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含作业设计实验记录单)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含作业设计实验记录单)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37f48f33687e21ae45a945.png)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材简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本活动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在两个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地分别加入并搅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教科书用文字和插图对如何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等份,如何加入食盐和小苏打,什么时候进行记录作了提示。
实验是用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
活动二: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为了便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将未开启的汽水瓶进行摇晃,观察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并使用注射器装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汽水中气泡的变化。
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课文中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学情分析】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
他们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和发散性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本课的实验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关键是要强调如何使对比实验过程科学。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非常好理解实现这个科学,也为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打基础。
另外教师要注重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
在前三课的研究中,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道了水不仅可以溶解食盐、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还可以溶解胶水、洗发液、醋、酒精等液体。
但是,学生对一定量的水中到底可以溶解多少某种物质,是不清晰的。
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食盐和小苏打进行溶解能力的比较,使学生明白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汽水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水不仅可以溶解固体、液体,还能溶解气体,丰富对溶解概念的认识。
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b08f6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8.png)
2.4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教案4、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教学⽬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中的溶解能⼒不同。
过程与⽅法:研究⾷盐和⼩苏打在⽔中的溶解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活中应⽤的⼴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盐和⼩苏打在⽔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天平1、量筒1、装50毫升⽔的杯⼦2、玻璃棒2、⼩勺1、⾷盐20克、⼩苏打20克【教学过程】⼀、新课引⼊师:前⾯我们学习了物质在⽔中的溶解,知道有些固体可以溶解在⽔中,也知道有些固体不能溶解在⽔中,你能说⼀说吗?⽣:⾷盐、糖、味精等可以溶解在⽔中;沙⼦、⾯粉等不能溶解在⽔中。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喝过盐⽔吗?如果你觉的味道淡了,我们可以怎么办啊?(这个问题设计得⽋考虑,其实⽣活中我们很少去喝盐⽔,⽽且这个盐⽔也不宜多放盐。
)这⾥或者这样提问⽐较妥:刚才同学们说盐能溶解在⽔中,那么下⾯⽼师要考考⼤家了,如果我们在⼀杯⽔⾥不断地放盐,那么那些盐会最终全部溶于⽔吗?⽣:可以往⽔⾥⾯放盐。
师:很好。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试过如果我们⼀直向⽔中放盐,那些盐会不会最终都溶解在⽔⾥呢?到底⽔⾥⾯⼜能溶解多少盐呢?(这段可以不要了)⽣:会全部溶解;不会全部溶解。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待会⼉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师:出⽰⼩苏打。
师:同学们,⼤家来看⽼师现在出⽰的物质,你们看看它和我们⽣活中的⾷盐有什么相似的地⽅?学⽣回答师:其实这种物质叫⼩苏打,它和⾷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但是它们的颜⾊、状态都⼀样,如果我把它们分别放⼊同样多的两杯⽔⾥,它们溶解的量会不会⼀样多呢?⽣:⼀样;不⼀样。
师:好的,带着前⾯的猜测,我们进⼊今天的实验,来看⼀看到底⽔中能溶解多少盐,再看看不同的固体在⽔中能溶解的是否⼀样多。
师:这⾥有两包固体,⼀包是⼤家熟悉的⾷盐,另⼀包叫做⼩苏打。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dcce28ba1aa8114431d92b.png)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50毫升水的烧杯2、玻璃棒1、小勺2、食盐20克、小苏打
板书设计
凡事发生,必有利我!因为凡事都是我赋予它意义,它才对我有意义。
而我的思维模式已经调整成“赋予所有事情对我有利的意义”了。
什么叫做说话的高手?说的人家舒服、感动,同时愿意按你说的做。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你对爱的定义是什么?通过你说话我就知道。
哭泣女:“给他做了20年饭,从来没听他夸我一句。
”——她的爱是“肯定、赞许”
委屈男:“不管她做的好吃不好吃,我不全都吃掉了嘛”——他的爱是“行动”
“纪念日、生日,买个包包就完了,从没见他在家过!”——她的爱是“陪伴”,他的爱是“礼物”。
水的溶解教案6篇
![水的溶解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79695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2.png)
水的溶解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的溶解教案6篇写教案要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教案写好了,帮助教师事先准备好教学任务,以促进学生参与和合作,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水的溶解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37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37](https://img.taocdn.com/s3/m/c00adce0a1c7aa00b52acba0.png)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中。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实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用具:装50毫升水的烧杯1只、搅拌棒1个、汽水1瓶、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组实验用具:装50毫升水的烧杯2只、搅拌棒2个、食盐20克分为8份、小苏打20克分为8份、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两种物质,你能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物质?老师提醒大家这两种物质在厨房经常用到。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说食盐和小苏打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新课探究1、食盐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物质,而且都能溶解在水中。
那你预测下谁的溶解水平强?2、学生汇报,今天我们就要研究这个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是溶解水平不同,想一想溶解水平是什么意思?(溶解水平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数量)3、光有预测吗行?我们得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做这个对比实验需要什么器材?4、小组讨论做这个对比实验,怎样做才公平?哪些条件要相同?强调如何做这个对比实验公平,相同温度的水、两杯水要一样多,每份食盐和小苏打要一样多,要同时实行搅拌。
5、看书了解实验的要点和步骤,再小结实验步骤。
6、教师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教师示范。
7、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实验。
(学生实验完后即时填写实验报告单)8、实验汇报交流。
9﹑师:在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10、小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三、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1、拿一瓶雪碧观察静止时的状态(瓶内没有气泡),再用力摇动时瓶内发生的现象(瓶内有气泡产生),老师手没摇晃前,说明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b76d951a37f111f0855b02.png)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
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以及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节,教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探究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很多固体物质都可以溶解于水,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能力的大小并没有认识;对比实验,学生没接触过,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需要引导;学生对气体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观认识的,需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小组两小包食盐和小苏打、烧杯2个、玻璃棒2根、注射器1支、橡皮塞一个,食盐、小苏打各20克分8小份、汽水一瓶、实验记录表1个。
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视频、两杯水量不同的烧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两根玻璃棒、一支针筒、一瓶雪碧、一个橡皮塞、小苏打和食盐各20克分8份、两小包食盐和小苏打【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猜一猜这两种物质分别是什么?2、教师讲解:其实盐和小苏打都是厨房中常见的物质,盐可以作为调料,而小苏打可以用来制作面包、去除农药等。
3、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盐能溶于水,那请你猜一猜小苏打也能溶于水吗?4、教师演示小苏打溶于水的实验;5、实验证明小苏打也能溶于水,那么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更强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47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47](https://img.taocdn.com/s3/m/c8b8321deefdc8d376ee32c0.png)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只、搅拌棒2根、食盐20克(共十份,每份2克)、小苏打20克(共十份,每份2克)、一小袋食盐、一小袋小苏打。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科学的哪方面知识?生:溶解。
师:有些物质能够溶解于水中,而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中,谁能说一说哪些物质能溶于水吗?学生举例回答。
举例中,教师要引导,排除错误观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例子适时板书:食盐、酒精。
师:这里像食盐、高锰酸钾等都是固体,而酒精、胶水等是液体,可见有些固体和液体是可以溶于水的。
【设计意图:回顾之前所学物质溶于水的知识,为这节课探究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做好铺垫。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物质----小苏打,大家可以通过看大屏幕了解它。
生阅读。
师设疑:小苏打能溶于水吗?学生猜测,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师: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引导学生得出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师演示:首先我先准备好一定量的水,然后我用药匙取少量的小苏打加入水中,此时小苏打沉到了水底,接着用搅拌棒搅拌,搅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出注意事项,教师补充,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得出实验结论。
师:如果老师再放一些小苏打,这些水能无止境地溶解下去吗?生:不能。
师:通过学习我们得知食盐可以溶于水的,小苏打也可以溶于水中,那么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呢?学生猜测,答案不一。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以食盐和小苏打为例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教案1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d668af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4.png)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溶解现象,请同学们课后去认真观察,把你们的发现收集起来,日后一起分享。
板
书
设
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3.一些气体也能在水中溶解。
课外活动
收集有关溶解的现象。
(一)提出问题。
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很多的固体和液体能在水中溶解,并且它们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那么,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呢?(一些饮料:如汽水)
(二)观察交流。
教师通过摇晃汽水、打开瓶盖等方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探讨:
1.发现了什么?
2.气体是从哪儿来的?
3.为什么气体能在饮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溶解,打开瓶盖后它怎么又跑出来了?
1.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
说明与提醒
汽水2.开瓶器1.注射器1.多媒体(气体溶解的课外资料)课件1.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科学词汇:溶解能力、公平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716ba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e.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基本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现象找到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面粉、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教师引导讨论,讲解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完成实验总结。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溶解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例如,煮饭时为什么要先溶解糖和盐?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3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a7527bf1a58da0116c1749ac.png)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盐和小苏打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品,而且比较相似。
在两个装同样多的玻璃杯中,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的分别加入并搅拌。
第二部分: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为了便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进行观察。
打开汽水瓶时,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对这一点,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
四教学建议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强调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
2、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应选用含气体量多的汽水。
在开启之前,摇晃汽水瓶,观察里面的气泡。
让学生仔细观察注射器里气泡的变化,认同气体确实可以溶解于水,并初步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气压的关系。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b4471f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4.png)
教 学
准 备
每小组装50ml水的烧杯2个、玻璃板2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汽水
教
学
过程教学设计Fra bibliotek二次备课
一.情景问题引入:
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盐能溶解在水中,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盐,盐会不断地溶解吗?(不会)一杯水中所能溶解盐的多少,这就是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溶解能力)
自主学习:怎样进行实验?阅读29页实验方法,并回答:
1盐和小苏打溶解在水中的比较实验中,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2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第一小份没有溶解完就加第二小份的做法对吗?加到什么时候为止?
3如果杯底有剩余的,怎样估计剩余的?
4提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放物质,另一人搅拌,其余人观察并作好记录。迅速有序完成后整理好器材,举手示意。
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如氧气、二氧化碳。水中的生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的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要求手写,300字)
教师备课
课 题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 学
重、难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究的问题。(补充板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出示目标:能通过实验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fd55ac75022aaea998f0f85.png)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科学探究: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科学态度: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实验准备:两个100ml烧杯,一塑料杯的水,量筒,两根玻璃棒,一个勺子,食盐和小苏打各一瓶。
教学环节:一、提出问题Ppt出示:红醋、胶水、洗发水,这三种溶解于水中的液体,它们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一样吗?在搅拌过程中,你有发现什么问题吗?归纳: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二、猜想与假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厨房里的两位常客——食盐与小苏打。
Ppt简介小苏打,思考一下,这两位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谁强呢,为什么?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三、制定计划师:今天在实验室,我们可以怎样公平、公正地来比较食盐与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呢?Ppt出示试验计划,学生说一说实验的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实验步骤。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分次放入的量一样多,同时用木棒搅拌师:各组桌上已准备20毫升的两杯水,讲坛上也准备了2克一份的食盐与小苏打。
不同条件:放入食盐和小苏打的总量师简介对比实验的概念实验步骤:在两个烧杯中各量取20ml的水,分别加入一勺的食盐与小苏打,等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勺。
直到不能溶解了,再进行比较。
四、实验并记录Ppt出示实验注意点:消失后倒轻声实验及时记录整理桌面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五、汇报交流实验结束后由将各组的数据书写在黑板上,提问,根据黑板上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生:20毫升水中溶解的食盐比较多,小苏打比较少,可见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食盐与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一样。
小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六.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师: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某些固体、液体都能溶解在水中,那么气体呢,它能溶解在水中吗?Ppt出示冒气的可乐图片,师:我们一起来观察水中的气体吧。
水的溶解教案5篇
![水的溶解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a169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3.png)
水的溶解教案5篇水的溶解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
3、轻柔的音乐教学过程: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
1、师讲故事: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师:糖宝宝和勺子宝宝是一对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有一天他们到草地上做迷藏,糖宝宝要藏了,糖宝宝想:我藏到哪儿好了?忽然,糖宝宝看见一杯水,赶紧跳下去。
勺子宝宝说:我一定能找到你。
勺子宝宝找呀找呀,勺子宝宝找到糖宝宝了吗?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
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中的结果。
1、教师:你们想是吗?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后,请幼儿自由地去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步骤:一、想:要多少糖(一勺糖)二、看:看糖在吗?三、搅:用勺子搅一搅四、再看:看糖还在吗?要求:(1)、慢慢地做实验(2)、不要把水和糖弄撒了(3)、仔细的看一看(4)、说一说你的发现3、幼儿自由进行探究实验,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做实验记录。
4、师问:还看得见糖吗?糖哪儿去了?5、师幼交流实验结果,根据猜想更换卡片。
三、总结实验结果。
1、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就叫做"溶解"。
2、师解释"溶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a6419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2.png)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可能无法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况,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能运用溶解能力的大小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沙子、食盐、糖、水、烧杯、玻璃棒等。
2.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5e019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8.png)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深入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溶解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和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理变化。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理解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溶解的概念,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物质溶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沙子、水、烧杯、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物质变化的知识?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例如:“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些什么规律?”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954f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d.png)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2.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实例;2. 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3.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引入:1. 进入实验室,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和实验场所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的重要性。
探究:2. 导入溶解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溶解的意义和溶解的实例,例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不能。
3. 讨论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学生一起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例如溶质的种类、温度、搅拌等。
4. 进行实验观察:将不同物质(如糖、盐、红砂糖、沙子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5. 总结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6. 归纳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与学生归纳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例如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拓展:7. 拓展实验: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他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加深对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实验杯、勺子、纸巾等;2. 实验药品:糖、盐、红砂糖、沙子等;3. PPT或板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观察结果;2. 学生对溶解概念和溶解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表现出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1. 在引入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3. 在总结和归纳环节,要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拓展知识的广度。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6957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2.png)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案标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差异。
2.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水的特性和溶解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则不能。
实验设计:1. 提供不同种类的物质,如盐、糖、沙子、酒精等,并准备一些透明的容器。
2. 将每种物质分别加入容器中的水中,观察并记录每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细节,并用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1. 将每种物质分别加入不同的容器中的水中,观察物质的变化。
2. 观察物质是否完全溶解,若未完全溶解,观察是否有残留物。
3. 记录每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以用文字描述、绘制观察图表等方式。
实验总结: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差异。
2. 学生可以讨论和解释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原因,如分子结构、极性等。
3.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探究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水的温度、物质的浓度等条件,观察对溶解能力的影响。
3.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3. 进行小组或个人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解释和探究能力。
教案延伸:1. 可以与其他科目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如化学、地理等,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在冬天的时候使用盐可以融化冰雪。
教案资源:1. 不同物质(如盐、糖、沙子、酒精等)2. 透明容器3. 放大镜4. 实验记录表5. 实验报告模板教案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接触有毒或危险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50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的烧杯2、玻璃棒1、小勺2、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汽水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1、演示:水溶解食盐,食盐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2、提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一样吗
二、学习新课
(一)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猜测是什么物质。
2、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6、阅读关于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小资料。
三、拓展小结
1、课后观察菜市场中是怎样出售活的水产的
2、布置作业:可以做一做糖、味精等物质的溶解能力实验。
板书设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盐
小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