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第四章

思想道德修养第四章
4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5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 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 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 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 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
13
三 、 道 德 的 历 史 发 展
14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每一个社会 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问题适应的占统治地 位的道德。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 发展过程基本一致,道德发展的道路是曲折 前进的。
15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 原始社会的道德
❖ 奴隶社会的道德
❖ 封建社会的道德
9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由经问题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 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 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10
二、道德的功能与问作题 用 (一)道德的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3、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道德焦点 ❖ 竞争和协作 ❖ 自主和监督 ❖ 效率和公平 ❖ 先富与共富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5
(三)道德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

问题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 应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 济。

第4章 道德流派

第4章  道德流派

花园学派:强调幸福主义和 享乐主义。 感性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依据, 并且可以使得我的心灵得到安慰、 提供归宿,这就是“不动心”。
伊壁鸠鲁主义使得我们相信感性。 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性生活当中, 是感性的快乐,但是感性的快乐 决不是纵欲主义的意思。
伊壁鸠鲁主义,人们最大的幸福是
灵魂的无纷扰和肉体的无痛苦。 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要拒斥 那些不必要的对灵魂产生的诱惑, 安打豆豆
功利主义和现代人 重视经济和物质利益 的简直观念有关。 具有一种平民的 性质,更加重视人生 物质和实际的一面。
六、平均功利或者公平的 快乐幸福原则(补偿原则) 这里比较狭隘 地理解“功利”, 就是“快乐”。
七、美德 原则
按人的品行来选择。 首先区分善与恶的界限。
两种主要伦理理论
肉体很健康,灵魂很平静, 这就是幸福。
斯多亚学派
Alexander (356-323 B.C): man and his rational world
芝诺(Zenon,333—262 B.C) Stoa(画廊学派):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灵魂最伟大之处是坚持理性,克服虚无。 美德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善, 唯有善才有幸福。 善是绝对的。
马可 奥勒留,《沉思录——一个罗马 皇帝的哲学思考》,朱汝庆译,第52-53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the reasoning of time

如同Marx所说,普照的太阳已经落山, 从此人们只能在个人的灯光下思考哲学。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原则
这也是泰坦尼克号等许多失事 船只实际上采取的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章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总体背景,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4、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基本内容:课程导入: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凭什么感动了中国?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既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也有让人万分痛心的事情,加强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康德曾说:这世界上惟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爱默生:人人担心自己受骗上当,但当有一天反过来担心自己欺骗别人时,社会就会达到完善的程度。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定义及起源古人云:“道”是指人们所走的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灭所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德”即“得”,“德者,得也”。

人们遵循“道”,就会“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是“德”。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1、道德定义: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极为广泛,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历史演变
从原始社会的习俗道德到奴隶社会的等级道德,再到封建社会的宗法道德,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等 道德观念,道德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多样性。
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道德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 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能够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
道德诉求
现代社会对道德有着高度的诉求 ,要求人们遵守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道德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 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出现了一 些新的道德问题和挑战,如网络 道德、环境道德、科技道德等。
道德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社会秩序维护
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作 用,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社会 冲突和犯罪。
•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道德: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 类的共同追求。未来道德发展需要关注生态伦理问题,推动建立生态友好的生 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念。
• 个体道德品质提升与社会责任担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个体道德品质 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担当显得尤为重要。未来道德发展需要关注个体品德培养和 社会责任教育问题,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强调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是社会的 主体和目的,追求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利。
竞争与效率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还强调竞争和效率,鼓 励人们通过竞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进步。
3
诚信与责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诚信和责任被视为重要的道 德品质,人们需要遵守契约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构路径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第三,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的 社会条件
人类最早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后成习惯, 以后发展成为族规民约,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 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才产生的初步的道德,以后不断逐 步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 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 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 阶级道德。因此,道德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 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主讲:杨文博&童莹
小组成员:席亚楠 孟洋 盛璐 胡文燕 宋叙章 张圆 张鹏飞 康乾坤
幻灯片制作:张鹏飞 广告位招租……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 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 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
——康德《实践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第二,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 生的主观条件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在阐述
群婚向个体婚过渡时,曾经谈到过妇女耻辱心与保持贞操 这种观念的出现。他说:‚巴霍芬坚决地断定,从他所谓 的‘杂婚制’或‘污泥生殖’向个体婚制的过渡,主要是 由妇女所完成的,这是绝对正确的。古代遗传下来的两性 关系,愈是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从而随着古代共产 制的解体和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失去朴素的原始的性质, 就愈使妇女感到屈辱和难堪;妇女也就迫切地要求取得保 持贞操,暂时地或长久地只同一个男子结婚的权利作为解 救的办法。‛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 的过程中,妇女对于贞操的意识逐渐产生了,而正是这种 意识成为了道德观念产生的主观条件。随着人们头脑中意 识的逐渐发展、扩散,如何做、做什么‚有利‛、做什么 ‚有害‛(实质上是最初的善恶观念),应该如何、不应 该如何的道德要求逐渐以观念、意识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并最终成为道德规范。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就是最初的道德 规范。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的发展
汽整2班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 第二节 道德的起源
•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演变
• 第四节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
2
一、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一)道德的概念 苏格拉底:“道德即知识”。 霍尔巴赫:“做善事,为旁人的幸福尽
力,扶助别人,就是道德。道德只能是为社 会的利益、幸福、安全尽力的行动。”
(2)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是这两个社
会所公认的道德要求
(3)鄙视劳动,歧视妇女,主张男尊女卑也是这
两个社会所公认的道德规范
2.特点
(1)进步中夹杂着退步,退步中伴随着进步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成为独立的社会上
层建筑成分和意识形态
(3)政治道德化,道德宗教化
.
17
制成材料 本性 职能 品德 国王 金子 理性 管理国家 智慧
子。此时猴子们已经学聪明了,它们知道触摸香蕉可以享淋 浴, 而试图独占香蕉则会遭到痛扁。于是,一个新的现象出 现了,当猴子们有冲凉的需要时, 会有一只猴子将香蕉拿起
来,而当它发现有遭到攻击的可能时,它会马上放下香蕉逃 到一边去。这样,猴子们都能冲凉,但是又不至于再象以前 那样N败俱伤。. 没有猴子发11现那个香蕉是假的。
.
23
美国大兵枪杀阿富汗平民
• 美国军队驻阿富汗部队士兵与阿富汗遇难平民遗体的 “合影”,画面血腥。照片上的士兵涉嫌在阿富汗谋杀 平民,看了美国军人污染杀害阿富汗贫民照片并对其污 染,不仅让我热血沸腾,想起日本侵略中国的事情了, 下面公布这组照片太给力了,任何国家任何人看了都不 会想被侵犯的。
.
24
.
8
-阶级的起源-

思修-第四章-课程教学设计

思修-第四章-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实现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同时,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坚持有效教学的原则,既设计了课内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课外学习质量的自我评价视野和实践任务,突出了能力和实践这一教学最基本的要素。
备注:教学环节主要有导入主题、展开阐述、深入研讨、巩固加深、总结提高。
此环节要解决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这一知识难点。
以历史上发展的文化革新运动产生的经验教训为例,引导同学理解知识点。
老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完成章节各项知识点和其彼此的联系。加深对大纲的把握和记忆。
让学生课后通过作业,完成对所教知识点的总结;布置论述题,为下节课重点知识做准备。
实践任务提高学生参与校园内外实践活动的热情,可陶冶身心,传播正能量;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这种学生间流行的互动,可以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得到鼓励和激励。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授课核心产生初步认知。
用汉字“道”与“德”的甲骨、金文、篆体等字源、字形的演变,在教授学生道德含义的同时,用学生较少接触的知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拓展学生历史文化知识。
以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下,道德行为的对比,用刺激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进行自我反思。
列表格进行对比,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一)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思潮
(文化复兴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延伸: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一些激进主张,全盘否定与全盘的接受、汉字拼音化等
以汉语拼音化为例(素材:赵元任《季姬击鸡记》等作品的讽刺、汉字字形在其造字、用字和释义上的深刻内涵)
(二)坚持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的继承
作业设计
简答题: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l)道德的起源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l)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学道德品质教学目的:通过对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的分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1、阐明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引导大学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2、揭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3、阐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引导大学生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过程中提高道德境界。

教学重点: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学难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学热点:1、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关系2、科技发展特别是生命科技发展的道德界限问题3、如何用道德理论去评析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热点问题实践方案:1、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2、开展“诚信考试调”主题教育活动3、开展“信守诺言”活动4、儿童福利院送温暖活动5、开展“感动于心感恩于行”系列活动教学课时: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其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这样说:“这世界唯有两种【导入】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现实生活中,道德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道德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一节的内容——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教材上说:“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看出,道德的含义中包含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道德的作用形式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比如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的话就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和批评,这就是社会舆论的作用,或者一个人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偷窃了别人的东西,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很痛苦,很煎熬,这就是他内心信念在起作用;第二,它的作用方式是对人们进行善恶评价;第三,它的存在形式是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通过传授道德知识和规范,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
习惯。
02
道德修养对道德教育的补充作用
个体通过自我修养,不断深化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
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03
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互动关系
二者相互促进,道德教育为道德修养提供理论指导和规范约束,而道德
修养则通过实践反馈和个体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
03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比较
CHAPTER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道德观念起源于儒家思想,强调 个人修养、家庭和谐以及社会责任, 注重内在品德的培养。
西方道德观念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和基 督教教义,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公 正和理性,注重外在行为的规范。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国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爱 、礼制和中庸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亲情和和谐关系。
02 道德的历史发展
CHAPTER
原始社会的道德观念
集体主义
原始社会人们以部落或氏族为单 位生活,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 利益,形成了集体主义道德观念 。
平等主义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成 员之间应平等相待,共同劳动、 共同分享,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 。
互助精神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压力 ,原始人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协 作,以共同应对挑战。
西方道德观念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 、平等、博爱和宽容,强调个人的权 利和自由。
中西方道德观念的现代融合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中西方道德观念在相 互交流和碰撞中逐渐融合,形成了一 些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观念,如尊重 生命、热爱和平、积极向上。
VS
同时,中西方道德观念在各自的发展 历程中也不断汲取新的思想资源,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西 方现代社会中的公民道德和生态伦理 等,不断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

道德的历史及其发展

道德的历史及其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仁济护理10班 第3组
成员:杨静 汪叶晶 施丹 王梅虹
道德的起源
• 马克思认为:
– 道德是人所特有的。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基础。
道德的本质
• 道德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
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 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 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 决定着各阶级的共同道德观念。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 道德的变化。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的道德:人类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是现阶段无产阶级特有的社会意识。共
产主义道德是适应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道德体系,是从无产阶级的经济、政治、文化 利益中引伸出来,又完全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
•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 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 调节功能: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
• 教育功能: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
力量。道德是人 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 与“恶”而实现。 求人们端正对自 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 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 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 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 和防止对自然环境 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 认识功能: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

2015年考研政治思修第四章PPT及习题

2015年考研政治思修第四章PPT及习题

• • • • • • • • •
三、分析题 1、有一种说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可有可无”,请加以评析。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材料2 对温州人来说,8月8日曾是他们的“耻辱日”。1987年8月8日,一批温州产劣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当众烧毁 。如今,温州人将这一天定为“信用日”,可谓意味深长。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初地之一,从最初消费者抵制温 州货到现在消费者信任温州名牌,温州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信用、道德的力量。提起大名鼎鼎的松下电器,人们恐怕 都不会陌生。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做生意时也要 做对方的掌拒,意思是说,要想到对方的利益。正是袍着这_种精神,而不仅是商业盈利目的,松下电器才能生产 出高品质的产品。那种不讲道德、黑心“宰人”的行径,虽可一时得手,但永远做不大生意。只有为消费者着想的 人,才能成就大事业。当然,提高质量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是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的,但为消费者着想、提高和保证 产品质量是会有回报的,长时期建立起来的市场声誉是有价格的。为什么优质品牌的产品能比同类产品卖得贵?因 为对消费者来说,花钱买声誉就是花钱买安全和可靠。 请回答: (1)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谈谈诚信道德建设的主要意义。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道德是善恶美为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所维系的, 调整社会关系,评价人们行为的准则、规范和观念的总和。 道德产生于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社会实践;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主观条件;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 提。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 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经济关 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的功能 调节功能,指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 们之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道德最突出的功能。其中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 主要形式。

《大思修第四章》PPT课件PPT资料99页

《大思修第四章》PPT课件PPT资料99页
7
• 玛翠伊很想知道,如果“整个世界的财富” 都属于她一个人,她能否通过财富实现长 生不老。
• “不可能”,亚纳瓦克亚回答,“你的生 活会像别的富人的生活一样,但是别期望 通过财富实现长生不老。”
• 玛翠伊评论道:“那么,我要那些不能让 我长生不老的财富干什么?”
8
• 玛翠伊的提问在印度宗教哲学中一遍一遍 地被引用,以说明人类困境的本质与物质 世界的局限性。
道德的起源
从三方面寻找: 1、文献法 2、种族起源法 3、个体起源法
20
古文献
•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孔子“天生德于予”, 把道德起源归于天。
•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家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基督 教的“摩西十戒”(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 不偷盗,不作假证陷害他人,不贪不义之财等); 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 语,不饭酒)说成是上帝神明对人的启示,后来, 成为宗教的道德戒律,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 理论。
• 亚里士多德在3000英里以外回应玛翠伊和 亚纳瓦克亚的对话。他在《尼各马克伦理 学》开头写道:财富显然不是我们追求的 东西;因为它只是有用,而且是因为其他 事物而有用。
9

• 1、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 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
• 《易经》中有“复自道,何其咎”(《小 畜》),“履道坦坦”(《履》),
•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复》),都为道路 之义。 “
• 天道——自然规律 • 人道——人事(行为)规律 •
10
• 2、老子: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 律
•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他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 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 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 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二十 五章)。

大学思修教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大学思修教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新华网长春5月23日电 日前,一对来自吉林 省延吉市郊农村的夫妇,将捡来的4万元钱交给了延 吉市公安局,请求公安局为他们找到失主。 49岁的苏大友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妻子毕天淑没 有工作,还是一个重症肝硬化病人。他们有一个今年 刚满16周岁的儿子。 1996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苏大友的出租车上来了 一男一女两位乘客。两人离开不久,苏大友发现车后 座上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有 50元的,有10元的,整整4万元!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
●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
对于中国的传统农民,我依然有残存的童年记忆。有一次一个乞丐 路过我们村,我姥姥连忙回到家里,让我趴在窗台下面,不要动,她自 己也躲在了外面看不到的地方。那个乞丐隔着院子,在院门外面喊,喊 了几声,不见人应,就走了。我姥姥这才让我直起身来。可能读者会觉 得我们的行为十分古怪。我姥姥解释说:‚要是让他看见,就不好意思 不给了。‛回溯起来,这应该是我们那个村子很常见的行为。乐善好施 不仅是美德,甚至是道德底线。遇到乞丐行乞,村子里最穷的人也会设 法施一碗米。如果不想施舍,躲藏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这种窍门,其 实也是羞与人言的。我想,如果我不小心被乞丐看见,我姥姥绝对没有 勇气继续躲下去,她会在她内心的道德感的逼迫下,在自己的尊严感的 驱动下,舍出一碗好米来。
●相反,一个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
洽的人,寿命就会比较短。一个心脏病常常发作又
对他人怀有敌意的人,其心脏冠状动脉堵塞的机率 就更大。视别人意见为敌的人,非常容易使血压升

道德与法律-4章-道德-PPT

道德与法律-4章-道德-PPT

经济决定道德
•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 的性质。 • 社会经济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 和主要规范。 •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讨论
•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 德水平反而高;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下 降了? • • • • • • • • • “门”与社会道德变迁: 50年代打开门, 60年代半掩门, 70年代拉上门, 80年代锁上门, 90年代防盗门, 00年代电子门。 而今,好人关在笼子里,坏人却在笼子外自由逍遥. 为什么?如何看?
西方 • 西方人重个体 • 西方人重利 • 西方人重进取 • 西方人重外律
(六)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评析
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的主要内容
• 追求真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爱人民、无私奉献、 • 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忠于职守、 •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革命精神。
讨论
• 有人认为革命时代的道德是战时道德,不 适用于和平年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 什么?
(五)吸收人类道德文明 的优秀成果
思考讨论:
为什么要吸收人类道德 文明的优秀成果?
•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发 展进程大体一致。 •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沿着曲 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 思考题: • 如何看待当今的社会道德状况?你觉得是在进
步,还是在滑坡呢?
二、 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 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
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思考讨论: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 正确方法
分析 鉴别 取舍 改造
(四)要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问题探索:什么是道德?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

许慎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也就是“外得于人”。

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

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

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这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

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

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就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

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见,人人都知道道德,可并非人人都说得清道德是怎么回事。

比如说: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什么用?讲道德有什么好处?不讲道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些行为的善恶为什么人们众说纷纭?有些时候为什么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学们可能有着许多的疑问,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来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吧。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

其次,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要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一定会产生道德,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发展又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对经济关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案例分析:1997年,广州。

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

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亭。

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

1996年,瑞士伯尔尼。

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

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

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问题: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讨论: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下降了?提示:与延安时代比,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延安时代的道德是战时状态的非常态表现(人员的绝对纯化、经济的赤贫、国难当头的现实是延安时代的特殊社会背景)结论: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主要功能概念: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集中表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概念: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借助形式: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认识对象: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目标——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2.道德的调节功能社会调控:↗“文”—教育、习俗、宗教、艺术、道德。

↘“武”—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概念: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主要形式:道德评价。

力量支撑: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

如果道德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有”向“应有”转化。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1、影响或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与发展。

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都是维护这个社会上的经济制度的。

封建社会倡导“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借以巩固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兴起后,则抨击了封建道德压抑人性,不合理性,而大力倡导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也是着眼于巩固公有制经济基础的。

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3、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和稳定。

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

正确化解这些矛盾,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每个人都是处在矛盾之中,面临很多矛盾关系。

如同学之间,6人同处一室,各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矛盾在所难免。

如果大家都能相互体谅,互相尊重,以诚相待,矛盾冲突就会减少;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凡事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关系就很难处理,就会矛盾丛生。

推而广之,班级、学校、社会都是一样的道理。

道德在维系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

不管是现实生活中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言行,还是文艺创作中的那些典型,我们看后都会受到极大的感染,它教育我们正确认识各种关系,正确地选择各种行为,成长为有德之人。

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很宽泛的,简单地说,一部分是工具性的,如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一部分是目的性的,即塑造人,使人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

知识技能很重要,这是无可争议的。

但是,知识技能被什么样的掌握,为什么目的服务的问题更重要。

德在人们的全面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人才成长的动力和导向。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调控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③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人类道德发展中的各种类型,都是一定时代特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由那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所决定的,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

作为是那个时代人们对自己的生存境遇、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的反思的产物,包含着某些合理的认识和反映社会发展一般要求的积极成分。

这些合理的的认识和积极的成分应该得到重视,使之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新的有历史创造的宝贵的思想资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它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在于,不仅是适应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要求的产物,也是对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批判继承的结果。

一方面,与历史上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又是对历史上已经过时了的道德类型的超越和提升。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优良道德传统分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