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1秦艽-775

合集下载

秦艽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

秦艽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

秦艽的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功能主治秦艽是一种草药,拥有多种功能主治,常被用于中医药的治疗中。

以下是秦艽的一些主要功能和主治:1.止血作用:秦艽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对于各种出血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尤其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

2.散瘀作用:秦艽可以活血化瘀,消散血液中的瘀块,对于一些瘀血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如瘀血性皮肤疾病、淤血性痛经等情况。

3.养血作用:秦艽可以滋补养血,对于一些虚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如虚劳乏力、面色苍白、月经量少等情况。

4.平肝息风:秦艽具有平肝息风的作用,对于一些因风引起的症状有辅助治疗效果,如头痛、眩晕、癫痫等。

5.抗菌作用:秦艽对一些常见的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来辅助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

用法与用量秦艽的用法与用量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1.煎汤饮服:秦艽适合煎汤饮服,将适量的秦艽研磨成粉末,每次可取10克,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至浓缩后,过滤后分次饮服。

每日2-3次,每次饮服一次。

2.膏剂外敷:秦艽可制成膏剂用于外敷,具有一定的散瘀作用。

将适量的秦艽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温水调成膏状,外敷于患处,每日2-3次。

3.药膳熬汤:秦艽可与其他草药、食材一同熬汤食用,具有滋补养血的作用。

将适量的秦艽与其他食材一同放入砂锅,加入适量的清水,熬煮1-2小时至熟烂,调味后食用。

4.药物浸泡:秦艽可用于浸泡药物,以加强药效。

将适量的秦艽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酒精或清水,浸泡数天至药物充分提取,取出药渣后取液体食用。

每次适量,每日2-3次。

注意事项:•服用秦艽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不宜过量使用。

•秦艽属于中药药材,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秦艽的副作用与禁忌尽管秦艽有许多功效,但在使用时还需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和禁忌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和禁忌:•部分人服用秦艽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服用前需与医生咨询。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秦艽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秦艽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秦艽秦艽,祛风湿舒筋活络之品。

来源于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 G. dahurica Fisch.的根。

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主产于甘肃、陕西、山西等地。

春、秋两季采挖。

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本品气特异,味苦、微涩。

以根条粗大、肉厚、色棕黄、气味浓厚者为佳。

性状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

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

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

表面棕黄色。

主根通常1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

断面黄白色。

《中国药典》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春冬用温水洗,夏秋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片半分厚,晒干或烘干。

若取其舒筋活络,则用酒炒,每斤用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投入锅内炒至微焦色。

此外,也可清炒法。

《中药炮制》饮片呈类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黄棕色、灰黄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扭曲纵纹或网状孔纹。

切面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有的中心呈枯朽状。

气特异,味苦、微涩。

秦艽为临床常用药,味辛、苦,性平,归胃、肝、胆经。

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之功效。

常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症。

中药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秦艽的功效与作用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别名:大叶龙胆、大叶秦艽、西秦艽。

多年生草本植物,圆柱形根,基生叶较大,茎生叶3-4对,披针形叶片,基部连合;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秦艽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秦艽的功效和作用润而不燥,为风中之润剂,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络舒筋兼利二便、导湿热外出,可治湿热黄疸。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常与木瓜、川羌、独活、黄芪、当归等同用。

清退虚热之功,常与滋阴药同用,如秦艽鳖甲散及秦艽散。

秦艽则三痹皆宜,且清阳明湿热,用于偏热者。

秦艽的妙方集锦治背痛连胸:秦艽4.5克,天麻、羌活、陈皮、当归、川芎各3克,炙甘草1.5克,生姜三片,桑枝9 克(酒炒)0水煎服。

治小便艰难,胀满闷:秦艽31克(去苗),水煎,去滓取汁,饭前分两次服。

治疮口不合:秦艽为末掺之。

治黄疸:秦艽16克,在半升酒中浸,每天空腹饮酒。

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

暴泻、大渴、大饮:秦艽62克,炙甘草16克,水煎服,一次9克。

小便艰难:秦艽31克,水一碗,煎至六分,分两次服。

一切疮口不合:秦艽研末敷上。

秦艽的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秦艽碱甲能减轻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并加速肿胀的消退,每日腹腔注射90mg/kg,连续10天可使脚肿基本恢复正常,其效果与水杨酸钠200mg/kg相当,如预先注射秦艽碱甲,对大鼠蛋清性脚肿也有减轻和消肿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氯喹、皮质酮及秦艽中性乙醇浸剂相似,而比水杨酸钠略强,秦艽碱甲的抗炎作用原理是通过兴奋肾上腺皮质而实现的,但它与促皮质素又有所不同,它不是直接兴奋肾上腺皮质,而是通过神经系统以激动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实现其抗炎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秦艽碱甲的双氢化合物(侧链上的双键被氢饱和)无消炎作用,可知双键的存在是抗炎的必要条件。

此外,秦艽碱甲还能明显降低因注射蛋清而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8]2.对中枢系统的作用:秦艽碱甲小剂量时对大鼠和小鼠有镇静作用,还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但较大剂量时则有中枢兴奋作用,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

秦艽的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产业现状
目前秦艽已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形成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但仍存在 一些问题,如质量不稳定、种植技术水平低等。
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秦艽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认识的深入,秦艽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 增加,其产业化发展也将不断壮大,同时将更加注重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种植 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05
秦艽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秦艽的资源保护
分布与生态环境
秦艽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陕西和四川等地,生于海拔2500-4300米的高山草地 或林缘地带。
资源量与保护措施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采挖等因素,秦艽野生资源量急剧减少,亟需采取保护 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抚育等。
秦艽的可持续利用
秦艽的加工方法有多种,传统方法为晒干或低温干燥,现代方法则采用冻干技术 等。
02
秦艽的药理作用与活性成分
秦艽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秦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 以有效缓解多种炎症疾病,如
关节炎、风湿性病变等。
抗肿瘤作用
秦艽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 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 扩散。
解热镇痛作用
秦艽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可 以有效缓解发热和疼痛症状。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秦艽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 策和法规,促进秦艽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推进产业升级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秦艽种植、加工等 环节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公众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秦艽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 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06
研究展望
秦艽的活性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秦艽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

《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之秦艽

《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之秦艽

《中药学》学习笔记:祛风湿药之秦艽《本经》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或小秦艽Gentian dahurica Fisch. 的根。

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去芦头,切片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胃、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本草正义》:"秦艽,《本经》谓之苦平,而《别录》加以辛及微温,以其主治风寒湿痹,必有温通性质也,然其味本苦,其功用亦治风热,而能通利二便,已非温药本色。

后人且以治胃热黄疸烦渴等症,其非温性,更是彰明较著。

考《本经》、《别录》主治,功在舒筋通络,流利骨节,惟治痹痛挛急之证,盖与防风、羌、独同类之品。

甄权之治头风,即祛风也;惟又称其利大小便,亦与《本经》下水利小便之旨相合。

盖秦艽既能外行于关节,亦能内达于下焦,故宣通诸府,引导湿热,直走二阴而出,昔人每谓秦艽为风家润药,其意指此。

因之而并及肠风下血,张石顽且谓其治带,皆以湿热有余,泄积滞言之,非统治诸虚不振之下血带下也。

又就其导湿去热而引伸之,则治胃热,泄内热,而黄疸酒毒,牙痛口疮,温疫热毒,及妇人怀胎蕴热,小儿疳热烦渴等症,皆胃家湿热,而秦艽又能逋治之矣。

约而言之,外通经隧,内导二便,是其真宰,而通络之功,又在理湿之上。

要之皆是从湿阻热结一面着想,而气虚血弱之症,皆非其治,仍与防风、羌、独等味异曲同工耳。

"1.祛风湿,舒筋络,用于风湿痹痛、肌肉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

秦艽能祛风湿,舒筋络。

风湿痹证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

本品性偏微寒,兼能清热,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者尤为适宜。

一般偏热者,可配防己、知母、忍冬藤等;属寒者,配羌活、独活、桂枝、附子等。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

中药秦艽的研究进展标签:秦艽;中药;研究进展秦艽(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Iae)为常用中药,为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植物。

具有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的功效,现市场上需求量较大。

由于秦艽原植物分布广、种类多,有很多同组植物都充作秦艽入药,像黄秦艽、黑人艽等,这样造成入药混乱,为了更好地利用秦艽,很多学者已经开始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很多方面都有取得了成果,笔者查阅了近些年的秦艽研究资料,现将其概述如下:1本草学考证秦艽作为传统的中药,自古以来就有记载。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味苦平。

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生山谷”。

《名医别录》[1]记载:“生飞鸟山谷。

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以根作罗文相交,长大黄白色者为佳。

”《唐本草》记载“今出泾州、鄜州、岐州者良。

”《图经本草》云:“……其根上黄色而相交纠,长一尺以来,粗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茎梗,俱青色,如莴苣叶,六月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结子,每于春秋采根阴干。

”《本草纲目》[2]曰:“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

故名秦艽、秦纠。

”经考证,飞鸟山、泾州、岐州、秦中等地位于今四川、甘肃、陕西境内,这与目前秦艽分布情况一致。

2化学成分陈千良[3] 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对陕西产秦艽(主流商品为大叶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

对秦艽的脂溶及水溶部分进行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脂溶部位4个,分别是:5-羧基-3,4-二氢-1H-2-苯并吡喃-1-酮(5-carboxyl-3,4-dihydrogen-1H-2-benzopyran-1-one,1),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2),栎瘿酸(roburicacid,3),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4)。

水溶部位4个: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5),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e,6),獐牙菜苷(sweroside,7),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6′-O-β-D-gluco-sylgentiopicroside,8)。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秦艽,学名苍耳,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长春草、芨芨草等。

在中医学中,秦艽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湿疹、皮肤病等多种疾病。

它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抗菌抗炎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一、祛湿化热,温经活络秦艽具有祛湿化热的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证,如湿疹、痤疮等。

它含有挥发性油、秦艽酮和黄酮类物质,可以温中化湿,促进水液代谢,排出体内湿气。

同时,秦艽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疼痛症状也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能够温经活络,增强血液循环。

二、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秦艽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创伤、跌打损伤等症状。

它含有萜类化合物、松柏甙等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水肿,缓解疼痛。

此外,秦艽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可以促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活血化淤,加速伤口修复。

三、抗菌抗炎,防治感染秦艽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治感染性疾病。

研究发现,秦艽提取物对多种细菌、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明显。

此外,秦艽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可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

四、清热解毒,护肝护胃秦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病证,如口疮、病毒性肝炎等。

研究发现,秦艽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同时,秦艽还能保护肝脏健康,增强肝脏细胞的抵抗力,减轻肝脏损伤。

此外,秦艽还有一定的胃肠道保护作用,对于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五、抗氧化,延缓衰老秦艽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

研究表明,秦艽中的红色素和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体内已有的自由基,秦艽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维护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秦艽具有祛湿化热、消肿止痛、抗菌抗炎、清热解毒、护肝护胃、抗氧化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秦艽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秦艽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篇名:秦艽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者:苏妃妃专业年级:针灸推拿(20XX级)学号:310XXXX032邮箱:318XXXX20@电话:132XXXX4416关键词:秦艽;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概述:秦艽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粗茎秦艽的干燥根。

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

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载“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秦纠。

”;《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平。

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生山谷”;《名医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金·张元素《珍珠囊》“去阳明经风湿痹,仍治口疮毒”;清·张山雷《本草正义》“则治胃热,泄内热,而黄疽酒毒,牙痛口疮,温疫热毒,及妇人怀胎蕴热,小儿痛热烦渴等证”。

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等功效,传统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中风手足不遂及骨蒸潮热、小儿疮积发热、湿热黄疽等病症。

现代研究表明,秦艽具有抗炎、镇痛、镇静、解热及保肝等作用,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广泛用于风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肛肠疾病及皮肤病等的治疗。

现根据相关历史文献,将近年来该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本品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止痹痛。

虽为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的通用药,但因其性微寒而兼清热、故对兼热者更宜。

治风湿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常与忍冬藤、虎杖、黄柏等配用。

共奏祛风湿除止痹之效;治风寒湿痹之肢节疼痛拘挛,常与川乌、羌活、川芎等祛风散寒止痛药配伍。

靳皓文等[1]研究表明,甘肃秦艽提取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及足肿胀、耳部红斑、尾部结节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甘肃秦艽提取物一方面直接抑制吞噬细胞产生释放前列腺素E2(PGE2),另一方面还可抑制环氧化酶2(COX2)活性从而降低炎症部位PGE2的合成释放。

秦艽

秦艽

·191·秦艽Qinjiao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

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性状】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

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

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

表面棕黄色。

主根通常1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

断面黄白色。

【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75:25:5)混合液30ml,浸泡2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1ml,加1mol/L盐酸溶液2ml,继续蒸去三氯甲烷,放冷,滤过。

取滤液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即生成淡黄白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即生成棕红色沉淀。

(2)取本品横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白色或金黄色荧光。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4.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1: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

秦艽

秦艽

秦艽成分
[化学成份]
秦艽根主含龙胆苦苷,在提取分离时, 秦艽根主含龙胆苦苷,在提取分离时,龙胆 苦苷与氨水作用转化为龙胆碱和秦艽碱丙等 生物碱,是体内产生抗炎、 生物碱,是体内产生抗炎、镇静作用的活性 成分。 成分。
秦艽药理
药理:
解热作用。 1、 解热作用。 抑菌作用。 2、 抑菌作用。 其抗关节肿的作用与可的松相似。 3、 其抗关节肿的作用与可的松相似。 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有兴奋作用; 4、 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有兴奋作用; 有降低 血压的作用; 血压的作用;有一定的抗过敏性休克及抗组织胺作 还能使毛细管渗透性明显降低, 用,还能使毛细管渗透性明显降低,并对大鼠有一 定的镇疼作用。 定的镇疼作用。 临床曾试用秦艽总生物碱注射液, 临床曾试用秦艽总生物碱注射液,治疗风湿性关节 炎及其他关节炎。 炎及其他关节炎。
来源
产地
秦艽 兴安龙胆
理化 药理 功效 附注
BACK NEXT
秦艽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 大叶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麻 花秦艽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粗 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或小秦艽 Gentiana dahurica Fisch. 的干燥根。 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 “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秦艽功效
[功能主治]
味苦辛,性平。 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能。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 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结核病潮热、 黄疸、小便不利等症。 用量5~10g。
秦艽产地
麻花艽
粗茎秦艽
大叶秦艽 小秦艽
秦艽采制

秦艽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中药的功效与作用秦艽,又名草果、白草果,是一种中药材,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秦艽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是我国常见的中药之一。

秦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的临床医治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秦艽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做艽葱素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下面将一一介绍秦艽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首先是秦艽的抗菌作用。

秦艽的抗菌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发挥的。

研究表明,艽葱素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这些细菌是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秦艽的抗菌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秦艽的抗炎作用。

秦艽中的艽葱素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秦艽可以抑制一些炎症介质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从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并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秦艽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引起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而包括艽葱素在内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研究发现,秦艽中的艽葱素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所致的损伤。

另外,秦艽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艽葱素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研究表明,秦艽中的艽葱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此外,秦艽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艽葱素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促进机体产生抗体,从而增强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秦艽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秦艽还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秦艽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肾脏排尿,减少体内水分潴留,从而达到利尿的效果。

秦艽还可以促进体内废物和毒素的排泄,改善机体的代谢和排毒功能。

中药秦艽的功能主治

中药秦艽的功能主治

中药秦艽的功能主治1. 秦艽概述秦艽,又称独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其学名为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Harms,属五加科植物,是我国传统药材之一。

2. 秦艽的功能主治秦艽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

2.1 具有抗炎作用秦艽含有丰富的苷类、酚类和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秦艽强大的抗炎作用。

秦艽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2.2 具有抗疲劳作用秦艽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够改善人体的抗疲劳能力。

秦艽可以提高脑供血量,增加脑细胞内能量储备,促进脑代谢,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此外,秦艽还可以调节机体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提高人体的抗疲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3 具有抗衰老作用秦艽富含丰富的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功效。

秦艽的多糖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抑制细胞老化,延缓衰老过程。

同时,秦艽还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滑。

2.4 具有抗肿瘤作用秦艽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秦艽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放化疗的疗效,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因此,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秦艽常被用作辅助药物。

2.5 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秦艽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和调节。

秦艽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秦艽还可以调节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提高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2.6 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秦艽具有显著的抗缺血缺氧、抗血栓、抗高血压和改善心肌代谢的作用。

秦艽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肌供血量,减少心肌缺血,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2.7 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秦艽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三痹必用之药——秦艽

三痹必用之药——秦艽

三痹必用之药——秦艽
化文平
【期刊名称】《大学科普》
【年(卷),期】2022(16)4
【摘要】秦艽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苦平,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生山谷”。

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

秦艽因曾主产于秦地,以药源植物干燥根入药,根有扭曲的纵皱纹,根头部膨大,故《本草纲目》记载“秦艽出秦中(今陕西宝鸡及甘肃天水一带),以根作罗文交纠者佳,故名秦艽”。

清代姚澜在《本草分经》称“凡风湿痹症、筋脉拘挛,无论新久,偏寒偏热均用,为三痹必用之药”。

秦艽在中药史上一直被作为“祛风、除湿、舒筋止痛之要药”。

为我国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和2020年版药典所收录。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化文平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可读必不用之书(三)--顺谈"法”与"字”
2.可读必不用之书(三)——顺谈“法”与“字”(续)
3.第三药加入致PH值下降对先锋必葡萄糖注射液的影响
4.经骶管给药封闭结合三痹汤加减治疗难愈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5.氯噻吨(高康素)、三氟噻吨(复
康素)与氯丙嗪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泰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实验设计与实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艽

秦艽

秦艽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治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的主药之一。

在青海尤以黄南产的秦艽质量最佳。

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中文名称:秦艽 外文名称: G. macrophylla别称: 大叶龙胆,大叶秦艽,西秦艽二名法: Gentiana macrophyllaPall.界: 植物界门: 被子植物门纲: 双子叶植物纲目: 龙胆目科: 龙胆科 属: 龙胆属 种: 秦艽 亚种: 大花秦艽 分布区域: 蒙古,俄罗斯,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宁夏,河北,陕西,新疆,东北,山西 处方名: 秦艽 西秦艽 左秦艽 炒秦艽目录基本简介药品简述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特性栽培技术选地整地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田间管理除草施肥采种采收加工本草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秦艽粗制剂的药理作用秦艽碱甲的药理作用龙胆苦苷的药理作用其他成分的药理作用常用配方药用价值药用用途生物本品药用性状采收中药炮制中药鉴别含量测定现代研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治疗肺痨骨蒸潮热治疗肩周炎真伪鉴别文献论述资源利用现状濒危原因保护价值及解危措施配伍效用营养知识基本简介药品简述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特性栽培技术选地整地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田间管理除草施肥采种采收加工本草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秦艽粗制剂的药理作用秦艽碱甲的药理作用龙胆苦苷的药理作用其他成分的药理作用常用配方药用价值药用用途生物本品药用性状采收中药鉴别药用成分含量测定现代研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治疗肺痨骨蒸潮热治疗肩周炎真伪鉴别文献论述资源利用现状濒危原因保护价值及解危措施配伍效用营养知识展开编辑本段基本简介秦艽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秦艽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导语:秦艽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药材,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关键,下面让大家一起深入的对秦艽进行更多的解读吧!秦艽秦艽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药材,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关键,下面让大家一起深入的对秦艽进行更多的解读吧!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 的干燥根。

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

【性状】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

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

气特异,味苦、微涩。

【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氯仿-甲醇-浓氨试液(75:25:5)混合液30ml,浸泡2 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约1ml,加1mol/L盐酸溶液2ml,继续蒸去氯仿,放冷,滤过。

取滤液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即生成淡黄白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即生成棕红色沉淀。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辛、苦,平。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功效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功效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功效秦艽,学名高良姜,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植物。

在中医药学中,秦艽被广泛应用,拥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介绍秦艽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一、秦艽的功效与作用1. 抗菌消炎作用:秦艽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姜酮、姜醇和姜黄素等。

这些成分具有强大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并减轻炎症反应。

2.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秦艽中的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活性。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还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抗肿瘤的能力。

3. 保护肝脏:秦艽中的姜酮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它能够抑制肝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脂肪堆积,减轻肝脏损伤。

4. 缓解胃肠道问题:秦艽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能够改善胃肠道的功能,并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此外,秦艽还能够抑制胆囊收缩,减少胆囊结石的形成。

5. 提高免疫力:研究发现,秦艽中的姜黄素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它能够增加白细胞的数量,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并增强机体抵抗病毒、细菌等外界侵袭的能力。

6. 缓解痛风:使用秦艽能够有效缓解痛风的症状。

秦艽中的姜酮能够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产生,从而降低尿酸在体内的积累,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

7. 镇痛作用:秦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疼痛症状。

这是因为秦艽中的姜酮能够抑制疼痛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减轻疼痛感。

二、秦艽在中医药中的应用1. 治疗感冒:秦艽具有抗病毒作用,能够缓解感冒引起的咳嗽、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常用于感冒的中药方剂中,如羌活寄生汤等。

2. 治疗胃炎与胃溃疡:秦艽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够减轻胃炎引起的胃痛、胃胀等症状。

临床上常使用秦艽来治疗胃炎与胃溃疡。

3. 缓解关节炎:秦艽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

常用于关节炎的中药方剂中,如颈项腰腿痛引风湿汤等。

4. 治疗痛经:秦艽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够缓解痛经引起的腹痛、腰痛等症状。

秦艽的作用与功效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

秦艽的作用与功效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

秦艽的作用与功效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
秦艽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秦艽的作用与功效,看看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秦艽的性味与功效
1.性味:性微寒,味苦、辛。

2.归经:归胃、肝、胆经。

3.功效: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

清湿热。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无论病之新旧偏寒偏热均可以应用。

亦可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本品兼有通便利水、退黄症的作用,前人有用本药治疗“黄疽、酒疽”、“去遍身黄疸如金”的记载。

秦艽的临床功效与组方
1.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手足不遂。

风寒湿3种邪气侵入机体,合而为病,影响气血正常运行,气血痹阻,而导致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或筋肉拘挛疼痛,或兼发热、关节肿胀等。

2.用于治疗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由阴虚而引起的骨蒸劳热(下午潮热、两颧发红、肌肉消瘦、盗汗,晚间口干渴、舌红、脉细数),奉品可退虚热,常配合银柴胡、地骨皮、白薇、青蒿等同用。

例如,秦艽鳖甲散,此是临床上治疗骨蒸劳热常用的药方,可根据此方随证加减;治小儿疳热,兼湿热者最宜,常与地骨皮、胡黄连、银柴胡等
1。

秦艽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中药的功效与作用秦艽(学名: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又名川秦艽、大秦艽、高秦艽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秦艽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包括祛风湿、活血化瘀、燥湿止痒、解毒等,广泛应用于临床。

秦艽的药用部分为其根茎。

根茎粗壮,黑褐色,具有较强的气味。

秦艽可入药的部分是根茎中的木质部,这是其主要药用部位。

秦艽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 祛风湿:秦艽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风湿病是因气血运行不畅、湿邪内停所致。

秦艽通过活血化瘀、祛风湿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湿邪,改善气血循环,从而减轻风湿疼痛的症状。

2. 活血化瘀:秦艽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血液循环不畅、气血凝滞会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

秦艽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

3. 燥湿止痒:秦艽具有燥湿止痒的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湿邪内停可导致瘙痒。

秦艽含有的活性成分能够燥湿止痒,减轻瘙痒症状,有助于改善湿疹、湿疮等皮肤病的症状。

4. 解毒:秦艽还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毒素入侵人体会导致各种症状。

秦艽含有的活性成分能够解毒,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毒素,减轻中毒症状。

秦艽的药理作用主要来自其所含有的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秦艽中含有龙胆苦苷、丹参酮、酚酸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对于祛风湿、活血化瘀、燥湿止痒、解毒等作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中医临床上,秦艽常用于风湿疼痛、筋骨疼痛、湿疹、湿疮、中毒等疾病的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秦艽单味或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可以显著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中医临床应用外,秦艽还在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秦艽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都具有一定潜力。

总之,秦艽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燥湿止痒、解毒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秦艽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

秦艽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

秦艽的功效作用功能主治1. 秦艽简介秦艽,学名草玉兰,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作中药材。

秦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人们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 秦艽的功效作用秦艽具有许多功效和作用,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功效:2.1 提高免疫力秦艽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可以增强和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2.2 抗炎作用研究发现,秦艽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炎症症状。

2.3 抗氧化作用秦艽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的损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2.4 改善睡眠质量秦艽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和失眠等睡眠问题,改善睡眠质量。

2.5 抗菌作用秦艽中的活性成分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2.6 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秦艽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秦艽的主治秦艽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对以下一些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1 感冒发热秦艽具有发散风寒、解表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等症状。

3.2 风湿关节痛秦艽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关节炎等相关疾病。

3.3 肝胆疾病秦艽可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对治疗肝胆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如肝炎、胆结石等。

3.4 妇科疾病秦艽具有活血调经、益气补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3.5 胃肠问题秦艽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问题。

3.6 支气管炎秦艽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常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结论综上所述,秦艽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许多功效和作用,包括提高免疫力、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改善睡眠质量、抗菌作用和抗肿瘤作用等。

秦艽还在中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痛、肝胆疾病、妇科疾病、胃肠问题和支气管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龙胆苦苷有利胆作用。
• 综上所述 与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
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抗炎、镇痛、抗 过敏、 镇静解热、抗菌利尿等作用。
主要有效成分是秦艽碱甲等生物碱。
【现代应用】
1.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 肩关节周围炎 4. 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病
主产地:
秦艽主产于甘肃、山西、 陕西;麻花秦艽主产于四 川、甘肃、青海;粗茎秦 艽主产于西南;小秦艽主 产于河北、内蒙古等地。
性状鉴别:
秦艽
1、类圆柱形。 2、表面黄棕色, 有纵向或扭曲 的纵皱,顶端 有茎基。 3、断面皮部黄 色或棕黄色, 木部黄色。 4、气特异,味 苦。
性状鉴别:
麻花秦艽
1、类圆锥形。 2、多数小根纠 聚旋转。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秦艽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之功 效,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 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神农本草经》曰:“主寒热邪气,寒 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 (1)抗炎
– 秦艽水提取物、醇提取物灌胃给药可明显抑制 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也可明显抑制巴 豆引起的小鼠耳肿胀。
• (4)镇静、解热
– 秦艽碱甲小剂量有镇静作用,能显著延长戊巴 比妥钠所致大鼠、小鼠的睡眠时间,但大剂量 科引起小鼠中枢兴奋,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
– 秦艽碱甲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
• (5)抗菌
– 体外实验表明,秦艽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 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 肺炎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 等有抑制作用。
秦艽
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其质偏润而不燥,前人谓之为 “风药中之润剂”,故风湿痹证,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 均可配伍应用。
因其既能祛风湿而治痹,又能通经络而止痛,并能退虚 热以除骨蒸,故治风湿痹证以湿从热化伴有身热、关节红 肿或阴虚低热不退者更宜。并能利小便导湿热外出以治湿 热黄疸。
【药理作用】
• (2)降压
– 秦艽碱甲对麻醉犬、兔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 持续时间较短,同时心率减慢,阿托品及切除 迷走神经对其无明显影响,故与迷走神经无关。
• (3)保肝、利胆
– 龙胆苦苷对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和脂多糖/芽孢 杆菌(LPS/BCG)肝损伤模型均有保护作用, 可使血清ALT和AST降低。
– 在LPS/BCG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TNF)随 ALT活性增强而浓度增加,龙胆苦苷治疗后, 血清中TNF浓度显著下降,该作用可能为其抗 肝损伤作用的原因之一。
性状鉴别:
小秦艽
1、类圆柱形, 细小,直径 0.2-1cm。 2、主根常1, 下部多分枝。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手足不遂,骨蒸劳热,湿热黄 疸。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方剂举例】 大秦艽汤(《活法机要》):秦艽、生地、石 膏、羌活、防风、白芷、细辛、黄芩、当归、 白芍、川芎、熟地、白朮、茯苓、甘草、独活。 治风湿痹痛,手足不仁。 秦艽鳖甲汤(《卫生宝鉴》):秦艽、鳖甲、 柴胡、地骨皮、当归、知母、青蒿、乌梅。治 骨蒸壮热、肌肉消瘦、舌红颊赤、气粗、盗汗。
• (6)利尿
– 秦艽水煎剂家兔灌胃给药有一定利尿作用,并 能促进尿酸排泄。
2 其他药理作用
• (1)升高血糖
– 秦艽碱甲大鼠腹腔给药,30分钟后血糖显著升 高,作用维持约3小时,同时肝糖原显著降低。
– 切除双侧肾上腺或使用α受体阻断剂双苄胺阻 断肾上腺素受体后给药,动物不出现血糖升高 作用,说明秦艽碱甲是通过促进肾上腺素的释 放而产生升高血糖的作用。
– 秦艽中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
• (2)镇痛
– 秦艽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和醇提物口服给药可明显抑制腹腔 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
– 秦艽及秦艽碱甲可明显降低热板或光热刺激所 致小鼠和大鼠的疼痛反应,使痛阈提高,但作 用持续时间短暂,与延胡索和草乌可配伍可增 强其镇痛作用。
• (3)抗过敏
– 秦艽碱甲能明显减轻豚鼠因组胺喷雾引起的哮 喘、抽搐,对组胺所致的豚鼠休克有保护作用, 并能对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 收缩作用。
秦艽
来源:
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 秦艽G. straminea Maxim.、 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 G. dahurica Fisch.的根。 切片,生用。前三种按形 状分秦艽和麻花艽,后一 种习称小秦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