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代表人物的分析,使学生能逐步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和阅读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历程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鉴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品,体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影像资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和“袁世凯复辟帝制”两个片段后,教师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特别是封建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一场思想领域的反封建运动的兴起成为历史的必然。

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展示课件)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由于教材对这一问题没有全面介绍,因此教师要作必要的补充。)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控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从1912年到1919年,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1.4亿多元。

(2)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911年产业工人人数约50多万,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超过200万人。此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1200万人。工人阶级在进行经济斗争的同时,还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性斗争。

(3)辛亥革命的影响,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学生齐读)

学生阅读完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第一段的文字,提供给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课文告诉我们: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北洋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尊孔复古呢?

(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课件“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天坛祭天”图,或指导学生观看教材43页的同一插图。

教师讲述:这幅图是袁世凯于1914年12月23日身着祭祀服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的情景。祭典活动是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袁世凯的目的,是想借此把尊孔复古之风推向高潮,为自己复辟帝制大造舆论,袁世凯的“祭孔”“祭天”,实际上是他复辟帝制的预演。教师进一步阐述:在七年级时,我们已经学到孔子的思想在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并非是正面吸取孔子思想和儒家经典中的精髓,而是借此恢复封建的伦理道德和纲常名教,为其专制独裁的政治统治服务。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

教师讲述: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中国一批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并接受了民主思想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奋起抗击。他们为捍卫民主共和,反对复辟倒退,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反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民主主义新文化的运动,新旧两种思想文化可说是针锋相对。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和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以上内容,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用课件分别展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

培、鲁迅”的画像,用拜访历史人物的方式,逐一介绍每一代表人物)。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看《新青年》杂志图。)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他们都在《新青年》任编辑,二是都曾在北京大学任教,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教师进一步阐述:为什么《新青年》和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呢?这是因为当时蔡元培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他邀请了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校任教,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都聚集在北大,同时他们的新思想通过文章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展示课件)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仔细阅览教材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把它默记下来。

教师就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结合小字作详细讲解(其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中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民主”(英文是democracy,谐称“德先生”)和“科学”(英文是science,谐称“赛先生”)。两大口号,即要求青年摆脱奴隶、保守、闭塞的思想影响,树立起自由、进步、科学的精神。民主,在当时主要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看待事物的科学观点和科学态度。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反思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成为可能,而在中国却屡屡失败的原因,得出结论: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使民主制度得以存在的国民心理基础,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西洋式的国家”。因此通过中外古今对比,概括出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是民主和科学,从而,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中国两千多年的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思想提出了全面挑战。

同学们,1916年9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青春》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号召青年们勇敢地“冲决过去历史之纲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教师用课件摘录下来,“用历史老人告诉你”的形式,让学生观看,然后师生一起朗读。)李大钊在这里呼吁青年不要留恋垂死的社会,要不断改造自己,追求进步。文章充满强烈的爱国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