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四个阶段”教学的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中图分类号】g623.5“问题解决”是指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要求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创造一种教学中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再经过教师启发和帮助,通过学生主动地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检验这种方法等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

“问题解决”既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又是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未知领域内,通过问题的不断发现、提出,不断分析、研究,不断质疑、解决,不断应用、拓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发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数学知识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艰难性。

如果我们能从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就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化难为易地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第一,贴近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再创造”活动。

第二,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练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发展。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只说了一句话:“这儿有一个梯形的纸板,要求它的面积,谁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为了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就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自觉地进入了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阶段。

第四,调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数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抓准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因势利导,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分析
教案题目:加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
1. 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一下两种运算的不同;
2. 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二、讲解及示范
1.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如何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

三、练习环节
1. 练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算术题,让学生动手解答;
2. 帮助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四、巩固与拓展
1. 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练习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五、总结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引导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

教学资源:
1. 教师准备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 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评价:
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加减法计算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布置作业或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为小学数学教案步骤分析范本,仅供参考。

学前班教研课教案: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

学前班教研课教案: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

学前班教研课教案: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引言学前班是儿童接触学前教育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注重儿童的同伴交往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前班教研课教案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提供了指导老师教学和幼儿学习的框架。

其中,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正文一、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的简介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特点,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阶段:按图索骥、寻找真相、实践探究、创新应用,并以这四个阶段作为教学的总体框架,按照计划和时间表进行教学。

二、按图索骥阶段“按图索骥”阶段是针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较强的特点,通过让幼儿观察、听、看、问等多种方式让幼儿理解该主题。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播放视频、翻查图书、以及通过展现实物等等,为幼儿创造一个好奇心的环境,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寻找真相阶段在“寻找真相”阶段,教师可以逐步放宽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刺激幼儿的探究兴趣,让他们逐渐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四、实践探究阶段在“实践探究”阶段,教师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发现事物、解决问题等方式,加强了幼儿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并激发幼儿的成就感。

五、创新应用阶段在“创新应用”阶段,教师会让幼儿自由发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领域里去,让幼儿通过创新的方式,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并对学习兴趣产生了更高的激情。

六、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的实践意义“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能够使幼儿在学习中培养综合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学前教育教学的难度和压力,从而减少教师的负担。

此外,该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幼儿在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

七、“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能够面临的挑战当然,“四的组成实践教学策略”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挑战,如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类别设置、幼儿学习能力差异等,这些需要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需要对教学难度和内容进行逐步调整,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小学阶段数学备课流程解析

小学阶段数学备课流程解析

小学阶段数学备课流程解析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本文将详细解析小学阶段数学备课流程。

1. 确定教学目标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课程标准,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 分析教材内容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包括教材的结构、重难点、知识体系等。

此外,还要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的异同。

通过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3. 了解学生情况教师要全面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研究兴趣、研究惯等。

了解学生情况有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设计教学活动在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导入、新课讲授、练巩固、课堂小结等环节。

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5.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 制定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时间等。

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研究情况。

7. 编写教案根据以上备课内容,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学预案。

教案应包括课题、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等环节。

编写教案要注重条理清晰、简洁明了。

8.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要根据教案内容,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

课件要突出教学重难点,注重图片、动画、文字等元素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小学四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们经过一年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我将对小学四级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其次,我们注重巩固基础知识。

在小学四级数学教学中,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
数学知识,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我们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再次,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最后,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学四级数学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们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小学四级数学教学工作需要我们教师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贡献更多的力量。

小学数学_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二、提出问题,探求新知(一)提出问题。

看了情境图之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的问题可能有:布艺兴趣小组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二)解决第一个问题:布艺兴趣小组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需要用到的信息有: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

和每顶帽子用布25 米。

2.请同学们根据数学信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6÷2/5 =15(顶)3.解决了布艺兴趣小组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请同学们画出线段图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15×2/3 =10(顶)4.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6÷2/5 ×2/3=6×5/2 ×2/3=10(顶)答:送给幼儿园10顶帽子。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用3千克毛线织手套,每副手套需要毛线340 千克,已经织了手套总数的3/5 。

已经织了多少副手套?已经用了多少千克毛线?(一)学生根据题意自己列出算式。

并解答。

(二)集体交流。

1.交流第一个问题:已经织了多少副手套?学生可能先求一共能织多少副手套,再求已经织了多少副手套。

鼓励学生探求其他的做法。

比如:先用3×3/5 求出已经用了多少千克毛线,在3×3/5 ÷3/40 求出已经织了多少副手套。

2.交流第二个问题。

已经用了多少千克毛线?有了第一个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很快的发现这个问题有两种解法。

一是用已经织了的24副手套×3/40 ,二是直接用3×3/5 ,都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四、看书质疑五、布置作业,总结收获自主练习1、4、5。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数除法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四则运算中最后一部分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六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就要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认知,变被动为主动,就好比是数学发展史还没有写到今天,许多性质和结论是学生探究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知识不只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一:课题:轨迹的探求教学过程(节选其中一个部分):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顺利地讲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后,讲了下面这个问题:题目: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中点为p,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我认为这个问题已讲清楚了,但学生的作业,却出现了共性问题,许多学生对如下题目仍不会做。

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om的交点为p,与mn的交点为q,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学生甲: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

师:课堂上讲的那道题你理解了吗?学生乙:我们都会了,但这个题我们几个人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我算的是双曲线,他算的是椭圆,到底谁的对呢,应当怎么样考虑呀?师: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什么原因产生的?学生丙:我解得的是n点在圆上;她俩解得的n点一个在圆外,一个在圆内。

师:这就说明,这个题要对n点位置进行讨论呀。

学生乙:那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怎么样才能解全面呀?学生丁:那么上课的题目中,当n点在不同位置时,又会怎么样呢?师:需要进行讨论分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结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的认识与运算,常见的量,图形与几何,以及综合与实践。

这些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进行编排,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安排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数的认识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认识与四则运算。

2.常见的量:包括时间单位、货币单位等。

3.图形与几何: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掌握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方法。

4.综合与实践: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定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解析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4.练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习题与练习设计本册教材的习题与练习设计主要围绕所学知识点展开,题型多样,难易适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练习设计还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练习资源,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实际应用与生活实例本册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情分析万能模板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情分析万能模板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情分析万能模板
一、引言
在小学四年级阶段,数学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学生数学学情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本文将提供一个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情分析的万能模板,帮助教师系统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二、学生基本信息
•年级:四年级
•班级:(填写班级信息)
•学生总人数:(填写总人数)
•男女比例:(填写男女比例)
三、学生整体表现
1. 学习态度
•积极表现:(填写学生积极学习的表现)
•消极表现:(填写学生消极学习的表现)
2. 学习能力
•数学基础:(填写学生数学基础情况)
•学习方法:(填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1. 数学概念
•加减乘除:(填写学生对加减乘除的掌握情况)
•分数:(填写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情况)
•几何图形:(填写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程度)
2. 题目练习
•应用题:(填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口算:(填写学生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学生学习问题分析
1. 学习困难
•进步空间:(填写学生提高的空间)
•解题思路:(填写学生解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2. 补课建议
•个性化辅导:(填写针对性辅导建议)
•学习方法指导:(填写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建议)
六、总结
通过以上对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情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表现和问题所在,为接下来的教学和辅导提供有效的参考。

希望本文提供的分析模板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学生、指导教学。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状况剖析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状况剖析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状况剖析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阶段数学研究的状况进行剖析。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小学阶段数学研究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学生数学研究兴趣学生的研究兴趣是影响其数学研究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一般较高。

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然而,随着研究深入和难度的增加,部分学生的兴趣可能会下降。

因此,应该通过创设趣味性强、挑战性适宜的数学研究环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数学研究能力差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研究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

有些学生在数学方面表现优秀,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在数学研究上有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小学阶段数学研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研究态度和惯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庭注重数学研究,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数学研究状况一般会更好。

相反,如果家庭对数学研究缺乏重视,可能会对学生的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在学生数学研究中的角色不容忽视,应积极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教学资源与工具小学阶段的数学研究需要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的支持。

教学资源的充足与否对学生的研究效果有一定影响。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争取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如教辅书籍、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如计算器、几何工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总结通过对小学阶段数学研究状况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差异、家庭教育以及教学资源与工具等因素对数学研究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小学阶段数学研究的效果,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家校合作,同时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四年级小学数学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数学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概述本报告对四年级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进展的详细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

学生的学习进展知识掌握在数与代数领域,学生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然而,在更复杂的运算和问题解决方面,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辅导和练习。

在几何领域,学生们对图形的认知和分类有较好的掌握,但部分学生对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仍感到困难,可能需要额外的指导和练习。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学生们能够理解基本的统计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但在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尚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技能发展在计算技能方面,学生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但在解决手算问题时,部分学生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在问题解决技能方面,学生们能够理解并应用一些解题策略,如画图、逆向思维等,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策略和方法。

在数学思维技能方面,学生们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但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部分学生还有待提高。

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然而,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可能需要教师和家长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教学建议知识掌握针对学生对复杂运算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困难,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针对学生在几何和统计领域的困难,建议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技能发展针对学生在手算问题上的困难,建议教师增加一些手算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准确性。

针对学生在问题解决上的困难,建议教师教授更多的解题策略,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

学习态度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建议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际应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家长合作,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数学实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最新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新课标对本学段(4—6年级)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方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解决问题: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一、教材内容及主要特点小学数学课标教材把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应用四大领域。

北师大版的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和第六单元“百分数”。

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包括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统计与概率领域为第七单元“统计”。

综合应用领域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和“数学与购物”,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

其外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

从整套教材来看,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模式,对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核心的数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注重情境的创计,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实践、探索、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在总特点的前提下本册教材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对分数乘除运算意义及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注重应用分数运算及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表面积和体积,发展空间观念。

三是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描述数据。

四是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

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习题目。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解析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解析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解析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其中的四则运算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掌握了四则运算,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教学进行解析,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四则运算。

一、加法运算加法运算是四则运算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也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加法的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并,求出它们的和。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解析:1. 示范法:教师可以通过口头和实际示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例如,教师可以用实物或图片来表示数量,然后一起加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认知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加法运算的过程中。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并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是否正确。

3. 游戏法: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加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互动性。

比如,设置加法接龙游戏或配对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法运算的技巧。

二、减法运算减法运算是四则运算中较为复杂的运算之一,也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减法的概念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求出它们的差。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解析:1. 分析法:通过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本质。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5减去3等于几”,然后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3加上几等于5”。

2. 运算法则: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注意事项,例如减法的交换律和减数大于被减数时的情况。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3. 联想法:通过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结合,让学生联想到减法运算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用食物或玩具来进行减法演示,引发学生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是四则运算中较为抽象和复杂的运算之一,也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状况剖析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状况剖析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状况剖析引言本文旨在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通过对数学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学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环境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环境包括教师、教材、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

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教材应当符合课程标准,内容准确、系统,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实验设备、图书、网络资源等。

学生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数学学习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家长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激励措施。

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精神。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差异,教师还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评估方式评估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数学评估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死板的运算。

评估方式应多样化,包括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优化教材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评估方式,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

数学的认知发展了解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阶段

数学的认知发展了解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阶段

数学的认知发展了解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阶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阶段,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讨论小学生数学认知的不同阶段以及在教学中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1. 感知阶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认知主要处于感知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感知,认识到数量的存在,比如通过物品的个数、大小或形状的差异。

他们能够使用感知性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数学操作,如数数、对比和分类。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和场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引导学生产生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具体的物品来进行数数,通过比较大小和形状的不同来区分和分类。

2. 观察阶段随着小学生认知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进入观察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来认识数学概念和规律。

他们开始意识到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提供丰富的实例和问题,鼓励学生观察和发现潜在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一些图形和数字序列,要求他们观察并找出规律。

3. 认识阶段认识阶段是小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通过符号和表达来表示数学概念,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图表和公式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符号系统,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举例、练习和分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符号。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运用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推理阶段推理阶段是小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推导来解决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和归纳数学概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提供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推理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对小学数学“四个阶段”教学的分析

对小学数学“四个阶段”教学的分析

对小学数学“四个阶段”教学的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44-0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

根据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教师教的准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准备过程。

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准备。

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作用。

学生的学习准备,也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方面。

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点,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第二版)》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第二版)》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
• 二、指导儿童具有正确和敏捷的计算技术和能力。
• 三、训练儿童善于运用思考、推理、分析、综合和钻研问题的方法和 习惯。
• 四、培养儿童爱国主义思想,并加强热爱科学、爱护公共财 物等国民 的公德。”
• 这四项目标显示了新旧社会在培养目标上截然不同。
• 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和思想教育等课程目标在这里或多或少都被 提到了。之后学习苏联,把课程目标改称“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 内容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但基本上都可概括为知识、能力和思想 品德三个方面。
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
• 2011版新课标又对相关内容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修改,注重了过程性
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的结合,把课程总目标改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并明确提出了“四基” “四能”的 概念。
“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课程实施。
• 与2011版新课标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在于“综合与实践”内容的 调整,2022版新课标加强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生活实际、传统文 化的联系,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其中,将过去隶属于 “数与代数”领域的“常见的量”的认识安排至“综合与实践” 领域, 体现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能更好 地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
一般来说,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课程标准都是国家颁发的纲领 性文件,它是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依 据,也是检查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是当前国家对义务教 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 (2011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应有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 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和发展,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 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方面 有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评价与成绩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评价与成绩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综合评价与成绩分析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综合评价与成绩分析进行探讨。

一、学习目标与教学要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2. 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3. 理解并能运用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进行计算。

4. 理解并能应用相对位置进行方位和空间思维的发展。

5. 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数学上册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综合评价方式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1. 平时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日常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力的发展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主动性,可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程度。

3. 小测验评价: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4. 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价:通过统一的考试,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价了解。

以上评价方式的综合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三、成绩分析与对策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 针对学习较好的学生: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 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找出他们的学习困难点,并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辅导,可以通过额外的练习题和个别辅导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针对学习中等的学生: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要发现他们的潜力和优势,并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成绩。

优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

优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
第37页,共39页。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②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教材编写特点
①适当集中安排20以内进位加法
②重视计算方法的迁移
第38页,共39页。
③重视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④提倡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① 11~20各数的认识
②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教材编写特点
①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安排教材内容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第34页,共39页。
③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数位顺序 ④重视学生对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2.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摆小棒等操作活动 (2)重视学生读数和写数的教学
(1)调整原准备课内容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 (3)增加认识钟表 (4)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第17页,共39页。
⒉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熟悉的活动情境 (2)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 (3)安排“生活中的数学”等联系实际的内容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情境
优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 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1页,共39页。
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 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丰富的
数学课程内容
⒈进一步丰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1)重视学生对数的认识。让学生全面经历认
识数的过程,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2)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内容中安排了大量
第8页,算。 ⒉重视估算。
⒊引进计算器计算。
⒋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⑴用实际问题引出计算,激发计算需要,培养计算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数学“四个阶段”教学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4T20:56:25.2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作者:陈意[导读]
陈意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小学 44200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44-0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

根据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教师教的准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准备过程。

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准备。

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作用。

学生的学习准备,也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方面。

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点,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

不过,学生学习准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启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

如果方法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启发学生:“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家都会算了,你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其实,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就不难了。

怎样去发现这个倍数关系和用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呢?在明天的学习中大家就会明白的。

”结果学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还自觉地作了预习,可见学习准备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相互作用阶段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地提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数学认知结构。

这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

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扩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表面看,在这一阶段只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其它各构成要素都对该阶段产生制约作用。

首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必须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据和对象,小学数学教材是师生相互作用赖以发生的中介;其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不能离开教学目的去漫无边际地发散,只能按照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的方向展开;再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可见,这一阶段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

三、巩固运用阶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掌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

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阶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住,后者是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作出严格的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

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的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巩固运用阶段仍然是一个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

四、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前三个阶段的展开情况以及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总结,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总结评价,不仅是宏观上的单元、学期以及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且也是微观上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步骤,它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一要确立好总结评价的标准,其标准既要全面反映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又要具体规定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层次要求;二要重视师生的自我总结与评价;三要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上述四个基本阶段,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行的一般程序和普遍规律而划分的,它只反映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顺序结构的基本框架,至于每一阶段中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则有赖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去灵活处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多维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连续过程。

探明这个过程的本质和特点、要素与结构、实施程序与步骤,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

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