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性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细菌
细菌(bacteria):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 核膜包裹,只存在拟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 细胞生物(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 的有机体。
绝大多数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球菌、 杆菌、螺旋菌)。
食品细菌:致病菌、相对致病菌、非致病 菌;污染食品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 因;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的70%以上。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肉类和鱼贝类等蛋白质性食 品
第二节 细菌
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 特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 点 革兰氏阳性杆菌; 最佳温度30-37度; 嗜冷; 耐热性较强,63度下 15-20分钟才致死
第二节 细菌
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活菌入侵;产生溶血素O; 败血症、脑膜炎、脑脊膜炎、心内膜炎等; 病死率20%-50%
第二节 细菌
一、沙门菌属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阴性直杆菌; 最适宜温度35~37℃;不 耐热,55℃下1h或60℃下15-30min死亡; 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污染食物 后无感官性状的明显变化。
第二节 细菌
一、沙门菌属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阴性直杆菌; 最适宜温度35~37℃; 不耐热,55℃下1h或60℃ 下15-30min死亡; 不分解蛋白质、 不产生靛基质,污染食物后 无感官性状的明显变化。
三、葡萄糖球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绝大多数不致病,金黄色葡 萄糖球菌具有致病性; 最适宜温度37℃;最适宜 pH7.4; 对外环境耐受力强,在干燥 衣物、食品等中可存活数月; 煮沸可迅速杀死
第二节 细菌
三、葡萄糖球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产生多种毒素和酶; 病程短,1-2天可恢复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乳及乳制品、腌制肉、蛋及 蛋制品、各类熟食制品等。
第二节 细菌
一、沙门菌属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以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为最多; 平均死亡率4%-5%。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主要为家畜肉、蛋类、家 禽肉和奶类及其制品。
第二节 细菌
二、大肠埃希氏杆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部分具有 致病性,又称致泻性大肠埃希氏杆菌;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最适宜温度37℃; 最适宜pH7.4-7.6。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海产品、盐腌制品
第二节 细菌
五、肉毒梭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阳性杆菌; 当环境温度<15℃或 >55℃、或pH<4.5或>9时, 不能繁殖; 干热180℃、5-15min, 或高压蒸汽121℃、 30min、或湿热100℃、 5h才能致死
第二节 细菌
五、肉毒梭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化学毒物和神经毒物 中毒性最强的一种; 致死率为30%-50%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米饭、米粉、乳、肉类及制 品、蔬菜、水果等
第二节 细菌
七、产气荚膜梭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人和动物肠 道; 革兰氏阳性杆菌; 最适宜温度45度。
第二节 细菌
七、产气荚膜梭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产生外毒素、肠毒素、侵袭性酶和荚膜; 坏死性肠炎; 致死率40%。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蔬菜、肉制品、乳制品、 水产品、奶酪、冰淇淋等。 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第二节 细菌
九、阪崎肠杆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中; 革兰氏阴性杆菌; 新发食源性条件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
革兰氏染色原理 1、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 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2、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 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复合物遇脱色剂处 理时不脱落,使其仍呈紫色。 3、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 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 色剂后,复合物将溶出,因此呈无色,再经 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第二节 细菌
二、大肠埃希氏杆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导致严重腹泻、败血症、胃肠炎等。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牛肉、奶、果汁、蔬菜、干 酪、面包等。
第二节 细菌
三、葡萄糖球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 水以及物品上; 革兰氏阳性球菌,人畜 共患病原菌;
第二节 细菌
第二节 细菌
四、副溶血性弧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分布于温热带地区的近 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 类等海产品中; 革兰氏阴性杆菌; 最适宜温度30-37℃; 嗜盐畏酸(海水中存活50天、 1%食醋或盐酸中5分钟死亡); 90℃下1min即死亡
第二节 细菌
四、副溶血性弧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主要为活菌入侵肠道致病,少数因溶血性 毒素引起; 腹痛、腹泻、呕吐等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蔬菜、豆类、鱼类、民间自 制的发酵制品等
第二节 细菌
六、蜡样芽孢杆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阳性杆菌; 对酸环境敏感(pH5下 明显受抑制); 耐热,100度下20-25分 钟方可致死
Biblioteka Baidu二节 细菌
六、蜡样芽孢杆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产生肠毒素; 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的明显变化; 呕吐型或腹痛型胃肠炎等
第二节 细菌
革兰氏染色 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由
丹麦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1853 年-1938年)于1884年发明。
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 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 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 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 而用以分类鉴定。
桂林理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
第三章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 全性的影响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第四节 寄生虫 第五节 病毒 第六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 思考题
第一节 概述
生物性食品安全危害:食品在种植、生产、 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烹饪直 到食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外来的生物性 有害物质混入、残留或产生新的有害物质, 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主要是食源性疾病)。
第二节 细菌
细菌(bacteria):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 核膜包裹,只存在拟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 细胞生物(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 的有机体。
绝大多数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球菌、 杆菌、螺旋菌)。
食品细菌:致病菌、相对致病菌、非致病 菌;污染食品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 因;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的70%以上。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肉类和鱼贝类等蛋白质性食 品
第二节 细菌
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 特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 点 革兰氏阳性杆菌; 最佳温度30-37度; 嗜冷; 耐热性较强,63度下 15-20分钟才致死
第二节 细菌
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活菌入侵;产生溶血素O; 败血症、脑膜炎、脑脊膜炎、心内膜炎等; 病死率20%-50%
第二节 细菌
一、沙门菌属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阴性直杆菌; 最适宜温度35~37℃;不 耐热,55℃下1h或60℃下15-30min死亡; 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靛基质,污染食物 后无感官性状的明显变化。
第二节 细菌
一、沙门菌属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阴性直杆菌; 最适宜温度35~37℃; 不耐热,55℃下1h或60℃ 下15-30min死亡; 不分解蛋白质、 不产生靛基质,污染食物后 无感官性状的明显变化。
三、葡萄糖球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绝大多数不致病,金黄色葡 萄糖球菌具有致病性; 最适宜温度37℃;最适宜 pH7.4; 对外环境耐受力强,在干燥 衣物、食品等中可存活数月; 煮沸可迅速杀死
第二节 细菌
三、葡萄糖球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产生多种毒素和酶; 病程短,1-2天可恢复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乳及乳制品、腌制肉、蛋及 蛋制品、各类熟食制品等。
第二节 细菌
一、沙门菌属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以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为最多; 平均死亡率4%-5%。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主要为家畜肉、蛋类、家 禽肉和奶类及其制品。
第二节 细菌
二、大肠埃希氏杆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部分具有 致病性,又称致泻性大肠埃希氏杆菌;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最适宜温度37℃; 最适宜pH7.4-7.6。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海产品、盐腌制品
第二节 细菌
五、肉毒梭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阳性杆菌; 当环境温度<15℃或 >55℃、或pH<4.5或>9时, 不能繁殖; 干热180℃、5-15min, 或高压蒸汽121℃、 30min、或湿热100℃、 5h才能致死
第二节 细菌
五、肉毒梭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化学毒物和神经毒物 中毒性最强的一种; 致死率为30%-50%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米饭、米粉、乳、肉类及制 品、蔬菜、水果等
第二节 细菌
七、产气荚膜梭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人和动物肠 道; 革兰氏阳性杆菌; 最适宜温度45度。
第二节 细菌
七、产气荚膜梭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产生外毒素、肠毒素、侵袭性酶和荚膜; 坏死性肠炎; 致死率40%。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蔬菜、肉制品、乳制品、 水产品、奶酪、冰淇淋等。 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第二节 细菌
九、阪崎肠杆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中; 革兰氏阴性杆菌; 新发食源性条件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
革兰氏染色原理 1、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 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2、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 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复合物遇脱色剂处 理时不脱落,使其仍呈紫色。 3、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 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 色剂后,复合物将溶出,因此呈无色,再经 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第二节 细菌
二、大肠埃希氏杆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导致严重腹泻、败血症、胃肠炎等。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牛肉、奶、果汁、蔬菜、干 酪、面包等。
第二节 细菌
三、葡萄糖球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 水以及物品上; 革兰氏阳性球菌,人畜 共患病原菌;
第二节 细菌
第二节 细菌
四、副溶血性弧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广泛分布于温热带地区的近 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 类等海产品中; 革兰氏阴性杆菌; 最适宜温度30-37℃; 嗜盐畏酸(海水中存活50天、 1%食醋或盐酸中5分钟死亡); 90℃下1min即死亡
第二节 细菌
四、副溶血性弧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主要为活菌入侵肠道致病,少数因溶血性 毒素引起; 腹痛、腹泻、呕吐等
3、食品安全危害 易受污染食品:蔬菜、豆类、鱼类、民间自 制的发酵制品等
第二节 细菌
六、蜡样芽孢杆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 革兰氏阳性杆菌; 对酸环境敏感(pH5下 明显受抑制); 耐热,100度下20-25分 钟方可致死
Biblioteka Baidu二节 细菌
六、蜡样芽孢杆菌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产生肠毒素; 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的明显变化; 呕吐型或腹痛型胃肠炎等
第二节 细菌
革兰氏染色 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由
丹麦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1853 年-1938年)于1884年发明。
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 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 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 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 而用以分类鉴定。
桂林理工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
第三章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 全性的影响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第四节 寄生虫 第五节 病毒 第六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 思考题
第一节 概述
生物性食品安全危害:食品在种植、生产、 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烹饪直 到食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外来的生物性 有害物质混入、残留或产生新的有害物质, 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主要是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