诊断

胆道蛔虫病如何诊断

胆道蛔虫病如何诊断
*导读: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疾病。

蛔虫一般寄生在小肠中、下段,但因寄生环境发生病化,上窜到十二指肠,钻入胆总管时,可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而产生强烈的阵发性绞痛。

进入胆道的蛔虫还可向上钻入肝内胆管,其尸体或虫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蛔虫进入胆道后还可引起胆管、胆囊、肝脏或胰腺炎症、胆道出血、败血症等。

……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疾病。

蛔虫一般寄生在小肠中、下段,但因寄生环境发生病化,上窜到十二指肠,钻入胆总管时,可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而产生强烈的阵发性绞痛。

进入胆道的蛔虫还可向上钻入肝内胆管,其尸体或虫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蛔虫进入胆道后还可引起胆管、胆囊、肝脏或胰腺炎症、胆道出血、败血症等。

突发的剑突下钻顶样绞痛,是胆道蛔虫病的主要症状,病人疼痛难忍,常转展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

绞痛为阵发性,可突然缓解,缓解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缓解期病人无明显痛苦,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有时可吐出蛔虫。

早期病人体温一般不高,合并感染后,可出现畏寒、高热或轻度黄疸,严重者可引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B型超声检查能辅助诊断,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可窥见蛔虫。

本病治疗一般可采用非手术疗法。

应用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
异丙嗪,必要时加以派替啶,并应用中药利胆,及硫酸镁和左旋咪唑、噻嘧啶、枸橼酸哌嗪等驱虫药。

为防治胆道感染,还应选用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

如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并发其他症状,应考虑手术治疗。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胆道蛔虫症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胆道蛔虫症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胆道蛔虫症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常常出现于儿童和青少年中。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右上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等。

本文将介绍胆道蛔虫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症状:胆道蛔虫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右上腹痛。

病人会感到疼痛是突然发生,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一般超过一个小时。

这种疼痛是剧烈而难以忍受的,有时会放射到背部或肩膀。

除此之外,病人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等症状。

诊断:一般情况下,胆道蛔虫症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来进行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出胆道内是否有蛔虫存在,并且可以准确的确定蛔虫所在的位置和数量。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测、CT扫描、MRI等检查来确定病情。

治疗:对于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可以彻底清除胆道内的蛔虫,预防其再次生长,并且还可以防止由于蛔虫阻塞而导致的其他并发症。

手术后,病人需要留在医院接受观察和治疗,直到身体恢复正常。

但是,由于手术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一些医生会选择内窥镜治疗。

内窥镜治疗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清除胆道内的蛔虫,减少手术对身体的影响。

另外,一些病人可能会选择药物治疗。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药物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蛔虫并加速其排出体外。

但是,由于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病人应该向医生咨询。

结论: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危害较大的胆道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在面对可能的病情时,病人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虽然手术治疗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选择治疗的方法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

同时,病人在接受治疗后,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定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观察,以确保身体健康。

儿童胆道蛔虫症的诊疗方案

儿童胆道蛔虫症的诊疗方案

儿童胆道蛔虫症的诊疗方案
蛔虫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可因寄生环境变化,饥饿、发热,驱虫不当,胃肠功能紊乱等,蛔虫上行,并有钻孔习性窜入胆道。

【诊断要点】
(1)病史与症状:剧烈腹痛,持续疼痛,阵发加剧有钻顶痛,体征轻微,剑突下偏右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黄疸。

(2)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粪常规可找到蛔虫卵。

(3)超声:胆囊增大,可见蛔虫影。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是解痉、止痛、驱虫,防治感染及并发症。

(1)解痉、镇痛。

(2)利胆排蛔口服33%硫酸镁、醋或酸味物(乌梅汤)、左旋咪唑,从胃管灌入氧气等。

(3)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

(4)重型并发症者,可进行胆总管切开取虫、引流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处方】
阿托品每次0.03mg/kg,口服,每4~6小时1次。

33%硫酸镁0.5~1ml/kg,口服,每日3次。

左旋咪唑2~3mg/kg,晚间1次顿服(驱蛔虫用)。

或甲苯咪唑200mg,晚间1次顿服(驱蛔虫用)。

氧气每次每岁100~150ml,胃管缓缓灌入(最大量1500ml)(蛔虫多,引起不完全肠梗阻时,用氧气驱虫效果较好)。

【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胆道蛔虫症处理方案

胆道蛔虫症处理方案

胆道蛔虫症处理方案简介胆道蛔虫症是一种由蛔虫寄生在胆道系统引起的疾病。

胆道蛔虫主要通过食物或水源中摄入,进入消化系统,然后通过肠壁穿过进入肝脏和胆囊,最后在胆管内寄生。

胆道蛔虫症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

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胆道感染、胆石症等。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对于胆道蛔虫症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胆道蛔虫症的处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胆道蛔虫症的首选方法,特别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下面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 抗蛔虫药物抗蛔虫药物是用于杀灭或驱除体内寄生虫的药物。

常用的抗蛔虫药物包括: - 咪鲜胺(Praziquantel):按照医生的建议口服药片,剂量根据患者体重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天服用2次,连续服用3天。

- 硫双咪(Albendazole):按照医生的建议口服药片,剂量根据患者体重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天服用2次,连续服用3天。

在服用抗蛔虫药物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2. 辅助药物除了抗蛔虫药物,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辅助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如: - 利胆药物:可以帮助胆道蛔虫排出体外,减轻腹痛和不适感。

常用的利胆药物有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

- 花旗参等中药:中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促进康复。

在使用辅助药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胆道镜取虫、开腹手术取虫等方法。

1. 胆道镜取虫胆道镜取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胆道镜引导,将蛔虫从胆道内取出。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适用于胆道蛔虫较少或单发的情况。

2. 开腹手术取虫对于蛔虫较多或在胆管内形成结节的情况,开腹手术取虫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胆道蛔虫症患者健康教育

胆道蛔虫症患者健康教育

胆道蛔虫症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胆道蛔虫症是指肠道蛔虫上行钻入胆道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

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剑突下方钻顶样绞痛,伴肩部放射痛,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呕出蛔虫。

疼痛可突然平息,又可突然再发。

(二)健康指导
1.术前指导
(1)此病疼痛突发,一旦确诊,可遵医嘱为您进行解痉镇痛治疗,缓解您的不适。

您需配合暂时禁饮禁食。

(2)您需要根据医嘱配合完善相关术前检查,等待手术安排。

(3)得到手术通知后,我们会为您做相关术前准备,如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备血等,请您在术前注意保暖、休息,并在术前晚做好个人卫生。

2.术后指导
(1)术后当日返回病房后要去枕平卧并头偏一侧6小时,24小时后如无异常,可半卧位,并逐步过渡到下床活动。

(2)术后会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及吸氧。

并目有可能会有各种管道,比如尿管、腹腔引流管,可能会有些不适,但这些都是治疗所需,希望能够理解及配合。

(3)术后当日需禁饮禁食,待次日晨医生查房后遵医嘱由清淡
流食逐渐过渡,如由米汤稀饭到面条等,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4)出院半年左右可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但也需要尊循少量多餐。

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的原则,少吃高脂食物,如肥肉、花生、核桃、芝麻等。

(5)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如:不喝生水,蔬菜要洗净者熟,饭前便后洗手等。

了解服用驱虫药物的时间,为清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二、胆道蛔虫病的并发症都有哪些三、怎么预防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
1.1、中西医结合治疗
解痉止痛驱虫排虫:直至粪便虫卵转阴。

消炎利胆:病初可暂不用抗生素,如并发胆道感染则使用抗生素(头孢霉素类,氧氟沙星,甲哨唑)。

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胆道感染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腹痛、呕吐频繁或出现并发症者,应予以禁食、输液、给予维生素,并根据血化学补充有关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的药物。

必要时给予氨基酸、输血、血浆等。

经纤维十二指肠镜,置于圈套器将蛔虫体套住后取出,对嵌顿在十二指肠乳头或钻入胆总管内的蛔虫均可取出。

1.2、手术治疗基本手术方式为胆总管探查、取净肝内外胆管中蛔虫或结石、引流胆管。

2、治疗胆道蛔虫病偏方
[ 药物]贯众90 克,川牛膝10克,云南白药1克。

[用法]前2味药水煎,取药液分4次,每隔 6小时服1次,空腹送服云南白药。

愈后1个月内宜戒房事,并少吃辛辣之品。

[疗效]此方治疗7例,其中儿童3例(用量减半),服10剂肿痛消失;成人4例,服5剂肿痛始退,硬度变软,15剂恢复正常。

3、胆道蛔虫病疾病病因
蛔虫成虫本寄生在小肠中、下段,偶尔进入上消化道。

蛔虫有钻孔的癖好。

因此,进入十二指肠的蛔虫常经胆总管开口钻入胆道。

临床观察注。

胆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

胆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

胆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胆囊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流程。

一、胆囊疾病的诊断。

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和家族史。

重视胆道蛔虫病的规范化治疗

重视胆道蛔虫病的规范化治疗

重视胆道蛔虫病的规范化治疗标签:胆道蛔虫;蛔虫病;治疗胆道蛔虫与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关系密切,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由此而导致的近、远期并发症如感染(胆管炎、肝脓肿、膈下脓肿、胆囊蛔虫病)、胆道狭窄、胆源性胰腺炎等,使病情复杂化,甚至导致胆道残废,治疗棘手。

目前,该病发病率虽有下降,但并非少见,特别在基层医院仍为常见病,尽管胆道外科学专家们曾强调对该病的彻底治疗,时至今日,那种“痛止即愈”、“再痛再治”的观念仍普遍存在。

因此探讨该病的规范化治疗有其现实意义。

1 胆绞痛发作的治疗1.1 使用解痉剂的利弊使用阿托品、654-2等解痉剂治疗胆绞痛,为临床所常见,教科书中亦然。

作者认为使用解痉剂弊多利少,应视为胆绞痛用药的禁忌。

蛔虫寄生于小肠,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环境的改变,蛔虫上窜,且有钻孔的习性,可经Oddi’s括约肌入胆道,此时由于Oddi’s括约肌痉挛,使虫体被卡,这是引起胆绞痛的根本原因[1]。

使用解痉剂,致Oddi’s括约肌松弛,整条虫体完全进入并滞留于胆道,急则梗阻、感染;慢则虫体死亡,尸腐虫化,断脱排出,残存的尸皮、角质层或虫卵致胆流不畅,以此为中心形成结石。

结石、感染、狭窄、梗阻终身为患,治疗棘手。

由此可见解痉剂治疗胆绞痛,有弊无利。

1.2 发作时的治疗主张使用以下方法治疗:①驱虫,使用让虫体麻痹之类的药如驱蛔灵,肠虫清等。

②鼻导管氧气驱虫。

③使用中药“乌梅丸”或食用食醋等方式。

④有条件可行内镜取虫,这是最佳治疗方法。

但因受技术和条件限制,作为常规治疗尚有一段距离。

2 后续疏通胆流治疗胆绞痛发作后,虫体退出或滞留于胆道,无论何种情况,均应予以利胆治疗,以畅通胆流。

原因在于:①由于寄生于小肠之虫体可能带入大量细菌入胆,使无菌胆道變成有菌的胆池,进而导致胆道感染。

利胆药物可使胆流通畅,以净化胆池。

②利胆治疗,增加胆汁流量,使滞留于胆道的虫体随胆汁排出。

利胆药物作者惯用33%硫酸镁、消炎利胆片,清热除湿、利胆退黄之中药亦可使用,时间不应少于2周。

儿科蛔虫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蛔虫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蛔虫病蛔虫又称长虫,状如蚯蚓。

由于进食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虫卵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寄生于小肠,耗伤脏腑气血,吸取精微,故蛔虫病患儿往往面色萎黄无华。

蛔虫在静止状态下,临床无自觉症状;活动时,则可引起脐腹阵痛;如绞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钻进胆囊,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发生危险。

【诊断】1.脐腹周围阵发性疼痛,而检查无明显压痛,痛止后,一切如常,或有排虫史。

2 .面部常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班点(虫斑),巩膜可有蓝点,下唇内侧有散在的白色小颗粒,腹痛时,腹部可触到条索状物,时聚时散。

3 .大便检查可找到蛔虫卵。

4 .上腹剑突偏右处有钻顶样剧烈疼痛及呕吐者,提示有胆道蛔虫病的可能。

脐腹剧痛伴呕吐、便秘、腹部有包块,提示有蛔虫性肠梗阻的可能。

5 .脐腹疼痛伴呕吐,需要和急性阑尾炎鉴别。

后者腹痛偏于右下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伴低热,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都升高。

【治疗】辨证可分蛔虫证和蛔厥证。

治法总以驱虫为主。

若见剧烈疼痛,需先安蛔定痛,然后驱虫。

一、辨证论治1.蛔虫证脐腹疼痛,时作时止,纳少,或吐清涎,夜间磨牙,或见面有虫班,巩膜出现蓝点,苔脉无异常。

此蛔虫内踞、肠胃不和、肝木偏旺所致。

治法:驱蛔杀虫,兼理肠胃。

方药举例:川楝根皮30g,槟榔30g同煎,早晚空腹服,连续3天。

此方有杀虫排便作用。

亦可采用使君子12g,槟榔10g,芜黄、鹤虱、苦楝子各10g,甘草5g煎水服。

2.蛔厥证(即胆道蛔虫),详见外科急腹症篇。

二、中成药乌梅丸每次5g,每日3次。

适用于蛔虫病腹痛呕吐证。

驱蛔丸每次2~3g,每日1次,早晨空腹时服,白糖水送下。

三、简易方药使君子肉(炒熟),每岁每日1~2粒,磨细吞服。

最大剂量不超过20粒,分3次服,连服3天。

服时勿吃热食,防止呃逆。

苦楝根皮,1岁左右24g,2~3岁30g,4~6岁50g,10~14岁60g,水煎分2次服。

有驱虫作用。

槟榔IOg,苦楝皮IOg,使君子肉6g,研碎调成糊状敷脐上。

胆道蛔虫症诊疗指南

胆道蛔虫症诊疗指南

胆道蛔虫症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饮食不当及排蛔虫史。

2.突然发生异常剧烈的右上腹或上腹部钻顶样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吐出蛔虫。

3.发热、寒战、皮肤、巩膜黄疸。

【物理检查】
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

剑突下或右上腹轻微固定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必要时粪便集卵可查到蛔虫卵。

肝功能检查。

2.特殊检查腹部B超、X线钡餐检查、X线胆道造影,必要时行纤维十二指肠镜和ERCP检查。

【诊断要点】
1.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特别是伴有“钻顶样疼痛”,缓解期如正常人。

2.剧痛时伴恶心、呕吐,少数病人有吐蛔虫或大便排出蛔虫。

3.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仅有剑突下和右季肋部压痛。

【鉴别诊断】
1.胆道结石及胆囊炎;
2.急性胰腺炎;
3.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4.急性肠梗阻;
5.肠套叠。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解痉止痛:阿托品、654-2和度冷丁。

(2)排虫驱虫:左旋咪唑、肠虫清、抗虫灵、中医中药。

(3)消炎利胆。

(4)经内镜取虫。

2.手术治疗:
对非手术治疗失败者或出现以下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
(1)胆道大出血者;
(2)胆道坏死、穿孔、腹膜炎者。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胆道内蛔虫彻底清除。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胆道内蛔虫被清除或部分清除。

3.未愈:未达到治愈、好转者。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好转者可出院。

胆总管切开取蛔虫

胆总管切开取蛔虫

胆总管切开取蛔虫
一概述
胆道蛔虫症是蛔虫上行钻入胆道引起的急腹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若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

如果经保守治疗无效
则需要手术治疗。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
1.麻醉方式
全麻。

2.术前准备
术前医生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的沟通,以获得患者的配合。

三适应证
适用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胆道蛔虫症。

四禁忌证
1.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

2.麻醉不耐受者。

五手术步骤
手术大致步骤:
1.取右上腹经腹直肌或肋缘下斜切口。

2.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用生理盐水纱布填塞于网膜孔内。

3.切开胆总管: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前面的腹膜,剥离,可看到胆总管。

在距十二指肠上缘1cm处,常规穿刺,如抽出胆汁,即可确认是胆总管,予以切开。

4.找到并取出蛔虫。

5.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关闭胆总管。

六术后并发症
胆瘘、感染。

七术后护理
定期更换伤口消毒纱布,早期下地活动。

八术后饮食
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

以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而便于消化的食物为主,禁食高油脂食物。

尤其要注意饮食的卫生。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措施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措施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措施
1.非手术治疗
早期效果好。

⑴解痉止痛:体针、耳针、电兴奋疗法等均有效。

可予阿托品0.5~1mg、山莨菪碱5~10mg,一次性肌注或静注,必要时合用度冷丁、异丙嗪、苯巴比妥钠等。

⑵驱虫排虫:乌梅汤(丸)或胆道驱蛔汤加减有较好效果;或用甲苯咪唑200mg顿服,枸橼酸哌哔嗪。

⑶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取虫。

⑷消炎利胆。

⑸对胆道感染、有并发症、呕吐频繁者,应予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上腹绞痛的缓解并不一定是蛔虫由胆道排出,仍需随访观察。

近期复发者常有严重并发症。

2.手术治疗
适于经非手术治疗3~5日无郊,且有恶化者;或有严
重并发症者。

基本术式是胆总管探查、按摩肝脏、取出肝内外蛔虫、引流胆管。

并发坏死性胆囊炎者,可作胆囊造瘘或胆囊切除;胆道出血者,可行肝动脉结扎术。

对并存结石、其它并发症,应予相应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胆道蛔虫症诊疗指南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胆道蛔虫症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饮食不当及排蛔虫史。

2.突然发生异常剧烈的右上腹或上腹部钻顶样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吐出蛔虫。

3.发热、寒战、皮肤、巩膜黄疸。

【物理检查】
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

剑突下或右上腹轻微固定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必要时粪便集卵可查到蛔虫卵。

肝功能检查。

2.特殊检查腹部B超、X线钡餐检查、X线胆道造影,必要时行纤维十二指肠镜和ERCP检查。

【诊断要点】
1.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特别是伴有“钻顶样疼痛”,缓解期如正常人。

2.剧痛时伴恶心、呕吐,少数病人有吐蛔虫或大便排出蛔虫。

3.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仅有剑突下和右季肋部压痛。

【鉴别诊断】
1.胆道结石及胆囊炎;
2.急性胰腺炎;
3.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4.急性肠梗阻;
5.肠套叠。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解痉止痛:阿托品、654-2和度冷丁。

(2)排虫驱虫:左旋咪唑、肠虫清、抗虫灵、中医中药。

(3)消炎利胆。

(4)经内镜取虫。

2.手术治疗:
对非手术治疗失败者或出现以下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
(1)胆道大出血者;
(2)胆道坏死、穿孔、腹膜炎者。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胆道内蛔虫彻底清除。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胆道内蛔虫被清除或部分清除。

3.未愈:未达到治愈、好转者。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好转者可出院。

知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