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明清时期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3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3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2023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XX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开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开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XX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XX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XX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场(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场(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局部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开场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考点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疑难突破 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 1、建国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党和政府历来重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教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 (5)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 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 内形势决定的。
二、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比 较
1、内容: (1)同:主要属于自然科学; (2)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要侧重于实用性,而 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 2、影响: (1)同: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异: ①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对国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在国内,更重要的 是传到国外(欧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疑难突破 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1)中国在汉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帝国, 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明清时期,八股取仕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 的手段,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的 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4)‚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 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两方发达国家。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 很多,但两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五、明清之际的中国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教案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五、明清之际的中国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教案

五、明清之际的中国: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明初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专制皇权;清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文化上承古萌新出现新观念,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批判旧思想与专制制度,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文学艺术繁荣,出现四大小说名著。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

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教学重点和难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海禁【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八、明清(前期)总的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368-1840年)(一)强化君主专制1.明朝:①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

2.清朝:①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负责奏章票拟;②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以制约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集权于皇帝;③雍正帝设军机处,由亲信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由皇帝决策,军机处行文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这种不受约束和监督的绝对君主制度,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的随意性的特点,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 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  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5.大众传媒的发展。

[线索提炼]线索一:从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自守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考点清单命题趋势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西方列强在破坏中国旧的生产方式,催生近代工商业的同时,也把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入了这块古老的大地,与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一起改变着中国传统农耕经济下的社会生活。

尽管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先后有别、均衡不一、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但却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常规考点一、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1)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④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

⑤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中国古代史明清

中国古代史明清

中国古代史明清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涵盖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进行探讨。

一、政治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朝时期,朝廷政治内外部斗争频繁,导致了朝政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

明朝中后期,朝廷逐渐衰落,边患频仍,而清朝于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了新的政权。

在政治制度方面,明朝实行的是皇帝专制制度,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

而清朝则采用了满族统治者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实行宗法制的封建主义国家模式。

两个朝代的政治体制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缺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明朝时期,中国经济繁荣,商业贸易蓬勃发展,丝绸之路的传统贸易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明朝中后期,国际贸易逐渐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冲击,国内经济状况逐渐恶化。

而清朝则在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清朝建立了“长短粮物价及其税役制度”,推行牛羊耕种法,改善了农业生产力;同时,清朝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繁荣。

清朝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明朝时期,社会风气尚重义理,封建礼教严厉。

但随着朝政腐败和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阶级分化也进一步加剧。

而清朝在统治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和宗教政策,以提高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清朝实行“差役制度”,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毕竟,清朝的统治是通过武力征服而来的,对于汉族人民的影响和接受程度也不同。

四、文化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也经历了繁荣和转变。

明朝时期,自然科学、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的传播逐渐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

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形式也蓬勃发展,并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作品和文人。

而清朝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一、中美关系:在当前的多极化趋势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在斗争中合作,在斗争中发展。

(一)近代:1、晚清政府统治时期:(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以攫取侵华特权。

1867年美国单独侵略台湾失败,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剿杀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3)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一战期间及战后,加紧与日本争夺中国。

先是扶植黎元洪,后通过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袁世凯死后,扶植直系、滇系、桂系军阀。

(3)1924――1927年间,参与破坏国民大革命运动。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

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

(2)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3)为取得在华经济优势,首先与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仿效,使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4)随着日本侵华的加深,美对日侵华态度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

4、抗日战争时期:(1)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中国明清历史知识点

中国明清历史知识点

中国明清历史知识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历史时期,这段时间内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

下面是有关中国明清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明朝的建立:明朝是由朱元璋创建的,他在1368年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明朝的政权持续了277年,期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皇帝,如明太祖、明成祖等。

2. 文化繁荣: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明成祖时期是明朝文化的黄金时期。

明成祖推行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末的四大文学家文化,分别是杨升庵、万历特辑、冯梦龙、萨都剌。

3. 探险和海外贸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进行大规模海外贸易和探险的时期之一。

明朝的郑和将军七下西洋,首次使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外交联系,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和贸易范围。

明朝还颁布了禁海令,限制海外贸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后期的阻碍。

4. 科举制度:明朝坚持了科举制度的实施,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为普通人提供了实现社会流动性的机会,使得许多穷苦人家的子弟有机会通过努力学习进入官僚体系,得以改变命运。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廉洁度。

5. 长城的修建:明朝以来,明朝重修长城,以防御北方的蒙古人和其他异族的入侵。

明朝的长城从东北一直延伸到西北,成为中国防御工事的代表。

明朝也因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而陷入财政困境。

6. 清朝的建立:明朝在1644年被满洲人入侵,朱翊钧自杀后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清朝是由满洲人建立的,他们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推行“剃发易服”政策、设立“士绅不重复世”等措施。

其统治期间,中国发生了康乾盛世。

7. 满洲人的八旗制度:清朝以满人为核心,实行了八旗制度。

八旗分为正、副旗,是清军的旗帜和根据地,也是清朝政权的首要标志。

八旗中主要的人物都是满洲贵族,他们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享有特权。

8. 郑成功: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是郑和的后代。

中考历史_【知识专项】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专题五____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考历史_【知识专项】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专题五____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专题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考点聚焦考点1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考点2 史学考点3 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2.古代科技著作(1)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3)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3.古代医学(1)华佗(神医):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创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3)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数学(1)东汉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

(2)祖冲之:南朝著名数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就是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

考点4 文学考点5 艺术考点6 戏剧考点7 建筑1.秦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2.赵州桥: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4.北京城:是明成祖时修建,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今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5.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考点8 宗教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时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之一是张陵,东汉时在民间兴起,尊老子为教主。

考点9 文字演变特别提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拓展提升1.孔子“仁”的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启示?(1)主要内容: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

专题五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及演变历程

专题五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及演变历程

必修Ⅱ教材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三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历程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必修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

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观)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史观)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文明史观)。

如何学习经济史?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

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及表现、经济发展原因、影响四大块。

中国古代经济全貌课标要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实用歌诀自然经济桃花源五大特点在显现耕作技术三方面朝代发明记心间官私两种手工业格局调整三阶段瓷器冶铁技精湛水陆两路往西传古代商业四部曲宋元明清连续变重农锁国两政策迥异时代两重天结构线索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农具铁犁牛耕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区(ou)田法、耕耙耱、复熟法。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水利灌溉(工具、工程)2、代手工业3、古代商业发展简况4、农耕文明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原始社会) (原始末期至商周) (从春秋战国起)2) 土地制度的演进:(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战国以后)基础知识一、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汇总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两个朝代,其中明朝自1368年至1644年,清朝自1644年至1912年。

这两个朝代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和变革。

在高三历史考试中,对于明清时期的知识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梳理,帮助你更好地备考。

一、明朝知识点汇总1. 开国之初:明成祖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首都,在政治上重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六部制度的建立,平定韩林兄弟义军。

2. 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朱棣进行了多次北伐,统一了辽东、陕西和云南。

他还采用汉族官僚来治理蒙元后人,加强中央集权。

3. 明仁宗时期:明仁宗朱高炽采取了“嘉靖新法”,强化了地方官群,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4. 明宪宗时期: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实施了“马市令”,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并推行货币改革。

5.明嘉靖时期:明嘉靖帝朱厚照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限制宦官的权力,同时也实行了“海禁”政策以保护国家经济。

6. 明万历时期:明万历帝朱翊钧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新政,如“去除文官之灾”政策,重视士人才能。

7. 明末农民起义和洪承畴:明末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李自成的大顺军起义和张献忠的大西国,农民起义导致明朝统治的崩溃;洪承畴是明末将领,为了保卫明朝,投降了后金的努尔哈赤。

二、清朝知识点汇总1. 清朝的建立: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后金努尔哈赤改号为清,建立了清朝,首领沈阳为首都。

2. 孝庄文皇后统治:康熙帝泰山出生后,由内务府控制实权,康熙帝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延续明人政策,设立总理衙门-理藩院等,统一了中国的版图。

3. 雍正时期:雍正帝即位后,继续推行各项改革政策,如整顿吏治,推行吏治,简化官员编制。

4. 清朝的对外关系:清朝在对外关系中实行“藩属外交”,通过朝贡制度,建立了一些藩属国家。

5. 乾隆盛世:乾隆帝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如打败了西藏军队,巩固了对西藏的统治;他还继续扩张版图,统一了台湾和新疆。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

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知能提升课Ⅰ“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8页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明清①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等1.货币的发展(1)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天然贝壳。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等充当过货币。

贝类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和计数,因而流通最广。

(2)商周:出现骨贝、铜贝等人造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大,自然海贝无法满足需求。

在商代晚期,出现青铜仿贝(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

铜币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转变。

(3)春秋战国:诸侯各自造币,以青铜为主,也有黄金和白银。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货币形状很多,如铲币(赵)、刀币(齐)、环钱(秦)、蚁鼻钱(楚)等。

(4)秦到唐:统一币制。

圆形方孔式的“秦半两”通行天下,汉代铸“五铢钱”(通行七百多年),唐高祖铸“开元通宝”(之后货币的范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在全国的通行(大宗交易用黄金),结束了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二题型二分析论点论据论证__理清文章脉络了解

统考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二题型二分析论点论据论证__理清文章脉络了解

题型二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论证过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是考试大纲近几年的新增考点,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说理性和逻辑性的概括分析能力,实质上是主要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论据是用以凸显立意而采用的材料,论证则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包括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此类题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1.题干表述明确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

2.选项设置灵活全国卷近两年“论证”类题目考查角度一览2020年2019年一找准论点,理清论据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一)论点一篇文章往往有几个表达论点的句子,其中表明主要见解,能统率全篇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只能统率局部的观点,是文章的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二)论据[跟踪快练]请根据原文信息,判断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原文: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十分轻视文章评点,甚至对它进行严厉批评。

这种偏见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

尽管如此,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尤其是日本,不仅刊刻了许多中国文章评点之作,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从事中国古文的评点,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评点家,如赖山阳、竹添光鸿等。

选项:文中运用日本刊刻并从事中国古代文章评点的事例,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

( )理由:2.原文:“意”是相对于“法”而言的。

后者主要是指人工的因素,人为的约束与规范。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如何看待中西冲突?
首先,西方国家扩张的目的在于进行资本的原始 积累和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开辟商品市场原料产 地,所谓“平等”是不存在的;而追求“平等” 成为列强对华侵略的理由之一。从这一意义上说 中西冲突是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与侵略扩张的矛 盾。 其次,西方国家代表的正在兴起的以基督教文化 为核心的现代工业—商业文明,中国则代表的是 以儒教文化为核心的华夏农耕文明的冲突,因此 中西冲突实际上是两种文明的冲突。中国在冲突 中被迫放弃传统观念和政策,开始接受西方资本
1、原因: (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原因)。 (2)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为巩固统治。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4)面临外来威胁加剧。
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含义: 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 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 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闭关政策影响:它保护了本国的自然经济,使其免遭西方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有一定民族自卫、防范外来侵 略的作用;但这是一种先进经济文化的消极防御政策,从 长远来看,它既不能改变殖民者的侵略本性,又不能限制 侵略者发展自己的力量,只能阻碍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扼杀中国的生机和进取精神,使得中国和 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清政府限制航海业, 导致了航海业的衰落,昔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上的大型船 队遂告绝迹;严重打击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商人和华侨;对 外贸易的主动权和高额利润由外国商人长期把持垄断;极 大危害中国的社会经济,如盛产于福建、安徽的茶叶,出 口必须从内地陆路运输到广州,不准就近海上运输,经过 长途迂回、沿途关卡、层层勒索,不但成本增加,而且运 输期长,茶叶易于变质;闭关政策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 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 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 选C。本题考查历代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皇 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 一。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 的外朝的权力。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 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丞相与皇权的斗争。
答案二:观点——悲歌 理由: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 科技: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思想:思想文化落后。 (4分)(只答出观
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观点——既是繁荣又是悲歌
理由:繁荣的理由参见答案一,悲歌的理由参见答 案二。(7分)(应明确答出“既是繁荣又是悲歌 “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 多得 6 分)
【课堂检测】
1、(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13题)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 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 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选A。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 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皇权专制发 展到顶峰。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
A
探究问题
探究一:当时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 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2016年中考历史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

2016年中考历史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解读考点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1)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协助皇帝分理朝政。

(2)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3)隋文帝首创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

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4)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并在中央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同时,将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5)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相权分给六部。

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从而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

后来,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同时,明太祖还设立锦衣卫,负责监察臣民,明成祖时,又设立东厂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6)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西周开始实施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

(2)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郡国并行”之制名存实亡,地方行政制度复归为郡县制。

此外,两汉政府还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正式的地(3)隋朝时期,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管理。

唐朝时期合并州县。

(4)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05讲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教师用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05讲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教师用书

第五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空定位·通史概览中外历史纲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明太祖废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

后内阁出现,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2)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察分为朝觐考察和京察;(3)明朝后期,乡约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主劝谕;(4)明政府修筑长城,设置军镇,西南设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建立都司,进行管辖;(5)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6)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7)乡约主要宣讲康熙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圣谕广训》,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经济与社会生活】(1)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2)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3)明朝时期,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4)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文化交流与传播】(1)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相继被译介到中国;(2)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到中国;昆曲的发展演变。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熟记4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清单一明清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明清政治制度与统治的加强(1)中央①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

宦官专权,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②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形成奏折制度,雍正年间设立的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6专题五 明清皇家宫殿 园林和陵寝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6专题五 明清皇家宫殿 园林和陵寝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颐和园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物馆” 如图中①②③④所示是园中重要建筑其中最适合居住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①是乐寿堂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 A正确②玉澜堂 B排除③是仁寿殿排除④是德和园排除故选A.2.泰山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佛教、道教、封禅以及世代歌咏、吟咏文化的同为一体结合登山线路格局的变换对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这突出了文化遗产()A. 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B. 范围上的完整性C. 内容上的丰富性D. 影响上的广泛性的同为一体……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可知这体现了泰山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因此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遗产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不是范围上的完整性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化遗产内容上的丰富性 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文化遗产的影响 D项错误故选A3.“开芳宴”图像是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像它包括夫妻对坐宴饮及乐舞两个场面主要是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的和睦与恩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该墓葬装饰图像在北宋晚期后向北和西传播被契丹人和后来的女真人、蒙古人所接受这说明该时期()A. 开芳宴活动受到统治者推崇B. 理学影响到少数民族社会生活C. 不同政权统治者都提倡理学D. 民族关系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4.史实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沉重的徭役结论长城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列关于材料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史实能够证明结论正确B. 结论片面、观点错误C. 依据史实不能得出结论D.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史实奏始皇修筑长城动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沉重的徭役” 体现了秦始皇修筑长城劳民伤财给劳苦大众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但材料给出的结论是“长城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不符合史实叙述结论体现的是长城的历史意义 C项正确史实不能证明结论 A项错误结论表达和材料叙述不是一个角度 B项错误史实不能说明结论 D项错误5.徽派的“三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其中主要用于装饰民居建筑的门楼、门罩、窗楣等被称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的是A. 木雕B. 砖雕C. 竹雕D. 石雕【答案】B【解析】6.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它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帮助()A. ①②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恢宏能够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7.“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形容的是徽派建筑的显著特点下列有关徽派建筑艺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 宏村承志堂门楼上的《唐肃宗宴官图》为徽派木雕艺术的精品B. 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是徽派石雕艺术的代表作C. 徽派民居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显现典雅俊秀之气D. 明代徽雕注重镂空效果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徽派石雕艺术以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最具代表性 B 项符合题意徽派木雕艺术精品《唐肃宗宴官图》在承志堂前厅横梁上不是门楼上 A项错误配以剪纸窗花显现典雅俊秀之气是平遥古城的建筑特点不是傲派民居的特色 C项错误徽派建筑注重镂空效果始于清代不是明代 D项错误8.《韩非子·人主》中说“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两千多年前的秦兵马俑让人深刻感受到了秦始皇震慑的威势充分体现了秦始皇至高无上的权威下列项中最能够反映这一“威势”的是A. 兵马俑坑内的兵马布阵一致面向西方B. 兵马俑都是按照秦军将卒的真实形象塑造的C. 兵马俑的制作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D. 兵马俑严整的队列、肃穆的军阵、完整的编列体系【答案】D【解析】兵马俑严整的队列、肃穆的军阵、完整的编列体系充分体现了奏朝的军事力量从军事方面反映了奏朝的国力强大从中也反映了秦始皇震慑的威势故选D 从兵马俑的朝向、形象是否真实、神态是否通真不是最能反映奏始皇“威势”的都主要依据排除ABC.9.朱子《家礼》开篇卷一就讲到“祠堂” 并说“特著此冠于篇端使览者知所以先立乎” 如图所示皖南古村落宏村的宗族祠堂位于()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10.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倍受关注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屏风上的画像是汉代绘制的并不能说明是孔子的真实相貌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江西开发程度较低出土的200万枚五铢钱并不能说明此地区商仅凭一座真车马陪葬坑和超越列侯丧葬数量规制的编钟无法判断墓主可能是汉朝皇帝故D项错误故选C11.北京故宫既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明、清的权力中心所在众多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在此发生观察北京故宫平面图图中所示地点与其功能对应正确的是A. ①—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B. ②—清朝秘放传位诏书的地方C. ③—清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D. ④—清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①为保和殿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故A项正确②为隆宗门是清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③为养心殿是清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④为乾清宫是清朝秘放传位诏书的地方所以②、③、④与其功能对应均不正确故排除B、C、D项12.据《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记载“明经胡氏本唐裔避难婺源之胡村遂从胡姓……宋元间壬派孙季臣迁黟县之西递铺始为西递始祖”下列关于西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深刻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B. 19世纪初该村落呈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C. 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D. 朱熹所题“孝”字位于该村落的乐叙堂【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所题“孝”字位于西递村落的敬爱堂而非乐叙堂故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递村落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始建于北宋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朝 19世纪初曾呈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深刻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ABC说法正确排除13.皖南古村落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得以遴选的标准为()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杰作②为已消逝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见证③作为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了某个重要阶段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皖南古村落代表的是建筑群而不是艺术成就排除②皖南古村落为消逝的文明提供了见证正确③皖南古村落作为建筑群集中展示了重要的历史阶段正确④皖南古村落可以作为传统人类居住的杰出范例正确14.如图所示是诸暨斯盛居为清代光绪年间富豪斯元儒所建整座建筑以正厅为中轴线八个四合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贯通为主人及四个儿子所居住整个建筑依山面溪而立粉墙青瓦马头墙宅内有砖雕、木雕、石雕具有徽派建筑的典型特点其中“百马图”、“孝子图”等十分精美图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以孝为先的传统儒家思想②男尊女卑的封建等级观念③聚族而居的大家族特色④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人居环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孝子图”说明该建筑体现了以孝为先的儒家思想“整座建筑以正厅为中轴线八个四合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贯通为主人及四个儿子所居住”体现了聚族而居的大家族特征“整个建筑依山面溪而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人居环境 D正确男尊女卑在建筑特征中不能体现排除A、B、C.15.经考古测量秦始皇陵园内墙长1355米、宽580米外围墙长2165米、宽940米墙基厚8米坟丘底下是地宫坟丘西侧有铜车马坑北部有寝殿、便殿和丽山食官建筑遗存如此庞大的建筑彰显了()A.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B. 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大威力C. 秦朝时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D. 新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活力【答案】B【解析】能够建成庞大的建筑﹣﹣秦始皇陵园主要是由于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故B正确A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是由“洞经音乐”、“金音乐”以及丽江本土音乐“白沙细乐”组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三江并流”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孕育了纳西古乐使纳西古乐虽经漫长岁月的流变仍然保持其音乐的原生形态留存至今堪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目前纳西古乐与其他古老民族的传统音乐一样面临现代音乐形态的冲击和自身后继乏人的困境如何保持纳西古乐长盛不衰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纳西古乐被视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答案】①纳西古乐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对于研究中华音乐文化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纳西古乐展现了中华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纳西古乐孕育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其音乐的原生形态得以保持对于展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依据材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堪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可知纳西古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本题可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遗产存在的意义以及纳西古乐的特点进行分析即纳西古乐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对于研究中华音乐文化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纳西古乐展现了中华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纳西古乐孕育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其音乐的原生形态得以保持对于展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17.(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皖南古村落水系的特征并分析其水系独特的原因17.(2)据材料二指出徽州古文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特征利用天然水系建造人工水系原因皖南古村落独特的聚居环境【解析】【答案】特点属于契约文书以土地文书、宗族文书为主徽商兴起徽州古村落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宗族村落【解析】18.(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18.(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和陶俑群塑所反映的制作艺人之精神②秦帝国“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和造成“金字塔”结构的行政系统(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答案】(1)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不搞分封制不搞世袭官僚制度材料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答案】(2)选择阐述① 价值意义突出的普遍价值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精神工匠精神选择闸述② 制度依据军功爵制行政系统郡县制【解析】秦朝时期的兵马俑是中国历史文化直观生动的体现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体现了秦朝时期的工匠精神秦朝时期推行军功爵制和郡县制体现了题目中的有功者必赏以及金字塔结构的行政体系的特征。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6专题五 明清皇家宫殿 园林和陵寝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6专题五 明清皇家宫殿 园林和陵寝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是最高一级考中者称为“天子门生” 皇帝举行殿试的地方是()A. 太和殿B. 中和殿C. 保和殿D. 文华殿【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故C项正确太和殿是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的场所故A项错误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故B项错误文华殿明代是皇太子的东宫清代为举行经筵的地方故D项错误2.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A. 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B. 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C. 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D. 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可知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故A错误兵马俑不能体现实用性故B错误“民本”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材料没有民本意识的信息故C错误故选D3.“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清代重修‘布达拉’ 梵语为佛教圣地”这则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清代重修‘布达拉’ 梵语为佛教圣地”可知体现的信息是藏族在唐时称吐蕃、唐蕃和亲、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藏族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①②③④正确 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错误排除4.陕西西安姜寨遗址的公共墓地各墓葬随葬品不多差别不大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一千多座墓地大墓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极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这反映了两处考古遗址()A. 社会发展程度不同B. 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C. 地域风俗存在差异D.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A【解析】5.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道法自然”观念能经典诠释这一观念的世界文化遗产有()①颐和园②皖南古村落③日升昌票号④明清故宫A. ①②B. ①③④C. ②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颐和园和皖南古村落在建筑风格上都体现了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的统一而日升昌票号是商业建筑的表现明清的故宫是政治建筑没有体现出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观念特征6. 颐和园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殿堂厅室廊馆轩榭亭台楼阁塔庙坊桥一应俱全其中位于后山中轴线具有典型藏式寺庙建筑风格的建筑是()A. 佛香阁B. 智慧海C. 排云殿D. 四大部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其中位于后山中轴线最具典型藏式寺庙风格的建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部北宫门长桥上向南眺望从下至上排列有序、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体就是四大部洲这组汉藏式的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因山顺势就地起阁 D正确AB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D7.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如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A. ①﹣﹣秦始皇长城B. ②﹣﹣灵渠C. ③﹣﹣郑国渠D. ④﹣﹣都江堰【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是秦始皇修筑的长城②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关中地区修筑的郑国渠③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四川地区修筑的都江堰④是秦朝统一后广西境内修筑的灵渠所以 A项命名及标注正确 B、C、D三项错误8.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A. 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 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 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在当时生产工具相当简陋的时代能根据山势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修筑10余条堤坝表明当时的人们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故C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故A错误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是在公元前2070年即距今4100年左右按照良渚古城存在的时间最晚距今4300年还应该是原始社会故B错误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30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故选C9.从建筑学概念解释帝王的住所为“宫” 君主受理朝政的高大建筑称“殿”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谓之“寺” 高大的坟墓叫“陵” 这几种不同的建筑物一般很少混杂但在布达拉宫却是例外虽然这种结合是逐步完成的布达拉宫的白宫是()①达赖从事政治活动的地方②达赖从事宗教活动的地方③达赖生活起居的地方④达赖消遣娱乐的地方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布达拉宫的白宫是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和生活的地方故①②③正确消遣娱乐不符合白宫的特点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10.下图是中国某文化遗产地图该文化遗产()①是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的宏村②反映了北方民居华丽舒适与安全的特点③建筑择地特点是夹溪筑屋注意对水的利用④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解析】11.历史上对中国的称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此外对中国的称谓还有如①华夏②神州③中华民国④赛里斯下列选项中将这四种称谓按上表分类正确的A. ①是第一类、③④是第二类、②是第三类B. ①是第一类、②③是第二类、④是第三类C. ③是第一类、①②是第二类、④是第三类D. ③是第一类、①④是第二类、②是第三类【答案】C【解析】①华夏②神州都属于沿用不衰的古今名号故属于第二类③中华民国的称谓属于国号故属于第一类④赛里斯指的是丝国的含义是古罗马对中国的称谓故属于第三类故选C.12.民居、祠堂和牌坊及其木雕、砖雕和石雕被称为集中反映徽派建筑艺术的“三绝”、“三雕”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建筑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B.C.D.【答案】A【解析】13.1056年建成的山西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塔与巴黎艾菲尔铁塔、比萨斜塔共称世界三大奇塔应县木塔应该建于下列哪个政权统治时期()A. 北宋B. 辽C. 西夏D. 金【答案】B【解析】14.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尽管丰厚但我们绝不能把这些文化遗产仅仅当成摇钱树这是因为文化遗产()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③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不应该与旅游相互交融、相互影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能当做商品来进行任意的买卖交换②我国的文化遗产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是人类共同的财富③中国文化遗产具有中国的文化特色和其他世界文化遗产有一定的区别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④我国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旅游和文化交往相合作相融合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的积极作用④错误故排除BCD故选A15.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素纱禅衣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禅衣素纱” 是一件知名度很高的文物根据地图信息可知③是长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D故选C16.秦朝设计的钱币形状为圆形方孔这种形状据说源自古人的宇宙观当时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还有一种解释认为方代表城市圆代表水井古代的人聚集到水井边打水的时候常会发生一些交易慢慢地就在水井附近形成固定的集市就有了“市井”这个说法对后一种说法()A. 不符合史实秦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B. 有一定道理古代商业活动确先出现于农村C. 不符合史实民间集市在南北朝才开始出现D. 有一定道理但需更多渠道的史料为之佐证【答案】D【解析】“方代表城市圆代表水井古代的人聚集到水井边打水的时候常会发生一些交易慢慢地就在水井附近形成固定的集市”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需更多渠道的史料为之佐证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7.(1)材料一中钱穆所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在政治方面的变化指什么?引起政治方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7.(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东京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17.(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两人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17.(4)综上你认为影响学者形成不同认知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变化指的是中国社会由贵族社会转变为平民社会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演变为社会各阶层共同掌握原因科举制的实行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指的是中国社会由贵族社会转变为平民社会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演变为社会各阶层共同掌握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为科举制的实行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答案】(2)表现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功能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和场所原因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大量产品投放市场政府商业管制松动政治中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的推动地处汴河沿岸交通便利【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突破了宋代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坊市制度的崩溃”“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可知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功能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和场所第二小问从宋代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的调整、交通发达等角度分析城市繁荣的原因【答案】(3)同都认为宋朝发生了商业革命异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解析】(3)材料三内藤湖南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宋代的文化与西洋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材料四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也指出“宋朝时发生了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但是“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没有使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答案】(4)因素学者的立场、时代背景、史观、知识储备、掌握的史料等【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学者形成不同认知的因素有学者的立场、时代背景、史观、知识储备、掌握的史料等18.(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大足石刻所体现的特点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足石刻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佛教中国化明显儒家文化色彩浓厚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典型的地域特征三教造像并存.【解析】(1)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概括特点根据上面分析的信息可以直接回答.【答案】(2)中国文化兼容并蓄佛教传播的需要佛教自身变化造像受世俗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三教合流.本材料反映出来的信息主要有佛像的中国化地方化、大足石刻创造的时代、丰富的经济文化内容、多样的社会习俗、多种教派的并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等.【解析】(2)本题让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既可以结合上面分析的信息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合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 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 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 【知识链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 制度(政治、经济、文化)。
3.评价:
性质: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表社会发展趋势。
对自然经济有瓦解作用,表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为明 作用: 清文化发展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①地域仅仅局限于江南、广东地区;行业上局限于丝织业等少数生 产部门; ②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发展缓慢,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 段,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封建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辉煌与衰落
(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1、原因 (1)根本原因: 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 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直接原因: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 建统治等问题。 2、目的: 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 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高考真题】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 (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 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 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解析:B。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 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 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 所。因此C、D两项也正确。
【知识链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
1.条件:
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2.特征: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
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高考真题】(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40题第(1)小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 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 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 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 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 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 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特点: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官营手工业衰落,民营手工业发 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 佣关系)。
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 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 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高考真题】“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 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谓“重农抑 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 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重农 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 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徽文化是"滋养"百年徽商
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辉煌与衰落
(三)商业 (2)问题:统治者征收重税,压制政策
【高考真题】材料一:明清时,唐宋以至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 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 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 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 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 ,进行深 加工,吸引着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 及兴起的背景。(12分)
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辉煌与衰落
(三)商业 1、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1)发展: ①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③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④出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
明代:会馆、商帮
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 如晋商、徽商等。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4、评价 (1)积极作用: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4、评价 (2)消极作用: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 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滋长; ②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 扩大和资本的积累; ③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 分单一; ④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辉煌与衰落
(二)手工业
2、纺织业
3、私营手工业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甚 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高考真题】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 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解析:D。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 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 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 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 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高考真题】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理 解、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 营,迚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 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产 品不投放市场。
【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 到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 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我国辽阔的 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所 未有的高度;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资 本主义萌芽出现。
3、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
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面积大;与周边 农村联系密切(6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迚步;区域性分工与 商业活动加强(6分)。
【高考真题】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 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 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 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选B。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 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虽涉及到水路交通,但幵 不能反映海陆交通的发达,而是主要反映了商品的流通性,敀 排除A;若能反映出福建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 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敀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 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敀排除D。材料主 要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商品种类、数量众多,幵销往国内外, 敀B项说法正确。
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制瓷技术的发展。唐代秘色瓷极为名贵, 图中瓷器即为其中之一。粉彩出现在明朝。清朝是中国瓷器生产最 鼎盛时期,瓷器质量达到了顶峰,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当时制 瓷水平的突出代表。图中两件瓷器的制作技术就分别开始于这两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 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 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 要 (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解析:A。中国古代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由所学知识 可知这些古陶瓷是为外销而生产的。
3、主要表现: (1)战国时期: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 业是末业。 (2)西汉时期: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 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 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 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 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 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典型例题】“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明清之际社会结 构变动的一大特色,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说 明( ) A.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B.礼教束缚解除,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解析:选C。从“士人从商,商人入仕”说明明清之际随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商和对待商人的观念有所改 变,但幵没有解除封建礼教的束缚,也谈不上传统社会结 构的解体,排除B、D;A与题意不符,答案为C。
4、对外:由较为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尖锐,发展为 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5、文化: 承古萌新;在思想领域,产生了反封建 民主思想;在科技领域,中国虽仍在传 统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近 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则明显落后 于西方;在文学艺术领域,则开始出现 鞭挞封建礼教,反映封建制度没落的小 说和戏剧作品。
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辉煌与衰落
(三)商业 3、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朝贡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