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娱乐方式的变化

合集下载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砥砺前行7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从大国向强国迈进70年前的新中国建立之初,广播电视是一项非常少数的工具,但是它很快就成为了广大民众了解和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庞大势力的事业。

七十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走过了艰辛发展的历程,从大国逐步向强国迈进。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从单一的广播电台、电视机构到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技术、节目制作、传播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满足了公众对于多样化、高品质的娱乐和信息渠道的需求。

技术方面,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拿到了很多成果,比如互联网、数字高清电视、4K技术、5G等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内容的传播和观众体验的提升,丰富了广播电视的形式和内涵。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还在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努力探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节目内容方面,中国广播电视行业也迎来了一波新思路新风貌的变革。

这些变革为传媒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增长动力。

全国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相继开展了大量的文化、历史、教育、科技等专题娱乐节目。

这些节目创意新颖、贴近生活,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会观众的审美敏锐度。

此外,中国广播电视还大力推出民生节目、音乐娱乐节目、电视剧等,以丰富观众的娱乐生活和文化需求,大力扩展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同时,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扩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为广播电视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广泛的受众。

例如,融媒体平台和移动终端优化的内容传播,使得广播电视的内容从单一的传播途径转变为新媒体下的多元化传播形式,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化和综合化的媒介生态网络。

略微观察一下,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涉及到了品牌、机构、资金和管理等方方面面。

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向的演变

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向的演变

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向的演变---------------------------------------------------------------------------------------------------------------------- 编辑整理: 编辑:王力时间:2012年10月12日来源:管理沟通培训秦汉时期,消费观念变化的显著特征是由“尚俭”向“崇奢”演变。

其演变过程大致分两个阶段,即以西汉中期为界,在此之前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在此之后消费观念逐渐转向“崇奢”。

究其原因:一是秦汉生产力水平提高与商品经济发展,为消费观念演变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是当时人们相互仿效、竞相攀比,为消费观念演变酿造了社会心理环境;三是封建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是导致消费观念演变的社会根源。

秦汉;消费观念;演变消费与商品生产、交换、流通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消费问题既是研究古代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关注不够,缺乏系统研究。

①因受篇幅限制,本文不可能对秦汉社会消费做全面阐述,仅就当时社会群体消费观念的演变及其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所谓“消费观念”,是指消费者对待其可支配财富的指导思想与态度,是其在消费活动之前或过程之中对消费对象、消费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和价值判断。

不同的消费观念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同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的更替,秦汉时期的消费观念有个显著特征,就是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

这种消费观念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以西汉中期为界,在此之前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在此之后消费观念逐渐转向“崇奢”。

下面让我们做一简要申述:第一阶段:战国至西汉前期,社会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导。

战国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地主制经济正在形成和确立,社会生产能力与财富积累较有限。

在社会财富不甚丰富的情况下,当时人们一般都主张崇尚节俭、量人而出,认为适度消费是合理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

《七十年代》读后感

《七十年代》读后感

《七十年代》读后感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文化贫瘠似乎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然而,通过书中那些亲历者的讲述,我们才发现,禁令反而激发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

那个夜晚,手持铁锹和麻袋,冒险前往书店窃取几本国外美术画作的故事,对于生活在娱乐至死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或许难以理解。

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读书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

从不同身份和角度去审视知青下乡这一事件,也给人带来了诸多思考。

有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挣扎求存,也有人在其中自得其乐;有人与城里来的知青划清界限,而有人则借此机会回到城市。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这句话曾经是知青们下乡前用来鼓舞自己的口号,但更多的人可能只是在等待着回城的机会。

那个时代,表面上是革命文化的兴盛,但实际上各种思潮也在迅速传播。

有趣的是,作者记忆中的那些风流人物,可能就是下一个故事的讲述者。

有听闻政治犯被批斗的经历,也有作为政治犯被羁押的牢狱回忆。

天南海北的知青们,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爱好,读书、画画和写诗。

在那个压抑的年代,这些文艺活动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寻求慰藉的方式。

然而,七十年代毕竟是一个充满压抑和扭曲的时代。

意识形态上的高压和社会思想生态的扭曲,给整个民族和国家带来了长达十年的动荡。

本书中,有许多作者的简介都显示他们如今身处海外。

这一现实让人不禁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离开?书中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悲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这个相对正常和安逸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如果我也经历了同样的十年,我会是碌碌无为的尘埃,还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我成为了斗争中的牺牲者,我能否坚守真理和本心?最让我感到恐惧的是,如果换作是我,我是否会失去理智和判断力,成为加害他人的大多数?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自由的社会。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建国70周年]以我证时—祖孙三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

建国70周年]以我证时—祖孙三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

建国70周年]以我证时—祖孙三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心得感悟身边的故事70年的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的发展和变革。

从艰难创业到改革开放,从巨龙的落魄到腾飞,我们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家族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我的家族也不例外。

祖孙三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对共和国几十年来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我的祖父出生于1942年,那个年代是动荡不定的。

祖国大地饱经战乱之苦,他的成长历程是艰辛而又不易的。

他见证了巨龙的落魄,也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的喜人成绩。

他经历了动荡的十年岁月,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

他是祖国初期艰辛的创业者。

我的父亲生于1975年,文革结束后的十年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时期,大力发展经济。

高中毕业后,他并未像爷爷那样端起铁饭碗,而是响应时代的潮流,外出打工,自谋前程。

他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为国家出力,是改革开放的最好见证。

我是千禧之子,2000年出生的我,享受着共和国发展带来的种种喜人成就。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共和国复兴的脚步愈发加快,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十分有幸能亲历并见证着这一切。

70年的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共和国已然是时代的弄潮儿,让世界为中国而瞩目。

此刻,适逢建国七十周年,让我们为祖国贺,为民族贺,为一代代前仆后继的华夏儿女贺。

My grandfather was born in 1942 and started working in 1966.To be honest。

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at era。

even though my grandfather has described it to me many times and there are XXX。

XXX。

my grandfather。

as a poor child。

XXX this is the source of his simple and XXX his lifetime。

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变化的作文800字

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变化的作文800字

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变化的作文800字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变化的作文800字(精选8篇)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变化的作文800字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到这雄壮的歌声你一定不会陌生。

对,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我们那个被人欺负的、落后的旧中国。

但是今天的中国变的强盛了。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从前低矮的小屋以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从前弯弯曲曲的泥泞小路变成现在的柏油马路、从前的自行车王国变成现在的汽车王国。

就连我家也有了大变化。

我家搬进了新楼房,妈妈给我们买了新电视,是那种挂在墙上的液晶电视。

安上热水器,这下可好,我一放学就可以冲澡了,你说是不是很爽啊。

还有啊,我家装了空调,到了夏天我可就再也不怕热了。

还有爸爸的新电动车,不用使劲蹬跑的一样快。

还有还有……老师跟我们说:“他们小时候的学校是低矮的小房,用的是旧的桌椅。

到了冬天还要自己生火取暖,每次生火孩子们的脸上都会沾上灰尘,像个小花猫。

”可是你看现在,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暖气教学楼里上课。

用的是崭新的桌椅,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告诉你们吧,我们学校还有电子教室,每周我们都会上一节我最喜欢的电子信息课,让我们在电子的世界里遨游。

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虽然起步晚,但是我们进步非常快。

最可喜的是我国的航天技术。

在“天宫一号”之后,“神舟八号”飞赴天空,与“天宫一号”交会,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在经济领域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都实现了现代化,手机、电脑、相机这些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要是在以前,如果我想姑姑了我会给她写信,然后等着她的回信。

她一周才能收到。

然后姑姑给我写回信,我也要一周才可以收到。

就这一样一封信一个来回半个月过去了。

现在可好了,如果我想姑姑,再也不用等那么久了,我可以用电脑上网跟她面对面视频聊天。

你看有了高科技生活就是方便。

祖国今天的强大和明天的发展将要靠我们这一代新新人类。

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城乡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摆脱“贫困”,普遍实现“温饱”,正向“小康”迈进。

20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1、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快速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间增长了8.6倍。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97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长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51元增加到1997年的2070元。

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年来,多数居民生活水平已达温饱,部分家庭已迈进“小康”,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已比较注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97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已达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长14%,农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收入的增加,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引起了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四月份发布的信息,我国商品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猪牛羊肉30.5公斤,粮食9.2公斤,作为主食的精米细面占粮食消费比重由90年的80.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鲜蛋17.5公斤、鱼12.9公斤、鲜奶1.7公斤、干鲜瓜果59.8公斤,分别比90年增长率加10.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着向“成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征文6篇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征文6篇

【篇一】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施的,我正好出生在70年代,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带领大家看一看我们这代人眼中的改革开放。

依稀还记得小时候的小豆冰棍是两毛钱一根,好点的带奶油的是五毛钱一根,冻成冰疙瘩的冰袋是两毛钱,冰棍的品种并不多,在炎热的三伏天,路口卖冰棍的老奶奶推着小车,车上有个刷成白色大木箱子,用红色的漆写着雪糕冰棍的字样,那时的愿望就是妈妈要是每天都能给两毛钱买根冰棍吃,解暑喇馋那该有多好啊。

那时的娱乐设施也不像现在这么多,我记得家里的第一台电视还是黑白的昆仑牌,只有几个频道可以看,但那时还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有电视,可以看到外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不止是听收音机里的声音了,而是有声有色的图画,高兴的不得了。

那时家里摆放的家具还是爸爸妈妈结婚时,请木匠打的家具,很简单。

就是一张大床,一个橱柜,一个大衣柜。

可在那时,结婚打套家具非常时髦,在现代生活的我们,一定无法想象就这几样笨重古朴的家具有多时髦。

在上小学时,冬天的天气非常寒冷,学校那时还没有安装暖气,取暖全靠煤炉,每天早上,值班生来的早早的,把炉子点燃,放上煤球,打开窗户将屋内的煤气散尽……现在,学校在发展,教室里不仅有暖气,还有电视、投影仪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走进了学校,给课堂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老师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可以上网查资料,做课件,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给师生们带来了惊喜。

这在三四十年前就是个神话,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家家户户不仅都有了电视,几乎都配有电脑,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更快速更容易的了解世界,增长自己的知识。

而且有相当多的家庭还买了汽车,交通四通八达,马路上车水马龙,场面甚为壮观。

市场经济开放搞活,我们的零食也不仅限于热天买根冰棍那么简单了。

商品琳琅满目,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购都能满足我们对日常物品的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0、60、70、80年代春节老照片,简单而珍贵的年味!

50、60、70、80年代春节老照片,简单而珍贵的年味!

春节,中国人心里最重要的节日。

无论时间怎么变,对我们的意义依旧重大。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开始变得越来越淡了。

传统民俗被渐渐的遗忘,那些欢乐时光也被留在了那个年代。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旧时春节老照片,一起回味一下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味儿,捡起纯真年代过年的美好记忆……五十年代,那个时候,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人们是这样欢度春节的。

▼ 1950年,北京过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那年毛主席年画非常受欢迎。

▼有点文化的人,就帮大家写春联,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一笔一画地也毫不含糊!这样的春联,极受大家的热捧。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

下面是1953年春节,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四代同堂过春节,好不热闹。

▼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

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

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当然,过去的新衣服不止商场能买到,妈妈的巧手也会变出一件来。

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就是能穿上新衣服,很多母亲为此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多幸福了!▼ 对于男孩来说,没有比放鞭炮更值得期待的事了。

▼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央视春晚,更没有网上直播,人们要看春节晚会只能去现场。

以前,各市、郊、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好不热闹!▼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建国七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成就PPT课件

建国七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成就PPT课件

2019/10/24
29
4、混合现实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和AR)技术已经在消费电子市场激发了极大的热 情,各科技公司也迅速的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在2014年收购Oculus VR之后, Facebook将在今年推出他们首款VR眼镜。三星、索尼、宏达也计划在今年推出 VR产品。资本的涌进代表了VR将会成为新一代的主流娱乐技术。当然,VR也有 在娱乐之外的应用。美国第二大家居装饰用品公司Lowe’s(劳氏公司)正在开 发名为Holoroom的一款3D增强现实科技。Lowe’s的客户将可以设计一个空 间,然后使用Holoroom进入一个3D模型,体验他们设计的空间感觉如何。 虽然在历史上,市场对VR和AR曾有些过于膨胀的预期,如今的超高清显示,低 价的姿势与位置探测器以及高清视频内容给混合现实科技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 未来的30年里,这些技术将成为主流科技。AR眼镜将把实时相关的信息给用户 投放在现实中,而VR眼镜则可以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实现深度 沉浸的体验。
医学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1973)
“文革期间”,科技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科技事业
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
2019/10距/24 越拉越大。
11
1964年10月16日15时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19/10/24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3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
学习生活
从手写教学到多媒体教学
2019/10/24
24
从家信到视频聊天的变迁
2019/10/24
25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读书笔记(一)

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读书笔记(一)

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读书笔记(一)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读书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七十年的砥砺奋进之路。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新中国阅读的历程•1949年至1965年,国家重视普及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建立了大量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推广文学艺术、科学知识等,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熏陶和受教育的机会。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阅读遭受了打压和摧毁,许多文化设施被破坏,很多著名作家和学者遭受了严重的迫害。

•改革开放以来,阅读重新焕发生机,出版业得到发展,图书产量大幅提高,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让阅读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新中国阅读的成就•新中国创造了很多值得一提的历史文化名著,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著作。

•许多新时代的文艺作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红高粱》、《围城》、《茶馆》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崛起与生活变迁。

•阅读也成为了人民群众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新中国阅读的未来•阅读仍然是人民群众喜爱的、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阅读的引导和普及,推广优秀的著作和文化艺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来。

•阅读也应该更加贴近现代化、数字化的时代特点,探索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应用,使阅读更加方便快捷。

新时代的阅读推广•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了新时代的阅读方式,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子书、在线阅读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享受文化。

•阅读推广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社会和公共事务,例如建立社区图书馆、推广阅读计划、助力乡村振兴等,让阅读回归到人民中心,造福于社会。

•习惯养成和家庭教育也是阅读推广的重要方向,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味,有助于孩子们健康、全面地成长。

总结•新中国砥砺奋进的七十年见证了阅读在中国的历程和进步,阅读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5单元〗之小船创作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识点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1)衣①“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

(2)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

(4)社会风俗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④大城市的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止缠足。

知识点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的主流。

(2)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一条主线: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两大领域:物质和习俗。

两大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三个方面: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

四个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

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②。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解读]①处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背景。

②处体现了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提示】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中国生活记忆:新中国成立70年民生往事(第三版)

中国生活记忆:新中国成立70年民生往事(第三版)
样板戏:8亿人 8年的文化生活
4
《中国电影新 闻简报》
5 日本电影《望
乡》《人证》 和《追捕》
01
小人书:点 燃了多少孩 子的梦
02
手抄《第二 次握手》
03
被指斥为 “下流”的 雕塑作品 《猛士》
04
70年代的 聘礼:36 条腿和“三 转一响”
06
参桂补酒: 第一条电视 广告
05
上海货: 70年代的 国货品质
读书笔记
从民生角度回顾中国建国七十年来所经历的时代变迁。
这书名应该把中国改成京沪,变成京沪生活记忆更贴切些!虽然作者的资料都抄自报纸档案,可中国这么大, 也不能只看北京和上海的报纸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许多第一次的历史,都是由京沪之外的老百姓创造的。
时光如流水啊,往事历历在目,再次回首往事,是不一样的感觉,若有一日安再回首,我的心肯定也是不一 样的。
自助餐让好多 1
人“扶墙进, 扶墙出”
2
王海打假
3 商品房兴起:
“买房了吗” 成问候语
4 “黄虫”面的:
开启北京出租 车的历史
5
国家鼓励个人 购买汽车
01
婚纱影楼: 拍婚纱照是 一种时髦的 标志
02
呼啦圈
03
网吧和网瘾
04
“小灵通” 信号不是太 好
05
QQ和MSN
06
实行双休日: 中国开始每 周五天工作 制
国第一部《婚 姻法》实施
1
公共澡堂
四联美发店: 2
调上海理发师 组团进京开店
3 土改“斗地
主”:“周扒皮” 源于小说《高 玉宝》
4
资本家工商业 公私合营
5
全民炼钢
广播体操:影响力堪 比广场舞的流行运动

描写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文章

描写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文章

描写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文章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老年人在知识、信息掌握等方面处于劣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

对于老年人而言,过一个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是一种幸福。

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玉英说,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我们必须加速发展老年教育,让老年人继续学习,从而扩大视野,赶上时代前进步伐,享受着社会进步带来的幸福。

早在20xx年,黄玉英到老年大学工作时,就曾到莆田所有乡镇调研老年人生活状况,农村老年学校大受欢迎的程度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

许多老人对她说,自参加学习后,老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家庭更加和睦,邻里更加友好,特别是保健知识及农业技术让他们受益匪浅。

莆田300多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37.2万,占总人口数13.1%,这意味着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作为曾经为共和国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年人来说,他们依然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即是晚年,他们仍通过不同方式为社会发展默默地奉献着。

莆田的老年教育事业,从1986年创办第一所老年大学到如今全市老年大学(学校)827所,乡镇以上全部建校,村(社区)八成建校,在校学员达5万多人,超过全市老年人总数的十分之一。

这些数字的背后,有着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翻开市老年大学建校20xx年的画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是莆田老年教育的一个缩影。

20多年间,老年大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蒲星堂校区到市老年活动中心再到现在东岩山公园校区,从规模50多人到如今1200多人,校舍面积由原来不足100平方米到现在4000多平方米。

可以说,老年大学的出现,标志着莆田老年教育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老年人更加幸福的生活来了。

今年86岁的林顺英老人是凭着一篇自传作文“考”进老年大学的,从而成为莆田首批”幸运儿”,20多年来,她坚持在校学习,成为一位不愿毕业的“留级生”。

林老曾在山区庄边中心小学教书,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小学教师,能文能武,经常下乡为群众义务演出。

退休后,闲不住的她还当过实验小学代课老师及出口海外的麻鞋厂技术员等。

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

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1前言情景喜剧,英文称为situation edy,简称sit,发源于美国。

情景喜剧一般有固定的主演阵容,一条或多条故事线,围绕一个或多个固定场景进行。

现在的情景喜剧多在电视荧屏上播放,故称电视情景喜剧。

实际上,电视情景喜剧是由广播情景喜剧发展而来的。

上世纪初期的美国,一些诸如酒吧这样的娱乐场所老板雇佣演员站在吧台前面,给顾客们讲笑话,以此来制造快乐放松的氛围,增加客源和人气。

这种娱乐搞笑的表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一些富有远见的美国广播从业者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在电台节目中运用了这一形式,上世纪3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了广播情景喜剧。

后来,随着完整而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特定的故事场景被引入,所创作的人物形象也逐渐鲜明,广播情景喜剧己经具备了向电视情景喜剧转变的基础。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电视在美国风靡,急速增加的电视机销量显示了美国人多电视节目的强劲需求,电视业需要更多的电视节目填充空白。

很多的广播节目被引入电视,广受欢迎的广播情景喜剧也因此被搬上电视荧幕。

1947年,《玛丽凯和琼尼》(Mary Kay and Johnny)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

2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由此可见,情景喜剧先在酒吧中诞生,在广播中完善和充实,最后被引入电视发展壮大起来。

中国的情景喜剧诞生较晚,1982年,美国情景喜剧《火星叔叔马丁》被引入中国。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本土情景喜剧才开始真正萌芽。

大体上中国的情景喜剧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五个阶段:(1)准备阶段(1983-1992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政治经济均发生了重大变革。

电视机开始进入城市家庭并逐渐普及起来,此时的中国电视剧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除了作为教化认知的宣传工具,被赋予了更多娱乐功能。

这一时期的通俗电视剧中,有两部作品对后来情景喜剧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国七十年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流变简析

建国七十年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流变简析

建国七十年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流变简析建国七十年以来,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如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简析。

首先,题材方面。

建国初期的农村题材电影多侧重于宣传农业方面的政策,如《武训传》、《谷雨》等。

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题材电影逐渐从宣传政策转向了反映现实生活。

如《黄土地》、《芙蓉镇》等影片都反映了农民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90年代以来,农村题材电影又开始回归历史,出现了一批以“红色经典”为题材的影片,如《红旗谱》、《白毛女》等。

其次,风格方面。

建国初期,农村题材电影受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口号化、充满激情和翻译式语言是其特点。

如《山村教师》、《生死抉择》等影片都充满了“讲政策”和“宣传”的色彩。

而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题材电影逐渐摆脱了口号化的风格,开始注重艺术性和当代性。

如《黄土地》、《小风车》等影片都在艺术造型和现代气息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变。

90年代以来,随着电影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农村题材电影开始崇尚商业化,强调观赏性和娱乐性。

如《平原上的夏洛克》、《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等影片在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最后,表现手法方面。

建国初期,农村题材电影以宣传为主,影片往往为政治教育服务,表现手法较为单一,几乎没有多样性。

如电影《青春之歌》、《轰轰的故事》等都按照行政区划展开表现,且在表现手法方面都较为相似。

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题材电影开始注重现实生活,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

如在电影《黑猫白猫》中,导演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深入表现了农村官僚主义现象,极大地丰富了这一题材的表现形式。

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特效和3D成为农村题材电影中重要的表现手法。

如电影《熊猫村里的火花》就是一部以3D技术制作的农村题材动画电影。

综上所述,建国七十年来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是不断变化的,从宣传农业政策到反映现实生活再到回归历史,从口号化到艺术化再到商业化,从单一的表现手法到多样化,这些变化都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衣食住行”看祖国70年的发展

从“衣食住行”看祖国70年的发展

那些我很少参与的日子---从“衣食住行”看祖国70年的发展“衣食住行”乃人生活之根本,是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也是每一个年代,每一个时期生活的基本需要。

“衣食住行”是最普通的,也是最本质的。

所以它们的变化也是最能够清晰反映社会飞速发展的。

从1948新中国成立至今70周年,这70年间我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衣、食、住、行上也都有了根本的改观,生活的美好,让我们都激情满怀的把事业、家庭、子女教育、生活质量提到了更高的层面上,家庭里其乐融融,充满温馨。

1.身有新衣我的祖母,相貌平常,少言寡语,家里所有好吃的,自己不吃,也不给孩子们吃,总是给祖父留着。

另外一点祖母心灵手巧,精通各种针线活,尤其是剪纸,一个花样,一只小鸟都会在她的一双灵巧的手下栩栩如生。

如果搁在现在,她老人家绝对是一个很棒的民间艺术家。

图一我祖父祖母结婚照从和祖母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从建国初期到文革结束这差不多三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穿衣标准仅限于中山装、建设服,还有军便服和工作服,服装颜色也是以蓝、灰、黑以及军绿色为主。

夏天是白衬衫加蓝裤子,连穿裙子的女性都不多见。

当时主要是因为轻纺产品匮乏,市场供应紧张,人们购买成衣或布料都需要布票。

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困难条件下,改衣服和在旧衣裤上缝补丁是许多女人的功课。

等衣服实在不能穿了,那些零碎的布片也会成为做鞋的材料。

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多半是苦涩的,祖母讲起都是深深的叹息与感慨。

而今天,人们的衣服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服装表演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衣服不仅是人们御寒的工具,更使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平台。

然而到了我们的父辈渐渐的衣服不在那么单调,衣服的款式也渐渐的多了起来,直到我们现在多彩的潮服也在商场上随处可见。

2.口中有味建国七十周年以来,人们餐桌上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在我们父辈祖辈那段时期,在农村人们想吃饱都奢望。

都以粗粮野菜为食充饥,而现在,人们不仅能吃饱,而且能吃好。

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生活的 变迁

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生活的    变迁

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生活的变迁引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就是改革开放。

随着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人们文化娱乐生活发生巨大改变。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许多不同年纪、不同阶层的牛城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方式。

从沉寂单调到丰富多彩,娱乐化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也让我们惊叹着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文化生活的变迁 从九十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带领下,大多数的城市和农村经济便开始了长期迅猛的发展,不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上了一个台阶,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改善了人民原有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欣喜的看到,自九十年代后期到现在,一度单调沉闷的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看日本漫画、看美剧韩剧、打扑克、看各国电影、上网、玩电脑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有彩色电视,几乎每个城市家庭都有个人计算机,各个城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电影院也不再只有国产影片,多媒体的网络传播也迅速的发展普及。

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国内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KTV;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路变宽了,楼变高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悄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收音机和唱片机才开始流行。

在当时,收音机属于奢侈品,每台收音机售价20至30元,而当时的月工资也就20多元。

平常休息的时候,他一般都要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收听小说故事,听一些流行歌曲,如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有《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发展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发展

发展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发展

时间在流逝,我们的生活在丰富
• 休闲产业已成为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
• 休闲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和创造性, 它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其十分重要的 意义。从文化角度看休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为不 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 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它使 你在精神的自由中历经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 它是有意义的、非功利性的,它给我们一种文化的底蕴,支撑我们的 精神。因而,它被誉为“是一种文化基础”,“是一种精神状态,是 灵魂存在的条件”。
• 休假制度提供发展休闲产业的时间保障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障公民合法休息权利、完善 职工休假制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其中尤其以近15 年为甚。我国自1995年起实行五天工作制,1999年10月起又 实施春节、五一、十一等三个长假日,今年又实施了清明、 端午、中秋等传统假日的休假制度——实现了西方国家花 近百年的时间才达到的境地。目前,我国已有法定假日115 天,这意味着我们1/3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这一行为 表明了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文化的背景中。随着经济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休闲、休闲产 业、休闲经济将得到新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新的休闲观念。 • 当前,休闲文化、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社 会经济现象,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和各界人士关注 的焦点。我国各级政府也出台多种政策措施促进休闲产业 的发展,其中“黄金周”极大地推动了休闲经济的发展, 也满足了百姓休闲文化的需求。随着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 进一步落实完善,休闲时间会进一步增多,这必将会对我 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居民娱乐消费方式变迁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四十余年,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十年来的风云变幻,四十年来的沧桑岁月,让中国重新昂首挺胸,焕发自信光彩。

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的中国人,也紧跟时代脚步,争做时代弄潮儿。

下面我将阐述不同方面下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

娱乐是最能见证生活轨迹的旁观者,几十年中国的容颜幻化都在娱乐参与方式的转变中得到了最精髓的表达。

回顾中国三十多年的娱乐记忆,那是融入生活无法与之剥离的成长记忆,这记忆是一代人的记忆,同时也是中国的记忆。

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之中,由于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儿童的娱乐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仍记得参观博物馆公园等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的时候,看到的扔三轮,皮影戏等我爷爷辈小时候玩的东西,并且有机会切身体会了一次,说实在话我并没有感觉很好玩,可这就是爷爷那辈小时候玩的游戏。

那时候的快乐简单又容易满足。

在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比较普及和流行的大型的群体性的娱乐方式正逐渐被小群体或者单体所取代。

例如跳大绳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传统的游戏在今天的儿童游戏中已经逐渐地淡出仅仅在幼儿园及早教机构中会零星的出现。

取而代替的是各种两人或者单人可以玩的游戏或者方式例如踢毽子弹玻璃球等。

随着时代的更替,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千变万化。

有全民痴迷的手机游戏,有男孩子爱玩的遥控飞机,遥控汽车,有女孩子爱玩的芭比娃娃,随着小孩子渐渐长大,玩法也变得多种多样,电脑游戏,电玩游戏,VR虚拟现实等数不胜数。

事物更替越来越快,视觉听觉上也出现了巨大变化。

在现在已经普及大众的电影,在以前也是个稀罕玩意。

通过查找文件记录,在记者与朱延嘉老先生的访谈中我了解到了过去的观看电影的方式。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电影业的变化可谓是截然不同。

改革开放前的时候观看电影很便宜,观看一场电影只需要一角五分。

电影的种类也很少,大部分都是国外产生发电影。

那时候的电影是黑白的,观看效果远远不及现在的彩色电影,更不要说3D,MAX屏幕电影了。

那时候的电影还不像现在这样,国产电影频频出新,创下票房记录。

那时候的国产电影被外国电影压的喘不过气来。

朱延嘉老先生在访谈
中是这么描述他那时期的电影的【1】“1950 年以后偶尔放放好莱坞电影,那时候因为好菜坞片子把我们国产片子压得太厉害了,张善琨"(导演)他要力争把我们的国产电影拍上去,所以在大光明第五场以后,就是11点半以后再开放夜场,看到晚上一兩点钟,那个时候想把国产片提高。

”改革开放后,【2】很多民营电影制片单位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也拍出了一大批好影片,电影产量从年一百部直线上升,直至近年的七百部左右,30年左右的时间,从产50部不到的窘状到一个暑期档能有40至50部新片上映,影迷从“吃不饱”到“看不过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电影票房达到500亿元,中国成为了电影大国。

电影观看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张大屏幕,也不局限于视觉上带给人们冲击。

为了增加观众的体验,在听觉和触觉上也给人们带来冲击。

出现了立体环绕影音让人们听觉受到冲击,出现了4D,5D等电影,让人们体会到触觉上的冲击。

后来更是出现了VR电影让人们能身临其境的感受电影的魅力,中国影业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大变化,
国产电影从那时的喘不过气到现在的蓬勃发展,老一代人是多么努力让中国奋发向上。

【3】电视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有巨大的变化,从黑白小电视,到现在的液晶大彩电,变化不可谓不巨大。

电视作为20世纪最大的神话,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托尼.施瓦茨把它比喻为“第二个上帝”;而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凭借其声情并茂的媒介特质,迅速与娱乐结合,产生了电视娱乐节目,也使娱乐成为电视的重要功能之一。

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的发展也不过短短几十年,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内容和数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呈现了新的特点:
1978年新闻联播首次播出,奠定了中国电视的基础,到如今新闻联播已成为电视台屹立不倒的节目。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最具代表的节目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曲苑杂坛》等节目。

“春晚”诞生于1983年,此后使作为中国老百姓除夕夜的一道“新民俗",其意义在中国老百姓心中非同一般。

到现在春晚仍是一年一度的大事情,每到除夕夜的时候,家家户户围在电视机面前,观看这热闹非凡的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21世纪,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出现在
1引用上海解放前后市民的娱乐方式的变化——“老克勤”朱延嘉口述访谈
2引用新京报——电影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靠了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3引用郑州大学赵素欣硕士学位论文
了电视机里面,一出场便引发巨大轰动,吸引大量人的眼球,真人秀等综艺凭借其搞笑,真实的特点到现在也吸引大量眼球,吸引大量人的兴趣。

到了2019年,电视已经作为传统媒体行业,逐渐的被手机电脑等观看视频的APP,家庭影院取代,电视观看用户在逐渐变少,但家家户户仍会配备一台电视,以供闲暇时间放松。

娱乐方式是反应时代变化的最好方式,随着时代变化娱乐方式也在日夜交替。

娱乐是最能见证生活轨迹的旁观者,几十年中国的容颜幻化都在娱乐参与方式的转变中得到了最精髓的表达。

娱乐在变化,时代在发展,以小见大,从娱乐方式中观看时代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