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

合集下载

整合课程资源 拓展语文教学

整合课程资源 拓展语文教学

引入 到即将学习内容 的有关情景之 中,充分调 象 , 的想象就会顺利 、 学生 准确多了 , 想象力也 : 理性认识分析 , 从而提高了他们参与发现问题 、
动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就越发展 。 ・ 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的能力 。
整合 课 程 资 源
拓 展 语 文 教 学
刘 汉 卿
晋 江市 南 峰 中 学
在语文教学 实践 中, 如何整合课程资源, 们的社 区,引领学生去领略感受我们泉州这座 达 , 构 碰撞 出智慧的火花 , 以便进一步激发他们去
建开放型语文教学 , 把语文学 习向课前 拓展 、 历史文化古城的环境美和人文美 ,有 能与周庄 搜集整理学习资料 , 向 自发整合课程资源的兴趣 ,
首先给 学生展示一幅 : 然了。 口 课堂教学 中, 《 技》 利用多媒体呈现许 多 的特色。而运用 多媒体 , 很快发现 问题 , 有的发现不了 , 通过讨论 发言 , 动物的图片 , 运用动画模拟动物的叫声 , 将学生 泰山石 刻的图像 , 以此表象作为 材料 再进行想 ・ 学生们 基本达成共识。 这样 , 学生由感性认识到
件片头 , 导入了“ 长亭外 , 古道边 , 芳革碧连天 ” 方式 ,学生 由于表象储存 中缺乏相关 表象 , ・ 在 重点——苏 州园林的图画美 ,可以首先通过录
这首歌曲 , 上课铃一响 , 课堂上弥漫着如泣如诉 理解时就可能会发生偏差 , 将石壁上 巨大 的题 : 片段展示 苏州 园林的美丽风光 ,让学生从中 像 全无泰 山作为 五岳 : 的歌声 ,学生 的心顿 时被这种缠绵悱恻 的离愁 刻误解为刻有碑文的石碑。 直观地感受 出苏州园林 的美 ,引出本课的教学 别绪牢牢攫住 ,进入上课 的状态也就非常的 自 之首的气魄 , 体现不 出泰山这一 自然人文景观 : 内容。结合课文 , 再设计一些 问题 , 学生大多能

如何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如何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如何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整合课程资源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实践能力。

一、吃透教材,“用”好教材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课的重要依据。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吃透教材的内涵,才能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传授给学生。

教科书的编写是经许多教育专家研究后确定的,其系统性和科学性是任何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每一篇文章乃至课后问题的设置,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在思想教育和习作指导方面都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程编排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钻研教材,还要研究学生;不仅要设计教法,还要注重学法指导。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向学生介绍了科技新成就——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广袤的宇宙空间,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能够引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紧紧围绕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进行备课,才能保证把每个学生都送到科学的殿堂。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经常让学生接触生活,关注生活实际。

教师备课时要找准课内外连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教育学生做个有心人,多积累知识,培养各种素质和技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不仅要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还要让学生了解我国铁路建设的新成就。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资源整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资源整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资源整合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们对于教学资源整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资源整合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意义与挑战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资源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资源整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资源整合有助于解决传统教材单一、教辅材料繁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然而,教学资源整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获取难、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二、教学资源整合的具体策略为了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教材与教辅材料的整合:将教材与教辅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注重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利用教辅材料的补充和扩展作用,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 线上与线下资源的整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和使用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结合实地教学进行资源补充,形成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3. 多学科资源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如科技、历史等,将跨学科内容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 优秀教师经验的整合:借鉴和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将其整合到教学资源中,为其他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法:1. 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建设一个专门的教学资源整合平台,提供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和分享功能,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共享和借鉴他人的教学资源。

2. 组织资源整合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资源整合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对于教学资源整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推广优秀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和推广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参与到资源开发和分享中,形成互相学习的氛围。

四、解决教学资源整合中的问题在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如资源安全和版权保护问题,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等。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创新 Teachinginnovation11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黄慧菁摘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母语启蒙教育的重要工作,拥有独立而丰富的课程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简要介绍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农村小学汉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结合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可知,语文课程资源兼备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发与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促进教学工作与实际生活的相互结合,开发与利用潜在资源,优化整体教学水平。

1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实际意义当下社会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差异逐步加大。

城市中的孩子享受着高等教育与优质的生活待遇,有机会、有条件参加各类兴趣辅导课程。

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农村小学整体教学水平偏低,专业课程资源结构单一,除基础教材外,几乎没有可开发的课外资源。

为此,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成为农村地区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2 开发课程资源的可行性策略2.1 开发与利用家庭语文课程资源2.1.1 家庭成员语文课程资源家庭成员语文课程资源是课外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校内语文教师等专业课程资源发挥着同等作用。

例如,在讲授《平平搭积木》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道具,引导学生结成小组搭建积木,锻炼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应当鼓励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与孩子完成实践任务,一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拉近彼此的关系;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2.1.2 家庭物化设施语文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应当与实际生活有机整合,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认知,提升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文内涵。

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程资源逐渐延伸到学生生活、社会等,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材的局限性。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应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信息,整合教学资源,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整合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生为本;实践活动;高科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将教学内容由书本向外扩展,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小学语文为例来谈一下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生为本,优化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依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硬性地死搬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立足生本,对教材进行重组、优化。

即大胆地调整教材顺序,实现教材的活用,延伸教学范畴。

如:在教学中,整合同一作者的作品。

如: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时,推出杜甫一系列的作品,《春望》“三吏”“三别”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对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归类学习,如:学习《沉香救母》时,将《陈毅探母》《第一次抱母亲》等亲情篇放在一起,来深化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了解。

对同一题材的内容进行整合。

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一课时,文中涉及李白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趁机向学生推出其他有名的送别诗,如《赠汪伦》《别董大》等。

这样对教材进行重组,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实践活动,挖掘教学资源人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切都来源于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样的语文教学资源。

作为教师,应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基准点,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和课程的融合

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和课程的融合

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和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何实现计算机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呢?
1.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创设情境,展开丰富的猜想和联想。

3.生动、具体的再现时代风貌。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

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新课改下,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当前教学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实现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使过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变为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密切联系与整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体验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实践能力。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 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我们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资 源的作用。
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培养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素质。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 来的对课程价值与作用的认知及其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评价的科学态 度。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缺乏正确的课程意识。他们往往只重视 课堂教学而忽视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只注重教材的钻研而忽视其他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
二、国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1、自然资源的应用
1、自然资源的应用
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注重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在语文课程中都强调了自然资源的利用,他们认为自 然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此外,这些国家还注重利用自然资源来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比如通过组织学生 参加户外探险、野营等活动来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与利用是实施语文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新编 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编者的智慧,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 语文教学质量。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新教材中选编的课文,不 仅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和 科技的发展。例如《兰亭集序》表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艺术和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游褒禅山记》则借游山探胜的所见所感,强调“尽志”、“尽力”,方能 “无悔”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使得初中语文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如何在众多的资源中整合与应用,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一、教学资源整合的必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教材、网络资源、校内外library 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能利用其中的一部分,且利用率不高。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资源的价值,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1.教材的整合: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将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的整合:教师应具备搜集、筛选、处理网络资源的能力,将优秀的网络资源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3.校内 library 资源的整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 library 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校外资源的整合:教师可积极与社区、文化单位等合作,引入校外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资源的应用策略1.情境创设: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3.探究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写作训练:教师可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富有创意的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的注意事项1.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应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保持教学资源的时效性: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确保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教师应具备整合与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注重教学评价:教师应关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对学生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广大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原则;途径;开发;利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与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

搞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使学生一、开发师生资源1、教师。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正面、侧面还是反面,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其成长经历、生活琐事、家庭、朋友,无不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语文教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教师轮流上课,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新奇感。

成都市某学校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几年教一届学生的做法,实行每两年教师年级循环制度。

我想目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教师资源,让学生吸收不同教师的长处,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体味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

当然打破学校、地区、省市的资源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对师生双方更是双赢。

但目前来看,还不现实。

不过,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贵身教而非言教。

2、学生。

实施新课改后,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了,他们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

面对新的情况,一些教师感到不知所措,难以驾驭课堂。

浅探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探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改革蓝图也将成为纸上谈兵 , 无米之炊。 一 所 空中叽叽喳喳地 l ,大 白鹅带者 自己的孩子 在 些 “ q 问题 ” 加以引导 , 帮助学生解 疑释惑 , 深化理 以说 , 实施新课程改革 , 我们应该 高度重视课程 : 河里做游戏 , 那美丽的倒影映在清清的河面上 ; 解 , 升华认识 。
: 要让学生通过观察 , 把握 图意 , 透过画面在头脑 差异视作课程 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教师利用学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老师都将教材视为唯 , 中出现广阔的空间 、 动态的情境 , 诱发他们对现 生知识水平 间的差异 , 请知识丰 富、 接受 能力强 的课程资源 ,但新课 程理念下课程 资源 的内 : 实情境的“ 再造” 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 。 , 如汉语 的学生做小老师来讲解 自己已知 、 已会的内容 ,
21年3 8 00 月2 日
《 新课程 》
浅 探 语 文 课 程 资 源 鹊 开 发 和 利 用
⑨慵海市托 阳小 学 叶雪芬

要 : 语文教 学 中, 们应该 高度 重 : 之处作为教学资源加 以开发利用 , 在 我 白” 引导学生 教 师们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 ,寻找 究, 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
热情 , 独特的视角和生命体验 ; 展现着作者别具 : 跃了 , 教学效果也很好。
学帮助更大 。 如《 说茶 》 一文 , 了我 国是茶的故乡 , 介绍 我
国茶叶的种类 ,喝茶 的好处及 中国茶具 的质地

格 的话语表达方式;蕴藏着作者用智慧的笔 :
3拓展教材 “ 习处” 源, . 练 资 搭建 学生成功
3以学生的问题 为资源 .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
新才有 了“ 源头 活水 ”我 们的课程才能 常讲 常 述 :太 阳公公臻揉 眼睛睡醒 了,公鸡喔喔地唱 问题 , , “ 或是对教学内容的疑惑不解 , 或是错误认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探究能力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探究能力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探究能力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比自己合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课程资源,训练学生的语文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探究能力;探究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而探究学习方式极好地体现了新课程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的理念,它是冲出传统教学的最好方式。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比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要更难操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整合课程资源,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探究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让探究推陈出新学生乖巧听话固然好,但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中有多少是这样的呢?固守前人的旧说、循规蹈矩的人已经不太适应时代的要求,相反头脑灵活的人才会有所突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要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

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思维活动会情不自禁地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便为探究的有效进行作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教师在探究学习中创设情境的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探究效果。

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活跃思维,让探究成为自觉的过程。

只要适合学生的一切课程资源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内容。

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去探究。

如,学习了《莲》专题,学生对荷花有了许多的认识,但是你还能不能再为此专题增加些内容呢?有的学生了解到荷花在日本是一种不吉祥的花,一般只出现在葬礼上。

再如,学习了《窗》这篇小说,认识了人性的美与丑之后,可以让学生探究一下自我,大胆地解剖自己人性方面的美与丑,像卢梭一样写一篇忏悔录,以此来点亮自己的心灯。

另外,我也让学生尝试仿照学过的专题形式,自己设计专题,有的学生设计“爱心”专题,有的设计了“月亮”文化专题,都十分成功。

优化整合课程资源 拓展语文教学新天地

优化整合课程资源 拓展语文教学新天地

浅议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新天地【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有效的语文教学。

”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探索,探寻出几个方法,以期能够拓展出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整合资源扩展新天地吕叔湘说:“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语文教学若只局限于课堂之内,根本不能完成培养综合素质,提高语文能力的任务。

只有打破时空限制,开辟新的教学天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课本剧撑起语文课堂一片新天地当前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把语文课本剧“搬”进课堂,通过举办寓教于乐的课本剧表演,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才艺表演能力,使同学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让学生对语文兴趣盎然。

课本剧教学四步曲:“读书——思考——编剧——表演”。

学生从中达到从“语言——文学——剧本”的组织能力和审美升华。

排练课本剧的过程中,究竟我们的学生学得到什么呢?我认为有四点:1、情感性。

所谓情感性就是演员以剧本为中介,通过剧本这个媒介来激发情感,然后以情动人。

从而达到了陶情养性的效果。

在课本剧的表演中,情感并非只是学生一种单纯的表演手段,而更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

2、主体性。

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正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主旨。

首先,这是由课本剧的特征决定的。

课本剧区别一般课的根本点在于其排演的全过程:读——思——编——演,都是由学生自己投身其中,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已经获得的审美经验来为剧中人物润色,而不是由教师进行说教——将课文用刀活生生割成“字词句”,再给课本分段定中心;其次,与上面所提到的情感性直接相关。

情感不同于知性、理性,它更强调的是尊重,观众要服从演员对人物的诠释,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应尽量减少对表演的介入与干扰,因为情感本身就是一种人对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和反应。

语文课课程资源整合

语文课课程资源整合

语文课的课程资源整合摘要:本文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从课程资源的渠道、方式和目的谈出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语文课具有文学性、人文性和丰富的社会性,本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但随着高招和中招考试命题的科学性,题例之间关系的严谨性和答题要求的棘手性、技巧性、社会实践性和情感表述性等特征,反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失去了太多的趣味性,也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的课程资源整合能够有效调整学生学习的学习状态和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兴趣性、知识性和条理性。

课程资源整合具有课程渠道、课程资源整合的方式和课程资源整合目的三个内在的运行规律。

关键词:课程资源文本资源网络资源校园资源环境资源整合方式整合目的一、语文课课程资源整合的途径语文课的课程资源整合途径是指课程资源集合的渠道。

其中包括文本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网络资源四个部分。

文本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由教育部、省级和市级课程资源(教材用书、辅助资料、实践作业)等管理内容的材料;二是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作品和科普知识作品。

社会资源包括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

社会文化是指具有地区特征的特殊性文化。

例如矿产资源文化、水利文化、地方人文历史文化和姓氏文化等。

校园文化包括有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学校系列的管理体系、学校的特色文化和教育历史文化;二是教师教学的经验体会、情感认识、教学经验等方面的文化;三是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公益活动体验、社会实践认知等方面的文化。

社会资源能够和学生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特别是学生的生活进入课程资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主动的参与意识。

环境资源是指区域范围内所具有的民族风格、风情、风俗和秀丽山川所产生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景观文化。

环境资源文化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人文性,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学生的知识厚度。

网络资源是指现代信息技术所展现的各种各类的丰富材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程资源整合与应用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程资源整合与应用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程资源整合与应用分析作者:米乘锌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25期摘要: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整合课程资源,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丰富了教学的资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渗透越来越深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思考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资源整合所谓资源整合,是在原有的教学资源上对教习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计划进行优化。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

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所以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整合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推动教学的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为背景,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初中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应用的有效策略,希望给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借鉴,也希望给初中语文的教学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1.教学资源单一初中阶段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初三年级面临中考的压力,教学的时间紧、任务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上,教学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教学活动的开展围绕的都是语文课本或是试卷。

这样的教学资源十分单一,且重复率比较高。

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这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的教学,也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2.忽略了教学的创新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资源盛行的趋势下,微课和慕课不断发展给初中语文的课堂带来了不一样的活力。

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教学模式的创新度比较低,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初中生的语文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统一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学习心得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学习心得
。 语 文 ”、 “ 想 ”、 “ 读 ”、 “ 认 ”、 “ 写”、 “ 自选
词 语 ”、 “ 日积 月 累” 。穿插相 关彩 色 图片
母语教 育课 程 . 学 习资源和 实践机会 无处 不在 。 无时不有 。 因而 , 应该 让学生更 多地 直接接 触语文材料 . 在大量 的语 文实践 中 掌握运 用语 文的规律 。 “学 生是学 习和发 展的主体 。 语 文课程必须根 据学生身心发 展和语 文学 习的特 点 。 关注 学生的个体 差
示范者 、 表演者、 辅导者都少不了 叶做 粘贴画 . 真正体 验到 了秋天给他 们带 组织者 、 这群 中坚力量; 至于课后的“ 一对一” 结对
子 活动 。 他们是最 受学生 亲睐 的 目标。
五、 正 囊把 握语 文 教 育的特 点 . 积 极
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中我逐 来 的快乐 。
都可 以成 为课 程资源 . 为教 学服 务。如在 定他 们的努 力和成绩 , 并给 予他们展示 的
指导学生写《 花草树木的变化》 时. 我带着 机会。语文教学 中教 师要一些助手和搭 中 . 自然而 然地获取知识 , 形成能力 。
一棵树一面会说话的墙板报标语校训班训自我管理评比栏每次自我管理总结以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等都可以威为课程资源
浅谈 《 新 课 标 下 的 小学 语 文课 程 资 源 开发》 学 习 心 得
镇 康县 民族 小 学 李树 贞 范海燕
他们就是最佳的人选; 教师在设计教 经过观 档 , 我对<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同学们观 察秋天 花草树木 的变化 。 学活 动形 式 、 办 语 文小报 时 . 都可 向学 生 通过 开 发) 进 行 了学习。 通过学 习。 我对语文课 察学生 知道树叶 不是一 下就变黄 的 .

在学习中融合 在融合中提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科融合

在学习中融合  在融合中提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科融合

2021年第4期/A (02)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学科融合,是指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天然的关联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合相关学科知识和灵活运用新技术手段,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实现语文和数学的学科融合语文和数学都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但人们习惯于把他们作为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看待。

其实,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首先,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只是反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语文偏重于感性认知,而数学则偏重于理性认知。

其次,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形象思维能力,非常有助于其数学解题能力的养成;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其语文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课文涉及到数学知识,如《千年梦圆在今朝》《“诺曼底号”遇难记》《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和《太阳》《草船借箭》以及《北京的春节》等。

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实现语文和数学的学科融合,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一大特点是详细列举了新中国一个又一个航天成就的时间节点,如“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中国实现在学习中融合在融合中提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科融合曹冬梅(海安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600)摘要:学科融合,是指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内容摘要】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求,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倡导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方式,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蕴藏人文载体资源母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以往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关于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扩大教材容量,提高教材要求,大搞形式主义的花样。

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一统”的教学行为,虽然发挥了传递人类文化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可能接受文化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

毫无疑问,教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整合
发表时间:2017-03-15T15:35:46.0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作者:张燕华[导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257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改一直在向前推进,因此,语文教学及课程改革不断受到关注。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

一、整合为提升学生的能力铺路搭桥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这种大教学观启示我们教学要拓宽教学时空,深入生活实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方能显示勃勃生机。

每一个学生都在不断地成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体验,整合课程资源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有效整合单元教学,让学生掌握方法,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去实践,去探索,会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这一单元孩子们首次接触剧本、相声等语言艺术。

在整合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中,人物的对话与话语大量出现,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了他们的“表达活动”,在预习完《半截蜡烛》《打电话》两篇文章之后,我们就大胆地排练了剧本,模拟了相声表演,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准备道具,台词都练习得已经很熟练,这点让我很感动,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合作完成的剧本体现了他们的团结分工,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有个孩子从老家拿来了爷爷用过的煤油灯。

我注意到各个小组内相对内向的孩子也在群体的表达活动中敢于表述自己的主张。

表演完成后我们及时地对每一位同学的“表演”做了点评,孩子们似乎很在乎这样的“荣誉”,于是,我们的孩子又创造了相声《写作业》,还有几个孩子表演了春晚小品《碰瓷》《吃面》,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的背后,是他们熟练的语言和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这一单元我们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课,讲课本内容,但是我觉得这一单元的学习是最接地气的,是课堂最热气腾腾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理解得最投入的课堂。

我们意犹未尽,约定下面几个单元举行故事会讲堂,甚至有孩子提出“说书讲堂”,这是一群有活力敢于创造的孩子,表达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多方面语言艺术的接触与融合就有了我们相得益彰的教学创造。


二、整合立足课堂,丰富深化教学的内涵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第一阵地,主要战场。

一堂四十分钟的课怎样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孩子们进行高效的学习是整合课程的重点。

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

至今我仍难忘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的场景,我以“以文代文”的形式,又拓展了两篇同主题关于父爱的文章,我的目的不仅是停留在本课的几种描写手法上,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读,通过自己的悟去体会本单元主题“父母之爱的博大宽广”。

当深入体悟文本之后,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假设自己就是一位父亲,当面对危急关头时,要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话令我很感动。

读完《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写话时,班里一向活泼开朗的小女生庞璎倩哭得伤心不已,我让她起来分享自己的话时,她激动地说不出话,在浸满泪痕的笔记本上她写道:“孩子,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不能相见了,孩子,爸爸再也不能陪你在草地上玩耍了,再也听不到你可爱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你叫我爸爸了。

但是,孩子,记住:爸爸永远爱你,你一定要快乐地活着!”字里行间满是忧伤却带有爱的信念,我想这位同学是真的走进文本了。

还有一位孩子张志轩,他的爸爸前几年去世了,读了这些文章他的感触很深,课堂上他自己在默默地流泪,让我看了很心疼,课后,他却主动向分享了他的感受。

“老师,这些孩子的父亲都是了不起的,我觉得我爸爸也是很爱我的。

我要坚强地、勇敢地生活,我相信自己以后也会是位好爸爸。

”感谢这些孩子给我们的正能量,我想,无论我的教学设计怎样,我的一种震撼灵魂的目的,让爱滋养孩子心灵这样的教学内涵目的达到了。

课后,我又让孩子们把故事回家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让孩子们把视角转向自己的父母,让孩子们怀抱感恩之心重新审视自己的父母,感受来自父母对我们的平凡的爱,我想他们的感触会更深。

三、整合注重实践,拓宽沟通教学的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再三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

在学习人教版语文教材四下第八单元《寓言两则》时,课文人物的性格鲜明,学生们主动要求排成课本剧,在音乐课上,他们请教老师为剧本提供渲染音乐,在信息技术课上他们制作了旁白对话PPT,语文课上通过角色朗读,模拟情境创设氛围完成了课本剧的流程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多学科互动,学生分小组自主地去设计主题,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他们对课文内容级人物形象的把握印象很深刻。

四、整合对教师能力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协调者,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鲜活、更生动、更深刻的教育。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需要老师为学生设计好牵引学习之桥,真正地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多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需要教师思维开阔,只要细心发现,努力探究,就会找到很多课程的契合点和连接点,从而针对学生特点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真正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