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_黄远卿
浅析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
![浅析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b28f18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e.png)
浅析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有很多,这些差异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价值观、信念、习俗、社会结构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进行浅析。
首先,宗教信仰是跨文化交际差异的重要根源之一。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宗教信仰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东方文化中的佛教和道教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谦逊,重视人际关系中的和谐与包容;而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重视个人的独立和成就。
这些宗教信仰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导致不同的价值观冲突和行为模式差异。
其次,历史和政治背景也是跨文化交际差异的重要根源。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政治发展背景,这些背景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这与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的西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历史和政治背景上的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再次,社会结构和家庭价值观也对跨文化交际差异产生深远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差异,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角色定位、权力分配和家庭关系等方面。
例如,东方文化中的家族观念较为重要,注重家族的传承和责任,而西方文化中更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这些差异会在跨文化交际中显现出来,例如在领导方式、工作态度和家庭观念等方面。
最后,教育和文化传统也是跨文化交际差异的重要根源。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文化传统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例如,东方文化中注重纪律、秩序和尊敬师长,强调道德修养和批判思维;而西方文化中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强调实践和实用性。
这些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会产生沟通和理解障碍。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包括宗教信仰、历史和政治背景、社会结构和家庭价值观、教育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深层文化根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关系,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2024年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范文
![《2024年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0f2f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8.png)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推手》中的文化冲突》篇一一、引言电影《推手》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成功地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冲突与融合。
这部电影以跨文化家庭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黄师傅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电影中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
二、电影背景与主要情节《推手》以黄师傅一家人在美国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黄师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代表,与西方文化背景的家人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他们在价值观、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冲突。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1. 价值观冲突在电影中,黄师傅坚持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如尊重长辈、家庭观念等。
而他的家人则更倾向于西方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处理问题时产生分歧和冲突。
2. 生活方式冲突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黄师傅与家人在生活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黄师傅喜欢传统的中国饮食和居住方式,而家人则更倾向于西方的饮食和居住方式。
这些差异导致了双方在生活中的不和谐和矛盾。
3. 人际交往冲突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语言、习俗、社交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黄师傅与家人及邻居之间产生了许多误解和冲突。
这些冲突不仅影响了家庭关系,还影响了黄师傅在社区的融入和适应。
四、解决文化冲突的策略1. 增强跨文化意识面对文化冲突,双方应增强跨文化意识,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通过相互学习和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 寻求共同点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双方仍可以寻找共同点,如共同的家庭目标、对未来的期望等。
这些共同点有助于双方在面对冲突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 学会妥协与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妥协与包容是解决文化冲突的关键。
双方应学会在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适度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实现和谐共处。
五、结论电影《推手》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成功地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冲突与融合。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e6ac9af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7.png)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差异,人们可能会经历一种称为文化休克的现象。
文化休克指的是当一个人置身于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时,他可能会感到困惑、不安和失落。
本文将对文化休克现象进行浅谈。
文化休克的原因之一是价值观差异。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这些价值观念是基于人们所在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社会背景而形成的。
当一个人从一个文化转移到另一个文化时,可能会发现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念与所在文化的价值观念不一致,这可能会产生困惑和挫折感。
在一些西方国家,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被视为重要价值观,而在一些东方国家,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被重视。
当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相遇时,他们的不同价值观可能会导致不理解和冲突。
语言障碍也是文化休克的一个重要因素。
语言是每个文化的核心,它不仅是人们进行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工具,而且还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体现。
当一个人到达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他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和误解的产生。
一些词语和短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这可能导致语言的误解和文化差异。
文化休克还可能出现在行为和社会规范上。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行为和社会规范,这涉及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方式、礼节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当一个人不熟悉另一个文化的行为规范时,他可能会感到迷惑和不安。
在一些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视为不礼貌,而在其他文化中,直接表达被视为诚实和坦率。
当文化规范不人们可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无法正确地理解和适应他们所在的文化。
文化休克还可能影响个人的情感和身份。
当一个人置身于一个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时,他可能会感到孤立、无助和失去自我。
他可能会发现他的想法、价值观和身份与所在文化的期望和要求不一致,这可能对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文化休克不仅是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还涉及到个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的原因与规避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的原因与规避](https://img.taocdn.com/s3/m/d324f9b4b8f67c1cfbd6b829.png)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的原因与规避不同文化的交际者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目标语文化中,结果必然会对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负迁移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着名的翻译家金圣华在论及翻译的作用时曾打了个比方:“翻译就像一座桥,桥两旁气候悬殊,风光迥异。
两端之间,原隔着险峻的山谷,湍急的溪流。
两旁的人,各忙各的,世代相传,分别发展出一套不同的习俗风尚以及语言文化来。
有一天,这不同文化习俗的人,忽然想要跟对岸打个招呼怎么办?要渡过峡谷,不得不架起一座桥……”(金圣华:1997)这座桥便成为了跨语言、跨文化之桥。
文化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从本质上讲就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翻译以文化沟通为第一要务,而文化的障碍往往却是译者面对的头号劲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避免或减少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的负迁移不同文化的交际者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到目标语文化中,结果必然会对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就是“文化迁移”。
心理学中,若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叫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而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就叫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邵瑞珍:1997)。
同样如果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被目标语吸收并成为其组成部分,则这种迁移被视为文化的正迁移。
相反,由于带有母语文化特征的言语没有被目标语语言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造成了文化误读,就会出现文化的负迁移。
根据戴炜栋教授对文化迁移的分类,我们也可以把文化负迁移分为两种,即表层文化负迁移和深层文化负迁移。
1.表层文化负迁移。
表层文化负迁移包括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负迁移,如语言形式的文化负迁移和言语行为交际模式的文化负迁移。
首先,语言形式的文化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误读、误译。
跨文化传播与中西文化冲突研究
![跨文化传播与中西文化冲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42f170be23482fb4da4cc1.png)
跨文化传播与中西文化冲突研究作者:袁启家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6期[摘要]随着中西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由于各国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民族习惯等差异,发生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并且时常会闹出很多笑话,出现很多让人难堪的尴尬境地。
这严重影响了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谊。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让国与国之间的交际交流变得轻松自如,成为一种人人渴望的享受而不再是怯场或恐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作者简介:袁启家,男,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贵州教育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与教育。
在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
因为社会逐渐趋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应越来越密切,这样才符合时代赋予我们与时俱进的要求和使命。
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其实,要想解决掉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突问题,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源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剖析,这样才能清醒的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能说的和不能说的,让每一次的交流都变得轻松惬意,成为一次难忘的经历和美好回忆。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一)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一向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有多么在意对方,把对方真正的当朋友来看待。
西方人则相反,他们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个人意识相当强烈,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原因解析(一)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原因解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9ec267692e3f5727a4e9621c.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原因解析(一)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因此,找出其中的原因对避免文化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思维定势文化是一个富有弹性的专门术语,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交往的机会。
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culturalclash)的现象。
要避免交际阻隔现象的发生,交际者必须有清醒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仅谙熟本民族的语言交际规范,还要研究交际另一方所属民族语言交际的文化习惯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两民族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1.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1.1个人隐私中国人认为个人属于集体,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既喜欢倾听别人的酸甜苦辣,也喜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人分享。
然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向别人提及也不愿别人过问自己的私事。
中国人初次见面喜欢询问对方的父母、年龄、婚姻、职业、收入等,认为这是一种起码的礼貌,如:“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
而西方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会相当不快。
如:A:“Howoldareyou,Mrs.Read?”B:“Ah,it’sasecret!”为什么Mrs.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西方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areyou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areyoudoing?)在西方人认为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探讨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383bd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b.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探讨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挑战,但通过了解和解决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其解决方案。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沟通障碍和冲突。
首先,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常见的障碍之一。
不同文化中的语言有不同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因此会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其次,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
例如,有些文化重视个人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和独立性,而其他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归属感。
然而,尽管文化差异会带来一些挑战,但通过一些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首先,了解对方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宗教、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
其次,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技巧也很重要。
这包括学会倾听、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是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的关键。
我们应该尊重和接受不同文化的观点和行为,避免对其进行歧视或贬低。
除了以上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首先,积极主动地寻求交流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
其次,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敏感性和灵活性也很重要。
我们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理解并适应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利用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和资源也是解决文化差异的好方法。
现在有许多书籍、文章、培训课程和在线资源可以提供关于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知识和技巧。
总结起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无法避免的,但通过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差异。
对于政府、组织和个人而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0c3c14f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4.png)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是指个体或群体由于进入一种新的文化环境而感到困惑、不适和疲惫,甚至失去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个体或群体由一个文化环境转移到另一个文化环境的过程中。
文化休克可能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文化间的价值观差异是产生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可能完全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视为一种优势,而在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被看作更重要。
当人们由一个文化背景转移到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会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与新的文化环境不符,从而感到困惑和不安。
语言是文化休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当人们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时,他们可能无法正常交流,这会导致沟通障碍和不适感。
文化休克还可能由于习俗、礼仪和行为规范的差异产生。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礼仪,人们在其中生活了很长时间后会形成习惯。
当人们从一个习俗和礼仪完全不同的文化转移到另一个文化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行为,这会对他们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文化休克还可能由于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产生。
文化背景对于塑造人们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人们从一个文化转移到另一个文化时,他们可能会失去以前的身份和角色,需要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这会带来很大压力和困扰。
为了尽量避免文化休克的发生,个体和群体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个体或群体应当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习俗、礼仪和行为规范,并对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进行调整。
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个体或群体更好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并与当地人交流。
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也是必要的,包括寻找社区资源、参加跨文化交流培训等。
文化休克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会经常发生。
它带来的困惑和不适感不可忽视。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调节与解决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调节与解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1edd2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0.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调节与解决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倡导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使得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了很多文化冲突和误解。
为了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必须对文化差异进行调节和解决。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和行为等方面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调节与解决方法。
一、认知调节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方式不同,导致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表达存在误差。
因此,对于不同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特点进行了解和调节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解。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逻辑思维,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整体感知。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需要关注对方所处的文化背景,尽可能以对方的认知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减少文化误解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价值观的差异。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思想,而在东方文化中,家庭观念和人际关系更加重要。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需要尊重对方的价值观,不要强行推销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与对方保持沟通和交流。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语言翻译的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不同,容易产生很多误解。
因此,正确的翻译工作是跨文化交际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为避免翻译误差,我们可以使用专业的翻译服务,或者采用双语交流的方式进行交流。
二、语言调节语言是信息传递中最基本的方式,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语言差异的调节,也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语言表达方式。
不同文化中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在英语中,人们常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在汉语中,人们往往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语言表达方式,尽可能以对方所用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跨文化交际中的反向迁移现象-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反向迁移现象-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1c90dcb90d6c85ec3ac6fe.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反向迁移现象-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反向迁移(reverse/backward transfer)即目的语对本族语的迁移和影响,隶属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一部分,它不仅在语言学内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质。
长久以来学者们更多地关注本族语对目的语的影响,却往往忽视了目的语或第二语言对本族语的反向迁移和影响,其实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并不单纯是语言层面的问题,更是两个社会群体、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文化本土特色,又要加强外部语言文化的认同,这对培养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理解度和宽容度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利于在保持本族语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一、反向迁移研究综述1957年结构主义语言学家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把本族语言文化中的形式与意义迁移到外语及其文化中。
Kellerman和Sharwood指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母语会在语音、词素、语义等诸多方面对第二语言产生或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随着迁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不仅本族语(第一语言)会对目标语言(第二语言)产生正迁移或负迁移,反过来,目标语言也会对本族语产生影响和迁移,这种迁移研究长久以〗来被学者们所忽视。
Weinreich指出,双语使用者由于对两种语言拥有几乎同等的熟悉程度,反而容易在两种语言中出现偏离标准的情况,因此,语言干扰是双向的。
Jaspaert和Kroon曾经以荷兰人为调查研究对象,发现在其用荷兰语写成的信件中,大概有5%的开放词类受到其第二语言(英语)的影响。
2002年,Pavlenko和Jarvis对操俄英双语的使用者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指出第二语言在语义方面对第一语言会产生迁移,具体数据高达71%。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f262c305727a5e9856a617c.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策略[摘要]文化负迁移是我国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现象。
文化负迁移往往会导致交际障碍、误解甚至是冲突。
文章从分析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入手,探讨了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教学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负迁移文化差异教学策略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影响,我国外语教学通常只是孤立地教语言,只注重语言形式的传授,将语言视为存在于文化真空中的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忽视了对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对中西文化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行为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缺乏了解。
不少中国大学生尽管学了多年英语,并已具备了相当高的英语语言能力,但在与英美国家的人交际时,仍时常会出现中国式的英语表达和令对方误解的举止,这是由于汉语文化对他们的交际言行产生了负迁移作用。
文章拟从这一议题入手,探讨文化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策略。
一、文化负迁移的理论基础迁移(transfer)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它指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其基本观点是旧知识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
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美国语言学家Lado于1957年提出了“语言迁移”的概念。
Lado认为在外语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倾向把他们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外语习得中去。
Lado的名言是“与母语中相似的成分易学,不同的难学”,即外语和母语相同、相似的成分,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产生正迁移;而不同或没有对应的成分,就会发生负迁移。
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中,迁移不仅体现在语言形式层面上,还表现在语言和行为蕴涵的深层文化因素层面上。
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与策略
![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a4ae15cbb68a98270fefa08.png)
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与策略作者:刘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6期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存在着一些文化冲突问题。
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冲突问题,这是亟需解决的。
针对目前现状,笔者提出了几点应对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主要目的为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对策作者简介:刘欢(1994-),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随着国际全球化和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外界交流程度的越来越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系日益密切。
由于文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交往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
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问题,促进交流与沟通,所以跨文化交际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中的问题泰勒说:“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和习惯。
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同国家的人们文化背景不同便会出现一系列文化冲突问题。
(一)寒暄语方面的冲突中国人习惯用“吃饭了吗?好久不见、你长胖了!你又瘦了!”用这些关心的话语来表示关心。
而这并不适用于外国朋友,他们会感到不愉快,认为你有打听别人的私事之嫌,因为中西方礼貌的标准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尊重个人自由权力、给予个人充足的空间和支持个人独立认为是礼貌的。
(二)会话主题的冲突在日常交往中,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会话主题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经常谈论年龄、薪资、婚姻等,认为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也很少有人介意。
而在西方人眼里却被视为禁忌,他们在交往中认为直接打听个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和婚姻是一种人身侵犯。
他们经常聊到的是天气、爱好和旅游。
(三)餐饮方面的冲突在酒桌上,中国人互相敬酒是一种礼貌。
宴请宾客时,即使美味佳肴满满一桌,主人也会说几句“照顾不周”等寒暄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ad014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f.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国交流已经成为常态。
随之而来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成为阻碍多数人与外国人正常交往的最大障碍。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是常见的现象,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导致了多年的文化差异和隔阂。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文化差异并学习如何应对他们。
一、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什么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不同思维方式、习惯和社会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文化决定了一个人的一切,从个人行为到组织行为都在文化的影响之下。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个人行为、组织行为和社会系统行为。
1. 个人行为中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个人行为上常常会出现一些差异。
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看似比较开放,但禁忌也很明显,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对一些行为规范制定不同的标准,例如宗教、语言、礼仪、饮食、性别观念等等。
2. 组织行为中的文化差异组织行为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不同地区的企业组织文化、职业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制定出不同的企业道德、职业规范和管理方式,也会对人际关系有自己不同的要求。
3. 社会系统行为中的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社会系统行为方面,包括婚姻、家庭、教育、法律、医疗和人权等等。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这些制度和规范的发展和设计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会对交往双方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应对文化差异,是一门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掌握的技能。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学习对方文化首先,学习对方文化并尊重对方文化习惯,是减少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的关键。
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培训等途径来了解对方文化,比如当你前往英国、美国等国家与人交流或做生意时,一本英国常识或美国常识的读物会给你提供正确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基础。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3e6fb4276f1aff00bfd51e7c.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作者:王颖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王颖(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机会逐渐增多,这需要我们去面对不同国家与文化,尤其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和我们存在差别的情况下,如何去解决好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是值得去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在对跨文化交际内涵、跨文化交际冲突表现及原因分析基础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对策,以期确保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取得成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文化差别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9-0099-02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或者是文化群体,不考虑其文明程度方面的问题,都具备固定的文化判定模式,也就是将自身所固有的文化判定模式作为自己的标准,来判定其他文化群体的行为是否科学合理,并且其固有的观念认为其本身的文化价值观是正确的。
所以,世界上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人群,由于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观与处事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别,容易导致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范围内产生不同的看法。
例如,在中国文化当中是尊老的,老人被认为是“智慧与能力”的象征,因此在敬语中有“高寿”等称呼,而在美国的文化中,则更加推崇活力与朝气,很难发现类似的称谓。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备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个人间的交流。
[1]二、跨文化交际中冲突表现及原因分析(一)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表现1.隐私方面的文化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较弱,注重坦诚,认为个人是归属于整个团体的,需要互相关爱,因此在日常的交际中,愿意去了解别人,并且别人也愿意进行坦诚相告。
但是在西方却正好相反,非常强调个人隐私,重视个人私密空间,不怎么乐意向别人提及自身的事情,更不希望让别人来加以干预。
比如,中国人彼此见面时,一般会询问对方的职业、婚姻情况、收入等,但是这在西方人看来这是侵犯其隐私权。
跨文化管理中的价值冲突与应对策略
![跨文化管理中的价值冲突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967d51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a.png)
跨文化管理中的价值冲突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工作中的交集越来越频繁,跨文化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议题。
在跨文化管理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管理中的价值冲突,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什么是价值冲突?价值冲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在价值观念上存在不一致或者相互对立的现象。
不同国家和地区、民族和宗教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某些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认为是合理和理性的,注重个体权利和自由;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被强调,重视群体的利益和共同发展。
这种差异经常导致价值冲突的发生。
在跨文化管理中,价值冲突给组织带来了许多挑战。
首先,不同的价值观念可能导致沟通障碍,阻碍有效的合作和信息传递。
例如,个人主义文化中的员工可能更加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与他人的合作。
这与集体主义文化中的员工看重团队合作的价值观念相冲突,可能导致冲突和紧张局势的出现。
其次,价值冲突还可能影响组织的决策和目标制定。
由于不同文化中对于问题的看法存在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者往往在决策时存在偏好和不同的权衡,导致目标的多样性和实现的困难。
那么,在跨文化管理中如何应对价值冲突呢?首先,增加文化理解和意识是应对价值冲突的第一步。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背景和价值观念,可以减少误解和偏见,增加有效合作和沟通的可能性。
管理者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其次,建立一个包容和尊重多样性的工作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该环境应该鼓励员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在决策时,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的利益,通过妥善权衡和协商,寻求一种平衡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跨文化管理中的价值冲突也可以通过建立强大的沟通渠道来解决。
定期举行团队会议和座谈会,让团队成员提出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和解决。
在跨文化团队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帮助促进信息传递和理解,减少文化冲突的发生。
跨文化误解与冲突原因的研究
![跨文化误解与冲突原因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8d5e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b.png)
跨文化误解与冲突原因的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然而,跨文化交流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误解与冲突时有发生。
这些误解与冲突不仅影响着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对群体、组织乃至国家之间的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跨文化误解与冲突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障碍是导致跨文化误解与冲突的一个常见原因。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即使是对同一种事物的描述,也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语言中的词汇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这就可能导致翻译不准确或理解偏差。
而且,语言中的习语、隐喻等表达方式往往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就很容易产生误解。
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些观念塑造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方式。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个人成就和竞争被高度重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集体利益和和谐相处可能更为重要。
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合作或交流中,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可能会对对方的行为和决策产生不理解甚至不满,从而引发冲突。
非语言交流方式的差异同样可能引发误解。
非语言交流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视为真诚和自信的表现;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过多的眼神接触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或具有攻击性。
同样,不同文化对于微笑、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解读也可能大相径庭。
文化规范和社会习俗的不同也是造成跨文化误解与冲突的重要原因。
不同的文化在礼仪、社交规则、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送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而且对于礼物的种类和价值有着特定的讲究;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送礼可能被视为贿赂。
在饮食文化方面,有的文化中用筷子进食,而有的文化则习惯使用刀叉,对于用餐的礼仪和顺序也各有不同。
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的差异也会影响跨文化交流。
有些文化倾向于线性思维,注重逻辑和顺序;而有些文化则更偏向于整体性思维,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的应对研究
![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的应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21563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1.png)
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的应对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这样的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人们在沟通中产生误解、冲突或者不适应。
因此,了解和应对文化差异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行为规范、信仰价值观念、语言交流等领域。
其中,社会行为规范是影响跨文化交流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行为标准和规矩,例如在东亚国家中,人们通常讲究礼仪和面子,不会直接拒绝别人的请求;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注重个人权利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加直接和坦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东方人向西方人提出请求,并且被直接拒绝,就可能会受到伤害或者错解对方的意图。
除了社会行为规范之外,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念也是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由于宗教和文化深入地影响了国家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这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穆斯林政治领袖的名字在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可以开放地宣讲,但在沙特阿拉伯不能这样做。
这种文化差异在企业合作中也非常常见。
在企业合作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一个品牌的成功或是失败。
例如,在中国,很多企业都采取“本土化”策略,在产品营销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这有助于增强品牌的认可度和信誉度。
在语言交流方面,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可能导致表达的不同,特别是在口头交流中。
听力、表达和口语的能力对跨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如果能够使用英语、阿拉伯语或中文,并能明白其中的文化差异,那么他在跨文化交流中就会非常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语言中的一些小细节,如礼貌用语、姓氏、称呼等,在跨文化交流中也非常重要。
那么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呢?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建议:第一,了解对方文化。
了解包括对方的背景、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
多看书、多看新闻、多听见外面的声音,了解对方文化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回归冲击现象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回归冲击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26a55c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78.png)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回归冲击现象
杨智慧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10)012
【摘要】跨文化交际始于寄居者对东道国文化的适应,而终结于回归者对本土文化的再融入.学界对跨文化适应,尤其是文化冲击或休克现象的研究深入,文献丰富.但对于文化回归者再次融入本土文化所经历的文化冲击研究不足.与文化冲击现象类似,文化回归冲击或休克现象是回归者对本土文化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里障碍.寄居者在东道国经历一定程度的文化适应或影响,当他们回国时对本土文化会产生不适应感或不认同感,甚至出现文化休克症状.文化回归冲击现象由众多因素形成,文化回归冲击过程分不同阶段,而不同性格的回归者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回归冲击症状.
【总页数】6页(P1275-1279,1283)
【作者】杨智慧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近代中国从竞争到互助进化论的文化转向与文化回归现象--兼论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道德建设误区与戒鉴 [J], 李怡
2.甘肃省高校外籍教师文化回归冲击调查 [J], 杨智慧
3.悟入音声禅亦在——当代流行音乐中的哲理禅思及其文化回归现象 [J], 何艳珊
4.从“青花瓷现象”分析国人的传统文化认同和文化回归 [J], 秦文平
5.五四时期“文化回归现象”的历史反思 [J], 钟康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逆向文化冲击的原因和对策探究
![逆向文化冲击的原因和对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934ed6bcd126fff6050b15.png)
作者: 黄远卿
作者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昌吉学院学报
页码: 32-3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逆向文化冲击;原因;对策;再适应
摘要:逆向文化冲击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个人变量和情境变量。
个人变量包括归国者性别,年龄,个性,婚姻状况和宗教,而情境变量包括旅居时间,回国动机,思想准备,文化距离,与母国的接触等。
为此,本文提出了其相应的个人适应和环境适应策略,旨在帮助海外归国者提高再适应能力,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奋斗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跨文化交际中逆向文化冲击的原因及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逆向文化冲击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c5c15e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b.png)
跨文化交际中逆向文化冲击的原因及对策
胡雯雯
【期刊名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8)5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击现象屡见不鲜,逆向文化冲击亦层出不穷,对交际的顺畅进行造成阻碍。
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逆向文化冲突”现象,必须要认真分析其内在的个体影响因素和环境因素,通过强化自我心理调适、及时疏导消解情绪等措施,增强逆向文化适应。
要坚持母体文化认同,深入了解母体文化和风俗,加速融入母体文化生活,多渠道参与母体文化培训,处理好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关系,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逆向文化适应。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胡雯雯
【作者单位】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浅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对策
2.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回归冲击现象
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冲击
4.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根本原因--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
5.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 第4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 133N o 142010年08月Journal o f Yangt ze U niv er sity(Social Sciences)A ug.2010收稿日期:20100329作者简介:黄远卿(1978)),女,福建泉州人,助教,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反向文化冲击原因及策略探究黄远卿(泉州师范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摘 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击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人们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然而,对于出国人员归国后将面临的反向文化冲击,人们却知之甚少,或不以为然。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击;反向文化冲击;母文化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4-0431-02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
人们对于到异国他乡将遭受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击并经历跨文化适应已经有所了解和准备。
然而,当出国人员带着潜移默化的行为习惯回国后,他们还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文化冲击和文化再适应。
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归国人员对于回国后将面临的反向文化冲击缺乏了解和准备,这使得对此问题的研究尤为迫切。
一、文化冲击与反向文化冲击文化冲击是人类学家Kalver Oberg 于1958年首次提出的,指的是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是按照一套社会准则生活的,处在母文化环境中时,人们往往对本民族文化没有自觉意识,而当他进入一种不同文化模式的时候,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和符号,对于新文化的社会符号不熟悉,在心理上会产生深度焦虑感,从而产生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蜜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出国人员进入到新的文化环境而产生的心理上的兴奋和乐观。
处于这阶段的出国人员对于异国文化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新鲜感,这一阶段一般会持续数周到几个月不等的时间。
休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在经历了蜜月期后,由于语言、生活方式、习惯等与母文化不同,尤其是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出国人员开始对周围环境感到不舒服,同时会经历日益增多的失望、挫折、灰心和紧张等不良情绪。
回复调整阶段,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紧张和迷惑之后,出国人员会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他们开始认识新朋友,了解新的风俗习惯,用比较客观、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环境,他们心理上的沮丧、混乱、孤独感和失落感会渐渐减少,慢慢适应异国文化的环境。
这一阶段一般需要的时间较长。
适应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调整,出国人员的沮丧、烦恼和焦虑消失了,他们适应了异文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反文化冲击指的是出国人员在异域文化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经历了异国文化的冲击和适应过程后,再回到母国时,对于曾经熟悉,现在却可能陌生的母文化环境产生的类似于进入新文化的不熟悉、误读等现象。
反文化冲击基本上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兴奋期,出国人员在回国后,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兴奋期。
在归国前夕,人们一直在激动地期待回国的那一刻。
现在,他们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朋友。
亲朋好友对他们的出国经历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因此,他们也很兴奋地向好友们讲着异国趣事,并把自己带回的照片与朋友分享。
在这一阶段,人们不断来访,听他们讲述异国经历,归国者似乎成了名人。
然而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月长,归国者很快地进入了不适应期。
不适应期,归国者很快发现,自己曾经熟悉的环境已经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更糟糕的是,周围的人们似乎也不再对他们的出国经历感兴趣。
在生活中,他们感觉到陌生和疏远。
在这一时期,人们会表现出同出国时经历的文化冲击一样,感到焦虑、失落、失眠、紧张,甚至无所适从。
再适应期,在经历了归国后的不适应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归国人员都会最终进入对母国文化的再适应期。
在这一阶段,回国者对母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和适应,并把他们在异国文化的经历融入到了母文化中。
反文化冲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影响反文化冲击的个人因素包括出国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等。
一般来说,年龄大的出国者能更好地应对反文化冲击,这是因为他们对母文化模式有了较深的理解,当他们面对新文化时,不会只是完全放弃母文化,全盘接受新文化。
而年龄小的出国者,往往会逐渐淡忘自己的母文化,而完全融入于异文化中,因此,当他们回国时,反文化的冲击也会更强烈。
另外,性别因素对女性的影响比对男性更大。
例如,一个生活在男权社会里的女性,当她到了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时,她会培养起自信心和独立感,然而,当她再回到母文化时,却得花更多的时间来重新适应她在母文化中的角色。
再者,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出国后能够越快地克服文化冲击,回国后也更容易重新融入母文化。
环境因素。
影响反文化冲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母文化的改变,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对归国者提供的支持网络。
社会在不断变化,母文化在出国者出国期间也在经历着或多或少的变化。
同样的,在出国期间,出国者的家人朋友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可能结婚、升职、搬迁,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总之,他们不再是出国者所记忆和期待的样子。
另外,当出国者回到母文化后,如果亲人朋友知道他们将会经历反文化冲击,从而能够给归国者更多的理解和鼓励,那他们也能更加顺利地应对反文化冲击,从而能尽快地重新融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二、应对反向文化冲击的策略正如适应文化冲击一样,应对反向文化冲击,重新适应母文化也是需要时间的。
不管你离开了多长时间,当你回到自己的祖国时,你都会被反向的文化冲击震惊。
有时,反向文化冲击比出国时所经历的文化冲击来得更剧烈,因为人们一般不会想到或者根本不相信回到自己的国家还需要重新适应本国文化,所以,归国人员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应对回国后将要遭遇的反向文化冲击。
归国人员要善于观察了解当地文化和习俗,知道如何处事和接人待物,要试着逐渐改变,结交新朋友,迅速重新建立社交圈,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和所受的冲击同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人分享,以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归国人员在归国前或归国后可以到跨文化交际培训机构接受相应的归国培训。
归国培训可以帮助归国人员了解到归国后将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归国后如何规划个人职业发展。
同时,归国培训也为有相同经历的人群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归国人员回国并不是文化适应循环的结束,而是对熟悉的母文化的重新融入。
反向文化冲击是个复杂的过程,可能并不比出国后的文化冲击简单。
在反向文化冲击中,归国者面临着对母文化的再认识和对所获得的新文化的再调整。
例如,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可能会出现障碍,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心理上需要承受新的压力等。
同时,文化再适应也有正面的效果,包括对母文化更多的认同与欣赏、价值观的完整、视野的开阔等。
反向文化冲击的研究对中国的归国人员特别是留学归国人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留学,而且,有不少已经获得他国护照或定居权的华侨华人通过各种途径回到中国工作定居,不少跨国公司派遣华人从事高层或中层管理工作或进行贸易活动。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归国人员的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他们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归国人员群体的研究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1]庄怡川.国外有关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研究综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12).[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韩玺吾E-mail:shekeban@# 432 #taken by the arg ument of/pat ient0through movement,and the middle verb must be mod-i fied by an adverb as its adjunct.T 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 ion of middle construction by virtue of some theories in TG Grammar,and several syntactic feat ures of middle con-struct ion are also summarized.It is aimed at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teach-ers in their explaining this sort of sentences and making the English learners know the basic know ledge of middle construct ion.Key words:middle construct ion;TG Grammar;syntactic feature343On the Training Mode of English-Major Talents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ZH AO Dong-she ng(Colleg e of Foreig n L ang uag es,L uoy ang N ormal Univ ersity,L uoy ang H e nan471022)Abstract: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are loaded w ith t 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educat ion in China.The t raining qualit y of English-major talents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det ermines the trend of the basic educat ion.Its training mode is supposed t o center on the normal skills training and normal education,embody the profound f oundation,high qualit y and strong ability of the t alent s.Eng lish-major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 ies should at tach importance to human development in a long run and t rain excellent t alent s to ser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 ion.Key words:local normal universit ies;English-major;talents t raining mode;considerat ion381Analysis on the S tatus and Solution of Teachings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Cou rse FENG Zhe ng(Colleg e E nglish De par tmen t,Guang z hou Sp ort Univ ersity,G uang zh ou G uang dong510500)Abstract:Writing is one of t he important assessments of college student s'abilities in using English.It is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at involves grammar,vocabulary,sentence patt erns and discourses,and is also a difficult aspect in English t eaching.With reg ard t o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w rit ing in college st udents and in order to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w rit-ing abilities,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t o the main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w rit ing course.Key words:college Eng lish w riting;teaching;st atus;solution383Research on the Interne-t based English Autonomous Listening Learning Model ZH ANG Xiu-qing,ZH U Jing(Dep artment of F ore ig n L angu age,J iang men P olytech nic,J iang men Gu angd ong529000) Abstract:Autonomous listening learning based on the internet has emerged under t he con-tex t of colleg e English reform.T he paper,based on the result s from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 s,draw s a pict ure about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patt erns under t he int ernet-based environment after the research w hich covered one semest er investigated160grade2Eng-lish majors in a college.It is aimed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their autonomous listening so as t o promote college English t eaching.Key words:internet;autonomous learning;learning model393The Impact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on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 ports in Longyan TONG Jin-ma o(De par tme nt of P hysical E du cation,Fu j ian Tr ansportation T ech nology I nstitute,F uz hou Fuj ian350007) Ab stract:The29th Olympic Games w ere held in Beijing.The mass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of Longyan are directly promoted by Olympic stars in Longyan.In this paper,literature research, survey method,comparative method,expert interviews are used,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mpact of Beijing Olympic Games on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n Longyan.Key words:Beijing Olympics Games;Longyan community sport;development;impact431On C auses and Strategies of Reverse Culture Shock in C ross-C ultural CommunicationH UANG Yua n-qing(Colleg e of Ap p lica tion T echnolog y,Quan zh ou N or mal Colle ge,Quanz hou F uj ian362000)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more and more Chinese go a-broad for various reasons.In cro ss-cultural communication,w e have learned quite much a-bout culture shock.T his thesis firstly explains t he tw o key terms of cross-cult ural commu-nication and reverse culture shock.It also discusses t he stages,the reasons of reverse cu-l ture shock and some sugg estions are g iven.Key w 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e shock;reverse culture shock;home culture Edited by YE L-i rong#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